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二级真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计算机等级考试 数据库程序设计 应试经验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教育部考试中心对NCRE考试体系进行了调整,改革考试科目、考核内容和考试形式。从2013年下半年考试开始,实施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按新体系开考各个考试级别。
2013年版考试大纲对计算机二级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考试科目形式也做出调整。由传统的“笔试考试+上机考试”改为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题型为:选择题40题40分,上机操作题60分(基本操作题18分;简单应用题24分;综合应用题18分),总分达到60分即可获得合格证书。未通过的考生不再安排补考。新版考试题库更加实用,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主要考查计算机操作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这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以下是笔者总结数年来辅导学生考试的经验,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正确应对新版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P的考试方式
新版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P的考试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选择题、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综合应用题四部分,下面笔者分别介绍每部分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1.选择题答题分析。
主要考查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共40道题,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10分。VFP基础知识是客观题的重点,该部分在学习中首先要熟读教材,依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抓住重点,并做好总结。精练历年考试真题了解考试的侧重点,比如VFP基础知识里函数的使用、数据库基础知识、SQL语句(重中之重,包括select、insert、update、delete、altertable等)、表单基本属性、报表的使用基础等。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分值较少,重点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中二叉树相关知识,比如求二叉树的结点个数、二叉树的遍历、排序(主要以计算时间复杂度形式考核)、查找(主要以计算最佳、最坏比较次数的形式考核)及线性结构中栈、队列相关知识;数据库设计基础中的主要考点是数据模型、关系代数(主要考查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程序设计基础及软件工程主要是记忆知识点,根据重点理解并熟记相关知识点即可。
2.操作题分析。
操作题主要包括基本操作题、简单应用题、综合应用题三大题型,从历年考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基本操作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器的简单应用,数据库和数据表的简单应用、索引的建立,以及简单的SQL语句;简单应用题主要考查表单、视图、查询及SQL语句的相关操作;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查表单、菜单、简单程序设计及SQL语句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方法
1.精选典型例题练习,避免“题海战术”。
现在有关“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复习资料很多,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有的考生做几十套试题但还是没过,而一些考生仅仅做了几套试题却考出理想成绩,考生应该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有选择性地做题,客观题可以选择历年考题做3―4套,掌握答题技巧,总结相关知识点;操作题在学习中首先抓住重点题型练习(比如表单、菜单、SQL语句相关试题),然后选择历年考试真题复习,熟悉考试题型,掌握相关知识点,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2.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2013年新版无纸化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考生开始选择题答题后,将无法进入其他windows窗口(含桌面),无法使用键盘;考试结束选择题后,无法再次进入该选择题界面答题。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选择题为单选题,是客观性试题,试题覆盖面广,一般情况下考生不可能每个题目都有把握答对。考生在作答选择题时可以使用一些答题方法,提高答题准确率。
(1)直选法:如果对试题中的4个选项,一看就肯定其中的1个是正确的,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考生百分之百正确记住的试题。
(2)排除法:该法是将错误答案排除的方法。对试题中的4个选项,一看就知道其中的1个(或2个、3个)是错误的,可以使用排除法,即排除错误选项。这种方法在SQL语句的考题中用得较多,有时考生无需自己编写程序代码可以根据程序或命令中语法结构排除错误选项,可以提高准确率,节省时间。
(3)经验比较法:如果个别题目确实不会,就可根据做题经验比较猜答案,不要浪费过多时间。
操作题是考试重点,对于基本操作应尽量做到拿满分,因为评分是以机评为主,所以有时存在你做的试题可以运行正确答案,但不得分的情况。对于一些改错题。一定要按照要求在指定的行改正,尽量避免在程序中添加命令行或删除行。另外,在考试过程中注意保存好并运行程序,生成考试文件(如查询中生成的表文件、菜单程序文件等)。对于自己不确定的题目(如综合应用题),要静下心来,先弄清命题人的意图,再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分析,综合考虑,争取尽量多得分。
三、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保持良好心态,真正做到稳中取胜
在考试前首先要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尤其是要熟悉考场的硬件情况和所使用的相关软件的情况。其次,在考试过程中要保持良好心态,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在上机考试过程中容易过度紧张,有的考生一进考场就开始紧张,手开始发抖,甚至脑袋发蒙,以致在本来会做的题上丢分。其实只要平时熟悉考试软件并认真复习,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真正做到稳中求胜。
总之,考生选择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扎实全面地掌握应试内容,并灵活运用应试技巧,必定能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 NCRE C程序设计 C/S MOOC 翻转课堂
引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1994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主办,至今已有20多年,是最早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机制,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是面向全国的非学历教育的证书考试,是专门用于考查应试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并进行等级划分,分类别、级别进行考核,可提供最具权威性的资质证明。由于具有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它现已成为全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一种证书,已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
