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排产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缘起――只见现象,不见幕后系统
大多数找工业设计公司合作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因为产品面临了威胁或者是遇到了问题(如外观问题)。此类企业对产品设计的时间要求短,并且大多数都认为产品设计为表面的外观设计,或者更远一步是使产品外观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企业为何这么匆忙的需要产品设计?这样去设计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7这种现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作为工业设计公司需要做些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们都知道,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等表面现象,就能诊断病人内部机能出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分析可以断定,企业产品出现问题的背后定牵涉到个系统。所以要解决企业的产品问题,要站到系统的层面,即站到定的高度,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出发。作为工业设计企业,需要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能看到问题背后系统的问题,
步步的按照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来进行解决。
为什么我们要从产品策划的角度出发呢?产品策划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基于上面的分析与实践我们发现,工业设计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也发现工业设计公司的迷茫以及迷茫背后所采取的盲目进攻方式。例如,少数工业设计公司通过延伸工业设计服务线,即延伸至工业设计的上下游。然而我们发现,他们将工业设计拉伸的面太广,有些脱离了工业设计的本质,同时也增加了工业设计的负担,也势必会让企业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过广,影响了企业的接受度与效益的产生。从另
方面来说也增加了工业设计公司的负担,让工业设计公司承担了从产品概念的产生到设计再到生产以及到市场流通各个环节的资源投入,分散了资源,减缓了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速度,或许也扭曲了工业设计发展方向)。我们提倡让工业设计回归到真实状态(去伪存真),用真诚与实际行动将力量集中起来,为企业产品设计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回归真实状态的关键点在于企业产品诊断与企业资源整合,同时以设计公司的资源与企业的资源最大化为要点。通过产品策划进行资源连接,集中各方优势,发挥产品设计的最大效益。
2.产品策划――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诊断阶段)
工业设计是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这也指明工业设计的关键点在于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最大化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研究发现,企业关注的是品牌整体影响力,却忽略了产品力是企业所有竞争力的核心。殊不知品牌运作并不能完全与消费者心智资源建立稳定关联,消费者是认识了产品,对产品产生了依赖与需求才会认识品牌,品牌并不能给予消费者带来体验。也就是说企业想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的品牌,是由消费者体验了产品,对产品产生的体验来感受企业的品牌定位的,这个定位是由消费者说了算的。所以企业如果不重视产品所传达的消费者使用体验(产品设计),很难成功树立好的品牌。举个例子,一个客户将自己企业定位于科技,直致力于向消费者传达科技方面的诉求,却发现销量上不去。设计公司调研发现,真正购买与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都是中老年人,并且集中在二三级市场。该类消费者认为该产品实用且性价比高,是大众农村品牌。所以产品给消费者的体验价值定位,才是企业的品牌定位。因此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位是相互关联的,同等重要的。由此,我们制定出了更适合工业设计公司与企业使用的战略――产品策划。
那么产品策划与品牌策划有什么关系呢?与产品设计又有何关系呢?产品策划――构建品牌策划与产品设计的桥梁。
这里就涉及到了优势资源互补整合的效果。即互补到了企业原有的品牌策划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与设计公司以及外界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所有资源,从而使得产品策划效益更高。
接下来就需要按照图1的框架对企业进行把脉,诊断企业所面临的产品方面的问题背后是什么问题7是品牌策划的问题?还是产品策划(产品策划与产品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的问题?诊断方法如下:
首先从企业遇到产品问题所表现的现象进行提问,主要围绕产品来提问。该阶段主要是对企业进行了解,沟通并概括分析出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系统问题,理清企业与设计公司之问的合作思路。初步找到与病因相连的整个系统之问的相互影响关系,找到主要矛盾,从而产生杠杆效应。诊断问题举例:
1)是目前产品外观不满足公司发展要求?
2)是目前产品外观与竞争对手未形成竞争优势?
5)是目前产品外观形象不突出,难以占据消费者心智?
4)……
接着需要对企业的品牌策划方面进行诊断,确保了品牌策划的方向性,才能确保产品策划大方向的正确性。主要问题围绕企业目前战略定位、企业过去战略定位和企业未来战略方向展开。从而初步判断企业产品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否由品牌策划不当引起。诊断问题举例:
A、目前类
1)企业的哪些产品与服务种类最具独特性?
2)企业的哪些产品与服务种类利润最丰富?
5)企业的哪些顾客最感到满意?
4)哪些顾客、经销渠道或者购物场所提供的利润最丰富?
5)……
B、过去类
1)企业创始人的愿景是什么?
2)与目前是否相符?
5)企业原来的战略是什么?是否可行?
4)战略与当今技术和时间方式有何不同?
5)……
然后需要详细的对企业产品方面进行诊断,即检验产品(或者产品设计)是否与品牌策划(品牌整体战略)
致。问题主要围绕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认识展开,诊断产品与消费者心智的关系在哪个阶段。诊断问题举例:
1)企业给消费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哪些人在购买企业的产品?
5)他们为什么购买企业的产品?
4)他们还购买别的哪些品牌的产品?
5)他们是如何看待竞争品牌的产品的?
6)他们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7)他们对企业的产品是否满意?
8)他们的消费特征是什么样的?
9)他们的需求如何?
10)他们的审美习惯如何?
11)……
最后环节,即通过前面的调查分析,已经完全诊断出了企业产品背后的系统问题。从而进行全面的产品策划工作。
3.产品策划――作用与工作内容
产品策划是什么?产品策划是品牌策划的深化落实:是对品牌策划的检查与完善:是品牌策划与产品设计之问的桥梁:是能与竞品形成差异,并且有独特的表现的策略;是建立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良好关系的剂。
产品策划能解决的不只是外观问题,更是外观背后隐藏的战略性问题,即外观承载者它的独特使命。
产品策划后的产品是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问的桥梁,是企业与消费者传达各自思想的桥梁。该产品承载了企业的各种策略、承载了对消费者的态度。因此产品是具有其独特的使命感的,通过产品策划,可以将企业与消费者的诉求进行良好的融合与承载,产品是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最有力的方式。因此,产品背后所承载的使命是伟大的,是非常重要的。
产品策划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从产品为核心,对企业战略、消费者、竞品进行分解与分析,从而指导并完成产品设计。这其中需要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双方已有资源,从而做到精准、精简、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项目或企业,所采取的方法与内容略有不同。产品策划一定要围绕着指导产品设计而展开。
4.产品策划――实践案例
万利达豆浆机产品策划。
首先进行企业品牌战略方面的分解:万利达是以研发、制造及销售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扩张需求,产品延伸至小家电产品。设计公司借助万利达在电子信息领域方面的品牌成功效应,将万利达所积累的品牌方面的优势集中起来,从产品的角度对其品牌进行分解。锁定在科技所带来的体验感受方面,确立万利达豆浆机应该具备操作舒适、使用体验具有科技感等方面。
然后对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研究。通过与企业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初步选择以OND豆浆机产品背后的系统进行研究。
其次,对豆浆机市场九阳、美的以及东菱等主流品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确立此次豆浆机设计在符合万利达品牌定位的同时,具有市场特色与竞争力。
接着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深化前面所提到的产品诊断问题,并且进行实际的使用体验。
经过诊断与分析后,就可以进行理念方面的提取了,此时也将产品设计指导建议制作出来。最后我们确定万利达豆浆机所表达的理念为:平衡、纯粹、关爱。产品理念推导,设计指导。
最后按照上述产品策划所给予的理念以及设计指导,进行产品设计。
5.结语
关键词:农地产权;产权排他性;产权冲突;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1)D1-0089―05
