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矩形练习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聚丙烯 发泡 化学交联 熔体粘度
中图分类号: TQ3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3-066-02
1前言
聚丙烯(PP)发泡材料与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和聚氨酯(PU)等传统的发泡材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耐热性好,热塑性的聚丙烯泡沫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30℃,通常的聚苯乙烯泡沫最高使用温度约80℃,聚乙烯泡沫使用温度也很少超过100℃。(2) 高温下制品尺寸稳定性好。(3)较高的韧性、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适宜和柔顺的表面。(4)优异的微波适应性以及可降解性。
普通PP发泡的关键问题是熔体强度问题,由于PP是结晶性塑料,达到熔点后,熔体强度迅速降低,气体极易破孔而出,形成泡孔塌陷,从而导致普通PP无法直接发泡。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必需改善PP基体的粘弹性,目前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方法:(1)PP部分交联,就是利用辐照交联法或者化学交联法使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连结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使熔体强度、熔体粘度显著提高。(2)采用高熔体强度PP,所谓高熔体强度PP(HMSPP)就是分子中含有支链结构的PP。这些支链型结构使PP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3)对PP共混改性,利用与其它聚合物共混改性可使PP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如PP与橡胶共混,PP/PE共混等。本文是利用化学交联改性进行发泡,对设备要求低,发泡过程简单易行。
2实验
2.1实验原料
PP,EPS30R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过氧化二异丙苯 (DCP),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偶氮二甲酰胺(AC),AZO-H,市售;
三官能团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SR444),美国沙多玛上海分公司。
2.2实验设备及仪器
转矩流变仪,XSS-300,上海科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双螺杆挤出机,CTE35,科倍隆科亚(南京)机械有限公司;
微电脑比重材料天平,XS/25A台湾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3实验条件及方法
转矩流变仪测试条件:温度200℃,转速80r/m。
挤出发泡流程:
3结果与讨论
3.1DCP的加入对PP熔体粘度的影响
图1-a纯聚丙烯转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图1-b加入1份DCP的聚丙烯转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图1-a所示为纯聚丙烯(PPEPS30R)的扭矩变化图。平衡扭矩为1.6Nm,经过1700s平衡时间为,开始加入物料是,转矩迅速升高,约27s后达到转矩最大值,此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转矩先迅速下降后下降较平缓,迅速下降段(27-80s)可能由于物料加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丙烯完全熔融而导致的粘度迅速下降,其后转矩平缓下降,可能是由于聚丙烯的氧化降解导致分子量逐渐下降所致。从图1-b中可见,达到最大扭矩后,迅速(27-75s)下降到0.9Nm,此后,扭矩不睡时间变化,扭矩迅速下降可能由聚丙烯熔融和DCP的降解作用共同导致的。图1-a与图1-b的对比可知,DCP的加入使聚丙烯分子产生较多的自由基,但随后也发生了较多的降解。
3.2 DCP的加入量对聚丙烯熔体粘度的影响
图2SR444的加入量对聚丙烯熔体粘度的影响
由图2所示:DCP的用量为1份不变,随着SR444的用量的增加,平衡转矩逐渐增加,当用量达到3汾时,转矩达最大值,此后随着SR444的继续增加,平衡转矩反而下降。聚丙烯分子链内含有交替出现的叔碳原子,有较大的降解倾向,有自由基存在时,PP的降解倾向大于交联倾向,也就是更容易发生分子链断裂的反应。SR444是三官能团单体,化学名称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SR444作为一种助交联剂能够提高交联反应倾向, 随着SR444加入量的提高,体系的转矩增加。当继续增加SR444的量,SR444单体较DCP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多,此时,过剩的SR444以液态溶剂的形式存在与体系中,起到了类似剂的作用,因此体系的扭矩反而下降。
3.3DCP的用量对PP熔体粘度的影响
图3 DCP的用量对聚丙烯转矩的影响
由图3可见, SR444的加入量为3份,随着DCP用量的增加,聚丙烯熔体的扭矩下降。DCP为自由基引发剂,随着DCP用量的增加,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增加,自由基相对于SR444的量过剩,PP的降解倾向增加,因此,随着DCP用量的增加,PP的扭矩下降,即粘度下降。
3.4PP熔体扭矩对发泡密度的影响
图4聚丙烯熔体扭矩对发泡密度的影响
由图4可见,随着聚丙烯粘度的增加,挤出发泡后的密度降低,当PP熔体扭矩为3.9Nm时,发泡后的密度为0.398g/cm3,这是因为粘度增加后,体系有较高的强度包裹住气泡,发泡过程中泡孔塌陷减少,因此发泡密度较低。
4结论
(1)提高聚丙烯的熔体粘度有利于PP的发泡。
(2)由于PP叔碳原子的存在,单纯的加入DCP后,其降解倾向大于交联倾向。
(3)多官能团单体的加入能够提高PP的交联倾向。
(4)PP熔体粘度取决于DCP与多官能团单体的相对用量。
参考文献:
[1]刘本刚,张玉霞.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塑料制造, 2006,8 :82-86.
[2]张平,周南桥,卜宪华.聚丙烯发泡成型的改性方法及发展概况[J].塑料,2006,35,(3):34-39.
[3]杨淑静,宋国君等.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发泡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7,35(12):33-38.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党纪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遵章守纪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按照县纪委“510思廉日”活动要求,决定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以“明德崇廉、明辨笃行”为主题的“510思廉日”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7年5月份。
二、活动对象
司法行政系统全体工作人员。
三、活动内容
(一)举办党风廉政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我局作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引导我局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观念和强化廉洁从政意识。
