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理质量;缺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8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13-02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粗枝大意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并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缺陷的防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1]。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发生58起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各科室发生护理缺陷共58起,对58例护理缺陷进行分类评价,并查找原因加以分析,以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缺陷登记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将护理缺陷,医嘱处理,口服药发放,注射输液,护理观察,护理处置,护理记录,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类型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班次,护理人员年资的分布。
2 结 果
2.1 不同类型护理缺陷发生的例数及构成比 见表1。
3 讨 论
3.1 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3.1.1 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待遇差,要上夜班,工作辛苦,不安心护理岗位,有时把家庭、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上班心不在焉,造成执行医嘱错误,延误、遗漏治疗,观察病情不到位,护士法律意识淡漠,看不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这也是引起护理缺陷的原因之一。
3.1.2 缺乏工作经验 年轻护士由于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3.1.3 缺乏管理力度 护士长是科室管理的责任者,但由于各种原因,护士长大量时间花费在应付事务工作上,缺乏护理风险管理的力度和能力,责任不清,奖惩不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发生护理缺陷后不认真组织讨论,不找原因及制定防范措施,都是护理缺陷的隐患。
3.1.4 缺乏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制度是避免护理缺陷的有效法宝,执行医嘱和各项治疗护理时护士必须严格遵守。但有些护士因为工作量大,为尽快完成任务怕麻烦,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习惯性进行操作,造成输错液体、打错针、发错药,导致发生护理缺陷,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3.2 防范措施
3.2.1 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的关键,护士长应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安全关,发现护理隐患要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护理隐患抑制在萌芽状态,对科室内的“重点人员”如实习生、低年资护士,要按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质量意识,切实负起防范护理缺陷的责任。
3.2.2 加强技能培训 加强年轻护士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对防范护理缺陷十分重要,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护士业务学习,训练专业技术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以及观察病情的变化能力,从根本上防止护理缺陷发生。
3.2.3 严格规范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 护理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士长期护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因此,督促护理人员规范执行,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加强巡视和观察,严防对患者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循证护理;产后;尿潴留;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23-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本院2010年5~6月将循证护理运用于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观察对象200例,均为2010年5~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排除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及内科并发症,将本组产妇随机分成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00例。循证护理组100例,年龄25~38岁,平均29.6岁;孕36+3~40+6周,平均(38±1)周;第一产程2.1~15.9 h,第二产程0.8~1.9 h;初产妇79例,经产妇21例。常规护理组100例,年龄26~37岁,平均28.9岁;孕37+3~39+2周,平均(38±6)周;第一产程2.0~16.8 h,第二产程0.5~1.7 h;初产妇68例,经产妇32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程、产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1.2.1 做好入院护理及心理护理:安慰产妇,做好产前产后健康指导。产程中鼓励产妇及时排尿,对排尿困难者,鼓励其坐起排尿,对不能自行排尿者,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或下腹部正中放置热水袋,刺激膀胱肌收缩。
1.2.2 宫底按摩,用左(右)手尺侧面压在宫底部,其五指并放在产妇腹部用掌力向下向腹壁方向按摩,揉时动作要轻,力度逐渐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同时嘱患者放忪腹部,按摩10~15 min即可。
1.2.3 留置导尿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拔除留置尿管前给予温热的0.9%氯化钠溶液200~300 ml+庆大霉素80 000 U+阿托品1 mg膀胱灌注,灌注后20~30 min让产妇下床自解小便。
1.3循证护理方法
1.3.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及护士结构特点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总负责,责任护士任组长,2名护士为组员。责任护士要针对循证组每位产妇及时进行评估,及时提出存在及潜在护理问题,及时指导组员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并认真做好评价及记录。
1.3.2 提出临床问题:产后尿潴留的危害在于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亦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3]。为了更好地制定出产后尿潴留的最佳护理方案,根据以往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查找最好的护理科研证据及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问题:①哪些因素可导致发生产后尿潴留?②预防产后尿潴留有哪些有效的护理措施?
1.3.3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查询,发现以下因素可导致发生产后尿潴留:①心理因素。产妇对正常分娩认识不足,心情紧张,会伤口疼痛,担心伤口裂开感染,不敢下床排尿,排尿环境欠安全及隐蔽,排尿姿势欠佳,产后心理障碍增加了尿潴留的发生。②受妊娠及分娩内分泌影响及产后腹压下降,导致膀胱紧张度及感受性下降,多见于怕痛、膀胱过度充盈,未及时排尿者。③机械性损伤。产程延长或滞产,胎先露长时间压迫膀胱颈尿道,引起充血水肿,增加了排尿阻力,手术助产加重软产道损伤,使疼痛敏感性增加,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④药物因素。产程中不合理应用解痉药,导致膀胱张力降低而引起尿潴留[4]。通过查询还发现: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护理措施是及时做好入院宣教,加强产程中心理护理,避免难产,产后及时行宫底按摩及鼓励督促产妇尽早下床排尿,如有排尿困难及时采用诱导排尿法,如热敷膀胱区、听流水声等[5]。
1.3.4操作方法:由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对以上实证的有效性,可操作性进行讨论,得出最好的研究实证,并根据每位产妇的实际情况及已有的临床护理经验,制定出以下循证护理操作方法:①责任护士及时做好入院宣教及加强产前、产后心理护理,指导产妇在产程中密切配合,学会自我放松及会肌肉运动方法。②各班认真做好产程观察。特别是高危妊娠产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避免难产发生及使用高、中位产钳。③产程中规范、合理使用麻醉、镇痛剂和松驰平滑肌的药物,及时协助、督促产妇及时排尿,避免引起尿潴留。④产后每30 分钟定时按摩下腹部,2 h后改为每小时1次,直至产妇顺利排尿;方法以手指尺面压在宫底部,五指并拢放在腹部向下腹部方向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15 min。⑤鼓励产妇及时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产后3~4 h即使无尿意也要下床排尿,提供安静、隐蔽的排尿环境,安慰产妇勿担心害怕,采用正确的排尿姿势,同时用手加压膀胱区,以增加膀胱张力,对会阴伤口疼痛者应解释、说明排尿不会影响伤口。⑥诱导排尿法。用温热开水冲洗外阴,听流水声、热敷及热熏等诱导排尿。⑦神阙炙。在脐部中间,取少许食盐放于脐部再取葱段(直径1.5 cm,长1 cm左右)放于食盐上,点燃艾条,在葱段上烧灼,温熨。⑧对产后第1次 排尿困难者,用右手拇指垂直下压脐耻连线中点的利尿穴,先轻后重,逐渐下压10~15 min,同时嘱产妇口服葡萄糖水,在补充热量的同时产生利尿作用,再结合热熏外阴和听流水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见表1,循证护理组产妇产后未发生尿潴留,仅有4例第1次排尿困难,经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后均顺利排尿;常规护理组产妇发生产后尿潴留5例;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将个人的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与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一例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6]。本组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方法预防产后尿潴留,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说明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能提高 整体护理质量,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痛苦,促进已有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最好的科研证据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范秋霞.循证护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09,7(5):1293.
