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儿童健康教育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健康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健康教育知识

第1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弱视;健康教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59-02

眼球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0.8为弱视1。该病与近视、斜视、复视均严重影响儿童视功能正常发育。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引起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近年本病呈上升趋势。不仅影响儿童视觉功能,还会造成永久性视力下降。现将我院早期发现治疗的372例患儿706眼弱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加健康教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弱视患儿372例706眼。均为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儿童。其中男214例416眼,女158例290眼。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78眼,占64.6%,斜视性弱视172眼,占24.4%,屈光参差性弱视78眼,占11.0%;其中双眼弱视668眼,占94.6%,单眼弱视38眼,占5.4%;依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通过的弱视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374眼,其中轻度166眼,中度146眼,重度62眼。对照组182例332眼,其中轻度126眼,中度128眼,重度78眼。

1.2 方法

治疗组:综合治疗方法:(1)采用西安SZS-多色光交闪电脑曾视仪进行红光闪烁、后像、电针眼周穴位刺激综合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30天为一疗程。(2)家庭精细训练,穿针、描图,以穿针为主。(3)遮盖法,单眼弱视者遮盖健眼,3岁儿童遮盖4天、遮弱视眼1天,4岁者遮盖健眼5天、弱视眼1天,6岁以上遮盖健眼7天、弱视眼1天。双眼弱视者不遮盖。(4)验光佩戴眼镜治疗。(5)健康教育,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向患儿及家长告知弱视的程度、发展、性质及如何矫正儿童不良健康行为等知识。告知弱视可防可治,纠正家长不良心理,主动管理儿童配合治疗。可通过复查视力的提高,使患儿及家庭对继续坚持治疗充满信心。

对照组仅给上述综合治疗方法,不实施健康教育。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仅提高一行者。进步:视力增进2行或以上,基本治愈(含治愈)。视力恢复到≥0.9者,进步+基本治愈=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弱视儿童年龄与疗效比较(见表1)显示,儿童弱视年龄越小,基本治愈进步有效率越高,反之就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同弱视程度的疗效比较(见表2)显示:治疗组轻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90.4%,对照组为73.0%;治疗组中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66.4%,而对照组为52.3%;治疗组重度弱视的基本治愈率为50%,而对照组为43.6%;最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9%,而对照组为8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弱视治疗的综合方法包括:电脑曾视仪红光刺激,后像治疗、点阵穴位刺激 [3]、遮盖眼疗法、穿针描图训练、佩戴矫正眼镜等。依据对儿童验光情况戴镜矫正,可使外界物体的图像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促进对空间频率敏感视觉细胞的兴奋,减少持续通道功能的抑制,促进眼球发育,完成视觉发育屈光正常化过程。遮盖治疗是目前仍是治疗弱视的有效方法[4]。 可清除由刺激注视眼而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红光刺激的治疗机理为黄斑中心凹仅含视锥细胞,由中心向周边移行,视锥细胞急剧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且对红色光谱不敏感。而视锥细胞对波长620-700μm的红光非常敏感,从而提高中心视力,或由偏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后像治疗是通过强光炫耀旁中心弱视的周边部网膜,包括旁中心注视区,使之产生抑制。同时用黑色的圆盘遮挡保护黄斑区,再训练提高黄斑功能。电针穴位刺激是疏通经络,调节眼部经气,改善眼血液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我们认为弱视最佳的治疗时期是3-7岁,穿针描图精细训练可协调健眼及同步提高弱视眼的视觉功能,从而不断提高视力。

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生机制多与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屈光不正有关,临床发病率2.83%[5];学龄前儿童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若受不良环境影响刺激如看书写作业姿势不正确,长期近距离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可发生屈光不正、斜视等均可导致弱视。

从本资料治疗结果表明:3-5岁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94.2%;6-8岁分别为94.35%和86.44%;9-13岁分别为87.5%与74.14%;提示年龄越小,有效率越高,同时还表明,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十分重要。对患儿及家长反复进行防治弱视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可明显提高其对治疗的参与性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有效率。

两组不同弱视程度疗效比较表明:弱视程度越轻的治疗有效率越高。在治疗过程中,部分儿童及家长的信心不足,特别是病程长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而影响疗效。因此,积极地开展健康教育,对有疑虑的患者及家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增强其对弱视防治的主动参与性,努力提高重度弱视儿童的基本治愈进步率。

参考文献:

[1] 李宁川,王作霞. 颈椎病与近视、弱视防治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6):18-19.

