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蟋蟀的住宅范文

蟋蟀的住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蟋蟀的住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蟋蟀的住宅

第1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新课程遵循生命关注理念,更多的是构筑学生的学习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实践出发,倡议给足学生独立阅读、民主思索、得当展示、多彩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感悟、表达、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让语文课堂更具有语文味。

我常常听教师们的常态课,现在教师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课上得着实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学生也学得乐此不疲。当然也有的课却令人深思,特别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从师生合作提出问题到学生质疑、讨论、交流以及教师点拨、引导,步步为营,学生参与性高,课堂气氛热烈。课后伏案细想,语文课好像有点变味了。列举一则案例:

有位教师上《蟋蟀住宅》一课。课伊始,教师就紧紧抓住课题展开探讨,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对蟋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蟋蟀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蟋蟀的类型有哪些?

蟋蟀是怎样生长繁殖的?

蟋蟀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蟋蟀的分布范围有哪些?

蟋蟀的生活史是怎样的?

蟋蟀的物种名称是什么?

怎样分辨蟋蟀的雌雄?

蟋蟀是靠什么发出鸣叫声的?

针对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大家在课堂上砸开了锅,但最终只能解决一二。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位老师提炼了一个研读专题:蟋蟀是怎样生长繁殖的?学生兴趣盎然,在课堂上查找资料,合作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交流围绕“生长繁殖”展开,课堂热闹非凡:

生1: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生2:蟋蟀的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生3:蟋蟀的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

生4:我知道蟋蟀的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阴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

生5:我查阅有关资料: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幼苗达10%~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这个教学片段,围绕“蟋蟀是怎样生长繁殖的?”组织教学活动。不否认学生在认真地交流、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有关蟋蟀的知识。但我毕竟要问:这是语文课还是常识课?如果是语文课,那么语文的本位又是什么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鉴于此,我以为该教师的教学正迈入了这一误区,蟋蟀的生长繁殖,是依附于语言文字中的一些科普知识,值得了解、探究,但属于常识范畴,不是语文课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当然我并不排除学科整合,适当的科学常识融入语文,不但不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反而能充实、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积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领悟。但若本末倒置,在语文课堂上花大力气研究“蟋蟀的生长繁殖”,这难道还是语文吗?

《蟋蟀的住宅》一文,侧重在于介绍蟋蟀住宅结构的说明文,但作者在平实的记叙中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充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因此读来极富情趣。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学会由外到里有条理地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时,先用多媒体展现蟋蟀住宅的内外构造,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接着,再利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住宅特点“清洁、干燥、蔽阴”等,让学生对着画面练着说一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培养,也能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学生可以随时补充发言,增强课堂气氛。最后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在充分理解“住宅特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蟋蟀住宅,深刻体会其语意及写作特点。

总之,我觉得要想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想让课堂真正充满语文味儿,就一定得需要教师把训练抓牢、抓真、抓实。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基于这样的理解,许多类似于《蟋蟀的住宅》的教学,如,《猫》,讲成了一堂小猫常识课;《草船借箭》,讲成了一节气象知识课;《爬山虎的脚》讲成生物课;《鲸》讲成动物常识课等等,一下子都找到了问题的症

结――语文课应讲究语文味。

参考文献:

第2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2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足以说明言语能力不是讲会、听会的,语文教学要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落实与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呢?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四说”。

一、说出画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对字词有了深入的真正理解,就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恰当得体地运用于表达。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对走进人物内心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这些词往往联系上下文很难理解。我们不妨创设一定的情景,把目光投向平时的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他们记忆的闸门,通过“看电影”似的慢镜头回放,唤醒积淀。这样他们对词语的理解由不知到有所感知到熟悉起来,那么词语所蕴含的意思也就由模糊到清晰了。此时,安排学生想象,说出画面,那词语的理解就鲜活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饱经风霜”一词怎么教学呢?有的老师:让学生抄词语手册的解释,找它的近义词,然后就要求记下意思。这个词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人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想好了请你用几句话说出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放电影”,勾勒画面。接着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请听刘姝瑶同学描述的画面――“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利用想象来链接学生的生活,说出画面,再现学生的理解,这样品味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实际上是在说出画面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二、说出结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中年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着力于让学生感受连句构段的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感悟语言运用奥秘。像四上《蟋蟀的住宅》一课,写蟋蟀“选择住宅”有这么一段话: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关注语段结构可这样设问:①课文的题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写“蟋蟀”就可以了,为什还要写别的昆虫?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写了两部分内容,前部分写的是“别的昆虫选择住宅”,后部分着重写的是“蟋蟀选择住宅”。②两种昆虫的不同之处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随意而安”,后者强调的是“慎重选择”。③哪些词语体现了“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时的‘随遇而安’”?哪些语句体现了“蟋蟀选择住宅时的慎重”?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不费功夫”、“毫不可惜”体会别的昆虫是如此的“随意而安”;抓住关键词“慎重”、“一点一点”来体现蟋蟀对选择住宅的讲究、认真。④作者把别的昆虫选择住宅和蟋蟀选择住宅放在一起写,作者是什么用意呢?要让学生感悟这样写对比鲜明,突出强调蟋蟀对选择住宅的慎重和讲究。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一定要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说出语段结构时,学习语言运用。