1.全国二级C语言等级考试的特点
从2013年下半年起,二级C语言考试是将传统考试的笔试部分也移到计算机中,所有答题由考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考核要求和内容没有变化。目前二级C语言无纸化考试系统采用的是C/S(client/server)模式,在考试服务器上安装考试管理系统,在学生考试机上安装学生考试客户端程序。考生可凭准考证登录到考试系统,完成试卷抽题、答题、交卷过程等。考试完成后,所有数据均上传到服务器,由考试系统自动进行评分,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工阅卷工作量及不确定性,有效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无纸化考试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40个,共40分(含公共基础知识10分,C语言基础知识30分),上机操作题3个,共60分(含程序填空题18分,程序修改题18分,程序设计题24分)。总分达到60分并且上机操作题分值达到36分,才能取得等级合格证书。
2.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适应等级考试要求
2.1高效组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兴的教学模式慕课(MOOC)已经进入学校,并且这种颠覆式的教育革命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MOOC已经对传统的大学教育产生巨大冲击,自2012年以来,MOOC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场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接受,将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高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大量的碎片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学习相关知识,教师更多地讲授相关内容,学生就可更多地做相关练习,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环境。
国二考试中C语言所考科目内容繁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很难准确掌握基础知识部分,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用任务驱动法给出大量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看书或资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C语言课程时不断有意识地将相关内容穿来,举一反三,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国二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由于包含了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所占分值不多(只10分),但若要考高分,则需要考生认真对待,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在讲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参加二级C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对于不能穿插到位的,可采用网络辅导补充。
2.2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抽象而且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考生考试能否顺利过关,动手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熟练生巧,若能统一上机,有任课老师的指导当然是最好的,学生可以与老师面对面互动教学,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得到解答。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在机房,老师不可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重复一遍,只能突出重点、难点而已。加上老师与学生这种一对多的特殊教学方式,老师很难做到顾及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运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只重视有限的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没有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进行补充,就算再好的方法、策略,也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C语言深奥、太难而失去学习兴趣,可以在上理论课前,运用翻转课堂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题目,例如在讲授循环结构时,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设有一张足够大的纸,纸的厚度为0.0001米,若将这张纸不断进行对折,问对折多少次可以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程序代码设计如下:
main( )
{intn=0;/*用来表示次数*/
floath=0.0001;
while(h
{n++;h=2*h;/*printf(“%f”,h);*/}
printf(“n=%d”,n);
}
当告知结果只有27次,学生基本上都会惊叹不已,因为印象中肯定要许多次才行,然后对程序稍作修改,用循环实现统计每次对折结果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马就提高了。为做到实验与理论并重,对上机操作练了利用计算机外,还可介绍同学们(特别是没有计算机的)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C语言程序操作练习软件,例如C语言编译器等,并告知他们怎样使用,这样同学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进行程序设计练习,这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3突出重点、难点,分类进行教学。
依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的考试大纲,任课教师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灵活采用分类教学法,在相关的知识讲解时,引入国二C考试的真题给讲解或练习,这样既达到了学习C语言新知识的目的,又为二级C语言等级考试不断做好了考前准备。分类教学的好处主要有:第一,按照教材,分章节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各类知识不断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科学地设计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从全局目标出发,侧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真题训练,可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达到触类通盘的目的,也可有效避免费时费力的题海战术。学生能够在学习C语言中建立一套适合的学习体系,从而迅速而又牢靠地深入掌握C语言知识。
2.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