[2]蒋燕.产后尿潴留的有关因素与处理[J].中国乡村企业卫生,2004,100(4):40.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68.
[4]秦艳鸿.产后尿潴留的循证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1):285.
[5]申春华.循证护理在产后尿潴留干预方法选择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0):13.
[6]朱丹.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02-105.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护理管理
0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常危及其它脏器,临床治疗周期长,护理风险大,常规护理管理出现的护理缺陷较多,易引起护患纠纷,为此,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改变护理风管理模式[1]。本文将我科室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应用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2012年度,共收治患者420例,包括男性286例,女性134例;年龄19-83岁,平均(52.6±2.3)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4.2±0.5)年;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01例、慢阻肺114例、哮喘34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52例、肺部肿瘤19例。2013年度,共收治患者472例,包括男性307例,女性165例;年龄16-87岁,平均(56.3±2.7)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5.0±0.4)年;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23例、慢阻肺119例、哮喘41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62例、肺部肿瘤27例。两年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护士资料:我科护士24名,年龄在21-43岁,平均(31.2±0.4)岁,中专学历2名、大专学历14名、本科以上学历8名,在我科工作时间6个月-20年,平均(7.6±0.7)年。
1.2方法
总结2012年12月以前,呼吸科患者护理中风险事件患者投诉事件的原因,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2013年1月后拟定并落实各风险项目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强化服务理念、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护理方案,统计两年度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满意度。
1.3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以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为标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7.0专业统计软件包对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年度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比较
具体见表1:2012年度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发生率比2013年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2013年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80.17±3.32)分,2013年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95.12±1.41)分,t=0.8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2012年度,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较2013年度分别高7%和13%左右,护理满意度低15分左右,说明2013年度护理质量较高。两年度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治疗无明显差异,主要区别是2013年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现进行详细剖析。呼吸科疾病的护理操作中的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伤残等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本科住院人数一般居各科室前列,护理风险包括患者本身因素、药物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等[3],它贯穿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持续性有效识别、评估风险。首先拟定护理风险项目,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以往风险事件的原因,深入分析各类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再根据各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情况对风险类型进行分级和拟定护理措施。
从患者因素考虑风险等级,按有痰窒息、跌倒、难免压疮等风险项目区分,一般痰窒息为五星级,跌倒为四星级,难免压疮为三星级[4]。将风险等级用醒目的粘贴在床头卡上标注,或制成公示板粘贴在护士站,使其直观、醒目,便于操作时有的放矢。从护士因素分析,我科室护理人员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经验和呼吸专科知识掌握度差异较大,个别护士对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应变处理能力欠佳,使护理风险增加。另外也有年资深的护理人员还存在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对护理风险意识掉以轻心,有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使简单的操作产生疏漏,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相应的处理措施是要不断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业务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从药物因素分析,患者对药物不了解、使用不当、遵医行为差等都会影响疗效,处理措施是每次用药时护士都详细说明药物的名称、种类、功效、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禁忌事项,以及患者最关心的药品价格,是否属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不因常用药而疏忽,在护士站要设立用药咨询服务台,鼓励患者和家属对不明确的用药随时进行咨询服务。了解每位患者病情、手术情况或其它治疗情况,查看医嘱,将特殊药品的适应证、用药方法(包括服用方法或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包括首服剂量、维持量、每日每次量、用药间隔、预计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如何避免漏服、漏服后的补救方法、不良反应或替代药物等[5]。回答问题不拖延,不十分清楚或不能当场答复的,进一步查询资料后再给予正确答复。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实施流程化管理。呼吸科患者的特殊之处是从患者入院开始,相关风险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所以在疾病的发展过程要不断评估、识别病情变化和潜在风险,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评价,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如:痰多的患者,除评估外还要听诊痰鸣音,不能咳出者应立即吸痰;易跌倒人群,除患者服尺寸适宜无牵绊外,应加强个人防护,患者离床、翻身甚至洗漱、如厕等行为都要及时看护;需要强迫患者,除应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外,还要定时翻身、热敷、按摩等;对危重患者,应及时跟踪评价,设定专人管理,建立活动记录表。
综上,在呼吸科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护理差错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是更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马艳辉 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呼吸内科
参考文献
[1]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5):134-135.
[2]鲜于云艳,孙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3-824.
[3]刘春艳,马冰,王晓丹.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252-253.