三、说出特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像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奇妙的情节,曲折的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就有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特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方法理应有异。如:《鲸》一课: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又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和欣赏文本的语言,发现说明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段的内容,学生说是“大”、“庞大”、“巨大”、“硕大”、“超级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描写鲸鱼之大的,并划出句子。在分析讨论后,发现作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为了让学生发现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科学,教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品读,揣摩,发现,交流中,懂得说明文语言的表达要讲究准确科学周密。这样的教学紧扣了说明文的特质,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说明文的过程,揣摩说明文的特点,这怎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四、说出动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第3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耙扫的”的意思是:如同扫把扫过一样,“耙扫”是动词。

“耙扫的”出自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原文:

蟋蟀耙扫的动作如下:蟋蟀用前腿刨土,用钳子般的大鄂拔出大一点的砺石,它用带着两排锯齿的有劲的后腿蹬着,把刨出来的泥土蹬到后面,耙成一个平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匆匆用过早饭,大家开始忙碌。大人们带上锄头和水桶,赶着黄牛耕地去了。我们几个孩子带着竹编的蝈蝈笼子,飞快地来到小溪边捉蟋蟀。

游戏开始了。大家分头寻找蟋蟀。在灌木丛后,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小洞,那是蟋蟀的住宅。不一会儿,两只蟋蟀从洞了跳了出来。我们静静地躲在灌木丛后面,观察它们的动静。“嘘,大家安静,准备开捉!”表哥对我们说。大家一下子鸦雀无声,蓄势待发。姐姐一拉草,这是示意我们开始的暗号。说时迟,那时快,大家猛地一扑,盖住了两只蟋蟀,我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可是,那两个“调皮鬼”趁我们不注意,从我们的手指缝里爬出,迅速跳走了。我转过身来,忽然发现两只蟋蟀不见了,大事不妙!我大叫:“蟋蟀跑了!大家快追啊!”可蟋蟀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大家的努力白费了。我们沮丧的坐在搭石上,闷闷不乐地反省着自己。过了许久,一个同伴跳起来喊:“大家不要灰心,我们再捉一次!”我们一个个又兴奋起来。

游戏继续进行着,大家都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片刻,我们又找到了四只在一起玩耍的蟋蟀。大家各瞄准一只,各自准备着。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能捉到一只,绝不让他跑了!表哥随手摘了株蒲公英,轻轻一吹,洁白的小伞腾空而起。还是那样迅速,还是那样安静。不过只安静了片刻,继而又是一片欢乐的笑声。大家都成功了!我们把手中活蹦乱跳的蟋蟀放进蝈蝈笼子里,又拔了些杂草放进去,好让他们玩耍和觅食。我们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路边那金黄的波浪,被调皮的晚霞染红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黄牛发出的“哞哞”声,心情是那样舒畅。一切都十分和谐。大家玩累了,大人们也收工了,哼着歌儿往回咋走。天空中的缕缕炊烟,是一阵急促的晚餐铃。早已饿坏的人们,不禁加快了脚步。夜幕降临,我们伴着蟋蟀演奏的催眠曲,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第5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5、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6、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7、大榕树横卧在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巨人卧在那里。

8、我仿佛听见几只鸟儿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

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我们在河边的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喂猪的老头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

孩子们高兴地跑进草翠花开的花园。

桃树马上绽放出嫩绿的新芽。

山民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2、用加点词造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快,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3、改为反问句

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

他是五年级的学生。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小木偶没有撒谎。

4、修改病句

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明,让人们兴奋不已。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奶奶生气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学校里掀起了支援灾区小伙伴的捐款活动。

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读了这本书很受启发。

我家房顶上差不多满是爬山虎。

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青岛的一月是旅游的好地方。

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

走进学校,我就看见了一个个学生和一阵阵读书声。

我认真检查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小军的爸爸在外国语学院工作,会产三门英语。

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

我能帮助别人,因为感到幸福。

她是一位谦虚、美丽、漂亮的姑娘。

5、连词成句

像青松一样在哨兵山崖上屹立

爸爸在黄沙的工地上弥漫战斗一直

有草地一片青青的小区里

开开心心人街上买东西都在的地

6、扩句

教室里传出歌声。

我看到了一株榕树。

庙门前跟着一头狮子。

树木和花卉生长发育在大峡谷里。

爬山虎刚长出叶子。

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7、改为陈述句

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8、改为转述句

妈妈说:“我给你买了一本好书。”

