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职业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终身教育
一、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1.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经验
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各有特色。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德国非常注重员工培训,政府官员、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各级人员都要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并建立起以动手能力为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美国以社区学院为特色,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加拿大的教育很注重能力培养,其最突出的是建立起以能力为教学基础的CBE教育思想体系。日本积极推进终身教育,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虽然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各具特色,但体现着共同的发展趋势。
(1)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教科文副总干事鲍维尔在主题报告中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但是,必须有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否则我们就是在制造新问题。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而且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把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联系起来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训、就业和社会福利几个方面工作在一个国家内、在国际范围内联系起来。”近年来,社会伙伴合作办学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流模式。社会伙伴合作办学就是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就业部门与社会的工业部门、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等通力合作,对于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方向、内容等进行协商,同时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在这个机制中,政府除了从事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实际办学以外,还要起到组织领导、协调办学、建立质量保障制度等作用。而各种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就业需求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实习、培训场所和就业渠道,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动态,提高培训质量,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制度。
(2)职业教育和培训终身化。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会议主题是“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这表明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趋势已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并因其重要的意义而被提倡。目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正逐渐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再被看做是终结性教育,过去那种认为只靠一次教育或培训就能享用终身的想法或做法已经过时了。20世纪90年代各发达国家纷纷实施“终身学习”或“继续学习”计划。例如,瑞士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包括更新知识和技能、获得新资格的职业继续培训和高级专业考试,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英国于1998年提出了建立“产业大学”和“个人学习账户”的设想,以便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接受开放式的远程教育和实施“终身教育”计划。日本提出终身职业训练及终身技能评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并努力建设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美国早在1971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生计教育。生计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意义的职业教育,它的推行实施得到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职业协会等组织的广泛支持。
(3)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的综合素质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能力为本位。过去的技能主要是指任务能力,即与完成具体任务相对应的具体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能力标准就是任务技能清单,培训课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一系列任务技能(或称教学模块),能力评价的依据就是直接观察个体对这一系列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这种任务能力观是传统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内容设计的理念基础。在现代职业发展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能力观。一种观点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素质是掌握那些特定的、具体的任务技能的基础,也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一般素质包括相关知识、分析与综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判断力、创造力等,它们往往能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在此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的内容,强调的是一般素质的培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的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将一般素质与任务能力结合起来。最近,德国、澳大利亚提出的关键素质概念,英国的核心能力概念,美国劳工部提出的包括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运用的五种能力以及技能、思维、品德的三种素质,等等,都是新的能力观的体现。
(4)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国际联合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劳动力在国际和国内流动量加大,顺应这一变化趋势,职业教育与培训也开始建立国际化的职教合作网络和运行机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世界职教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组织者,目前已建立的联合国职教信息网络,是连接了128个国家的一个职教实施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要在德国波恩建立一个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提供职教研究与发展信息,培训职教人员。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在发展。中德两国政府近20年来进行了下岗妇女再就业、关键素质培训等多项专题项目合作,最近又结合中国政府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为目标的综合性职教合作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双边以至多边的合作办学或合资办学,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又一新形式。
2.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经验的三点启示
(1)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培养实践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开发人力资源的重点是培养,关键在应用。职业培训从其本身特点看,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再指导实践的知识螺旋积累过程,是发现人的潜能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建设中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人才,要培养造就的也是这种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理念的专业人才,书本理论知识只是对这种专业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又要重视人才的应用;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又要重视人才的自身培养;既要重视人才的基础知识,又要重视人才的知识更新。这里说的培养和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就是职业培训。
(2)政府部门在职业培训中要站准位置,发挥作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必须重视职业培训外,还应该摆正位置,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是要发挥对职业培训的规范作用;二是要发挥对职业培训内容的指导作用;三是要发挥对培训市场的监管作用;四是要发挥对职业培训的激励作用。
(3)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协调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从教育规律和各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分析,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公民必须经历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是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书本理论。它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为主要特征,为提高公民素质和就业准备打好基础。职业教育是公民到达就业岗位后的一种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技能,并根据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和开拓能力,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如果说基础教育重视的是提高人的学历文凭的话,那么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就应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职业培训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建设的实践和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我国就业问题的挑战,展开了以就业、转业、创业能力建设为本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职业培训教育在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现行的职业培训教育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其他方面,都存在许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与“缺乏一个既符合国情市情又符合市场运作规律、适应职业培训需求的体系”有关。