在我们医院的新生婴儿的护理过程中,结合对我们县医院的常规产妇的护理,根据我院儿科的相关医学护理经验来看,护理行为对产妇的影响和优待,产妇对护理时的需求心理因素,我们在根据新生婴儿的护理的多年经验可以看出,如何保证高质量的护理行为的实施是产妇最需要的。加上护士是护理行为的发出者,病人对优秀的护士期望反映出需要优秀的护理行为,她们常常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还需要护士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也要善于和病人交流,有时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我们对工作的责任感随着增加,要让产妇有较高的可信度,我们长顺县医院的领导在抓好医院的一切工作的同时,更是注重病人的安全感,要让病人认为医院具有善良周到,尊重别人,态度温和,医术高明。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简单的护理行为,那时的人们也懂得用石头做热疗,并且还要注重保护新生儿的和产妇的生命,也要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并保健教育,要给产妇和家人提供一切良好的服务活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的活动,为此我们在医院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同事和专家们参考,并提出批评的建议,以便我们在自己的儿科护理工作中做得更好!
1临床资料
我县院2013年5月份有产妇20例,年龄在22-30岁,平均28岁;初产妇13例,经产妇9例;孕周25-45周,血压最高210/150mmHg,最低140/80mmHg;发生子痫7例,其中5例为初产妇;顺产14例,产钳助产1例,剖宫产9例,剖宫产率81%。
2心理护理
2.1以科学的态度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分娩过程高危孕妇住院时多有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因此,要正确做好她们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而这种做法必须是科学的。患者入院后,要询问病史和实行各项产科检查,并注意倾听她们的陈述,耐心地解答她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科学的态度使她们正确对待自身的高危因素。具体内容包括:病情易发展甚至发生意外,如何配合医务人员、如何保持情绪稳定,休息好、恢复体力,以便顺利分娩。
2.2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引导她们正确对待分娩时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一产程的潜伏期产妇易产生焦虑情绪,这时我们需向产妇讲解宫口开大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教产妇做深呼吸同时用手按摩下腹部。及时提醒产妇大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适当减少检查次数。第二、三产程也是各种异常情况多发生的阶段,一旦发生意外我们要沉着镇定、忙而不乱地配合医生,果断准确地提出意见以完成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
2.3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产妇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不能否认,当今社会仍有一部分人存在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不健康心态,致使生男孩的愿望强烈地影响着产妇精神状态。每遇到这种情况,生的又是女孩,我们暂不将真实情况告诉产妇,待其分娩结束一般状态良好后,再告诉她们。并向她们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和计划生育的国策和正确的生育观念,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不一定“养儿”才能“防老”。心理照应是产妇良好的刺激,可以更好地配合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3产前护理
3.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妊高征的患者,必须安置于安静的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流畅。特别是子痫患者,避免一切外来声音刺激,一切治疗与护理操作尽量轻柔,相对集中,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2观察血压的变化要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内,特别是对血压一直不稳定的患者,在按时测血压的同时也要检测对侧肢体血压。
3.3用药的观察目前临床首选硫酸镁,硫酸镁可预防和控制子痫的发生,解除血管痉挛、血压下降,临床常用静脉注射硫酸镁,以1-2g/h为适宜。静滴过快易发生颜面潮红、发热、四肢无力;过慢易疲劳,起不到治疗效果。每次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尿量≥25ml/h或每天600ml。膝腱反射存在和呼吸≥15次/min方可继续使用。用药后继续观察患者的尿量、呼吸,每2h测一次膝反射,以便及时发现早期中毒现象,用药前后及时测血压,并做好记录,进行床头交接班。
4产后护理
4.1一般护理子痫患者产后置于高危病房,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房内光线宜暗淡安静,产后19h内,除必要的早吸吮外,母婴尽量分室,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稳,以免引起抽搐。根据病情作血压、心电监护,平稳后改每5h测1次,注意有无自觉症状,记录20h出入量。
4.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4.2.1产后子痫子痫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疾病,是产科常见的急症,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其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与仔细观察及精心护理密切相关。合理的预防和护理能防止产妇死亡和遗留慢性高血压。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唇舌咬伤。使患者取头低侧卧位,以防黏液吸入呼吸道或舌头阻塞呼吸道。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喉部黏液或呕吐物,以免窒息。对昏迷未清醒者,禁止一切饮食及口服药,以防误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专人护理,加床栏保护以防止患者坠床受伤,减少刺激,以免诱发再次抽搐。
4.2.2产后急性心功能衰竭由于妊高征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全身水肿,产妇产后腹压骤降和孕期体内组织中潴留的液体大量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回心血量增加,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导致产后急性心衰。产后4天仍然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下床活动时间以4-8天后为宜;饮食除了低盐、高蛋白外,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量多餐,日液体入量严格控制1000-1500ml;同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及时化解产妇和家属的心理压力。
一、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执业,提升信任工作。
在当今医疗纠纷增多的今天,护理人员心理、社会压力也在逐渐加大,但做为管理者有责任把好依法执业这道关,对没有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进行严格考核考评,跟班工作,不允许自行倒班,不仅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也使病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保证了护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和质量,今年新招聘的两名护士都是已取得执业证的人员,确保了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得到高技术护理人员的呵护和治疗。
二、坚持以等级医院标准指南,提升管理工作。
借等级医院评审的东风,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做为工作的指南,制定了护理部及及护士长考核标准,完善了护理缺陷上报制度等,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寻,有据可依。各种会议都如期按时进行了召开,确实通过规范的管理,使科室护士长心里明白了该干什么,如何干,例会每月开2~4次;护理工作会议业务院长每季参加一次;每月进行检查工作汇报总结一次;质控会议每季进行一次;每季召开教学例会一次;护理部每季对中重度缺陷进行分析一次;满意度调查科室每月一次,护理部每季一次,护士长夜间查房每月反馈一次,护理查房大查房一次,各科定自查二次,质量分析会及缺陷分析会各科室每月一次,都达到了规范所要求的标准。也真正地通过这些活动使护理问题得到了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使各项护理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确保了全年护理安全无事故,重度缺陷为零。
三、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提升服务工作。
人性化护理工作在我院将进两年,其间全体护理人员逐步努力的去用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患者从心底感到满意。一年中各科室都推出了自己新的服务举措。如:只要有人走进办公室就有一名护士起立去问候;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健康教育个贯穿始终,对出院病人进行家访,妇产科送产妇出院等,使病人满意度始终保持在89%以上,护理纠纷为零。护理投诉为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意识和沟通技巧,并且在护理查房中也贯穿了以人性化的理念去护理病员,服务病员,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工作,得到了领导及患者的好评。
四、坚持人才培训力度加大,提升人员素质。
