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

第1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7-02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我国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公民。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说明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已经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积极呼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但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处在缺失状态。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落实中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学的设计、实施的价值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育是多重目标的全面教育,即英语教育应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进行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般能按照新课标要求,从英语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目标和智力发展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高尚道德情操、人格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目标的落实,把学生看成被动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形同虚设,造成缺失。

(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忽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挖掘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的中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和句子等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思想品德教育内涵的挖掘,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英语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教材知识的学习,没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致使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

(三)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师只有综合考虑教学各有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加以组合运用,才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较多地为语言法中的讲解法、重复练习法等传统的方法,教学的顺序也是程式化的课前预习――单词学习――短语学习――语法讲解――课文翻译――重点语句的语法分析――课后作业(单词、短语、课文背诵,语法理解等)。即便有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互联网选择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自主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也只是蜻蜓点水,将重点回归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主要靠升学和排名,没能充分合理地挖掘教学方法的内涵,发掘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致使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四)初中英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管理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过程。通过课堂组织纪律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由于班额较大,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存在得过且过现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怕影响教学进度,没能很好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草草了事。管理中没能用足够的时间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即便发现一些思想不端或行为不端的苗头,在教学管理中也是无暇顾及,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及时引导处理。有些教师为了充分运用课堂时间,课堂常规中应有的规矩礼貌也被忽略,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一些不端行为网开一面,视而不见,致使初中英语教学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够充分,造成初中英语教学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五)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

教学工作的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进行的检查和评定。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以升学率,获得学习、竞赛奖励等为准;学校对教师、班级工作考核同样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准,教师、学生评优评奖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这就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工作考核中处于“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紧张起来不要”的软指标行列,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受重视。教学工作考核,大多依赖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绩以外的因素涉及较少,形成教师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体育、美育,造成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是青少年人生的设计师,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教师有高尚的生活旨趣和良好的认知风格,其言传身教就能深入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确信教师的教育,并转化为自我要求。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生活旨趣脱俗。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通过初中英语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提出应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进行教育。初中英语教师不仅在教学设计中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也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每一个环节,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通过发掘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要研究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发掘其思想教育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交际用语中的文明礼仪,不同的问候语“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Thank you very much.”“Can I help you ? ”“Could you please ...?”等的正确运用及内涵,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友好待人、相互信任。固定搭配中的乐于助人的help sb. do / with sth,甘于奉献的devote oneself to,诚实守信的be honest with sb.等,蕴含思想品德教育成分。语法教学中,学although/but 时可以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学because/so 时可以教育学生了解付出和收获的关系等等。教学中教师不能就讲知识,而应充分发掘蕴含的思想品德成分,并作为教学重点加以突出,以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同时要发挥好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将不同教学方法本身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加以积极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倡导运用自主学习法、“对分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在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效果,主要不是由教师教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决定的。只有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能学”“想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选择运用“对分课堂”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对分课堂”进行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对分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上的对分,还包含学习责任的对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担当意识、自律意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五)通过教学管理,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和课堂常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把执行规章制度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及安全教育,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严格纪律约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组织管理中,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严格要求,规范日常行为。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处理,通过突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六)通过对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中,应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既考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评价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既考核学习结果,又评价学习过程;既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评价情感因素。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考核,也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实现学习考核的全面性和多样化。评优评奖也进行全面多样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通过全面考核评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智力水平,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英语教学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公民,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落到实处,绝不能缺失。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教学;时效性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更加注重实效性,要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一些心灵上的感悟和触动,让他们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自身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理解

(一)从课程标准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需要学生通过课程学到一定的知识,产生变化。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就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品德。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应该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他们得到的感悟、启迪来看。这对于学生的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二)分数的高低不应该成为衡量思想品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渠道,思想品德教学和一般的教学任务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主要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书中的重点给学生讲解,考前对重点进行强调,让学生背诵,这样考试学生完全可以考出好的成绩,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一定就真的学会那那些道理。德育教育如果没有对学生平时生活中的行为产生影响,就谈不上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并且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也不可能靠分数来衡量。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教学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丝毫的兴趣,那么教学的实效性也无从谈起。因此需要把激发初中生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点。