[2]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3] 陈光明, 杨慧,向玲波. 弱视患儿健康教育的实施与体会[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8, 8: 102.

[4] 胡甸萍,傅东红,陆融,等. 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的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2(15):83.

[5] 江蕙芸,陈红慧,刘伟民. 南宁市10784名幼儿园儿童视力状况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3:1027-1028.

第2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及护理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儿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儿童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综合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transient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comprehensive treatment.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5,20 cases of transient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for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20 cases of transient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for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linical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process were recorded,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statistics were used by survey questionnaire in the treatment and after nursing.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averag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hildren with transient synovitis of knee joint;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Yantia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8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21

目前据临床相关研究报道,膝关节滑膜炎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疾病,在男孩中的患病率较高[1-4]。膝关节滑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在其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之后,膝关节的滑膜组织会发生炎性渗出以致水肿充血等,滑膜在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和相关炎症反应后出现肥厚、纤维化等病变情况,从而引发关节粘连等病理变化,最终使其稳定性大大的降低,则使患儿的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等最终导致其关节不能正常活动,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5-6]。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期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治疗为限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从而有利于滑膜积液的吸收和减少滑膜液体的渗出,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困难,像小儿关节间隙较小、内部结构暴露困难等,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7-9]。目前临床上流行了多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同护理模式及措施对于治疗儿童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具有不同的护理效果。所以本文重点研究了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滑膜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年龄8~14岁;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年龄8~15岁。所有患儿表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患病处膝关节出现疼痛感,主要以N窝部胀痛为主要疼痛部位,且出现膝关节弥漫性肿胀,病情较轻者活动受到轻微的限制,病情重者活动受限严重或出现跛行。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了本院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方法为:使患儿呈仰卧姿态处于可透视射线的复位床上,利用硬膜外的麻醉方式对其进行麻醉,采用关节镜入路后对其损伤的滑膜进行合理的修正,然后利用刨削器对滑膜进行处理,处理接受后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对手术膝关节进行冲洗,然后对伤口包扎完毕后,手术结束。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干预,其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在患儿住院期间多与患者家属进行交谈,多对患儿进行指导,充分利用图片、墙报及电视媒体等对该疾病和治疗方式进行宣传,各种方式综合使用,充分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大幅度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2)详细讲述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的发病机制、主要的临床症状、目前采用的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使患儿及家属能够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做好接受治疗的准备。(3)耐心指导患儿术后的和睡眠需要注意的事项,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与患儿进行接触,护理过程中给予更多的爱护与关爱。综合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有:(1)心理护理:因为患儿正处于较为关键的生长发育时期,患病和住院可能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使其产生焦虑、紧张等各种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此次治疗的整体效果,而且可能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医护工作者应该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多沟通交流,帮助其快速适应病房环境,增强治疗信心;另外,患儿父母可能会由于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忧虑及恐惧,所以护士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缓解家属忧虑。(2)饮食指导:耐心指导家属给予患儿合理的饮食,使患儿多食用低脂、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水分,并且由于该病以湿热为主,所以多给予赤小豆、瘦肉汤及粥类。(3)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由于对小儿患者进行喂药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护士要充分掌握喂药技巧,使其按时按量服药;患儿在入院治疗时大多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要密切注重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及时采用针对措施;由于患儿易动,要密切关注其伤口胶布和绷带的情况,避免对伤口造成伤害。(4)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手术后伤口会有较多的渗血,所以要较快使用冲洗液进行清洗,避免血液发生凝固,还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引发感染。术后2 d后对患儿实施一定的肌肉收缩运动,待伤口愈合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关节康复器进行一定的器械锻炼,从而达到防止关节黏连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及护理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是由于静脉瘀阻,湿气流注到关节中,或是小儿正气受到损伤,使卫外不固,使得外界的风寒湿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患者关节脉络和气血运行都收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时间较长之后就容易引发膝关节滑膜炎。据相关研究显示,若患者引发此病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就会有2%~10%的可能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将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正常发育及日常生活[10-14]。

