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网课考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课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课考试总结

第1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我想从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学习心态,众所周知司考作为“中国第一考”来说,比的绝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坚持和毅力。希望大家能够把司考当作11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来看待,这样当你懈怠的时候,你就会提醒自己,我必须坚持下去,在这种不断的提醒下,你就会多坚持一堂课,多坚持一天,多坚持一个月。纵观通过司考同学的复习之路都很让我感动,比如我们班的张龙同学398高分通过,他独自在一个空房子里复习,1年都没有回家住过。曹松同学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一年就通过司考,有人说他是幸运,但我看到了他从12月份开课就从未缺过一堂课,每天早上5点来到学习班自习晚上10年才离开。这些例子说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你的努力感动了身边的人,感动了你自己的时候,司法考试这扇大门必将也会被你感动,为你开启。

然后是学习方法,我总结的就是4个字:思维 体系。

先说思维,司法考试科目多,记忆难,如何能克服记不住,记不准这个难关,我认为就是形成法律思维。这个思维不是你我平时生活工作中的惯性思维,也不是某一学派老师的思维,而是出题人的思维。了解掌握了出题人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有两点好处:(1)知道出题人喜欢出什么样的题,从哪些角度出题,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2)考试时见到了某些新的知识点或是拿不准的知识点,我们就可以用培养建立起来的思维作答。至于如何建立这种思维,就是靠平时大量的做题,在历年真题中揣摩寻找。新东方每年开课的第一阶段就是讲解历年真题,我认为这个阶段安排得特别好,在总体复习之前掌握出题思路,出题脉络是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再说体系,司法考试一共有14门学科,虽然按部门分布在4张卷上,但作为法律知识而言,我认为他们都是相融相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联系与比较,联系就是把各科知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比较就是把类似但又有区别的地方对比记忆。要时常总结一类问题的原则,着重记忆这类原则中的例外。建立好体系就等于把法律知识这些小点织成了一张大网,那么任何考点就都不会成为漏网之鱼。因为如果用横向的知识点你不会解答,还可以用纵向的去解决。比如行政法的知识点你没有掌握,就可以用宪法或法理弥补。至于如何建立体系,就是要善于总结。听完一堂课,看完一章书,都要把与这堂课或这章知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同时我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对新东方的感谢。感谢新东方各位名师的悉心讲解,尤其是钟秀勇老师和刘凤科老师;感谢张叔的后勤保障;感谢张哥的鼓励与鞭策。我当初就是看中了新东方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全天候开放的自习教室,同学们互相比拼的学习劲头和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最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学员能够在新东方这个优秀的集体中顺利通过11司考。

第2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讲评 思维 能力

数学中的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测验课等是广大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课型,但讲评课也不容大家忽视。讲评课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这种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是知识再整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上好复习讲评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认真做好讲评课的课前准备工作

考试不仅给学生一个分数,还要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缺陷和误区,更深入的了解学情,使讲评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同时,考试还能检验教师的教学和教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

1、认真做好试卷分析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必须收集好有关数据,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用以确定讲评重点。其次分析试卷的命题情况,掌握试卷侧重考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思想方法,可以将考试题目分为知识性题目、技巧性题目和思维性题目,再根据各题得分率客观掌握学生主要在哪方面存在缺陷。

2、全面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考试后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采用个别谈心或集体座谈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和考试的意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找到原因和改正方法。要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生情况记录在案,以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症下药”。

二、提高讲评的实效性

注重学生的改错过程。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独立改正。对那些虽然经过自查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大的问题、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质疑,适时点拨分析,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讲与练、放与收、形式与效果的相辅相成。

讲评要精炼、浓缩。重点讲评若干试题,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争取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击中要害。

讲评后要巩固效果。讲评课结束,教师要趁热打铁,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夯实基础。教师可以对试卷中的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改造,使旧题变成新题,布置成课下作业,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提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讲评课要始终贯穿思维训练这条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评时要引导学生领悟并思索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无纵横联系,如何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综合、运用及解题能力的提高。

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紧抓相关知识,通过层层削析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实质,强化思维训练,形成独立的求知能力。

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相似知识和相近题型的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相近的问题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对比,许多问题往往可迎刃而解。

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或多个事物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平面问题与立体问题的联想 ,“数式”与“图形”的联想等。