1.职业教育和培训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及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职能问题。全社会的职业培训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收费和培训管理权限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统一、规范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培训组织、人员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权利、义务等具体事项。目前,我国在职能界定方面,一是政府对职业培训应提供何种支持和服务,承担何种责任和义务界定不够明确;二是企业及中介组织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界定不够清楚。
第二,职业培训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市区无论在政策与财政支持、还是在实践方面发展速度较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二是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有的企业职业培训有声有色,对企业经营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而另外一些企业欠缺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意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8.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没有对技术工人实行中长期培训计划或措施。在问及“您参加工作后获取新知识、新技术主要来源”(多选择题)时,90.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自己在工作中的积累;31.1%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参加单位的培训;18%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参加社会有关部门的技术培训。三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人们在观念上存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情况。
第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下岗职工就业的需要。各种培训班名目繁多,费用不少,并且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多层次、专业化培训体系有待建立。
第四,培训经费筹措和使用方面的问题。目前,除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经费由国家全额负担外,其他培训资金均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担负。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经费,调控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使用不规范,有些部门把其看做创收手段。在农村缺少政府有效组织的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
第五,宣传导向和观念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是当前阻碍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现行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过分扩大,并且往往只以一种标准分数为依据,从而使教育过程演化成为应试能力竞争。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被异化为等级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流变为选拔和淘汰者的归类,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被否定,往往认为学业失败的学生才进入职业教育学习,对通过岗位职业培训和自学的人,其工作能力再强,也会因没有文凭而不被重视和重用。职教的发展得不到公正的对待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反映在政策上是待遇过低。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强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能力,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而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流失严重;三是技术结构不合理。以天津为例:截至2003年底,在83.5万技术工人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1.27%,高级工占9.83%,中级工占27.3%,初级工占61.6%。呈“金字塔”型,塔基过大,高级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发达国家的技术等级结构呈“钻石”型,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
2.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的框架
(1)将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任务”,确立第一资源战略和实施能力发展战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转业和创业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瓶颈。同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人力资源是我国最具比较优势的潜在资源。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二十年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必须确立人力资源“四个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任务;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是各级政府的第一任务。实施能力开发战略,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以提高全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教育和培训的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解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2)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指导作用,努力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的首要责任是政策制定、提供经费、协调关系、制定标准。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政策制定和办学必须由政府、产业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来实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为核心。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强化高技能性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通过减免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使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对象更广,受教育的机会更大。在职业培训中要抓住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向,即以劳动保障信息平台为依托,通过网络招投标方式确定培训单位,由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以确保培训的实效;二是抓住职业技能鉴定和发放资格证书两个环节,确保培训的质量。实现职业培训运作市场化,社会培训资源集约化,培训考核鉴定标准化。
(3)树立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推进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整体改革。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除了教育共性之外,具有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是公民到达就业岗位后的一种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主要是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技能,并根据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和开拓能力,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职业教育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基础教育重视的是提高人的学历文凭,职业培训更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第一价值得到提升”,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用教育的方法使人的生活具有乐趣,职业教育给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类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整个教育事业关注全民成为可能,关注每一个人,这是以人为本的认识基点。
(4)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劳动者,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满足劳动者终身学习的需要服务。一是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调整和把握培训方向;二是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密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三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向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为受训者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支柱产业的发展,制定新的岗位技能标准,加强岗位培训。为培养一支有较高职业技能的劳动后备军,进一步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结合我国工业东移、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做好劳动力结构调整和职工转业转岗培训。围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行市场化、社会化再培训机制;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
(5)完善职业培训政策,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推行“双证”就业制度,把就业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先培训后就业”,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保证;二是鼓励和支持民办、中外合办职业培训机构,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鼓励政策;四是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培训经费应采取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将财政拨付的再就业培训经费落实好,提高再就业培训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李建中.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3]韩振轩.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建设与管理实物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于法鸣.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研究
