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产科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科护理论文

第1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临床资料选取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5岁。产妇诊断及纳入标准:孕周足月;自然临床生产;可行阴道分娩;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排除产科异常情况,如宫缩异常、持续性宫缩乏力、骨盆异常以及头盆不称等情况;精神病史。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

并在孕产妇入院后,护士围绕产妇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对其“一对一”全程分娩护理服务和心理疏导,具体做法如下:①产前教育:孕产妇在入院后,科室指定专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陪护;护士在产妇分娩前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并详细介绍产区病房环境、医疗环境、分娩相关知识,向产妇说明分娩疼痛是正常现象,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宫缩引起的镇痛,消除其紧张心理;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生产相关知识,告知家属应全程积极参与产妇分娩过程和陪伴产妇,给予产妇心理安慰。②分娩护理:分娩时,护士全程陪护,并观察产妇胎心、宫缩及产程等情况,指导孕产妇进行胸式护理(每次宫缩开始时,产妇由鼻孔深吸气,再用嘴缓慢呼出,浅呼吸直至宫缩结束),以便减轻产妇宫缩引起的阵发性疼痛;产妇宫缩间歇期间可给予产妇适当进食。护士可给予产妇下腹按摩并配合产妇深呼吸,减轻孕产妇疼痛。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陪护护士应给予孕产妇积极安慰,并允许产妇丈夫陪同产妇,给予产妇依靠感和增强其信心;护士可为产妇播放其喜爱的音乐以便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分娩疼痛;护士可指导产妇生产技巧,并告知分娩情况。③产后护理:分娩后,护士应热情祝贺产妇,可给予肢体语言鼓励,如擦拭汗水、轻抚头部等,及时为产妇擦浴、更好床单、衣服等;给予产妇食物和饮料,以便恢复产妇体力。

2结果

所有产科经有效镇痛和护理后,均顺利分娩,临床效果满意,产妇和新生儿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项复杂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常伴随子宫收缩疼痛,这给妇女心理和生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据调查,孕产妇分娩时经历的“恐惧-紧张-疼痛”综合症以及分娩过程中疼痛和焦虑引起的应激反应均会对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不利影响。分娩疼痛是由于孕产妇子宫收缩,子宫宫颈和下段扩张,先露部位对会压迫、产道牵拉和扩张等造成的疼痛。分娩镇痛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产科医生重点关注的课题。分娩镇痛能有效的减少孕产妇生产时的疼痛,目前分娩镇痛方法较多,如产前教育、水中分娩、笑气吸入、拉美兹分娩镇痛等。分娩镇痛一般以不影响产妇产力、宫缩和产程为原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孕产妇疼痛感,是一种安全,起效快的产科护理方式。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科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所有产科经有效镇痛和护理后,均顺利分娩,临床效果满意,产妇和新生儿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4.总结

第2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7月在本院在进行分娩的产妇200例,将所有入选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67例为自然分娩,33例为剖宫产;年龄23.2~35.4岁,平均年龄(26.47±5.67)岁。对照组中71例为自然分娩,29例为剖宫产;年龄23.5~36.4岁,平均年龄(26.32±5.07)岁。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以及分娩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包括产程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及产后哺乳、保健恢复等。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加强沟通和宣传,在护理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产妇入院后,亲切对待,主动介绍自己和主管医生,避免直接呼喊其床号,应以朋友的方式称呼对方名字,或者以姐妹相称。向产妇以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宣传,介绍在待产以及分娩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母乳喂养的好处等,针对产妇个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反复讲解示范,与产妇良好互动沟通,产妇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达到良好沟通效果,增加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②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对于产妇来说医院是一个陌生的分娩场所,往往会导致产妇出现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晨晚间的护理,保持病房的整洁干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的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减少产妇的紧张情绪。同时增加专科护理,比如护理、分娩后护理以及会阴护理等,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③加强宣教工作,让产妇在分娩前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后的保健要领,做好适应新角色的心理准备,让其尽量摆脱产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产后现场指导产妇正确的坐立和睡姿、按摩、新生儿喂养及适当抚触和新生儿护理等事物。④改变排班的制度,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工作量、患者数量、护士上班意愿等进行有效的排班。护士每天提前0.5h上班,利用早晨查房了解产妇夜间状况,提出当天的护理重点,将产妇分到相应护理人员,进行动态连续护理,设计简练的产科模板,包含重要的护理信息,减少护理人员的书写时间,提高护理效率。⑤建立良好的便民措施,加强安全防范。由于产妇是特殊人群,具有特殊需求,为产妇提供微波炉和电磁炉等,方便家属为孕妇补充营养,在病房的走廊悬挂新生儿的抚触防范、沐浴方法等相关知识,便于产妇和家属学习。同时加强安全防护,巡房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防范意外情况发生。⑥建立激励机制,将日常护理工作作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综合考核护理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以及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等内容,然后进行绩效的最终考核,对于表现好的护理人员,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励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1.3观察指标在产妇出院前,由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和病区环境五项内容,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满意度,并请产妇及家属提出相应问题及建议。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为:非常满意75例,满意25例,满意度为100%,接收普通护理服务的对照组产妇统计结果为:非常满意30例,满意50例,不满意20例,满意度为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有9例。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9.1±2.0)岁;观察组60例患者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患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实际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其眼神、肢体动作等,若发现患者有难言之隐,则应及时主动与其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1.2.2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入尿管或手术后接受阴道填塞、留存导尿等护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舒缓患者紧张情绪或过激情绪,从病情康复角度劝导患者,促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病情。