讲评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 。总结包括对知识一类问题的解法及思想方法的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地小结,机地记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为做题而做题,根本不去归纳方法。那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作总结,使知识形成网络,便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并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及解题方法。

第3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64-02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1.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所需

时下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道德素质教育也开始被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完善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各国教育发展趋势。如美国一些州已相继制定让各校把“价值观、品德、伦理”列为重点课程的相关法律,新加坡把德育教育并为“五育”之首。而日英等国都分别拨出一定数量的专款应用于德育教育的建设与研究工作。而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现行社会主义社会下,我国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责任,定位于不但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更具备一定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目标,而这些也正是由我国现行社会主义教学这一本质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使其更加完善。

1.2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产物

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要求学生进入社会后具有较强的自我参与意识,同时为了避免走极端,个人主义膨胀,导致学生形成竞争与奉献对立的心里,不利于融入团队,不利于学生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得社会市场中价值、人生观多样化,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道德分辨能力,同时,懂得应用时代新生观念加以处理并形成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舆论与价值行为;经济市场的短期性,易让学生在眼前利益驱使下,而做出与道德对立的行为,近期与远期利益处理不当。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些特性,需要高校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特性及时做好课改调整,让学生能够处理好市场经济下多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改革是高校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讨

2.1 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旨,改革优化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围绕教学总目的而加以概括的总体要求,其要求把握好学科的发展趋势,在传授基础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又要结婚不同阶段的教学环境,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其中。

(1)全面化教学总体目标。

将五育即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均列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目标中。在设计思想政治素质目标时,考虑到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审美素质目标和道德素质目标等,同时,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实施教育,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青年。

(2)系统化学科目标。

一个教学目标的实施与完成,是需要建立在实际教学目标之中的,而各个学科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有着相互关联的。而系统好化学科目标是指将这些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理清,统筹规划制动科学的学科目标,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系统下的子系统有教学系统、教育系统、发展系统等,而教学系统目标包括知识、智力与智能教学目标,教育系统目标包含思想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以及审美教育目标,发展系统目标包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等目标。这些子系统之间又有着由浅到深,由先到后的顺序。只有理清这些关系,将其系统化,融会贯通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相互渗透,才能更有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社会人才。

(3)具体化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每一章节,每一课时都要细化明确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依照提纲要求加以细化,并落实到每一课时,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4)行为化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是总体要求的概括化,对于如何提高具体教学行为有效性,要依照具体情况并将之付诸于行动,而不是一句空口号。

2.2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核心。教学内容的改革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实施可按如下方式:

(1)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明确其要求,并深入挖掘大纲要求内涵与意旨,从而分清与明确能全面完成教学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所在。

(2)细研教材,提炼出主要和核心东西,并可选择出典型性较强例子,通过此例,可为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从中易体会到一些基本原理与规律。

(3)结合每课时的具体化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采用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

(4)将不易懂又是掌握重点的部分分散,伴随其它易懂的重点再将其逐一攻克,认真透彻讲解。将这些重难点分散,先提炼出关键,可以减小学生压力,又易借助知识的融汇使学生更易理解。

(5)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补充一些更易让学生吸收的知识、事例等。

(6)提高视角,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各学科或者是某一课题的关联性,提高教学效果。

2.3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可以将其教学方法归纳为讲授法,讨论法包括分组讨论等,情景模拟或案例法以及开放室外实践法等。而每一课堂每一章节选用哪种教学方法,或者是综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所需,根据课时教材特点加以选择或者组合,以达到最优课堂教学效果。

(2)学会应用科技产物,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如可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电视、广播、幻灯、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把优秀的CAI课件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以渲染教学氛围,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完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网站,大力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网络教学,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引导高等学校建成若干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示范性主题教育网站,丰富网上宣传教育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内网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4 改革完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制度

(1)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存在的问题。从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考试方法形式单一,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二是考试内容不合理,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多,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的内容少,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不重视平时学习的现象;三是考试质量标准偏低,有的教师命题范围过窄,只考其中很少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还有的教师评分过宽,政治课成绩都及格,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质量标准偏低,很难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四是考试未实现科学化。由于没有建立题库,教师的随意性很大,部分教师对试题的难度、层次缺乏分析度,造成难易不当或者不规范、不科学;五是未注意考试试卷的分析和总结工作。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一学期换一个专业,中间隔有假期,没有连续性,多数教师都是考后评完卷就了事,缺乏对试卷的分析和总结,未能通过收集、分析考试信息达到改进教学和考试工作的目的。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传统模式已面临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第一,教师要加强考试理论的学习研究,掌握考试规律;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要建立题库,增强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第三,要提高命题质量,确保符合考试标准;第四,要改革考试方法,可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或专业可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答辩制的方法进行考核;第五,要注意试卷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为改进教学和考试工作提供信息反馈。

