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力的迅猛发展,从1979年的全国装机6300万KW展到2002年的35300万KW。随着电网规模规模越来越大,具有垄断性质的电网公司的运营管理也暴露出管理方面的局限性。
1.电网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的中枢和关键,但目前我国电网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企业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战略目标没有被层层分解到所有员工,员工出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背离的行为;企业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的人力资源技术,没有与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其他业务板块协同发挥作用;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各级管理者没有在绩效管理中承担相应的责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电网企业对绩效管理的目标的不明确。
2.电网企业电力物流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从对实物物料的需求、采购决策、合同签订履行、绩效评价等形成的在企业内部的供应链链条。随着电网企业的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内部一体化尚未完成,信息缺乏共享;电力物流的概念也尚未深入电力企业职工的心里;
3.安全生产方面的局限性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只是国内的标准,没有借鉴国际一流电网公司的生产管理经验,与国际接轨不足。
4.企业文化的局限性
目前电网企业标志能涵盖企业全部物态内容,对于员工还是单纯以问题活动为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明显是管理不创新。
二、电网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方面
电网企业管理创新的目的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建立起更加主动的以客户为中心、让政府满意的服务型电网企业,要建立起员工素质高、物流效率高、安全生产水平高、供电可靠率高和供电成本低的经营型电网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方面如下:
1.人力资源方面创新
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改革管理模式,建立适应电网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框架;规范组织机构设置,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基础平台;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2.物流管理创新
建立省市两级物流,省级物流主要创新点有:统一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体系;建立全省的物资信息共享;建立省级电力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实施网上采购,降低时间成本。实际物流管理创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统一管理。
3.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应积极借鉴国际一流电网公司的生产管理经验,采取同业对标、推行规范化检修等方式方法,导入电网安全健康环境体系等。在此基础上,电网企业还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数字化电网。
4.企业文化创新
电网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性质、定位、使命,进行企业文化的定位、文化表述和文化阐释,创新具有企业自身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石油企业作为高碳基能源行业,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过程中,更要加强管理创新,推行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量。
1.1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低碳经济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道德约束,而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法律责任,低碳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从我国各大舆论媒介对“碳排放税”、“碳排放配额”的概念的热议中可见一斑。由此可见,社会期待着企业承担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不重视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在市场上很难打动消费者;如果企业不重视自身低碳环保理念的建设和宣传,那么消费者肯定会转向他们认可的、更加低碳环保的企业。因此,只有重视消费者诉求、重视低碳环保,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谋得生存发展。
1.2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转变发展战略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适应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石油企业是传统能源企业,因此低碳指标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产生,将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对石油行业格局、企业经营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重视低碳环保,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低碳经济对于企业发展方式的影响深刻,给一些原本效益不好但是碳排放量低的企业带来了相对竞争优势。对于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必须做出发展战略调整,实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最终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可见,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了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碳排放量的主动性。
1.4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的需要
低碳经济时代进行环境管理是对传统环境管理的拓展,低碳经济时代的环境保护不再是被动适应法律法规规定,而是主动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通过这种形式的提升,可以调动企业全程参与低碳生产经营管理,把低碳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变成企业的一种潜意识动作,一种自觉的和必须的动作。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石油企业提高自身环境管理水平、降低环境成本的需要。
2低碳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石油企业应该改变被动承担低碳责任的态度,应该主动适应低碳经济的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将低碳作为一种战略机遇、将低碳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将低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石油企业只有走低碳环保的道路,才能抓住战略机遇、顺应局势,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石油企业应该在企业形象、管理理念、发展战略、技术创新等宏观方面进行设计,也应该在风险控制、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链管理等细节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2.1树立低碳创新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积极、稳健、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和价值感,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有利于提高社会认知和消费者的接纳程度,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低碳环保趋势下,石油企业更应该自上而下树立环保意识,建立低碳环保的企业形象,以便降低人们对于石化能源的高碳基的排斥意识,引导消费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石化能源和石油企业,引导全社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做起,从细微处减轻碳排放,在现有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理性地追求低碳环保。
2.2转变生产经营管理理念
