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费用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网企业;统贷统还;财务费用分摊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思路
资金是企业集团的血液,企业集团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比单一企业更加雄厚和复杂。集团内各单位资金的需求和使用只有纳入集团总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统贷统还”模式恰恰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大量的资金,确定集团最优资本结构,优化资金配置,保证资金供给。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尽管“统贷统还”模式为企业的资金供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如何确保后续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既能够保证资金的有序管理,又能够确保各项业务最大限度地符合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的要求,切实降低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则成为“统贷统还”模式下需要规范的工作。
(二)文献综述
在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许学斌认为,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和高速运转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对企业集团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进行资金监控,保证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张靖认为,在电力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大体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研究中采取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会计学、企业财务管理等,采取实证分析、文献调查、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求建立健全“统贷统还”模式下财务分摊机制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的融资、收拨款方式及利息分摊方法
(一)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及利息的一次分摊
1 省公司的融资、拨款方式
当前,省公司的基建工程贷款主要凭借企业的优质信誉及与各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按照项目资金需要及贷款预算,不定期地向各大商业银行签订期限为20年的长期贷款合同。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省公司根据各供电局申报的周及月度的资金需要,综合平衡,将从各银行融入资金以贷款拨付的名义汇入各地市供电局资本性支出账户。
2 省公司的一次利息分摊方式
当前对资金的融入及拨付方式,基本上决定了银行每季度通知的贷款利息需要在省公司层面进行一次分摊,将相同用途的不同贷款合同产生的利息总额按照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以此分别来确定各地市供电局应负担的贷款利息金额。
(二)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及利息的二次分摊
1 地市供电局的收款方式
按照收支两条线及按周拨付资金的原则,地市供电局根据预测的资金使用情况,逐月向省公司报送资金需求计划,省公司综合平衡后,按周拨付资金,逐月反馈拨款明细表。
2 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利息分摊
由于地市供电局收到的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仅以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作为分类进行了利息总额的列账,因此,地市供电局需编制“利息分摊表”。进一步将省公司“利息通知单”中各资金用途及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按照省公司拨款中属于贷款拨入,并以贷款拨付金额与拨付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进行分摊,通过地市供电局的二次分摊,各电压等级的利息总额最终被分摊至明细工程中,而具体涉及本季资本化、费用化金额的认定则是根据工程实施部门确认的本季投产工程的投产时间距离本季初和本季末的天数比例进行分摊。
三、当前的利息分摊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不对应导致分摊基础不明确
由于贷款合同与工程项目没有对应关系,在省公司清偿部分合同贷款本金的情况下,省市两级均无法确定清偿本金对应的工程项目,从而导致早期工程始终无法从利息分摊表中删除,而只能继续参与利息的分摊。这也就意味着,此种利息分摊方式很可能在一次分摊的层面就存在早期已投产工程承担了后期签订贷款合同所产生的利息,或者新开工工程承担了早期签订合同所产生利息的情况,利息分摊与工程的匹配性较差,分摊的基础不明确。
(二)以拨款为积数而非以用款为积数存在争议
现时的分摊方式在确定分摊比例时,采用的是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但按照谁占用、谁分担的原则。只有使用了贷款资金的工程才应分担贷款利息。由于当前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理想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暂时还不可能保证申请支付款项与实际支付款项的一致,经常存在资金调剂使用的情况。因此,从工程对资金占用的角度考虑。对于积数比例分摊方式下采用拨款金额与到账天数相乘的积数为权重也存在争议。
(三)关键时间点的确认标准有待统一
关键时间点的确认对于贷款费用的计算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对于地市供电局。由于无法掌握某项工程拨入贷款的开始计息时点,因而无法与资产支出开始时点及购建活动开始时点进行对比,因而无法准确认定开始资本化时点;其次,对于暂停资本化的认定。由于缺乏非正常中断的认定标准及流程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产生分摊的资本化利息超出工程概预算的情况。
四、利息分摊工作整体思路及解决方案
(一)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搭建资金池与项目池
目前的统贷统还方式。省公司只负责资金的筹集与归还,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的管理。换而言之,省公司只负责资金池,而地市供电局只负责项目池。由于省公司层面不明确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地市供电局层面也不明确资金偿还情况及偿还资金对应的具体项目,导致省市双方均不能够合理明确参与利息分摊的具体项目范围。在统贷统还模式下,由于资金池是省公司层面负责管理的,因此,为使资金的使用及产生的利息能够与项目进行对应。省公司层面应对各地市局项目池进行汇总,确保在省公司层面同时掌握资金池的运作情况及项目池的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二)为每笔银行划款登记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
资金池与项目池在省公司层面搭建完成后。为使资金池的资金筹集和拨付能够与项目池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完全对应,我们需要引入标记号码作为索引,即对于任何一笔自银行提取的贷款款项,在银行将该款项划拨至省公司之初,就为该笔划款定义终身唯一的标记号码,其后,无论该笔划款被分解划拨至各地市供电局,或者再被各供电局安排至各输变电项目使
用,每一笔被分解的资金都有同一个标记号码进行标记,省市两级均可以根据标记号码对任意一笔银行划款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规划标记号码编码规则
对于目前按周拨付资金的操作方式,可能存在每周从银行提款一次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同一周从不同银行提取资金的情况,由于提款的频率较高。对口银行较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记号码的编制规则进行提前规划,避免标记码的无序及重复。
(四)省市两级均通过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核对利息额
对于从银行提取的每一笔款项,都有明确的贷款利率、起息日、结息日以及计息方式等计息信息,省公司可以根据计息信息与银行核对季度内每一笔划款的利息额。同样,地市供电局也可以根据标记号附带的计息信息及该标记号所属资金的使用情况计算各输变电工程占用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如此一来,所有的资金产生的利息就有明确的工程对应。同时。各地市供电局通过标记号进行汇总还能够与省公司核对同一标记号的利息总额。
(五)按需提款原则
按照目前省市两级的资金申请、拨付方式,省公司可以根据各地市供电局申报的每月甚至每周的资金用款计划,以按需提款为原则,分批从银行提取资金,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资金过早借入而造成增大资金成本的情况。
(六)省公司明确统一的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认定原则
对于利息资本化、费用化的准确界定。有赖于省公司层面按照新准则的标准对贷款利息资本化起点的确认、暂停资本化的原则以及停止资本化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各地市供电局根据统一的时间认定标准对每一笔有标记号的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额进行资本化、费用化的区分。
另外。由于银行按季结息,对于省公司没有拨付至地市供电局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应直接在省公司层面费用化;而对于各地市供电局当季最后一个月末的账户资金余额,由于没有工程实际使用这部分资金,因此,产生的利息不应由任何工程负担,而应予以费用化处理。
(七)对应标记号码和地市供电局确定贷款本金偿还范围
省公司在偿还银行贷款本金前,可以根据预偿还本金的额度,结合标记号码记载的借人本金金额。确定偿还本金的范围。该范围可以是某一个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或者全部供电局,也可以是不同标记号码所属的部分地市供电局。还款应尽量避免将同一标记号下的某个地市供电局借款分期偿还,以保持还款范围的清晰、完整。另外,省公司还款应本着先借先还的原则执行,以便可以对还款进行有序管理。
(八)搭建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信息系统
