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资产品范文

农资产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资产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资产品

第1篇:农资产品范文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根据《市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方案》要求,我局成立了农产品和农资产品打假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纪检组长担任,负责农资打假各项工作。同时,制定了《市农业局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人员职责,将工作计划具体到月,把责任分解到人。另外,市政府把执法工作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万元执法经费;农业执法试点申报成功,切实加大了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保障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我局结合农资打假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一是利用消委会3月11日在广场举行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设立咨询平台,受理举报投诉,向群众派发宣传资料,努力营造全市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精心策划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计划在春耕夏播期间,把宣传海报张贴进村、向当地村民派发宣传小册子,引导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产品。三是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农产品和农资产品打假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及时曝光坑农害农的典型案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打假,综合治理

从月初开始,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对全市开展农产品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检查杂交水稻种子、杀虫剂、除草剂、复合(混)肥料的标签登记,以及高毒农药的经营情况。农业局综合执法大队共出动车辆辆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规模较大的农资批发经营单位家次,农资零售单位(门店)户次,当场核对种子委托经营文件份,核查农药标签个,肥料标签个,种子标签个。执法人员共查处了销售过期、假冒伪劣农药包,对家违规单位和家存在安全隐患单位作出警告或责令立刻整改。

二、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农产品和农资产品打假执法情况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一方面缺少执法文书培训。农业执法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平时较少接触法律文书写作;另一方面缺乏检验手段。对肥料和种子的产品检验,由于资质,我们目前只能通过标签方面进行监督。

第2篇:农资产品范文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对农业生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可持续型农业等词汇不断涌现。而功效单一、面源污染严重、效益逐渐递减、农残超标等问题的农药、化肥等传统农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此时集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于一身的绿色新型农资产品应运而生、广受关注,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新年伊始,本文作者选取了几种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型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比较热门的农业新材料,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对您在新一年科学选购、使用农资,发展生产。有所帮助,

一、新型肥料

所谓新型肥料是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肥料。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新”字,而一个事物的“新”与“旧”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现在的新型肥料,用不了多久可能也就成为常规肥料了。而现在的常规肥料,也是由当年的新型肥料经多年应用而稳定下来的。

1.专用配方肥。通常称为配方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实施过程中研制开发的新型肥料。配方肥是复混肥料生产企业根据土肥技术推广部门针对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性能制定的专用配方进行生产的,可以有效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将化肥用量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了既能确保作物高产,又不会浪费肥料的目的。

2.商品有机肥。以畜禽粪便、秸秆和蘑菇渣等富含有机质的资源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的有机肥料。与农家肥相比,该肥料养分含量较高,质量稳定,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杀灭了寄生虫卵等有害微生物及杂草籽等杂物,可以大大减少病虫草害的传播。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同时对提升农产品品质有一定效果。用于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有四类:一是鸡、牛、猪等禽畜的粪便;二是蘑菇等食用菌的菌渣;三是蚯蚓粪便:四是经脱水干化处理的沼渣。而有个别企业利用污泥或生活垃圾等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这存在着安全隐患,违反《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不能给予登记。

3.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能够迅速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常规水溶性肥料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如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等。施用时,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特点来设计配方,避免浪费。由于肥效快,还可以随时根据作物长势对肥料配方做出调整。

4.微量元素肥料。硼、锌、钼、铁、锰、铜等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但却不可缺少。当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时,作物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过多使用会使作物中毒,轻则影响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危及人畜健康。

5.微生物肥料。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成的肥料。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科学施用微生物肥料,对增强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性、提高作物品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6.缓控释肥料。是一种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肥料养分释放延缓,从而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与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使用量较大时,也不会出现烧苗、徒长、倒伏等现象。

二、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又称天然农药,主要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1.植物源农药。以其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源光活化霉素等。到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杨林股份生产的博落回杀虫杀菌系列、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

2.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目前,昆虫病毒杀虫剂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印度等国已大量施用,国际上己有4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注册、生产和应用。

3.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物质的生物制剂。其中,苏云金杆菌属于芽杆菌类,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

4.昆虫病源真菌。属于真菌类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黑尾叶病有特效。根据真菌农药沙蚕素的化学结构衍生合成的杀虫剂巴丹或杀暝丹等品种,已大量用于实际生产中。

