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桂花雨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科学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二、教师的板书要规范准确
1.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关键词] 临床决策;思维模式;规范化培训;多方案择优;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b)-0173-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从事临床实践技能训练为主[1-2],一方面是为了“练脑”的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为了“练手”的临床诊疗技术的训练。临床培训教师往往注重住院医师临床诊疗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说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有待改进[3-5]。由于医学专家的临床决策智慧具有黑箱模型的特点[6-7],临床决策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难点之一。笔者以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诊疗过程为例,分析了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决策思维模式(CDTM),并据此设计了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内容。
1 临床诊疗单元的划分
既往,常把临床诊疗过程简单地理解为“观察-诊断-治疗”过程,或是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8],对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划分缺乏解剖性的认识。笔者将临床诊疗过程分为若干个连续的“决策与执行”诊疗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临床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图1),即临床诊疗过程是一个“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反复循环过程。
2 临床决策思维模式的表达
一般临床决策原理[9]是一个多重因素交叉混杂的包含了临床决策树[10]内涵的临床决策流程。笔者针对临床诊疗单元的决策环节,提炼出CDTM中临床决策规则的共性并做数学化表达[5]。一般CDTM是针对一个特定临床决策问题的求解过程,其决策规则(R,rules)的内容包括三要素:决策条件(C,condition)、行动方案(A,action)和决策指数。决策规则所含各个要素之间的决策逻辑关系可以用式1表示,在不同决策环节CDTM的含义彼此不同。
3 临床决策思维模式的特点
3.1 临床检查计划的思维模式
肝癌临床检查计划的目的是为肝癌初诊患者选择一套检查项目,原则是根据初诊患者病情及诊治需求特点,选择符合患者个体的检验或检查项目,其CDTM属于优选匹配模式。见式2。
临床决策思维内容:①检查项目:可供选择的临床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项目细分略)、影像学检查(超声、超声造影、CT扫描、核磁共振、胸部X-ray、全身PET-CT、ECT骨扫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心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病理检查(穿刺病理活检、肿瘤分子类型检测)、肝脏功能储备(吲哚青绿排泄试验、肝脏体积测定)等。②决策条件:检查项目选择需要考虑患者一般情况、病情轻重缓急程度、肿瘤大小及分类分型特点、肝病基础状况、未来治疗预案、医疗经济条件等。③优选指数:对检查项目的推荐分为必选、可选及不建议三类。④决策规则:依据肝癌诊疗规范与指南[11-13]及结合临床经验而定,不同病情的患者临床检查计划不同,体现出个体化诊疗原则。
3.2 病情量化评估的思维模式
肝癌病情量化评估的目的是准确评估肝癌病变的特点、患病肝脏器官功能及全身健康状况等,为治疗方法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原则是根据患者病情数据,分别针对各个评价项目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估,其CDTM属于多项评估模式。见式3。
临床决策思维内容:①评估项目:包括肝癌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临床诊断)、肿瘤分期、肝功能评价(肝功能分级、肝脏体积)以及全身健康状况评价(一般健康状况评分、麻醉ASA评分)等[11-13]。②决策条件:病情量化评估数据取自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前述检查计划实施后获得的多项化验及检查结果。③评价指数:各类评估项目均有各自的表达方法,例如肿瘤分期采用TNM分期、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全身状况采用健康状况评分等。④决策规则:肝癌病情量化评估方法或方案都是比较公认的方法,可见于肝癌临床诊疗规范、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路径[14-15]。
3.3 治疗方法选择的思维模式
肝癌治疗方法选择的目的是从多项治疗方案中选出最适于患者的治疗方法或方案,原则是根据每例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意愿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或方案,其CDTM属于多方案择优模式。见式4。
临床决策思维内容:①治疗方法或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肝移植、经导管化疗栓塞、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支持对症治疗以及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消融和局部消融联合经导管化疗栓塞等。②决策条件:决定治疗方案选择的因素包括三类,一是全身健康状况,采用一般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二是肝功能储备,采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方法;三是肿瘤分期特征。前两者是独立的决策条件,后者是复合性的决策条件,包括肝外转移、血管侵犯、肿瘤数目、肿瘤大小。③推荐级别:根据循证医学所制订的推荐级别,分为A级、B级、C级、D级和I级[16]。对于一例肝癌患者,可以有多种可选方案,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治疗意愿、经济条件等再做决定。④决策规则:治疗方案选择的主要决策依据可见肝癌诊疗规范和指南,体现出了全方位、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的特点[17]。