(二)组织参加相关竞赛。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县“我爱记廉词”知识竞赛,进一步强化学习廉zd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树立党员干部不越“红线”、不触“底线”、不碰“高压线”意识,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全县“强责任敢担当、治顽疾优环境”微党课宣讲比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学廉、思廉、践廉的主观能动性,弘扬廉政文化。
(三)推荐读书思廉书籍。开展“清风作伴,读书思廉”活动,向全局干部职工推荐一批读书思廉书目,旨在激发大家读书学习的热情,引导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勤政廉政的书。
(四)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园地建设,坚持用廉政文化塑造人、培养人,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深层次发掘廉政文化内涵,警醒党员时刻筑牢廉政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单位负责人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要将此次教育活动作为推进“勤廉司法”建设打造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来抓。各单位负责人要带头参与,组织好本单位的活动。
【关键词】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α受体激动剂;H1受体阻滞剂 ;鼻黏膜局部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92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亦称感冒, 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时病毒在上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释放, 感染黏膜形成病灶, 引起局部黏膜病变。病毒分泌的毒素刺激黏膜血管充血扩张, 毒素吸收侵入血液循环, 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但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发生病毒血症。所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局部病变引起全身症状。
现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并不是以局部病变局部治疗的原则, 而是以全身用药为主, 应用的药物品种多、数量大、疗效不确切、滥用较为广泛。有些药物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甚至还加重病情、延缓病程、诱发并发症。本文所阐述的治疗方法, 是根据该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在借鉴临床治疗的各类药物及治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以局部病变局部治疗为主的治疗原则, 采用鼻黏膜局部应用 α受体激动剂联合H1受体阻滞剂[1], 及时、快速地消除黏膜炎症, 缓解症状;阻止并减少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病情、缩短病程。由于是局部黏膜用药, 药液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亦不加重肝、肾负担, 利于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毒素的代谢排出, 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起到预防作用。不但免除了服药、药物注射之痛苦, 亦纠正了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1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和病理变化
感冒时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中, 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易感人群。病毒经呼吸进入呼吸道后, 侵入上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在细胞内复制、释放, 感染形成病灶, 引起局部黏膜病变。感冒病毒所产生的毒素 (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 刺激呼吸道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液体渗出, 导致鼻腔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 (引起鼻塞、咽部疼痛);毒素刺激腺体, 引起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导致流涕;毒素刺激黏膜血管充血扩张, 血管壁细胞间隙变大, 毒素吸收侵入血液循环, 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白细胞降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但病毒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发生病毒血症。所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局部病变引起的全身症状。
2 机体对上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功能
人体感染感冒病毒后, 病毒所产生的毒素,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激活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Tc细胞);刺激机体合成干扰素[2], 协同 Tc细胞:①中和分解病灶内的病毒;②溶解感染病毒的靶细胞;③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再感染其他细胞, 阻止病毒扩散;④抵制病毒侵入细胞, 感冒病毒被患者自身呈现的免疫功能所消除, 获得痊愈。由于感冒病毒是依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的, 因此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亦称为“自限性疾病”。
3 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感染发病, 病毒是被患者机体产生的干扰素、抗病毒物质和被激活的 Tc细胞中和灭活, 是依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的, 而不是药物的作用。药物治疗感冒只能治标、缓解症状, 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由于药物在人体内不能直接中和、杀灭病毒, 在分解代谢和排出时可加重肝、肾负担, 影响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毒素的代谢排出, 使病情迁延, 导致药源性并发症。所以治疗感冒的确切疗法应是:所有口服和注射类抗感冒药物都要少用;感冒是病毒感染, 抗生素没有抗病毒作用, 应用抗生素不但无治疗作用, 而且会加重肝、肾负担, 诱导机体产生抗药性, 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因此治疗感冒禁用抗生素[3]。