由于资金的借贷、偿还、拨付以及利息的计算工作是在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之间进行的,其中涉及大量的对账、对息工作,且对每一笔资金产生的贷款利息要以输变电工程的具体配套项目为单位单独计算,手工模式下会有较大的工作量,数据的准确性也会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完善的资金借贷、偿还、拨付系统能够完全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且无序进行三方之间的资金余额及发生利息总额的核对,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对应的工程负担利息均可根据标记号码进行实时统计、汇总,能够达到手工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五、采用新方式后的实际效果
(一)将资金的借、用与工程项目紧密相连
在原有资金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项目池的措建和标记号码的使用,在资金池与项目池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方式,这样。省公司的层面不仅可以对资金的借入进行规划和运作。如果有相关信息系统的支持,更加可以实时掌握拨付给各地市供电局建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管理的系统性与时效性。
(二)利息的多少采用计算方式而非分摊方式
由于采用标记号码对每一笔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而每一笔资金应承担的利息金额又能够根据标记号码的附加信息单独计算,因此,通过此方法,银行、省公司、地市供电局三方均可通过资金、利率、起息日、结息日等信息随时计算任意一笔资金的利息额,而不再采用原有的分摊方式。利息计算的依据清晰,数据准确。
(三)谁使用资金、谁承担利息
由于标记号码可以跟踪任何一项工程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任何一项资金所产生的利息也能够随时计算出来,因此,工程使用资金所应承担的利息可以随时根据工程对资金的占用情况得出,改变以往分摊方式所沿用的根据拨款比例确定分摊利息的做法,使工程项目与应承担的利息能够非常准确地对应。
(四)本金偿还与工程项目对应
采用标记号码对拨款及用款进行标记后,在还款阶段,省公司通过标记号码建立起来的资金池与项目池的对应关系。明确本金偿还对应的标记号码范围或者工程项目范围,并可借此确定每次偿还本金的额度,使本金的偿还与工程项目也建立起明确的对应关系。
六、研究结论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费用分摊机制,通过分别设立资金池和项目池的做法。可以在贷款分配和具体项目使用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贷款利息可以清楚、明了地分摊到具体项目和单位,使下属单位对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更为真实、合理。也更加符合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企业 风险 非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47-03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在银行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甚低。据统计,在1000多万家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4%。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难以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准确把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规范、财务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商业银行主要依据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失灵”,无法完成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准确判断。因此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必须加入多种非财务指标的定性分析。
一、 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
非财务指标是指那些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不一定与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加强非财务指标的运用有助于信贷人员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提升贷款判断、决策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在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时,商业银行习惯于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但财务分析只是对企业的历史还款能力进行分析,且是建立在持续、稳定经营,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的假设上。事实上,中小企业普遍经营规模较小,多为“家族型”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随意性较大,可信度相对较低,主要通过财务指标计算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未来经营变化情况。而且,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其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水平、主要经营者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非财务指标的分析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是判断企业的信用。一笔贷款能否按期偿还,除企业的还款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还款意愿。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不是企业没有还款能力,而是“有钱不还”,恶意套取银行贷款。而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风险分析,做出贷款决策时,仅靠财务指标分析难以获取企业还款意愿信息,必须综合分析企业信用等非财务指标才能得出判断。
三是判断企业真实信息。中小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未得到认真执行,这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重重,企业信息透明度低。商业银行在贷款调查中要掌握企业的真实信息,往往需要通过对非财务指标的收集、监测、分析和利用,来补充还原企业的财务指标,从而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发展状况。
二、非财务指标设定原则
(一)突出重点原则
中小企业非财务指标涉及各个方面,在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把各种因素都涵盖在内,不大可能,而且评估成本也很高。所以对非财务指标的设定要坚持突出重点原则,主要考虑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二)针对性原则
确定非财务指标时,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小企业运行特点以及所属经济区域特征,考虑其所适用的经济政策和监管要求,合理确定。
(三)可操作性原则
非财务指标的设定,要选择那些便于理解、便于获取,普通适用,实用性强的信息,否则会产生误导,容易引起评价结果失真。
三、非财务指标的设定
中小企业多具有经营决策、管理、财务权力集中于企业少数管理层,甚至企业主一人身上的特点,换句话说“法人”和“私人”在中小企业身上几乎重叠,难以区分。企业经营之外的因素即企业主或企业核心人员自身的因素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非财务指标的设定原则,基于目前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的非财务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将中小企业非财务指分为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和与企业主相关的非财务指标两类进行具体设定。
(一)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非财务指标
1.企业所在行业:不同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潜力、竞争的激烈程度,受到的政策支持程度都不尽相同。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政策支持力度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企业偿债能力。
2.企业所处行业地位:虽然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与大企业相比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但并不代表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就弱。若企业在本行业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则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较强。
3.企业主经验:企业在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从业年限,取得的业绩和具有的影响力,以及企业主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企业经营管理安全措施:中小企业大多生产条件简陋,作业环境差、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加之企业个别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只追求利润而忽视安全,造成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资金实力弱,因安全措施不得当,引起的工伤、火灾、产品事故等,极易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拖垮整个企业。
5.企业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非财务指标分析中,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高利贷借款。因高利贷利率相对较高,一年期利率能够达到50%的水平,利润率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难以长期维持如此高息的借贷,易造成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引发企业危机。
(二)与企业主相关的非财务指标
1.企业主接受贷款调查的诚意:商业银行在进行调查时,企业主是否愿意真实披露相关情况,所提供口头、书面材料是否真实可信,是否存在刻意隐瞒或欺骗的情况。如果在调查中企业主不予配合或提供虚假信息,将直接影响调查结果,也说明存在套取银行贷款的可能。