1、做好课程的导入

教师要对课程的开场白进行认真的设计,可以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设疑问等方法,讲一些与我们生活相关或者启发学生做人做事道理的事情,在课程的开始有一个好的导入。做好课程导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寓教于乐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学生盲目的背诵知识要点,学生对于学习是感受不到快乐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乐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道理,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以情动人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甚至是面无表情,这种状态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得学生很难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微笑的讲课,学生自然也会心情舒畅,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可以更加主动、高效的学习,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思想道理。

(二)课堂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贴进学生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教师把对学生的品格、道德教育和生活脱离开了,把这作为孤立的现象来教学,导致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陷入教条化,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学生的成长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一些困扰和疑惑,当他们需要面对这些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他们要怎么做,有时候不会给他们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思想品德教学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础的,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大家进行分析、交流,让学生体验道理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对知识道理的运用,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也就逐渐的学会了怎样做人做事。

(三)课堂教学要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又决定了很多人不能自己的所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行为。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就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注重实际,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并且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学校应该积极的把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班主任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们需要始终在探索和尝试的,教师要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不断的研究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为学生的德育工作作出贡献,帮助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鲁蕊.初中思想品德课改后的几点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06)

[2] 邰永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改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

第3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困因;行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合性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其教育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那么,这些问题在哪里?我们该怎样找出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缺乏。农村初中学校普遍缺乏思想品德专业教师,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学校已到了严重脱节的程度。在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些农村初中学校,很多学校除九年级部分班级是专业教师执教外,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大都是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大都把握不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技能大赛脱颖而出的优秀年轻专业教师,大都想方设法要挤进城市学校里去。所以,师资量少质弱的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2.教师教育观念落后。面对新的课程,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农村初中仍有很多教师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没有突出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教师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同时由于留守学生多,他们大都缺乏家庭的亲情关爱和成长引导,不少留守学生成为“品学双差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成效。

3.教师的教学技术落后。大多数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上课仍是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即便配备了一些教学设施,也很少使用。多数教师重讲授,轻学生的探究;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的培养;重书本的内容,轻学生的生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课程价值取向偏差。长期以来,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却次要。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认为这是一门“副课”。学校在师资配备、课时安排、教学研究、常规管理等方面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往往把年富力强的专业教师安排在毕业班,而把那些即将退休的、上不了语数外的教师安排在七、八年级来应付。

二、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的应对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严把教师入口关。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问题。教育决策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规划和质量评估系统;师范院校政治教育学院(系)要优化专业结构、开发课程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业管理,严把人才出口关;人事和教育等行政部门要优化教育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精选高素质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严把教师入口关。

其次,切实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要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教师集中培训,深入有效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在外出进修、社会考察、晋升职务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并予以优先保证。

2.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学会做人和终身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最主要的是要开好课程、上足课时,在资源开发、课程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学科与其它学科等同对待。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思想品德课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3.保证经费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仅靠书本知识不足以体验和感悟本学科的教育价值。而农村学校特别是我们西部偏远农的山区学校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经费投入不够,造成教学设备设施较差,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成效,必须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如开辟单独的思想品德课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让教师和学生能及时收集了解有关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有效组织教学。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持续有效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足额投入,大力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切实保障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在内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成效。

4.强化观念更新,凸显人文性。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征之一,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课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基础,正确的思想就没有基础,良好的行为就缺乏价值目标。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追求。在思想品德课中凸显人文性,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教师要能够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其自身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这样才可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渗透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二,掌握学情。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程度,了解学生的认知和智力水平,以此组织和实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性。

第4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学现状;方法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并不是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是它的教学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指导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初中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合体。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从1998年开始,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对学生群体造成的思想冲击非常大,中学生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甚至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困扰,迫切需要相关的心理指导,帮助其走出心灵荒芜的境地。

一、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心理健康教学的因素

(一)来自教师的制约

思想品德课程本来就涉及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目前思想品德教师都意识到在初中生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位置,明确到底是以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去面对学生,难以调和两种角色之间的冲突。而且很多教师自身心理知识缺乏,并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