感冒时病毒侵入上呼吸道, 在鼻黏膜形成病灶, 首先引起局部症状;然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全身症状。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病变首选局部用药, 不但能及时消除局部症状, 亦可防止、减少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毒素对全身器官产生的广泛毒性作用, 从而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因此治疗感冒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局部治疗。
3. 1 局部治疗应用药物的遴选 所遴选的药物必须具有缓解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阻止、减少毒素吸收的功能。才能达到消除症状、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选用 α受体激动剂联和H1受体阻滞剂, 配制成酊剂鼻黏膜局部应用, 药物直接与黏膜接触, 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α受体激动剂可在数分钟内使鼻黏膜血管收缩[4], 血管壁细胞间隙变小、减少炎性渗出, 快速消除黏膜水肿, 缓解鼻塞症状;鼻黏膜血管收缩, 阻止、减少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毒素对全身器官产生的广泛毒性作用, 防止引起上呼吸道以外累及全身的临床征候群, 起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的作用。α受体激动剂和 H1受体阻滞剂均可抑制腺体分泌[5], 消除流涕、打喷嚏症状, 同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药液经鼻后腔流到咽部, 呈现对咽部淋巴和黏膜的抗炎作用, 缓解咽部疼痛症状。
3. 2 应用方法 将含有α受体激动剂和H1受体阻滞剂药液直接滴入双侧鼻腔。α受体激动剂可使鼻黏膜血管快速收缩, 药物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受生物利用度和首关效应的影响, 亦不加重肝、肾负担, 也不影响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 所含药物可快速的在鼻黏膜发挥作用, 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3. 3 临床效果 经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α受体激动剂联合 H1受体阻滞剂鼻黏膜局部应用治疗感冒: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愈后彻底。并可有效地预防慢性鼻炎、鼻窦炎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呈现标本兼治及预防作用, 特别是对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效果最佳, 亦不影响其生长发育。早期应用可快速改善症状, 阻止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全身毒血症样反应, 从而阻断病程;全病程应用, 全身症状和局部病灶同时痊愈, 可防止并发症和预防慢性鼻黏膜炎症的发生。感冒从开始有临床症状即鼻黏膜局部滴入 α受体激动剂、H1受体阻滞剂滴剂, 禁用抗生素和任何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方法既简单又方便, 而且无痛苦。不但疗效好、病程短、痊愈快, 还可有效地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药源性医疗事故的发生。
4 讨论
本项临床研究, 是根据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和病理变化, 在借鉴临床常用治疗的各类药物及治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对该疾病的治疗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选用 α受体激动剂联合H1受体阻滞剂鼻黏膜局部应用, 可及时、快速地消除黏膜炎症, 缓解局部症状;阻止、减少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减轻、消除全身症状。由于是局部黏膜用药, 药液不进入血液循环, 不但延长治疗时间、降低毒副作用, 亦不加重肝、肾负担, 利于机体合成抗病毒物质, 增强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呈现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防止并发症的发并起到预防作用。
此项医疗新技术的应用, 改进、纠正和弥补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中滥用药物及用药不合理现象。采用鼻腔局部用药, 解除患者服药、药物注射之痛苦, 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 也降低了药源性医疗事故的发生。该项新技术推向全国医疗单位, 广泛应用于临床, 将惠及每个家庭, 特别是对两亿儿童、青少年患者, 免受了滥用药物之灾难, 对其健康成长将是莫大之福音。
参考文献
[1] 刘惠侠, 张中行. 第二代 H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世界临床药物, 2003, 24(2):98-102.
[2] 王雷. α-干扰素滴鼻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职业与健康, 2000(12):151.
[3] 胡燕, 白继庚, 胡先明, 等.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2):128-130.
[4] 何进, 刘皋林. 第二代组胺 H1受体拮抗剂.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6):357-358.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课堂练习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需要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现实教学状况来说,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对课堂练习的重要性认知度不够,在进行习题设计时缺乏应有的个性,难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有的教师不愿意下功夫设计课堂练习,只是简单照搬课本原题,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巩固,还会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烦情绪。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对课堂练习进行个性化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一、师生要对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充分理解