总而言之,高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所持的人生、价值、世界观的指导作用意义至关重要。我们要认清思政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摸索研究与改进,将其逐步完善,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起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辨是非道德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改革,让课程贴近学生生活,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欢的课程。

参考文献

第4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一、复习课要精准定位

政治复习课的定位不准,复习效果就差。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就必须对复习课进行定位。首先,复习的目的是巩固掌握主干知识并能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不要把复习定位在理解原来的概念上。一般情况下,新授课核心在于阐释;复习课的核心在于应用。有的老师把构建知识网络定格为复习课的目的之一,那是不正确的。因为构建知识网络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只是要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达到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要学以致用。其次,复习的目标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不要把目标只定在优等生上。要是课堂只关注优等生,课堂就成为少数优等生才华展现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为课堂被动接受的观众。长期下去,课堂失去活力,互动氛围就差。因此有意识关注中差生,适当降低教学目标,才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立足点。第三,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复习不是老师的行为而是学生的行为。教师如何精彩的讲解都无法代替学生笨拙的学习。第四,复习的途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返还学生的自主学习权,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消化、自主弥补的空间和时间。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激发求知欲,唤起主体意识就是解放学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享受因掌握知识获得能力而感受到的成就感,从而保持持续旺盛的学习意志就是培养学习毅力;在课堂提供时间和空间里,学会记忆知识、获取信息、推理判断、准确表达就是释放学生的学习力。第五,复习的效果不是看教师讲了什么、讲得怎么样,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纠正了什么、发展了什么,是否会学以致用,应用到什么程度。

二、复习课要分清类型

政治复习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复习课是基础年级学习完一个章节或单元后的复习课,这样的复习课主要以梳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为主要任务;有的复习课是是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标,常常以点击困惑为主要手段,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读书背默为主要方式;有的复习课主要是查漏补缺,就是依据考点要求,对照复习内容,对于那些没有注意到或者过去没有理解透彻的困惑疑难问题进行点拨。所以政治复习课,不仅可以是知识整合式的或者板块巩固式,而且可以是考点探究式或者问题探究式的;不仅可以是章节知识梳理式,而且也可以是专题知识的梳理式。同时一轮的复习课与二轮、三轮的复习课也有质的区别。再者,根据学生的不同,也需要“因材施教”。

三、复习课要全面系统

复习课思路要清晰,逻辑要分明,重点要清楚。注重基础性,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引用、变通、整合与创新,是高考命题的特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较大比重的基础知识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围绕考点,狠抓基础,强基固本,重在落实。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而考试大纲提供给我们的是粗线条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每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基本要求:全面、系统、自主。“全面”:就是要求以考试说明上明确的考点为依据,立足课本和基础,引导学生细致地梳理所有的考点,做到到边到沿,不留死角,面面俱到。“系统”:就是要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不断完善对知识的整合和归类,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主要目的是在考试中便于提取、运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便于学生系统把握本课知识,展示给学生时,应该以“课”为单位。“自主”:要灵活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让学生自己体验的一定让学生自己体验,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发现,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定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才会易储存、易提取、易应用,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很好地解决基础知识问题,巩固基本观点和核心理念,为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复习课要生动灵活

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把握时代的脉搏,这都是思想行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接触的媒体多,视野广,他们普遍对时事、新闻都很关心,也感兴趣。而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在复习课中,我们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关于我国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因,展现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总理在各地视察时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和指导性意见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和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审阅、分析,规定时间,落笔作答。让学生当堂宣读答案,同学们提出意见、教师进行点评,避免学生出现提笔忘言,或者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通过经常性地讲练,使学生熟中生巧。

第5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复习;效率;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024-03

随着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日益得到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例如,浙江省从2008年起已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考试成绩用于专科院校的招生录取,对于考专科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一门主干课程。随着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浙江省已试点将信息技术纳入新高考的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的作用范围扩大到本科院校的招生录取。

