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分钟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经选读课程是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是中医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内经选读》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医学院校必修课程的考试是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要测评工具,试卷质量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内经选读试卷进行质量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真实水平,还可以评价试题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选取我校中医学专业2012级中医3班内经选读期末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参加考试人数60人,共60份有效试卷,考试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试卷包括5类题型,试卷结构如表1。试题由专业授课教师根据学科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命题。试卷的评判依据命题教师制定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完成阅卷。
1.2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2003将60份试卷按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各题的得分及总分情况双份输入,并经仔细核查与修订。然后将表格中数据导入到SPSS19.0软件,在数据视图中定义变量名分别为学号、姓名、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默写原文题、论述题、总分,在变量视图中检查数据类型,学号和姓名定义为字符型,长度为8;各题得分和总分定义为数值型,长度为8,小数点后长度为0。然后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通过计算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试卷质量分析。
2结果
2.1成绩基本统计描述 考试成绩的基本统计描述指标选择均值、中值、标准差、偏度、峰度、极大值和极小值等统计量。输出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和图1。平均分为72.8,标准差为13.173,标准差值较大,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2正态检验 考试成绩一般要求符合正态分布,若不符合正态分布,说明考试结果不理想,出现低分数段人数太多(正偏态分布〉或高分数段人数太多(负偏态分布)两种情况。从成绩分布的直方图可以初步判断,学生的考试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进一步用单样本K-S检验来判断,检验结果显示sig值为0.796,大于0.05,可以认为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2.3难度分析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计算公式为P=1—x/w(P为难度系数,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均值,w为该题的满分。难度系数P值越小表明试题越容易,难度系数P值越大表明试题越难,最小值为最大值为1。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在数据视图中,将表1中各类型试题的满分、总分和表2中各类型试题的均值、总分的均值直接录入,并定义变量名为“满分”和“均值”。然后点击转换-变量计算,在目标变量中输入难度系数P,在数学表达式中输入公式1-均值/满分,计算出各个试题和试卷的难度系数。结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多选题难度系数最大,为最难题型;默写原文题难度系数最小,为最易题型。整个试卷难度系数为0.27<0.3,说明难度偏小,试题较易。提示应该适当增加试题难度,特别是单选题、默写原文题和论述题。
2.3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D)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是一种区别学生成绩优劣的统计指标,一般与试题的难度系数一起来分析。对试卷进行区分度分析时,常以考试总分作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生在某题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的区分度。对于客观题来说,一般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于主观题来说,一般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这些分析在中都有相应菜单命令。整个试卷的区分度由各题的区分度求加权算术均数。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区分度在-1至1之间。D≥0.4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度很好;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本次考试的区分度结果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本试卷各题型的区分度较高,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为0.636,能区分出学生之间的实际水平差异。结合前面的难度系数分析,提示成绩较低的学生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
2.5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试卷的信度分析可以反映试卷测试结果是否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信度系数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试卷信度分析可以采用SPSS中的可靠性分析,选用ɑ模型。本次考试的试卷信度为0.734,说明试卷的信度较高,较真实的反映了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
3结论与建议
近日学校组织了一次新课程汇报课活动,一位教师执教“时、分、秒”第二课时(苏教版国标本二上P68),其中教师对“3时55分”的难点处理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出示右边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显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生1:4时55分。
生2:不对,应该是3时55分。
师:到底是4时55分,还是3时55分?我们来讨论一下。先请认为4时55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先看时针靠近4,就是4时,再看分针指着11,就是55分。
生(反对者):不对,如果是4时55分,时针应靠近5,而不是靠近4,因为分针走了55分,快要一小时,时针应超过4很多,快到5,而现在钟面上时针是快到4,所以应该是3时55分。
(应该说第二位学生的看法非常正确,但仍有部分认为4时55分的学生坚持认为他们的看法正确。)
师:两位同学都看出时针靠近入 分针指向11,但到底是3时55分,还是4时55分,我们不妨采拨一拨我们的小闹钟,在拔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想一想,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什么方向转动的?