首先,课堂练习对于每一门课来说都具有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只有学生进行及时反复的练习才能将所学的理论方法灵活应用,而课堂练习能够很明确及时地给学生提供一个“练兵场”。在实际讲课中课堂练习应随时出现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学习过程中以及知识点学习之后,每个阶段的练习都应该对应着对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深化。就像预备性练习只是让学生初步接触到下面所学的知识,先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作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转化。而巩固性练习以及变式练习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并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其次,课堂练习的进行是一个学生向教师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这一过程中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还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课堂上进行的反馈练习,能够及时调整教师讲课以及学生理解的方向,打消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模糊,以保证知识应用的严谨性。由于课堂练习的这一功能,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个性化设计课堂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对于一个练习题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其目的,否则一个问题连基本的目的性都没有,那么对于这堂课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四边形”这一章的知识时,有一课堂练习题:在矩形ABCD中,M、N、P、Q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那么四边形MNPQ的形状是?要让四边形MNPQ是正方形,那么矩形ABCD应该如何变动?很明显,这一习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证明矩形的四边中点连线是菱形,以及巩固正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是正方形这一概念。教师只有明确这个例题的最终目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层次性原则。教师在进行个性化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方面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不同。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要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一定的思维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不仅不会耽误课堂教学进度,还能更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而且课堂也变得更加层次分明。例如:①对于一元一次方程xa-6则a等于多少;②一元一次方程x|a|-6则a等于多少;③一元一次方程(a+2)x2+2ax-6则a等于多少。像这样相对简单却层次分明的练习题,不仅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接触陌生知识的压力,反而会让学生从一步步的解题过程中找到自信、获得成就感。
三、提高教学技巧,灵活运用课本习题
教师一味地依赖课本习题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对于一堂数学课来说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课本习题例题,巧妙地对原题进行各种变式,却能增加课堂习题的丰富性与个性,这便是活用课本的好处:不仅节省了教师搜查资料的时间与精力,还能很好紧贴课本知识避免“跑题”。课本上的例题与习题往往是经过精心挑选,并非常适合初中学生思维走向的经典题目,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思维锻炼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功与变通能力,充分将课本例题进行适当外延,这个过程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对习题的变形不能拘泥于课本的固定形式,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异题同做的感觉,进而会对课堂练习产生厌烦感和松懈感。所以,当学生掌握课本习题后,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这样能激发出学生钻研数学的动力,进而提高学生在解决数学方面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个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九年级;复习;初中数学;系统化;数学思想;试卷讲评
复习是每节课、每章节、每学期都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是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复习课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像新知讲解一样,不分重点和难点的全部讲解,导致复习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二是做练习,学生每天做好几张卷子,整个复习就是让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试卷的过程,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巩固等等。事实上,这两种复习方式都是不利于复习质量的提高的,也是不利于课堂全面发展的。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也为了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在复习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复习、小组交流中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九年级数学的复习质量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
一、系统零散知识,明了复习方向
有效地将零散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复习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教师采取的都是教师整理,学生抄写、背诵的活动,学生不参与整理,也不参与找寻知识与知识间的异同,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能将知识系统化,但并不利于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在落实“以生为本”的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对零散知识进行整理,一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
例如:找相近的知识,并进行整理。如: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这几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自主对“性质”“判定定理”两方面进行整理,并找出判定定理之间的关系。比如: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将这两个定理进行结合,可以归纳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再次将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的判定结合在一起,可以归纳为:对角线互相平分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在这样的系统整理下,不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除了这一方法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某章节为单元来制作,将相关的知识点比较完整地展现出来,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整理中提高复习质量。