2.企业主信用状况:历史数据和实践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与其所有者或主要经营者的信用水平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中小企业贷款视同对其企业主个人的贷款,因此,从中小企业主个人的信用历史,就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期中小企业未来的还款表现。
3.企业主个人品质:重点考查企业主或企业核心人员有无不良嗜好、是否稳健踏实、社会各界评价如何。在多数中小企业中,企业主即是企业,两者难以分割。如企业主有赌博等不良嗜好,很容易造成挪用企业资金归还赌债等事情的发生,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4.企业主家庭状况:该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与“企业主品质”分析基于同样的原因。企业主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子女,若发生重大变故,一方面会造成企业主的无心经营,另一方面若涉及财产纠纷,很可能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特别是在贷后信用风险分析中要将该指标作为重要的风险预警信号。
5.企业主社会关系:通过了解企业主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与竞争对手的关系,能够判断企业的生存能力。因为企业主社会公共关系好,与上下游业务伙伴合作关系融洽,具备良好的口碑,不仅在遇到临时性困难时容易得到各方支持,还能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促进企业经营的稳健运行。
四、商业银行非财务指标分析面临的障碍
虽然非财务指标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商业银行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由于历史和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上述非财务指标收集、分析、运用上,仍面临着较大的障碍。
一是非财务指标获取成本较高。非财务指标分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并且需要对多方信息进行验证才能确认信息的可靠性。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非财务指标获得、分析上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二是非财务指标判断主观随意性大。目前许多非财务指标的量化没有公认的准则,商业银行也没有针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估体系,而且,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是无法量化的,全凭信贷人员的主观判断,个体差异性较大。三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相对于财务指标分析,非财务指标分析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非财务指标分析的复杂性要求信贷人员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从国家政策到行业规范、从企业管理到专业技术、从企业营销到财务会计最好无所不知;而且非财务指标分析还要求信贷人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度的敏感,能够洞悉企业的细微变化。但就目前情况看,商业银行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贷人员为数很少。
五、结论
非财务指标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指标设定、准确地判断分析,有助于信贷人员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状况,进而作出科学、合理的贷款决策。但非财务指标在收集、分析和利用上仍存在一些困难,有些至关重要的指标,如“企业主个人品质”,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信息收集的范围和准确性以及调查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因此,商业银行与社会各界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非财务指标分析,充分发挥其作用。
首先是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步伐,充分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如对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依法纳税情况、借贷信用记录、企业主的个人信用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降低银行收集此类信息的成本。其次是加强非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方法研究,尽快建立规范公认的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再次是商业银行要加强信贷队伍建设,采用培训、考核、引进等一系列措施,尽快建立起具备专业素质、业务经验丰富的中小企业信贷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顾晓安、卢蕾,《问题贷款―成因、识别、监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糜仲春、申义、张学农,《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金融论坛》,2007年第3期。
[3]沈蕾,《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构建》,《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第28卷第4期。
[4]李霄鹏,《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势在必行》,《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
[5]彭彤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中非财务指标的设计》,《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第11期。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财务结算,问题分析
一、市级医院医保费用结算方面存在问题
1、计算机信息处理缺陷和出错。目前各地医保政策不全相同,医院情况也有差异,加上软件开发商众多,层次、口径不一,导致HIS和医保信息系统不成熟不配套,给医保费用结算带来许多问题,如医保系统开发人员对医保费用结算上有关支付比例和计算的误解,造成有关支付项目金额成倍递增,被迫将相关参保人员列入“黑名单”等待修改,使想看病的人看不了病,要出院的人出不了院;又如医院的医保信息不能及时上传医保中心,原因是出院挂账的医保病人和截止时间不一致等。
2、市级医院会计账目混乱账簿中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医保处欠医院的金额,经与医保处核对,发现如下问题:市医保处在拨付统筹金时,首先要从医院实际垫付的统筹金中扣除审核的不合理费用(此款被医保处扣除,不再返还),再扣留一定定额的超支款(也可能定额奖励款)及10%的统筹金、保证金后(此部分款项由市医保处年终对医保定点医院按一定的指标和标准考核之后,根据考核得分予以返还),将余额拨付给医院,而医院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恰恰没有将不合理费用及扣留的定额超支款扣除,而是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记账,于是虚增了医疗欠款金额,同时也虚增了收入。
3、市级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从医院财务人员现状看,部分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些医院领导、财会人员对经济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另外会计人员知识老化,不熟悉新的财会制度,缺乏管理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费用意识、忧患意识也比较淡薄。
4、医保基金的有限性与医疗服务的无限性的矛盾。医保支付预算经费总额是以上一年度医保正常缴费收入为基数,加上7.5%的增长率后确定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医疗服务是一种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医院是一个利益主体,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医保经费,往往诱导职工多做检查、多开药、多做治疗,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职工门急诊一旦进入共付段,自负比例是固定的,且没有最高支付限额,因此没有约束机制。有些职工自己点名开药,甚至今天上这家医院开药,明天上那家医院开药,甚至将药出售给药贩子以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而医保基金是有限的,特别是2005年医保机构对费用增长速度快、超预算指标比例高的医院采取缓付、督查等办法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医院为了完成医保指标数,降低均次费用,继而又采取限制药物品种、限制处方用量、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变相推诿病人的方法,使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5、冒卡就医引发的医疗费上升。一方面,老年职工就医多有家属陪同,挂号、付费一般都由家属排队代劳,因此医院挂号、收费处一般都很难做到核对社保卡上的照片,而医生诊治时一般也只看就医记录册,很难做到核对社保卡照片;另一方面,门急诊医保进入共付段后,其自负比例是固定的,没有约束机制,因此容易造成无医保者借有社保卡的就诊,在职者借退休的社保卡就诊,甚至出现一张社保卡全家享用的现象。致使医保基金承受了超负荷的费用负担,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上升。
二、市级医院保费结算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1、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了科学的会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实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话的发展,医院已经已经从原来的纯福利事业型单位走向了市场化的方向,这就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院的会计人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记账型会计为管理会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能熟练的应用现代化设备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同时,还要有开阔的思路、敏捷的判断力和反应力等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情况。所以,我们要注重对医院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其他素质。对于金融、计算机等知识,都要求会计人员能熟练掌握,以此来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从而使其有能力对未来经济发展变化作出迅速反应,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适应国家卫生经济政策及医疗服务行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适应医疗机构体制改革的需要。