生:都是从12到1,再至2、3、4、……又转至12的。
师:对,这叫做顺时针方向,下面请大家按照顺时针方向拨一拨钟,看谁拔得又对又快。
(结”一部分学生能很快地拨好,而一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师:哪位同学已经拨好了,请你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拔的?
生:我先把时针拔到4,然后再把分针向左拨一大格。
生:我的方法跟他不同,我先把时针拔到3时多,然后再继续拔分针,转到11。
师:你为什么先把时针拔到3时多,而不是4时多呢?
生:因为如果先拔到4时多,再转动分针,时针就离4越远,靠近51这样就是4时55分。
师:对,应该注意时针和分针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不能逆时针转。
请错误的同学再拔一次,会拨的同学可以帮助一下。
(这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拨出上面的钟面。然后教师请大家再次观 看教师的示范拨钟过程:3时一3时零5分一3时15分一3时30分一3时55分。)
师:你们 发现什么?
生:分针从12走到11,时针从3走到靠近4。
师:所以这时的时刻应该是——?
生:3时55分。
师:如果是4时55分,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又分别走到哪儿?
生:时针应从4走到靠近5,分针还是指向11。
[评课争议焦点]
就上面教学片断中教师怎样处理学生对3时55分的认识难点问题,听课教师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批评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缺乏有效地引导和训练,过于纠缠于学生的错误分析,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有教师提出:如果直接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有没有到4,可能会很快地使学生得出“不到4时,还差5分,就是3时55分”的结论,让学生拨钟面活动安排反而干扰了认知主线,增加了学习困难。赞同者却认为课例中的拨钟面活动不仅不是“纠缠”,相反是本课的一个精彩亮点,说明教师能正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利用这种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反思,主动建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得大于失,值得肯定。
[反思]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存在差异,在学习中他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困难。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面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我们是总给他们设置好一层层台阶扶着他们走呢,还是让学生在走路的跌倒中学会走路呢,值得我们深思!
就上面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课前笔者曾参与备课预设。怎样处理这一教学难点,我们也曾设想直接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有没有到4时,可能会很快地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们想这样的教学处理其实就是能够以教师的(或者是少数学生的)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以教师的方法代替学生的经历,并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钟面的经验,尤其是钟面上顺时针转动的规律的把握。所以我们采用了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原因、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方案,设计了让学生拨钟面的活动,观察时针和分针到底是怎样走动的实际变化,使学生在拨钟看钟的动态过程中尽情体验充分感悟,从而正确揭示钟面显示时间的表面现象所隐藏的本质规律。虽然这一活动过程的认识与经历可能花费较长的教学时间(如学生可能拨不到位,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按顺时针方向拨钟的生活常识等等),但所有这些曲折与波动,却是学生学会认钟面的必不可少的经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反思,尽情地体验,不断地感悟,最后逐渐逼近真理,这不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过程吗?
带着美好的憧憬,从大学踏入一小这块热土,一晃已经9年了。尽管教龄不是很长,却也有人生风景在游走,岁月如流在穿梭的感叹。这9年,我过的并不是轻松的生活,因为我常常觉得自己在疲于奔命:努力了,学生还没学好;天暗了,事情还没做完;雪化了,理想还没实现……常常盯着困难,沉浸在“我是不是太辛苦了”的困惑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拜读了美国著名学者斯宾塞写的《一分钟教师》,这本书和他的另一本著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的大致内容是:鼓励我们用“一分钟目标”来设定目标,用“一分钟称赞”来保持积极态度,用“一分钟矫正”来检查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书中最震撼我的一种观念是:学会简练、精确、有力,树立“一分钟”意识,凡事做得有效率!它犹如一位良师益友,化解了我心中的层层困惑;犹如一盏明灯,引领着我在生活的大海中航行。
《一分钟教师》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凡事从小事做起,将目标分解到切实可行。反思我自己的教学,经常抱怨学生不能按设定的目标前进,达不到我的要求。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不是我的目标过高,而是因为没有将目标分解成可以实施的每一个细小的步骤,让学生去操作。所以往往是远大的目标放在眼前,学生却茫茫然不知所措,我自己也慢慢丧失了信心和热情,结果目标不能实施到位,半途而废了。设定一分钟目标,让目标变得切实可行,让目标变得不再遥不可及,让学生可以及时地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的去完成每一个任务,这正是一分钟教师的成功之处。