但学生在备考复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时,普遍存在效果欠佳、效率不高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特别是如果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会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探索“良方猛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考复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总结多年的高中信息技术备考复习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吃点安神剂――定准目标

回顾多年的听课经历笔者发现,个别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在上课时,教学过程零乱,方向不明,没有侧重点,盲目随意,好比“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把学生推入题海,靠超量的练习反复“磨”,学生负担沉重,无所适从。而一些优秀教师上课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适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抓住关键,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优秀教师对目标把握得准,针对性强,效率高。

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指导着教与学的方向。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理清目标,就是正本清源,好比安神剂,以安神镇惊作用,上课才有自信。

确定目标,关键在于教学分析。复习课的教学分析可以从考试要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教师必须弄清楚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知识学生应知,哪些技能学生应会,学生要具备哪些能力,要求达到什么程度,所教学生的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自己手上有哪些教学资料等。教学分析时,要做到“两个特别重视”。

1.特别重视考纲研究

对备考复习而言,考纲是命题的重要依据,如信息技术高考的《考试说明》就是顶层的考纲。确定目标要有整体观,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弄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准确定出下位目标。教师备课时,应从《考试说明》出发,自顶向下,从粗到细,依次制定学期目标、单元(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理清上下级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把握不同复习阶段的目的、任务、重点和方法,提高复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2.特别重视学情研究

学生情况是最难把握的,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信息技术高考,面对的是考专科的学生,但却经常被经验不足的教师高估,导致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讲究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了解学情,摸清学生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因而教师要多留意学生的作业练习,多捕捉、收集学生的错误信息,多角度、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能力。

服点本药剂――做好总结

复习课是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式,把平时学习的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牢固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课型。笔者认为,复习课重在固本强基,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是信息技术备考复习的本元,好比是本药剂,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做好“两个总结”。

1.做好知识总结

通常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建构知识网络。实践证明,梳理知识,简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是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好方法。建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二是便于学生提取、运用知识。

知识总结的方式有很多,如通过知识树、知识框架、知识网络、知识模型等方式画出概念图,把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现象进行图示化、表格化、网络化、线索化、板块化等。知识总结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要因课而异,视具体内容而定。

2.做好方法总结

通常的做法是,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手段,对例子进行分析或者演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通用性的方法点(简称“通法”),以“不变”(通法)应“万变”(事例),以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例如,学习复制粘贴操作时可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命令,也可以使用右键快捷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命令,还可以使用“Ctrl+C”或“Ctrl+V”快捷键命令。而将图像从BMP格式转换为JPG格式,可以使用“画图”程序转换,也可以使用ACDSee、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转换。信息技术课中这样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能够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知道的操作方法越多,操作起来也就越灵活。

又如,“某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有一个六位的‘跳板开关’,此开关每一位都只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这个‘跳板开关’最多能表示的状态数为( )。”(2009.3高考卷)“有一种利用打孔透光原理设计的简易身份识别卡:每张卡在规定位置上有一排预打孔位,读卡器根据透光检测判断哪些孔位已打孔,哪些未打孔,从而识别出卡的编码。如果要设计一种供1000人使用的身份卡,则卡上的预打孔位至少需要几个?”(2009.9高考卷)。教师在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发现规律,其实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二进制表示规则:n位二进制最多能表示2n个不同信息”,无非是这两题的已知和求解正好相反,上一题是已知二进制的位数(6位跳板开关),求信息状态个数,而下一题则是已知信息状态个数(供1000人使用),求二进制的位数(卡上的预打孔位),实质是一题多变,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再如,在Excel中可以通过“文件”菜单来实现“保存”操作,在Photoshop中可以通过“文件”菜单来实现“保存”操作,在Flash中也可以通过“文件”菜单来实现“保存”操作,依此类推,在其他陌生软件中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去试验,往往也能成功,这属于多题一解,也说明具体操作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共通性的相对不变的方法和规律。实践证明,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他们掌握共通性的方法规律越多,面对新问题时就不会手足无措,而是胸有成竹,也就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知识总结、方法总结是信息技术复习课教学的重头戏,不能舍本求末。课堂上要妥善处理“讲”、“练”、“悟”的关系,教师不能一味求“讲”,学生也不能一味求“练”,教师要在“讲”、“练”中留出“悟”的时间,让学生用来整理知识和总结通法。