现今大学C语言教学考核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是:第一,考核形式比较单一。C语言期末考核成绩主要由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上机实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上机实验考核的形式及分数的判定基本上是由任课教师单独决定,基本上忽略了对学生平时成绩(比如:课外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情况)。第二,平时评价的内容比较有限。C语言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评价学生对所有已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任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课程考试通过率,通常会在考前有意无意地给学生划定一些考试复习范围,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成绩存在很大的偶然因素,也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为了帮助解决上述问题,可要求任课教师尝试实施一些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对于学校里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一级、二级要求),可采用期末考核评价与过程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考核情况予以登记,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注重平时学习,教学环境会进一步改善,针对不同专业的C语言教学要求,还可灵活地增加阶段性上机考试,特别是在每一章学完后,针对性地引进国二的一些真题检查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最终在期末将所有平时考核按一定比例计算到总成绩当中,这样考核的成绩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对学生参加国二C语言等级考试大有帮助。
【关键词】二级C语言 纸化 题型分析 应试技巧
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规则的不断更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的科目全部实行了无纸化。二级C语言也实行了无纸化考试。从卷面来看,无纸化以后的题型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以前的考试题型,但作为一个考生,还是要及时了解考试规则的一些变化,了解新规则下试卷的结构、题型及其相应的应试技巧。
一、考试的变化
考试的模式已经转变为无纸化,选择题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抛弃了过去的笔试这一部分,在考核要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取消了填空题,现在的考试模式规定为一百二十分钟,试题满分为一百分,其中上机操作题为六十分,选择题为四十分。获得合格证书的要求是六十分,不能获得合格证书的考生,在下一次考试中也不会安排补考,只能在一次考试的时候重新按新生的身份来参加。
二、试卷的结构
二级C语言试卷由选择题和上机操作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40道小题,每小题1分,选择题前10道小题是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上机操作题基本延用传统考试中上机操作题的题型,分别为填空题18分、找错改错题18分和程序设计题24分。
另外无纸化考试中,每个考生的题目是从考试系统中随机生成的,而每个题的各选项(如选择题的四个选项)的顺序也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
三、试卷题型分析及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分析
基本操作与基本知道的掌握是选择题的考核目的,我们对相关知识掌握是不是够全面、是不是能够理解准确,还有理解的思路是不是够清晰都是考核的内容。选择题的覆盖面较为广泛,一般情况下都是单选的客观题,每题为1分。在新规则下,选择题答完退出后再不能进入选择题做答,因此,答选择题时就应认真、谨慎,一些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选择题,也要认真分析,不能粗心大意,因为一些选择题会设置一些陷阱,一定要明确答案之后再进行选择。每道题都要完成有把握的做正确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在自己不确定或者没有把握的情况的下一定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考试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放弃一些题。
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这样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1.顺选法:如果对题中的4个选项,一看就能肯定其中的1个是正确的,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排除法:对题中的4个选项逐个去掉错误的选项。
3.比较法:也称之为蒙猜法,对于实在没有把握的题,那就只有比较四个选项中那个更接近题目要求了。
(二)上机操作题分析
上机操作题一般都有输出结果,而要产生输出结果,必须要有实际的编程能力编写程序,这就要运用程序调试方法,所以能够熟练的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对于通过二级C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程序编写能力与综合操作能力是上机操作题重点考查部分,主要是通过掌握的知识来实际进行操作。这些操作题的分数是通过机器评定为准,人工复查为辅,所以这一考查部分基本不存在是否公正的情况,但是存在板滞的情况,有些情况可能会因为制定考题时涉及不够周全导致错判。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编写程序的时候一定尽可量的按规定而行,避免因错误评判导致不得分的情况出现。
掌握好上机操作题的考试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实际水平在考试时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供我们在复习和考试时借鉴:
1.上机考试训练时,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熟记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上机训练,做到真正理解、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
2.要重视考试模拟软件的使用。使用考试模拟软件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练习,尤其要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上机模拟题,以便熟悉考试题型,体验真实的上机环境,减轻考试时的紧张程度。
3.学会并习惯使用编程软件的帮助系统。C语言编程软件有非常全面的帮助系统,熟练掌握、使用帮助系统,可以使我们减少记忆量,解决解题中的陌生、疑难问题。
4.熟悉考试场地及环境,尤其是要熟悉考场的硬件情况和所使用的相关软件的情况。一般在正式考试前,考点会提供一次模拟上机的机会,应尽可能去参加。模拟考试时,不要把重点放在做题上,而应放在熟悉考试环境,相应软件的使用方法,考试系统的使用等方面。
5.认真审题,先分析,后答题。试题的考核是有针对性的,因此在答题时也要有针对性。解答前,除了要看清问题外,还要弄清楚题目考核的意图。明白了问在那里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好如何答题了,然后依思路从容做答。
6.考试时不要急燥、慌张,要认真、冷静地看清题目要求,在做完题后一定要保存文件,并运行程序检测运行结果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在考完交卷前先关闭掉C语言编程软件和其他打开的文件,再交卷,确保交卷过程中不出错误。
7.熟练的掌握二级C题库中的上机操作题目。
在无纸化环境下,二级C的考试虽减少了笔试环节,但要能够顺利过关获得证书,取决于我们对C语言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技巧也无济于事,只能碰运气。所以,二级C考生应该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编程和调试程序的技能,打好C语言基础,在扎实的基础上运用以上应试技巧,就能使考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2013年版),2013,6.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研究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题库无纸化考试真题《二级C》,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3.