生产经营管理的理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石油企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降低传统生产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在生产管理环节重视低碳理念的宣传和执行,将低碳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目标。在具体做法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低碳奖惩规章制度,降低碳节能指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对每个岗位都设定低碳节能任务,将岗位职责、薪金待遇跟碳排放结合起来,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岗位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罚,以便带动各级员工的参与度,激发员工的低碳环保热情,建设全员参与、量化评估的低碳管理模式。
2.3提高石油企业环保管理理念
环保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每一位企业员工、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石油企业是能源行业的代表,在生产、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影响非常大,所以,石油企业及其员工更应该树立环保理念,将低碳环保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在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加强环保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价制度,在环保管理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承担起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
2.4推行低碳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石油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将低碳环保思想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既要重视企业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注重协调长远发展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保利益之间的关系,从战略层面考虑短期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全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从而使石油企业顺利应对环境危机带来的挑战,应对低碳能源和绿色能源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2.5加强技术领域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石油企业应该采用低碳环保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对节能绿色环保的项目要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在生产过程中更要注意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的低碳技术,把碳排放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企业应该重视低碳环保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到国内外科研环保机构组织的技术研究,掌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核心技术,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研制新技术的成本较高、长远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购买引进低碳节能技术或者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低碳技术合作来联合开发新技术、新方法。
2.6创新外部环境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面临众多外部风险,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在国际油价跌跌涨涨的起伏变动中遇到很多机遇和挑战。不同国家地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对于石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像乌俄危机、卢布贬值等因素对国际油价和我国石油企业的影响就非常大。对此,石油企业应该建立外部风险识别控制体系,组建熟悉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经贸政策的专家顾问团队,在对国际环境进行宏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准确地鉴别评估可能的外部风险,尽可能降低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可能风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要尽可能掌握国际、国内环保规定、碳排放规定、碳交易规则,不断开拓进取,探索低碳环保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外低碳经济中掌握主动地位。
2.7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历来都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当地环境保护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石化能源企业,石化能源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因此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储运环节发生危险,对当地环境破坏和人财物损坏都是非常严重的。对此,石油企业应该以贯彻宣传低碳环保理念为契机,强化员工在生产、储运、销售环节的安全意识,系统学习不同环节和不同岗位的安全隐患,做到能辨识、能预防、能逃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危害造成的损害,在安全隐患的识别、处理上进行系统培训,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然,在培训人员的同时,石油企业还应该加强科学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从生产、销售、储运等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将危机信号传递到风险监控部门,实现企业安全危险信息的动态、全程监督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2.8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反映了一个企业选拔、使用、培养员工的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规范的制度,对员工进行招聘和管理,在员工薪资待遇、绩效奖励方面进行有效的上层设计,以便激励员工深刻认识、高效执行企业的低碳环保理念方针,致力于实现企业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措施上,石油企业应该着眼于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责,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以低碳环保为最终目标,完善员工激励制度和考评制度,培养员工低碳环保的意识,同时,对员工进行全面考察和培养,把认同并且愿意贯彻低碳理念的人才留下、用好,争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9创新财务管理
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在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则更应该重视环境成本的核算,对于环境成本低的绿色低碳项目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通过投融资来获取资源、优化配置资源,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最终促进企业发展。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低碳环保经济下可以采取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的方式,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节约资金管理成本,降低财务风险,促进石油企业低碳策略的落实和执行。
2.10创新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合,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将自己的低碳理念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通过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上下游企业认识了解低碳环保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对环境保护带来的有利作用,努力建设一条低碳环保的供应链。石油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中,应该不断修改完善采购和销售标准,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严控低碳标准,共同推进低碳环保理念的执行和落实。
3总结