对于儿童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在早期多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切开为主,但是对于儿童来讲这种手术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由于儿童发育不完善,其关节腔的间隙较小,所以使得滑膜切除不够彻底,非常容易引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和复发[15-16]。故本次研究中对于患儿的治疗采用了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该法比较适合儿童的生理要求,将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不仅仅强调患者生命体征、腔内出血等病情,而且还针对局部冷敷、预防感染等,其中关节功能恢复是关键性的作用条件。所以后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儿童年龄较小,一方面对于自己的病情不能通过自己进行准确的描述,二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听从医嘱,将会对其整体的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17-18]。故本次研究在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详细的健康教育和对患者进行了综合的护理干预,针对儿童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容易出现的常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各方面进行教育,对患儿的饮食、术后及功能锻炼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手术对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具有较好的整体治疗效果,疼痛感减弱,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较为全面、系统,更加针对于儿童膝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所提出的各项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从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和后期预后等各个方面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加强推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琳.关节镜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28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539-6540.

[2]范艾玲.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果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3):1234-1235.

[3]郝又国,陆伟伟,施海燕,等.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膝关节滑膜炎诊治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7):3182-3184.

[4]彭炼君,高芳,贾琳.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4,12(1):54-55.

[5]张素萍.关节镜下治疗儿童滑膜炎26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210.

[6]马胜华.关节腔穿刺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制动的护理配合[J].江苏医药,2015,41(6):736-737.

[7]杨欣,李鸿.儿童膝关节滑膜脂肪瘤病误诊1例[J].疑难病杂志,2015,14(4):422.

[8]马文芳.中药沙袋湿热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848-2849.

[9]冯丽,田胜男.花椒盐袋治疗膝关节滑膜炎6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3):449-450.

[10]何华,蒋宏辉,杨华.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术后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32-2233.

[11]李顺利,张铁刚,李颖,等.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8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0):868-870.

[12]刘占京.五苓舒筋汤加味结合药物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205例[J].河南中医,2014,34(26):84-85.

[13]陈百成,王飞,孙然,等.滑膜炎颗粒治疗急、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4,27(3):226-230.

[14]韦英才,粱树勇,王凤德.“燔针劫刺”配合经筋手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58例[J].四川中医,2008,29(50):111-112.

[15]范艾玲.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果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3):1234-1235.

[16]宋友友.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5):67-69.

[17]周小萍,冯小波,李丽莉,等.四妙汤不同温度外敷对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2038-2041.

第3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而不是单一的“体育训练”。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难度和强度首先应具有普适性,动作技能水平和运动强度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找准体育活动的落脚点,将具体目标落实到位。因此,“一物多玩”也并不是说玩的花样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强度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合理设计。

第4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门诊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是向广大父母传授儿童保健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及时了解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为探讨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通过无记名选择型问卷方式对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的80例幼儿家长,男17例,女6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5对,平均年龄(25.3±2.3)岁,文化程度:25例家长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55例家长为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职业:工人49例,干部31例,80名幼儿家长均愿意接受调查。

1.2 方法 通过无记名选择型方式对80例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共分为三部分:一是一般情况,即了解幼儿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二是家长健康知识了解情况,以单项选择方式,通过知、信、行三方面评估幼儿家长的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每题一分,共12分。三是家长对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及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模式等。安排专门医生向幼儿家长方法调查表,由家长独立填写收回,80分调查问卷均收回,回收率为100%。

2 结 果

2.1 幼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了解情况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同,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男性平均得分为(6.51±1.21)分,女性平均得分为(9.64±2.18)分,女性的儿童保健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

2.2 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63例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小儿营养知识(78.75%),59例幼儿家长为常见病特点及防止(73.75%),55例幼儿家长为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68.75%)。这就说明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次为小儿营养知识、常见病特点及防止、早期教育内容及方法。

