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面五星红旗课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面五星红旗课文

第1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感受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说说你所了解的我的情况。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我也来认识一下你们。你叫什么名字?你姓?他姓?有叫杰克・露丝的吗?我发现了,原来我们班没有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的同学,我们共同来自一个国家---中国。说到国家就不得不讲到一个国家的象征――国旗,你对咱们国家的国旗了解多少?你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场合下见到过国旗?

(1)有一个留学在外的中国青年他又是怎样用生命捍卫国旗尊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面五星红旗》,请同学们庄严的读课文题目。

(2)俗话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同学们,你们就用这三到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丢字、不重复。围绕五星红旗自由读文,去感受这个感人的故事。

(3)检查字词。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想,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怎么样?划出相关语句并写出感受。

2.汇报

(1)身受重伤(2)工具行李没了,没有了物质条件。(3)迷路,失去方向感。这些说明他当时的处境极度困难。

3.指导朗读。带上你的感受来读这段,读出留学生此时所处的困境。(叫两人后自由读带感受)

4.此时此刻,他最需要是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过渡:当我醒来时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拖着受伤的、可能还滴着血的身体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三天了,饥饿难耐呀,同学们他最想得到的就是?(面包)

5.面包真的有了,就摆在我的面前,面包店老板同意给我面包,但要求必须用五星红旗交换时,我的第一反映是什么?读(4---12)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叫学生读句子)

6.齐读

老师:我没有说话,这里只描写了我的什么?(表情动作)板书

7.谁来读:请让我们看到你“久久地凝视”(叫学生来读)

8.“凝视”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来理解一下。

9.当老板要我拿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会先想什么?

10.是啊,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我是多么渴望这块面包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谈一谈。(叫学生)

11.多么诱人的面包啊!此时的面包已不是我充饥的食物,它是我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呀!但在祖国尊严和我生命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前者,所以我(摇……)齐读。

12.创设情境,心灵对话。

同学们,老板用一块面包跟青年换国旗,青年没有说话,用三块面包换国旗,青年依旧没有说话,此时,你就是那个饿了三天的青年,老板望着你……

(1)小伙子,拿着面包吧,难道国旗不比你的生命更重要?

(2)这位小伙子,拿着面包吧,再不吃东西你会饿死的。

(3)你呢,这位小伙子,你换吗?

13.青年用他无声的行动告诉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拿国旗换面包。(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14.(朗读)

谁来坚定的告诉老板。(叫学生范读,齐读)

15.文章自始至终青年没有说过一句话,可是我们却读到了文字背后青年那份浓浓的爱国情,老板也读懂了,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了,这就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6.从哪儿看出老板读懂了,并被打动了?

板书:竖起大拇指 替付医药费

17.面包店老板刚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默读4-12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

学生读.板书:一脸无奈(竖起大拇指)

18.老师:猜猜一个面包多少钱?

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却愿意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

19.老师:老板前后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被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感动了)

老师: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

20.面对病床上的我,此时老板会说些什么呢?

作为自己的同胞,我们也被这位留学生深深地打动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二选一)

(1)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留学生,老板满怀敬意的说“--。”

(2)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年轻留学生,我满怀敬意的说“--。”

四.总结升华

1.芬芳美丽的鲜花簇拥着心爱的五星红旗,它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那么伟大,无数的中国人为了这面五星红旗谱写着多么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啊!

第2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肢体语言;课堂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研究指出,情感表达=百分之七的言词+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就能很好地将这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动作呈现出来,因此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给课堂增色,但是对肢体语言的错误运用则会带来反效果,因此,肢体语言的运用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内涵,从内心真实感情出发,让肢体语言自然而不做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体现肢体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一、肢体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肢体语言也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人们可见的人体部位包括头、眼、手、足、身体等进行协调活动,形象地传达人物思想,从而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沟通方式。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大舞台,学生就是舞台剧的观众,而教师则扮演着最重要的演员的角色。上课时,教师的一举一动包括肢体动作甚至是表情和眼神都在学生的注视下,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给予一个微笑或是对其竖起大拇指,都表示对学生做出了赞扬,可以激励学生,调动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给予眼神安慰,让学生不会因为一次回答错误就不敢再主动回答问题。