一、简介
在人力资本的结构中,普教创造一般人力资本,职业技术教育产生特定的人力资本(Becker,1964),前者适用与人的一生及不同工作,而后者非全然如此。但是后者能获取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该优势使得此人能更迅速的适应特定工作,更有创造力。
毫无疑问,受过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员工对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富足程度,对整个社会人群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一个国家达到其所需技能水平,其政府会制定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和系统来便于其发展。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教育情况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的观点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上。该文章针对日本职教机制的特征分析其如何提高公司生产力,以及其如何支持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
二、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
(一)日本的经济和劳动力
随着发展中国家携带廉价劳动力进入全球劳动力市场,日本热忠于发展和维系高等增值制造基础,充分利用新技术(Nakamoto,1995)。该成果的实现预示着与劳动力参与的关系。2001年,日本劳动参与率随教育成就一同增长,其中25岁到64岁的有中学教育程度以上的成年人,有百分之78的有工作(右图表1),比没有上过中学的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高出6个百分点。
在7个国家中,日本居第2,仅次于英国(91%)。日本受过中学教育的劳动力参与率位4。这反映了日本劳动力参与率几乎等同于发达国家。另一事实是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参与率。
(二)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分析
在知识经济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通过成功利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找出提高知识创造的方法。因此,后面部分将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资金来源
在日本,该费用主要有教育体系和雇主分担,此外有限的国家赞助的公共事业部门做部分投资。例如,l 995年日本的国家政府预算用于人力资源发展的是157千万日元(1元=150日元)(Kitaura,1996,pp19-29)。该预算分配如下:
用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发展-28.2千万日元(18.0%)
用于员工的自我教育-2.0千万日元(1.3%)
用于公众的职业教育-116.7千万日元(74.3%)
157千万日元的总预算,90%来源于雇佣保险系统(Kitaura,1996,pp19-29)。其用于支付失业津贴,3个有国家政府实施的雇佣安全保障,人力资源发展和劳动福利。
与中国做比较,中国职业教育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Xie and Wu,2001)。中国教育部门最近宣称在未来5年内中国政府会拨出10千万人民币大约1.23千万美元作为预算来发展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于此同时,800千万人民币会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新华新闻部,2006)。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和日本政府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的主要投资者。唯一不同是在中国刚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的重要性时日本已经走在前面了。
2.培训方式
日本有两种培训方式一初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正式教育体制下(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正式教育体制以外的培训(继续职业教育)。
(1)初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在日本学校几乎没有学前职业培训或者职业培训。该体制的目的是建立更广,非专业基础的知识来支持未来的培训,建立高标准的教育成果,在此基础上雇主塑造和公司具体情况一致的培训和发展(Harrison and Kesssels,2004,p64)。
中学教育可分为初中和高中。初中由7,8,9年级组成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2到15之间一对课本学习不断重视。高中从10到12年级。大部分高中都是全日制学习,授学术课程为学生今后的高等教育做准备。
对那些准备上大学的学生来说,高中生活的最后阶段大都用于准备考试,特别是一些优秀的私立学校,大约30%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Kitaura,1996,pp19-29)。
(2)继续职业教育
在日本继续职业教育都要由企业提供。大多数公司给员工提供各式各等级的培训,从最初的培训给新员工到在雇佣期间的提升培训。大公司流行的人事政策是雇佣刚从学校毕业的有着优异成绩和适应性的学生,然后提供公司内部的培训。所有大型的日本公司都有他们自己的教育和培训学院(Harrison and Kesssels,2004,p64)。例如,工匠培训通常为期3年。其课程包括70%的实际贸易培训和30%的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有基本文化和理论技术科目,某些是概括的某些是具体化的。
在职培训成为重要的技能整合的方式的同时,许多雇主意识到这并不足够,于是提供职业外培训来帮助员工的自我发展。公司为有经验的员工量身定做的职业外培训多为短期,且针对全面提升和用做特定目的,如对必须技能的学习用做操作新开发的设备。雇主也同样提供公司外部的职业外培训,通常是让员工参加短期培训课程或者由培训机构组织的讨论。职业外培训充当补充的角色,使得培训更有效。
培训并非员工的专利,管理者和专家同样经历大量培训和学习。从对企业的介绍开始,接着花1年甚至更久在不同部门工作。例如,制造行业特别关注在产品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经历。此外,在日本企业里,员工发展与人力资源和公司策略和好的结合(Ray,2002)。只有人力资源和公司策略一致了,也就是说内外和谐了,这才能提高员工甚至企业的发展。
(3)强调不断学习
全球化竞争需要更高的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而不断学习是使得灵活性得以实现的适应性过程(Edwards,1997,p27)。很明显,灵活性,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为知识经济所驱使。一些评论家提出这种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的趋势会导致学习型组织或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的出现(Senge,1 990;Nonaka,1991,Pedler et a1.,1997 and Dixon,2000)。在该组织内部存在对灵活性的不断需求,而知识的创造需要学习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日本企业的主要文化是不断发展伴随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以及鼓励学习和使用标准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不仅仅是员工,连监督者和管理者也不断接受培训成为新的工作角色(Hayes et a1.,1984)。此外,工作场所被看作主要能力开发的地方。 转贴于
(4)职业标准和合格模式
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除了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学习机会,评估员工的技能并鼓励他们看清他们努力的结果也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日本政府加强使用国家技能测试和资格系统(Harrison and Kesssels,2004)。该系统主要用于私立企业。
KITAURA(1996)在他著作中提出了三种测试系统(贸易技能测试系统,授权给私立部门的贸易技能测试系统,公司内部的贸易技能测试)。
贸易技能测试系统一有政府实施用来证明员工的职业能力。根据其效率,该测试被分为特极,一级,二级,三级,基础1和基础2,由高到低的顺序。
授权给私立部门的贸易技能测试系统一劳工部授权私立的非营利性公司实施贸易技能测试。该测试能评估和证明职业知识和技能。
公司内部的贸易技能测试一也是由劳动部授权。该测试能评估与公司本身相关的必须能力。
然而中国的培训和发展机构还处于购建阶段。Xie and Wu(2001:)总结了与培训和发展有关的法律和法规-1986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1996,1996劳动保障体系,职业能力评估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义务教育法1986-人们必须进行9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法1996-该法律陈述职业教育费用占劳动者总收入的1.5%的需交税。
劳动保障体系1996-该体系用于毕业于初高中为能经历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会给予1-3年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在此后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能力评估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一有61种类型的技能工作需要职业资格证书。超过3000个机构能提供职业能力评估。
这些证明在职业标准和资格体系,中国和日本存在很大不同。日本的系统已成熟,且政府更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相反的,中国政府在认识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的重要性上落后于日本,于是相关法律和法规仍然薄弱还处于构建时期。并且中国更多重视基础教育和培训。
三、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与独立的公司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个以经济和知识为基础的无国界的世界,带来了一个以全球经济和知识发展为中心的统一的市场。许多国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发展在知识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位置。象日本公司已经开始新的战略,该战略强调创新,知识创造,产品增值和公司利益(Konno,1996,Nonaka and Takeuchi,1995)。日本劳动部为大众提供职业培训,支持职业能力发展,建立相关体系用以评价职业能力和提升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发展。
索尼是日本的跨国企业,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媒体多种经营的联合大企业,有着68.39亿万美元的收入(2006),公司总部在MINATO,TOKYO(Sony,2007)。统一和灵活的人力资源发展系统使得索尼占据如今的地位很多年。被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的特定因素所影响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系统以建立吸引人的工作场所为目标,最终能鼓舞所有索尼员工发挥其创造潜能。
在培训方面,索尼为员工组织了不同水平的培训项目。日本的索尼公司加强其技术培训用于共享关键技术的信息,并培养尖端技术优势。根据索尼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索尼提供生产力提高技术课程,该课程强调索尼的传统工艺,并加强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实际能力。从财政2003起,日本索尼就已经提供了管理基础,一种培训项目来巩固管理者发展下属技能的能力。这些都表明了索尼认识到了提供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培训过程中,索尼也致力于创造学习环境用于激励员工追求新的挑战。正如索尼1966年提出的内部开放性雇佣系统,索尼同样尊重员工追求新的热情,使得公司适才适用(Sony2,2007)。
