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个一活动自我总结范文

五个一活动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个一活动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个一活动自我总结

第1篇:五个一活动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秩序行为;养成教育;集体规则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33-05

【作者简介】卢素芳(1967-),女,江苏靖江人,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唐翠萍(1969-),女,江苏靖江人,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他们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大集体。从家庭中无拘无束的小主人到班级里的普通一员,从一个人独享家庭资源到与同伴共享班级资源,多方面的变化使很多幼儿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由于大多数家长不了解秩序行为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形成了“行为无序”的生活状态。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生活秩序,随地乱扔瓜皮果壳,吃点心和午餐时碎屑、米粒到处撒,喝水时没有耐心等待,喜欢拥挤,自理能力差等;有的缺乏良好的游戏秩序,不懂得遵守规则,不知道谦让,不会与同伴合作,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与同伴的矛盾等;有的缺少良好的学习秩序,操作活动没有条理,难以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很少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活动中常会影响同伴……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社会化程度和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影响他们有序生活、有序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受社会上“重智轻德”“重知轻行”的教育理念影响,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常偏重于主题教学,偏重于特色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秩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及时与家庭携手,在秩序意识建立的关键期萌发幼儿的道德需求感[1],导致幼儿秩序教育停留在肤浅的说教层面,不能有效培育幼儿的秩序认知、情感和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积极帮助幼儿在公共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秩序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促进道德生长,形成健康人格,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2]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秩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相对面。

(二)秩序行为则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条理、不混乱的外显活动。

(三)秩序行为养成是指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热爱秩序状态,获得正确的秩序认识,并积极地付诸行动,进而形成稳定的秩序行为习惯。

三、研究目标

(一)观察、辨析幼儿秩序行为养成中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探究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引导教师、家长科学、正确地认识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探寻、梳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模式、策略,包括对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研究,促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识和行为。

(三)拓展、优化家园共育平台,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秩序行为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四)设计、实施促进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教育活动,形成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园本特色课程。

四、研究内容

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家园共育四个方面进行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现实践性为主,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辅以必要的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一)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实施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通过“现场―审议―反思”的螺旋式研究过程,对在实践中实施的养成教育活动及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归纳出秩序行为的养成模式,概括出活动策略。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秩序行为养成教育方面的资料,深入学习,细致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线索,指引研究方向。

(三)调查研究法

对本园幼儿秩序行为的现状开展家长、教师问卷调查和幼儿访谈,对幼儿生活、游戏、集体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秩序行为基本状况有所了解,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个案观察法

从个体幼儿教育和行为案例入手,细心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和活动记录,探寻养成规律、教育策略等。

六、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确立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新理念

经过四年“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教师们走出了认知德育的误区,践行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生活德育、行为德育。[3]把握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教育契机,以秩序行为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为切入点,使幼儿在感受无序的不安、有序的愉悦过程中自发内化秩序意识,建立秩序行为。

1.集体规则是秩序行为的外在约束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即从个体转向了集体。在与同伴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适合集体的需要,使集体生活、学习、游戏愉快而有序。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明确的集体规则,帮助幼儿学习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

2.个体需求是秩序行为养成的心理基础

规则是带有制约性的行为规范,但是只凭说教和强制,很难发挥规则持续的、有效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遵守规则成为幼儿的个体需要,那么,规则就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认同,并坚持一贯地努力遵守和维护,从而促进幼儿稳定秩序行为的养成。

3.内外兼修是秩序行为的必要条件

集体规则是对幼儿行为的外在约束,有了明确的集体规则,幼儿们的行为才能有章可依、有度可量。但是,仅凭外在规则的强制和约束,并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行为习惯,必须在借助规则约束的同时,注重幼儿内心对规则、秩序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并引导他们学习参与规则的制定,使遵守规则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这样,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幼儿们逐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秩序行为养成的目的。

4.走向自律是秩序行为养成的至上境界

规则在执行的开始阶段,总是带有被动和他律的性质,如果缺少了教师或集体的监督和提醒,幼儿们对规则的遵守往往不能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辨别是非、自我判断、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我们充分采用情境分析、后果预示、动作提醒、换位体验、榜样示范等途径,帮助他们在秩序意识和秩序行为方面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形成稳定的、自觉的秩序品质。

(二)建构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新策略

我们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入手,改变过去养成教育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实施、反思、总结,逐步建构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秩序行为养成的策略。

1.生活活动中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

(1)自我服务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能够掌控并积极调适自己的基本生活。幼儿自理生活的水平决定了集体生活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自我服务是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起跑线。

①童谣指导法

创编针对性强、步骤清晰、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轻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②经验迁移法

让幼儿通过经验的迁移迅速掌握技巧、习得技能,将有一定难度的自理技能简单化、形象化。如叠被子对很多幼儿来说是件倍觉艰难的事情,于是教师先请小朋友叠手帕,并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手帕叠得整齐又漂亮?然后再请小朋友用叠手帕的方法来叠被子。这样,叠被子在幼儿眼中立刻就变得简单而又有趣了。