肢体语言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教师身体挺直,抬头挺胸可以给学生一种信任感觉,教师的仪态端正会为小学生提供榜样。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的实践和效果

1.恰当的穿着可以使学生更亲近教师,喜欢课堂

教师的肢体语言是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于课堂上课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穿着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让学生更加亲近教师,有问题愿意与教师交流,更喜欢课堂。

2.眼神暗示可以加强交流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把握眼神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例如,当开始上课时,学生还在玩耍或者互相交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扫视整个教室,让学生了解到上课了要安静。课程中如果有学生违纪,点名批评会伤害其自尊心,教师通过眼神提醒其行为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可以维护其自尊心。

3.表情生动可以带动课堂气氛

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到的教师的肢体语言就是表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巧妙地运用面部表情可以将学生更好地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例如,在讲述课文《酸的和甜的》时,教师对课文进行领读,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面部表情,读到小狐狸想吃葡萄时表现出对葡萄的渴望,读到小狐狸说葡萄酸的时候要表现出想吃却吃不到的心情,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4.善用手势可以准确表达含义

教师的手势是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在学习生字时,比如“停”“思考”“切”等词,教师可以利用手势做出相应的动作,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字词的意思。在一些课文的讲述过程中,例如《安塞腰鼓》,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领读,期间可以模仿打腰鼓的动作,让学生模拟鼓声,进行舞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黄土高原中安塞腰鼓的火热舞蹈氛围。

5.端正姿态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容易被教师的行为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端正自己的姿态。例如,在讲述《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面五星红旗到教室,在上课时插好五星红旗,面向学生规范地佩戴好红领巾,再向五星红旗敬礼。通过实际行为勾起学生对教师行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由此讲述红旗的代表意义,红领巾与红旗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涵义,懂得爱国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在课文的讲述中就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引导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意义深刻,良好地把握课堂气氛,合理巧妙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课程不再枯燥乏味。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十分有效。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9(04).

第3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国庆节见闻作文600字范文一十月一日是的日子,全国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庆祖国生日,国庆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个充满喜气的日子。在这国泰民安的今天,节日的商城郑州被装扮得妩媚动人,绚丽多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全城的人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休闲、旅游、购物……,尽情地享受着金秋的阳光和欢乐。

你瞧,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公园里、大路旁摆上了无数盆鲜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坛,把郑州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公园里平时很少显露身姿的喷泉,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也一显身手,远远望去泉水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风筝,有的像喝醉了酒的醉汉打着旋儿;有的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用它敏锐的眼睛寻找着猎物;有的好似花仙子——蝴蝶,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人们在这里放飞希望和理想!

二七广场、银基商贸城一带,作为市区的商业中心人山人海,每个商店门口都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荡。各大商场门前“擂台”高筑,歌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德化商业步行街上更加热闹非凡,那种叫卖声、欢笑声更能让人体会到节日的快乐气氛。陇海路中原书城内熙熙攘攘,人们利用国庆长假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节日的郑州城如此美丽,让人留恋忘返。同时我也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郑州繁荣富强、发展壮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国庆节见闻作文600字范文二今天是国庆节,真令人兴奋又快乐。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们莆田城也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来喜迎祖国生日的到来。

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刹那,市人大前的广场上,彩旗飞扬,热气球在微风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时而,前后晃动;时而,左右摆动……广场上聚集了20xx多人,在那儿等待那庄严的时刻。伴随着“歌唱祖国”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解放军双手拿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迈着那矫健的步伐向旗杆走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那庄严的时刻,便使我回想起曾经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以及当时的热闹时的情景。

国庆的到来,打破了莆田城往日的宁静。市区的中间有一条笔直宽敞而又洁净的街道,从东通西,与横贯东西的街——步行街连接成一条直线,成一个“一”字形。街道和公路两旁耸立的楼房——商场、服装店、水果店……商店门口装着霓虹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街上和公路上的汽车在奔驰,像长江里的浪花一样。步行街上,人山人海,各色各样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莆田的图书城也不例外,在那儿有许多少年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静静的端坐在地毯上,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图书。那场面,倘若那时的我有照相机的话,一定会将这动人的场面照下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是21世纪祖国初升的太阳,祖国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星辰,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骄傲,为了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国庆节见闻作文600字范文三在这秋风送爽的十月,在这喜悦收获的季节,在这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个秋天,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建国62周年国庆,中国大地普天同庆,华夏神洲欢呼雀跃。