(二)来自教学方法的束缚

虽然一直在强调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纯粹为了让孩子“记住”的教学初衷,教师灌溉,学生被动记忆,很少与实际生活结合,难以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三)来自学生的主观态度影响

目前初中学生群体中,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甚至有消极抵触情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鸡肋,对自己并没有用,至于其中的心理教学内容更可有可无。

(四)来自教材的局限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程采用的教材更多地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完成性,强调的是知识的整体掌握,遵循的是学科的内在逻辑性,讲究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么做到这样,而不是尊重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心态。而且教材内在的设置过于空洞,不贴近学生生活,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来自教学环境的圈定

学生心理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如果不能放下老师的架子,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要说深入学生内心,连接近学生都很难,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卸下学生的心房,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然而目前的教学环境依然是学生排排坐,教师讲台讲,课堂教学环境严肃,学生没有觉得这是在做心理健康教育,更像是思想政治教育。

(六)来自教学评价的误导

目前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做,通过识记的方式教导学生怎么保持心理健康,教学评价与考核也是围绕这点来开展,而对学生是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忽略不计。

二、如何有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学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思想品德教师来开展,要想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然需要先改变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互动合作完成的,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教学更具有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心理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的教学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对心理知识掌握得多牢固,而是要能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开展自我调整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体验中进行感悟,在分享中学会思考,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引用心理学教学的方法辅助教学。

(三)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

教材并不是教师说改就能改的,但是教师在仔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利用网络内容的丰富性,搜集自己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尽量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正在面临的问题开展生活化教学。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与交流,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做好课堂教学环境布置工作,改变传统排排坐的座位安排,采用环形或者半圆形等形式,创建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五)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开展是为了对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进行检测,以便于更好地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针对目前教学评价中更注重学生的理论掌握而不是实际运用的现状,无法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有计划地开展诊断式评价,引入心理学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初中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使心理健康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翻转课堂;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6701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有着莫大的影响。在这场经由翻转课堂引起的教学思想变革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产生了变化,教师变为示范指导、指点解疑、检验作业的角色,学生变为自主探究和交互学习的角色。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恰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教学。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整合翻转课堂理念的中心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优化、整合翻转课堂理念需要在翻转课堂的主流程上提出新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进行微视频导学,布置在线作业,生成问题,进行课堂研讨,教师点拨,课堂小结。在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中,课前,初中生需要借助教师制作的音视频、电子教材等完成自主学习,课上,学生需与同伴和教师开展互动,进行释疑、解惑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翻转课堂理念的价值

1.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进行基本知识传授,再让学生在课后内化知识。而根据翻转课堂的理念来实施思想品德教学,使得知识传授环节被迁移至课下,且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料来完成。这种转变使得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助式互动变得频繁,且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设计、录制优质的教学视频就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中,教师负责制作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辅助教材,因此,在音视频、电子教材的设计、录制和上传方面,教师必须掌握要点。教师制作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精选思想品德课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选择),并进行“深加工”;第二,教学视频直指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且时间合理把控(10分钟左右);第三,灵活运用文字、数字、图片、录像、音频等,使教学视频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学视频的应用会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如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翻转课堂形式使思想品德知识的内化过程变得更加重要,且最关键的是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另外,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中,教师熟练运用提问、对话、倾听等常见互动手段能确保课堂上师生互动沟通顺畅。同时,在课堂互动沟通中,教师应对言语的方式和非言语的方式(眼神、表情与手势等)自如切换运用。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那些具有多方品德学习诉求的学生多多了解,并予以答复,从而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促进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

第6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标准也都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也应该在内容和方法上做出_一些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那么该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我们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课,从应试教育的框格中走出来,为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并且意识到道德素质是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我国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思想品德课在此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学校不容忽视思想品德课在育人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学校必须把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当作重点工作来抓。人才培养也要有科学发展观,让其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文明水平和发展方向。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学校管理者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文化、能力水平和学生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思想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知识、懂得生活、积极劳动、关爱他人,让他们面对社会的时候更有朝气和信心,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其次,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生活处处有教育,德育教育无小事的道理,对思想品德课的地位的思考要有一定深度,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通过这块教育温室的细心培养,将会有千千万万的人才输送到社会各个角落。第