此外,据报道索尼在2006年3月31日,集合销售和运行收入比前一年增长了4.4个百分点,达到7475.4亿万日元(1美元=117日元)。收入的高增长与人力资源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为索尼建立了很好的品牌形象,好的品牌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索尼充分运用培训,学习来提高和加快人力资源发展。确实,它获得的远超出想象。在索尼创造有效的工作环境来发展人力资源的同时,个人获取的技能,工作方式和义务责任给公司带来额外的利益。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3-0008-02
一、芬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芬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芬兰的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们能够真正将这种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比如,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都不是采用直截了当告知式的单项传输,而是把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导师和课堂组织管理者,让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还体现在,“基于工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通过组织公司开展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及“基于工作实验室的教学”,这种方式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室、以实践为主的团队学院和以系部为主的学习工厂。在这些中心中,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合作项目,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例如IT专业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开发虚拟医疗服务项目;商学院学生参与医院品牌营销服务项目。
当然,芬兰的职业教育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是通过以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也有所变通,正是所谓:教无定法。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均采用这种讨论的方式,也有比较严谨的授课课程,比如IT类课程和数学课程等,如下表。
(二)芬兰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芬兰,创新与创业教育被当作一种通识教育开展。创业型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创业教育不是先学习课程,而是首先去了解商业环境,寻找商机;其次是找到产品进行调研和测试;再次是发起项目孵化;最后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含会计和市场营销等。当然,他们的学生在进入这个教学环节以前,实际有一些模糊的创业经验和概念。在学校,老师的角色是开发这些创业课程,他们不一定有创业经验,是教练。无论是什么专业,创业课程都是他们的通识课程。
在芬兰高校,首先通过培养,他们可以培养一批创业公司,其次,因为当代的社会环境变化非常快,学生在学校几年,社会环境与他入学时已经发生了变化。不能只教授一成不变的东西,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好员工,更希望要把他们培养成老板。他们认为,创业精神是一种态度。
学校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学生的创业三个阶段,学校提供以下支持。在第一阶段:Ideageneration阶段,学校有JAMK创新周和“创新或Die周”。在第二阶段:发展中的公司,提供10周的预孵化器指导,提供感念实验室,提供500~2000欧元的创新基金。在第三阶段:成长型公司,提供种子基金和法律服务工作。
在教学体系上,在初始阶段,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创新精神”3个学分和“创新周”的2个学分,这是必修的;当进入到第一个阶段,学生的人数有所减少(非必修),要学习“搜寻、开发”课程5学分,及“概念实验室”5个学分;第二个阶段,学生数继续减少,学习“预孵化器”“企业合作”等,第三个阶段,“孵化器”课程,8个学分。并给大家介绍了创新周的开展方法,从周一到周五,分别是:Define,Learn,Solve,Test和Share。
(三)芬兰的教育体系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芬兰,国家教育文化部主要负责制定教育政策与法规和教育资金管理;而芬兰国家教育署的职能则主要是:制定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和职业资质认定要求(包括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基础教育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的资质认定要求),但制定应用科技大学和学术性大学课程大纲,给予极大的自主权。包括: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项目;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如学习指导手册、学习指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教育需求作出预测;支持开展教育国际化。我们本次主要参访的学校“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就是一所“应用科技大学”,可以近似理解为我国的职业本科院校。
在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下设有商务学院、健康与社会研究学院、技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个学院。在大学的课程里,实践类课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课程安排上,实践课是递减的,理论课程是递增的(这个过程与我们国家的情况是相反的)。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是有的放矢的。
关于芬兰的高考,33%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学校,66%可以进入第二志愿学校。师范专业录取率为10%。如小学老师除考试还要面试,面试内容包括面试答题和能力展示。高中毕业考4科必考,2~4科选考,其中全国范围必考是芬兰语和英语,学生可以跟导师讨论考试科目,根据兴趣选考。高中就是学习基础,培养兴趣。当然只有10%的高中生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芬兰的职业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因此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他们的改革原則是:依据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发放教育支持资金;建立区域内综合性职业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包括与公司、产业、机构的合作);消除不必要的重复授课,在学生入学前就进行鉴定,确定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缩短学习时间减少重复学习。进行学徒制改革,减少繁琐的行政文档的填写,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加大对学徒制的资金支持。但是,2018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减少了三亿欧元,这也给职业教育改革带来了挑战。
二、芬兰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应该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可以与学生讨论和分析个人的学习风格。应该有综合运用体验、反思和抽象开展学习,光有实践不能完成学习过程,光有理论思考也不能完善学习过程。
(二)双轨制教育,越早越好
教育体系双轨制设计充满了人性化,基础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芬兰大众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看法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在教育体系的设计上,让职业教育也有很大的升学空间,所以,职业教育一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创业教育以行动为导向
创业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重视实践操作。培训过程是寻找商机—调研—测试—孵化—教学,这个过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教育要体现信任
>>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的现状及思考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优化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聋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略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对策 浅析职业教育师资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我国已重点建设9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等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Review on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Beijing
FU Hui-juan1, NIE Wei2
(1.Beijing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102209; 2.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Beijing 100088, China)
【关键词】对话 对话式培训模式 职业教育 应用
Application of the “dialogic training mode”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ng Wenhao
【Abstract】When cultivating the complex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open education idea should be adopted. Rounding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introduction on the idea and connotation of the dialogic training mode and on how to apply that mod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lex ability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Keywords】Dialogue Dialogic training mode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讲授者教师是主体,听讲者学生是客体。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讲授的内容来填满学生。作为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储存起来。
1.讲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垂直关系,而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讲授的内容往往是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脱离现实的。
1.2 讲授式教学是一种“银行储蓄式”的教学,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接受、记忆和重述,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们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于这个世界。
1.3 讲授式教学中,学生被看作是要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人。学生越是被动地学,越会倾向于去适应世界,而不是去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应以“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来取代“讲授式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重视采用“对话式培训模式”。