医院的发展关键是否有人才,有了人才容易创新,容易出成绩,在一年中全院业务学习十次,各科每月坚持学习2次;护理查房每科二次,全院大查房一次;每月护理技术考核一次,全部合格率100%;三基理论全院培训一次,考核一次;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内科的科研论文已报送厂里参加创新项目评选,其它项目也初见成效;继续再教育考核每季一次,从而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今年有三名护士长到太原省卫生厅参加培训,全体护士长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院感和护理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从而提高了她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使我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大的提升。护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五、坚持以护理质量为主线,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以质量求发展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认真实施两级网络管理,职责明确,分工明确,每周、每月坚持自查,抽查考核,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临床科室告知程序随时进行抽查,晨会还进行了三基理论提问,特别是护理病历进行及时检查,不规范者及时反馈,使护理病历的质量逐月提高。从十月份起执行了规范性护理查房,通过制定标准对各科每月护理查房进行考评,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对业务素质的提高,规避医疗风险起了积极的作用,院内感染工作在护理检查中也重点之一,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改正,杜绝了问题的再次发生。
一年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管理者的业务及管理水平需再提高,其管理创新意识欠佳。
2.护理人员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未充分调动起来,经常是被动地去做。
3.科研工作是护理管理的薄弱项目。
4.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
5.流程及问题管理工作不到位。
总之在全年工作中,由于有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以及全体护理同仁们的齐心协力,使我院护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基本达到了原计划的目标: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执行率达100%.
护理技术合格率达100%
基础护理合格率达100%
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8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焚烧100%
褥疮发生次数0
【摘要】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能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和护理。因此,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 做好紧急护理
1 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尽快用大号针头进行静脉输液,并迅速备血输入,开始速度宜快,待休克纠正后,立即减慢速度,以免血压升高导致再出血。
3 积极协助医生抢救,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
4 对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尽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并通过胃管将胃内容物及血液抽出。
二 护理评估
(一)病史:
1 详细询问呕血的持续时间、次数、量、色及有无混杂食物:黑便的次数、量等
2 伴随症状及出血诱因的评估:如有无腹痛、腹胀、、黄疸、腹水、其他部位出血及头晕、出冷汗、口渴、乏力、心悸、发热等,出血的诱因:如暴饮暴食、吃油煎粗硬的食品或刺激性食物、酗酒、服药、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过度忧虑等精神因素。
3 既往病史;有无遗传病史、肝病及血液病史、服药史(如服用水杨酸制剂、激素等皮质)及酗酒史等以明确出血原因。
4 心理、社会资料:评估出血后病人有无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悲观、沮丧等心理反应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预后的反应对能力。
(二)身体评估
1 生命体征:有无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发热。对血压脉搏作动态观察。
2 精神和意识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头晕及乏力。
3 皮肤和甲床色泽、肢体温暖或是湿冷、尿量多少。
(三)有关检查:
了解血常规、血小板、尿量的变化,注意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有无血尿素氮增高,定期检查大便隐血等。
三 主要护理诊断
组织灌流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恐惧: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及自身健康的威胁有关:
潜在并发症:休克:
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出血液反流入气管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致贫血有关:
知识贫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
四 护理计划及评价:
(一)组织灌流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目标
(1)病人呕血、便血的次数及出血量减少或停止。
(2) 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
(二)护理措施
(1)大量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保证呼吸道通畅。
(2)密切观察病情: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如出现血压下降,脉细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湿冷等,提示机体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应及时报告医生。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及形状。准确记录出入量。
估计出血量,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不能所致临床表现。① 轻度出血时,其失血量约占全身总出血量的10-15%(<500mL),主要表现为怕冷、皮肤苍白、头昏等,血压、脉搏随而改变,颈静脉陷落,尿色深:② 中度出血时其失血量约占全身总血量的20%(约800-1000ml),主要表现为炫晕、口喝、少尿,在仰卧位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③ 重度出血时其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的30%以上(>1500ml),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出冷汗,四肢厥冷,尿少或尿闭,意识模糊,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以下),心率>120次/分,呼吸深快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3)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常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保持安静,加以安慰。护理人员可陪伴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及时消除血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4)饮食护理:对急性大出血病人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改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软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尤其在病情稳定时,一定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以免诱发再度出血。
(三)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具出血的有关知识。
1 目标:病人能复述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知识。
2 护理措施:根据病人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采取合适方法,如面对面的讲解,使用宣传手册等向其介绍有关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内容可包括:
(1).引起上消化道的病因及诱因:
(2).饮食:应定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醋、辣椒、蒜、浓茶等: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3).戒酒、戒烟。
(4).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等。
(5).妥善安排日常生活,避免劳累、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
(6).坚持尊医嘱服药治疗溃疡病或肝病。
(7).定期复查,如发现呕血、黑便时立即到医院就诊。
五 健康教育
1 PBL的实施方法
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宗旨的指导下,临床能力 的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医学人 才的培养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模式发展,而优化 课程结构、拓展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已成为 改革现有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当务之急。PBL即问题 为基础的学习法,是把学习“锚定”于某个具体和典型的 案例中,并将其情景化,也就是通过案例“触发”学生独 立思考,搜集知识并进而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来解决问 题,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手段;目的不是完美解 决所设定的案例问题,而是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 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及增 强自信心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助益。实质上它是一种以 “问题”为驱动力,人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技巧 及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