加点药引剂――抓牢落实

备考复习是实实在在的事,教师应不搞形象工程,不贻误学生,不做虚功,讲求实效,贵在落实。课堂上要坚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不提倡上中看不中用的表演课,不能像有些公开课、比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了一种表演,花样很多,但是落实知识、技能和方法不够,失去了实际意义。

抓落实,通常在教学管理上辅助,好比加上药引剂,起到增效作用。抓落实的管理手段很多,如课堂纪律管理、作业练习管理、培优辅差、学法指导、打气鼓劲树信心思想教育等。下面着重谈一谈“课堂纪律”和“作业练习”两方面的管理经验。

1.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难维持较好的纪律,相信这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切身体会,在机房上课时,混乱的课堂秩序总是让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手忙脚乱。安静的时候,学生偷偷地玩游戏或上网聊天;喧闹的时候,有人讲话,有人喊电脑坏了,有人在走道中走动,敲键声、挪凳声、讨论声……不绝于耳。似乎学生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情,可就是没人用心听教师的讲课,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引发纪律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学生不重视,机房环境不利于课堂管理,重操作的学科特点,学生水平差异大等原因。为了创建高效课堂,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调控,以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制定有关课堂规则,限制个别学生的捣乱。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从“两个喜欢”上进行努力:一是上好课,增强课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二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喜欢你的人,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真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来。

2.作业练习管理

作业练习既能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是落实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抓作业练习的落实,要走出题海战术,既要讲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应从“三精”(精选、精练、精批)上下功夫,“精选”是指作业练习的质量要高,如练习的来源和难易,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典型性、时效性、借鉴性等,难易是否对学生适宜,难度是否有梯度。“精练”是指作业练习的数量要适宜,太多,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则影响教学进程,教学效果反馈不能及时;太少,则达不到检测和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学效果反馈也不完整、不全面。“精批”是指作业练习的批改和讲评要认真,做到作业练习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如果不收不批,那么教师就有可能对学生易混淆、易失误的内容有哪些,通病、错因在哪儿等全然不知,也就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业练习也难以起到检测的作用。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上机作业,教师都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抓两头(学优生和学困生)促中间,尤其是不抛弃不放弃学困生。

第6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技能训练

对口单招是高校招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开辟的一条升学渠道,是普通高考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对口单招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语数外文化课400分、专业综合理论300分、专业技能考核300分,技能考核的具体形式因专业而异。目前,对口单招工作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自实施以来,很多同学通过对口单招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从2010年起,计算机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专业综合理论和技能考试标准。理论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原理》《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五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技能考试大纲变化更大,每年都将因技能不合格而淘汰10%的学生,且技能成绩算入最后高考总分,所以技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新技能大纲由文字录入(40分)、图文排版(40分)、电子表格(40分)、图像处理(30分)、网页设计(60分)、网络应用(10分)、C语言(80分)等七个部分组成,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可以看出其中网页设计和C语言所占比例较大,而C语言不仅比重最大,难度也最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程序阅读和调试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个项目。

在教学实践中,对口单招不同于普通高考,从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按照单招课程体系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目标。

一、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文化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口单招各专业的文化课总分均为400分,其中语文150分,

数学150分,英语100分。从以往教学经验和分值比例以及课程性质来看,语文和英语成绩往往差距不大,但数学有可能会拉开很大差距,所以建议在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调整数学和英语的教学时数。

2.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我认为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以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专业课和技能课,一年级上学期不要再开设化学、物理等一些课程,可以开设文化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如:打字与

OFFICE等较简单的技能操作。而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内完成其他技能课以及专业理论课的第一轮授课,到三年级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复习,一般分为三轮,一轮抓基础,二轮重专题,三轮综合并冲刺。

3.专业技能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由于时展的需要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及软硬件更新的速度飞快,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应紧跟变化。打字和Office课程我们应作为公共课,PhotoShop、FrontPage、C语言等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如果学生到三年级时还要突击专业技能课,这使学生压力很大,我认为在相对比较宽松的一、二年级应把技能的内容作为课程来开设,到三年级时再强化训练巩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并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2010年,程序部分改考C语言且由

原来的60分调整到80分,所以此项目得分对考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增加其教学时数,保证其教学时间,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法分析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练过程,教师授课时要通过“引”“启”结合的多种途径,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其潜能,活化学生程序阅读和设计的应变能力,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程序。