2.什么叫“对话式培训模式”。“对话式培训模式”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首创的。对话式培训模式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教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关键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
在“对话式培训模式”的教学中关键是“对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2.1 对话要平等。对话应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回到“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只是自己口若悬河,没有学生发表的权力。不让别人讲话的人是不人道的。因此,对话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思想灌输,也不是用来征服别人的手段,而是对话双方为了获得解放去征服世界、去改造世界,也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学习。
2.2 对话要信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做事有能力,有创造力,有发展力。这样对话才可能进行。相信人是对话的先决条件,是先于面对面的对话的。
2.3 对话要有希望。如果没有希望,也不会有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完善提出改进的希望,学生对未知有征服的希望。弗莱雷指出:“希望并不等于叫人们两手交叉被动地等待,而是要充满希望地进行斗争。”
2.4 提问是对话的关键。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批判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3.“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在理论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讨论。在讨论课中,学生不仅要听讲,还要不停地提问、质疑、辩论。教师在讨论课中要善于引导,善于提问,教师在讨论课中相当于主持人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发动机冷却系故障诊断课时可采用讨论课的形式。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有关发动机冷却系故障案例来引出问题:发动机水温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有哪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进行查阅资料,每个小组都要进行发言,教师把学生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并且教师在学生发言时也要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想,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要组织好讨论课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课前教师把要讨论的课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做好准备。
②教师要准备案例,在讨论课中掌控好讨论的方向、内容,要善于引导,善于提问。
③课后要布置与讨论课中内容相关的作业,作业要有创新性。
④教师要精心选取讨论课的课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讨论课的形式。
⑤在讨论课中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实物、幻灯片等。
3.2 “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在实训课中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以小组的形式,培训教师给出一个工作项目(比如发动机的组装)让小组在4周或6周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教师只提供指导、咨询,一切工作由小组独立完成,同时记录小组中每位学员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情况,并给出评价。一个项目结束后,学员也用同样的表格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与学员进行对话,分析双方评分的差距,然后教师提出措施让学员去改善。例如,在发动机组装的工作项目中,某位学员表现得责任能力不够,教师在不伤学员自尊的前提下指出该学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然后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在一周的时间内,发动机组装所用的工具、设备的清洁、整理和工作场所的清扫由该学员来负责。
3.2.1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式培训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话式培训模式”的教学方法宜采用项目教学法。
②团队学习中,实训教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与评价者。
③由实训老师在实训开始时描述与关键能力有关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了解企业对他的期望,以及对其综合能力的评价,因此他必须为此付出努力。
④须有个性化的促进措施。即当一个项目结束后,对学生的社会关键能力评价完成后,须对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措施。
3.2.2 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①综合能力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观察予以评价。
观察记录应是中性的;观察周期至少应为四周。
②采用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评价关键能力时纪录可观察的行为方式的基础。
例如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中“尊重他人意见”一项时,可在以下几点进行纪录:在会话中审视自己的出发点;共同决策;坦诚和正直地与人相处。这样,实训教师就能知道,他应该观察什么。
3.2.3 根据纪录下来的观察资料,将关键能力的评估分为两个相互无关的子区域,并按照一个满分70点的评分表进行评估。当中间值为30-40点时,评语为“符合要求”。各个子区域在“负向”区最低将给予“完全不符合要求”的评语(0-10点),在“正向”区最高可队获得“超过要求”(60-70点)的评语。
主动性与独立性、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能力等能力评分表同工作方法评分表。
注:①评估自己的关键能力(第1行)。
②观察同组学生一周,然后评估其关键能力(第二行)。
③对自己的评估进行比较,讨论其区别并与同伴共同思考如何加以改善。
3.2.4 案例。
①实训项目: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
②时间:4周,第二周实训子项目结束时,进行一次对话;第四周实训全部结束时,进行第二次对话。
方法:项目工作,团队工作,在汽车实训室进行。
形式:2人一组
过程:
3.2.5 综合能力评分细则。
4.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在校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受到学校教学环境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在某一专业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要有好的实训项目,实训设备要有保证,实训的时间要足够。
4.2 现在职业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在开展讨论课时较难组织。
4.3 在实训课的对话结束后,针对性强的促进措施不多,经验不足。
综上所述,尽管“对话式培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它是一种解放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压迫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它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必然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生命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心理教育就业
一、心理教育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同时具有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多种功能,而且职业培训本身也成为一个吸引就业的新行业。
经过30年来的努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而走上工作岗位。
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心理教育缺失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和培训更注重培养人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往往忽视对人们的心理教育。事实上,心理教育也应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对于职业教育中的在校学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岗的职工还是下岗的需要再就业的人员,心理教育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未从业人员和下岗人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以及在岗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困难、困境等等,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没有过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懂得变通和缓解压力的话势必造成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但不利于就业,还会给他们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wWW.133229.cOM富士康职工跳楼自杀案例以及时有耳闻的大学毕业生自杀现象就是很好的佐证。众多的案例证明,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心理教育缺失不利于促进就业。
二、心理教育缺失不利于就业
随着我国的高校扩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而面对这样的现状,无论对于求职者还是竞争中的在岗职工心理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010万,10年间高考报名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报名总数的50%,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75%。与此对应的是毕业生人数也相应的迅猛递增。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38万人,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达到610万,几乎翻了一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大学生太多,相应岗位太少,“人才高消费”难以避免。岗位过少的资源之难,与“岗位含金量过低”的选择之难相互交织,给大学生们带来的心理压力,确实是空前的。本来是“天之骄子”,却可能成为“迷失的一代”,使他们产生对社会的抱怨,对前途失去信心。就业挫折容易使大学生精神焦虑,“焦虑症还可以派生出罪恶感和无用感”,将挫折迁怒于人,对他人耿耿于怀,同时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陷入深深的自卑、自责之中,影响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正确态度的确立。抑郁、怯弱、自卑等心理疾病和问题接踵而来,堕落、犯罪、自杀等极端行为则是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导致的最坏的结果。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而产生心理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职人员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机械的高强度的劳动、“工厂——宿舍”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窘困生活的压力等原因也导致了很多职工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富士康多名职工跳楼自杀案例就深刻地说明了某些在岗职工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很多企业的密集型工作和缺乏心灵关怀的企业文化使得很多员工心理压力极大,而员工又缺乏相应的心理知识,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富士康事件值得人们深思,这样的案例透露出的问题只是众多企业存在同样问题的一个缩影。心理教育不重视,在岗职工的心理问题就会不断萌生,这势必对就业市场造成沉重的打击。