二、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所以学校要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创建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注入新的办学观念,确立严格的师生规范上不断改变,确立激情昂扬、乐观向上的校训、校歌、打造一个健康、活跃的校园,同时,通过情景陶冶法,在不经意中让学生有所感染。如每周一次庄重的升旗礼、校园文化月、校运会、节日文艺汇演、文明礼貌日等,设置校园道德模范评选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加强宣传中学生熟悉的模范带头人物的光辉形象,使这个原本抽象的道德概念,更加形象、具体。

第三,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准入门槛和严格教师资格的考核制度,更新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考核办法。

由于部分中学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甚者认为每个老师甚至行政人员都可以胜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岗,这就出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不稳定、参差不齐的局面。同时,大部分学校考核思想品德课教师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就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极大地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革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增强。因此,学校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准入门槛,拟定更切合实际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优越性与否,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探索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的途径。

二、教师要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出色的思想品德课师资队伍就必须拥有先进的思想,端正的作风,一定的科研能力等,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思想品德课的效果。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学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问题除了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稳定性之外,就是在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是需要进一步去改变和更新的。

首先,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内容加以充实和完善。

第一,中学思想品德课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新环境下,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有所转变。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打开思维、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把德育工作上升到一定高度,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道德,要不断更新滞后的道德观念,要勇于突破,敢于挑战,分析初中生这一阶段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从而制定出更适合于这个阶段的德育教材,要发挥教材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学生所想,便于学生感受和理解。

第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并不单单只是构建一个道德框架,还要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于他们的需求相吻合。通过观察人的一种需要,把促成行为的动机认真分析就可以让我们了解人们的某种道德行为,而这个需要是涵括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在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沟通过程中,要关注中学生到底想要什么,分析这些根源在哪里,从心理特点出发,致力培养健康、乐观的思想,同时,要让他们知道社会真正的需求,如此也会让他们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所以说,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然就可能与现实脱节,使中学思想品德课陷入内容知识僵硬化、程序化的境地,缺乏与时俱进。

第三,把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关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的更新或者替换,我们要把课堂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用课堂学到的文化知识、道德概念来引导初中生,用社会实践活动来补充、丰富课堂知识,反馈到教学过程当中,在课外,引导学生撰写各种社会调查小报告和总结,学习道德模范,关注小区生活环境,体验家长的一日工作生活等内容融合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知道关心生活,培养他们细腻的道德情感。

第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要有创新。教师应从学生的接纳能力和年龄接纳范围去设计和完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从实际出发,把握学生个体,也要把握学生整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分层次、分重点来安排教学内容的讲授,使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符合各年龄段的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以此逐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保证思想品德课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随时代的发展做调整和创新。传统模式上的思想品德课和教学方法容易忽视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多数都停留在教材、课堂和口头上,让思想品德课变成一味的说教。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强制手段让他们学习,只是一味的用试卷的内容来评价他们是否理解,需要有更多的引导。开放式的培养方式。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随时代的发展做出变动和调整,还需要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其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设施和多种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利用情景教学法,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能够激感的场景,比如:军事科技馆、亲身体验等情景教学,可通过实况新闻、语言表述、辩论会、道德现象的评论等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沟通互相了解,通过辩论知道真伪,通过多方向交流掌握不同价值理念,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促进思想品德课实效的达成。

其二,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还应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探究性的课外模式,让学生接触小区、少年宫,引导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地开展一些简单社会调查。通过这些力所能及的时间,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思想品德教学变得丰富而有趣。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教育方法上,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体罚、不排斥、不厌恶、不搞特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喜好,教师不应该厌恶,教师不妨参与其中,体会他们内心的世界,并且对学生有足够的包容和理解,面对过于叛逆,个性张扬的学生,秉着有教无类的宗旨,引导他们大胆地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

