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

第1篇: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理论与实践脱节。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训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演示某一种原料的初加工过程,在演示过程中讲解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如果有相关的新鲜度鉴别、营养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是口头讲授,学生也只是围起来听着,并没有时间和条件记下理论要点。在练习时,学生也只是有样学样,回忆教师的操作流程,完成初加工工作,最后教师看到学生的初加工成品后给出本次课程的成绩。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作用,在学生评价上也非常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单一地将初加工成品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目标仅限于完成课堂任务。2.培养方式脱节。当前餐饮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烹饪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但技工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却缺乏充足的调研数据,没有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深度分析,企业专家虽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会议中,但实质上并没有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这就导致中级工、高级工的培养只是在课程上存在差异,同一门课的授课内容的一致性却颇高。于是,中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些“超纲”,知识面广,难度较高,教师在授课时会感觉困难重重,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高级工学生的学习内容非常多而杂,有的课程与岗位要求不符,使得学生的抵触情绪较大,师生矛盾较多。3.教学方法脱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师思想上的不先进、技术上的落后,大多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教学。三尺讲台,一本教材,一台多媒体设备,一遍一遍地讲理论知识点,一遍一遍地示范实操技能,这就是烹饪专业传统教学的常见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要点,无法将课堂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在烹饪原料知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会重点讲授鱼类的特点,学生能通过多媒体直观感受多种类型的鱼,但在烹饪原料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中,学生领取原料时甚至辨别不出鱼的品种,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教师的示范过程中,学生只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与交流,最后自己一上手就漏洞百出,这就是典型的“眼睛会了手没会”。

二、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优势

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首批课改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备烹饪原料初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在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抽取骨干教师组成课改团队,对不同层次的餐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亲自到餐饮企业厨房初加工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编写餐饮行业的调研报告。随后邀请10名酒店行政总厨作为企业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烹饪原料初加工课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任务。在课改团队所有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重组,开发了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这门课程融合了烹饪原料知识、饪原料初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多门专业课程,借助学生工作页这一媒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任务中,还能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既要动脑、动手又要动口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团结协作、敢于实践,课后总结,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能力拓展的学习目标。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也是唯一一门一体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课程,一方面打破传统教育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为后续一体化课程的开展做好引导工作。另外,学生一旦进入到职业教育中,各种职业素养的培养即刻启动,因此,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的课程,也是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课程,更是脚踏实地培养一个个工匠、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发扬工匠精神、用心锻造一个个匠魂的课程。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1.齐全的一体化工作站。为了更好地促进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设了初加工一体化工作站,站内设定三大主要区域,即资讯区、学习区、工作区。资讯区的设施为与互联网联接的多台计算机和书柜,书柜用来存放一体化课程教学辅助资料,比如教材,教具等,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学习区的设施由桌椅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组成,桌椅和多媒体采用分组设置的形式进行布局,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前的团队学习以及后期的自主学习,也方便教师后期进行观察巡视辅导;工作区由专业配置的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组成,能够满足课程的加工需求。2.新式的教学方式。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总结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结合餐饮企业的用人需求,改进了枯燥的讲授法、示范法,制订了新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师下发初加工任务,学生团队合作,组内分工,查阅资料,在教师的组织及引导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工方案的制定和加工难点的攻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辅助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补充、完善各类知识点与技能点。工作页作为一种载体,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点都以纸质形式保留下来,学生在书写或练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课后可以自行巩固,举一反三。3.全面的教学评价。烹饪原料初加工一体化课程的评价方式一改往常通过加工成品给出成绩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习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接受任务、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加工准备,实施方案、过程控制,任务拓展、总结汇报)都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烹饪专业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价细则包括学生的学风学貌、工作态度、团结协作、学习成果、语言表达、组织分配、相关技能、卫生习惯、创新意识、总结汇报等多项评价内容,从多方面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检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和学习目标的科学性。

四、一体化教学的改进方向

第2篇: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安置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是一个庞大、繁琐、系统的工程,学校只有抓好过程管理,抓实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环环相连,才能铺就学生就业成功之路。山东省乳山市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多管齐下,强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并以此带动了招生与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首先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苦练内功、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防止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搞好市场调查,设置适销对路专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应具有前瞻性,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布局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情况而定。要立足当地实际,把就业前景广、潜力大的专业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对那些就业前景暗淡、市场需求少或技能过时的专业则坚决不办、缩小规模或停办。比如我校的烹饪专业,刚设置时是为了适应威海旅游餐饮业的迅猛发展,每年招收两个班,100人。经过十几个学校十几年不间断的培养输送,地区需求已渐趋饱和。我校果断缩小了招生规模,每年只招收40人,缓和了供需矛盾。前几年,韩资企业纷纷落户乳山,韩语人才匮乏,我校适时开设了韩语专业,连续多年招生爆满,乳山韩商企业协会多次派人考察指导,并无偿为学校提供了韩语台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学生毕业后多被韩资企业招聘或去韩国研修。2006年,面对韩语市场饱和的现实,我校果断停止了韩语专业的招生,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要抓好常规教育与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苦练内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自身“产品”的价值。