1.2.3随访调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随时进行走访调查,反复查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从微小处入手为人性化护理创造条件。并且,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之前病情,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关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记录,以进一步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引导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

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97.5±1.5)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2±1.8)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为(89.8±1.2)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7.9±2.5)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妇产科是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术前或分娩前会位的清洁、灌肠、导尿管的导入等,术后或分娩后导尿管的留置、引导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妇产科护理抱有抵触情绪,这就对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妇产科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医护人员应结合产妇具体情况,给予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详细地讲解手术知识,引用成功案例,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为后期手术奠定基础;术中护理人员应最大限度减少暴露,动作轻缓,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负担减少,以获得产妇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强化护患交流:产妇分娩或手术的临床操作中,直接与护理人员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建立信任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提高预后质量的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②实施预约服务:人性化护理强调预约诊断和治疗的服务,有助于节省就诊时间,并给予更加体贴、周到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满足产妇的多样化需求。

第4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选用

我院2013年在职的护理人员80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4±3.6)岁。其中中专学历42例,大专学历30例,本科学历8例。职称:护士34名,护师26名,主管护师16名,副主任护师4名。

1.2方法

对护理人员行人性化管理方式,具体管理方式如下:首先,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坚持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为核心,要求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不断改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转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要与其他护理人员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努力提升护理团队的整体工作质量。其次,实现护理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将其分配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贯彻落实好岗位责任制,在排班问题上实现医院利益与个人诉求的平衡化处理,真正实现管理上的人文关怀。最后,打造有爱和谐的大家庭。针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与问题,护理人员应将自身视为团队的一份子,互帮互助,既帮助他人改正错误,又提醒自己进行积反省,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切身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对比分析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和管理后在产科护理中的护理人员行为评分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利用

SP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中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当P<0.05时,表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接受人性化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行为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等均明显优于人性化管理前,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病例实践①每位护士每月挑选一份亲身经历的病例进行护理分析,并将过程按护理查房的形式成文,内容包括:病例介绍(一般资料、入院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心理社会方面、住院过程)、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包括文献)、护理问题及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效果和总结,每月20号之前交给带教老师。②带教老师结合病例病情进行批阅修改、当面讲解指正后交回护士。每位护士确定自己的问题所在,根据带教老师批阅意见重新整理分析,修改后于每月25号之前完成并上交带教老师。③带教老师在晨会、床边交班、护理查房工作中结合病例进行不定期提问,以促进和提高病例分析质量。

1.2质量考核每月底由护理质量思维实践培训带教小组负责考核。根据学习态度、病例的难易程度、病例介绍规范性、病例思维分析能力、病例临床护理质量等五个方面综合评分,满分100分。

1.3评价方法评分等级:优(≧90分)、良(70~8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60分)。连续6个月为一轮,每人6份病例分析中有3份病例质量考核优秀且无不合格者则通过培训,未达标者进入第二轮,直至成绩达标后方可结束培训。经过二轮仍未达标者并入下年度的培训。

2结果

第一轮培训参加人数36人,6个月后有15人通过培训,通过率41.67%。剩下21人进入第二轮培训,第二轮中21人全部通过培训,通过率100%。月质量考核结果见表1。