而在这个美满的国庆节,我去了千奇百怪的沙雕馆;游览了集世界名建筑为一体的世界之窗;观看了奇形怪状的奇石……可让我最回味无穷的是看沙雕展。

沙雕是一项集雕塑、绘画、体育、娱乐于一体的边缘艺术,其真正魅力在于以纯粹的沙和水为材料,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呈现迷人的视觉奇观,体现自然美 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所以又被人俗称为“大地艺术”。平时,我只在电视上、书刊上看到有关沙雕的一些小知识和图片,可这次国庆节,我能有机会亲眼目睹沙雕 的风采,真是十分兴奋与幸运呀!

一进展览大门,那一座宏大的沙雕吸引着我。我们来到第一座沙雕展区,这座沙雕叫“法老雄风”。只见一 座古代埃及法老的沙雕人头像,左右两边立着 两座小沙雕,一座是狮身人面,法老头像做头,身躯是威严的雄狮,蹲在那里。雕刻得栩栩如生,看着,想着,我仿佛来到埃及金字塔的身旁,领略它雄伟的风采。

第4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品德与社会》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因此,我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授《理智购物》这一课时,我把学生购物时发生的事录成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些小朋友在购物时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孩子们在看的时候就特别有兴趣,看的特别认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感受绿色》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绿色的朋友,那么这些绿色的朋友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大自然中的绿色朋友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播放关于大自然绿色美景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绿色植物带给我们赏心悦目、清凉舒爽的感觉,为实现孩子们感受绿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社会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有声有色动态的把内容展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等具体化、形象化。如:“我在教授《不能忘却的记忆》一课时,课文里面的“法西斯”一词孩子们理解起来很费劲,感觉特别抽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法西斯”来例的故事,把法西斯的概念形象的展示在故事里,并配有“法西斯”标志的图片,使学生们很轻松的就理解了这个抽象的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后,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我在教授《冲突此起彼伏》这一课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战争和冲突给人们造成的伤害这一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播放视频“9.11事件”,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美国世贸大楼倒塌的整个过程,目睹了人们为了逃生从60多层高的楼上跳下,目睹了这场恐怖袭击带给人们的沉重灾难,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孩子们在谈感受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表达出了对战争和冲突的憎恶,对和平的渴望,可以说视频在突破此课的难点上起到了事办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品德与社会》学科本来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详细地向学生展示所有内容,学生学习资源十分有限。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收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主空间。如:我在教授《第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资料及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们分组汇报,这样既节省了授课时间,又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弥补了教材资源不足的缺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性总结延伸

第5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犯罪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形势严峻化。反映出其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延伸出学校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认识,如何实现及其出现的问题是当前热门的话题。

一、明确形势,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此繁衍

生的违法事例也逐渐增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学生。如贵州瓮安的“6.28”事件,贵阳某中学的“9.27”案件便是典型。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来源于自身法制观念的淡薄,也反映出教育工作的环节还欠完整,凸显出法制教育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影响者,教师当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认识的提高。

二、详读教材,反复钻研。

小学生知识与思想、行为与动作皆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源自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得于学校的教育形成。犹如一颗幼苗一样,只有给予营养,才能使它不断生长,长成参天大树。反之,长久受到虫的侵蚀,最终只会夭折。

文字是语言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多数来自文字。体现出语文科的龙头作用,更赋予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重要位置。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接受法制观念,强化法律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涉及了德育、科学、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教师要“随风潜入夜”般渗透法制,“润物细无声”般进行教育,必须详细解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结构,仔细琢磨课文中知识点之间的构成。反复研究,从中找到切入点,弄清涉及的法制点,通过不断归纳、查找佐证,并结合实际,用身边熟悉的事例进行点与面之间的教学渗透,从而是课堂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学生知识获取的面。