我们采取的PBL教学模式一般以8名左右学生组 成1个小组,每组分出1名学生负责记录,个班共有5 个小组及1名指导老师。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将整个过 程分为以下1个部分。①阐明术语:即将指导老师提前 设定好的问题中不易理解及超出学生现有水平的难点 标明并进行说明,小组内组织讨论,并有记录员将讨论 后仍不清楚的问题记录在题板上一一列出;②明确问 题:确定即将被讨论的问题,记录员记录下没有异议的 问题;③集体研讨:通过集体讨论理清针对该问题已掌 握知识和不完善的知识范围,并记录下来;④组织和假 设解决方案:复习第2及第3步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的 解决方案,由记录员组织好进行组内解说;⑤阐述学习 目标:经过上述讨论后使组内在学习目标上达成一致, 指导老师在此时可提供指导及适当的引导,从而确保学 习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当性及可完成性;⑥信息检索:搜 集每个学习目标相关的知识,指导教师可在本阶段指导 学生选择数据库及检索的方法,并教授学生如何组织整 理搜集到的信息等;⑦综合:将组内学生搜集的资料综 合后再进行讨论,提出某一疾病的诊疗方案并总结相关 意见,同时使学生共享本组成员的自学成果,指导老师 检查学习结果并评估小组成效。针对全科医学方向学 生的工作环境及任务特点,在实行PBL教学过程中需要 特别加入疾病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能力,同时需要掌握疾病诊治过程中需要及早转诊的指 征等方面的教学点,通过对我院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 向)专业与非本方向专业学生的评价及成绩分析与实施 PBL教学学生的考核结果比较,我们发现,实施了 PBL 教学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实施传统教学方法 的学生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在整合病史、分析和诊断疾 病、临床思维能力上都有了明显改进,与国内外研究结 论相符。
2 实施内容及设立问题的原则
PBL对不同水平学生有明显的影响,与其他教学形 式相比,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其内容除了学习与问题 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外,还包括临床思维能力、人际 关系处理技能、体格检查和各种操作技能、教育患者能 力、自学能力等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因此设立问题的原 则需要注意:①应该与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匹 配;②应该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③应该能适用于 应用的分析过程;④应该必不可少地把学生定位于一个 或更多个教师的教育目标上63。
3 PBL教学中教师及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PBL教学过程中通过临床场景的模拟解决临床 问题,学生处于独立的状态同时可互相启发,学习的东 西多且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固,另外还可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观察者、评 定者,是“帮手”的角色,是让学生孕育思想的助产士。 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给予者”角色相比,在PBL中教 师角色的需要有所转变。①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师是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这种教 学方法运行顺畅的关键;②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素质: 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交叉 学科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针对全科医生的特点要不断提 高自身的全科医学教学理论水平,不能照搬过去的教学 模式及方法,而且要能熟练掌握和理解PBL教学法的概 念和操作方法;③能精选病例及适当的问题:教师要能 够根据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挑选典型病例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大程度上 激发学习热情M ;④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 以选择病例,也可以选择学生接触到并提出的病例,培 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⑤要有激情及组织能力:能够 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⑥熟悉指导方法: 需在关键点上给予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进入状态,从而 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 角,相较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角色需要更多更大的转变。 ①角色意识转变: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转变为“自 我导向学习”由以前传统教学方法的记忆和重复转变 为发现、整合和展现;由倾听转变为互相交流和主动承 担;②职能转变:a.从知识获取途径来看,学生需要自己 动手查寻资料、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来获得及掌握知 识;b.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主要 靠自己,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反思和批判 性的思考,才能逐渐构建自己的知识库;c.不但要发挥 自己的主体性,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社会性,同时作为 一个学习共同体,也要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因此在知 识构建上是紧密相连和互相作用的。
4存在的问题
方法:通过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医院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要素,提出了一些护理办法。
结果:泌尿外科教育要及时做好。
结论: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泌尿外科患者情况明显好转。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78-02
泌尿外科由于专科特点,病人受封建观念的约束,对有的病痛羞于启齿,年轻护士如何在操作中取得病人的信任支持,如何尊重病人的隐私等工作方法是值得泌尿外科护士探索的问题。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还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临床工作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健康教育,使病人在治病的同时了解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收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的“双效益”。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9月收治泌尿系统疾病患者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9~75岁。其中,肾输尿管结石18例,手术12例(肾结石7例手术,输尿管结石5例手术),膀胱结石4例手术,膀胱癌3例手术,前列腺增生13例手术,前列腺癌、肾癌各l例手术,肾囊肿3例手术,泌尿系感染18例。病史最长12年,最短几小时。通过精心护理和良好的健康教育指导,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2护理
2.1一般护理。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给病人讲解术后所带引流管的用途。对于尿道下裂的患者,为减轻肿痛和切口压力,可在床上放一支架支撑被褥,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对腹腔镜术后患者,6~8h后可给半卧位,病情允许可及早下床活动。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6h最剧烈,24~27h逐渐减轻。若患者持续疼痛,应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2.2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焦虑,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病人,允许并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使用治疗性触摸或其他方法解除病人身体的紧张度,帮助病人松弛。鼓励病人参与护理计划,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让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由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因人而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病人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血药浓度过低,镇痛无效,病人依然烦躁不安,吵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1次给药后,应了解病人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
2.4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护士应了解各种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观察。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可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应注意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在消炎、镇痛的同时,也有致胃溃疡和穿孔,诱发哮喘等不良反应。而将多种镇痛药通过多种途径联合应用,会产生相加或协同作用,既可加强镇痛效果,又可减少各种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也就是所谓的“平衡镇痛”。
2.5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护理。术后应告诉病人应用PCA治疗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管,保持给药途径通畅,定期评价镇痛效果,当疼痛评分较高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因为目前认为应用硬膜外PCA发生低氧血症和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的原因与高龄和用药量大有关。使用PCA,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觉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潴留。术后3~5h是排尿最佳时机,是减少尿潴留有效措施。因此,术后护士要告诉患者早期排尿,并解释其意义,以免并发症发生。
3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教育