一、创情境,孕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认识会更丰富,体验会更深刻。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善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凭借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密切结合起来。我是这样教学第二册《识字6》的四个词串的: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通过播放“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个不同区域的风景、美食、人物等录像,让枯燥的词语在形象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变得丰盈起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嚼字句,品文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文是感性的,一切语言文字的自然组合所构建的文本,皆为心语,皆为情语,都是通往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级级阶梯。作品的遣词造句总是经过了作者精心地推敲和打磨。文本细读,就要从关键词句入手,咬文嚼字,虚心涵泳,才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走进人物心灵,走近作者内心,才能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领悟作者的写法,迁移运用。字词是能够表达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沉入文中字词,就是把文本读到了最小,细读的功夫就是沉入字词的功夫。许多语文教师上课时注重字词教学,一味的把它看成是基本功的训练,认识了一些生字,理解了一些新词,教学时孤立于文本之外,变着花样的识字积累词语,这种做法有悖真正意义的阅读,应该是把字词融于语句,融于文本之中,赋予字词在于文本中的独特魅力,达成积淀中华优秀文字的精髓,体验字词运用的准确与精到之韵,细细品味,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的声响,以摸索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借想象,学表达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唤醒生活的积累,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牵引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和谐共振,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教学《夹竹桃》“奇妙的幻想”的环节中,我以作者的想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想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学生通过对月光下夹竹桃动人迷离的品读,体会幻想的缘由。在自读后问:你还能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积累写法,并运用想像,感悟作者想像的奇异与月下夹竹桃的朦胧之美。优秀的作者都会有意或无意留下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文本――留白。它能够激活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的想象,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望月》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尾处写到“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其中省略号颇具余味,给人遐想。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这样的习题设计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课文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
四、多拓展,促训练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不断拓宽文本的范围,适度的文本拓展与训练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夹竹桃》课文结束以后,学生已然了解为何季先生独爱夹竹桃了,也爱上了季羡林这位“学界泰斗”。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的视频,我设计了让孩子们试着给季羡林爷爷写一份的颁奖词,再与孩子们一起聆听给季老的颁奖词: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进一步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文本《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我除了抓住“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院子里的金桂。”展开教学之外,让学生再去体会这份浓浓的思乡情。接着介绍了琦君的其它作品,读了相关语段,使孩子们明白: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50多年,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是因为“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难忘的人生啊!无疑处生疑,是文本细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拓展的主要方向。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这是读书人的切身体会。教师熟读了,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谙熟一切的向导,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又把学生从文本中带出来,如此循环往复,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课堂充满语文味,使阅读教学有效而高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邓振英. 通过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6)
[3]张健. 文本细读:文本中的因果逻辑探寻[J]. 江苏教育. 2014(34)
[4]张 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5]金翎.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一:对展示课的点评
一年级凌颖老师主讲的《ai ei ui》是一节扎实和常规的拼音教学课。亮点如下:1、创设了乐学的情境。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用扳手腕的游戏、用儿歌、用图片、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注重了学生情感的激发。2、三个拼音的出现方式,老师颇具匠心、自然巧妙。3、注重指导学生一年级拼音书写的规范性。稍显不足的是,由于是回头课,孩子们熟知了所学内容,因此,我们没能更好地看到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二年级汪伟老师主讲的讲读课《从现在开始》。亮点如下:1、充分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看到了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自己评、自己做的环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2、注重了学法的迁移和指导,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处理大致相同的“猫头鹰”、“袋鼠”、“猴子”争当大王的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3、体现了快乐的课堂。每个学生戴的头饰,学生分角色地表演,老师充满感染力的语调,多媒体适当的运用,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快乐。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1)老师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的练习;(2)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言;(3)随文识字要继续加强。