影响企业管理决策的约束条件变得复杂多变,使决策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对决策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决策的科学化除了要有规范的决策程序,科学的决策方法外,很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决策所依据的数据资料要能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给企业管理层.ERP系统作为一个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实时动态提供企业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且其集成的各种现代化管理工具,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支持,解决综合性问题的管理方法创新将增多。ERP提供了跨地域、部门,响应快速的联机服务、系统集成等易于共享思想与创意的体系,促进了一系列的员工行为和思想的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其成为了企业在不同管理层次实现内部革新的驱动力。
二、ERP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与应用
以ERP为核心的统一经营管理系统平台在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产销协同、系统集成设计等方面都为企业提供了创新可能,整合了企业现有的管理和生产方面的信息系统,有效支撑了企业管理创新应用与发展。
1.财务管理
根据企业管理多库存地的特点,将成本核算单元由过去的企业层面进一步细化到仓库层面,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细度,对不同类型的销售业务进行独立的收入、成本、利润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帮助;促使财务工作重点由传统的核算会计逐步转向管理会计,由成本计算转向成本分析、成本管理;统一了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实现多维度的收入成本分析;通过系统集成的优势,财务平均的月结时间由过去的5~8天,缩短至2~3天,大大提高了财务月结的效率和数据质量。
2.销售管理
规范整合了客户数据,对客户渠道、性质进行了有效的统一管理,销售、财务共享同一套客户主数据;在客户统一管控的基础上,将销售业务与客户信息进行了有效汇总,按销售量、销售收入、客户排名以及批发、零售等多维度报表对客户进行分析,实现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客户信用额度的统一管理,信贷管理人员结合销售分销模块的业务流程,按照销售企业的信用额度管理规定,由总部统一维护客户的信用额度、风险类别及有关控制参数,利用系统实时预警功能进行客户信用检查,对信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并在所有权发生改变时,系统自动结转与出库物资数量相符的销售成本,自动更新物资库存和总账会计,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开具销售开票后,系统自动产生收入会计凭证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物流协同管理
在同一系统平台下,标准规范的主数据编码,为企业业务信息的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划、采购和库存的统一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减少了冗余繁杂数据带来的浪费现象。通过系统集成的功能,实现了采购与销售的单据自动对应,通过系统监控业务的执行状态;业务数据(数量、库存地、客户等)多层次共享,避免重复操作,提高运行效率。
4.人力资源管理
从管理创新的基本理论上看,会理电力公司在企业本性论中,连续三年经营亏损,具备了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依据。在管理本性论中,在现有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的条件下,失去了保障会理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电力供应的目的,具备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又一依据。在员工本性论中,由于职工收入低,积极性无从调动,失去了企业活力的源泉所在。在国企特性论中,会理电力公司是国家国有资产的一个运营载体,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属于保障民生的垄断性行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始终要履行承担社会目标的职能。通过分析,会理电力公司进行管理创新已水到渠成。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根据管理创新的三个阶段来分析,会理地方电力公司因无力确保电力的供应,无资金加大对电力建设投入,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用户的不满,具备了管理创新的动机;而电力行业的资本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性,靠当地政府和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只能寻求外部先进的资源,作为世界500强的国家电网公司为会理电力管理创新具备了外部灵感。2007年4月,会理县委、县政府为整合电力资源,通过引进国家电网公司,对会理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发电资产进行剥离后组建了四川会理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会理电力的创新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和认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述。
(一)学习优秀管理模式,加强地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
供电公司成立后,在管理模式上从地方管理转为行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的管理重心进行了调整,四川省电力公司按照“四统一”标准(管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对供电公司进行管理。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以制度来管理企业,以制度来规范员工,以制度来促进发展,建立涵盖法人治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运行等方面规章制度100余个,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定期召开工作质量考核会,严格奖惩兑现,提高了工作标准,规范了员工行为。
2.实现人、财、物集约化管理
增强对人力、财务、物资的管控能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窥避经营风险,建立完善基础信息,启用了ERP软件系统,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全系统EPP软件的全面上线。
3.狠抓基础管理,提高营销业务水平
实现了国网公司“SG186工程”营销业务工作系统上线,通过软件信息系统规范用电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用电业务会签、审批制度,加强了电费抄核收工作,使用电业务各流程环环相扣、责任落实、管理有序。
4.细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
改制后的供电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生产安全全员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到岗到位制度和现场巡查制度,强化了现场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标准化作业管理力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电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公司成立后,依据《出资协议书》拥有了第一座110千伏白塔变电站;随后又建设投运了一座220kV会理变电站,三座110kV黎溪、乐寨、小黑箐变电站,这标志着会理电网主骨架网络实现了由35kV电压等级向220kV电压等级的巨大转变。公司成立至今电网建设投资累计达6亿余元,电网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供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公司现有110kV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96.5MVA;35kV变电站9座,主变容量77.45MVA;输配电线路2491公里。
(三)适应市场经济新时代的要求,进行电力企业的制度创新
按照省公司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公司完成了组织机构和定岗定员设置工作,出台了《员工竞聘上岗管理办法》并推行实施,通过双向选择,公开竞聘了25个班组长,半月内完成了296个岗位的全员竞聘上岗工作。推行了以岗定级、一岗多薪、点值浮动、考核易薪的《岗位薪点工资制实施办法》,体现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四)采取多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业务技术水平
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目前,中国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的指导方向,企业营销也不例外,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面对挑战,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的策略,是当前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出发,研究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及策略,为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做出更好地指导。