3.1术前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如看书、听音乐、与他人交谈等,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向患者解释各项护理活动的目的,如多饮水,既可起到冲洗泌尿系的作用,又可稀释尿液以减轻炎症和减少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嘱患者多吃高营养、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指导训练床上排便,告诉术前早、晚灌肠、禁饮食的重要性,督促睡好觉。通过术前指导,90%的患者消除了术前恐惧心理。
3.2术后健康指导。
3.2.1术后嘱患者在舒适卧位的同时保持各管道的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阻塞,并嘱患者和家属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如在短期内有较多鲜红色液体流出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术式指导何时下床活动,将术后正确按压切口协助患者有效地咳嗽贯穿于整个术后康复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年龄大、肺功能较差、经常吸烟的患者,健康指导是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措施。
3.2.2帮助患者学会疼痛的缓解方法,如活动时按压固定切口,长期带尿管的患者要学会膀胱功能锻炼的方法,如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尿袋,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感染。
3.2.3术后恢复与睡眠的指导。注重患者的主诉、病情及伤口、体温,并告诉患者注意预防感冒,协助患者床上排便,做好生活护理、会护理,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用镇静催眠剂,向患者解释,睡眠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术后机体修复及伤口愈合的关系。
4讨论
护士有教育患者的责任,患者有接受健康教育的权利。患者参与疾病的护理,成为治愈疾病的合作者,从而发挥了患者的积极作用和自我护理能力。在多次的问卷调查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患者对术前、术后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有助于医院职业道德的建设,同时护士本身也得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开展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哲敏,李艳.医院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621-3623
[2]陈显玲,余瑞乐,陈连瑞.个性化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3708-3709
关键词:临床运动心理学;内容分析;运动表现发展;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损害;运动退役
临床运动心理学(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是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应用心理学分支,于20世纪80年代萌芽于美国,本世纪初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1988年,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USOC)建立了临床运动心理学家注册制度。2005年,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召开了临床运动心理学家大会[1]。2006 年,首部《临床运动心理学》专著出版[2]。2007 年,《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创刊,为临床运动心理学开辟了专门的学术交流平台。2011年,临床运动心理学的东西方观点(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Perspective West And East)系列丛书出版[3]。
我国的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积累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从基本情况、内容及方法三个方面对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揭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它按照一定维度对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和评判,可提供学科研究状况的基本信息[4]。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
之中。
(一)论文取样
本研究从1981年至2010年的13个目标期刊中选出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680篇。心理学期刊包括《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体育学期刊包括《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学刊》。
(二)内容分析的维度
本研究参照相关文献[5,6],按照以下程序设计了内容分析的维度系统:(1)精读2007~2008年《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的全部文献,初步制订分析维度;(2)对2009年《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的文献进行试分析,修订分析维度;(3)征求相关专家对内容分析维度系统的意见,修订分析维度;(4)经过培训的研究组成员对2010年《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文献进行独立分析,分析者的一致性系数在0.83~0.86之间,说明该分析维度系统信度较高,可为研究所用。对评判者容易出现分歧的维度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内容分析维度系统由27个因素构成。
(三) 研究过程
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且熟练掌握内容分析维度系统的6名研究生对论文进行独立的内容分析,每篇论文有两名分析者。研究者最终录入数据时检查分析不一致的地方,认真核查后加以取舍。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全部变量的频次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论文的基本情况
1.论文首作者所属机构
表1.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首作者所属机构对比(%)
院(所)性质
中国
外国
体育学院(所)、体育教学部
91.7
34.3
心理学院(所)
4.9
37.4
医学、护理、健康学院(所)
0.9
12.1
其他
2.5
16.2
合计
100.0
100.0
表1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首作者主要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和体育教学部,而心理学、医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所)学者对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参与度极低,这与国外学者相对多元的研究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分析,这种情况多年来(尤其是2004~2010年间)未出现明显变化。这非常不利于临床运动心理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发展。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更多临床心理学学者的参与。
2.论文的篇幅
对三十年来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的篇幅统计显示,平均每篇论文篇幅为4.21页,且多年来论文篇幅未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而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以来的论文平均篇幅为16.5页[7]。这可能是由于国内期刊对篇幅的限制制约着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完整性,影响学术交流的深度。这一问题希望得到相关期刊的充分理解和重视,以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3.论文参考文献
对三十年来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的统计显示,平均每篇有9.63条参考文献,图1显示1995年起参考文献量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2006年开始平均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量稳定在17条左右。目前,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条数不及美国《临床运动心理学杂志》论文参考文献(平均每篇文章参考文献为42条)[7]的一半。参考文献较少导致研究难免低层次重复前人的工作,提供给读者的新信息就相对较少,文章的质量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非常不利于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的纵深发展。
图1.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发展趋势
(二) 论文内容
1.研究领域
图2.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图2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运动表现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早,在1994年以前占绝对优势。运动功能障碍研究和心理健康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增长,近年来出现与运动表现发展研究并驾齐驱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对运动者心理问题的关注,已经逐渐脱离仅以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表现发展为中心的情况,越来越关注普通运动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全面的心理健康。
表2.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比(%)
研究领域
中国
外国
运动表现发展
37.2
17.2
运动功能障碍
31.2
25.3
心理健康
22.6
21.2
运动功能损害
3.5
21.2
学科发展
3.2
13.1
运动退役
2.2
2.0
合计
100.0
100.0
表2显示,运动退役是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薄弱领域,与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相比较,我国临床运动心理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对运动表现的发展研究较多,而对运动功能损害的研究较少。运动表现发展研究较多与我国长期以来注重竞技体育发展有关。运动功能损害指运动员存在着明显的临床心理问题,引起其严重的情绪紊乱和行为失调,导致其无法投入训练与竞赛[8]。运动功能损害研究被忽视与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大都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普遍缺乏临床心理学训练背景有关。