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技工学校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些课程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比如钳工专业,在校期间基本功练习侧重于锉刀锉削,以便顺利通过“应会”考试,然而在现代工厂,锉削工艺已基本不用;又比如车工专业,学生在校虽然了解了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但由于考试中这部分知识涉及很少,学校因此不将其列入教学重点,而现今许多工厂已经用数控车床代替了普通车床,学生一时难以胜任,大部分学生需要工厂重新培训。因此,学校应坚持开放性、灵活性、务实性、针对性的原则,合理掌控课程课时分配,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的关系。我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企业回访周”活动,让教师或教学行政人员到毕业生工作单位调研,主动获取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考察用人单位的技术设备状况,为学校决策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在调研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在实践中更新知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先进性。

要确立管理出效益的观念,加大学生管理工作力度,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我校的具体做法是:(1)新生入学的第二天进行一天校规校纪教育,并对新生进行为期10天的军训,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其自立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为持久开展养成教育开好头。(2)坚持从严治校,强化养成教育。对学生实行全军事化封闭式管理,每天由领导、教师和学生会干部三结合的值日小组进行督导检查,凡是有学生的时间与地点就有学生管理人员存在,对违纪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和规定办,绝不姑息手软,有效遏止了打架斗殴、夜间外出、敲诈勒索、迷恋网吧等现象。(3)引入考核排序竞争激励机制。我校依照《优秀班集体评比标准》、《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及考试成绩,将各种检查评比结果全部量化,纳入个人和集体综合考评,作为学生操行及优秀班集体评比的重要依据。期末将平日的量化考核计分汇总,排定各班考核名次,并依据班级考核积分情况发放班级奖学金、决定先进人物表彰名额。对学生的评定则由班主任依据平日表现、遵守校规校纪情况、对班级做出的贡献等情况评定,考核结果作为评定操行等级、发放奖学金、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在毕业分配时,学校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操行等级两方面成绩排列综合名次,名次列前者优先挑选单位。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要实施校企联合办学,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我校与一些大企业和实力强的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以“订单式”培养方式谋求校企共赢,优先保质输送毕业生。威海地区一些知名企业如三角轮胎、华东数控、高分子、同大集团、日信公司等都与我校关系密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建立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但任咨询委员,定期召开会议,了解经济、科技发展和用人需求以及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2)经常开展校企联谊活动,利用校庆、科技发明创造节、才艺展示会、大型文体活动、茶话会、就业洽谈会等向用人单位展示我校学生良好的素质和才艺,激发用人单位的兴趣;(3)尊重用人单位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专业设置,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4)实行开放办学,开辟下厂实习渠道,合理利用企业的人才与设备资源。企业有丰富的实践型人才资源、先进的生产工具设备和工艺流程,我校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顾问,将实习教学引入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与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拓宽分配渠道;(5)大力开展预分配工作。通过下厂实习使学生提前顶岗当班,接受企业考验,双方相互了解,为以后的正式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6)以诚信赢得就业市场。我校以“受企业欢迎”作为教育学生的出发点,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向用人单位真实提供每一位毕业生的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动手操作能力、道德品质等情况,绝不徇私造假,不提供不合格的毕业生。对不合格的学生实行延期毕业并缓发毕业证,甚至不予介绍就业单位,努力与企业营造和谐共赢的局面。

四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要认真开设择业、就业、创业指导课,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摆正择业心态、提高自主就业意识与创业意识,教给他们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正确定位,确立择业目标,将个人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有目标地选择工作单位和岗位。平时要指导学生写好自荐书,使学生注重个人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成绩、奖项、英语和计算机成绩等,增强学生的求职竞争优势。要消除毕业生毕业前的焦虑浮躁情绪,让优秀实习生为在校生举办报告会,现身说教,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坚定学好专业的信心,为他们树立择业榜样,揭开创业的神秘面纱,使学生不再认为创业可望不可及。毕业前夕,学校在做好择业指导的基础上,开展模拟招聘会,使学生不仅学会包装自己,更要使学生学会推销自己、展现自己,为毕业生参与正式招聘奠定基础。

其次要开好招聘会,做细、做实初次就业安置工作。我校每年都要组织召开至少一次招聘会,保证那些需要学校安置工作的毕业生都能选择到一个满意的单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首先由学校对用人单位进行考察了解,将其规模、效益、社会声誉、主要产品、需要的专业(工种)等一一列表说明。(2)毕业生人手一份用人单位说明表,由招生安置办公室教师详细解说,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兴趣、专业或特长初步确定就业单位。(3)由用人单位到校向学生解说单位情况,之后单位领导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报名、单位面试),学校逐一落实每个学生的就业去向,确保人人都有去处。(4)学生确定好单位以后,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用人单位,并协调三方(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签订协议。(5)学校统一组织派遣学生到就业单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