3讨论

低年资护士一般是指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医院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1]。研究表明,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士工作中更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近几年针对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内容与方式不断丰富与扩展,然而目前大多医院针对低年资护士的在职培训仍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与效果评价[3],采用的培训模式缺乏深入与临床脱节使在职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将注重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培养作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改革目标。因此,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思维实践能力的培训,使她们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4]。

本次研究将案例式教学中的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后用于产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创立了以临床病例分析结合护理查房为中心的思维实践培训模式,效果良好。该模式让学习者针对临床工作中亲身经历的病种运用评判性思维,采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收集资料,评判性地检查和分析资料,找出护理问题,确定护理目标,落实护理措施,然后进行评价效果。国内其他研究也证明,这种培训方法针对重点和难点设定问题,指导学习者查阅相关资料,让学习者在搜索答案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同时锻炼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可明显改善护士的思维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护理质量。思维实践培训模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护士必须先对病情进行整体评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对病情动态观察,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和目标。通过完整的护理程序才能有利于培养护士正确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

②病例分析时,要求护士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最新文献的查询。护文献查询不仅是一种工具,在帮助护士选择文献、吸取信息方面大显身手,而且作为一种知识和方法,它还具有思维结构的逻辑特点,对于扩展护士的知识结构也有着重要意义[6]。③培训中要求带教老师结合真实病例特点,及时找出护理中存在缺陷、漏洞,当面给予指正,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及时纠正问题所在,提升培训效果。④思维实践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培训过程中,要求护士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病例,可从简单到复杂,从妊娠合并一种疾病到多种疾病逐步过渡到危重症、疑难病。⑤培训周期应合理设定,并严格考核。一般要求培训时间至少在6个月以上。这就说明只有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与知识积累后,护士才具备了良好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只有循序渐进的培训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次研究第一轮培训后合格率为41.67%,经第二轮培训后,全员合格率为100%,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第6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营造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为使孕产妇情绪放松,增加孕产妇的安全感,可在产科病房区走廊悬挂一系列画片,比如可爱的婴儿照片、母乳喂养技巧、孕产期保健常识等;精心布置病房,可配备彩电,在窗台上摆放几盆花卉,病房内的家具可按照产妇在家的摆放习惯,允许孕产妇用自己喜欢的照片或者小装饰品点缀病房,使室内时刻保持自然、温馨、舒适的氛围,充分将病房环境家庭化、人性化体现出来,减轻孕产妇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

1.2全过程护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有必要深入病房,加强与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密切观察孕产妇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产妇进行功能锻炼,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调整护理目标和措施,努力做到全过程护理。产前,护理人员应与孕产妇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为了使产妇理解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在沟通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切实把握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情感诉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增加他们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可通过口头宣讲、播放教育片等形式对孕产妇进行宣教,讲解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让其正确看待妊娠、分娩的生理过程;对产妇的饮食、休息时间做出合理引导,为顺利完成分娩打下基础。产时,实施全程陪护。在分娩过程中,孕产妇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她们希望有一个富有同情心、值得信任的人陪在她们身边,给予她们照顾、心理支持和技术指导,可请专职一对一的助产士与家属共同参与全程的陪护,助产士帮助产妇按摩下腹或子宫,告知肌肉放松的技巧和子宫收缩疼痛时呼吸的技巧,以有效缓解疼痛。全程陪护即分娩陪护主要以母婴安全为目标,根据孕产妇心理需求、生理需求、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等,实施的一种充满尊重、充满关怀的人性化服务,对于增加孕产妇安全感、提高其自然分娩的信心、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实施全程陪护,以确保孕产妇顺利分娩,胎儿出生之后应立即告知产妇,安定产妇心绪,与此同时,缩短母婴接触时间,及早开奶,加快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产后,护理人员要经常到病房访视,密切观察产妇术后恢复情况,对产妇的各项功能锻炼做出及时、准确的引导。宣教产后休息、卫生、饮食等方面的内容,并让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对产妇产后宫缩情况进行跟踪观察,防止产后出血。对于产后焦虑、抑郁的产妇,应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

1.3传授新生儿护理知识针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育婴知识和技术缺乏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哺乳技巧、穿衣脱衣、拍嗝、换尿布、抚摸、沐浴等方面的示范,讲解观察新生儿不适、辨别哭闹原因等注意要点,同时让产妇和家属明确预防接种的意义、目的和时间,尽快使产妇从关注自我向关注婴儿转变,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