三、农业新材料

1.液体地膜。生物全降解液体地膜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由木质素,胶原蛋白,表面活性剂,土壤保水剂等天然高分子物质经特殊加工形成的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可将除草剂混入其中,兑入2~3倍的水,直接喷洒在农田表面,即时可在表层形成能看得见的黑色地膜,100%降解。这层膜物质可起到保持土壤水分,使5~15厘米土层温度上升1~6℃。经专家测定覆盖花生比使用塑料地膜增产2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干旱、寒冷、丘岭地区农作物早期覆盖和林木、果树等的防寒。

第3篇:农资产品范文

由于现代商业企业对农资市场的参与远远落后于农村市场本身的发展需要,当前参与农资商流者主要是私人性质的商店,其次是集体农资公司,以前占主导地位的集体性质的供销社则逐步被淘汰出局。私有商业及集体农资公司因本身发展的种种自身限制,加之现代营销人才和管理者对农资市场的淡忘,所以现在国内的农资市场中,极为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方法和农资营销人才,现有农资经营者、销售者大部分都是学农出身,所以在营销管理中经常出现市场定位错位、营销方案策划体系空白、消费者心理分析感性化等问题,将一个很有潜力的农资市场做的支离破碎,浪费了资源错过了自己发展壮大的机会。

农村市场具有极大的分散性特点,农资经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终端网络建设。农村消费者对于农资的需求因为地理、时间、政策的不同而具有多样多变性。农资市场总体需求量很大,但具体到一个需求单位上却很小。当前因为农民消费者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农作物种植中的时间特点,所以一个地区对于农资的消费总量,在短时间里不会发生大的增减。另外有一组农资产品消费者的统计数据需要说明,农资产品的购买者已婚者占95.2%,其中30~55岁者占70%,初中以下(包括文盲)文化程度的比例是87%。下面对农资进行简要营销分析和策划:

1、 强化产品功能,避免一些城市市场中营销手段的运用:

目前由于国家环保的政策、及城市市场对农业商品“绿色、无污染”等需求特点的原因,农民对于一些以前所用农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在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方尤为明显,所以农资经营者应建立起顺畅的信息渠道,适应消费需求为农资消费者提供适时高效的农资产品。如在不能销售剧毒农药,而普通农药又不能杀死二化螟、三化螟和棉铃虫的条件下,如果能引进可杀这些害虫的生物农药无疑能打开市场。 现代农资消费者对于农资品牌也开始关注,所以经营者在产品营销中不仅要注意对经销产品品牌的选择,而且要树立起良好的商业品牌形象。农资消费者对于农资的需求主要是对其功能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避免城市消费市场中很有创意和杀伤力“卖点”等类似营销手段的运用。

2、力求低价格,关注渠道价格内伤:

农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中低价格农资的需求,价格低并不代表质量差,这就要求经营者在物流管理中实行优化管理,缩短渠道减少流通成本,运用规模效应加大与厂家的合作深度获得厂家价格支持。在价格管理中应注意对渠道价格的管理,避免因渠道价格失控对渠道的自身破坏。

3、建立多种形式的渠道,注重渠道管理:

因为农资当地市场原有经营者的资源优势,对于渠道管理上,现代经营者一方面要整合自己的渠道,另一方面要采用工商联合、参股、合作、租赁、兼并等多种手段对当地经营者进行重组,以便纳入自己的营销网络中。对于渠道的建设要立足县乡市场网络的发展,注重对现代种植农业县乡的开发。要获得当地政府、协会的支持和参与,以便加强渠道本身的权威性。现代特许加盟的商业模式是渠道建设中可选的形式。

4、灵活多样,要用“农村心”去实施促销:

(1)经验消费,口碑效应: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主要是“经验”消费,对于各类广告宣传相信率很低,具有关资料统计农村消费者对于各类农资电视广告的相信率仅为5%。在经验消费中,有很明显的从众心理,因为农村的居住、生活特点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一个村庄内能形成城市消费市场从未出现的“ 韭菜现象”,在消费中农民的尝试性消费很少,所以在农资促销中,经营者应该充分考虑对榜样性经验消费者的发掘制造,可采用经验性小报故事进行自己和产品宣传。可以建立起以村长、有威望村民为主的信息传递准队伍。