产权的本质就是权利的排他性与否。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而言,最重要和最紧迫的莫过于农地产权。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直接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和资源低效配置,以致国家实施的众多政策均未能使农业获得长期而快速的发展。所以,深入阐明产权排他性与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规律,明确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实现农地产权制度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一、排他性权利为核心的产权结构解析
由于权利的价值决定了所交换的物品的价值,因此,藏于理之后的排他性权利争夺才是交易的本质。既然产权是物掩盖下的排他性的权利关系,是不同所有者不出让除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占有、使用、控制某物的能力,所以,“产权是所有者和所有权的各项权利的法律安排”(Posner,1971)。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产权明晰的程度不同,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就不同。由于权利关系即制度形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相对应,交易成本拓展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因此,制度变迁至关重要。
但制度并非都以效率的方式演进。权利在本质上是利用资源影响他人的力量。权利结构的变动过程就是资源分配和利益格局重塑的过程(姜军松,2010)。权利主体的权利资源运用就是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理性选择。既然资源配置直接关联利益与效率,那么,人们总是努力确立有利于自身最大化的权利规则。当排他性权利结构与利益格局相吻合时,社会就达至稳定和效率。但由于诸多历时和共时期间社会财富并非处于最大化创造状态,财产、企业和国家权利制度就应运而生且不断调整,内生的权利及其相互关系便规范和制约人们的竞争、合作方式以及利益差别。可见,资源配置取决于制度,而制度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权利行为能力。制度均衡是权利主体关于排他性权利结构的暂时性妥协安排。权利人持有资源越多,就越能制定出有利于自身的剩余控制和分配的权利制度,弱势主体的应然权利就越有可能被无端剥夺,得到的排他性实然权利也就越少。正式权利制度和非正式权利制度的供给都是如此。现实非对等的权利结构决定了非排他性的社会权利合约,也决定了权利制度以非效率方式演化。
既然权利主体期望增强权利的排他性程度,那么,产权制度变迁就应当以排他性权利的形成为核心。人们通常认为产权只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可转让性3个特征。然而,将收益性从产权特性整体中排除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排他性平等权利结构与公平利益结构及效率变动方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国外学者如波斯纳、阿尔钦和平乔维奇都认为,排他性产权人有动力去使用资源是为了实现帕累托最优。西方学者忽略了现实经济中强者对弱者收益权的干扰和侵蚀。也有人驳称科斯定理的致命缺陷在于忽视产权的财富效应,效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产权变动必然招致社会福利的改善(吴玲,2005)。此观点并不全面和周延,因为全面性产权效率与整体性社会福利改善具有一致性,部分利益集团的产权收益实现只能达至部分效率的提升,而对非排他性权利主体的激励是不够的。忽视收益性的产权结构不是公平正义性产权安排。现代产权应当将公平收益性纳入其基本特征范围,否则,现代产权理论难以言之圆满。
既然产权是基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割的排他性权利的安排,那么,排他性权利界分就是产权构建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排他性产权是特定权利人对具体产权的唯一享有,因此,完整的产权首先是排他性权利。但产权是权利束,因而完整的产权必须包括排他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产权的分解性和转让性,既是产权排他性的合乎逻辑的具体延伸,也是产权主体行使排他性权利的直接结果。就产权的分解性而言,它是基于排他性权利的分解性,也是行使支配性和处分性排他权的具体表现;就产权的转让性而言,它是基于排他性产权而形成的产权交易性,也是实现排他性主体利益目的的手段,还是排他性产权运行的具体表现样式。产权的排他性、分解性、转让性和收益性都是产权的基本特征,共同构成产权的完整内涵。排他性是产权的核心特征,分解性是排他性的具体表征,转让性是排他性行使的直接手段,收益性是排他性的最终目的。既然排他性是产权结构及其特征中的基础性范畴,产权制度变迁就应当以构建排他性为关键突破点。农地产权制度变革无疑应当恪守排他性产权运行逻辑。
二、中国农地产权的弱排他性
排他性农地产权结构需要产权主体独享排他性产权及其相关权能,但中国的农地产权由于受到多重强势权利主体的侵犯,不仅农地所有权排他性有限,而且农地产权权能也存其弱排他性机制传导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非排他性。
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现行法律规定导致农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宪法》笼统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而《民法通则》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物权法》却将农地界定为两级或三级农民集体所有。由此,农地到底归属何种主体所有不得而知。又由于农村地权缺少完善登记制度,国家和农村土地边界模糊,农地所有权非排他性问题不可避免。同时,农民集体并非民法所确立的3个民事主体之一,农地所有权在实践中受到地方政府和村组干部的实际控制而无排他性可言。所有权、经营权和股份权属于不同的产权范畴和权利安排,且相关法律也规定农民集体是农地产权的所有者,但《民法通则》却规定乡(镇)农民集体可以拥有土地所有权。这就为乡镇干部对本应由农民享有的排他性所有权实施实际控制权留下了制度缺口。最后,几乎所有涉及农地所有权的法律都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从事对农村土地进行的租卖交易行为,农地交易只能通过征用方式完成。这为国家侵入排他性所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较弱。依据现行法律,政府享有超限农地开发权和用途管制权,农民的使用决策权遭受法律和情境性行政公权的双重伤害。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开发权,农民无法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自主使用土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本属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不同利益主体,但现行法律并未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村组干部作为“内部人”拥有农地的绝对控制权,农民个体难以行使决策性农地使用权;“社区成员权”的制度内核在于以行政而非市场手段配置农地资源,故农地承包经营权虽然其期限延长至三十年,但不得不依人口变动而进行周期性平分调整,情境性行政
控制趁机干预农地承包经营合同,并使弱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权更显债权特性,农民难以获得真正的农地财产保障权;国家静态性粮食安全行为偏好使得现行法明令禁止农民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从而缩小了农地使用范围,干预了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理性选择,从而大大压缩了农地使用空间。在残缺不全的农地产权结构中,农地使用权排他性不强。
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在农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上,《土地管理法》规定农地所有权交易只能通过行政征用方式让渡,农民集体及个人不得买卖或以其他方式转让农地所有权。这样,农民集体无法排他性地决定农地集体所有权的命运,其处置权必然单方向转归国家所有,农民集体也就不能同商业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化过程中展开理易,排他性处分权权能的缺失成为农民贫困的制度性根源。农地承包经营权处分权能,因具有定限物权性质,理当具有足够排他特性,经强劲吸收后具有准所有权的品质。然而,现行法对农地承包处分权亦给予相当限定,农民在农地承包经营中的处分权不够充分。《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由农民集体之外的市场主体承包经营的须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须经发包方同意。这就使得农地处分权排他性在行政公权和村组干部的干预下大为降低,并成为目前农地流转成本居高不下的产权根源。
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农民的剩余索取权无完全排他性而言。国家土地征用产权安排使农民无法与国家及城市商业集团进行平等自由交易而获取所有权收益,也无法进行非农建设获取农地所有权增殖收益,还无法同其他农民集体自由交易而获取农地所有权的财产性和经营性收益;农民因“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在征地收益权方面遭受伤害;农地承包者无偿或低偿使用土地的安排致使农地所有权收益受损,并增加了集体公共产品供给成本,造成农民收益的隐性流失。农民社保权缺失和农地使用中专用性投资的沉没成本使得农民难以通过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获取更多潜在收益;农民在农业经营企业中因企业控制权常归于村镇干部和外来投资者共享而难获排他性剩余收益。农民宅基地产权既不能抵押,也不能卖给市民,导致农民无法获取财产性收益和经营性收益。
三、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
既然中国现行非均衡农地产权制度是一个全面性的非排他性产权结构,是非对等权利行为能力结构现实的必然结果,那么,在农地非排他性的产权博弈中,强势一方势必侵蚀弱势一方的利益,进而引发产权冲突。中国农地产权非排他性产生的产权冲突集中表现在征地交易中权益各方对利益的抗争上。