[3]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关键词:课件;计算机等级考试;Adobe Flash CS4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30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并渗入到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会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是今后职场中人的必备技能之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定位。那么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我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简称:一级)证书,从而有效督促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一级考试主要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部分占全卷的20%(20分),操作技能部分占80%(80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能够通过一级考试的学生基本能够在工作中胜任日常的计算机操作。在以往的一级考试中学生对于考试中的操作部分掌握的较好,但是基础知识却失分严重,有些同学干脆放弃这部分。这样对于一级证书的取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设计并制作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基础课件”。主要针对一级考试基础部分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1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基础课件的特点
1)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基础知识强化学习;
2)具有易用性、可扩展等特点,为可执行文件通用性、兼容性好;
3)课件既能起到教学辅助功能,还可用于一级考试备考;具有测试功能,能够轻松掌握学习情况;
4)界面友好,导航清晰,交互性良好;
5)开发工具为Adobe Flash CS4,源文件可随时扩展、可升级,功能合理,易维护,使用简单易操作。
2 课件制作
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致要经过分析、设计、开发、评估和等几个阶段。
2.1分析阶段
在分析阶段,首先要分析课件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谁是观看课件的对象?将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标?需要运用哪些方面的信息?观看课件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在安静的环境下,可能要更多地使用声音、音乐来表达课件的内容,而在吵闹的环境下,使用醒目的标题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分析阶段需要考虑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播放课件的硬件条件。如果计算机的配置很高,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那就应该选择一些高清晰度的图片,特技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计算机的配置一般,那就应该更多地考虑使用文本,而放弃大型的声音、影像、动画文件。因为,这些内容在配置较低的计算机上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不能播放的。如果一个多媒体课件不能按照播放条件进行制作,即使它的内容再好,表现形式再丰富,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课件主要的受众是准备参加一级考试的学生以及想学习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群。因此,在设计上主要注重课件的实用性和有针对地辅助学习的作用。界面要求简洁大方,导航清楚明确,适当添加简单音效即可。
2.2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一方面要创建课件纲要和草稿,另一方面要确定搜集的素材。纲要和草稿是课件内容的进一步细化, Flash软件的工作就是把素材组织进来,实现纲要和草稿的要求,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将设想与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由于草稿只是表达课件的基本思想,因此,无须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追求草稿的可视化效果。因为,随着设计方案的进一步细化,一些内容还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旦确定设计方案之后,就需要为设计方案收集素材。方案的确定与素材的收集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本课件主要内容针对的是一级考试中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搜集素材上主要选择的是历年的考试真题以及模拟软件中的选择题及其相关理论知识。课件的体系结构上主要分成四大部分,如图1所示:一级基础知识、一级基础测试、二级基础知识、二级基础测试。一级部分是为了更好的应对一级考试,二级的部分主要用于知识的拓展以及课件的升级做准备。
2.3 开发、评估阶段
在开发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设计纲要,利用Flash软件实现课件的功能制作。为了保证课件的正常运行,在此期间要对每一个分过程进行测试。 当课件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时,就进入了课件的评估阶段,此时的主要工作是测试及精加工处理。测试时需要考虑课件的运行环境,如果只在制作课件的环境内进行测试是没有意义的。测试的重点是课件的交互性,尽量保持课件的简洁、流畅,取消那些容易引起异义的流程。在评估阶段的末期,还应该将制作的课件与当初的设计方案进行对照,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的内容。在制作测试部分时,每一道题的每个选项都要进行反复测试,题目具有交互性,能够及时反馈答案选择的对错结果。这部分功能主要利用了FlashCS4软件的Action Script2.0编写代码来实现的。
2.4阶段
程序是课件制作的最后一个阶段。考虑到课件应具有易用性和兼容性,在课件时我选择了.exe格式。这样就能够保证在脱离软件环境下,课件也能够正常运行使用,这样就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 脚本代码
为了使课件具有交互功能,我利用了Flash CS4的Action Script2.0编写脚本代码。其中选择题如图2所示,
4 结论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课件设计制作的初衷是为了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一级考试中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一级的通过率。课件在内容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功能又不仅限于一级考试,对于需要提高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的人也有一定的帮助。课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继续开发计算机等级考试其它级别的应用。
经过实际应用我也发现了课件需要改进的地方:1)题量上需要继续增加;2) 最好能支持操作题;3) 更好地利用Flash的动画功能辅助学习;4) 实现组卷抽题,模拟考试的功能。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育软件;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深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经历了从板书、教具、多媒体课件到网络课程的发展阶段。网络课程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平台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普通的多媒体课件不同,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程的构建可以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远程交互途径,学习模式由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转变为立体化、多元化学习,因此网络课程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和手段。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意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必备技能。这门课程概念繁多、抽象难懂,逻辑性和实践性极强,学习容易枯燥,如何利用开放式网络教学环境,创建生动的、个性化、研究型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结构上的一次全方位变革,“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变静态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动态的、多元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1],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内容。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多媒体课程的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从课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得了信息素养能力的训练,为工作和科研培养了良好的信息能力[2]。
2) 学习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使学习更加便利,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狭隘性,扩展了学习范围,开阔了思维,使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4) 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提供实验和实践的模拟和仿真,化抽象概念为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得学习更加轻松和容易。
5) 网络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也是普通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留言簿、论坛、电子邮件、及时通信等方式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轻松。
6) 在线考试为学生检查学习效果,减轻教师阅卷负担提供了可能。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目标