同样,当看完《一分钟教师》,重新审视我自己的生活。也毅然发现:事情虽多,任务虽重,只要善于分解开来,合理安排利用好每一分钟,再大的困难也是能扳平的。一分钟的文学阅读,坚持不懈,就能沉浸在文学阅读的享受之中;一分钟的工作,重视实效性,提高效率解决尽可能的任务,不要总是看着前方的困难大山,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一分钟的自我欣赏,给自己的一个肯定,开心的度过每一分钟,让岁月不再那么容易把人抛;一分钟的对他人的赞誉,让你的人际关系简单起来,不再勾心斗角的使坏,也不再那么辛苦的挣扎,让同事见面浮现出真诚的问候和来自心底的笑颜;一分钟的爱心和耐心,关爱每一个天真的可爱孩子,平和心态,和他们真诚的交流,耐心的和他们讲解知识、道理;一分钟的暂停,给自己留下一个属于你的一分钟时段,作自己想做的事情,思考属于自己的问题,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生就是由这么一个个一分钟构成的,珍视生命,享受生活,乐于工作,善于分解,欣赏每一分钟,慢慢地走,静静地走。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一、照猫画虎 有梅无雪不精神
选定了教学内容,我开始认真研读文本、教学参考书、《唐诗鉴赏辞典》中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反复斟酌之后,依照教参提示的古诗教学“五步法” 确定教学方案。教学步骤为“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我在本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备课组教师听课后,提出几点看法:1. 课堂成舞台。老师表演,学生观看。2. 朗读无味。指导学生用“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规则朗读诗文耗时12分钟,朗读方法过于单一致使学生越读越疲沓。3. 情浮表面。“悟诗情”这一教学环节,模拟诗人间的碰杯饮酒,反复读三、四句诗,惹得学生阵阵哄笑,真情在嬉笑中滑过。4. 教学总评。课堂表面书声琅琅、热热闹闹,实则是学生既读不懂诗意,更无法想象诗境。朋友间的真挚情感在嬉笑、伪诵读中如雨点般飘过。
为什么上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认真反思教学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自恃自己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过多展示自我。2. 模仿戴建荣老师的朗读,起了东施效颦的作用。3. 没有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以致出现了情浮在表面的现象。
二、反复试教山重水复疑无路
“让学生成为教师的配角”这是公开教学很容易犯的错误。展示教师个人才识固然重要,但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我首先要改变的教学行为。针对首次试教出现的问题。我重新设计教学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想诗境――品真情。设定好方案换班再次试教。教师们听后认为文本的解读相对比第一次教学设计更有厚度,但是在“想诗境”环节中我把 “看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这个问题抛出后,大多数学生们低头看着书本,以沉默的方式拒绝回答。偶有回答的同学不是哼哼哈哈,就是照读从课外书上得来的答案。 “临别时的满杯真情”,学生更多的是单一地理解为 “依依不舍的悲壮之情” 。问题出在哪儿?我把目光投向孩子们,俯下身寻找答案。“注释太少,很难理解诗句的意思。”孩子们一语道破。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反馈,我第三次修订教学方案。这次的教学宗旨是:改变前两次定教为学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质疑、探究、合作学习读懂诗文。再次换班试教。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很是陌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地启发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晕。接二连三的失败,我的教学进入“死胡同”。失败的原因何在?在不断地反思中我明白了:我仅仅是从复制“教参建议的教学思路”到“拓展教参建议的教学思路” 。我的教学设计不过是制作了一个个装饰美丽的箩筐,然后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往筐里跳。
三、专家引导 柳暗花明又一村
讲学活动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教研室教师来听试教。听完后,他们提出了四点改进意见。1. 诵读感知诗文。一分钟读准诗文,一分钟读好节奏,一分钟背诵古诗,将耗时较多的“平长仄短”的指导朗读改为老师示范吟诵。2. 朗读与理解交错并行,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写。3. 美景、美酒、美情放入时代大背景中方能“知人论世”。4. 渗透表达方法。专家们的一席话,我如醍醐灌顶。“境由心造,情由心生。”我终于在表达方法上找到教学的突破口。重新修正教学思路:审题入文――诵读感知――赏景品柳――饮酒别离――拓展延伸。
【审题入文】
1. 引导学生理解“使”的注释、了解课题中的人物、地名,进而领悟课题意思。
2. 圈一圈古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语。
3. 课件演示《唐朝疆域图》,理解“长安、渭城、客舍、阳关、安西”地理上的位置关系。
【诵读感知】
1. 一分钟时间读准古诗,比谁读得最多遍。
2. 学习 “舍”。
3. 一分钟时间诵读古诗,比谁诵读得最有韵味。
4. 一分钟时间背古诗,比谁背得最快。
5. 老师配乐范读。
【看图读柳】
1. 圈一圈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 指导观察由“朝雨 轻尘 客舍 柳色”组成的图画。引导学生联想关于写“柳”的诗句。
3. 指导朗读。
4. 品 “柳”。(引用《诗经》“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 唐朝“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加以品味。)
【劝酒辞别】
1. 哪些词表达了王维和元二真挚的感情。
2. 交流汇报。理解“君、更尽、故人”的含义。
3. 走进时代背景、王维的人生历程,再现《唐朝疆域图》,深入领悟“酒”中情。
【情满琼浆】
1. 写话表达:元二即将扬鞭而去,他们会说什么呢?
2. 课件出示:阳关城遗址(配乐朗读)。
3. 揭示写法。“乐景衬哀情”――用美丽的景色反衬欢聚的难舍和分离的悲伤。再读《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拓展延伸】
1. 说一说送别诗中的千古名句。