4.关于专业课教材的使用问题

单招的专业课教材不像普通高中那样统一,教材版本比较

多,各学校使用的也不尽相同,据了解,出卷老师在出卷的时候要参考的职高教材最起码有四个版本,学校应该把这几本教材都买回来,让老师参考,任课老师觉得哪本比较适合就选用哪本作为教材来使用,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综合每一本书,要有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

二、针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工作的开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悟透大纲,制定计划,讲究策略

为了准确地把握训练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要的是读懂大纲,吃透大纲中的知识点,关键是把握其重点与难点。纵观技能大纲,我个人认为面广量大、难度适中,但只要教师把握大纲、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时间分配科学合理,学生技能定能既快又好。

2.文字录入、功在平时,坚持不懈

在技能高考中,文字录入项目是最容易拿分的,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但文字录入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再开始,高一、高二就要训练到位,这样技能考试前只要进行恢复性训练就可以了。关于输入法的选择,本人认为也至关重要,建议首选五笔输入法,因为从教学经验来看,利用五笔输入法可以不断提高文字录入的速度和准确率,而如果使用拼音输入法当训练达到一定速度后要想再有较大的提升就很困难,而且在测试文章中往往会有个别字部分学生不认识,导致不会拼音而打错字,而每错一字就要倒扣1分,所以如果选用五笔输入法的话就不会存在上述问题了。

3.训练规范,合理分配,提高速度

由于技能高考具有“量大时紧”的特点,因此,建议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考代练”。每次综合考试下来,总有不少学生反映考试时间来不及,有的甚至连最后的程序题题干都没看见,就被交卷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训练不正规,不能给学生营造真正的考试氛围,尤其是无紧迫感和限时观念。所以,只有每次训练都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进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沉着应考。

4.程序项目,循序渐进,注重算法

C语言程序部分是所有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程序改错、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三种题型,其实无论哪种题型,最终都归为代码和算法,想要提高C语言的得分,算法是根本。教师平时理论授课时就要不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思想上理解程序设计的算法,同时提高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

5.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科学调整

第7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轮复习法;夯实基础;突出专题;强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55-01

第一轮复习要突出抓“面”。这一轮复习其目的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有些同学认为这个阶段的复习就是依照教材对所学的知识再重新来一遍。其实不然,复习绝不等同于初学,更应该较多地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梳理和整体把握。平时,我们在学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分门别类地梳理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努力通过知识再现,将所学知识串成“串”,连成网,前后连贯起来,为准确地答题夯实基础。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

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复习时可采用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时要以中低档题为主,在选择题目方面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更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

第二轮复习要突出抓“专题”。这一轮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在这一阶段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因此,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要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新教材把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为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块内容,力图让每一教育模块所涉及的内容主题螺旋上升,贯穿在整个初中三年的课程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还可以按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这四个专题的内容,进行专题训练,也可以按照中考各种题型进行专题训练,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每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如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法治国治校、“一国两制”、民族精神、创新能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等)、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时事专题复习,使练习的内容变成连接课堂与课外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

第三轮复习要突出“实战训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强化能力,为强化训练阶段,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阶段,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主要是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重点是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观点的应用,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和考试应变能力。有效的模拟训练是搞好复习备考的重要环节,但做题要“少而精”,不能搞“题海战术”。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并加强考感,注意做题的程序,审题要仔细,书写要规范。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这些比较典型的试题,我们都可以将它们“拿来”,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形式以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模拟考试或者检测之后,我们都应该及时总结和反馈。总结不能就题论题,不能只关注正确答案,而要对同一类型的试题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便以后解题时使用。对于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在中考之前解决。如单项选择题要重视审题,并注意运用排除法和筛选法;简答题要注意回答得简明扼要,不要泛泛而谈;理解分析题要注重审清题意、找准结合点;探究实践题要注重归纳综合、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不要盲目作答等。

第8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复习课;实效;快乐课堂

一、现象反思

在九年级下学期,复习课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最头痛的问题,教师积极搜索资料,精心设计,力求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复习的知识。但大多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感觉就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方法,学生只需要听懂会用就可以了,学生成了被动装载知识、试题的机器;课堂上根本看不到课本,只是抓住一两本复习资料当复习宝典;复习课就是讲题做题,虽都喊精讲精练,但又有几人真正做到呢;拿来主义现象很严重,其他省市中考压轴题拿来就用;思维训练与习惯培养二者不能兼顾,有的老师只关注学生思维,不注重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培养,有的过于关注书写格式的规范而不关注思维训练等等。实际复习效果不尽人意,忽略了复习的实效性。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缺少调动学生情绪,进入“学习者”角色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与发展,也不利于开展“探索性”学习所需创设的环境氛围.限制了相当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也造成了一些学生(慢智思维型学生)“被排斥感”和“失落感”,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实际脱离,最终师生都只有一个字总结复习课“累”。