2.3 幼儿家长儿童健康教育需求模式 本组80例幼儿家长中71例家长为咨询医务人员,占88.75%,69例家长为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占86.25%,67例家长为热线电话咨询,占83.75%,61例家长为医院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占76.25%,31例家长为上网查询,占38.7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幼儿家长对而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儿童保健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家长的考虑,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2]。母亲是幼儿的主要养护者,其自身的行为及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提高妇女健康意识的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男性宣教的重视,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同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家长,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其健康宣教的重视,并且要定期下基层送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幼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儿童保健门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幼儿家长停留的时间较短,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前来就诊咨询的幼儿家长提供有效的服务,医护人员要及时向家长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从幼儿家长的叙述中判断其所需内容,并通过和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给予其针对性的教育及指导。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咨询医务人员、健康宣传栏及墙报、医院方法健康小册子及上网查询,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儿童保健门诊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及学习的重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增强其责任意识,使其以积极的态度为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每月还要出版1-2期墙报及宣传栏,从而为候诊家长学习及阅览提供方便。此外,由于部分家长通常选择电话咨询,因此,医疗机构还要安排专门的电话咨询专家,为电话咨询家长答疑解惑。另外,医疗结构还要定期制作健康宣传小册子,并将其放置于候诊室门口,供家长免费取用。

总而言之,明确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质量与层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周彦文.2-3岁儿童父母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5(28):98-100.

第5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基层儿童;影响

我国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保健服务工作[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基层儿童保健模式的影响,笔者结合儿童保健服务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总结2010年起开始对儿童实施健康教育保健服务整体模式前后2年的效果,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来自于2008年1月~2012年12月儿童保健服务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6月开始实行健康教育保健服务整体模式,而2008年1月~2010年5月未实行健康教育保健服务。

1.2方法

1.2.1转变观念 在进行保健服务前对所有参与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内容是对儿童保健服务观念的调整,要求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注意强化服务工作的整体性,对儿童健康问题的解决要做到防治结合,包括对引起儿童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干预等,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1.2.2系统化服务 儿童保健部门需要能够提供针对各个儿童年龄段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系统化服务[2,3]:①有机结合预防接种机构与体检机构,根据儿童具体需求情况,在提供接种服务的同时还提供儿童常见病的监测与防治服务。②在扩大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儿童,还可以通过向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员宣讲儿童保健注意事项,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空间。③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分档分类:对儿童常见疾病加大监测和防止力度,而儿童罕见病可适当延长监测周期,做到有目的的检测和防治。

1.2.3建立家长反馈制度 在提供健康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反馈单"和"电话随访"等方式将儿童的身体健康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家长,对存在问题的患儿及时进行专家门诊复查和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百分率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χ2检验。

2结果

2010年后2年,儿童贫血发病率5.8%,佝偻病发病率2.1%,营养不良发病率1.0%,肥胖发病率3.1%,行为问题儿童25.1%,统计结果明显优于2010年前2年(P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由统计结果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儿童自2010年6月份开始施行健康教育保健服务整体模式之后,儿童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问题与行为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P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中的全面开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基层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显著性降低,在长期的服务工作中,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①服务机构的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轻防重医现象,对儿童疾病的治疗设备比较完善,但是预防控制的相关设备与服务内容不完善甚至缺乏。②对儿童保健服务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合,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儿童保健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完善,没有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使服务价值相对低下。③社会保健服务模式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富裕的家庭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保健服务模式,需要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4]。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5]:①要加大对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尽量完善全面的、系统的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需要的条件;②要以儿童保健服务的社会需求情况为目标,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展综合服务与管理,改善儿童保健服务的环境;③将儿童保健服务机构需要将综合性的服务与福利性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整体性。

总之,我们需要会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保健服务质量和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来对儿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彦,张德春,李胜玲,等.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26-1829.

[2] 高春梅,杜亚平.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967-970.

[3] 李一飞,周开宇,张崇凡等.基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化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6):409-417.

第6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率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8-01

1 健康教育

随着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已大大增强,把一般的健康教育与免疫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联系起来,使健康教育渗入到免疫规划工作中。具体工作的思路是,在开展免疫规划宣教时,首先宣传国家免疫规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介绍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是免费由政府埋单; 二类疫苗是自愿接种费用自理,说明免疫规划工作是儿童预防保健的一个重要部分。

2 健康教育方式与对象

2.1 健康教育方式

2.1.1 宣传栏 每两个月 1 期,其内容时常更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儿童及家长易接受,并针对季节开展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及儿童保健知识宣传。

2.1.2 设立固定的宣传展板上墙 如 《家长接种须知》,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及接种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流程》,《儿童接种后注意事项》,《免疫接种禁忌证》等内容。

2.1.3 音像 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健康教育室或候诊室反复播放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形式直观性强,教育性广而活,易于人们接受。