2、抑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上升。进一步拉开市级医院门急诊共付段的自负比例,拉开住院起付标准,引导相对稳定的就医流向。使职工小病就近治疗,大病、重病、疑难病流向三级医院,防止小病大治等医疗资源的浪费,促使职工就医相对稳定。科学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引导分流病人,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医保核定各医院的总量,除了根据上一年度各医院医保总费用、均次费、人次、复诊率外,还应把医保每月平均人数作为参数指标,因为人次可以人为分解,而每月人数是相对固定的,每月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医院服务量范围的大小,年终清算可根据考核的医保指标、监督检查的结果分段分摊,以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升。
3、市级医院要安装现代化财务处理软件。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作为这项改革的主体医院面临着挑战。在医院管理中,经济管理与医院职工利益息息相关,占有较大比重。为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医院财务要实现电算化,这也要求医院安装现代化的财务软件。由于科技发展,很多科技公司应运而生,财务软件种类繁多,有些公司开发的软件根本不适合医院财务核算的要求,这需医院购置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财务软件。
4、防止冒卡顶替。严把“入口关”首先,医保人员就诊时,接诊医师必须认真核实就诊人员身份。需住院治疗时,病种须符合医保规定的诊疗项目。患者入院后,医保办公室人员经常到科室调查、了解情况,有效地杜绝了违规现象。2年来,我院已收治80 0多名医保患者,未发现违反政策现象。其次,办理住院手续时,必须准确录入患者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住院次数等,避免在费用结算时出现问题。同时,要严格核实住院患者是否已缴纳医保基金,如医保卡提示已欠费或出现卡被封锁现象,及时与社会保险(以下简称社保)中心核实,防止出现“黑名单”及医保基金被套取的现象。
5、防止医保基金的的滥用,建立合理的医保费用会计账目。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会计基础上作规范》,依法建帐、算帐和记帐。《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工作必须要遵守的两项法律法规。它们对会计的日常基础工作给予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是会计工作人员记账、算账、报帐的重要依据。所以,医院要认真落实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工作,使广大财务人员能够积极学法、认真执行,扎扎实实地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做好会计工作,杜绝各种不良行为的出现。会计工作承担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使命,是各种利益关系人关注的重点。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便唆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账目,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完善会计工作的监督制度和会计工作的审计工作,把单位内部的会计计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审计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确保会计工作的真实、准确。
参考文献:
[1]罗国利,谈医疗保险费用在医院财务结算中帐务处理.
一、收入的确认审计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类。
(一)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重点
1.销售业务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1)合同制度是否健全。某些企业对于产品销售业务没有建立健全合同制度,即使对已签订合同的订货,也没有专人负责登记和控制,合同意识非常淡薄。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而且还会使销售业务失去有效的控制。
(2)开票、发货和结算制度是否健全。某些企业没有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开票、发货和结算制度,开票无专人负责,发货时,常常出现计量不准,规格不符的情况,货款的结算也无专人负责。
2.发票的开具是否合规。
(1)销售发票虚开金额,为对方作弊提供方便。
(2)以收据代替发票,或不开票。采用该种手段最主要目的是偷税,同时,也往往会使此类收入形成账外收入,造成个人的贪污、挪用或“小金库”。
(3)开“空头发票”,有的企业年末为达到虚增本年利润的目的,在未实现销售的情况下,开出虚假销售发票作应收账款处理,下月初用红字冲回作销售退回。
3.产品销售收入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1)将以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不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长期挂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账户上。
(2)企业内部在建工程、福利部门领用本企业产品不作收入,从而偷税。
(3)月末时,违背配比原则少转、不转、或多转产品销售成本。
(4)期末结账时,人为调增产成品差异,从而虚增本期利润。
(二)其他业务收入审计重点
其他业务收入具有时间不定,数额不稳的特点,因此,对此项业务的审查,应主要以其他业务收入明细账为中心,采用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等技术方法,选取一些发生额大,发生频繁、摘要不清的业务进行审查。同时还要结合银行存款、现金、其他应收款等账户对照检查。
(1)审查销售材料的数量是否正确,有无多发少计,进而套吃量差或好处费的现象。
(2)审查固定资产的出租合同,查明租金数额是否真实、正确。
(3)审查运输工作量并与其收入额相比较,查明有无少计、不计的现象。
二、成本、费用的确认审计
成本、费用是指一定期间内未获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它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成本和费用审计包括成本审计和期间费用审计等。
(一)生产成本审计重点
1.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
(1)抽查产品成本计算单,审查直接材料的计算是否正确。
(2)审查直接材料耗用数量是否真实,有无把非生产用料混入直接材料成本的情况。
(3)审查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与计算方法是否真实合理,材料计价及材料费用分配是否正确,是否与材料分配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材料费用相符。
(4)比较前后期同一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是否波动较大,如有,分析其原因。
(5)抽查材料发出及领用的原始凭证,检查领料单的签发是否经过授权,材料发出汇总表是否经过复核,材料成本是否及时入账。
(6)对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应检查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以及直接材料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在本会计期间有无重大变更。
2.直接人工成本的审计。
(1)抽查人工成本计算单,审查工资费用组成项目是否合规,工资费用的计算方法及分配标准是否合理,是否与人工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产品分摊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2)审查工资费用计算分配是否公允正确。
(3)审查工资费用和应付工资会计记录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查职工福利计提分配的正确性。
(5)比较前后期同一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是否波动较大,如有,分析其原因。
3.制造费用的审计。
(1)获取或编制制造费用汇总表,复核其计算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总账和明细账中相关数据核对,看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调整。
(2)审阅制造费用明细账,审查其核算内容及范围的合理、合法性,若发现异常会计记录,应追查至原始记录。
(3)抽查制造费用中的大额或例外项目,注意其是否合理。
(4)审查制造费用分配的合理性,看其是否与企业本身的情况相符,是否体现受益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分配率的确定是否合理,分配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5)必要时实施截止日测试,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凭证,确定有无跨越记录制造费用的现象。
(二)期间费用审计重点
1.营业费用的审计。
(1)审查营业费用项目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划清了营业费用与其他费用的界限,有无将超支的管理费用、佣金回扣挤入营业费用的现象等。
(2)审查营业费用是否符合企业及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有无乱提福利费等现象。
(3)审查营业费用的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开支数额是否真实、正确。对于销售业务中发生的数额较大的项目,应重点注意是否属当期应负担的费用。同时,应结合审查预付的待摊费用、预提的应付费用摊提数的正确性。
2.管理费用的审计。
(1)审计管理费用所列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注意有无超规定的费用挤列其中。
(2)审查管理费用的各个具体项目中,项目金额是否合理,有无开支不实、虚列或人为少列费用的情况。
(3)审计管理费用各项目实际支出数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特别是业务招待费是否在限额内据实列支。