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上水才把井砌好的。”

9、改为比喻句

夜深了,倒映在江面上的灯光一闪一闪的。

浪潮浩浩荡荡地涌过来。

10、改为拟人句

一阵风吹过,桅杆飘飘摇摇。

11、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列词语排列起来

梨树果树植物树

昆虫动物苍蝇生物

中午清晨下午傍晚上午

开花播种结果长叶生根

12、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见鸟是因为(),第二次看见了鸟是因为()。

2、你觉得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是()和()。

3、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4、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去是在(),所以作者只看到了(),没有看到();第二次是在(),作者看到了(),所以他赞叹说()。

5、蟋蟀也叫()(A蝗虫B蛐蛐)是农业的()(A害虫B益虫)

6、课文题目中的住宅是指(),采用了()的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直接原因是()

A说明蟋蟀住宅结构讲究

B表明蟋蟀与其它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C能够吸引读者

7、魏格纳认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后来,他作了题为《》的演讲,提出了关于()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四、填量词

一()公鸡一()大狗一()马一()狮子一()葡萄一()梨一()茄子一()孩子一()猪一()泡沫一()好事一()老泉一()石板一()小井

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火烧云是指雨后出现的红色云霞。

2、课文用人们熟悉的三种动物马、狗、狮子来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之快。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是因为看火烧云的时间长了,眼都看花了,所以才恍恍惚惚的。

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看不清。

5、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六、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百花之王()

花中西施()

花中皇后()

花中珍品()

群花之魁()

水中芙蓉()

七、我会判断拟人句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裤子拧着脑袋张望。

3、那又高又厚的磨刀石,被磨得像一道道弯弯的月牙。

4、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5、菜园里像铺上了一床绿色的毯子。

6、一群毛茸茸的小鸟在树枝上边歌边舞。

八、辨言语,填成语

很少的几句话()言()语

说了很多的话()言()语

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言()语

豪迈雄壮的话()言()语

像蜜糖似的话()言()语

虚假而动听的话()言()语

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第6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一、在质疑中创新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疑问开始的。有疑才有进步,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但这个“问”并不是让学生提一些机械地再现课文中的语句的问题,而是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有所“发现”、产生思维创新的“问”,让学生大胆“问”,并乐于发表独立见解。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教师可从题目上引发学生提问:为什么不叫蟋蟀的窝而叫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便会在读中努力地寻找答案,质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而且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手段。

二、在探究中创新

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诱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地释疑。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不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求知的满足,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而且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思考价值等有了更深的体会更实在的认识,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质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给颜黎民的信》时,学生质疑:“给鲁迅写信的青年为什么要用假名?”教师避而不答,反问学生:“谁知道这封信写在何时?”“旧中国。”“三十年代。”教师借此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啊,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鲁迅以笔为武器同敌人斗争,敌人就疯狂地迫害鲁迅,哪怕是别人写给他的信,敌人也要检查。”“老师,我懂了。那写信的人是怕自己用真名会被敌人发现,会受到迫害。”学生稍作思考后说。“你真聪明。尽管写信人署的是假名,鲁迅也照样复信。从这里你又知道些什么?想一想,再互相说一说。”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鲁迅对青年人十分关心、爱护。”“鲁迅是个胸怀宽广的人。”……

在这一教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并非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而是巧妙地绕开,看似不管,实则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悟自答。这么一绕,学生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又增长了一些历史知识,同时,进一步了解了鲁迅的人格,感受到他对青年人的火热的心,感受到他那颗爱国之心。

三、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此,列宁曾评价说:“幻想是很重要的品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因此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应当特别具有培养想象力的功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而不是老在重复课文情节上设问。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7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例如,以《春天》为题的作文,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春天到来后的景象:天空、阳光、风雨、山光、水色、花草树木和昆虫鸟雀,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景的特征,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曾无数次接触过却未注意过的东西,给学生以自由,保护他们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知识的欲望。这样做,比让学生在室内闭门造车“憋”出的作文,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设置这样得当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启动学生的好奇心。

二是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形式就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做即席回答,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学生严密思考后再做出回答。例如,在给学生分析《蟋蟀的住宅》一文时,学生默读完全文后,要求学生对“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马上做出回答。这样做,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学生掌握的词汇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越强,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系统性与灵活性就越强。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习作和听说训练两方面。习作是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可以把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与训练熔于一炉,发挥语言诸种因素综合训练的作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首先要观察和感知事物的外部表象,然后发掘其内在的东西,认识其本质,再经过归纳整理,概括为书面文字。通过反复训练,可以逐渐提高学生通过口耳交流思想的能力,达到思维严密、表达清晰,要言不繁。

第8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我是一只小蟋蟀,又名蛐蛐。我活泼机灵,勤劳,我的住宅可干净了,门口有一丛草,可以掩住洞穴,以防小蛇和大型蜘蛛来进洞攻击我。如果饿了,不用费太大力气,食物在洞旁,可是掩住洞口的草可就不能吃了,我吃植物的茎和根。

我的洞里很简朴,干燥又卫生,即使有了骤雨流进我的洞,也会马上干的,我盖房子的时间是在十月左右,工具是头上的钳子,前足和后腿,钳子是用来搬土块的,前足用来挖洞,后腿推土,洞差不多有九寸深,地势弯弯曲曲像响尾蛇走路。怎么样,我的设计不错吧?