③流程排序法

环境布置中,将洗手、喝水、穿衣服等的步骤图按序贴在墙面上,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范式;游戏中,将这些操作步骤图片打乱,分类投放在区角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排出合理的顺序,在摆弄图片的过程中,幼儿做事的条理性得到增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能力也得到提高。

④正向强化法

通过经验重温、表扬激励、纠正错误、竞赛达标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强化规则、巩固技能。如设置“我是小当家”生活游戏区域,运动会上增设穿脱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项目。

(2)自我管理

①创设情境法

将秩序行为巧妙转化成游戏规则。如为改变午睡时幼儿们蜂拥着往阁楼寝室跑的嬉闹场面,教师设计了 “小乌龟爬山坡” 的情境,幼儿扮演小乌龟,在“山坡下”排队,一个接着一个、一级一级往上爬,有序爬上“山顶”(寝室)。

②换位体验法

通过互换角色、在矛盾冲突中倾听弱者的心声等途径,让幼儿尝试体验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③呈现计划法

和幼儿一起制定一日活动、春游、秋游、发放宣传单等活动计划,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应该承担什么职责、事先做好哪些准备等。

(3)自主维护秩序

①自然体验法

例如带幼儿走进公园感受美丽景色,幼儿们陶醉其间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有人在竹子上乱刻乱画,有人将瓶子丢在草地上,有人拿走了池中的鹅卵石……由此引发幼儿讨论、批判不文明行为,积极实施画宣传牌、发宣传单、当面指出等友情提醒的具体做法。

②角色激励法

通过每日“文明小卫士”“环保小卫士”“小小值日生”的值勤,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维护集体秩序的活动中。

③经验拓展法

通过“我会排队“我会倾听”等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探讨、总结关于“等待”“合作” “交往”等多种秩序活动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2.游戏活动中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

陈鹤琴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5]因此,我们致力于在游戏中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秩序行为的发展。

(1)以“情”助行

①拟人化引导

把游戏材料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并借此向幼儿提出爱惜材料的要求,帮助其理解爱惜的含义。如针对小班“娃娃家”中不爱惜玩具的现象,设计“熊娃娃哭了”的评价环节。

②移情训练

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让幼儿在直接或间接经历过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在故事中引导幼儿学会10句文明的交往语言,在童话剧表演过程中学会积极等待的方法:排队等待、观察等待、目标暂时转移等。

(2)以“境”引行

①环境对比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序环境与无序环境的对比,引导幼儿感受无序地操作材料所带来的种种不快与不便,对有序取放与物归原处的行为产生认同,并付诸行动。

②环境暗示

将规则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中,以暗示幼儿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有序游戏。如“巧用游戏牌”,帮助幼儿有序选择游戏区;“趣用图标”,将趣味图标张贴在各区域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道具为镜”,通过道具来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职责,避免幼儿因角色意识不明而出现无序行为。

(3)以“议”立行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制定规则,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立规则、调整规则,逐步建立规则意识,成为规则的主动制定者与执行者。将先来后到法、数数轮流法、点兵点将法、猜拳法、抓阄法、实力PK法等公平处理问题的办法自然渗透到集体生活的多个环节。

(4)以“激”促行

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在集体面前肯定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幼儿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的行为中获得力量、得到激励。

3.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①借助文学作品

选择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的幼儿文学作品,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②运用游戏强化

在“传声筒”“奇妙的声音”“找错误”“听指令”等倾听游戏中,培养、强化幼儿倾听的专注性、坚持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幼儿的倾听品质。

(2)提高有序操作的能力

首先,教师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指导,帮助幼儿形象地了解、掌握操作的顺序和方法,让操作过程正确、有序;其次,通过“借用标记,按序取放”“依次传递,迅速取放”“任用组长,积极取放”等策略,让幼儿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

(3)学习合理地共享空间

①借助参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间

如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借助地面的圆点、线条、室内的钢琴、黑板、操场的大树等参照物,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避免与同伴的拥挤、碰撞。

②巧妙引导,合理使用自由空间

如在小班体育游戏“战胜大灰狼”的开始部分,“小羊羊”一窝蜂地围着“妈妈”挤作一团,这时“妈妈”举起手臂,一边转,一边带着“小羊羊”念起儿歌:“手叉腰,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转,慢慢转,碰到伙伴让一让。”儿歌念完了,幼儿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搭建了家园共育的新平台

1. 家长工作坊――参与体验,感悟秩序教育

在家长工作坊“探求秩序之美”活动中[6],首先组织家长完成相关调查问卷;其次利用课件梳理当今社会公民秩序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加拿大、德国、日本就文明行为培养采取的措施[7];接着家长和教师一起分析在秩序意识建立和行为养成等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参与式家长会,使家长意识到应为幼儿创设整洁、有序的物质环境,提高自身修养,为幼儿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讲文明、守秩序的好习惯。