2.研究的理论基础
图3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以认知行为理论占绝对优势,但近年来出现理论逐渐丰富的趋势。这与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情况基本一致[7]。认知行为理论在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占绝对优势,与认知行为治疗操作性强,更易于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有关。
图3.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理论基础的变化趋势
(三)论文研究方法
1.论文类型
表3显示,与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相比,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类型以调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论述较多,而临床运动心理学的质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这与国内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大多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有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深刻意识到临床运动心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但由于普遍接受的是体育科学的训练而相对缺乏临床心理学的系统训练,所以,更容易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综述和理论性研究,而深入的质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相对较少。
表3.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类型对比(%)
论文类型
中国
外国
调查研究报告
36.3
32.3
实验研究报告
11.8
15.1
测验研究报告
6.3
6.1
质性研究报告
4.8
19.2
质性+量性研究报告
0.4
2.0
论述
25.7
18.2
文献综述
14.6
7.1
合计
100.0
100.0
2.研究设计
表4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病理机制研究与国外一样,存在过分依靠相关设计的现象,而更能确定心理变化机制的实验研究设计与质性研究设计较少。因此,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关于病理机制的研究设计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更深入地揭示运动者心理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
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干预研究以文献综述为主,侧重具体介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验研究设计较少,而国外临床运动心理学61.5%的干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干预的效果。实验研究能为不同方法的干预效果提供充分的证据,有利于提高临床运动心理服务的科学性。因此,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应加强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
表4.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的研究设计对比(%)
研究设计
机制研究(中国)
机制研究(外国)
干预研究(中国)
干预研究(外国)
描述性研究设计
16.0
相关研究设计
44.9
75.0
实验研究设计
10.2
12.6
26.7
61.5
质性+量性设计
0.6
3.1
0.5
3.9
质性研究设计
文献综述
说明
5.1
14.7
8.4
6.3
3.1
21.4
47.1
4.2
7.7
15.4
11.5
合计
100
100
100
100
3.研究被试
表5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更关注高水平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而国外临床运动心理研究更关注大学生运动员和少年运动员。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高度关注高水平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与我国现阶段注重竞技体育的现实有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如果得到心理服务的及时介入,就可以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如果等到运动员形成了心理障碍再介入治疗,其难度就会很大。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少年运动员和大学生运动员的关注。
表5.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被试对比(%)
研究被试
中国
外国
无
29.0
24.3
高水平运动员
15.9
10.1
专业运动员
11.2
6.1
混合
9.0
8.1
体育专业学生
8.4
2.0
大学生运动员
7.4
20.2
少年运动员
5.9
11.1
学生
6.5
5.1
其他
4.6
13.0
合计
100.0
100.0
4. 资料收集
表6显示,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在资料收集上的共同之处在于较多采用问卷法和量表法,而较少采用观察法和仪器测验法,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学者更多采用工作经验法和文献法,较少使用访谈法。我国研究者较少采用非常适合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访谈法收集资料,与他们主要来自体育学院(研究所),普遍缺乏临床心理学的系统专业训练有关。
表6.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资料收集方法对比(%)
资料收集方法
中国
外国
问卷法与量表法
38.8
38.4
工作经验
20.4
13.1
文献法
19.6
12.1
三种以上方法结合
7.8
16.2
仪器测验法
6.4
3.0
访谈法
2.6
13.1
观察法
1.2
1.0
其他
3.1
7.1
合计
100.0
100.0
5.结果分析
表7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中涉及多元分析的少于国外。心理现象是多层面和多维度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采用多元分析法进行分析,更有助于人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能更有效地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此,在未来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多元分析法有待进一步推广。
表7.中外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研究结果分析方法比较(%)
结果分析方法
中国
外国
定性分析
42.2
38.4
非多元统计分析
39.0
30.3
多元统计分析
17.9
25.3
定性+定量分析
1.0
6.0
元分析
合计
100
100
中外临床运动心理研究中都尚未出现元分析(meta-analysis)的论文。元分析是对具有共同目的但相互独立的多个不同甚至相反的研究报告给予定量统计分析而综合评价某一主题研究的方法,曾被置于循证医学实践证据金字塔的顶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9]。自临床心理学的实证支持治疗兴起以来,元分析方法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7]。元分析对文献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尚未出现元分析的论文,可能是由于目前能够支撑元分析的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有限,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统计方法的训练不足。随着临床运动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四) 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阶段的划分
纵观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30年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明显差别。因此,可以对其进行阶段划分,以帮助研究者厘清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内在线索,并能够据此展望本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1.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
1981年到1993年期间是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刚刚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都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如下:论文数量少,平均每年仅有9.9篇;研究极少得到基金的支持;参考文献量少,许多论文根本没有参考文献;研究内容以运动表现发展研究占绝对优势;最突出的论文类型是说明文(35.5%);主要采用工作经验法(21%)和文献法(13.8%)收集资料;论文的结果分析方法中定性分析占54.3%,仅有0.7%的文章采用了元分析。
2. 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4年到2003年期间是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都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具体表现如下:论文数量逐年增多,平均每年25篇;受资助项目出现逐年增长趋势;论文的参考文献呈现逐渐增多趋势;运动功能障碍和心理健康研究逐年增多;研究报告超过理论型论文,说明文的比例下降至24.9%,调查研究报告迅速增加到37.3%;以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的论文相对降低,以非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的论文迅速上升;经验总结法下降,量表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应用逐渐增多;定性分析逐渐减少为47.1%,多元分析上升为10.7%。
3.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规范阶段