三、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心理教育以促进就业
从现实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求职人员还是在岗职工都可能由于遭受挫折或面临各种压力而导致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而最终的结果无论是自杀、自暴自弃、犯罪还是一些其他消极行为等都不利于劳动者就业,也给就业市场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追究造成劳动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客观环境的原因(如就业压力、激烈竞争),也有劳动者自身的主观原因(如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对3000名求职者调查后,有32.7%的求职者在遇到挫折时喜欢与同学或者朋友倾诉,19.1%的求职者会选择与自己的恋人倾诉,而30.8%的人选择对谁都不说。
如何预防这些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重视心理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者在遇到挫折和面临压力时如何寻求变通,是否懂得变通。著名的“跳蚤实验”无疑能给我们劳动者很多的启示。这个实验有很多解读,但之于求职中和工作中遇到挫折的劳动者应该学习跳蚤的“懂得变通”的优点,勇敢地面对挫折。让劳动者懂得变通,勇于面对挫折,这正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应特别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为应届毕业生和其他求职者提供更加多元的就业渠道。同时,应该配套出台一系列的确保求职公平、公正的政策,规范就业市场,把就业工作纳入规范与法制的轨道,保证就业市场中的合理有效的竞争性,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法律保障之外还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监督监管机制,规范就业市场中的行为与秩序,杜绝不良的就业风气,形成一个杜绝不正之风、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市场,促进求职者充分就业。
其次,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实施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完善职业自我。对于职业学校中的学生和参加各种职业培训的求职者(包括应届大学生)都应实施职业生涯教育,通过对职业理想、职业素质、职业心理、职业个性、职业潜能和职业规范等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行业和职业,在准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确立与自己的心理和能力特点相匹配的职业目标,并按照社会要求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使其强化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能力,适应职业角色。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自我是面对人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找工作亦不例外。劳动者了解了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价值观后,才能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教育劳动者正确对待挫折。教育劳动者遇到挫折后要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或失败的原因,调整好目标,选择新的突破点,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关键词]加拿大 职业培训 职业教育 教学特点
一、引言
2006年的9月,我参加了天津市教委组织的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赴加拿大的进修学习。经过这次出国进修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不少见识,拓宽了思维面,使我对西方国家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西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体验。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特殊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加拿大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示。
二、加拿大职业培训的教学特点
在加拿大以进行英语语言强化培训和计算机专业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特点突出。
1.英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特点
(1)教学形式新颖,采用圆桌分组的教学形式,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易于师生互动,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利用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尽量地多提出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培训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参观用语、基本对话交流等,信息量适度,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的基本会话。
(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师有独到之处。教师利用做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具简单而实用,利用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例如,在英语语言培训课程上,上午学习日常生活用语,下午就到有关的相关的地方去进行实践学习。
(4)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固定教材,每天学习一个知识模块,教师会发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是教师精心为培训专门设计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最后用活页夹加到一起,累加成册形成英语培训教材。
2.计算机职业培训的教学特点
(1)课堂采用案例教学,教学实例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需要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加拿大学院的教师根据我们学员学习的特点进行案例教学,所采用教学案例很实用,接近我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2)课堂作业采用大作业的项目形式
教师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创新能力,以大作业形式让我们完成他们所提出基本训练要求,学员做好大作业后,要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3)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很强的职业技能,例如,网络安全教师,曾任教前公司的网络管理部门经理,有极为丰富的网络安全管理经验,另外他所展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打破了传统的PowePoint课件模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解网络传输的原理,把讲解枯燥的原理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动画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师在HBI学院任教时,自己设计开发网站,做专业摄影师,另外他还是一位冰球教练,同时也是冰球队的经纪管理人。数字技术教师是一位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有丰富的数字音乐制作经验。他们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也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职业经验,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转贴于
三、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
在进修期间,还对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进行了考察。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类型有:授予文凭和证书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和预备性训练;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形式多样:有二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本科(与大学联办)和一年制研究生专业证书班等。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参与意识,老师讲课并不面面俱到,提倡学生自学和思考。老师有时会选择一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或者自己通过自学后完成项目操作任务提交操作成果,否则只能得到0分的成绩。另外,在许多教学场合,教室与操作车间连在一起,学生在教室中自学,遇到实际问题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并有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与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商量对策、分头准备,最后在班上宣讲和表演出来,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加拿大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在安大略省宾顿市Fletchers Meadow高中,还推行一项名为Co-op的实践教育项目,其教学实践目的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Co-op,全称为Cooperative Education,是由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项目。高中学生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二、高三年级),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完成学校部分的学习任务,并通过用人单位面试,学生进入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非常欢迎这些学生到公司工作,在这段工作期间学生定期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这个项目的教师也要随时跟踪学生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学生的工作、学习进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要回到学校接着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直到高中毕业,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很强的职业技能,丰富的职业经验。为进一步地学习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时.加拿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 青海交通科技,2006,(6).