城市化使土地和地产的价值不断飙升,日趋巨大的利益开发空间成为权利主体争夺的“公共领域”(Barzel,1989)。财产权利是产权人“自己直接努力、他人企图夺取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Barzel,1989)。因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四大权利主体对公共利益势必展开激烈的争夺。为保证农地利用的整体效用最大化,尤其是为保证国家战略资源粮食的安全,中央政府必须对农地非农化和土地开发产权严加控制,并通过土地开发收益的分割,弥补农地使用正外部性的漏损。但中央政府并未恪尽职守,虽然农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根源,在于中央“上收财权,下放事权”的财政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而农地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弱排他性,使得强势的地方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征地交易来规模化地攫取置于公共领域的开发收益,而且可以采取对土地开发中弱势主体的产权挤压来寻求替代财源,形成当下扭f}i1的“土地财政”,农民的地权收益由此而被严重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没有对农地产权的外部性进行补偿。从理论上说,任何农地都有非农化的潜在开发收益,因而,任何土地都有非农化开发的要求。只要出现非农开发收益大于农地使用收益的经济环境和条件,农地的非农开发就会启动,而要限制农地的非农开发就必须对农地使用进行补贴或提高农地的使用权收益来消除它们之间的“利益诱因”。受农地使用权收益排他性微弱的影响,中央政府弃用这一产权平衡机制。结果,低下的农地使用权收益使得农民集体和个人都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开发农村房地产,争夺置于公共领域的财富。中央政府由于没有构建农地产权结构的排他性,导致权益各方对公共产权的激烈争夺。
地方政府拥有从征地交易中攫取农地发展权收益的特权。土地从农村用途转变为城市用途、从农业用地转为工业和商业用地、从集体用地转为国有用地时价值大增。改变土地使用属性的权利即“土地发展权”本该属于农民,但由于农地使用权和处置权的非排他性,政府垄断了土地征收权,也就垄断了土地在不同属性之间配置的权利,从而也就拥有了直接进入公共领域攫取公共产权的特权,将开发权及其附着其上的收益据为己有。作为中央政府的人,地方政府与农民交易土地无可厚非,但前提条件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且给予公正合理的产权补偿。而地方政府的征地交易恰恰就在于这一前提的缺失。农地所有权的弱排他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强制征地畅通无阻,而农地收益权的弱排他性,又使得政府对被征土地可以实行统一的低价补偿(钱忠好等,2007)。农民虽有正当的权益要求,但由于农地产权残缺,排他性微弱,权益诉求被断然拒绝,而地方政府则因其权威而对征地“合理合法”,得以独自攫取农地产权属性重新配置所带来的巨额外在收益。并且,地方政府还因这一收益的异常丰厚,反复产生低价征地的产权激励,不断限制、挤压和剥夺农地的集体和私人产权,从而表现出“与民争利”的产权冲突。
对于农村集体特别是城郊集体土地,由于农地的使用权收益远低于非农使用权收益,这就强烈促使农村集体改变农地产权属性;另一方面,土地征用后,使用权和开发权(处分权)属于政府,额外的发展权收益权被政府完全攫取。这就自然要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是否应该包括土地发展权?农村集体土地的潜在开发权收益是否应该被承认?如何实现?依据城市蔓延、精明增长理论,在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和多商业中心的情况下,农村尤其是城镇郊区土地价值同样重要。所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农村集体土地的价值开发和实现应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应通过财产税、城市规划和开发许可等手段加以控制,以实现土地开发利益,均衡土地增值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现在的问题是,农村尤其是城郊集体土地要么被政府低价征收,发展权收益悉数落入政府囊中;要么土地被限制开发,对其潜在的开发权收益不予承认和补偿,其结果必然是农村集体自行开发来实现其产权收益,比如农村小产权房的过度开发等。从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来说,农村集体开发房地产是违法的,但从权益实现来看,这种开发又是产权主体对财产权利加以保护的正当抗争。农民集体违法捍卫其产权的努力,完全由农地产权结构的弱排他性所导致。
尽管《土地管理法》规定政府征地交易对农民造成的产权损失必须补偿,但法律对补偿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就使地方政府在产权补偿的决策上拥有超量的自由裁量权,在农地发展权收益弱排他性的条件下,农民只能得到极低的产权补偿。随着产权冲突的日趋激烈和升级,中央在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中大幅提高了产权损失的补偿标准,但由于《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款归集体所有”,因此,农民能够获得多少征地补偿取决于农村的治理机制。受产权博弈力低下的制约,农民获得的补偿远少于村集体。为提高农地产权损失的补偿,中央政府在2004年首次提出被征用土地补偿主要用于农民而不是村集体的决定。但即便如此,土地产权补偿仍然是按照土地原有用途进行简单的倍数补偿,由政府单独规定并强制执行,体现政府意志,没有体现农地发展权要求,农地发展权收益仍呈弱排他性。因此,在产权补偿谈判中,农民只获得征地补偿的5%~10%,村级集体得25%~30%,而60%~70%为各级政府部门获得(温铁军等,2006)。这就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受益、农民权益严重受损的局面。据估算,中国20多年来的低价征地,至少使农民蒙受了2万亿元的损失(陈锡文,2002),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民的产权抗争。抗争之激烈程度,可从无数农民向上级政府上访投诉、对当地政府诉诸法院以及暴力抗争中得到诠释(王道勇,2008)。
四、中国农地产权排他性优化变迁路径
中国农地产权结构的弱排他性,使得产权冲突异常激烈。为消除农地产权冲突,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使农民低成本运用市场机制,农地制度变迁应当以排他性权利的构建为核心而展开。
(一)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解决农地产权非排他性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农地所有权主体归属。目前农村土地主要归属于村民小组所有,这应成为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主要形式,村级集体因持有土地有限而只是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次要形式;取消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凡已归属国有的农地仍旧由国家所有。我国目前农民集体虽被赋予名义农地所有权,但它不是现行法律所确立的民事主体,也完全不是一个具有自治机制的法人组织。因此,应当通过修订法律明确农民集体的法人主体地位,允许农民集体进行农地所有权买卖和互换,实现农地所有权的平等交易。对于集体成员不愿、不宜和放弃承包及有偿转移原有承包的土地,农民集体有权拍卖、招标和公开协商等交给农民集体内外成员或单位承包,亦可自己直接经营。农村集体可将农地使用权集中转包和入股,但不得违反现有农地承包产权主体的意愿。法律应当对两种公有土地所有权在物权法上实施同等保护措施,构建农地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农地所有权的物权保护方式,切实加强对农地集体所有权排他性的保护。
(二)明晰排他性的农地发展权
农地产权冲突源于没有明晰农地发展权,本该属于农民的发展权收益被强势的他方攫取。因此,在农地产权的优化变迁中,应当设置“土地发展权”,将这一权利属性显性化。土地发展权引入后,应将土地发展权和直接开发权两种属性分开。土地发展权属于农民,农民依此产权属性获取农地开发的增值收益,从而永久确立农地发展权收益的排他性。中国正是由于农地发展权的缺失,才导致征地交易中农地发展权收益被严重低估。这样既不能对公共产权进行有效保护,也不能对政府征地交易形成成本约束,从而引发激烈的产权冲突。农地公共产权被过度攫取不仅在于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征收权,更在于中国土地发展权的缺失。通过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实现和分割,一方面可以确立农地发展权收益的排他性,显著增加农地征收成本,遏制农地公共产权的过度攫取,有效消除产权冲突;另一方面,通过明晰农地发展权,可以强化农民行使土地产权的能力,削弱地方政府随意支配农地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的权能,从而消除因土地属性转换而产生“暴利一暴损”的财富再分配效应,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开发的比例和时序。
(三)构建物权性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
农地承包经营产权难以与公权和农地所有权相行不悖。立法应当赋予农地承包权以物权性质,使其结构具有近乎所有权的全部产权权能。为此,应当将农地承包经营权名称适时变更为集体农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享名分;建立永久且有偿的农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以消除其久存的非排他性,通过取消预留地制度彻底物化农地承包经营产权,适时取消农地承包经营期限制度;通过构建农地有偿使用制度,使之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相呼应,真正实现农地集体所有者权益,并克服目前集体组织在自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全面赋予农地承包经营产权权能,明确农地经营规模的最高具体限额,取消有关转让须经发包人和政府同意的规定以消除其非排他性;明确规定城乡男女平等享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权,允许农民享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权能,适时取消农地优先承包权以降低道德风险等社会交易成本;待条件成熟时,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升格为典型合同。
一:宝贝技巧
(1)建议在宝贝时不要同时,最好分三次!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淘宝里的宝贝排列是离结束时间越近的,排的位置越靠前!若您宝贝一起同时的话,也就是说这个星期只有一天您的宝贝是排在最前面的!分三次隔天,那你一个星期就有三次展示的机会!同样的理由!选择上架时间越短就越好,当查商品时,默认的排序是按时间算的。
(2)宝贝的时间也得最好在一个时间段!一般来说,早上9点12点,下午2点到5点,晚上8点到10点!这三个时间段是最多人上淘宝买定西的高峰时间段。所以建议你的宝贝时间在早上12点,下午5点,或者晚上10点!这样在人最多的时候,你的宝贝排在前面!那你的宝贝浏览量就高了!成交量也相对会高点!