3.财务费用的审计。
(1)审计财务费用所列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注意有无将超规定的费用挤列其中。要注意区分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财务费用与购建固定资产筹集资金发生的费用、筹集期发生的财务费用与生产经营期发生的财务费用。
[关键词]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处理;列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1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往往与具有融资性质的长期资产的延期付款购买业务相联系,在目前的实务操作中,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核算的、较为常见的两种业务为融资租赁购入固定资产和具有融资性质的售后回购业务。如企业在超过正常信用条件下,可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不低于3年)的购买固定资产业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租赁准则”)中,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有明确的处理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核算反映的是企业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需在未来期间摊销的利息支出费用,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计息处理略有不同,后者仅需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期计提当期利息费用,不需单独通过“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对未来期间利息费用进行归集。“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产生体现了现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美国FASB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7号《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中提出,现值计量属性有助于反映资产或负债有关价值、效用和实质等有利于投资者决策的预测信息,“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使用可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负债在某个时间段的状况。
长期融资购买资产行为因其“融资又融物”的特殊性,签订的合同一般不可撤销,即便承租人在借入约等于租赁资产的购入价值本金时,产生了未来期间需履行偿还利息的义务。依照谨慎性原则,会计有必要单独设立账户归集、记录、反映这笔未来期间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性质与其分摊方法与其他待摊费用账户相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学术界针对“未确认融资费用”展开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账户性质、产生原因以及究竟对其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的讨论,本文则是在梳理“未确认融资费用”基本会计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对该账户期末列示的思考,旨在提升财务报表信息含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租赁准则对承租人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要求承租人需在租赁开始日将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长期应付款与资产入账价值的差额记作未确认融资费用。且承租人应当在合同约定的租赁期内,依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在计算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参照摊余成本法,采用的计算公式为:(长期应付款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余额减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后得到的即为融资租赁尚未偿还的借款本金余额。在租赁开始日,两者相减得到的余额,即为约等于租入资产市场价值的租赁本金。企业按合同约定,分期支付的款项包括偿还的一部分本金以及当期产生的利息费用。综上可看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大致包含了两部分:借款本金及未来期间需偿还的利息总额,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在会计核算的应用。长期应付款余额则等于未来需承担的融资费用加累计借款余额。融资租赁实质是中长期融资行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可理解为因融资而承担的、需在租赁期内分摊的利息支出。与融资租赁长期应付款的核算方式不同,长期借款的入账价值为借款本金,利息费用仅需通过按期计提应付利息或应计利息列示,而非未确认融资费用单独归集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下文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例,探析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具体会计处理。
2 承租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
案例:2011年1月,生产企业甲公司向融资租赁公司租入一台公允价值为390万元的机床,协议约定自租赁期始,每年年底甲公司需支付100万元租赁费,租期为5年,实际利率为10%(年利率),甲公司在谈判、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可归属于租赁资产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共2万元,不考虑增值税的影响。
分析:长期应付款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00×(P/A,10%,5)=380f元,小于公允价值,且发生的由承租人承担的初始直接费用2万元,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380+2=382万元,具体会计处理如下(固定资产折旧分录省略)。
(1)甲公司2011年1月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确认长期应付款。
借:固定资产 3 82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 200 000
贷:长期应付款 5 000 000
银行存款 20 000
(2)2012年1月支付租赁费,确认财务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380 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80 000
(3)2013年1月支付租赁费,确认财务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318 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18 000
(4)2014年1月支付租赁费,确认财务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249 8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49 800
(5)2015年1月支付租赁费,确认财务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174 78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74 780
(6)2016年1月支付租赁费,确认财务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借:财务费用 77 42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7 420
以上为摊余成本法下计算、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3 未确认融资费用列示的再思考
我租赁准则规定期末列示时,未确认融资费用借方余额应作为长期应付款贷方余额的抵减项,不单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即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余额后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长期应付款”列示。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本金,也就是一年内需偿还的租赁费减去即将在一年内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由于其在一年内到期属于流动负债,应列示在流动负债下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不在长期应付款中列报。综上,长期应付款的列报金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账面价值。
基于此,笔者提出有关“未确认融资费用”列示的改进思考。笔者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参照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长期应付款分长期应付款余额和长期应付款列示,即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余额填列长期应付款总额,并下列一项减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后再加一列长期应付款填列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列示方法。这种列示改进可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因为融资租赁合同签订后一般不可撤销,且产生的融资费用数额一般较大,必须偿付。而现有的长期应付款列示方法不能包含相关的融资费用信息,只是在报表附注中有所说明。无法全面地向报表使用者反映相关财务杠杆风险情况,使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有失公允。故资产负债表中有必要列示“未确认融资费用”,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现实中的租赁交易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荷青.再议“未确认融资费用”[J].财会月刊,2015(22).
[2]陈品琴.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巧用T形账户[J].财会月刊,2011(2).