【关键词】澳大利亚 职业教育 培训包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研究(课题批准号:11YJA880069,主持人:吕红)
【中图分类号】G71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42-01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特点
(一)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体系。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是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中重要的官方文件和教学法规,被称为“培训指南”(training roadmaps)或一整套培训计划,其根本特点是由行业制定、全国统一且通用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它具体阐述了对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和基本理论要求,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本行业不同岗位中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标准。每个培训包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培训包的主体;第二部分是非国家认证部分。培训包以能够胜任工作的能力标准为衡量,摒弃了学究式的繁琐理论,对各行业中不同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一培训包都提出了自己的能力领域(Streams)和能力单元(Units of Competency),每一个能力领域下包括若干能力单元,所有的能力领域及其能力单元都有相应的识别代码。各项能力单元具有相同的能力标准格式,主要由能力单元的名称、能力领域、能力说明、相关能力标准、能力要素及相应的行为标准、能力评价条件说明、鉴定指南和关键能力要求等内容组成。
(二)完善的国家专业资格认证体系。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描述了资格证书的等级以及各级证书包含的能力组合,当受训者达到培训包描述的能力要求后,可以颁发由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这里所说的资格,就是以能力标准为依据的,将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并重,且多数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一组科目课程(或我们常说的“模块”)的组合,即我们所称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这些专业课程及其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体系,考核方面也更注重受训者的实际动手能力。资格认证框架实现了不同学校、 不同学科、 证书、 课程学分的互认和衔接制度, 亦即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可以转学。
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中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不受培训机构或地域限制,全国通认。甚至同一门课听课和实验在不同的培训机构都相互认可,对于学生的相关工作经历经考核也可以承认并折算成学分。这体现了能力本位的培训理念,更实现了不同院校、不同学科、证书等级和资格、课程学分的互认和衔接制度,亦即学生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可以转学,重复的知识和技能不用重复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培训包根本特点是由行业制定、全国统一且通用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它具体阐述了对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和基本理论要求,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本行业不同岗位中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标准。
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体系的优势所在
培训包将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联系起来,并规定出学生达到能力标准所需的最低考核要求。 从能力的认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到资格证书的颁发, 培训包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实施的每个步骤。这样的培训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有利于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标准化。培训包的能力界定源于工作内容的分析,个体的职责和工作标准一起结合成能力的要素, 反映特定岗位职责所必需执行的任务,然后相应地分类置入能力单元形成培训包的能力标准。因此,培训包涵盖了各个行业、不同水平的能力标准,并且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培养和评价的依据,为建立统一的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市场奠定了制度基础。整个国家职业教育都有了可以遵循的统一的职业标准、评价原则和认证要求,保证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能够在较高水平上达到统一,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保障。培训包还对受训者先前的学习和已经达到的能力进行评价和认可, 这种方式保证了学习者不必对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重复学习。学生一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全国通用认可的。由于职业能力标准源自于企业,因此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过渡,很快适应新的工作。企业对其教育质量的认可度非常高,利于毕业生就业。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与考核方式。培训包并不硬性规定达到能力标准和资格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以何种方式接受培训。培训从时间上分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培训; 从空间上分面授和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培训;地域上分学校本位和企业本位的培训;还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提供网上学习材料及进行网上考试等;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培训。最终培训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哪一种方式对雇主、受训者学习的内容以及所需完成的工作最为合适。技能鉴定可以在培训机构进行,也可以在相关企业进行, 还可以将两种情况结合起来。鉴定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等12种,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三)有助于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培训包中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架起了衔接和沟通澳大利亚各教育系统之间的立交桥。它不仅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也使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体系一起共同完善了继续教育体系,构成了国家的终身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与培训的服务对象,包括行业、企业、政府、社区和受训者等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管理系,株洲 41200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Nonferrous Metal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huzhou 412000,China)
摘要: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使尽浑身解数,其中员工培训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
作者简介:周伟(1969-),男,湖南株洲人,讲师,高级企业培训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工程项目管理。
0 引言
现代教育培训理论认为,企业培训指由企业向员工提供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学习,其目的是改进员工与职位或岗位相关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工作能力”,改进员工与企业文化价值取向有关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提高企业整体效能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功。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员工培训上都有一套基本规范的体系,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教育理论研究背景的人担任培训部门的主管,按照“教育家”的逻辑理论指导培训,知识理论与技能提升相互脱离;培训实施者大多数缺乏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他们属于那种“一般的”管理者,在培训课程设置及方法的应用上,不能很好地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培训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的校企合作单位,该单位培训部门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引入企业员工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企业员工智能倾向定位及其培训应用的分析
1.1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的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抽象思维,二是形象思维。通过学习与培训,抽象思维者可以成为企业设计型的专家;形象思维者则可成为技术型或技能型的专家。他们在企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层面上,相互补充、不可替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训模式,来发现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智能能力。
1.2 一般来说,参加企业培训的学员基本都具有社会角色意识与自我定位能力,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具有不同智能类型的人,对知识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①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培训形式宜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式、参观考察等;②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培训形式则采用:模拟情景教学、项目法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企业培训部门只有按照学员的特点和企业培训需求,准确定位,因势利导,合理地设定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 企业员工能力本位定位及其培训应用的分析