基于传统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演示型”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但这远远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课件只不过成为了电子版的板书,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实现教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就需要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构建网络课程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因此,“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导航清晰、界面生动友好、教学内容充实、教学主线设计合理,具有教学、个性化学习、网上答疑及讨论、自测等功能的教学系统平台。具体表现在:
1) 教师可以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各类教学资源、提供教学大纲、周历、课后作业、实验作业、电子教材、软件下载、试题下载、源程序下载、相关论文等。
2) 学生通过留言本、论坛、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轻松实现互动和远程交流。
3) 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课后要加强编程练习,网络课程要围绕课后习题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练习与实习,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4) 采用以章节为单元的折叠式树型目录导航结构,循序渐进,合理的信息分类与链接使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5) 整合大量教学资源和素材,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和课堂讲授时间的不足,创造并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介绍、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介绍、二级C语言考试大纲和试题、二级C语言模拟考试软件等。提供C语言的论文和相关科研训练,提高理论水平和扩展思维。
3网络课程特色栏目设计
网络课程建设就是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要求,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和综合[3]。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设计的主体,在网络课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按照网络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与重组,并根据不同内容的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媒体表征形式。以便使教学内容适于以网络化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
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需求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方便学生选课需要进行课程介绍,为了实施教学内容需要对每一章节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课件、源代码、论文等大量学习资源,为了实现教学的互动还要实现在线的师生交流和答疑,为了配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加强练习还需要提供二级考试大纲、模拟软件和试题等。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本网络课程采用以章节为教学单元的模块化结构,采用纵向树型目录导航结构组织知识点和章节,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共分为5个栏目。
1) 课程简介:包括课程介绍、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大纲、周历、考试方式、教师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内容:共分10章,是网络课程的核心模块,按照C语言知识体系的结构循序渐进行详细讲解,分别介绍预备知识,C语言基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和编译预处理,结构体与共用体和文件。课件采用PDF格式,单击每一章的标题链接,即可打开相应的PDF文件。
3) 学习资源:提供上机习题、教材源程序、课件下载、C语言运行软件下载、参考论文和电子书等。
4) 交流平台:有留言本和论坛两种方式,留言本针对师生之间,学生提问留言,教师作为管理员可以回复和删除某个学生的留言。而用户在论坛中注册后就可以发贴,并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回复贴子,轻松实现开放式答疑和交流。教师还可以定期地创建不同主题的讨论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问题,开扩编程思路。
5) 计算机二级考试:提供全国计算机C语言二级考试大纲、C语言二级考试模拟软件下载和历年真题。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4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4.1教学素材收集
教学素材是网络课程的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教学资源主要分8类: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3]。学习资源包含了大量支持学习的材料,除了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点以外,还可以链接到互联网上的其他参考资料,如视频、软件、国内外优秀教学网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等。教师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和设计者,通常要经过搜集、筛选、分类、整理、组织与数字化等工作过程,同时还要考虑方便学习者的使用[4]。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大纲将每一章的知识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或PDF文件。课后习题和上机实验习题制作成网页文件,试卷和二级考试真题制作成网页或Word文档。教材源程序制作成压缩文件以供下载。C语言论文和电子教材使用PDF格式。搜集相关软件,包括C语言集成开发软件,如TurboC、Visual C++、WinTC、C语言二级考试模拟软件等。
4.2动画制作
为使页面生动友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首页应用Flash MX制作了动画和标题滚动字幕;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语言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如函数的递归调用、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制作了递归曲线的生成动画,递归调用的汉诺塔动画、显示回溯搜索过程的八皇后动画、显示广度优先搜索过程华容道动画等,这些动画形象地展示了算法实现的过程,化静态的思维过程为动态的实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汉诺塔动画如图2所示。
4.3开发实现
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分为前台开发技术和后台开发技术两部分[2]。前台开发技术是指网页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利用DreamweavMX、Flash、Fireworks等软件来实现,教学网站导航清晰是关键,因此首页采用嵌套框架布局,上面是标题,左边是按模块组织的树型目录,每个链接单击后目标文件显示在右边,下面是版权、制作者信息和日期时间。在页面中使用了文本、图像、表格、超链接,Flash 动画和视频动画等。后台开发技术使用了Web服务器编程技术ASP(Active Server Pages)。本网络课程的论坛模块、留言本模块通过ASP编程实现与网络数据库的连接和动态交互访问,能够对各种数据资源不断地更新和维护。
4.4编写脚本程序
为了实现生动的动画效果,脚本的编写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运用JavaScript脚本程序和HTML代码可以实现以下特效:1)折叠式树型目录,可以展开和折叠每个栏目。2)滚动字幕,显示在首页标题上,用C语言程序设计代码实现。3)当前的日期和时间,以下脚本代码仅在网页底部输出年月日和时分秒(其余代码略)。
document.write( year + "年" + month + myweekday + "日" + day);
document.write( myhours + myminutes);
4.5引用层叠样式表
层叠样式表(CSS)是一系列格式设置规则,CSS样式是对HTML语言的一种扩展,主要用于控制Web页面内容的外观和页面风格设计,在网页制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CSS能够有效地提高制作网页效率。CSS扩充了HTML各标记的属性设置,丰富了网页视觉效果,而且CSS样式可通过脚本程序来控制,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对网页的外观和布局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使网页的表现方式更加灵活和美观[5]。为了统一网站页面的风格,在页面中定义了大量的样式来统一的页面背景图片、字体大小等,部分样式定义如下所示。
.STYLE1 {font-size: 18px}
.STYLE2 {font-size: 18px; font-weight: bold; }
body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 back1.JPG);}
5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网络课程在高校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笔者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建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获2009年云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了获取资源、评价学习效果和师生互动的环境。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能更多地进行信息检索和独立思考。“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文,曹旭斌,庞先伟. 高校体育网络(教程)的构建与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04-106.
[2] 熊鹰. “信息检索与利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现[J]. 图书馆论坛,2006,26(2):23-25.
[3] 程晓旭. 高校网络教学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9):118-119.
[4] 董飞,王广新. 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问题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5(12):64-64.