三、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德育实践

初中生在中学时期,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变得相对独立,思想逐步成熟,自我意识的加强,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因为还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都非常有限,在一些是非问题上,还不能完全认知,对社会上的人与事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在观看一些不规范的影视作品,不正确的模仿、崇拜明星,正是这样。中学生容易被一些华丽的外表迷惑,武断地做出决定,甚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道德认知上思考,因为思想品德课对于培养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自控力和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具有着重意义。

第7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当前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厌学、逃学等现象,这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有关,这不但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由于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且普遍缺乏信心和勇气,这种心理障碍也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此可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能更好的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所谓的素质教育指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指导,并且对学生开展心理方面的培训,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因此,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满足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之所以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结合以及渗透,首先就是因为这两个学科的关系比较密切。所谓的德育教育就包括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个必要部分,思想品德教育当中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都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密切相关。一些心理方面的品质对于学生道德规范的遵守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结合起来有着很高的可行性。此外,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就蕴含了心理品质的培养、情绪的调节、良好性格的养成、爱国精神的培养以及高雅情操的培养等相关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思想品德课程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巧妙结合的建议

(一)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的管理工作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就需要相关的教师做好课堂管理工作,即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外部的渗透。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渗透应该成为一项常规工作。选择课堂管理模式时,教师可以选择民主型的模式,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等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以及心理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将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原理和知识良好地结合,从而提升课堂管理工作质量。教师还需要采用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用愉悦的心情来开展学习。

(二)提升思想品德教育人员的职业素养

思想品德的教育人员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技能。班主任在学生们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班主任不但是学生们的教师,也是学生们的朋友。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教育资源,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改革,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养成乐观坚毅的品质。

第8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中小衔接 教学方法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入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于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工作,可以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内容,有意识地强化使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服务于衔接工作的需要,体现常识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材的使用上,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调整教学顺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从而有效解决中小学衔接中的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挫折适应等问题。

一、思品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必须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要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思品活动,通过视频演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时事报导、思品小论文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延伸教育空间,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开展。《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各种常规工作,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

3.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共同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

三、常规教育工作的衔接。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思想品德》要发挥在其中的作用,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借助各种常规工作,如仪容仪表检查、打扫环境卫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认识新同学,建设班集体工作,教师可在教学《融入新集体》一课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四、班级相关主题教育衔接。

很多人认为班级的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的事,是班主任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思想品德》要发挥在其中的作用,也需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可以改变往常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形式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举行演讲比赛,既教育学生,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又落实《悦纳自我》一课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认识,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在《思想品德》中学到的知识对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更重要的是不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针对问题对学校、老师、同学和自己提出要求,涵养自己的人文关怀,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工作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的一门课程,其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还存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及其滥用、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代感”等问题。

一、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陈旧

思品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思品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当前很多老师的思品课教学依旧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基本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思想品德课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思品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思品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二)“应试教育”因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模式,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探讨

中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一)教师要把握教学中的“度”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任凭教师随心所欲、尽情拓展,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二)教学内容要紧跟时展趋势

当代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正在向思品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把21世纪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但网络的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又起着负面的消极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应当有所创新,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另外,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品、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由此可见,心理教育属于德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品德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再加之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又密切相关,因此必然要求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课程。将心理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可以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这种意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而思想品德课长期以来一直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育的教学轨道上,老师上课时的任务就是交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差地答要点,有打油诗云:“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这就使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毫无兴趣。

实践研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主、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动性是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兴趣等方面。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战能力等方面。要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初中思品教学课程改革,其中评价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要想真正调动起广大思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设计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为根本目标,促进教师和谐、健康的发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广大教师扬长避短,促进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振武.“金字塔”的启示[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2]黄佩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12期

[3]段玉昌.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练”[J];安徽教育;1988年11期

[4]王章贵.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法改革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2年12期

[5]桂德明.错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透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4年06期

[6]罗慕生.指挥棒与棒指挥──谈中考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挥作用[J];江西教育;1995年Z1期

[7]桂德明.走出困境的思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