二:橱窗推荐位的使用
(1)推荐宝贝时最好分三次,第一批推荐第二批的宝贝,第二批推荐第三批的宝贝,第三批推荐第一批宝贝!切忌要等第一批宝贝自动下架后才把推荐位给第二批。这样可以增加你每个宝贝的浏览量!如说当你第一批宝贝快结束时排在前面,那第一批推荐的宝贝也就附带着排到了前面。
(2)此外,宝贝分成三次还有个好处,就是淘宝会送每个卖家几个推荐位!给新手的推荐一般5个橱窗位置,橱窗推荐只对离宝贝结束时间2天以下才有用,所以,推荐位要想自己把控也很难,
(3)别以为既便宜又有特点的商品就一定能排在店铺的推荐位上,其实不一定的。因为时间价格人气高的商品永远只是大家搜索的关键词~做生意有做生意的学问。经营什么样的宝贝才是最适合你的?使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店铺增加人气?采取什么策略让你的宝贝在成千上万的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这都需要卖家去进行调查,对比、细心分析才知道。
三:淘宝首页的常规搜索规律
在这里,需要考虑的是商品的普通关键字排名。在关键字的选择上,为了避免淘宝对部分热门关键字商品的排序而进行人为影响,选择一组较为冷淡的关键字进行测试。在淘宝首页搜索栏搜索商品,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规律。
1、无关因素规律
宝贝排名的先后顺序与售出量、浏览量、价格、卖家好评率、先行赔付、所在地、商品页面的排版布局和单一关键字在商品名称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次数等因素基本无关。如“十二生肖吊坠,金镶玉十二生肖吊坠”的商品和名为“金镶玉十二生肖”的商品比较,当顾客在搜索“金镶玉”这个关键字时,前一种商品不会因为“金镶玉”这个关键字出现了两次或者售出量多等因素就会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的。
2、搜索结果排名规律
一般来说,影响商品排名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剩余时间”和“是否推荐商品”。其中的剩余时间是宝贝有效期。宝贝有效期有两种取值,分别是14和7,对应与产品时选择的有效期,时间是你的宝贝上架时间。“推荐商品”这个因素对应于我们商品时的“橱窗推荐”选项。搜索结果根据是否“橱窗推荐”商品这个因素,被划分为两个区段,同一区段内,剩余时间越短,排名越靠前。
3、等效搜索词规律
(1)第一关键词第二关键词第一关键词特殊字符第二关键词即紧密排列规律,搜索时特殊字符将被忽略,搜索结果不含拆分。
如今的家居服再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睡衣,它已悄然成为电脑前写作时美丽的小碎花宽松衣裤,成为接待密友时端上一壶香浓咖啡的暖暖棉衫,成为举办个人收藏展时站在一墙画作或满柜手工艺品前的雅致长裙,成为周末家庭聚会时几个女友围坐闲聊时的家居裙??
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家居服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家居服产品丰富,品牌各异。新世家族、汝斯芬、绮瑞等品牌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安之伴、玉茄子、佰伦世家、妮可儿等品牌主打韩式风格,新洁霓、莎倩、姬の玛等品牌尽显淡雅风范,还有温馨时尚的家居亲子装品牌亲情等等。
品牌化发展筑根基
回想起当初进入家居服行业时的情景,妮可儿服饰总经理陈晓璇颇有感触,“汕头当时多是做睡衣的企业,彼此间竞争都很厉害”,而这时国外家居服开始逐渐进入国内,一番调查之下,陈晓璇惊喜地发现这是个比他想象中还大的市场,“因为国内的家居服行业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市场潜力的挖掘还不到10%”。
虽然当时国内对“家居服”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睡衣”这一狭小领域,行业不成熟、消费理念落后,品牌运作的企业少之又少,款式、概念同质化现象严重,但在1999年创立妮可儿服饰伊始,陈晓旋就确立了以家居服为核心产品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品牌发展道路。在他看来,“产品的价值最终需要品牌来提高和实现,只有通过品牌与消费者进行内心的诉求互动,抓住属于我们的忠诚消费者,才能使我们做强做大。”之后,正如他所预料的,家居服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品牌战早已悄然拉开帷幕,只有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家居服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品牌当时的定位,陈晓璇说,那个时候正好是韩剧在国内热播,由此带来“韩流”文化在国内的流行。对于追求韩式潮流家居服的时尚消费大军,陈晓璇在“创造一流产品,塑造一流品牌,打造一流企业”的企业宗旨下,从韩国引进了妮可儿品牌。妮可儿以“健康时尚、舒适精致”为设计理念,将韩国时尚的舒适温情家居文化带给国内消费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陈晓璇渐渐懂得,家居服不仅仅是衣服的概念,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难得闲暇的时尚舒适生活方式。由于摸准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产品定位清晰,品牌运作到位,很快陈晓璇就尝到了市场高速成长的甜头。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家居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向往高品位生活,想要能与之匹配的时尚、环保、健康家居服,针对这类消费人群,陈晓璇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法国高端家居服品牌——新洁霓。
新洁霓主要采取的是与法国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借助国际化设计团队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开发出专属于新洁霓的家居服新品。陈晓璇介绍,产品将睡衣与正装的优点融合起来,打造出浪漫、舒适、时尚、高雅的新式家居服装,适合穿着于多种场合,令消费者的身心更加惬意自在。“新洁霓象征着高雅、绚丽、舒适的家居文化,为东方人带来优雅、时尚、多彩的家庭生活理念。”陈晓旋如此解读道。
家文化内涵的倾情诠释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穿着服装,也区别于一般的内衣、睡衣,家居服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时尚”的精神文化内涵。顺应人们需求而产生的家居服,既是一个概念,又是一种追求生活品质的观念,比较内衣、睡衣、休闲内衣更深刻地对现代家庭进行了诠释。可以说,它是在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家的挚爱与对亲情的投入。
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汕头家居服年轻的企业家们提出了让时尚情调从家的温馨中溢出的口号。他们组织设计营销人员到欧美发达国家,调研与家有关、能体现家文化的一切国际服饰品牌,聘请有多年国际大品牌设计经验的著名设计师主导设计、创新团队,开展以家庭时尚为主题的服饰设计创新,斥巨资引进了日本、德国、法国的先进服装生产线和电脑绣花、印花设备等现代化生产设施,用生产经营高级时装的方式开发家居服饰。
在他们看来,在家居文化中,家居服饰仍是营造家庭温馨氛围、传达家庭责任、表现家庭修养水平、体现家庭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因为把家居艺术的探讨作为企业创新的根本,汕头家居服企业纷纷在“家文化”上大做文章,新世家族是“爱上在家的日子”、绮瑞是“让心爱的人早点回家”、睦隆世家是“有爱·有家”、姬の玛是“爱上优雅的生活”、升派是“爱美丽,爱生活”??