【关键词】 实际利率法 资金实际价值 T形账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所谓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一、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通常在3年以上),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同时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1、从资金时间价值的角度理解
实际利率法是基于财务管理中资金时间价值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从本金和利息的角度理解。因此,可以把长期应付款的金额理解为应付的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则理解为利息,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即:
期末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上期实际付款额(已付本利和)-上期确认融资费用(已付利息)]
其中,上期实际付款额(已付本利和)-上期确认融资费用(已付利息)可以理解为已付本金,即表1中的“应付本金减少额”。
【例题・计算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首付款150000元于2007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2007年至2011年的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2007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16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2007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4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用银行存款如期支付了款项。假定折现率为10%。
(1)购入固定资产成本
150000+150000×3.7908=718620(元)
借:在建工程 718620(本金)
未确认融资费用 181380(利息)
贷:长期应付款 900000(本金+利息)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在建工程 160000
贷:银行存款 160000
(2)确认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表(见表1)
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期初摊余成本(本金)-[上期实际付款额(已付本利和)-上期确认融资费用(已付利息)]}×实际利率
(3)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718620-150000)×10%
=56862(元)
借:在建工程 5686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6862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借:在建工程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借:固定资产 975482
贷:在建工程 975482
固定资产的成本为:718620+160000+56862+40000=
975482(元)
(4)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568620-(150000-56862)]
×10%=47548.20(元)
借:财务费用 47548.2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7548.20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5)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475482-(150000-47548.20)]
×10%=37303.02(元)
借:财务费用 37303.0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7303.02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6)2010年12月31日
2010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373030.20-(150000-
37303.02)]×10%=26033.32(元)
借:财务费用 26033.3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6033.32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7)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181380-56862-47548.20-
37303.02-26033.32]×10%=13633.46(元)
借:财务费用 13633.4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3633.46
借:长期应付款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从T形账户角度理解
如上例,我们也可以结合“长期应付款”账户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来理解,分析这两个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
从上可以看出,2007年12月31日,应摊销的融资费用为:
(900000-150000-181380)×10%=56862(元)
2008年12月31日,应摊销的融资费用为:
[900000-150000-150000-(181380-56862)]×10%
=47548.20(元)
依次类推,以后几年分摊的融资费用均可算出。这种算法与表格结果一致,也比较容易理解。
二、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由于弃置费用的金额与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1、从资金时间价值的角度理解
我们可以把弃置费用现值理解为本金。把弃置费用未来发生金额理解为本利和,用每期的本金乘以利率得到利息的金额,而本期的利息要作为下一期计算利息的本金,依此循环,直到固定资产使用期满。
【例题・计算题】经国家审批,某企业计划建造一个核电站,其主体设备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在该项设备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2007年1月1日,该项设备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共800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预计弃置费用为1000000元。假定折现率(即为实际利率)为10%。
(1)计算已完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2007年1月1日,弃置费用的现值=1000000×(P/F,10%,10)=1000000×0.3855=385500(元)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80000000+385500=80385500(元)
借:固定资产 80385500
贷:在建工程 80000000
预计负债 385500
(2)计算第1年应负担的利息
借:财务费用 38550
贷:预计负债 38550
(3)计算第2年应负担的利息=(385500+38550)×10%
=42405(元)
借:财务费用 42405
贷:预计负债 42405
(4)10年后实际发生弃置费用时
借:预计负债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以后年度继续增加预计负债,直到该项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满足预计负债等于1000000元。
从以上例题可知,由于弃置费用每期计提的利息并没有真正支付,按照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相当于继续增加预计负债。即这一期计提的利息作为下期计息的基数。下一期计提利息时就要将原来已提的利息包括在内,相当于“利滚利”,也就是复利的计息原理,因此各期计提的利息在逐渐增加,“预计负债”账户的金额也在逐渐增加,直到期满等于弃置费用总额。
2、从T形账户角度理解
如上例,我们也可以结合“预计负债”账户来理解,各年末需计提的利息费用为“预计负债”账户的期初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
计算第1年应负担的利息385500×10%=38550
计算第2年应负担的利息(385500+38550)×10%=42405
依次类推,以后几年负担的利息费用也可算出。这种算法与上述结果一致。
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理解实际利率法,初学者更容易理解,从资金时间价值的角度理解更接近于实际利率法的本质,而采用T形账户角度理解,更直观、简便。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段志红: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10).
[4] 刘艳华:实际利率法引发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8(3).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价值创造; 核心能力
传统的企业管理往往将财务会计部门视为后台支撑部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对财务会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财会部门已经不仅仅充当“记账先生”的后勤支撑部门角色,而是更多的提供靠前服务,在生产、营销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专业的财务分析演化为增值型的财务会计管理。这在客观上要求CFO们跳出传统财务会计的狭隘圈子,从整个公司价值创造的战略高度考虑财务会计职能的重新定位。就目前比较先进的大型企业管理实务来讲,财务会计部门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为如下六个方面。
一、通过需求分析引导产品决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然而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对企业经营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也导致了大规模定制化等现代生产方式的兴起。企业必须敏锐地捕捉并适应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通过客户订单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客户需求的现实变化。尤其是对于产品种类比较多或者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通过客户需求分析进而实施有效的产品组合管理能够引导合理的产品决策。比如通过需求分析判断出哪些产品增速较快,可能需要及早扩大产能,而哪些产品逐渐萎缩可能将退出市场;传统渠道、现代渠道和新兴渠道的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有哪些不同;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和变化;高档产品、中档产品和入门产品的客户群需求的关注点有哪些不同等。
二、通过客户分析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
传统的应收账款会计分析工具主要是账龄分析。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即便是账龄相同的应收账款,由于是否具有担保,客户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业务规模等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能一概而论。在信用管理方面,商业银行针对贷款客户的信用“5C”分析法值得企业借鉴。5C分析法是金融机构对客户作信用风险分析时所采用的分析法之一,它对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果企业对于重点客户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结合“5C”分析法,将会更大限度地减少应收账款等债权的坏账损失。在信用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信用条款,有助于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并控制好财务费用。
三、通过盈利分析指导生产决策