三年级张慧老师《找骆驼》,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尤其对三年级学生:(1)由出示主要内容的提纲来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由回顾文前编者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的习惯;(3)由文中词语,到相关的扩词的联系,由文中的语句到相关句式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迁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由文中的结论到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的思考和分析等这些方面,说明了张老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三年级词、句、段的教学重点。但由于多媒体课件出现了一些问题打乱了老师的思路,让老师有些紧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发挥。学生精彩的朗读反衬得老师的点评有些平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却被老师单一、缺少感染力的语调所掩盖;整个课堂氛围显得沉闷了些,缺少生机和活力。建议:1、多磨砺自己,多增加面临实际教学事件时需要的教育机智,多一些驾驭课堂的能力;2、进一步丰富语言,要想感染别人,首先要感染自己。
四年级周蓟榕老师主讲的《巨人的花园》,前半部分讲的是美丽的花园,后半部分讲荒凉的花园,前半部分老师的情感很平淡,给我们的印象也不深刻,后半部分老师的感情、语言渐入情境,所以,老师的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读都很煽情,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的读书也入情入境了许多,这一点是周蓟榕老师最大的进步。本节课,从教学设计上,老师采用了中年级段以读促学的教学模式:初读整体感知,细读合作探究,品读品味想像,研读体会感情。值得商榷的是:(1)还是没能看到学生更加精彩的品读(2)学生回答问题时稍显雕琢过多的痕迹。
五年级王雪老师主讲的《桂花雨》,这节课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停电后,王雪老师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继续进行的那份从容和镇定,尤其是老师对桂花雨的那段范读,即使没有音乐的渲染,也让整间教室浸润在桂花雨的芬芳里,让人陶醉,所以课文还需美读才能焕发出“美的辐射力量”。从教学设计上,王雪老师以八次“香”字统领全文,以“摇花乐”来体会儿时趣、思乡情,由景及事到抒情,关注了高年级段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和赏析。在“摇花乐”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唤起情感体验,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文本、去想像,逐层深入,读书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但也还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就全文而言,读的还不够,尤其是对“香”字的品读不到位,课堂上读书的还没出现(2)文本蕴含的思乡情体现还不浓郁,因此学生上台的表演显得有些嬉戏,缺少了质朴的真情实感。所以王老师还要多深入教材,潜心备课,方可抓住脉络,这样,教学艺术才能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王灿老师主讲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有感于王老师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有感于王老师能用自己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与范读为大家创设了一个丰富的情境;有感于王老师对文本教材整体的把握和驾驭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洋溢着激情,洋溢着感动和欢欣的情愫。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以姚明回答记者的话,“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导入课文,以板书启发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小钱是不幸的,有是幸运的”为切入口,浓墨挥洒,以学生个性化品读的方式,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方式;以“大地震图片”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以合作、探究、研读等方式,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最后学生的齐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节课老师还需思考是:1、如何把老师的讲更多得变成引,如何把老师精彩的语言变成学生精彩的回答,如何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需要反思,才能更加精益求精!
六年级王孝彬老师主讲的《穷人》,亮点如下:1、导语幽默风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课堂充满了平和、宽松、愉悦的氛围。2、本节课王老师以“5+2”为切入点,以主人公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为重点,又以“5+2”为升华点来设计教学过程,结构新颖、耐人寻味。尤其是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领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打乱顺序的5句话,相关动作、神态的描,拆字理解,标点符号的体会等。这节课较之前而言,王老师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问题引导的多,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参与多了、自主学习多了、思考的空间多了。但也还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1)本文是讲读文,在整体性的把握上略显不够(2)齐读方式略显多,重点句段可再加强品读(3)以穷人为题可让学生找找主人公生活的窘境,以更能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情(4)结尾处可以以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来升华、渲染!