(2)现场示范使用过程,力求简单:因为购买农资的消费者本身文化教育程度低等特点,所以我们在促销过程中要力求农资的使用具有简单性、可操作性,如果产品使用复杂,消费者就极为可能会放弃使用,“傻子产品”市场需求强烈。经营者为加强消费者对产品使用过程的印象可以在卖场、村中田头进行示范。但对于“复杂性”也应该有个认识,“复杂”具有相对性,培训、示范、代操作等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3)“小恩小惠”,形式多样:礼品赠送、电影下乡、品牌锣鼓队都是些有成功经验的农村促销手段,关键是营销者对实施时间、内容的把握。

第4篇:农资产品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网站;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难卖、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当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农产品流通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改善农产品流通的突破口是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平台。

1 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平台的必要性

1.1 可以改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以农产品的销售和批发商为特征。当时国家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积极恢复农贸市场,并在城市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从农户到农贸市场再到消费者三层流通网络。在这个模式中物流和商流是一同运动的,因而造成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封闭或不畅,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和农民作为交易的主体被排除在流通环节外的情况。借助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的商品流、资金流集中反映到信息流上,由原来的供给决定需求的推式流通模式改变为由生产和市场共同驱动的双向供应模式。同时由原来的封闭、单向的流通模式转变为整合、循环式的流通体系。

1.2 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具有增加各环节农产品交易信息透明度的优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帮助各流通环节了解上下游产品需求情况和价格走势,农户能直接、迅速、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适量的农产品。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使农产品交易不局限于现货,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订单,农产品订单可以有效地减缓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通过套期保值来转移商品价格风险,对农产品价格风险具有防范作用,能发现合理的预期竞争性价格,并能调节农产品的现货价格,从而稳定农产品的长期供求关系。

1.3 增加农业获取农业信息的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户信息获取能力、产品自销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大加强。通过供销系统集中网络资源,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与地方网站、专业行业网站联通,以遍布各地的市场和经营网点为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为流通网络中的各方全方位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供求信息、市场行情信息服务,实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广泛的信息交流。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平台整体规划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流通网站应服务于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以农产品流通活动为中心,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因此从功能上来看,首先应该进行专业化农业搜索引擎的建设,方便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对农产品贸易信息的查询需求;其次应该具备农产品信息、农资产品信息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网上店铺、短信平台、发送农资及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定制、大型农资网站价格信息的自动采集及网上支付等功能,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平台整体规划,如图1所示。

其中B2B与B2C功能主要实现面向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涉农企业入驻该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对消费者之间的农产品及农资贸易,实现企业推广和宣传的作用。C2C功能主要实现农户间的农产品拍卖及闲置物品的拍卖和置换。在线支付功能主要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采用贝宝、支付宝等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这样可以与阿里巴巴、淘宝等国内优秀的电子商务平台接轨,即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农业信息功能包括农产品价格资讯模块、农资价格资讯模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及农业专家在线模块,提供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等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及劳动就业、理财纳税等各项政策法规信息。同时建设短信服务平台,支持短信增值服务,通过短信定期提供各类农业信息。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平台运作模式

3.1 B2B模式。B2B模式主要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产销地市场批发商之间,农产品的供给企业和求购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成与农产品交易相关的所有环节,其发生方式如图2所示。

B2B模式运作的方式中,作为农产品供给企业,首先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各类农产品的供应信息,吸引需求企业前来洽谈、采购,从而大大缩短供求双方对接的时间,降低农产品供求双方为搜寻交易伙伴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其次农产品供给企业往往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多个需求企业之间进行选择,可以与条件相对优越的需求企业达成交易,农产品交易有效地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供给企业的收益。

3.2 B2C模式。B2C模式中,参与者主要为农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成与农产品交易相关的所有环节,如图3所示。

电子商务平台中B2C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类农产品供应企业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通过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环节的缩短,进而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由于各类农产品供给企业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因此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最终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并以此指导其下一个阶段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在为农产品最终消费市场提供适销对路产品的同时,减少库存积压,提高经营效率。由于农产品的特点,开展B2C销售,需要大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塑造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以经济较好的大中城市为基础,建立基于销售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的网上选购,超市配送的农产品物流体系。B2C模式为农产品供应企业在农产品消费分层和农产品特色生产两个角度找到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随着农产品消费层次提升、消费方式转变以及特色农产品有针对的推广,B2C模式将会得到普及。

3.3 C2C模式。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这种模式是指单个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农产品交易,如图4所示。

C2C模式运作的方式中,农民借助于一些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C2C功能模块网上开店,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农户通过网上开店的形式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网上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节约了为寻找市场而产生的成本支出。同时由于各种成本支出均较低,这就使得农产品可以较低的价格在网上销售,从而给农产品的消费者带来价格上的实惠。C2C模式方便了消费者求购特色农产品。