2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原则
所谓企业的营销创新,就是要从营销环境出发,在企业面对一些困难时,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在营销要素的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帮助企业实现变革的过程。我国企业要想在不断发展中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步伐,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寻求营销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营销创新也有着自己的创新原则。
2.1正确的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意识。对于整个营销创新而言,创新观念就像灵魂一样,贯穿于营销创新的整个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创新观念的指导,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优势的营销创新策略,也就使得企业在面对竞争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对于正确的创新观念指导企业进行创新的案例有很多,如众所周知的海尔的斜坡理论,海尔以这个理论为指导,进行各方面的营销工作,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具有品牌竞争优势的营销管理策略。还有就是比较有名的SOHO现代城的案例,SOHO现代城是潘石屹在北京CBD的第一个SOHO建筑,它的成功运作充分体现了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面对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营销创新对一个企业发展生存的重要性,只有创新才能塑造自己的企业品牌,也才能帮助企业培养足够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2活跃的营销思维
只有通过正确的思维活动,企业人员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营销管理策略,所以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一般属性和内在活动的间接反映。现代企业营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好的营销思维才能制定好的营销策略。要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切入营销创新的理念,就是要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建立起营销人员的营销思维,使他们时刻保持这种工作状态。
2.3规范化的营销制度
营销创新的规范化主要在企业的制度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使企业的人员工作起来有章可循,形成一个精诚团结,充满活力的团队。因此,营销创新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也是一个企业凝聚力的体现。企业的凝聚力强,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保障营销人员具有良好的创新观念与精神,激发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3企业营销创新的对策
3.1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想实现企业的营销创新,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但是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不能正常的生存下去,只是追求短暂的利润最大化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企业这个生生不息的系统中,首先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模仿了西方的很多经济发展模式,但是现代市场条件下,企业的领导者要把握好创新意识,敢于创新,破除旧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理念,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
3.2提升员工素质,培养活跃的营销思维
企业是一个群体组成的系统,它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的领导要有大局意识,要把培养员工的营销思维作为重点的工作,实现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企业更应该尊重每一个员工,注重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每一位营销人员都有着自己的营销思维,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的员工而言,他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有着积极的创造性,对于企业而言,这是非常有利的,企业的领导就是要积极引导员工的这些良好思维,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整体文化范围,帮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树立正确营销创新管理理念。
3.3强化科技创新,树立规范化的制度
21世纪是科技不断创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科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营销模式,已经由起初的单一化向着现在的多元化发展,网络营销在现在的营销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客户关系的管理,营销人员应该注重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因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内部企业人员要建立健全公司的营销服务体系,实施新型的网络经济管理模式。要推动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完成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就必须注重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树立规范化的企业营销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做好营销人员的进出机制,保持营销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制定有章可循的营销人员管理制度;其次要不断完善对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树立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长期发展思想。
4结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IT)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运用计算机来计算工资,到数据库、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一不是IT技术的功劳。
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国外有关专家在举办的培训班上曾经做了这样的游戏:主讲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也可能是别的惩罚。你有三种选择:(1)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开信封,(3)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
不打开信封,就意味着一切在停滞不前。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好比那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对现状的突破。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什么是创新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
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总结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
创新的特点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1、新颖性。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
大卫.史密斯发明了"邮包炸弹"梅利莎病毒,到案发时已使100万台电脑瘫痪,造成8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价值大破坏。
创新的分类
提起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下面逐一介绍。
思维创新
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西方有人召开头脑风暴会,就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注意),定的目标是1小时内想出100个。原来以为至多能想出50个,结果却是103个。
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创新。有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97年麦肯锡帮助平安进行改革时震动很大。当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思维方面的。下面的案例对我们颇有启发。
谁接董事长的班?