[5] 玲. CSS层叠样式表在DHTML中的应用[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2):63-65.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Language Programming Network Course
DING Hai-yan, ZHAO Zheng-peng, LI Wei-hua
(Information Institut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关键词:VB;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44-02
VB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初学者的入门语言。根据南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理工类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而VB就是计算机等级考试语言之一,由于VB简单易学,因此学校的很多专业的学生都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来讲授。然而,VB语言的理论知识较容易理解,但真正编程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VB实验教学的有限学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编程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并从VB课程的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偏理论,真正让学生练习的题目较少。因此,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参与编写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程与习题选解》两本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已经作为我校的教材,主要介绍了VB语言的数据类型、程序结构、数组、过程等知识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教程与习题选解》是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教材,着重根据知识点罗列了近几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考到的真题,通过分析这些真题,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及时明了自己是否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等。
二、制定严密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VB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通常依附于理论课。比如,学校分配给VB的总课时数为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仅为30学时。因此,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等都是根据理论教学计划来安排,从而出现了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为了强化实验环节,需要制定合理和严密的实验教学计划,该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学时等。制定计划时要贴近适用的学生,研究并解决实验内容是否与实验学时相协调,实验内容怎么围绕基本知识点等问题,从而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严格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VB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教学的组织过于松散,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比如:上机位置随意坐,上机敷衍了事,不动脑思考实验教材中例题的算法思想,一味地采用抄袭的方式完成作业等。因此,为了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上机实验时,要求学生根据学号固定位置,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学生旷课、迟到、上课中玩游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大胆实践,力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对遇到的难点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机房的多媒体软件进行集中讲解。实验课结束后,根据上机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地讲解。
四、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1.验证型实验。首先,对于初学者,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要想了解进而掌握很多新概念和控件,验证性实验必不可少。
2.综合型实验。以小型综合性实验验证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综合性实验可以培养综合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综合性实验时要研究并解决其规模大小是否适当,也可以在程序中增加一些新的尚未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程设计实验。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前,学校都会安排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将分散学习的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通过课程设计还能熟悉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题型、知识点等,从而帮助学生能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
五、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对于初学者而言,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非常重要。良好的编程习惯,不仅能使程序结构清晰明了,而且还有助于自己和别人更容易地看懂程序、调试程序。因此,不断提醒学生在书写程序代码时应呈锯齿形。
2.掌握程序调试的方法。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程序调试就是对程序进行测试,查找程序中隐藏的错误并将这些错误修正或排除。调试程序本是一件烦琐而又复杂的事情,若能正确地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就可以使程序调试变得容易和简单。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借助红蜘蛛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并结合使用VB的单步调试、断点、监视等调试方法来看清程序执行的步骤,从而使得学生在遇到程序错误时能够独立地进行调试、纠正错误。
3.加强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算法是解决某个问题或处理某个事件的方法和步骤。理论上,任何复杂的问题,其算法都可表示为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结构的组合。因此,对每种结构都精心选择实例来说明这种结构的特点和区别。例如,分支结构中如何设定条件表达式;循环结构中怎么设定循环变量的初始值、循环条件等。
4.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同一问题的求解,不同的人往往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算法[5]。不同算法的运行效率、占用内存量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在以往的上机实验中,教师布置好题目后,学生上机只注重程序的结果,而学生间或学生和教师间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一些好的算法无法得到展示和鼓励。因此,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创新,将好的算法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设计思路,调动了他们对VB课程的学习热情,也活跃了实验教学的气氛。
5.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客观全面的考核机制。传统的VB教学还沿用笔试这种考核方式。也正是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为了应试只会机械地背、记一些语句或概念,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而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笔试的考核方式并不适合这门课,通过增加实践手段来检验学生利用VB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比较合理的。
六、结束语
通过上面措施的改进,VB课程的实验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编程的兴趣提高了。相信,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VB的实验教学环节还会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VB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国平,王杰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艾鸿,陈庆海,裴仁林.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24).
[3]程传鹏.提高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18).