3.4 农产品流通信息运作模式。农产品流通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都表现出参与个体与组织众多、规模小与离散性强、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低的特征,因此农产品的流通信息需要借助农民合作组织把农业信息收集整理起来。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在农村,熟悉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求,全国供销社系统是中国农村的最大流通体系,因此通过供销社系统自上而下遍布农村完整的组织体系,采集、整理农村各类信息,构建数据库,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如图5所示。

4 小 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问题日益突显,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境下的农产品流通网站,不仅可以缓解农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降低生产风险,还可以实现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将分散的、个别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变劣势为优势,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加速农业信息流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改进农产品销售方式、降低农产品营销成本。

参考文献:

[1] 丛媛媛,杨朝丹,盖嘉慧,等. 农业信息网站的构建与实现[J]. 农业网络信息,2010(2):92-94.

[2] 黄魏,贺立源,李春国,等. 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3(2):124-126.

[3] 孔祥春,张恒可.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机制研究[J]. 内蒙古统计,2010(4):6-7.

第5篇:农资产品范文

与2009年同期价格相比较,近期薏米涨幅为500%,黑豆涨幅为400%,绿豆涨幅为300%,红豆涨幅为2D0%,就连最不起眼、根本无法归类到豆类之中的土豆价格,年初迄今的涨幅也超过80%以上。

为此,经国务院批准,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坚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安定人民群众生活。从“蒜你狠”到“豆你玩”

去年底,在全国主要大蒜产地山东,零售蒜价同比上涨40多倍,每公斤达到9元。

短短数月后,山东蒜价今年4月再创新高。金乡、鱼台、苍山等鲁南几县,是全国最大的大蒜主产基地。今年3月,当地陈蒜批发价每公斤8元,到4月底升至12.2元。而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价高达每公斤?20多元。

疯狂的大蒜故事还未完结,市场又迫不及待地上演新一轮农产品跳涨行情,以至于有语谑之“‘蒜你狠’之后再‘豆你玩’”。3月上旬以来,被归于“小杂粮”范畴的绿豆价格突然跳将起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翻了一番。5月19日,武汉市场的东北绿豆批发市价约为每斤9.5元,由3月初的每斤5元上涨了90%,而相比去年4月2.6元一斤的市价,则上涨了3倍多,以至于被惊呼“绿豆贵过猪肉”。

5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媒体报道称,继“蒜你狠”、“豆你玩”之后或将出现“玉米疯”。

有分析认为,今年玉米价格在资本炒作之下,可能上涨两到三成。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4月进口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玉米进口量为3587.78吨,环比增加73.43%。其中,从美国进口了2702.84吨。进口总额为1676828美元。前4月累计进口量是去年同期的10倍。

中国年初自然灾害导致的春耕不畅,令玉米价格走高。为平抑价格波动,中国开始进口玉米,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中国还会大批量采购。这一消息马上推高了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有消息称,已经有大量热钱涌人农产品市场。

目前,河南、广东、云南、辽宁、吉林等地,玉米收购价大幅提升。农业部近日2010年4月玉米市场监测信息显示,4N国内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玉米价格同比涨幅接近20%。近年来中国一直都有玉米进口,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去年虽然玉米主产区干旱,但我国玉米实际上并未有缺口,供求关系并未改变。

暴利带来游资魅影

玉米等粮价上涨并不是供求原因,而是因为国内通胀预期加剧,货币发行太多了。实际上伴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低迷,今年的玉米需求量是萎缩的。但是在资本炒作之下,今年玉米价格有可能上涨20%-30%。

绿豆的炒作者又是谁呢?目前,农民手上掌握的绿豆已经很少。除去年歉收外,不少粮农都习惯绿豆收上来后未经筛选等处理就直接卖给经销商,俗称卖毛货。专家们推断,从粮源减少、需求不旺这一现象来看,目前绿豆基本上都掌握在各级经销商手上,绿豆炒作在经销环节。

原来,由于大量的社会资金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投资渠道,往往以一种“短、平、快”的投资方式在市场上四处寻找机会。逐利是投机资金的天性。大量投机性的社会资金一旦去炒作绿豆这类小的品种,市场就很容易出现暴涨暴跌,这个时候资金的炒作本质和游资性质也就暴露无遗。