董事长年事已高,想找人接班,可又拿不定是让位给大儿子还是二儿子。
董事长突然有了主意,他告诉两个儿子:前边有两匹马,黑的是大儿子的,白的是二儿子的,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就由谁来接班。大儿子听后在考虑如何比慢,而二儿子却飞身跨上黑马,迅速赶往终点。结果是二儿子最终接了班。
产品(服务)创新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金融服务而言,主要服务创新。手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从模拟机数字机可视数字机可以上网的手机。手机的更新演变生动地告诉我们产品的创新是多么迅速而高级。英国70年代首创传统型分红保单。平安保险在大陆率先推出"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产品"(unit-link)。现在平安正在着手筹建callcenter,这在大陆也是创新。麦考密克(CyrusMcCormick)的收割机和Intel的微处理器是创新的典范。
技术创新
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市场优势。人们把军事上核技术转移到核电站建造上;平安保险总精算师StephenMeldrum制定的标准被采纳为英国行业标准等等皆是创新,举不胜举。不过,我们在此很想介绍一下世界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Wal-mart)的技术创新。沃尔玛1985年启用HughesNetworkSystems六频道人造卫星。老板SamWalton通过录像带可以同时对所有员工讲话作培训,每一家分店都与阿肯色Bentonville总部相连,分店的温度、销售业绩、顾客的停留时间、购买行为模式等信息统统汇集到总部。沃尔玛还是世界上第一家试用条形码即通用产品码(UPC)技术的折扣零售商。1980年试用,结果收银员效率提高50%,故所有Wal-mart分店改用条形码系统。
组织与制度创新
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系统理论--组织是一个开放、有机和动态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技术系统、管理和行政系统、文化系统。其特点是相互联系,一处改变,其他会跟着改变。典型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是通过员工态度、价值观和信息交流,使他们认识和实现组织的变革与创新。情景理论--在企业中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方法。行为理论--企业中人的行为是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企业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
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三种:
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
2.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GE总裁韦尔奇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革GE这部老机器。有一个部门主管工作很得力,所在部门连续几年盈利,但韦尔奇认为可以干的更好。这位主管不理解,韦尔奇建议其休假一个月:放下一切,等你再回来时,变得就像刚接下这个职位,而不是已经做了4年。休假之后,这位主管果然调整了心态,象换了个人似的。
3.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管理创新
前面提到,世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环境情境作为自变量,管理作为因变量。Intel总裁葛洛夫(AndrewGrove)的管理创新:(1)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厂工人,也适用于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2)在Intel,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有人把管理创新划入组织与制度创新之中。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马总的报告《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完善平安企业文化》中提到的彼得·沃首创保险电话直销。上海寿险提出"营销文化"的概念。重庆产、寿、证联袂进行交叉销售,并创办客户学校,为客户和准客户提供综合服务。通过文化促销,重庆产险获承保一家美资电厂。Avon的直销和Amway的传销皆是营销创新。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就是创新。平安厦门分公司(寿险)传经送宝,帮助厦门地税部门创建税务文化。
什么是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是什么?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1、管理的创新,2、对创新活动的管理,3、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它把创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而且要求整个组织和成员是创新型的。
当今的趋势是由单项创新到综合创新(全方位创新),个人创新转向群体创新。
如何创新
首先,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前面介绍的七种创新,缺一不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不可偏废。创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创新,也存在创新的可能,不管该岗位是多么平凡。请看下面的案例:
德国农民卖土豆时把土豆分成大中小三类,这样卖比混着卖能赚更多的钱,但分土豆工作量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斯家卖土豆时从不分捡,但也能卖好价钱。奥秘何在?原来他们先把土豆装进麻袋,然后再选颠簸不平的山路走,等到城里时,小的落在下面,大的在麻袋的上面。道理就这么简单。
平安将创新作为企业价值观之一,平安团队价值观--"团结、学习、活力、创新";平安经营理念--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新、人新我恒。
其次,企业具备鼓励创新的开放系统,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营造集思广益的氛围,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鼓励并善于采纳下属意见,员工普遍习惯于采纳同事的意见。许多跨国公司都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
第三,公司在资源配置上要倾斜。创造本身需要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更需要大投入,国外公司的产品研发费用每年动辄数亿,数十亿美金。为了开发unit-link,平安专门成立了项目小组,先后花巨资聘请国外精算师和咨询公司参与。巨人集团的脑黄金生物制品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投入不足。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也需要投入。比如为训练员工创造力所花的费用。
最后,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提升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若干重要创新工具和方法
1、头脑风暴会系列(A·奥斯本所创)
规则:5-10人,其中一人为主持人,1-2名记录员(最好不是正式参加会议的人员),人人参与;会议时间为1小时之间,地点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奔放,严禁批判(延迟评价原则),求数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路。试验:在1000多公里外的电话线被雾淞所损害,无法进行远距离通讯联络,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参与者为飞行员,他们想到第36个主意才是使用直升机。
2、头脑风暴会的几种变异形式:
A、默写式头脑风暴法(西德人鲁尔巴赫所创)6(人)3(个主意)5(分钟)法(用卡片)
B、卡片式头脑风暴法
(1)CBS法(日本人创)--最初10分钟,各人在卡片上写设想,接下去30分钟,轮流发表设想,余下20分钟,与会者相互交流探讨,以诱发新设想。(2)NBD法--5-8人参加,每人提5个以上设想,一张卡片上写着一个设想。会议开始后,各人出示自己卡片,并说明。若有新设想立即写下来。将所有卡片集中分类,并加标题,然后再讨论。分项检查法3、多路思维方法,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想问题,WhyWhereWhoWhomWhatHow,二战中,美军使用这种方法改善了许多兵工厂的工作。有无其他用途,加减,综合(组合)。例如,改变光线波长,发明了紫外线灯、红外线加热灯、灭菌灯。
4、类比、联想创新法(略)
5、信息交合法
我们通过案例来说明信息交合法。
曲别针有300000种用途。