2.1.4 宣传横幅,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活动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在接种门诊及社区居委会悬挂横幅和张贴宣传画、散发相关免疫规划宣传资料、让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 “免费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即时接种疫苗,保护儿童健康”等知识和国家政策。

2.1.5 开展短信通知、电话咨询业务 设立咨询台和热线电话,主要由预防接种人员负责。由于接种对象或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担心孩子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前来接种的 0 ~7 岁儿童纳入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使儿童及监护人获得一系列优质服务。

2.1.6 对家长的培训 利用每周一次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机会,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培训。不定期组织儿童保健专家讲授儿童保健知识。

2.2 把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日门诊 充分利用接种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预防接种门诊的有力阵地,在每天接种的各个环节做好口头和书面的健康教育宣传。

2.3 建立一支合格的健康教育队伍 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开展教育的实际沟通能力和宣教能力。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和医德的教育,可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的免疫规划人员仅有 4名,辖区流动人口 1 万余人,特别要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保证和提高接种率的有利因素。

2.4 宣教对象 以新建卡儿童及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也包含辖区内的高危人群人群如老年人等。

3 结果

由于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免疫规划工作相互渗透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儿童预防接种保健知识,同时将国家的免疫规划相关政策传达给家长,使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接种的疫苗。预防接种门诊的年建卡人次由 2004 年的 100 余人到 2010 年的 200 余人,由开展周门诊到日门诊接种,由原来接种 “五苗”,再扩大接种到 14 种免费疫苗和目前的 20 余种二类疫苗的接种。

4 讨论

4.1 免疫规划和健康教育是相互独立又互为相关的学科,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4.2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

4.3 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免疫工作是综合医院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这项任务政策性强,工作量大,需要家长和辖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4 对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既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又可减少医疗纠纷。

4.5 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和医德的教育,可防止预防接

种门诊接种医生出现接种差错事故。

4.6 通过健康教育渗入预防接种工作中,促使辖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辖区内相应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性脑炎、乙脑、流脑等疾病,从 2004 年至今无一例发生,麻疹也控制在 1/10 万以内。

实践证明,将健康教育融入免疫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一支培训有数的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防控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曼秀,曹翠明,刘小强.健康教育在乡镇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及分析[J]. 现代护理. 2009(13)

[2] 高龙明,吴建辉,亓兴中.健康教育在促进免疫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J]. 职业与健康. 2010(12)

第7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记者: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似乎进入“多事之秋”,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喂药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这一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什么问题?您多年从事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在您看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顾荣芳:最近,媒体相继曝光的陕西、吉林、湖北、甘肃等地几所幼儿园擅自给幼儿喂药的事件,令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慨。幼儿园本应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己任,现在竟成了为谋私利不惜危害幼儿健康乃至生命的“药儿园”。这样的行为显然违反幼儿园教师基本的职业伦理,这不仅是对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园教师称谓的亵渎,而且是对人类基本良知的背离!这之前全国多地连续曝光的幼儿园教师体罚乃至虐待儿童的事件已经让家长深感愤怒,而这次“喂药事件”的曝光,无疑加剧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不信任感。我认为,“喂药事件”至少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园管理层及教师基本专业常识的缺乏和专业伦理底线的失守。人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让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幼儿长期服用非必需的处方药,不仅是无知,更是。二是药品监管、使用制度的缺陷。陕西等多地幼儿园均能大量购得“病毒灵”“利巴韦林”等处方药,这种非个例的现象说明我国药品监管和使用制度存在缺陷。三是幼儿园组织管理工作存在“不完全制度缺失”和“实质性制度缺失”。前者指的是虽然有《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但由于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这些法律法规在落实时打了折扣;后者指的是“非医(生)非教(师)”的尴尬身份使得幼儿园保健工作从业人员不仅缺乏专业性,而且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相关的规章制度因难以落实而处于实质上的缺失状态。