【关键词】商务英语 互动式 案例教学
商务日语教学条件
一 教学软件条件
1.日语教学大纲建设
高等院校对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在新修订教学大纲时,应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强日语能力考级通过率。
2.日语课程及教材建设
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商务日语学习时要进行语音方面的专门训练,外教口语教材『みんなの日本1,精读教材《基础日语初级版上》,听力《日本语听力》第一版,另外附加了日语四级和三级听力。二年级学生的课程及教材『みんなの日本2,精读教材《基础日语初级版下》,听力《日本语听力》第二版,日语语法《基础日语语法》,日语写作《日语初级写作》,日语阅读《日语初级阅读》附带了三级和二级阅读。三年级学生的课程及教材,为《挑战日本语听力》,精读教材《基础日语中级版》,日语听力《日本语听力》第二版,商务日语,国际商务实用函电,日本概况,其中几本教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试题库、试卷库建设
高等院校应完善日语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推广电子课件教学,每学期要考试卷两套,要有日语能力考试仿真及真题试卷库的储存,也应该收藏日本国内小学日语教学教材、日语教学法入门等新教师上岗培训教材,科学合理的摸清学生真实水平,因材施教。
二 教学条件硬件条件
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学的教室应全部为多媒体教室,要有功能先进的日语语音室、现代化的计算机机房、大型免费网络学习室、高级演讲厅等。
1.互动式教学,打破传统,突破“哑巴日语”
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学应采取动态式教学,它汲取现代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生理学及教学法的研究成果,联系中国日语教学的实际,完整关注需求分析 、课程设置、课程实施 、课程监控、以及课程评估等环节,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日语语言知识和日语交际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趣味性
高等院校商务日语教学应通过多媒体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图片、动画等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采用图表的方式给出文章的大体脉络,并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尤其是在模拟各种日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商务交际、生活交流等方面,多媒体教学有着绝对的优越性,将枯燥的45分钟变为充满浓厚外语味道的课堂。
3.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日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课堂提问能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语言思维的机会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教师备课的重点之一。
4.采用案例分析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所选案例均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和实际工作。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的模拟环境之中,通过形象的角色表演、对话、演讲、游戏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以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此外,学校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日本のコナ,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
5.不断更新教材和阅读材料,选取社会前沿话题,拓宽学生视野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21世纪,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对日语课程的教材提出了内容更新和形式转变的要求,不仅要适合学生基础不同的情况,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要兼顾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要求,保证培养出来的专业日语人才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社会的要求,并且具备相当的优势。
6.中外结合,营造全日语学习氛围
在教学师资方面采用中籍教师和外籍教师共同执教的方式,每个级别均配备外籍专家教师,根据课程级别适应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打造全日文教学氛围,时刻锻炼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7.重点强化专业课提高口语、听力,尤其是专业方向的能力
在外贸工作中熟悉工作流程很重要,也许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还不能找到对口的日语商务工作,但是可以利用暑期的时间去实践商务方向的工作,哪怕不能用日语,只用中文的的工作,也要鼓励学生去实践,至少知道了工作的流程,增长了专业的实际运用能力。
8.除了掌握专业课外,还应提高英语水平并加强训练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特点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和单一性,学习和积累知识为基本学习目标。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一节课学生就是坐着听老师讲。现代教育注重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现代教育知识学习成为手段,教学强调“创新”和探究的精神。
1 技术变革教学的成功模式:翻转课堂模式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 Model)。翻转课堂是指“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学院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则跟同学一齐在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有老师和同学可以请教。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整合了直接传授与建构主义学习,面授与网络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让教师、课堂的角色产生了根本变化。
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相同点,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模式的三要素:微课视频、教学活动、支撑环境。
2 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目的是最佳效果,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3 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4 微课的表现形式
微课可以是一种策略课程,但是小策略,解决教学大问题;或是一种反思课程,通过小的细节,引发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或是一个故事课程,小故事中启迪教育实践;或是电影课程,从视听盛宴中了解世界;或是经典阅读,从经典故事中启迪大智慧;或是学科课程,让课堂增加视听元素;或是学生课程,让学生参与经典享受;或是家长课程,让家长吸纳高端教育。
5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针对Flash教学单元,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如下表所示:
表1 Flash教学单元典型微课类型设计特点对照表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6 微课制作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2)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3)受众定位明确:是针对什么年级段。
(4)情景定位明确: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
(5)知识准确无误。
(6)知识点(考点)、题目(真题、模拟题)讲解不照本宣科。
(7)语言通俗易懂。
(8)PPT有视觉美感。
(9)视频画质清晰。
(10)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
(11)形象良好。
(12)声音响亮,节奏感强。
7 提高微课视觉效果的途径
(1)动静结合:充分利用PT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
(2)图文并茂:图版率在50%-90%;表现亲和力插图要比照片好,表现专业性照片要比插图好。
(3)图片合适:表现力最强的图片: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不适合做背景。表现力最弱的图片:云海,适合做背景,不适合做主题。视觉3B原则:Beauty(美女)、Baby(孩童)、Beast(动物)。
(4)字体搭配: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艺术字不乱用。
(5)字号搭配: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6)颜色搭配: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
8 微课的应用
微课应用广泛,远程研修,自主学习,主题教研,例会播放等,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助于课堂知识梳理,重难点突破,课堂气氛调整;其全新的视角,深度的追问,碎片化处理,成为开创灵活应用的先河。在不同地域中,其核心应用为网络课程,远程研修;在学校使用中,形式多样:电子书包,手机学习,微博课程等等。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微课,挑战学习方法,创新研究方式,颠覆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阿蕊工作室.微课对教学的作用[M].
[2]刘国伟.微课的概念及其作用[M].