1993年夏,世界创造学会研讨会上,日本专家村上幸雄说,请诸位动动脑筋,说出曲别针的各种用途,看谁说得多而奇特!与会者大约说了20来种。有位先生递条子说有3万种。其他人不信。第二天这位先生写上"曲别针用途求解",讲四字概括:勾、挂、别、联。要突破这种格局,创造性地讲出曲别针的千万种用途,可用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曲别--总体信息分解成材质、重量、体积、长、截面、颜色、弹性、硬度、直边、弧10要素,把这些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X轴、再把有关人类实践活动进行分解,连成信息标Y轴。两者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场。
每轴各点上的信息依次与别轴各点上的信息相交合。奇迹产生:Y轴的数标与X轴上的"弧"的要素交合,曲虽针可弯成1、2、3、4、……、9等数字,也可变成+、-、×、÷等。
Y轴"电"标与X轴"直边"或"弧"相交合,曲别线价导线或线圈。
信息交合法的三条原则:
(1)整体分解按序列得出要素;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现在,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滞留不前的正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因此,不断地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探索出一个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2高科技技术企业
2.1高科技技术企业的概念高科技技术企业在研究方面投入比较高,科学研究人员比重较大,生产规模比较小,民营产业发展快,对其他领域渗透能力强、联系比较密切的企业。当前人们认定的高新技术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多,并相对集中在计算机、电子信息,电子通讯设备、新材料的研发,生物医药工程等领域,信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2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
2.2.1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在各种资源的快速流动、结合。效率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命。只有当各种资源要素不断进行优化,不断快速组合,才能够使高科技技术成为高效益的产品。
2.2.2高科技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是智力资源的支持而不是固定产值。要发挥智力资源的创造性,就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高科技人才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和文化环境。
2.2.3高科技技术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加强技术的研发和不断的进行创新,加强科学产值投入,不断鼓励员工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依靠。
2.2.4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产业群体。高科技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大企业不同,它们的资源规模小、运作资源能力小,创新能力对高新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高科技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3.1存在的问题
3.1.1对员工重使用、轻开发。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内的高利润,大量削减员工的组织学习费用,对员工只重视使用,培养学习次数较少。但在高科技技术领域中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然后在学习再实践才能跟够得上科学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
3.1.2企业部门安排不合理。多数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导致企业无法适应高科技技术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使相关职能时会出现停滞不前。同时,各部门无法将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结合起来,受职权限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更为深入的交流,人事部门的工作会停留在底层,造成考核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计划不完整的问题,高科技企业只注重效益的表层,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等。
3.1.3员工之间重竞争、轻合作。高科技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扩大等方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影响整体质量,这就需要企业重视人员的重新组合及搭配。21世纪需要的不仅仅是竞争力,而是各种资源的综合力,特别是企业在对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的创新力和创造性。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能够正确的组合人才,不断发挥技术人才的集体智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一直强调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对员工的使用,忽视其培养:对于员工的任用缺乏科学的选择方法,以至于导致人才的流失。
4高科技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走创新之路
目前处于一个智力资源与生产分配使用为主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人才成为企业中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使企业更有发展潜力,使才能够使的企业不断地走向强大。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走创新之路就要:
4.1建立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合理有效运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为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做好准备。实行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企业层次上的资源管理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参与,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与人力资源的开发,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产的关系。
4.2完善业绩考核,建立激励制度对业绩进行考核,能够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绩和提高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在提高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建立相关激励制度,他们不仅需要更好的薪金,不断进行优质的培训教育,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而且他们还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企业中民主比薪金更加重要。
5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企业家能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应对开发市场能力和素质排名是倒数的。这样的管理者队伍是不能够领导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高科技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主心骨和灵魂,高层领导者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成败的关键。对高层领导者的开发管理和对员工的开发管理。对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就要做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测评方法,评估综合素质,培养和挖掘其潜能;引进新型的竞争方式,考核其绩效,优胜劣汰;按照市场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其应当享受的工薪报酬。做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开发管理工作应当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走向强盛,立于不败之地的希望所在。必须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比较相关的著作,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能够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