二、实效复习课的课堂思考

从2013年河北中考情况结合这些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得出,我们的复习要回到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学生知识、思想方法、能力发展。首先要有坚实的依托----课程标准、当年中考学科考试说明和初中数学教材。教师要好好研读这些书,课标与考试说明是中考试题的纲领性文件,老师们要认真研究,比较考试说明的变化,研究考纲中对考试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研究试题,课本上的习题例题以及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都要有研究,考查的知识点,能力与思想等等,尤其要注意研究试题的变式与拓展点,少走弯路。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考虑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学习哪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改进注重实际的复习效果。

然后主要就是课堂的实效了,我认为目标教学或当下流行的情景引入、问题导学、学案导学等等,只要实际效果好不必拘泥于形式,课堂教学中不必贪大求全,要对各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过关,每节课都要有目标、要有针对性,不要只顾及复习的面而不关注细节。要就一论一,打好基础关,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严格解题步骤练习,保证学生考试时会做的题不丢分,让学生养成能多得一分就多得一分,求实求细。课堂要有生气,切忌气氛沉闷。在复习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枯燥的课堂难免让学生打不起精神,课堂效果势必很差,教师要尽力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因此,老师要每节课都充满激情,让自己高昂的情绪,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听课的动力,要最大限度的用肢体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语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快乐欢笑充满课堂。

复习课以查漏补缺,纠错为主。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的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会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复习有成就感。让学生从实践中探索, 在讨论中发现;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 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效果获得更大收获。复习课的教学中,探索采用“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通过练习巩固,获得提高,不怕一节课完不成复习任务,只要学生们能有实际的收获,这样才能提高能力,中考不只考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要想提高,教师要放的开,当然也要收的住,这就需要教师更深的“内功”。

在复习课中要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复习课上,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已有一定基础,教师要做是加强数学知识的联系,数学技能的提高,充分挖掘数学思想的内涵,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感受。俗语说“众人拾才火焰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发挥团队力量,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发挥专家引领的力量等。同事之间要多交流,有问题大家讨论,有好题大家分享,这样可以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另外,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要更对的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要让学生避免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要让学生知道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不要一味地着急、焦虑等等。总之,老师们要更加关心关爱学生。

总之,立足素质教育,强化轻负优质意识,不拘一格,不搞形式,真正塑造一个科学、实效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师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完成预定目标,取得理想成绩,达到满意效果,真正抛弃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开创实效、快乐复习课堂,掌握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网课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水平考试;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教改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037-0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我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它是信息社会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我院从2010年开始用“以证代考”的形式组织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实现了教考分离,其成绩能真实、客观、公正的反映教学情况。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成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教改方案,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从而达到大幅提高我院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研究背景、对象和方法

1.1研究背景

我院自2010年1月开始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行“以证代考”的改革,实现教考分离,已历经了4届。参考学生包括07、08、09、10非计算机专业各系、各专业约5000余人,前三届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一直徘徊在51%左右,平均成绩57分,低于广东省平均通过率10个百分点(广东省平均通过率61%)。2011年上半年,学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引进了广东省高等学校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计算机水平考试的通过率有所上升,首次超过了广东省的平均通过率。虽然我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考试数据,但是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过系统、全面、科学的分析,更没有开展过以考试成绩分析为基础的指导教学工作的研究。本研究将对我院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辅之以各种调查、研讨会、分析会,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新的教学规律。其价值不仅能直接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也可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教改实践中。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学院历年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为基础,结合与之相关的数据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

1)2011年1月8日 我院《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全体考生总分成绩统计表;

2)2011年7月2日我院《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全体考生总分成绩统计表;

3)历届《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一级考试成绩统计及分析报告;

4)全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5)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操作情况;

6)学生的入学成绩。

2 结果与分析

基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对影响考试成绩的三大因素——教师、学生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和原因,形成理性认识。