论文摘要:广东省柑桔产业主要集中在粤西地区,而云浮市南盛镇是著名的柑桔生产专业镇,在柑桔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代表性。作者对南盛镇柑桔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其柑桔产业化和品牌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题,提出针对柑桔产业化实施品牌营销战略。
广东省作为柑桔种植大省,现有柑桔种植面积13.33万hm2,其中砂糖桔8万多hm2,贡柑1万hm2。砂糖桔以其皮色桔红、果肉脆嫩、味浓甜等优点而著称,目前已成为广东省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柑桔品种。贡柑是橙与桔的杂交种,以皮薄色艳、清香甜蜜、高糖低酸、口感极佳而闻名。云浮市南盛镇地处粤西山区,气候温和,山地资源丰富,素有种植柑桔的传统。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柑桔种植(主要是砂糖桔和贡柑)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三高”农业,由20世纪80年代零星的柑桔种植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广东省柑桔生产专业镇。
近10a来,南盛镇全镇的柑桔种植面积以平均每年200.0~333.3hm2耐的速度快速发展。1999年柑桔种植面积为533.3hm2,产量4000t;2002年柑桔种植面积达0.21万hm2,产量2万t;2009年柑桔种植面积达0.687万hm2,产柑桔5.7万t,销售收人超过2.3亿元,全镇柑桔种植业进人了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柑桔远销到上海、天津、哈尔滨、新疆等地,批量出口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南盛镇全镇约有6300多户农户以柑桔生产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农民柑桔种植单项人均收人达到6800元。同时,柑桔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形成了1条健康、良好的产业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资销售、汽车运输、餐饮服务、生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但在柑桔专业镇的发展中,柑桔这个产品也面临着同质化倾向而带来的问题,价格随着产量的提高也在逐年下降。南盛镇是砂糖桔和贡柑的重要产地,其品质优良,但品牌不响,而且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已出现部分果园品种退化,品质变劣。因缺乏标准化栽培技术,导致单产低或不稳产、果实品质下降;受黄龙病等危害性病毒为害等问题,已开始影响到桔农的收益。
1、产业化生产和品牌营销经验
1.1产业优势
近几年,随着“一乡一品”的开展,南盛镇镇政府发动群众开发和合理利用山地,积极发展柑桔生产,促进柑桔生产的规模化。目前,全镇80%以上的农户参与柑桔生产,达6300多户,柑桔种植达0.687万hm2,人均0.2hm2,商品率达100%。南盛镇柑桔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已形成一定规模,2005年该镇被评为“广东省柑桔专业镇”。
1.2标准化生产
在南盛镇政府的组织下,办起了16家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学校,形成了以镇为中心、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培训和推广网络,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培训农户;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合作,制定了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研究与开发柑桔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农技人员结合不同时期的柑桔管理要求推广种植技术,把南盛柑桔逐步推向绿色环保、无害化生产。加强科技投人,坚持标准化生产,2005年获得了广东省“健康农业示范基地”称号。
1.3“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
尝试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2001年组建了南盛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该公司分别被广东省和云浮市评定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该公司自有柑桔种植面积已达400hm2,合作农户3600户,同时通过“订单农业”的模式,带动3000多户农户种植柑桔0.33万hm2,增强了“南盛柑桔”在市场经营中的竞争力,推动了柑桔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的目标。
1.4品牌效应
南盛镇积极利用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2003年南盛镇镇政府申请注册了“南盛柑桔”商标,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国际互联网以及全国性、国际流活动等渠道宣传推介南盛柑桔,不断提升“南盛柑桔”的知名度。2005年“南盛柑桔”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委员会认证;参加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及输出国的备案注册,正式获得了准予产品出口国外的资格。目前“南盛牌”柑桔连续4a被评为云浮市名牌产品,销往省内各地和上海、天津、哈尔滨、新疆等地,批量出口到香港、澳门、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1.5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坚持为柑桔产业提供社会化服务。2004年南盛镇建立了1个较具规模的柑桔种苗培育基地,巧间农资经销连锁服务店,1个占地3.33hm2的柑桔专业市场,1个200多人的柑桔销售网络;2005年利用云安e-town(电子城镇化)建立起南盛镇信息服务站,形成了柑桔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
2、柑桔产业化及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柑桔品质缺乏标准化和稳定性
柑桔的种植规模和产量逐步扩大与提高的同时,桔农在柑桔的科学栽培、林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使柑桔品质的标准化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结果是单产增加幅度不大,品质受到影响,影响了南盛柑桔品牌的声誉,并降低了桔农的收益。如桔农反映强烈的黄龙病,直接导致柑桔的落果,影响了产量和收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柑桔的品质要求将越来越高,只有质优、无公害的柑桔才能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而目前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盛柑桔的良性发展。
2.2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规模小
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规模小,不利于产品品牌的快速成长。全镇只有1个农业“龙头”企业和1个柑桔协会,带动农户数量有限。大多数是农民家庭种植,缺乏农业技术的有效指导和行业协会的市场引导。在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几个村(组)接受了柑桔协会的技术指导、农业公司的产品定单,大多数桔农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同度很高,但种植时还主要靠自己摸索和学习技术。
2.3农业技术研究和桔农的生产合作不够紧密
近几年,镇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展开了积极合作,并取得一些成果。但相互交流的机会还是太少,许多桔农希望更多的专家、教授能够和他们直接见面学习和请教;希望镇政府的农业技术部门能够给他们提供更新和更实用的技术;希望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如黄龙病的防治,在镇政府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项目中,已经是1个结题的科研成果,但仍然没有在生产中使用。另外,由于受经费限制,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合作实施的项目少,产、学、研合作只停留在低水平上,合作的方式单一,合作的领域不广。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南盛柑桔的可持续发展。
2.4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
虽然注册商标比较早,但缺乏品牌意识及有效的传播,没有建立起“南盛柑桔”品牌的高知名度。有些桔农把桔子转道四会市去卖,因为四会的沙糖桔名气大,售价高。南盛镇品牌的覆盖范围大都仅限于本地县、市,基本没有超出自己的行政管理,更缺乏品牌形象和实力的营造,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如南盛镇信息服务站上面的信息匾乏,只有几个当地个体中间商的有关信息。由于缺乏资金,镇政府很难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力度。
2.5产品销售流通网络不够健全
产品销售基本靠上门收购,完全依赖外地中间商,基本没有建立自己有效的销售渠道网络。随着本镇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省内德庆县、四会市等地的柑桔产业也快速发展,再加上各种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多方面的制约,即将带来的销售压力不容忽视。
2.6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柑桔产品产业链短,生产技术和手段习惯以产量取胜,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在调查中发现,南盛镇除了种植柑桔,几乎没有任何与柑桔有关的加工业。柑桔的生产者主要以小规模农户为主,缺乏企业化经营的实体,相当多的农民以及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往往认为收获便是生产的结束,对农产品的认识仍停留在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阶段,缺乏深加工。
总之,柑桔品牌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大的环境系统如经济、政府、法律、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要想建立起知名的、高美育度和富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就必须系统地建立品牌形象。
3、柑桔产业化和品牌建设对策
南盛镇政府确立了“把南盛建设成为全省镇级最大的沙糖桔主产区”的奋斗目标,坚持“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品牌化管销”的发展方针,全力以赴把柑桔产业规模做大、品牌做响,促全镇柑桔种植业迅速发展壮大。