幼儿园当前要做的应该是坚决采取措施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拒绝不当行为需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经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我认为当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把这些知识内化并切实践行,做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激浊扬清、坚守伦理底线的专业人。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近年来幼儿园仍频频发生虐童等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事件以及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一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强烈反差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顾荣芳: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陈鹤琴等老一辈学前教育家,都特别强调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近年来各地幼儿园却屡次发生伤害幼儿身心健康和危及幼儿生命安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教师专业伦理道德等素养的缺失以及园所的组织管理不善有很大关联。对此,我们不仅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事件对于幼儿及其家庭的伤害,更要痛定思痛,反思从这些事件中折射出的相关问题,以期减少直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先说“虐童”事件,我认为有此类言行的教师就不该让他们进入或继续存在于教师队伍之中,对于此类教师,应该坚持“零容忍”,禁止其入职,已入职的要坚决清退。再说食物中毒、火灾、校车事故、意外伤害等事件,我认为这些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其根源在于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相关教育的缺失。各幼儿园虽然都有安全防范、治安监管措施及应急预案,也在实施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呢?生命安全非儿戏,健康不仅仅靠意识,更要靠行动。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认真地实施安全方面的教育。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保教并重”,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您认为目前幼儿园的“保教结合”实行得怎样?如何做得更好?

顾荣芳:“保教并重”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许多幼儿园都坚守着这一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保教工作的相对分离以及保育员的素质、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使得“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保”的现象。

为了真正将“保教结合”原则落到实处,一方面,在职前师资培养中应一如既往地强化儿童卫生保健、儿童心理发展等核心课程,重视准教师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亲自体验和操作,融通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师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在台湾,一个人要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不仅要修学四年的职前教育课程,还需要完成另外半年的教育实习课程。4+0.5年的学习模式使其入职后能更快胜任工作,做到“保教结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培训,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地位和待遇,意味着可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强了培训,便可以让保育员增强专业底气,逐步走向专业化,以更好地实现“保教结合”。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台湾的师资培养机构中不仅有专门的高职、专科层次的幼保科、幼保系,而且当地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幼托整合政策规定,幼儿园保教人员都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保专业知能课程”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可见当地对保教师资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的确,只有高素质的师资才可能较好地践行“保教结合”原则。

记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幼儿园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请问如何整合各领域教育内容?

顾荣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已经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应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如果幼儿园实施领域课程,那么首先要明确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实施方法,注意在周、月、学期等不同时段的课程实施中考虑课程内容的均衡,以及领域内部与领域之间的有机整合,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果幼儿园实施综合课程,那么同样要了解和熟练把握各领域的内容、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整合点,切忌内容、目标之间毫无关联的牵强整合,以及“为整合而整合”的低效整合。以主题课程为例,如果某个主题活动有四个子主题,教师不必强求在每个子主题活动中都包括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只要在整个主题活动中能使各领域内容保持相对均衡即可。而且整合不仅仅包括目标和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方法、手段以及环境创设上的整合。教师应该明确,同样的目标可以由不同的内容、方法来实现,而同样的内容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就可能实现不同的目标。在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目标、内容、方法三者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经说过,“无论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教育效果的衡量抑或是改进对策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思‘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这类本质问题”。您能结合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谈谈吗?

顾荣芳:其实,“儿童是什么”和“儿童是怎样的”等问题是所有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和实施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多年前,张雪门先生就认为要编制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明确“儿童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五个问题:“儿童是不是和空的东西一样?儿童是不是和植物一样?儿童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儿童是不是从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里程?儿童究竟是什么?”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依然是包括健康领域在内的所有课程在编制和实施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健康领域为例,饮食营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但是根据我对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的研究,部分幼儿所认识的“健康行为”与成人大相径庭,如,有的孩子认为“吃得多就是健康,胖就是健康”。又如,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有的幼儿认为“如果勇敢的话(过马路时)看到汽车也可以往前走”。再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讨论如何让自己或帮助别人“高兴”起来,而下面这段幼儿与研究者的对话让我深思――研究者:“什么是高兴?”幼儿:“我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笑话我。”研究者:“为什么会高兴?”幼儿:“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我就笑话她。”研究者:“高兴了会怎么样?”幼儿:“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高兴对我们好不好?”幼儿:“不好,因为高兴了不是好孩子。”研究者:“小朋友如果不高兴了怎么办?”幼儿:“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我看到有小朋友在马路上哭,我就笑话她。”……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尽管让人非常意外,但如果我们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便会发现这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这就是儿童的“理论”。所以说,课程编制和实施的前提是不断了解儿童,否则,无论活动目标多么“科学”,逻辑多么“合理”,方法手段如何多样,都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

记者: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似乎成了眼下一些幼儿园的重要工作目标,有幼儿园把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创建内容,力争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对这些正在或准备开展这方面创建工作的幼儿园,您有什么建议?