2.1教师因素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进度、课件,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授课、练习、辅导。而学生考试通过率是教学双方成果的最终体现,它客观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授课、练习、辅导各环节的水平。我们对2010年第一次和第二次考试的通过率、平均分、纵数、中值做了数据分析,其中各授课教师的平均通过率统计结果显示,我院教师所教学生的平均通过率在58%至72%之间,相差幅度14%,属于合理差值。这表明了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授课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准大致相当,授课教师能自主发挥的空间主要是课堂讲授的方法、技巧、案例,练习题的系统性、全面性,习题量和难度的把握,课堂辅导和课下辅导的力度。

2.2 学生因素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因素的分析,主要从专业的差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入手。

1)专业的差异

对2010年第1次考试和第2次考试的数据分别作专业通过率的统计,结果如表1。

从表1中两次考试相同专业的情况可以看出,专业之间差异较大,这可能追溯到他们的入学成绩。一般来说,我们学院录取新生的分数为:文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为320分,理科为310分,美术类为240文化分、175术科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就是会计等文科类专业具有一定的生源优势,而广告和服装这些艺术类的专业自然学习效果就会差些了。

2)学习态度因素

学习态度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倾向,量化并不容易。一般说来,在教学中我们会借助相应课程的考勤情况,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间接反映这些问题。

2011年上半年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引进了“网上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攻关一级考试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材料。表2反映了平台练习完成情况与一级通过率、平均分之间的关系。

3)学习方法因素

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课堂上的观察,以及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①完全按照老师上课的步伐进行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内容就尽量记住,将老师讲的操作步骤、重点等做好笔记以供日后复习之用,基本上采用模仿的方法。此类学生一般上课比较认真,但是遇到问题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问老师而不是想办法自己解决,学习进度与上课进度一致,成绩中等。

② 掌握了一定的类比法思想,当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些基本操作要点后,就尝试自己做题,遇到问题时会与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课堂上基本不做笔记。如在讲解word中的格式化操作时已经教过选择哪些菜单项可以完成,那么在学习Excel的时候他们就会以类比的方法,尝试去完成格式化操作的问题。

③ 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法思想,通常使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学习过相关的课程,或者是已经接触过Office软件,又或者是比较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使用。他们根据自己以往学习的模式或者经验总结出一套做题的思路,从而帮助他们比其他同学快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

④ 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会进行预习和复习,将自学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部分内容并做好笔记。这类学生学习主动,善于抓住重点。

⑤ 基本上不听课,不做笔记,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这类学生一般具有相当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在考前会拼命做题,以求临时突击成功。

通过分析以上几类不同的学习方法,再参考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发现在计算机基础课中,运用类比法和归纳法来进行学习的效率最好。计算机基础课重在对Office软件的使用,在操作中如果只会模仿而不会思考的话,并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更不利于学生日后在计算机学习中的提高与发展。

2.3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分析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是一个以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集学习、辅导、测试、评价、交流、知识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化的课程学习平台。通过对主平台的优点和不足作深入分析,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指导,更好地发挥平台的长处,克服短处。

根据对历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合我院引入平台之前和引入平台之后的考试通过率与平均分进行比较,得到分析结果如表3:

3 改革策略与建议

3.1改革思路

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平台”的全面分析,我们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产生的。我们的应对策略是:转变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要有理念,还要有一套涵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平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平台的环境下,教师由单纯知识讲授者向学习指导者和协助者转变,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学习的参与者和发起者转变。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今后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网络平台为载体。

3.2具体措施

3.2.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一种方法是打破原有的专业和班级,按学生的层次重新组班授课,这样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另一种方法是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计算机基础补习班和提高班,这样既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与其它同学缩小差距,也给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3.2.2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选择已有的、应用工具软件制作的典型样例,以此样例为示范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通过模仿样例来完成学习。通过案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对软件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更能在操作中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

此外,在使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引导方式,如启发式、参与式、设问式、比喻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2.3探索“助教”新模式

由于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人数较多,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精力有限,所以在上机实训中难以对每一位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答疑。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探索“助教”教学新模式。所谓“助教”,是指从班级中选拔计算机基础较好并且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与任课教师一起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采用“助教”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助教”的学习动力,督促其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学内容,同进,“助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成就感。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生存的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该文在分析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成绩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平台三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教改方案,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提供指导,也对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亮.普通专科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浅析[J].福建电脑,2011(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