3.1加强柑桔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的物色来自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水源、加工工艺和文化沉淀等。南盛镇由于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其主打产品(砂糖桔和贡柑)一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获得市场的青睐,也使“南盛”牌柑桔拥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要把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响,在稳步提高产品产量的同时,要保证现有较高的和独有的质量和风味,还需把基础做得更扎实。
3.1.1依托科技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科技进步作为支撑,要把发展产业化同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人力度,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现柑桔质的飞跃。名牌之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农产品创名牌,品种是源头和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在引进、培育、示范、推广上下功夫,做文章,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常规品种,扩大名优品种,以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为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3.1.2标准化种植严格按照柑桔健康种植的有关技术规程指导生产,实现柑桔种植的标准化。在生产管理中,如种苗提供、苗木脱毒、病虫害防治、土肥管理、套袋等方面,尽量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包括深翻压绿改土,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生草栽培等。有效控制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残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如挂放电子杀虫灯等,生物防治为核心,如释放捕食蜗,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按照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使柑桔果品质量及安全状况基本能够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农用化学物质(化肥、化学农药、激素)对柑桔果品生产环境的污染状况得到初步控制,实现柑桔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柑桔生产向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柑桔管理的科技应用水平和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3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进行柑桔产业化生产与经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在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是品牌经营的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组织化的方式,特别是“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模式,实施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实现柑桔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经营,使长期与品牌无关的分散农户尝到品牌经营的甜头,提高生产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市场化运作,树立品牌的统一形象,促进柑桔名牌的产生。
3.1.4柑桔三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柑桔质量标准体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积极开展柑桔生产技能培训或知识讲座.引导农民学习柑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等。严格实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健全柑桔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名牌产品的质量,生产出更多的如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等优质、放心的柑桔来。
3.1.5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非赢利的农民中介组织,可以充当农民与企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代表广大农户的利益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和竞争能力。早在1997年南盛镇政府就建立了柑桔协会,但更多是隶属于政府部门,市场化程度不高,效果不理想。2007年10月重建了南盛柑桔协会,2007年11月在柑桔协会的协助下,南盛镇成功举办了“万人品尝暨订货大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接下来2a中,柑桔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吸引更多的农户加人其中,在柑桔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户谋取更多的福利。
3.2品牌建设
要重视品牌规划,加强品牌的推广力度。目前农产品从短缺转向充裕,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少农产品出现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的过剩,“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并成为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盛柑桔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扰,因此制订农业标准化,实行农产品注册,实施农业创名牌,日益显得迫切和重要。品牌建设,不仅包括产品品种和质量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它是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产品,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要对“南盛柑橘”品牌积极地通过创新性的品牌营销,提炼品牌形象,并进行有效的传播,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目的。
3.2.1多种渠道宣传品牌的传播从传播方式上来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如广告、公共关系活动、促销策略、人员推销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可以通过节日活动进行传播。如镇政府和果农协会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种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展览会、招商会等,开展柑桔推介会、柑桔品尝会等促销活动,邀请传媒人员、科研单位来此地,引起共鸣。为了加深消费者的记忆,除了宣传“南盛柑桔”的功能性价值外。更应该着重介绍它的情感性价值,传播其品牌文化内涵,让消费者对其产生情感上的依赖,提高南盛柑桔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撰写柑桔文化专著、文章歌曲、诗画、拍摄与“南盛柑桔”及其品牌文化相关的短片、VCD等文艺作品,来宣传“南盛柑桔”,传播其品牌文化,使其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认同度。
3.2.2积极发展生态型、参与型、体验型的柑桔特色产业旅游如开发柑桔专业镇观光果园特色旅游,创建生态观光果园等,这样既有助于将现有的果林业资源拓展为旅游资源,吸引发展资金,提高南盛柑桔产业的生命活力,促进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在游客中树立南盛柑桔的良好形象,向游客大力推介南盛柑桔的整体品牌,进一步加大宣传品牌的力度。南盛镇地处山区,空气质量较好,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在镇内有被评为云浮市“十大胜景”之一的卧龙天湖,具备了发展生态型观光旅游的良好条件。随着公众休假日的增多,现代都市人已经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到风景名胜、近郊山野以及田园等地享受旅游的乐趣。生态观光果园可以让消费者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柑桔,一边体验着当地的人文气息,有着美好感受在心的幸福感,以此树立南盛柑桔的整体形象、推介南盛柑桔的整体品牌。
3.2.3建立畅通的产品流通渠道建立畅通的产品流通渠道,发挥龙头企业、柑桔协会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既减少柑桔种植销售的风险,同时向外传递了南盛柑桔品牌形象。为此,搞活流通渠道是柑桔生产的关键,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个体工商户从事柑桔销售流通,积极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代办手续、合法利益维护、职业培训等方面优质服务,放活市场经营。组织一些了解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的流通大户召开座谈会,研究进一步搞好流通服务的良方,切实解决好果农的后顾之忧。
生产调度工作总结
2019年调度工作迎来了繁忙的一年,从年初公司重点项目昌赣、鲁南、郑万、商合杭就进入施工高峰期,一直到十月份陆续进入联调联试。与往年相比,调度工作在2019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收集整理各项施工生产相关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数据更新时限越来越短,对数据也不简简单单就是平面汇总。原来的周报因为周期长,现场施工进度快,已满足不了对现场实施掌控这一要求,转变为一周两报,大大缩短了收集整理的上报时间,对现场的实施动态跟踪更加准确及时。原来只对完成各专业主要工项开累完成的收集变成到货物资数量、完成工项数量、后续物资的供货计划等多方面的数据收集,使数据不是单体,而是形成供、需、产一条生产链的整合,正在逐步向信息化生产转变。对生产的进展不在只关注现场组装,而是延伸到物资计划、物资供应、现场调配、生产进度把控,人员匹配等多方面,整理出来的数据更具参考和实用价值。在今年十月份组织了公司生产调度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35人。在培训中重点讲述了生产调度在生产企业的重要性,生产调度应该在施工生产中起到核心作用,以及未来五年对公司各级生产调度培养规划和发展目标。总的来说,2019年公司调度系统持续稳定发展,不但完成各级领导要求的生产信息收集工作,也开始具备初级分析能力,对现场各项情况掌握也在逐步加强。