张德方老师和汪蕊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节国学课,让我们也大开眼界,浸润着经典作品的芬芳,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张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中,张老师浑厚、响亮、富有磁性的声音及鼓励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富有亲和力和启发性的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次,张老师广博的知识面,对相关知识的拓展也让我们耳濡目染,同时,张老师在介绍不同的词牌时,能化难为易为生活中的歌曲时,让我们也听到了张老师的歌声,看见了他刚劲有力的粉笔字。这些都展示了张老师很好的语文素养与潜质。值得商榷的是:本节课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建议为:第一环节导入时可让学生介绍一下对赤壁之战的了解;第二环节读书的教学安排可按张老师的设计进行,适当时老师也展示一下范读;第三环节理解意思,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先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同位间说一说 ,疑难处老师帮助讲一讲,通过检查要达到学生都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第四环节体会感情和相关的拓展。
汪蕊老师主讲的《弟子规》这节课,就教学结构安排而言,针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很合理。做到了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寓教于乐,达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尤其是用“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程门立雪”三个小故事引入国学,让人耳目一新。其次,汪老师的教读也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课堂上的拼音读、开火车读、争小红旗读、学生拿卡片找朋友齐背等形式很好,让整个课堂读书的氛围非常热烈。第四个特色,为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动画视频,丰富了文本内容,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容易受到启迪。稍显不足的是:在理解作品时,稍感整体性欠佳,老师一句句牵着学生去理解,生怕学生不会。可让学生对照注释再结合译文让学生说一说,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每句的意思,看学生理解的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明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穿插老师的小故事,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两节各有特色,但对译文理解的重视程度还要加强。语文课玉国学课的共同点:都加强对文本的朗读,都注重对文本内涵的把握,都渗透对文本情感的体会,都有相关的拓展点,但语文课更侧重于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文字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训练,而国学课则倾向于朗读、理解、背诵,更侧重于文本的内容和思想性统一的体会,更需要以诵读、以理解为基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让学生明白:哦,国学中的经典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航向标,是指示灯,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引起思想上、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国学课也是让我们学校开设的单一的“周学一语、“日行一善”的理念贯穿在丰富的国学课堂中。所以,国学课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国学课首先要解决的是:1会背原文2会背译文。国学课堂可以体现“五个一”: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背一背、谈一谈。
二、给老师们的建议:
1、对一、二年级老师的建议:1、识字是首要任务,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2、识字方法很多,要让学生用自己最习惯最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子,激发兴趣。
2、对三、四年级老师的建议:1、三年级承担了写段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文本时要分析写作特色,初步掌握写作方法;2、三、四年级承上启下,不能忽视生字词的教学,识字、写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仍然是需要关注和把握的重点。
3、对五、六年级老师的建议:1、加强品读,注重效果2、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3、在领悟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写作方法上还需加强
4、作为语文和国学老师都要进一步“三个加强”:(1)、加强普通话练习;(2)、加强语言的感染力;(3)加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及必要时教师要养成教学生读书的习惯。
三、一点感受: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行为规范
在刚进入二小时,校领导就让我担任五年级班主任,而这个班级大都是都是男生,好动,叛逆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并且在这里面有一个残疾人,一个血小板减少的学生。接了这个班级后,我首先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经常找一些同学进行个人谈话,与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努力把孩子的思想端正好。一有空就到班级里去,给他们讲一些寓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让他们分清是非,学会做人,讲文明讲礼貌,能在班集体与同学和睦相处。经过两年的努力,孩子们的表现进步了许多,并在最后的毕业考测评优秀率达到了85%。
而今年的三年级班级,我充分利用校园流动红旗评比,对学生进行讲文明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等思想方面的教育。我还动足脑筋,充分发挥教室内板报的教育作用,采用今日一现、童心童话、公告栏等栏目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我注意培养学生挑战意识,如选班干部,组织学生毛遂自荐,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各项活动跃跃欲试,因此发现了不少孩子的闪光点。孩子们为了争取优秀,都暗暗较劲,处处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同学们的点点进步,我的喜悦不言而喻。在学习成绩方面,我结合班队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改错别字、词语接龙、朗诵经典诗歌等比赛,很多同学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为了激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采用阶段奖励的形式,如到一个月或半个学期对表现较好,进步较大的同学奖励一次,让更多的同学有前进的动力。
二、以爱为桥,倾心教育
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在学校里,与学生一起生活交往最多的莫过于班主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广泛的爱。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