三、注重方法,不盲目与刻意地追求渗透。

要实现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的氛围,同事也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取向。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入其境,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教学中,我总结出一下三种方法。

1、直观感受法。主要针对课题,直接灌输法制教育。如《孔子拜师》,让学生感受“师”指的是什么?从而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一面五星红旗中》,由课题的“五星红旗”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由《长城》、《秦兵马俑中》,由课题简介“长城”、“秦兵马俑”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从而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直观、形象的渗透,学生易于接受,又不失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读感悟法。主要针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和高年级的学生,让学生读中自悟,拓展延伸。如《丝绸之路》、《索溪峪的野》、《大瀑布的葬礼》中,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从中感受“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好处,“索溪峪”的美丽及“野”表现的方面,“大瀑布”消失的原因等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样,既注重了阅读交流,又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3、提问讲解法。这一方法主要适应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在思维上的局限性、事物接触多面性上的不成熟,需要教师以恰当的时机提问并讲解。如《自选商场》中,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需要提问:我们买到的商品质量上有问题,怎么办?进一步组织讨论,并说明用法律保护自己,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澈的湖水》中,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时,让学生发现每个人的动作,从而看到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上岸后扔到垃圾箱。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样,及培养学习、观察的兴趣,又联系了生活达到渗透法制常识的目的。

另外, 在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得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教材的编写、知识的构建体系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把握在学生有能力掌握的范围内的。不能盲目地渗透,刻意地去为了追求法渗透制常识而忽略了课文所要求学习的知识;另一个方面,渗透法律常识应把握量的关系。小学阶段,低年级只要求知道便罢,高年级则要求初步了解即可。不能强行灌输太多,只要学生分清对错,明白是非就算达到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归纳,简明扼要地概括。

四、效果与反射

第6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 的关系是对话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有一段这样的原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真正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的,有的只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的一味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那么如何让二者有机地统一融合?我认为前提是老师要真正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因为教师所处的特殊地位,教师的独特体验往往能够左右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何为真正把握?具体就是老师要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当时情景下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并且在把握文本原本内涵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一、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对文本内涵做出新的理解。

如《落花生》一文,当时的写作背景是,国家正处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国家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各类有用的人才,而当时许多有条件有能力的公子少爷们天天醉酒欢歌,置国难于不顾。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地山的父亲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民主人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扎实实地学点本领,为国家为民族做点实事,做个有用的人。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这是文本在当时情景下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但是时过境迁的今天,国运昌盛,国家人才济济,社会充满激烈的竞争,客观上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老师对文本内涵要有新的理解,学生如果表示要做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不要给予否定。这种超文本的阅读就是语文教学创新的体现,应该大力提倡。但是,这只能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教学与时俱进,追求的是发展,而不是否定。

二、与生活同行,结合学生实际允许对文本有多元理解。

鲁迅曾谈道:同样是一部《红楼梦》,多情的男女看到了缠绵,易学家看到了阴阳,道学家看到了……因此独特体验有时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给以尊重。

记得窦桂梅老师教《宋定伯卖鬼》一文时,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谈“这是一个( )的鬼”时,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贪心、可恶的鬼,有的学生觉得这是一个胆小鬼,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鬼,有的……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窦老师没给学生定下唯一的答案。

还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上《秦始皇兵马俑》的课上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谁是最伟大的?”生1说:“秦始皇最伟大。”生2说:“文章的作者是伟大的。”生3说:“古代那些建筑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生4说:“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农民。”当时老师都给予了肯定。这些答案都是孩子的阅读感受,再现了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些感受合情、合理、真实,虽然有的和教参不一样,但我们应给予保护,允许多元理解同时存在。 转贴于

三、从认知出发,提高学生正确认识文本价值取向的水平。

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认识事物的能力偏低,对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水平不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些情况下,虽然是学生的真实体验,但是因为不符合“基本道德素养”,这时教师应驾驭文本的价值取向,采用“精读感悟、问题探究、课堂辩论、联系实际”等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一面五星红旗》时,课堂上老师提出:“当老板告诉我,可以用鲜艳的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是怎样做的呢?假如你就是这位留学生,会怎么想?