2结语

第7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产妇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8.1±3.1)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为(38.1±1.1)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3±2.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1±1.3)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包括检查产妇的身体状况,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指导,并对产妇进行语言方面的安慰等。观察组产妇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质量评价小组。该小组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者责任护士来负责,任组长,其他的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由于小组负责人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可快速解决临床中的突发事件,随时随地指导护理小组成员。同时,质量评价小组的组长要对组员实施理论宣传教育,并给予实践操作指导,提升组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2)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表。由质量评价小组根据实际工作环境,阅读与质量评价相关的文献等材料,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质量的标准要求,或根据国际护理学杂志标准,并结合产妇及其家属的投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制定相对应的奖罚标准,通过护理质量评价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以不断提升产妇的满意度,并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护理模式进一步为产科服务。(3)护理评价的具体实施。将护理质量评价表置于显眼位置,便于护理人员随时阅读,方便指导工作,也能确保护理人员工作的全面性,同时也能让护理人员随时做到自检,通过质量评价表来检视自己的工作,督促护理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态度和方法。护理人员除了正常的检查工作之外,还要与产妇多交流沟通,疏通产妇的不良心情,增加与产妇的互动。尤其是对于生产后的妇女,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产妇的抑郁心情能够得到排解,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新生婴儿的照料工作,降低产妇抑郁症发病率[1]。质量评价小组的组长要不定期的查阅护理记录及病历资料记录的准确性,同时也要随时查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服务质量,将其作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4)护理质量的评价反馈。由于临床治疗中遇到的产妇各不相同,出现的问题也有差别,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经验较少,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以书面形式汇报。医院针对护理人员汇报的问题进行总结。如果是医患沟通的问题,需要从双方沟通解决;如果是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理论知识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培训的手段可借助网络工具,开展公众号培训,让护理人员能随时学习,随时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护理质量[2]。

1.3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实施质量评价标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生产过程中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婴儿红臀情况,调查产妇的满意度等,调查评分的总分为100分,总分>8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70~85分为满意,总分<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新生婴儿红臀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中会阴感染9例,会阴感染率为14.3%,新生婴儿红臀发生11例,婴儿红臀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产妇中会阴感染1例,会阴感染率为1.6%,新生婴儿红臀发生3例,婴儿红臀发生率为4.8%,观察组的产妇会阴感染率及婴儿红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9例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3.7%;而对照组产妇中32例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9.4%;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经济技术的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如今,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医院也开始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为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条件[3]。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实施的护理方法、护理态度及护理后产妇治疗效果的综合性评价,它与产妇有直接的关系,是产妇身心健康的治疗结果[4]。产科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大的学科之一,也深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也有所下降,这对妇女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在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评价模式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模式,主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评价制度和评级方式,在评估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既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又促进了护理人员的成长[5]。可见,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服务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工作时,建立质量评价小组,将每个小组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负责的组长针对组员的工作质量和组员的技能发展负责,让护理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时,医院也要为产妇负责,要时刻提醒护理人员要进行全面工作,将护理质量评价表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可供护理人员自检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好坏的依据之一是产妇的评价,对于产妇需要注重其个人心理的疏导、对其内心实施安慰[6]。给产妇心理安全感、温暖感。护理人员也要怀着学习的心态对待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然后书面汇报,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掌握新的护理技能。从护理的整体来看,采用护理质量评价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护理质量来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7]。在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产妇126例,将产妇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而观察组产妇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通过护理结果显示,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提高了妇女产程观察的准确率,并且护理人员与产妇之间的沟通效果良好,沟通的时间比较长,产妇的会阴切口感染方面,对照组产妇中会阴感染9例,会阴感染率为14.3%,新生婴儿红臀发生11例,婴儿红臀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产妇中会阴感染1例,会阴感染率为1.6%,新生婴儿红臀发生3例,婴儿红臀发生率为4.8%,观察组产妇的会阴感染率及婴儿红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价模式模式能够改善产妇和婴儿的结局,让产妇能够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让婴儿的红臀发生情况降低,并获得母乳的时间比较早,让婴儿健康的成长。此外,通过对产妇调查护理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有39例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3.7%,而对照组产妇有32例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满意率为79.4%,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质量评价模式能够从多方面满足产妇的需求,让产妇的身心得到尊重,因而产妇的满意度提高,对婴儿的成长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产妇术后身体的恢复。

第8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护理人员的问题

1.1.1护理质量的问题产科工作繁琐、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病人来住院的时间、人数、病情都难以预料,这给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晚夜班的护理人员一人当班时更为紧张。