【关键词】实践技能;错误引导;同学互助;知识反思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科目Access已采用2010版本,并且取消了笔试环节,考生能否通过该科目主要取决于平时的实践技能是否扎实;再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小型数据库设计和开发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要有相当的重视。根据笔者的调研,教师在实践课上多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分层式实践以及案例实践等方法,就教学方法上来说并无不妥,但方法的具体实施细节及效果则大相径庭。本文结合作者实践课堂上的经验与体会,从三个方面浅析就提高学生学习Access的效率和对该课程认知深度的问题。
1 目前Access实践教学现状
Access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最终实现利用现有知识创新。现在的实践课更多的是完成“驱动任务”,即在上机操作中,教师和学生并不关注实践中运用了那些数据库理论,并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创新,当实践项目完成后,学生仅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务已完成,却并没有对学过的知识反思。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数据库理论并无多大用处,只要掌握如何建表、如何查询、如何创建窗体等技巧即可。这种肤浅的认识将极大地削弱学生对学习Access课程的积极性,并且有可能错误地引导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作者与学生交流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寄希望于做几套真题就可通过Access二级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实际上,不少教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外,在实践环节对学生书写实践报告的要求更加严格,比如实践目的要明确、实践步骤更详细、实践小结要深刻等。那么效果怎样?据作者调查,学生的实践步骤、小结会有类同的现象,即很多内容是借鉴别人的,学生不可能从这样的实验报告真正掌握到什么,并且这也与我们的教学目的相违背的。
目前我校Access课程课时相对较少,要避免上述现象,做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需要教师在实践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改进建议。
2 实践课上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2.1 Access实践课不建议采用教师先演示,学生后实践方式,提倡“故意犯错法”
根据作者的观察,实践课如果教师先演示,后面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实践步骤“克隆”实践作业,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交作业,但相应的实践技能和知识点却没有完全掌握。学生在实践时,会依据教师演示的正确步骤完成实践,从而避免了一些“必要错误”[1]。例如,作者在讲如何建表及设置表间联系时,先演示了正确的实践步骤,实践作业后,大部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交作业了,并且学生也没提太多的问题,但在后面进行查询实践的时候,却反映出很多学生对建表及设置表间联系掌握的并不好。于是作者调整教法,在另外一个班让学生根据作者编写的实践指导书进行建表和设置表间关系,这样的教学形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实践课堂上提了很多问题,比如设置表间联系后,在从表中有些数据不能输入,这当然违反了参照完整性规则,于是作者更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试验情况写出实践报告,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写出包含在哪些步骤上出错以及怎么解决,最后在实践小结中写出对涉及知识的深刻理解。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犯错,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发现对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获得的满足感,会让其对相关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渐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Access实践课要特别重视实践步骤、小结的因人而异。
尽管是同一个教师授课,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并不相同,学生在实践时要写出自己的实践步骤和小结,杜绝参考别人的内容。作者在课堂上强调,A学生在设置主键时出了问题,那么A就要在实践报告的步骤中体现出来,再将解决问题的步骤一并写进去,实践小结中要反思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以及这个知识点的作用是什么,全要写清楚。这样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掉,其实也就是做到了“因人施教”这个老话题。
2.2 鼓励同学互助
运用上述两个教法,还不能回避一个现象,即部分学生因巧合的缘故在实践中不能碰到“自己的问题”,这类学生[2]可以借助其他学生的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具体操作就是让其帮助有疑问的学生解决问题,从而验证自己是真的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还是其他原因疏漏了;再者,即便是掌握了知识点,这样会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也因此达到了由互助增进学生之间感情的目的,一举两得。
2.3 实例交流
在实践课即将结束时,还应该有总结性内容,作者将此定性为“实例交流”环节,具体操作为距离实践课结束还有10-15分钟时间时,将演示本节实践课的作业流程,区别于“一气呵成”的演示,在重点掌握环节教师应该提问学生如何做,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错误,则抽取另一名学生补充,一般一个重点环节抽2-3名学生回答较为合适,更多则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这个互动的过程也增加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2.4 课程设计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更多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创新的能力。对于题目的来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所处环境自选,比如作者的学生在校创业,希望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销售系统,作者按照简化的数据库开发模式,让这名学生写出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详细设计书,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者采取两种办法帮其解决:一是教师的直接帮助;二是让其在知网等互联网站上查阅资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其他教学方法和本文建议的融合以及一些问题的思考
需要明确的是,本文提到的一些建议和其他教学方法并不冲突,相反地,应该将这些建议融入到其他教法当中。同样的任务驱动,但教师应避免将任务步骤阐述的过于清楚,要给学生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小组讨论允许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另外,分层式实践[3]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知识点的涵盖是否全面的问题;二是,低层次实践任务能否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到较高水平。对于第二点,现行的教学体制不太容易通过增加课时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到较高层次的实践水平,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还有其它课程需要占用大量精力,采取分层法实践,教师显然会施加多于平均次数的实践于较差学生,这是难于实现的;另外基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作者不建议采用分层式实践,较差的学生可以求助教师或采用“同学互助”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类学生,如果问题是自主解决的,教师可以给予高于一般水平的奖励。不论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作者在课堂上一律要求提倡本节课的问题本节解决,绝不留到下一节。
4 结束语
Access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课是重要的环节。作者在实践课上采用“故意犯错法”,使更多的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向教师求助的次数也显著增加;从提交的实践报告中作者观察到了学生对本节实践知识的各种反思;同学之间的互助行为也引发了全班学习Access课程的。从总体上看,这些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作者采用这些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反思”,并由此升华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参考文献】
[1]李志辉.《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实验内容设置的问题分析及改进[J].软件导刊,2012,12(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