2. 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谈一谈读这两首诗的感受。
教学设计定稿完成后,我又进行了两次试教。在试教中我注意教学语言的组织,关注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讲学活动”如期举行。上完课,得到与会教师一致好评:课堂大气灵动,充满诗情画意。教学起承转合,朋友间的情谊荡气回肠。
真实的数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凸现出来;它强调面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它切忌忽视学生基础,把学生当作窗口,灌输知识;它不把课堂当作舞台,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看。
一、勿让“自主”过于“自由化”
案例:在一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课上,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所有面值的真实人民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认识这些人民币的,再抽小组汇报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认识方法,便许多学生的认识方法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而且,别人在介绍汇报时,其余的学生各行其事。
反思:这是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民主的教学氛围,适度的探索空间,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充分说明教师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但是,上述案例中,几个小组的认识方法是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而且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自主而忽略了引导作用,该点拨时不点拨,该设问时不设问。我们不提倡老师牵着学生走,但是有效课堂应在教师的控制下有序地进行,切忌因自主而导致自由化。
对策:“人民币的认识”方法多样,一、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分类,在序地认识;二、根据颜色,票面特点认识;三、形象感知认知;四、设计购物场景,学生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达到充分认识人民币的目的。
二、勿让说教代替体验
案例:上完“认识时间”后,教师寄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珍惜时间。
反思:叶圣陶老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乐趣少。一句话,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亲历体验少。上述案例,教条式的说教,教育流于表面,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引起共鸣,收到良效。应在实际教学实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时间的真正意义,把握内涵,领悟真谛。
对策:一、通过分组实际操作,统计一分钟能做哪些事:跳绳个数,写汉字个数,朗读多少个字,计算多少道数学题,数数个数等。二、调查现实生活中一分钟所产生的效率,如某一电站一分钟能发多少度电;水泥厂一分钟能生产出多少吨水泥等等。当这些鲜活的事例,准确的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必能从中上领悟到时间的珍贵。
三、勿让“评价”流于形式
案例:曾听过一堂数学课,无论学生回答一个什么问题,评价语言就只有三个“你真棒”、“真不错”、“你真聪明”。
反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教师评价应注意用真诚来打动学生,更何况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给学生学习的力量,也可能给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上述评价,重鼓励、忽略了客观性,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尊重一,强化激励性评价,但凡事千万不能滥用,要有个度,只鼓励与赞扬,而忽略引导,否定也是不正确的,我们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要放弃真理,不等于无视知识的正确与错。“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赞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再就是评价形式单一,忽略了创新。当学生在课堂表现出色时,也只用“你真不错、真聪明”等评价语言,开始时,学生还感到新鲜,然而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评价的意义,新课程下,我们的确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给学生应有的鼓励和关爱,但我们不能毫无极端地走入“过头革新的怪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
二、设计思路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的有关知识,并为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以及认识秒作好铺垫。本节课设计围绕学生兴趣展开一系列活动:介绍新朋友――“小闹钟”、龟兔第二次赛跑、拍球、跳绳、测脉搏、口算比赛等,使学生在全面、深刻了解钟面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得出1时=60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活动安排紧紧围绕学习内容,迎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层层推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述。今天,老师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些新“朋友”――小闹钟。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你的新朋友,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听一听,它在说些什么?