小麦、玉米、稻米、大豆的价格没有上涨那么多,反而是绿豆、黑豆、薏米、土豆等一些杂粮杂豆价格,自年初以来普遍上涨了超过80%甚至二三倍。正是因为这些品种全国总产量非常小,而民众对此类产品的消费能力又因为天气因素的变化相对刚性,因此自年初以来,长期扮演空头主力角色的他,已经悄然反手做多,成为了绿豆合约最主要的多头主力之一。

欺软怕硬几乎是所有小资金商海捞金的最大特色。目前,全国2009年杂豆(除大豆以外的所有豆类)总产量不过500万吨,如红小豆总产量不过50万吨,绿豆总产量接近100万吨,这一“小个头”与年产量均达数亿甚至几十亿吨的主要粮食作物相比,明显具有“资源总量少、占用资金少、价格波动空间大和获利空间大”等优势,因此通过大量囤积现货以及在虚拟市场大肆炒高杂粮价格两种手段,小杂粮正在成为商品市场的“创业板”―总股本越小、总产量越少,拉升速度就越快,愿意参与炒作的人就越多――小杂粮成为了游资欺软怕硬的乐园。

哪里有暴利,哪里就会有市场游资的魅影。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的多家大型大宗商品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今年以来,多数市场均涌入了一定数量的多头资金,并且坚决做多,如发生在山东日照的龙鼎大蒜电子交易盘,就在2009年底迄今多次遭遇多头逼仓,最终导致在该市场扮演做市商角色的龙鼎大蒜市场投资方亏损累累。

以红小豆为例,预计全国总产量不会超过50万吨,真正沉淀在农民手中的存量可能只有5万至10万吨,而更多的资源,基本都沉淀在流通商和贸易商环节,后者手中所掌握的资源,足以撬动起整个市场的价格。因为部分资金坚决进场做多,因此自年初以来,红小豆的中远期合约价格基本处于单边牛市状态,而敢于做多的游资,也从中赚取到了非常大的收益。

同时,由于前年东北绿豆丰收,绿豆收购价一度跌至每斤2元,农民纷纷改种其他农作物,使得去年的绿豆种植面积缩小了1/3。因为天气原因,吉林作为全国生产绿豆最大的主产区,2009年实际减产幅度超过50%,直接减少市场供应量约20万吨,比例高达全国年度总产量的20%,这使得市场早就预期绿豆价格在2010年会出现大涨,而适时出现的西南大旱更成为了炒作者最好的催化剂。

大蒜被炒作的基础是供求关系。近年来大蒜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降低,引起资本炒家关注。最近蒜价高涨,既有种蒜面积缩小的影响,又跟业界对今年大蒜的减产预期有关。前两年,我国大蒜市场需求低迷,大蒜收购价常年在1元忪斤左右,2008年底创历史低点,每公斤0.1元。“蒜贱伤农”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鲁南蒜区2008年大蒜收获面积80万亩,2009年仅有60万亩。今年4月中下旬,鲁南一些蒜苗因倒春寒受冻死亡,一些地块明显减产。

减产预期不管是否导致供不应求,都给价格炒作提供了条件。当前大蒜炒作手法主要有三个。一是借机制造并强化涨价预期。如利用北方倒春寒、西南大旱、种植面积减少等概念炒作。事实上,这类情况过去时常发生,但一经概念炒作,涨价效应会立即放大。二是买空卖空。资金雄厚的大老板即使没有可靠蒜源,也可一方面组织货源,一方面供货信息,并以高价与下级经销商谈判。因此,新蒜未上市,价格已抬得很高,“疯狂的大蒜”

由此出炉。三是将库存大蒜层层转包或囤积居奇。目前鱼台、金乡等地冷库很抢手。冷库为经销商炒蒜提供了很大便利,大蒜在冷库中存储两年不成问题,其间,库存大蒜可以囤积居奇,也可以不停易主升值。2008年新蒜收购价每公斤不到0.1元,这批蒜一年左右零售价被炒到每公斤10元。

去年H1N1肆虐,坊间流传大蒜能防HiNi,大蒜一度被炒到天价仍供不应求。大经销商会不断制造炒作题材,谁知道下一个概念是什么?