利用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的分析工具,可以达到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的目的。比如对于单品比较多的生产企业,通过盈利分析,对各产品的边际贡献予以排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和销售,扩大利润贡献较高产品的销量,从而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整体盈利水平。而对于亏损产品,通过变动成本等成本性态分析,科学地作出是否停产的决策。再比如通过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现代成本会计的手段,以业务为导向开展成本分析,提供更有价值的成本会计服务。通过更科学地设定成本标准以及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不利的成本差异,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通过投资分析提升投资决策科学性
投资项目往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可行性研究中财务分析的准确性是决定投资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财务会计部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领域。财务经理对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认真验证核实业务部门等其他部门对项目所做的各项假设和数据是否科学合理;二是评价标准的选择是否恰当,即合理运用净现值和投资回报率等分析方法;三是对项目涉及的重大风险进行谨慎的分析和充分的揭示。财务分析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是可以控制风险。除了科学做出各项基本假设,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敏感性分析。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借助“@RISK”等专业计算机软件。通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确保公司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效益最高的项目,同时有效地控制好项目的财务风险。
五、通过竞争分析改进市场战略
对于竞争性行业来讲,收集、分析市场上其他竞争者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正确地选择市场战略。竞争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对标管理等工具,借鉴竞争对手好的做法,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比如运用杜邦分析体系等工具,通过竞争对手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分解、细化分析,找出自身落后于竞争对手的主要效率指标,并有针对性地找出背后的管理和运营原因,进而对于可控的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赶上、乃至超过竞争对手,从而改善自身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六、通过费用管理降低行政成本
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责任是:制定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批准预算编制标准、费用消耗定额及消耗定率、预算指标等;审议各子公司的预算方案和考核指标;批准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处理。子公司(百货商场,下简称子公司)应按母公司的预算组织模式,建立由总经理挂帅,各分管副总经理、各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经营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预算管理小组。预算管理小组的主要责任是:落实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布置各部门编制预算并进行审核、汇总、平衡,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做好预算分析;负责预算调整的审核与报批。其次,建立企业预算管理专业职能部门,负责企业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其责任是:起草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草拟预算编制标准、费用消耗定额及消耗定率,制定预算指标;审核各子公司的预算方案和考核指标;起草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对预算执行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再次,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预算管理标准,即对预算科目、预算标准、预算执行、预算跟踪、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以及绩效考核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准确的数据预测是预算工作质量的保证
要保证预算工作质量,就必须保证预算数据的准确性,而要实现预算数据的准确,就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制订既符合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又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预算指标体系,并加以定义,以保证预算数据在基础口径上的统一化、标准化;二是建立标准的预算报表体系,齐全和统一的预算报表体系,是保证预算工作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内容;三是建立预算编制的数据预测标准,所谓的标准,是指依据标准、流程标准、计算公式标准;对主要财务指标的预算阐述如下:
百货零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为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制订预算时,一般采用两种预算指标中的一种,即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预算或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预算。这里所谓的“税”即增值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在会计核算上是不能体现在商品销售收入中的,也就是说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不含税商品销售收入。所以制订预算时,我们也应该采用相同口径,制订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预算,但是在实践中,广大基层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他们面对的是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即收银收入。因此,为了使预算指标更具直观性,也可以考虑采用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作为预算指标。在采用含税商品销售收入指标后,财务部门应把含税商品销售收入转化为不含税的商品销售收入。那么,在制订含税商品销售收入预算指标时,还应同时配套制订增值税税负率指标,企业应根据预计商品销售毛利率,计算出标准的增值税税负率指标。
商品销售毛利是百货零售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目前国内的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营商品经营;二是联营商品经营;三是柜台租赁。其中前两种经营模式产生的商品经销差价来自于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形成了企业的商品销售毛利,百货零售企业由于经营商品种类的多样性,品牌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消费结构的差异性,同一连锁品牌下的不同百货商场的毛利率也会不同,所以我们制订商品销售毛利预算指标时,要以专柜为单位,以商品实际进货价格或合同约定条款为依据,以上年各专柜实际销售业绩、单位坪效为基础进行分析预测。
百货零售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是关联于主营业务的价外费用性收入,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柜台租赁收入;另一个是来自于供应商承担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回收费用,如超过正常使用标准的二次照明电费、超编人员工资等一些其他由商场额外由专柜供应商承担的费用。对于第一类来自于租赁柜台的收入,首先是在确保合法经营的前提下,通过测算同楼层、同品质位置专柜的商品销售毛利坪效,结合租赁柜台的面积,来确定租赁柜台的租赁收入预算指标,而对于第二类,由供应商承担的合法费用,我们一般不采用预算的办法,在财务上通过代收代付的形式来实现,以保证预算指标的准确性。预算其他业务收入,实质是要预算其他业务净收入,即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从收入的性质上看,这里最大的一块是税金,上述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分为增值税纳税项目和营业税纳税项目,其中二次照明电费等属于增值税纳税项目,在财务处理上反映为计缴增值税或作进项税转出处理,这是做预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除增值税纳税项目外的其他部分,则属于是营业税纳税项目,应依法计缴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在预算收入时,也必须同时予以扣除。
百货零售企业的费用按管理者的可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涉及日常经营管理的费用,如人事福利费用、能源费用、行政办公费用等,管理者通过施加管理手段,可以适当压缩其支出幅度。但对于像固定资产折旧、装修费用摊销、开办费摊销、经营用房的租金和物业费用等,管理者往往无法通过施加管理手段加以减少或控制,所以我们将其列为不可控费用。在制订预算时,应区分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费用,对可控费用,应该确定支出标准,给管理者有一定的调控空间。在制订费用预算标准时,将可控费用分成按根据实际需要测定的预算指标、比例预算指标和定额预算指标三类。按根据实际需要测定的预算指标,一般包括能源费用、维修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等,因为能源费用、维修费用与商场物业的自身条件有关,即商场的面积、装修品质、新旧程度和照度等有关,连锁企业间各商场存在的差异性。而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又与初始投入有关,也会存在的差异性。当然在测定过程中,也是需要通过标准计算模式来完成,以能源费用中的电费为例,一般可以将商场的设施设备分成三大类别,即照明系统的电费支出、电梯系统的电费支出以及空调系统的电费支出,然后分别根据其功率大小、使用时间,测算其耗电量,再结合当前电价,测算而定。比例预算指标,即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确定费用预算标准,如印刷费用、促销费、商品损耗、运杂费、财务费用中的银行卡手续费等,这部分费用的高低是由商品销售收入的所决定的,并随商品销售收入的增减而增减。定额预算指标,经营预算中的大部分费用都是可以通过制订定额标准来预算的,如人事福利费用、广告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邮电通讯费、行政事务费、中介费用等。以人事费用中的工资费用为例,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商场员工定岗定编和岗位工资标准,并辅助制订的一些其他标准来实现。
做好经营预算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经营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
预算自其起,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制订的基础和条件发生变化,造成预算与实际出现偏离,如不及时跟踪和调整,势必造成预算执行困难,甚至无法执行的情况,因此,加强预算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经营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经营预算的过程管理,包括经营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和经营预算调整两个方面。