[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言]

生1: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不能用国旗换面包。生2:生命是重要的,我三天没吃饭了,我多想得到面包!生3:我把红旗给了老板,我心中仍然可以是爱国。这时老师抓住文本的价值取向——“爱祖国,爱国旗,从一点一滴的言行开始,无论人在何方、身居何处。”先引导学生阅读下文老板的态度变化的句子,然后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是留学生的爱国品质打动了他的心,懂得了自己应怎么做。

四、从是非着手,引导学生丰富与发展文本的价值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但尊重不等于迁就,要注意文本的本义和教学的价值取向。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理解是客观存在的,但绝非越多元越好,那种不顾文章主旨、牵强附会、借题发挥的“多元理解”徒为何用?作为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7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为了摆脱以上困扰,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师生合作备课”的方式,下面就是我“师生合作备课”的具体做法:

方法一:课前自学,作好记录,同时进行思考并猜测揣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然后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对自己已备好的课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就可以弥补教师课前只身备课时所未考虑周全的方面,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我在准备上《妈妈的账单》一课前,上交的信息中有一个学生猜老师会问彼得应不应该向妈妈要报酬,后来我找到这位学生问其有什么看法,他说:“ 彼得应该要报酬。理由是:彼得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回报。”从他的回答中我体会到了他懂得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已经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正是我经常采用课前“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激活了,学生学习投入了,猜问题积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明显了。

方法二:根据学生课前自学,在备课前找来几个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对学生的见解和问题加以分析,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准备上《一面五星红旗》一课前,我找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各2名,让他们发表对文中 “我”和“面包店老板”的看法。没想到一名同学说:“‘我’当时在那种快要饿死的情况下可以用红旗‘换’面包,因为‘我’应该先保住性命,以后为国出力的机会多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另一名同学还说:“‘面包店老板’真笨,他因小失大了。因为他要一开始就给了‘我’面包,后面就不会为‘我’付出比面包贵很多倍的医药费。”孩子的这些看法,在 “以人为本”和经济为主的今天,也不无道理。可是,在我初步备课时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学生的这些感悟,对我备课很有启发。也许你会说,这样的学生的感悟具有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能说出这样的感受,发表如此的见解是不多见的,但我要说这些特殊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正是他们个性化的体现,正是自读自悟、探究发现的过程,是值得我们教师珍视的。仅仅几个学生参与了我的备课过程就对教学设计带来了意想不到启发,对我的教学观念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要是有更多的学生参与,那启发和促进的收效就不言而喻了。

方法三:在出示导学案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既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与教师出示的导学案结合,从而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可使学生在课上交流时有话可说,打破无言以对的僵局,有时也能让老师走出窘境。我在上《月球之谜》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月球的知识(可以是图片、诗句、文章,也可以是科学资料)。课上交流时,有的学生找到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等诗歌中的优美诗句;也有同学收集到了月球的别称,如“玉兔、蟾蜍、玉壶、冰轮”等。还有一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我想知道月球到底有多大?”完蛋了,课前没考虑到,也不知道具体答案,咋办?这回肯定是下不了台了。急中生智问了一句:“有谁知道?”没想到救星来了,佳宇同学举起了小手,有条不紊地答道:“它的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十一分之三。”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我感激他使我走出了困境。从那以后,布置学生课前和老师共同收集资料,成了我备课和教学中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8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一、在阅读中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要让学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就必须要阅读。但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的增加阅读量,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就需要有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其自学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课外阅读方面

对浅显易懂的书刊,练习快速浏览法。或通读标题、目录、内容提要、故事梗概等这些封皮,首尾页上的信息,以获取有价值的东西;或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主要内容以节约时间。而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优秀作品,则要精心阅读,细细品味,同时学习做读书笔记;摘记好词、好句、好段;写心得体会、感受;对精彩片段大声朗读甚至背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年级学生阅读量要达到30―40万字,高年级学生阅读量要达到40―60万字,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课内阅读是不能完成的。学生不仅要采用这些阅读方法,同时为了提高阅读效果,老师还要进行相应的阅读质量、效果调查。如可以过一段时间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如你读的书名?有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等?还可以采用于永正老师的做法奖励学生。即一个学生如果一学期积累了几十个课外阅读中遇到的生字并记了下来,就可以得到一本课外读物。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文章名字或书刊名字记录下来,如果能说出其作者和大概内容就可以获得奖励。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收获。