冬天我并不是老在洞里,温和的天气我还会抛土出去,以满足我身体增长的需要。

第9篇:蟋蟀的住宅范文

一、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

1、趣味变写

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或想为他们改变一个环境。记得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提出一个问题:“面对这个小女孩,你们想说些什么话?”一位学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想让她跟我一起生活。”接着好多学生举起了手。同学们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接着我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练笔,同学们马上挥毫,写出了自己的情感,道出了自己的爱,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如学习《草船借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如果鲁肃把诸葛亮的计划密报给周瑜,事情会怎样?”学习《小音乐家扬科》当学生正为扬科的遭遇而惋惜时,适时引导学生变写“神笔马良救扬科”“假如扬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会怎样?”使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怀,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

2、填补空白

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人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如学习《我的战友》一课,让学生想象: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是怎样忍受着巨大痛苦做到纹丝不动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3、模仿写法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描写了故乡的杨梅树和杨梅果,作者又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写得具体生动。学完这课后,我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杨梅果的段落写法,写家乡的一种特产,学生兴趣极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写好。如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外,还有哪些颜色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按着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下来,要写上变化快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

4、续写文章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小摄影师》写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因忘了带胶卷没照成的事。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二、把阅读教学和小练笔紧密联系起来

1、内容重组,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重组就是将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学《蟋蟀的住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的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课文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学生把课文内容重组后的句子是:蟋蟀建筑自己的住宅时,先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然后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接着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最后就是长时间的整修。这个洞还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通过这个小练笔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原因。这种重新组合式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更是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2、读中学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会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文本的模仿、借鉴,把文本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技能。如《桂林山水》一课在描写漓江之水的特点时,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先用感叹的语气写出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然后从感觉、视觉、想象分别具体写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在学生理解这组句子的结构和作用后,要求学生仿照句式描写一处景物。学生有的写花,有的写一场大雪后的情景,有的写天上的白云,有的写中秋之月……他们的仿写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更是把课文的经典句式结构进行了内化,并能举一反三。这种形式的小练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写作技巧也就进一步提高了。

3、读中插写,提高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有些文章的情感性强,感染力强,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可以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可悲的警察、无奈在旁观看的中国人、有志气的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的地盘上,外国洋人横行霸道,如此荒谬的事情,让学生个个义愤填膺。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学生用“我想对_____说_______”的句式,写写你最想说的话,体会当时中国人的无能,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心酸和无奈。一时间,大家踊跃发言,挥毫写作,各抒己见。这种形式的小练笔,让学生既透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4、文意拓展,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结束了,但事态还可能有继续或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如《巨人的花园》,最后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为结局。学完课文后,我启发学生道:“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 学生们的续写异常精彩,由此可见他们的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这种续写形式的小练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既是对文章情感的升华,又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三、重视生活小练笔

1、抓课堂突发事件进行小练笔

课堂突发事件是指在课堂中突然发生的“冲突”,它常常出乎师生的意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敏锐地利用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作为同学们练笔的题材,这既让他们学会了联系生活去写作,也帮助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改变了习作没什么可写的窘态。如有一次我正在上课,一只蜜蜂从窗户飞进来了教室,引起了同学们的惊慌,历时大约五分钟,不束之客才翩然离去,同学们却还沉浸在刚才的骚乱中,议论纷纷。于是,脆停下来,立即让他们练笔,一吐为快,不一会儿,学生的佳作就新鲜出炉。可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有效利用课堂突发事件进行练笔,无疑让同学们对生活有了更细致的观察,对作文也有了浓浓的兴趣。

2、抓住各类游戏进行小练笔

课堂或课外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自觉地调动全身感官的投入,感情奔放。紧接着写作,学生对当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的起伏曲折,记得非常清楚,写起来毫不费力,且有血有肉。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木头人”、“画鼻子”、“扳手腕”、“击鼓传花”等游戏,课外可组织“两人三足”、“拔河”、“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游戏习作是一方快乐的天地,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有了可写的内容,有了生动有趣的语言,有了深刻体验和真实感受,习作自然变得轻松愉快。

总之,小练笔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写作氛围,使课堂活泼、开放,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