我们班的陈某同学,刚开学时曾一度与同学关系紧张,言语伤人,动手动脚,甚至还顶状老师。同样的情形重复了几次,于是在某一个中午,他又与其他同学打了架后,我把他带到我的房间,没有责骂他,只是请他帮我倒杯水,这时他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但还是照我说的做了。当他把水杯交给我后,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到后来,他变得喜欢与老师接近了,由于他的基础比较差,我采用了他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让他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且在言语、行为变得规范了。
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用我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
三、业务精湛,爱岗敬业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当今学校的主方向。我校校长符玲利特别注重对老师教学质量方面的培养,经常为我们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以及请专家来我校指导。我们也知道,抓教研的任务是艰苦而复杂的。而现在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身兼班主任,就如我一样,在刚开始接手五年级时,整天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本就没有时间进行学习。但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我积极学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努力备好课,写好反思。在每一学期,我总是第一个去上公开课。从我的第一堂《桂花雨》到本学期的《女娲补天》《七颗钻石》《和时间赛跑》,尽管课堂上有很多的失败之处,但每一堂课都是我进步的阶梯。准备公开课的过程虽然累,但准备的每一个过程却是难忘的。当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为尽量避免这一情况出现,我在每一次公开课时,都将自己的情况录下来,回家放在电脑上慢慢地看,如自己听他人上课一样。这样便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以及如何去解决。有时,我将公开课的上法适当地带到了自己的课堂上,除每节课备好详案、写好教学反思外,更加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地将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本年度,我的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放飞音乐翅膀,激发想象空间》分别获市三等奖,课题《音乐艺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也已结题,在温州市的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检查中也评为了优秀。
四、勇于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前,有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晏子去楚国,发生了哪三件事?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的?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凭借,即以问题导读,以为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读懂课文,可以辐射课文内容的全部。
然而,如果经过认真调查,再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学生为了解决老师的问题,有借教辅抄答案的,有在书上瞎画的,稍认真的就在问题的后面写上自己的理解。这样找答案的教学方式,只是指向了读懂课文。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悟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出晏子的智慧,也就是说晏子的智慧如何用文字呈现。
因此,我们简单地把教师当作组织和指导者,容易忽视学科特点。作为语文学科,老师要充当什么角色?研究“表达本位”,指向的是儿童的言语能力,这能力是针对选文材料,再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在乎设计了多少问题,而在乎学生在这堂课进行了哪方面的言语能力训练。有了这个指向,我们以为,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当以下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策划者
儿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基本上是民办教师,大多是初中毕业就回农村任教。他们没有专业的语文教育知识,语文课堂基本上是抄写词语,背诵句子含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很少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及表达特色等。
清晰地记得,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复式班,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由一个老师任教,是真正的“统整课程”,即现在人们提的“全课程”。到了中高年级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基本上务农,农忙季节都要请假。到这个时候,学校就会安排音乐、美术、思品等老师来代课,一代就是一个星期。这些代课老师也无非是抄抄词语,背背教参上的思想内容,体会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总之,哪个老师都能代语文课。
而我们的数学课,即使有人代课,也是安排我们自习,因为数学课,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能上好的。我们的数学课和英语课经常落后,到了期末,老师赶课程,粗糙地复习几遍,就迎接考试。
我们的语文课,谁都可以拿起课本,依葫芦画瓢。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照搬教参,实在不行,可以读读课文,抄抄词语,讲讲故事。现在我也当老师了,经常叩问自己:我们的语文课,老师的专业性体现什么地方呢?
显然,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很广,其中少不了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但有了很深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能把学生教好。记得我中学的一位老师教我们的语文时,经常叫我们画出文章作者表达的结构图,每画一次,我们就明白作者表达的思路,一画就懂得“插叙”“倒叙”,这些概念老师一般不讲,而是在我们画的时候,老师进行追问:按思路下来,这段话应放在哪些地方。我们恍然大悟。
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之所以受到这样的诟病,就是因为缺乏语文教师的专业性。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我们往往希望学生能做到。为了这点,我们喜欢给学生灌输概念、生硬的知识,实际上,学生懂了不一定就会了。相反,如果让学生体验这个知识的过程,触摸知识,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会操作,这就是我们说的内隐知识。“雪中送炭”,要让学生说出意思,可能会有难度,但如果学生能用“雪中送炭”来表达情意,在不同的语境中会用,岂不是达到目的了吗? 可见,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指向的是学生,即能策划一种言语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从而习得知识。策划活动,在不同的课型中,在不同的文体中,活动策划内容会有不同,这就是专业性所在。
以策划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立足点还是学生。在课前,我们要设计言语活动项目,让学生带着这些言语活动的项目去阅读,完成。为了更好地说明道理,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为例,课文介绍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实际上作者是在借白杨热情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把握理解这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而是要学习这种精神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课前主要策划了以下几个项目,让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来完成:
围绕着“高大挺秀”这个词的意思,用笔描述出边疆的白杨树。
父亲和两个孩子的对话描写,中间插入你认为需要的心理描写。
认真倾听父亲的话,看看他介绍的白杨和我们心中的白杨有什么区别,用笔批注在旁边。
这三个活动,有听,有说,有写,从听说写来带动学生阅读,从而在理解中完成。同时,这三个活动带有把事物写具体、反衬事物的特点,理解父亲的话的表达意图。其价值就体现在学生带着思考阅读,并且把思考到的东西用笔表达出来。
二、教师是学生言语习得的支持者
语文课堂,老师到底要充当什么角色?指导者、引领者、组织者,一串串教育专业术语,充斥于耳。反思之,数学课、品德课,教师就不要引领、组织、指导?细细拷问,这些语文“秀”,好大、好空,好像能说明什么,但又好像语文课中教师角色应有个性的缺失。语文课,教师的那份责任,应成为支助学生习得语言的角色。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么高声诵读,要么大肆宣扬人文,学生的确被“精神”了一趟,一旦离开课堂,就如我们刚看过一场激烈的战争影片,过眼云烟。在开学初,笔者听取一位所谓县级名师执教《观潮》公开课,捕捉到这么一个镜头:一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时,把“横贯江面”读成了“横卧江面”。学生读错时,老师单仅提示学生:“横贯”读错了。学生改正后继续朗读。就这样,老师成了提示其错误的角色。显然,学生出错,是因为和前文中“宽阔的钱塘江横卧眼前”中的“横卧”混淆,用心理学解释就是受“横卧” 一词的“定势”。这虽是一种“语言”现象,但在老师们的常态课中远不只个案,这种等闲视之、视而不见,实为遗憾。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儿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把“横贯”读成“横卧”,稍有细读文本的老师不难看出,出错的根源表面上是受“思维定势”影响,实则在于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用法不甚理解。我们说,学生朗读错误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所读到的字的确不认识,把字读错了;另一类本身读不正确,也就是不理解词语的用意或词语的表达导致的。对于前者,教师当然要“帮助”纠正,但这种帮助不属于“语言支助”,是从语言发现并可以通过语言去纠正。只有针对后一类情况给予的帮助才是最为重要的“语言支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职责――语言支助。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生成言语作品时的“错误”,采用适宜的策略和方式方法,透过语言文字、结合语境合理地理解其意味及其为何如此等为范围和准则。这时教师的“语言支助”主要指教师针对学生言语理解和运用中出现的“错误”所做出的帮助。就《观潮》一课,用词准确,语言精美。前文中的“横卧”和后面的“横贯”就一字之差,但表达出不同的境义:前一句中的“横卧”从句义中看出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用“横卧”;而后一句则体现涨来的潮水是涌动的,如战马,所以用了“横贯”,此词用上,显得潮水来临时很有气势。朗读出错,我们不要视而不见,得从学理上分析,课文中的用词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达的方式不同,其用意也不同。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诸如此类的“读不准确”,表述语言时“说不清”或“说不好”,本是语文课的“常态”,似乎不必小题大做。但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要有所为,就要牢记自己教的是“语文”,而且要“通过语文来教”,所以要格外关注。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利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较远影响。几位老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食物教具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生字卡片的准备一面有图一面是生词,有利于检测生词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高
教师的语音素养较好,几个老师有着良好的语音面貌。纯正的发音会影响学生。因为学生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模仿英语老师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很难较正,这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促进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几个老师倒做得较好,如刘琦老师。教师的形象与人格素质较高。形象素质并不是说教师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起模范和表率作用。而教师的教态自如和给学生的亲和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梁玲老师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创设情境。
三、书写规范
好的板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官志梅老师做得较好,书写也漂亮。而且课堂结构也比较合理。
四、?创设了情境: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梁玲老师在教单词是自己利用老师语言优势,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刘琦老师教学单词时也让学生表演老创设相关的情景,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五、目标达成度较高
几位老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法的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
五、建议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中间地带,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研组长评课发言稿(二)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转变思想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二、理论基础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着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三、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听课评课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四、专题研讨: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教研组长评课发言稿(三)
今天,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在首南一小举行,是对上一阶段教研组实绩考核的延续。由于今年才接手语文教研组工作,而论坛的内容又是09、10学年的教研组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所以昨天下班从学校搬来了厚厚一大叠资料、档案,准备论坛发言稿,制作ppt幻灯片,一直弄到凌晨1点才睡觉。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2、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重视校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开展教研教改公开课。
(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积极开展好语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参加区里的比赛。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