2004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入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都较前两个阶段大幅提高,具体表现如下:年均达45.3篇;平均每年有16.3个项目受到基金支持;平均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量稳定在15.4条;在研究内容上,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健康和运动表现发展三者呈并驾齐驱之势;69.7%的论文为研究报告,说明文进一步减少;以非高水平运动员为被试的论文达到60.6%;量表测验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成为最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工作经验总结法的应用萎缩;定性分析减少至33.7%,30.3%的论文进行了多元分析。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 吸引更多临床心理学学者加盟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心理学院(研究所)和医学院(研究所)学者对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参与度极低,这非常不利于临床运动心理学这门交叉学科的发展。我国需要吸引更多心理学院(研究所、系)和医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学者关注运动者的心理问题,只有他们的加盟,中国临床运动心理学才能高质量地发展。因此,建议国家体育总局科研立项为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空间,并鼓励心理学院(研究所、系)与医学院(研究所)中的临床心理学学者积极申报相关课题,以课题调动临床心理学学者加盟的积极性。另外,体育学院(研究所)要有意识地引进具有临床心理学训练背景的人才,这不仅能够促进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而且也能吸引更多的心理学学者关注临床运动心理问题。
2.加强对运动功能损害与运动退役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仅有3.5%是关于运动功能损害,而国外21.2%的论文涉及运动功能损害,其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中有四个属于运动功能损害,即饮食障碍、情绪障碍、物质依赖和运动损伤后心理障碍。纵观我国极其有限的运动功能损害论文,研究主题主要为与运动相关的攻击(冲动控制障碍),研究类型主要为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10,11],实证性的临床研究报告极少,仅有杨士荣(2010)就我国运动员的饮食障碍进行了调查研究[12]。因此,建议中国体育总局体育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各地方基金的管理者在编制课题指南时关注运动功能损害问题。同时,专家学者也要主动介入运动功能损害的研究,以提高我国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切实维护我国运动者的身心
健康。
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论文仅有2.2%是关于运动退役问题的研究。由于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举国体育体制,且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尚未普及,所以,我国运动员对运动退役的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运动退役时遇到的心理问题就更多。黄志剑和姒刚彦(2008)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对于从事竞技运动事业对自己人生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对运动退役及角色转换的准备不足[13]。王进(2008)研究表明:我国面临退役运动员的自我评价、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认知下降,焦虑和孤独感明显增加,应对退役的策略主要为回避;运动员在退役后的1~2年内社会支持感低,孤独感高[14]。目前,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虽然意识到运动员退役相关的心理问题,并就此开展了一系列现状调查、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但针对性的实证干预研究很少,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显示,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认知行为理论。过分依赖认知行为理论有悖于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的原则,不利于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复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各有利弊,并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且适合于各种情况的理论与方法,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可能受益于不同的处理[15]。跨理论整合研究(trans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pproaches)是西方临床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特点。1991年,《心理治疗整合杂志》(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创立,为临床心理学的整合研究提供了专门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许多治疗师在治疗中采用整合治疗方法[16]。因此,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应广开思路,在注重认知行为理论的同时,注意吸纳近年来生理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开展跨理论的整合研究,进一步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诚然,后者受到循证实践验证的成果不多,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更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4.加强临床研究方法的训练
我国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在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质性研究与实验研究较少;研究被试以高水平运动员最多;研究中较少使用谈话法、观察法、仪器测试法收集数据;数据的多元分析较少,未出现元分析论文等。因此,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开展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时注意以下问题:加强质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使用;扩大研究样本范围,更多关注青少年运动员;丰富资料收集方法,尤其要多使用访谈法、观察法与仪器测试法;加强多元统计分析;提高研究的规范性,为整合研究成果的元分析作准备。
[1] Gardner F L.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in American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s [J].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2007, 1(3): 207209.
[2] Gardner F L, Moore Z E.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M].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2006.
[3] Zhu Li Jing, Heil J, Wenze T.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Perspective West and East (Volume I) [M]. VDM Verlag, 2011.
[4] Holdford 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i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J]. Research i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2008 (4): 173181.
[5] Buboltz W C, Deemer E, Hoffmam R.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Buboltz, Miller, and Williams (1999) 11 Years Later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0, 57, (3): 368375.
[6] Rhodes R E, Nasuti G. Trends and changes in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 across 20 year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0 journals [J]. Preventive Medicine, 2011, 53, 1723.
[7] 刘丽, 石岩. 临床运动心理学研究: 现状、问题与建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9): 14951506.
[8] 刘丽, 石岩. 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界定、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体育科技, 2009, 45 (6) : 7682.
[9] Rosner A 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siting the pyramid of priorities [J]. 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 2011, 16: 4249.
[10] 邓铭一, 季浏, 常波. 运动攻击的理论发展及控制方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126(3): 5559.
[11] 石岩, 王莹, 赵阳, 等. 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 [J]. 体育科学, 2007, 27(1): 2440.
[12] 杨士荣. 不同类型运动员饮食障碍的比较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4(3): 8792.
[13] 黄志剑, 姒刚彦. 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准备与适应: 一项定量研究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5): 393395.
[14] 王进. 我国运动员退役意识与心理状态的定量分析[J]. 心理学报, 2008, 40(4): 49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