2.课内阅读方面

经过教学实践的积累我认为要抓好三个环节,即预习阅读理解指导巩固实践。而三个环节都是围绕大致相同的内容进行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字、词、句、段、篇、章”,我重点谈一下对第一个方面的拙见。

教会学生预习是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的基础,围绕这一方法,我们要让学生根除生字障碍,把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解决掉,对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或认为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做出标记,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出简单标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如果哪一课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上课的效果是不太一样的。我在很多公开课上看到老师在上课前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预习,读课文、学生字、词,好像觉得只有这样课堂程序才完整。但我觉得这个环节让学生在下面完成会更好,上课就可以直接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考察,这样既节约时间,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但通常情况下,学生不能自觉地进行预习,自然也不能达到预习效果。我觉得下面这个方法可以供老师们借鉴并批评指正,就是把预习当做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课本上写出重要词语的意思;分段;试着解决思考练习上的问题;写出一处或几处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在不懂的问题处打上问号第二天提问等。老师可以让组长检查,也可以上课时巡视检查。当学生形成习惯,预习习惯也会养成。

二、注重文章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9篇:一面五星红旗课文范文

【关键词】 想象力;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智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能为发展学生在写作中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开拓思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文中会出现很多言简意赅的句子,但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情景,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中词句和语言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情景的设想及各种场面、自然景色等可以查找一些类似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促进学生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生动,更容易理解文中内容。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描写“我”艰难处境的场面,出示一组词语:筏子、鼻子、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身无分文。指导学生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猜想一下,可以互相PK。经过设想,学生头脑中出现了一个已经饿了三天,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方向感,身上、头上还带着伤,拖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行走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的人物形象。他多想喝上一杯水,吃上一顿饭,多想得到朋友的帮助啊。于是接着出示第二组词语:无奈、冷漠、平等交易、趔趔趄趄、出医疗费。接着想想又发生了什么?看看同学们想象的画面,一个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身体还带着伤的留学生;一个看到老板手里的面包就两眼放光的饿小伙;一个急需救命稻草的小伙子;可就这样的一个人拒绝了老板所说的“平等交易”,也就拒绝了能解决饥饿疲劳的面包,于是趔趔趄趄的走了。于是老师的一句“他是要拒绝生命吗?”文章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词语的想象就是再造想想,再造想象对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有很大的帮助。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物产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时,又分别出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优美的风景图,使学生如临其境,对小兴安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至此,我让学生练习类比想象,与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续编文中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可根据文中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文末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以后会出现的状况,这样会激发学生的联翩浮想。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会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启发学生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想象出明确的结果。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文章结尾是桑娜拉开帐子,告诉丈夫:她已经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了。故事到此结束,已经让学生体会到了渔夫和桑娜的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特地安排了续编《穷人》的故事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西蒙死后,两个孩子被桑娜夫妇收养,他们能不能长大成人?长大后他们将过着怎样的生活等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在教学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思考,都认为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长大成人,为社会创造一定的财富。然后就以作文题目《孩子的未来》为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的同时,未来的孩子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状况?让学生把故事续编得合情合理。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看到学生所写的结果各不相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十分突出,写出了桑娜夫妇勤劳、善良,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的情节,在他们的照顾下孩子长大成人,而他们逐渐老了,孩子都很孝顺,友爱;有的长大成人功成名就,有的当起了大老板,有的担负了社会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把桑娜夫妇接到了城里,还为儿童捐助了大量的物资设备等等。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续编,培养了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更有利于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采取不同的措施丰富学生的想象

创造性读写结合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主要的形式有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中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科学著作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利用课外阅读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各种表象,如果说,想象是表象的重新安排和组合,那么观察和阅读就是表象的吸取。教师应经常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参观、访问、游览,组织学生进行有意的阅读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课外阅读、写作、绘画、手工、雕刻、科技制作等。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法很多,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教学主阵地,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蓝天,未来更辉煌,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凤玲.浅谈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3(02).

[2]崔时朝.加强立体图形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J].青海教育,200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