(2)同桌展示交流,指名汇报。
(3)讲述。小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说什么呢?它时时提醒小朋友,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学习,掌握本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同时,教师板书:时时 分分 秒秒
导入:这里的时、分、秒就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本领――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孩子的本能。我们应尊重孩子的需要,适时、恰当地去运用它、引导它,方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闹钟为切入点,接着由拟人化的小闹钟,巧妙地引出时间单位――时、分、秒,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小闹钟的短短几句话更胜过教师的说教,拉开本节课的序幕。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首先,认识钟面。
(1)小组交流。刚才,我们已经简单的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小闹钟。下面,我们进一步的来观察它,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请你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告诉小组里其他的小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
如“有哪些数字、怎样排列?”“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时针长得什么样?分针长得什么样”……
同时,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3)讲述。时针走起路来慢又慢,就像乌龟爬呀爬。分针是只快乐的小白兔,高高兴兴往前走。秒针像只小跳蚤,还没等你数清它在哪一格,它已经跳下好几格,所以看时间一般不看秒针。
其次,认识时、分。
(1)猜测:分针和钟面上的大格、小格什么关系?
(2)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3)学生动手拨一拨:分针走两小格、一大格、两大格、一圈各是多少分?
(4)提问:分针从12走到4、从12走到6各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
(5)过渡:分针是只不知疲倦的小白兔,它不停的工作着,时针有没有偷懒,它有是怎样工作的,请你猜猜看?
(6)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7)提问:时针走两大格、一圈各是多少?
时针从12走到4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三,时、分的进率。
(1)讲述: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让我们听一分钟的音乐故事《龟兔赛跑》。音乐故事起
(2)学生猜测,课件演示验证:龟兔赛跑
(3)学生操作,得出:1时=60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钟面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认识时间的准确性,通过大小不同的字体、字号、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龟兔赛跑”更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龟、兔、跳蚤的形象比喻,更让学生联系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以乌龟、小兔的口气代替老师的告诉,龟兔的第二次赛跑得出:1时=60分,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3.亲身体验,感受新知
(1)闭眼,用心感受一分钟。
(2)一分钟活动:跳绳、拍球、测脉搏
(3)一分钟口算。
(4)课后了解:一分钟,我们的爸爸妈妈能做哪些事情?