二、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复习效率
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了数学的精髓,在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解题能力的锻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九年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进
而使学生在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
例如:以换元法为例,这种方法在初中代数中也是常用的,比如:
这道题是换元法的有效练习题,是两阶的换元,也是渗透化归转化思想的主要类型的练习题。但是,在以往不论是授课还是复习,我们常常强调的都是换元,导致很多学生一直在纠结应该替换哪些,替换之后是否简单等,这是不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的。所以,在复习时,我们不仅要明确换元法,还要明确地渗透化归、转化思想,进而使学生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锻炼数学学习能力,进而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三、小组互相讲评,锻炼复习能力
试卷讲评是复习的重要环节,是明确学生改进方向,了解自己薄弱环节的主要内容,也是影响复习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复习中的试卷讲评环节,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讲评活动来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并确保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目的就是要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效果。所以,对于复习讲评中的一些基础性试题,比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3a=0的两个相等的实数根,ta的值是 等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则由小组内的优等生来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实现一对一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中等难度的练习题,如:在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DE=DF,图略,请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1)你选择的是: ≌
(2)证明: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首先,组织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然后,自主提出可能是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并自主进行证明。随后,在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
系,当然,也有助于讲评能力的提高。
综上可见,有效的复习活动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能在巩固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使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正方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正方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5页图430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由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正方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教学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讲授新课
师:正方形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首先我们来看正方形的定义。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定义
师:正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分成俩部分来理解: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这两部分我们会想起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想学过定义,大部分学生会想起矩形和菱形,小声议论甚至抢答。]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说的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说的是菱形。
生: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生: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想得都不错。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根据定义,他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正方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
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矩形、菱形时,知道矩形和菱形都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他们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师:那么,根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正方形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活动:回忆矩形、菱形的性质,并逐个验证在正方形上。]
师在学生活动时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情况,有迷惑时要注重及时反馈。
师:我们来归纳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场景五:正方形的性质
例题讲解
例1在已知锐角三角形ABC外边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证:BG=CE
分析: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2所示,要证实线段相等,与图形可以证实二个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证实ABG≌AEC.