顾荣芳:首先,对于办“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做法,我特别想强调一点,特色不是人为地想办就能办成的,而是植根于园所实际逐渐形成的,特色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我认为园所要开展“健康教育特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本园幼儿健康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评估,不仅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状况,还要了解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饮食行为表现、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等;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认知状况,还要了解幼儿的健康行为养成情况;不仅要了解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行,还要了解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行。二是要对园所的日常生活、集体教育活动及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思考如何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园所的课程理念、活动特色结合起来。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可先以健康领域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依托,逐步领会健康教育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健康领域教学如何与日常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贯通,如何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四是选择适合本园实际的健康教育课程,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并积累自己的实践精华,逐步编制适合本园的课程。最后,再次强调,上述每一点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可能真正构建幼儿园的任何特色的。

记者:从《夏令营的较量》到《中外孩子的较量》,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这类反思我国教育问题的报道。有人说,我国的孩子无论在心理素质上还是在身体素质上都与国外的孩子相距甚远。对此您怎么看?

第8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资料与方法

在沈阳市内5区抽取10所政府机关、部队及私营幼儿园中,每区2所,随机选取在园生活2年以上的5岁儿童20名,共计200名,参加“形象超市”活动。参加口腔知识健康教育的儿童及家长、幼儿教师合计896名。

材料:通过认真筛选,选择日常生活食品及儿童食品共计80种2500余件,玩具篮40个。食品分为7类,标为A-G,A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如香肠、鲜肉、牛奶、豆制品、鸡蛋、鸭蛋等;B类为蔬菜,如胡萝卜、菜花、黄瓜、西红杮、油椒、甘蓝等;C类为水果,如香蕉、苹果、桃、梨、葡萄、桔子等;D类为干果,如花生、葵花籽、榛子、核桃、开心果等;E类为糖类和含糖食品,如饼干、黏糕、蛋糕、多种口味奶油软糖、果汁软糖、硬糖等;G类为饮料,如碳酸饮料、乳酸饮料、果茶、矿泉水等。其中A类、B类、C类、D类及G类中的矿泉水等食品为有益口腔健康食品,其他为非有益口腔健康食品。

方法:①建立“形象超市”模型:以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将吃与玩有机结合,调动儿童向往参与的积极情绪。②准备工作:在沈阳市10所幼儿园分期进行准备工作:活动室面积约100m2,模拟超市摆放陈列架,设置入出口。③具体方法:每名儿童进行两次食品选择。儿童每人提玩具篮由入口进入“超市”,随意挑选食品,再由出口走出“超市”,儿童向老师报出姓名并上交玩具篮,由口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结果登记。过程中严禁任何诱导行为发生。登记结果后,由口腔健康教育专家为幼儿园儿童及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用具体实物为儿童及家长一一讲解不同食品对牙齿的益和害。教育后儿童进行第二次食品选择并予以登记。

评价标准:选择“有益口腔健康食品”多于“非有益口腔健康食品”者评价为有“健康饮食意识”,反之评价为“非健康饮食意识”。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教育效果。

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儿童健康饮食意识有显著差异(P

接受健康教育后,4岁儿童与5岁儿童对健康食品的选择差异显著,说明不同年龄儿童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性(P

第9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

妇幼保健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妇幼卫生工作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促进妇幼卫生更好开展的好阵地。我们在辖区设宣传栏,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科学育儿等科普知识,印发健康教育处方,围产期保健手册,针对不同时期,开展系列健康教育。

1开展健康教育与围产期保健相结合

及时建立围产期保健卡,提供营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预防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出生,孕妇应保证适宜的营养和足够的热能摄入,指导不能完全按自己的爱好来饮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达到营养均衡。指导早期注意事项,忌滥用药、忌放射线、忌病毒感染、忌烟酒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怀孕的中晚期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要求定时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运用“胎动计数”观察胎儿宫内状况。预防和减少高危因素的发生。

2健康教育满足了孕产妇的知识需求

调查资料证明孕产妇对待产、分娩及产后的知识迫切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异常情况的预防工作,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殊情况给予细致讲解,使孕妇能早起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使孕妇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并愉快的接受分娩,顺利完成分娩全过程。

3健康教育促进新生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