设计意图:时间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摸不着、看不见,5个一分钟,充分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从听到跳、拍再到写、说,学生的眼、耳、口、手、足等均参与学习,层层推进,动静结合,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建立一分的时间观念。
4.总结评价,构建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关注点出发,引入新课
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小闹钟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分关注小闹钟,将闹钟当成玩具。课始,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小闹钟出发,让学生初次观察交流,展示、介绍自己的闹钟,一吐为快,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展示的欲望,并由此引出时间单位时、分、秒。
2.巧妙设计板书,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广泛运用,机械钟表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学生对钟面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认识时间的准确性,在学生两次观察钟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板书,板书中用较大的字号突出“大格”之大,较小的字号突出“小格”之小;运用红色隶书突出“时针”的“时”,红色给人以厚重之感、隶书更显得粗短,代表“时针粗而短”;用蓝色瘦长字体突出“分针”的“分”,蓝色给人以明快轻松之感、瘦长的字体更代表“分针细又长”,不同的字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睛,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大钟面,让人赏心悦目,同时,在钟面周围标出每大格也就是每个数字所表示多少分,简洁明了,便于学生今后准确地读出分针所表示的时刻。
3.形象贴切的比喻,将数学知识趣味化
童话世界对孩子充满无穷魅力,龟、兔、跳蚤的形象比喻,让学生联系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龟兔赛跑”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设计“第二次龟兔赛跑”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得出时、分的进率,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4.注重体验,在体验中构建新知
儒雅教育以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点,坚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与弘扬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相融合,运用整体优化的策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发展、高雅的育人环境,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师生成为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人。
儒雅教育特色,与番禺区教育局提出的“上品教化,首善番禺”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通过营造儒雅环境文化、建设儒雅课堂、成就儒雅教师、培养儒雅学生乃至儒雅家长、开发儒雅课程等手段,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课程建设、师生活动等诸方面,构成的一整套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
一、打造成长平台。建设儒雅师资
自开展创建儒雅教育特色以来,我校始终将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信优校则必须优师。
1.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树立共同愿景。
学校充分发挥了工会、教代会的积极性。儒雅教育方案从制定到出台,共九易其稿,每次修改学校都让教师出谋划策,积极展开讨论,然后根据教师们的可行意见进行修改。让教师们成为方案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真正落实儒雅管理的核心――民主。此外,为了保障方案能顺利进行。学校还先后邀请了有关专家为我们把脉、指明方向。为学校打造儒雅教育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专题化学习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校紧紧围绕番禺区“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坚定走特色之路,积极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正确领会上级教育部门的教育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开展专题化大讨论活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了正确领会和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的教育工作精神,我校结合儒雅教育特色工作,坚持每个学期都开展专题系列化讨论活动。例如,关于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学校儒雅教师的标准、对魏书生教育理念的理解,以及本学期开展的对“厚德养学,行为世范”一书的观点等等,让教师们畅所欲言,表达心声,得到共识。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以奉献为乐的职业观。
(2)开展系列德育专题讲座,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为了打造儒雅教师团队,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尤其是对教师师德方面的培训,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做儒雅教师的专题讲座活动,先后邀请了香港联成集团西点模式管理系统专家导师――邓成伟老师作了“如何提高教师执行力”的专题讲座;邀请了番禺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我们作“师说――做一个用心的教育人”的讲座,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让教师不断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3)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帮助教师搭建个人发展平台。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学校让每位教师都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师从师德修养、专业发展、兴趣爱好等三方面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学校根据老师们制定的个人发展规划,尽力为其提供个人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例如,为对联感兴趣的崔伟明老师,开辟学校业务学习前三分钟。给老师们进行对联知识讲座,鼓励他多走出去交流,现在他成为了石镇对联协会的会长,主持着镇对联擂台赛活动。再例如,当得知音乐学科的四位教师都想参加区教育合唱团和舞蹈团时,学校支持她们的意愿,在课程的安排上给予她们方便,让她们能安心参加训练。总之,我们特别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愿景,发现教师有特长和爱好,会极力为其搭建发展平台,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搭建活动平台。培育儒雅新人