当然生产调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如现场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人员变换快,数据收集整理中还存在个别误差或不及时现象,各分公司调度未真正发挥一级作用等。在2019年的生产调度培训中,参加培训35人中专职调度不到15%,兼职调度不到5%。参加培训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占到85%以上,女性占到40%。通过培训最后考试成绩优秀(95分以上)的不到20%。暴露出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大多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态来参加培训。收集对调度工作建议中反应最多的是未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调度专业培训少。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创新、求实,争取生产调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实现为公司生产起到信息及时掌控,分析调配到位的目标。
2020年工作计划安排
在新的一年里,调度工作又将上一个新台阶。计划在调度培训、调度报表等工作上下功夫。在调度培训中将首次针对调度人员专业知识弱、主动性低的特点进行定向培训。通过工程部专业工程师授课来提高项目部、分公司调度对施工生产过程中节点环节的了解、把控,通过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升各级调度人员主动性的提高。在调度报表中将陆续引入云端、共享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表格的填报质量,统一规范填报内容,加快报表的更新速度。通过以上两项措施,修订新的调度管理办法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提升生产调度业务能力,提高生产信息数据质量,优化分析能力,更好的为各级领导统筹指挥各项生产提供服务。
排污权的资产属性
及其证券化的意义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达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目的,利用经济上的激励来控制污染的行政手段。排污权交易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简称“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从法律属性上来说,排污权是一种环境容量使用权,是权利人对环境容量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一种新型的物权。
——排污权的资产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凡是供应人类需要的各种资源都有它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本身主要体现其对人类的有用性。环境作为生产生活的载体,基于不同的用途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在中国的现行立法体系中,民法多体现为对权利主体的经济价值的维护,环境法多强调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的保护。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排污权是生产经营企业实现其自身目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要件之一。但具体到各个企业而言,由于各个企业生产效率不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排污权对它们而言价值是不相同的,即排污权对交易双方的效益不同,这为排污权的流通奠定了市场基础。当排污权能够通过利用或转让等方式来实现其对人类的价值的客观存在,权利主体可以基于占有或者支配实现其经济利益,并使其表现出经济价值。
作为法律所确定的权利,可交易性是排污权必然的必然内容之一。尽管对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一,但环境容量和景观优美等生态效益作为无体财产权利己被肯定。环境资源以生态价值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具有生态性。环境容量作为一种十分稀缺的特殊自然资源和商品是国家所有的财富。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政府通过发放许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将一定量的排污指标卖给污染者,实质上是出卖的环境纳污能力。
作为一项个体性权利,排污权具有排他性。拥有排污权意味着拥有对该商品(或权能)的支配、占有权、处分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收益权。所以,排污权的转移是实现排污权价值的重要方式,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而排污权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实现控制污染,优化配置的目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排污权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必须是可交易的法权,具有排它性。具有了特定性、独立性并可以被支配的物权,当然也就获得了排他性。
——排污权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
资产证券化指将具有相似特性之资产加以群组化(Pool),并将未来之金融孽息自原债权人,亦谓发起人)之财产中分离出来,纳入另一主体,以隔离原债权人之信用风险,之后将该资产连同其所生之孽息予以整合包装(Packages),并发行有价证券,以依存于该资产未来所产生之现金流量作为支付证券持有人之来源。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其标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贷资产。ABS的范围扩大到有其他资产支持的证券化,包括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租赁款证券化等。国际社会目前已经公认,广义的证券化是指愈来愈多的资金募集,以证券作为媒介的一般化现象。将排污权打包为资产证券再加以出售,显然是属于广义的资产证券化范围。
1、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不是所有资产都能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能用来支持或担保证券化的资产必须要有以下特征:
其一,资产形成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可以同其他资产所形成的现金流相分离,即该资产权益相对独立,出售时不易与其他资产相混淆。这是资产可被证券化的基本前提。其二,从技术上看,被证券化的资产还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如果规模较小,就需要找到与其性质相类似的资产,共同组成一个可证券化的资产池,从而达到规模经济。其三,被证券化资产的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拆分的经济价值,即资产必须具有可充足性,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组合中的各种资产的期限、风险、收益水平等基本相近。其四,资产持有者要具备某种提高拟发行资产证券信用的能力,即需要对所发证券进行信用提高。
2、排污权资产的可证券化
排污权的内容由于具有消费的准公共物品性、经营上的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导致了其经营期间的现金收入流相对稳定,从而能够形成证券化资产的有效供给。
排污权交易的另—个特点是规模效应。我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建设上都有大规模的投资,其中环境保护投入也随之而增长。环境成本作为企业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将这些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完全可以形成足够规模的相似条件的资产组群。
由于环境排污运营期较长且遵循一定的自然和产业发展规律,其融资期和风险期都相对稳定。因此在构建资产池时,组合中各批次项目的期限基本相近,风险收益水平也能维持在固定的稳定水平。
此外,环境治理项且和投资涉及国计民生,也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获得政府担保,能实现较为明确的信用等级。
因此,排污权本身的资产属性以及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可以适应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方式。
——排污权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我国目前排污权交易还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实施排污权交易尤其是在将其资产证券化后扩大了污染防治的参与范围,有利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如果环境保护组织或个人希望改善环境状况,可以进入市场购买排污权,然后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再卖出。因为排污权总量是受到控制且不断降低的,所以通过这种囤积的方法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这是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功效。美国的一些环保组织向社会募集捐款用于购买排污权,并且得到了热烈的响应,这对活跃排污权交易市场是大有裨益的。
排污权交易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扩大交易范围,实现产业间无界限交易。目前国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仅仅存在于一氧化硫等少数污染治理的项目,并且实施该制度的范围也不是很广,在今后的发展中,排污权交易制度要不断拓宽交易对象的范围,扩大交易制度实施的区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作用。而启动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解决流动性与卖方市场的问题,扩大交易范围。
启动排污权交易资产证券化对国内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仅解决了国内环境排污的融资需求,而且扩展了国内金融市场,加快了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市场融合,促进国内金融产品的创新。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排污权资产证券化的实现方式