2.1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劳动分工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工种”了,正在逐渐向“复合工种”转变,边际岗位是现代社会劳动岗位呈现的形态,这要求员工具备跨岗位的能力。其次由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简单职业”正在逐渐的淘汰,“综合职业”是大势所趋,职业呈现边际职业的架构,这就要求员工具备跨职业的能力。另外21世纪是信息高速产生和传播的年代,“一次学习”已经无法满足职业的需要,必须进行“终身学习”。因此,“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职业培训不仅要培养员工的岗位技能,也应该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是职业培训的重中之重,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要想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获得合理的智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通过方法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通过社会能力的培养,员工能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2 基于这个理念,要求建筑企业培训以受训学员为主体,建立在“个体需求分析”上,使职业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一般而言,员工参与培训都是因为感到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需要提升,针对员工的这个需求,培训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培养工作的实效才会更加明显,员工才会更加自觉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去。建筑企业高效率的培训应当是一种“差异供给”,即对需要培训的员工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大致分类,结合员工岗位特点要求,在满足企业培训目标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实施“差异培训”,并针对不同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要求,采用切合实际的培训方法,如:课堂理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行动导向法、现场训练法、社会调研法等。其次,在培训中,设计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员“多向交流、互动参与、体验感悟、经验共享”,使培训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实训现场,还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2.3 建筑企业的生产具有特殊性,其培训应在深入研究企业员工的职业能力本位的基础上,结合其特殊性要求,比如: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和建筑施工的长期性,要求建筑企业的员工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建筑企业的施工环境复杂,要求企业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与人和谐共处,不与施工项目所在地的人们发生不必要的纠纷等。同时,建筑行业的九大员资格认证、18个技能工种的鉴定等,对建筑企业的培训提供了方向与机会。基于以上情况,建筑企业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员工能力构成的现状,举办具有明确的组织需求特征和员工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比如: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员工的团队意识、角色定位和自我完善的培训;考证取证培训等,以提升企业整体效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3 “行动导向”在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3.1 现代职业教育认为,“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培训“行动导向”教学,指以学员作为培训的行动主体;以职业岗位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培训内容;以“基于职业岗位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的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培训中学员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培训标准。
3.2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环境要素多,对施工技术人员、岗位技能操作人员、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高,“行动导向法”恰好能满足培训的要求,达到培训的目的。“行动导向”培训强调学员是培训过程的“中心人”,教师是培训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培训中教师与学员互动,让学员“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通过自己“动手”的实践,提升了职业岗位技能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体系。企业采用“行动导向”培训,提升了员工的整体职业技能水平,企业生产效益也随之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4 职业教育理念在二十三冶建设公司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员工将近3000人,培训量大,培训层次多,涉及技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培训,甚至某些考证培训。该企业与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是校企合作单位,借助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的平台,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引入职工的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该企业的培训特色主要表现为:培训以促进员工的能力发展为基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注重整体培训目标的同时,兼顾员工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职业能力潜能,将培训实施计划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以”高绩效模型”和”员工任职资格”为标杆,促进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无缝连接,促进员工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根据二十三冶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加大对培训体系的硬件设施投入、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训组织的健全,通过与高校联合、基层单位办培训学校、项目部建实训基地等,建成了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实现培训的模式化、程序化、整体化,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4.2 以该企业“施工员提升培训”为例,介绍“行动导向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首先,企业培训部门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以“施工员岗位工作”为导向,围绕“施工方案编制能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评定能力,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来设计培训内容,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培训内容“整合、序化”,以典型图纸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单层排架预应力屋架厂房结构等项目施工为线索组织培训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同时,选定一到二个在建项目,借助项目部的实训基地平台,进行一次“从图纸建造成实物的模拟操作”,以行动导向引导培训教学,以学员“做”为中心,再到教师“指导”,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在培训中,培训教师结合学员的工作经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员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通过“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学员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如图1所示。
培训部门在培训结束后,反馈调查,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实行PDCA循环管理,为下次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现以2012年第二期培训为例,调查反馈表如表1所示。
通过表1、表2的对比,可以看到,按照“以学员需要为中心”的原则,培训前,学员分析了自身“理论与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培训,学员满意,前后有明显的提高,良好率提高在50%以上;其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训,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效果调查表2可以看到,学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项目施工实践应用中得到了明显效果,培训部门组织的考核优秀率达到了21%以上、不合格率为0%;另外,通过培训效果表2可以看到,学员的自身特质能力的提高不是很明显(社会协调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或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对下期培训提出改进方案。
透过企业反馈可以看到,学员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脱产培训,回到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提高,好评率基本在80%以上,学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企业的生产效益提升了,企业培训目的达到了。
5 结语
建筑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从大趋势看,将会越来越规范,并在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必须重视培训,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培训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使培训充分发挥出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徐静.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