在学生方面,我们紧紧围绕“德育自主建构”课题研究,以“每月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儒雅学生”、“儒雅班级”评价标准为准则,开展每月儒雅学生评比活动,开展儒雅班级评比,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学生的德育建设为核心,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儒雅读书活动。学校编辑了《孔子八德》《每日一诵》等校本教材,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品位。
2.开展晨读、午读读书活动。学校组织值日生将读书与文明班、教师百分赛评比挂钩。坚持在每天晨读和午读时间,让学生背诵和读书,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3.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加大每个班级每个学科的课前一分钟管理工作的力度。每个班级按学号轮流进行每节课前的一分钟讲故事、一分钟朗读、一分钟演讲、一分钟新闻、一分钟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反思能力。
4.继续开展“儒雅学生”评价活动。我们每月开展“儒雅之星”的评比工作。进行颁奖表彰,并把儒雅之星进行展示,与家长分享,带动良好校风。
5.开展“儒雅班级”评比活动。我们每两个星期评比一次“儒雅班级”,颁发流动奖杯,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开展五大主题活动。学校结合每月德育主题和纪念日、节假日开展五大主题活动(感恩、诚信、爱国、生命、礼仪),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精心规划布局。创设儒雅环境
校园布置精美、设计新颖,处处都有教育意义。例如,我校的各班都张贴对联,这些对联都由师生撰写,内容积极向上。各楼层的布置,主题鲜明突出,教育意义深远,如:一楼的德育长廊、传统经典长廊、安全教育专栏等,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个墙报都有教育主题。
除此之外,每天上午和下午学生进校时播放校歌,我校的上、下课铃声是本校学生录制的学校常规儿歌,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我校每天坚持10分钟写字、10分钟背诵、20分钟阅读,让学生静心读书写字,养成好习惯。我们抓住各个教育细节,打造儒雅学生,成效明显。
一、真生活――让知识不再游离在生活之外
数学课堂以生活为学习背景,激起学生已学知识的储备源泉,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精彩奇妙的世界里蕴含了无数丰富多彩的数学影子。回忆我上的一堂一年级数学课《认识左右位置》,虽然没有特级老师那么完美,但是,我感觉在我的课中也感受到了真生活的好处。贴近的生活,让小朋友们愿意在课堂中聆听知识,学习数学方法。可爱聪明的孩子们也能同样体会到生活联想解决抽象知识的好处。记得我在教学《认识左右位置》时,孩子对左右没有多少的知识基础,虽然先前已有感知左右方位,不过不够准确,他们大部分孩子都局限于比较机械地认定面对黑板时的左右方向位置。
二、善思维――让学生思维不再局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质。课堂中儿童的思维表现是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课堂的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全国小学特级教师张齐华的《认识平均数》一课为例。张老师就很注重教师提问的艺术。在例题教学时,为了公平公正的反应一分钟投篮水平,老师分别给了学生三次投篮的机会,小强三次都投中5个,小林分别投中3个、5个、4个。就在让学生猜小林一分钟投篮水平时,学生出现了分歧,小林一分钟投篮水平有的认为是5个、有的则认为是4个。班里争论很激烈,张老师不忙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会听别人的意见,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我记下张老师几个比较简单又巧妙的问题。“你觉得哪个可以反应小林一分钟投篮的水平?”“你是怎么样想的?”“为什么5不能代表小林的投篮水平”“5个代表的是小林的什么水平,4个代表的是什么水平?” “你们说的4和小林第三次投的个数4个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有更好的办法吗?”一个接一个,留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再如,《认识乘法》这课是小学二年级下册内容,计算的教学往往同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感觉,问题的提出需要做到精而易懂,悬而有念。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弯路教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校长在指导一位老师上《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例题时,出示鸡兔场景图,提三个问题:①你看到有几种动物?②鸡和兔是怎样排列的?③要知道鸡和兔各有几只可以怎么做?简单的问题很好的引导学生思维,复习的旧知,激活了生活经验,生发了所学新知,又走向了数学的本质。
三、美交流――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书从教学机智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智慧的课堂生成,使我再次感受到课堂是一次次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愉快旅行,而不可能是死板的预设,正如文中“意外可以成为课堂的亮点”“让错误成为美丽,让课堂充满阳光”“多一点偶然,多一点精彩”,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段和课例赏析读后感。而如何面对偶然,如何巧化矛盾,如何积极引导……都是对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个性品质的良好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思索多反思,敢实践敢创新,才有让自己真正拥有过人的教学机智。
精彩教学全景赏析从不同的课型出发:新授课和复习课,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书面表达教学和故事教学。为我们呈现由一个个精彩教学片段所组成的一堂完整的、扎实的英语课,老师们都能站在整堂课的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与学生们一起创造了一堂堂好课。
好书如挚友,一朝拥有,便会天长地久伴陪着你,随时准备在你需要的时候敞开胸怀,和你作心灵的对话,给你启迪,增加你的信心,拓展探索的视野,让你警醒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