证实:四边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BAC=∠CAG∠BAC
即∠BAG=∠EAC
ABG≌AECBG=CE
图2
说明: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可以为证实全等提供条件,要注重等式性质的应用,这与向锐角三角形ABC外作等边三角形的结论完全相同,证法是可以借鉴的。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题目可有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主选择。
讲解新课
师:正方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判定一个矩形是正方形?
生:证一组邻边相等。
师:怎么判定一个菱形是正方形?
生: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怎么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生:根据定义,证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师:那么,刚才的结论假如用图来表示,是不是如图3所示?
师:图3表现出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分别得到正方形的三种方法。这是我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图3补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部分学生迷惑不解。]
师点取上等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回答得图4。
生恍然大悟。
学生思路得到启发,中上等及上等学生意犹未尽,鼓励他们根据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举出简单示例。
就势跟进,要求学生思考,给定四边形,有什么样的边、角、对角线条件可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要求给出简单图例,并说出相应证实思路。
为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
(5)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若不是,还需增加什么条件?
(6)能说“四条便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7)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小结:证实正方形的思路,总体讲三种思路,如图4所示;碰到具体条件要学会具体分析,规定条件和隐含条件不外乎边、角、对角线,或者把他们搅和在一起。这是一定要都要冷静,学会去分析。
动画演示:
场景六:正方形的判定
F例题讲解
例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的中点,DE、CF相交于M,
求证:AD=AM。
分析:欲证AD=AM,只需证实∠1=∠2,但要根据题目条件直接证实∠1=∠2比较困难,考虑到E、F是正方形的两边中点,轻易证实得:BCF≌CDF,得∠3=∠4,而∠4∠BCF=90°.由此DECF,这是要证AD=AM,是否想到与直角有关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长CF、DA交于N,即可出现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证实A是ND中点即可。这是是否发现BCF≌ANF?由AN=BC=AD,从而A是ND中点,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边ND上的中线。问题得证。
证实: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现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教学中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来引人,这立刻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学生会认真的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再把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让学生探究学校到家怎样走路最近。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第三、尽量在课堂上减少一些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轻松的体验快乐
教学中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数学美的体现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因此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那么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与形的统一的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有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才会与日俱增。
第四、设计题型要灵活,开放。
因为每个学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也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点,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从练习题内容的选取到练习题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第五、应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一、让学生“有事做”,不让学生“无事做”
所谓“无事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于学习的一种状态,影响教学效率,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未打好,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内容,还有部分学生想学习,但遇到困难后无法克服而畏惧不前,当然不排除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部分学生“无事做”,不听讲,不思考,怕作业,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抄袭作业,学无所得,逐渐失去兴趣,日长地久,成绩愈来愈差,这部分学生就“无事做”,因而学习无兴趣可言。在实施义务教育的今天已普及初中教育,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逐渐扩大,用老一套办,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而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是行不通的,因此,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变学生“无事做”为“有事做”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原有的基础有极强的依赖性,学生学不好前面的知识是不可能学好后面的知识的,如果对学生教授同一内容,讲同一例题布置同样的作业,就有部分学生听不懂而“吃不了”,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实质性的东西,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学生“乐学”,不让学生“厌学”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持久,牵涉到学生学习数学,自我需求观念的形成问题,我们要帮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学生在外力强迫下的“刻苦”为依靠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地“刻苦”,从而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习知识,获得乐趣。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小学算术重在运算能力的培养,计算量大,但较具体,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由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降低了计算难度,但增加了理解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情境,在教案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如讲矩形定义时可将平行四边形平传成垂直状态,从而引入“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同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求,尽可能地创设表面上浅显,但赋予思考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听懂,有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发表见解。对学生的见解,凡是正确的,教师都要持肯定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方法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如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的思维方法,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例: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可以转化为指数的加减法,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内角的计算可进行分类讨论,函数问题可考虑数形结合……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选题“有的放矢”,不搞“题海战术”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都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难学生。