排污权交易存在交易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国家或政府与排污权使用者之间的交易,而排污权使用者之间的交易为二级交易。一级市场的交易实际就是国家环保部门的初始排污权分配,因此,此处讲的交易程序主要是针对二级交易而言的。
——基础资产和资产池的确定
目前我国确立排污权的基本做法是拥有剩余排污权的单位向地方环保行政部门提出排污权交易申请,并提报交易意向书、交易可行性评估报告、环境监测单位核定的双方污染物近年度排放状况等支持资料,按照等贡献值原则,确定排污权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具体排污权交易数额,并对由于排污权交易引起的排污状况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交易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市场主体的资格、排污交易权限进行审核,核定供求双方的具体排污权交易数额,并确认是否同意这宗排污权交易的实施。
确定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是资产证券化的首要环节。基础资产是指被证券化的资产。原始受益人(即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金融机构、制造和服务企业是主要的发起人)首先根据自身资产证券化融资需求的目的,通过发起程序确定用于资产证券化的资产,并据以对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进行清理,估价,确定可以证券化的资产数额,将这些资产汇集形成一个资产池。
排污权交易中的对象为排污权,其资产证券化针对的资产即为经过分配后的排污权。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排污权交易中的排污权是剩余的排污权,其总量需要得到控制。排污权剩余方将剩余的排污权存入排污银行。
——排污权资产的转移及其运行风险
确立了资产池后,资产原始权益人或称发起人需将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机构。这样的转移可以采取真实出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信托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将资产的风险和发起人的风险相隔离,这是整个资产证券化非常重要的一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价值在于所发行的证券是以资产和其上可预期的现金流为支撑的,从而使得证券的价值与发起人的原始信用分开,并使企业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的融资可以获得较高等级的评级,从而降低了其融资成本,提升融资市场的效率。
SPV是资产证券化风险远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证券化当事人设立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实体。SPV只拥有名义上的资产和权益,其实际管理委托他人进行。一般情况下,SPV的资产由发起人进行管理;而其权益则全部移交给一家独立的受托管理机构进行托管,然后发行资产支撑证券。受托管理机构代表投资者持有证券的全部权益。或者SPV本身可以设立为一个营业信托。威胁SPV的破产风险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发起人的破产风险,还有便是SPV自己的破产风险。
发行方发行打包资产证券化后的排污权。为了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资产的对价,SPV在资产转移至其处并对资产池进行了必要的信用加强和评级后,就可以发行证券了。一般说来,如果SPV被设计为公司,则所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为优先股或者债券,如果SPV被设计为信托,则所发行的证券为债券或者受益权证。
——排污权资产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
一、调研
在进行产品开发前做好市场调研,是保证决策正确的途径之一。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服装企业,开始新一季的产品开发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调研。以新一季产品开发为目的的调研主要包括国际流行资讯调研、成衣市场调研。成衣市场调研又包含竞争对手产品调研、本品牌产品销售调研、街头时尚调研、品牌VIP客户调研、面辅料市场调研等内容。
二、产品风格定位
产品风格是产品所表现的设计理念,一个品牌应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但在主体风格稳定的情况下,可尝试将主体风格与其他风格进行嫁接,如简约风格可与优雅风格组合。风格组合不能丧失品牌原有风格印象,嫁接风格不能喧宾夺主。一些成熟的大品牌,开发二线品牌或者副牌,其风格可与主牌相异。
三、季度产品整体企划
1.产品主题企划。产品主题指反映目标群体在工作、休闲等方面的系列服饰概念名词。由设计总监拟定三至四个主题来开展季度产品研发。一般采用图文方式表达。图片要能表达服装的风格,文字包括主题名称、主题关键词、主题阐述。
2.品类及品类结构企划。首先确定每个主题下的产品类别及总件数,再细分各单品类的件数。因为产品是根据季节变化,以波段的方式成系列搭配上市,还需要确定每个主题各波段的主推款式、基本款式、形象款式的比例。
3.色系企划。每个主题的色系具有明显的色彩倾向,根据色彩在系列中所占面积多少可分为主打色、辅助色、点缀色。要注意三者间的比例关系。
4.面料企划。面料的开发与选配要按产品主题来进行,特别要注意每个上市波段面料的可搭配性及厚度是否合乎季节要求,可搭配性包含色彩的协调性,材料或肌理的可搭配性。主推面料与次重点面料要符合市场流行趋势,充分体现设计主题。同时,也需要考虑面料织造、染色后整理工艺对成本的影响。
5.廓型企划。服装廓型分为整体廓型和零部件造型。在进行廓型企划时,一般只对整体廓型进行界定。另外,设计总监也要给设计师提供参照图,以便他们直观感受款式的风格类型,开展产品设计工作。
6.纹样企划。纹样指服装面料的织造形成的花型和以各种工艺方式处理的图案。纹样在服装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纹样甚至成了品牌的标志。进行纹样企划时,要根据服装风格类型选择合适的纹样,并确定表现纹样的工艺及材料,以保证设计效果及控制成本。
7.细节企划。细节企划在产品企划中占重要地位,如果没有好的细节,整个产品会显得平淡无奇。设计元素及特色工艺、褶皱、吊染、材质肌理等都属于细节企划的范畴。
8.价格带企划。价格带企划是指对各波段单品的主要价格范围作限定,并给出主推价位,便于设计师在面料选料、款式设计、印花等设计时进行成本控制。
9.品类搭配图企划。品类搭配图有助于指导设计师始终贯穿配套设计的意识。品类搭配图包括色彩的搭配、面料类型的搭配、穿着方式的搭配。
10.实施计划。企划方案应包括实施计划,这属于设计管理的范畴。实施计划包括工作项目、起止时间、责任人等栏目,便于设计师团队自我检查工作进度,也利于设计总监进行管理。
四、主题产品设计开发
1.产品设计。整体企划之后,开始由设计师团队进行产品设计。设计师须按照整体企划的要求,将每个波段的面料小样分门别类剪贴在一起,制作面料卡。
2.审图。审图是指设计总监筛选设计师提交的草图,选出符合产品主题设计要求的款式进行样衣制作。审图是设计总监进行设计管理、保证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
3.制版。依据选中的草图,编制样品试制单,经设计总监签字后提交制版部门进行制版。样品试制单要尽可能以文字和数据的方式将造型的要求交代清楚。
4.样衣制作。设计师将样品试制单、纸样、面辅料一并递交到样衣制作部门。设计师要跟进样衣制作过程,以保证样衣的尺寸、造型等合乎设计要求。
5.阶段性样衣审核。阶段性样衣审核由设计部总监、设计经理在产品开发部内部集中审核,一般由试衣模特着装后挑选样衣,淘汰不合乎要求的服装。
6.补图重新进行样衣制作与审核。阶段性样衣审核后,设计师应对照企划案中产品数量的要求,补充产品设计。
五、产品订货会
1.产品形象画册拍摄。产品形象画册是提升产品形象的重要载体,制作流程包括:拟定样品拍摄方案;根据产品主题,挑选服装系列及数量;实地拍摄;挑选服装样片;与平面设计师沟通,完成画册制作。
2.产品订货手册制作。产品订货手册是用于指导商订货的小册子,包含产品的风格、主题、色系、主题产品的波段、每波段的产品搭配,单品的价格、卖点介绍等。
3.产品陈列手册制作。产品陈列手册是用来指导和规范终端店铺陈列的文件,制作流程如下:按主题,分上货波段整理大货生产的样品;拟定陈列方案,以草图表现每波段货品的陈列方式;分主题波段,依次拍摄服装,并记录每张照片服装的货号;设计画册版式,完成画册制作。
4.产品订货会指导。产品订货会指导包括产品说明会、现场指导、产品分析调整。
六、整理技术文件,配合生产下单
为什么这些年老要调控,其实政府也是蛮辛苦的。一会儿管这个行业、一会儿管那个行业。但是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它就是有一个不平衡的力量在里头。如果不处置好,未来整个经济增长的节奏就可能受影响。买东西、储蓄平衡不了今天的国民经济,买外国商品、外国服务需要汇率机制有更大的改动。
目前不单单是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业,而是一个城乡建设业,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中国土地市场发育得更加成熟,不是用政府强制力征用土地,而是让农民土地在市场吸引下,从原来非市场状态转化为市场状态,一方面可以增加财富创造,一方面可以平衡高度外向的经济。
7月份国家的贸易顺差是287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从单月看,这个数是比较高的。前三个月还有一个小的逆差。整个上半年到7月份累计顺差是800多亿美元。下半年怎么样呢,还要看,因为通常内需如果有一点走弱,进口走弱出口就会转强,顺差就会增加。今年如果有1000~2000亿美元的顺差,也是有可能的。
30年前中国人有点外汇是不得了的事情,因为没有创汇能力。现在一年有这么大的外汇储备,首先是好事,但这种好事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很简单地讲,这部分货币对应的商品已经出口了,钱在国内,就这么简单。而这个钱在国内就变成国内经济平衡的一个问题。很多人一看外汇、一看顺差,就觉得跟美国有关系。首先是影响国内品牌。商品出去了,钱在国内,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钱去追什么呢?追商品是追不平的。因为商品总生产量一大块出去了。现在很多人说鼓励消费,真消费了,物价指数一下子就上来了,因为购买力超过了商品供应量。
关于结构问题,大家并不是平均去买所有商品,如果追所有商品,那就是所有商品价格都调,价格之间的相对价格不变化。这中间还有结构性的变化,巨大的购买力在某一个时期会集中在某些商品上,这么大的经济,这么巨大的一个超过商品供应量的购买力,冲到哪里,哪里就有行情。这十年来,有人抓住了这个行情,有人没有抓住。这其中有市场的力量,而市场是不平衡的。有一些超过商品供应能力的购买力在国内各个市场中漫游,冲到哪里,哪里就好看,那个市场的人就都觉得自己本事大得不得了。这十来年我们看到很多东西,从2004年调控钢铁开始,三大行业、九大行业,每一个都是出行情。九大行业没有调下去,房地产升温。房地产没调整下去,股票升温。哪些投资品这些年价格不冲到顶点?我的看法,它除了跟国民经济正常增长平衡的力量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不平衡。这就是今天中国经济高度外向介入全球化,中国商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创造巨大顺差带来的派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