2. 《七彩阳光》园刊――正面引导,推广教育经验

我园《七彩阳光》园刊设置了“专家视点”“教师手记”“我推荐共分享”“育儿心得”等栏目,免费向家长和其他幼儿园赠阅。除了每一期渗透秩序教育内容外,我们还会在三月、九月的“文明展示月”活动中编写主题园刊,让文明风尚的正能量在家园之间传递、积聚。

3. 预约访谈――关注个体,提升秩序素质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个体发展的不同,在秩序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幼儿对秩序的理解和践行表现出一定差异。为此,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长预约访谈活动,要求各班教师每天至少访谈1~2位家长,一个月内和所有家长沟通一次。同时要求教师在访谈前做好访谈计划:幼儿近来在秩序行为养成方面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这方面我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提供哪些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措施?希望家长配合做什么?访谈后认真做好记录。这样的访谈有效提高了教师、家长对幼儿个体在秩序行为养成中的关注。

4. 亲子活动――亲子同行,建设文明生活

三月和九月是我园的“文明展示月”,我们开展了“文明一家人”亲子活动,通过实施“共拟一份家庭公约”“共做一次社区宣传”“共当一回志愿者”“共植一棵小树”“共唱一首文明歌曲”的“五个一”文明工程,以家庭为切入点,亲子同行,建设文明有序的和谐生活。

5. 网络交流――共同探讨,提升育儿水平

当下,网络运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园开设了幼儿园网站,每个班开辟了班级网页(博客)、家长QQ群等,为秩序行为养成教育构筑了更为便捷的家园沟通桥梁。运用网络,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可以就幼儿生活、学习、成长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和讨论,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如,针对幼儿双休日无节制看电视,影响生活秩序,家长就此在QQ群里展开热烈对话,各出妙招。有的觉得应为幼儿选择好的电视节目,有的认为应为幼儿制定计划,安排读书、绘画、户外锻炼等多种活动,有的建议多与小区里的同龄幼儿结伴游戏,还有的提出父母应尽量抽时间陪幼儿一起玩,等等。

6. 家长助教――巧用资源,宣传公共秩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研究中,我们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了解成人的职业,了解周围的环境,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秩序,知道社会是有序的、和谐的。如,我们邀请交警家长来园讲解交通规则;请消防员家长介绍消防器械、设备,演示消防过程;请图书管理员家长讲解图书的摆放规则等。幼儿们直观地认识了公共秩序,同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能成为“家长老师”感到无比自豪。

(四)探索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新模式

1. 行为模式:教化、物化、内化三步曲

第一步,教学先导,体验秩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理解、体验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第二步,巧用图标,物化秩序:在空间环境设置中物化规则,利用简明生动的形象时刻给幼儿无声的提醒;巧妙利用音乐,有序转换活动,引导幼儿遵守作息时间。第三步,坚持一贯,内化秩序:在组织一日活动中注重循序渐进、正面引导、持之以恒等原则,进一步帮助幼儿固化已习得的秩序行为,从而将秩序内化为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

2. 组织模式:幼儿园、家庭、社区同步行

(1)家园同步建立秩序

家园共同的认识和统一的要求是秩序教育成功的前提,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发放《活动倡议书》等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幼儿在家中、社会活动中的责任以及应养成的秩序行为规范,做到幼儿园和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在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上的同步,避免了以往在家长不知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造成幼儿园单方面教育的单薄无力,甚至家园教育相互抵触的现象。

(2)社区活动强化秩序

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熏染,并接受社会生活的检验。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考察社区环境,利用“SWTO矩阵分析”法梳理地理环境的优势、劣势,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有效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如:与所在交警队联系,带幼儿实地感知红绿灯、人行横道、交通标志,理解交通规则;与所在地的银行、邮局、超市联系,实地观察一米线,了解收银台的操作流程和邮寄的程序,体验排队等待的秩序;联系社区公园开展果树种植,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体验爱护绿化、保持环境整洁的公益活动;带幼儿乘坐公交车,学习先上后下、上车投币、礼貌让座的公共秩序……幼儿们在社会实践中习得良好的秩序行为,又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既而得到家长、社会的肯定和赞扬,这样的积极互动,有效强化了幼儿的秩序行为。

(五)完善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的新课程

我们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记录资料、活动方案、养成策略等进行梳理和总结,编著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特色园本课程――《探求秩序之美》。该课程包含三个篇章:《探求之源》收录了4篇对象分别为幼儿、教师、家长、社会的幼儿秩序行为现状调查报告,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意义;“探求之旅”呈现了课题组成员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家园共育等方面进行研究所历经的29个精彩片段,并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提炼出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为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指导;“探求驿站”则汇集了我园“文明一家人”亲子活动方案、22篇“我会……”集体教学活动案例以及4篇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为幼儿秩序养成教育提供具体的、可供借鉴的操作范式。2011年12月,《探求秩序之美》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对本地乃至其他地区的幼儿园开展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起到了辐射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 孙云晓.幼儿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10.

[3] 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5] 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文集(第1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6] 唐翠萍.“幼儿在家中的责任”专题家长工作坊[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