在习题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暴露问题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题量及习题难度可以不一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题外,还有附加题或思考题,一般学生完成基本题即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努力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通过思考能解出全部或大部的题目给他们练习,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可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出一些明显的,通过努力能做的简易题,并注意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只要求他们基本能掌握识记目标,能模仿做简单的习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多表扬少批评”,不“表扬少批评多”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学生由于受到我的批评,产生了逆反心理,为了表示抗议,竟然不做我布置在黑板上的练习题,我心里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让她做练习题的法子。这时恰好她的同桌说:“你怎么不做黑板上的作业?”我急中生智地抓住这个好时机,说:“怎么不做呢?她是在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怎么能做正确呢?”这个学生听了我说的话后,立即就取出了练习本解题了,这样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多表扬、少批评”,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目的在于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练习课上,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已讲授的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知,变学生的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改变传统的机械做题模式,启发学生思维。
1针对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点建议
1.1课堂练习应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才能学好数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挖掘练习题的内在因素,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间的竞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课堂练习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目标要明确,挑选的习题应具有代表性。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应该注意课堂练习的针对性,突出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课上就能掌握新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含30o角的Rt的性质”后,为了避免学生的理解偏差和更好地让学生领悟新知,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根据以上图形(如图1所示),找出图形中含30°的Rt,并指出哪两条边具有倍半关系。
所学给出的答案如下:
第1个图形中,AD是等边ABC的高。
第2个图形中,CD是RtABC的高,∠B=30°
第3个图形中,CD、BE是ABC的两条高。
教师需要补充的是,在第三个图形中,∠BEA与∠CDE=90°,∠A=60°,因此,∠EBA=30°。
在学生充分理解之后,可以引发出“在Rt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所在。
1.3课堂练习应注重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凸显实效
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合理安排联系时间和数量,挑选典型的、关键性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做到练一题,管一类,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点,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述“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时,安排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在出题之前,先讲解教材中的一种证明方法,引导学生做一题多解练习,当学生找到一种“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来证明时,教师可以继续启发学生寻找第二种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开拓思维。并且,可以再一道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性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四边形ABCD分别换为平行四边形ABCD、菱形ABCD、矩形ABCD、正方形ABCD等图形,还是将各边中点连接,会得到怎样的图形。这样的练习题,能够不断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4课堂练习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大多数数学教师都认为,课堂练习就是做题目,不管是在练习本上做还是在黑板上做。然而,课堂练习其实是教师最该注重的教学环节,因为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模式,例如:分组讨论、分组辨析,同时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5课堂训练反馈应及时
高效的课堂练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把课堂练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练习进行中,教师就可以进行巡批,当然,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要把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联系题都批改一遍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抽选一个同学的练习批改,再让同学之间进行批改,然后询问批改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利用课上时间,解决学生问题,又能提高同学们互动能力和互助精神。
1.6课堂练习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绝大部分的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建立知识衔接点,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对比研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认知,推理启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实施的建议和策略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学校也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交流及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开动脑筋,延伸思路。例如:许多学生都知道正方形中与各边相切的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值是多少,但是当老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比值是怎么来的?却没有同学能够答出来。再如:学生们在做题时会用到很多公式,但是这些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却全然不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知其然,也要知道其所以然”。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推理公式,主动思考,寻求答案,这才是数学课堂练习的根本。
2.2教师的主导作用
除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重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课堂上具有预设能力、引导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把控能力等。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都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例如:笔者发现,在讲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学生很容易出错,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审题;在讲乘方运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符号、括号、以及指数的奇偶信息等。同时,还应让学生建立简便计算的意识,合理运用整数、负数、相反数分类相加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减少错误。再如:在讲授函数、方程等问题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时,可以总结方法口诀:一变、二套、三简。一变指的是变为公式的标准形式,即( )2-( )2,二套指的是公式结果(a+b)(a-b),三简指的是结果能化简的就化简。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具有很强针对性,思路明确。
3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探讨出巧解、速解的新方法,灵活运用知识,少走弯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