1.1.2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如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未能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

1.1.3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如产妇及家属提问不能正确作出回答及解释,静脉穿刺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判断能力差、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如遇急、危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

1.1.4护理沟通技术欠缺①说话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产妇及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缺乏医德,服务态度差,无同情心。②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暴露性操作前未作任何遮掩工作,使产妇认为工作人员不尊重他人隐私权。⑧沟通缺乏技巧,不能把握有利时机,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护理文书质量不过关

1.2.1护理记录不及时、缺项、漏项、书写时存在乱涂、乱刮、乱画现象。

1.2.2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不整洁、内容公式化。

1.2.3急、危、重症患者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客观、重点不突出,与医生在医疗文件书写时内容不一致。

1.2.4医学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无自我保护意识。

1.3管理者工作的强制化,对护理人员工作缺乏赞同与认可

在我国,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与收入相对不平衡。

1.4医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1.4.1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的病情与解释不一致,导致患者及陪扩人员的不信任。

1.4.2由于医生与护士技术上的差别以及询问病史地点、时间不同,导致医疗文件书写内容刁二一致。

1.5产妇及家属的原因

1.5.1家属对医疗护理与医疗环境期望太高,对产妇及新生√L发生的一些问题(包括生理现象)过于紧张。

1.5.2个别家属及产妇素质较差,缺少社会道德,不尊重医护人员,甚至乱骂、污辱护理人员。

1.5.3语言、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使护理纠纷埋下隐患。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理质量

2.1.1病人多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制排班,适当增添班次,使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燥。推广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把握有利沟通时机,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1.3严格护理文书书写制度,遵照《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实施,做到举证有据,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1.4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各项学习,邀请权威专家、教授讲授专科知识,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管理方案。每年选派技术职称高、有责任心、上进心的优秀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对新调入、刚分配的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实行优化考核制度。

2.2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化要求,使每个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护理文书的书写是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有利证据,也是保护自我的根本措施。

2.3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护理工作,关心护士,对优秀事迹及优秀个人加以适当奖励,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有可能发生纠纷的病人有预见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尽可能化解医疗纠纷的隐患。

2.4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工作为前提,顾全大局,相互谅解,相互配合。

总结护患纠纷不仅影响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也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工作上的不愉快:对医院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护理纠纷的及时预防与解决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9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本院156例,需要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3.4±3.3)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22~48岁,平均(32.0±2.1)岁。对照组患者23~50岁,平均(33.0±2.9)岁。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1)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在术前,检查患者是否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疾病,与患者多交流,缓解患者接受手术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切口是否有出血、渗血以及是否有红肿热痛等征象;及时提醒患者适当休息,指导患者处于有利的坐姿;观察疼痛反应,及时止痛。对于手术的并发症,如腹胀,应早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等床上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患者下床走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咳嗽,应尽量帮助患者及时吐出痰液;排尿困难,让患者听流水声或者是用热水袋放于患者腹部,根据条件反射法,刺激患者排尿。(2)对照组患者在术前除了常规护理外,主要由其家属照顾,并在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前由医务工作者护理。(1)皮肤准备:保持手术面的干净,去除干扰手术的密集毛发;(2)消化道的准备:术前1晚灌肠1~2次,或者是要患者服用泻药,使患者排泄3次以上;术前8h禁食,术前4h禁饮;(3)阴道准备:冲洗阴道,手术当天对其进行消毒;(4)其他准备:进行药物过敏测试等。并在术前1~2d使用抗生素。术后进行特别护理,如心理暗示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根据患者术后的疼痛给予止痛等治疗。术后1h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最后统计患者感染程度、切口感染率以及恢复程度。

1.2.2疗效评价

“优”为患者术后体温不升高,住院时间短;“良”为患者术后体温略微升高,但很快恢复正常;“差”为患者术后体温大幅升高,且住院时间长。对切口类型分类:Ⅰ类切口,无创伤、无炎性反应,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Ⅱ类切口,切口附近发现有少数细菌侵入,但是未引起感染;Ⅲ类切口,切口被大量细菌侵入,出现感染症状。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效果评定为优的比例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为Ⅰ类切口感染率(64.10%)显著高于对照组(42.31%),Ⅲ类切口感染率(8.97%)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67.95%)明显高于对照组(43.59%),不满意度(3.85%)明显低于对照组(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