1.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
物业服务企业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在做好基础和基本的物业管理服务和经营工作的同时,必须在思维、意识、观念、方法、行为等方面有别于一般人才,具有强大、持续而突出的创新性;必须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从常规中发现新意新奇、从日常中做到新颖别致、从简单中悟到新法新意、从平凡中趋新趋高。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物业服务企业的起点较低、制度不完善、竞争无序化,在许多“先天不足”、“后天不规范”限制下,导致企业专业性、高素质的从业者严重缺乏,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对短缺,优秀人力资源两极分化较严重,创新型人才明显不够。
2.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素质的现状
因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滞后和迟缓,物业服务企业成立之初的从业者大多从房管局或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行而来,还有许多与物业管理毫不沾边的其他行业人员也从事物业管理。这些人员不仅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欠缺,对物业服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态势也不清楚;缺乏基本的职业化素养、技能和能力,只想管理而不会管理、只为经营而不会经营、只说服务而不做服务,更别说创新型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特质和特能了。即使是后续进入企业的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中专生、高职生、大学生,他们虽然知晓物业管理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熟悉一般的物业管理模式和规程,清楚物业管理的基本运行规律和操作方法,初步可胜任物业管理服务的日常工作、简单服务,但是由于他们的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认识与实践的偏离,往往使他们缺乏从事专业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指令按部就班行事,达不到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标准和要求。虽然一些物业服务企业从业者参加并通过了物业管理员上岗证、物业管理部门经理、物业管理师等资格培训和认证,但是由于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培训时完全是应付国家的要求、企业的期望和从业者的需要,因此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仍然达不到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执业标准和要求。
二、物业服务企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不足不强的原因分析
物业服务企业缺乏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是普遍现象和共同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认识和观念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从业者转型太慢
物业管理在紧跟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30多年中,虽然成就巨大、业绩显著,但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从业者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物业管理市场职业经理制度仍然处于真空,以及从业者专业学习基础缺乏、兴趣不浓等原因的大量存在,使得从业者的素质、能力和创新性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原来“半路出家”的仍在半路上奔波而未到“家”,原来转行转岗的还在“行”外打转、在“岗”外转悠,未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2.社会供应偏向
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已深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校,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也举办了物业管理培训,应该说是可以满足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需求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仍然存在“招人难”、“空位多”问题,仍然只能围着现有从业者的内部培训打转。其原因在于:学校培养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无意从事本专业,即使暂时以此为业,也不安心工作,最终都会“跳槽”;更何况现在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尤其是高学历教育的学校还不多,招生数量也很少;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培养的物业管理专业人员,大多是现在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即使有一些新加入者也是为了找一份工、混一碗饭,因而要想这些学员有大的改观和提高,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3.思想认识误区
当前,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整个社会对物业管理行业、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从业者的认识都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和误区。比如,认为物业管理行业低人一等,物业服务企业只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物业管理从业者是“上辈子做了孽这辈子才做物业”;认为物业管理是“管家”,“管家”就该无条件服务、无条件听话、无条件满足;认为物业管理就是搞点儿卫生、收点儿费用、护点儿秩序、修点儿故障、帮点儿小忙,有没有无所谓、在不在不紧要。因此,现实中对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从业者来说,“打板子”的事情要受得、挨“耳刮子”的事情要忍得、“伤面子”的事情要兜得,好事不沾边、坏事粘身边、恶事传天边。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将物业管理行业、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从业者深深地打上了“低人一等”的烙印,使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处于一个低下甚至低劣的位置,致使很多人不愿加入这个队伍,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出现更无从谈起。
4.收入待遇偏低
物业管理发展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乏力”,以及被社会误解和不看好,使得物业服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提供优厚的薪酬福利的。加之国家规定从事单纯的物业管理只能是微利(企业虽可通过多种经营而多利),物业服务企业是服务企业且大多是民营企业,这对处于初级阶段而又不太懂服务、只想盈利的大部分企业创办者来说,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薪酬待遇支付给从业者。同时,由于物业管理用房和相关附属设施设备在物业接管时未达到或不符合一个企业运营所需的场地、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在创办后承接的管理区域或项目时,必须进行方便其管理服务所需的相应配套投入,这无疑增加了本来就实力不雄厚的物业服务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对企业从业者的薪酬待遇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5.企业人力资源投资较少
人力资源投资,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从业者的素质、知识、经验、能力、技术,确保从业者健康、安全,给予从业者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条件,在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所进行的资金、实物、劳务、服务的投入,是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投资。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投资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投入,包括人才引进、稳定、管理、激励、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人力资源本身的投入,包括对人才的脑力和体力开发、健康和安全保障、思维能力创新、成长进步等方面的投入。当前,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的问题主要有:
(1)意愿性不强。
企业要么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全新性认识不足,缺乏意愿性或意愿性不强;要么因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从业者流动性大而不敢或不愿进行人力资源投资;要么思想上很重视,但行动性意愿不强;要么只有培训员工的投资意愿,没有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优化环境、优化管理等方面的投资意愿。
(2)方式和内容单一。
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简单投资,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较少,或不太注重。在人力资源管理投入方面,基本上是内部培训,没有或很少有脱产进修、出国考察、异地交流、带薪休假等人力资源投资方式的混合使用、灵活应用。而内部培训也大多是上对下式的指令性、任务性训话,很少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即或有“请进来”式的培训,也主要是针对某一主题或专题,培训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有的企业虽然也“送出去”,但是只是参加一些会议,时间半天或一天。
(3)对象和时间受限。
物业服务企业虽有脱产进修、出国考察、异地交流、带薪休假等人力资源投资方式,但参与对象大多是企业“老总”,有的放宽到“副总”,时间多为一个月左右。企业经常采用的内部培训方式,往往是对员工进行临时性的短期培训,企业不愿或无力进行大量的长时间的投入;而且参加培训的只是高层领导者、表现突出者、中层管理者,一般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根本无缘接受培训。
三、物业服务企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对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问题,物业服务企业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从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可持续性着手,从人才的内部挖掘和培养、外部引进和留用着力,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加快从业者转型的步伐、克服社会供应偏向和思想认识误区的弊端,以高投入、高收入、好福利、好待遇的企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迅速加入,使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选择、培育、增加有着更大的空间。
1.加大与企业有关各方合作培养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力度和强度
物业服务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与政府部门、房地产企业、教育系统、社区组织、社会机构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相应的创新型人才适应与其有关各方的关系稳定和发展。因此,在物业服务企业自身有许多困难或限制的情况下,加大与这些有关各方合作培养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力度和强度,既必然也必要。企校合作、企社合作、企企合作、企政合作、产学研合作、工学合作,都是值得尝试的培育人才的模式。这些合作可采用战略联盟、项目对接、科研平台、培训基地等方式,旨在实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交互利用。这方面亟需企业下工夫,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还是处于被动地接受学校、社区等派人派工的状态,不能还是以“只为利、不为人”的合作态度消极接招、被动接手,不能还是嫌麻烦、不愿接受学生学员的进入、项目课题的流入、机构组织的介入。
2.建立健全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快速成长的制度体系
物业服务企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需要有一套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按照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区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的观点,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在两方面下工夫:
(1)非正式制度体系。
非正式制度是指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培养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非正式制度体系,应包括非正式制度认知、接受、体验、应用、升华等方面的文件规定和实施安排。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只有对物业服务企业乃至物业服务行业的价值观念、精神文化、道德习惯、作风规范、愿景信念等做到了然于胸、有所感悟、运用自如,才能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发展生命体,才能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融入企业、服务企业、助推企业。比如,一些企业的岗位培训、职务培训、升职培训等升级版或高级版,就是一种较好的非正式制度建设举措,对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2)正式制度体系。
这方面可参照或借鉴的经验较多,在此不赘述。但笔者认为应强化三点:一是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发掘、开发与任用制度。这是重要的一步,因为物业服务企业要在众多普通员工中找准具有可培性、可塑性的创新型人才,除了这些人才自身的诸多表现标新立异、独具特色外,领导者的慧眼、慧智、慧思甚为关键。对所找到的准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还需经过一定的印证、打磨,发现其新其异,然后才能放心、放胆、放手使用。当然,这些都需要制度做保障。二是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保留和成器制度。与一般员工不同,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在任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培养机会、训练平台,使他们充分发挥出管理、服务、经营的创新性,以及思维、方法、技能、手段、观念等的创新性,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知识技艺、能力素质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升华和彰显,最终成大器、成好器。而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各环节、各方面都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当前,企业人才流失是个普遍现象,是人力资源学家、组织行为学家、心理学家等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应制定有效的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流失。按照法约尔在其《一般工业管理》(1916年)中提出的“任用期稳定”原则,留住现有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三是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声誉、形象和竞争制度。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对一个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名片或标志,他们的培养和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声誉塑造、形象设计的过程。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声誉影响和维护机制、形象设计和宣传机制,以使所培养出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声誉、形象需要。同时,对不符合企业声誉、形象要求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甚至对企业声誉、形象产生严重影响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企业应建立配套的惩处和淘汰制度,以形成人才正当、良性竞争的局面,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既有利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