经营预算计划下达后,各单位要及时将经营预算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坚持“过程控制”。经营预算指标的分解落实。经营预算下达后,预算执行人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分解到各个部门,部门分解到柜组(班组)专柜和员工。将年度经营预算细分为月度经营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并抓好落实工作,要深入柜组、专柜,帮助下属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商量促销措施,形成全方位的经营预算。经营预算的执行跟踪。对经营预算执行要实行跟踪,及时检查完成进度,对重点品牌的每日销售收入实行跟踪,其它品牌三天跟踪一次,每旬跟踪各专柜、员工销售完成进度,业务部门每周开好销售分析会,商场每月开好预算分析会,对销售收入、销售毛利完成差的部门要找问题,对超支费用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算职能管理部门对所属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每月进行跟踪,掌握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了解经营状况,并上报有关领导。
经营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重视预算调整工作应等同于预算的制订。经营预算调整,首先要设定预算调整的前提条件,预算调整的对象必须满足事先设定的调整条件。百货零售企业经营预算调整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外部因素:政治形势、政策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整对当前经济的影响;周边市场竞争对手质量、数量的变化;内部因素:企业战略性品牌调整;经营场所面积的增减;非常规性装修;有必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其他因素。经营预算调整又分成即时调整和定期调整两种。即时调整,就是在符合预算调整的情形出现时所作的调整。调整前,预算执行部门应提出预算调整申请,陈述调整理由,提出调整要求,报预算制订部门。预算制订部门收到预算调整申请后,应对预算调整理由进行核查,确认理由成立后,再运用预算制订的办法,对相关的预算数据重新进行计算,以确定新的预算指标,经预算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重新下达执行。定期调整,一般是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符合调整条件的情形,不需要立即对预算进行调整,而是采用定期的办法,对预算进行调整,具体如下:半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通过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周边市场状况进行评估后,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依据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周边市场状况,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调整。下列两种情况不调整预算:未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的;事件的发生对预算的影响程度无法准确估计的。
开展经营预算分析,实现预算管理的价值
利润回升,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240.0亿元,比1~5月增加30.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10.0亿元,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5.6%。其中,石油开采业利润49.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78.6亿元;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189.6亿元,同比增长107.1%。主营业务收入4460.1亿元,同比增长24.7%,增幅比前5月回落3.8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总额的6.2%。其中,石油开采业主营收入2929.6亿元,同比增长33.5%;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804.3亿元,增幅14.8%。行业资产总计2.23万亿元,下降3.4%。单位成本回升加快,行业亏损面仍然较大。1~6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业务成本3545.3亿元,同比增长5.8%;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79.49元,比1~5月大幅上升1.45元。其中,石油开采业100元收入主营成本78.13元,比1~5月上升0.58元;天然气开采业100元收入主营成本68.53元,上升1.68元。上半年,油气开采业亏损企业120家,亏损面为41.0%,比前5月缩小0.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05.5亿元,同比下降37.4%;行业负债合计1.01万亿元,下降5.4%,资产负债率45.30%;应收账款848.5亿元,增长2.1%;产成品存货127.6亿元,增长4.5%。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油气开采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2.4%,管理费用下降10.2%。1~6月,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38%,同比提高16.85点;毛利率为20.51%,上升14.21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6.5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1.8天。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虽然起伏较大,但总体保持向好趋势。根据当前油价走势,以及生产、消费等综合情况判断,预计1~7月油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在270亿元左右;主营收入5150亿元上下,同比增长约24%。
二、炼油业效益增长趋缓
利润增长放缓,收入保持较快增势。上半年,炼油业实现利润总额930.3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前5月减缓1.7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21.5%;主营业务收入1.65万亿元,增长21.4%,减缓2.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总额的22.8%;资产总计1.86万亿元,增长9.3%。成本上升加快,行业亏损面有所扩大。1~6月,炼油业主营业务成本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78.02元,再创年内新高,比1~5月上升0.30元,同比上升4.48元。上半年,炼油业亏损企业263家,亏损面为19.5%,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8.4亿元,下降17.5%;行业负债合计1.07万亿元,增长6.1%,资产负债率57.35%。应收账款869.4亿元,增长12.4%,比前5月明显回落;产成品存货762.6亿元,增长15.4%,增幅比前5月回落4.6个百分点。此外,1~6月炼油业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0.1%和4.7%,管理费用增速有所加快。1~6月,炼油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65%,同比下降0.86百分点;毛利率为22.98%,回落4.48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0.6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9.4天。上半年,炼油业效益总体保持增长局面,但利润增长放缓的趋势加快。行业成本持续快速上升,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库存保持较高位运行,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从目前情况分析,短期内炼油业效益仍将会延续增长局面,但利润增速会继续减缓。根据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和市场消费增长情况判断,预计1~7月,炼油业利润总额在10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主营业务收入1.90万亿元上下,增长20%。
三、化学工业效益保持良好态势
利润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048.5亿元,同比增长32.1%,增幅比前5月回落1.8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70.5%;主营业务收入4.94万亿元,增长16.2%,增幅比前5月回落0.4个百分点,占全行业主营收入总额的68.3%;资产总计8.04万亿元,增长5.9%。肥料、合成材料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等利润增速保持领先,橡胶制品和涂(颜)料制造业利润降幅收窄。1~6月,肥料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34.8%,继续位居榜首;合成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54.6%,仍位列第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增长53.9%,保持第三。此外,专用化学品和农药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19.9%和18.6%。橡胶制品下降0.5%,降幅比前5月收窄2.7个百分点;涂(颜)料制造业利润下降2.8%,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单位成本继续回升,行业亏损面不断缩小。1~6月,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成本4.28万亿元,同比上升16.1%。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6.77元,比1~5月上升0.03元,高出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平均主营收入成本1.08元。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为86.82元;合成材料制造业为88.38元;专用化学品制造业为86.40元;涂(颜)料制造业为82.81元;化肥制造业为88.43元。上半年,化工行业亏损企业3797家,亏损面为14.6%,比1~5月缩小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30.3亿元,下降22.3%;行业负债合计4.47万亿元,增长3.4%,资产负债率55.63%。1~6月,化工行业应收账款7661.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1~5月回落1.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3233.2亿元,增长8.6%,回落2个百分点,库存增加继续放缓。此外,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增长1.4%和8.0%,管理费用保持较快增长。1~6月,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17%,同比上升0.74百分点;毛利率为13.23%,提高0.07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4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27.0天。上半年,化工行业效益总体保持向好态势,产品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从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结构看,基础化学原料(主要为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制造业贡献率依然最高,分别达到41.0%和22.2%,专用化学品制造业贡献率为18.0%,肥料制造业为16.8%,化工行业利润新增部分基本来自上述4大领域。根据当前主要化学品的生产、消费及价格走势判断,近期化工行业利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效益继续向好。预计1~7月,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在35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0%;主营收入5.78万亿元上下,增长约15%。
四、石油和化工行业效益总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