解决之道在于疏导

游资炒作农产品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我国的整体通货膨胀会产生助推作用,而且影响到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稳定。并且,游资炒作后一旦迅速撤走,农产品的价格就会跌入低谷,这对抵御风险能力本来就很弱小的广大农户的危害非常大。就像普洱茶被大肆炒作之后,游资迅速撤走,留下大量苦不堪言的农户。

但奇怪的是,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就农产品炒作表态大相径庭遭质疑――国家统计局告诉公众,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其不具投资品特性,目前没证据表明有游资进入;两天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表示,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对象。

其实,市场经济强调放开市场,但放开并不表示放任和不作监管。这种人为改变供求关系而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必须采取措施果断予以遏制。

笔者呼吁,政府应当从多个层面遏制当前的农产品涨价潮。比如在生产领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查处和打击各种有失公平的承包协议或者是合作协议,维护农民的种植权益;在加工领域,适当降低事关民生物资行业的税收和政府收费,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在流通领域,切实打击各类囤积居奇的炒作行为,并对不合理的物价波动及时出台抑制措施。

在农产品领域,生产者与消费者“两头瘦”、流通者“中间肥”的现象,近年来有日益普遍的趋势。这其中有相对合理的一面,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都会形成各经济链环之间不太公平的利益分配。体现在某些商品上,这种“不公平”,有可能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来纠正。

但是,由于农产品既有一个“季节生产,常年销售”的制约,又有一个“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信息与流通难题,中间商控制市场、垄断价格、绑架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动力与能量更强,所以更需要宏观政策拿出相应的作为。

宏观政策的作为应该体现在哪?在于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众所周知,公共产品是可以免费或者少量付费就能消费的,比如政府创办的交易市场本身,市场设施,检验检疫服务,信息服务等;比如,建设一批专门服务于菜农、果农的公共冷库,实现季节生产,均衡上市,既可丰富市场,又能增值于生产环节,直接促进生产者的积极性。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利用“政府信誉”,建立半公益、半市场化的会员制中介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让农民在市场上“强”起来。市场主体结构失衡的问题解决了,游资炒作的空间自然也被压缩了。

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加强产销衔接,确保当地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监测预警,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时,依法采取临时干预措施。加强农产品交易资金监管,预防和制止社会游资对农产品进行投机炒作,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保护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安定人民群众生活。

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及时投放货源,平抑价格。事实上,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在近几个月内,进行了四次临时存储玉米的竞价销售,累计有290万吨东北临储玉米顺利成交。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近期玉米价格上涨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国内外资金利用当前市场形势有意制造看多气氛,意图推高现货价格从而炒作玉米期货。曾丽瑛表示,国家将继续销售临时存储玉米,“只要市场有需求,国家将在临时存储玉米销售完后,安排销售国家储备玉米。就目前国家玉米库存来说,满足市场供应绰绰有余。”

国家还在考虑取消出口玉米淀粉和酒精的5%出口退税,以压制出口量。

第6篇:农资产品范文

农作物的繁衍、生长与自然界的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大气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条件、CO2浓度、水分及其他养分等。随着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农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对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进行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智慧农业随之产生。

一、何谓智慧农业

所谓的智慧农业,指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智慧农业系统覆盖了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参数的采集,到利用知识推理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参数分析,最终通过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业生产的整个生产管理链。

发展智慧农业的最终目的是增产增收、节约资源、作物多样化、保障安全。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调节气候、改善地理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智慧农业的核心实质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以进行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将采集的参数信息进行数字化和转化后,实时传输网络进行汇总整合,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者关闭。

(一)如何“精确”把关

很多地方在每年的春天,需要提前在大棚内进行水稻育秧,水稻育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灌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过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精确度也不够。水稻育秧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视频信号。通过传感器对大棚环境指标各项数据的采集,统一集中到数据存储平台,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每个温室大棚的环境情况,二是可以通过高清视频查看秧苗的具体发育情况,三是可以通过阈值设置,实现自动通风、光照、灌溉等自动化管理。这样用户能通过终端,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温湿度等数据和控制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在家里或外出游玩也同样能够知道稻子的嫩芽的生长情况。

1.温室环境实时监控

通过终端远程查看温室的实时环境数据,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等。远程实时查看温室监控视频,并可以保存录像文件。温室环境报警记录及时提醒,用户可直接处理报警,系统记录处理信息,可以远程控制温室设备。远程、自动化控制温室内环境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如自动灌溉系统、风机等。农民可以直观查看温室环境数据的实时曲线图,及时掌握温室农作物生长环境。

2.智能报警系统

系统可以灵活的设置各个温室不同环境参数的上下值。一旦超出设定值,系统可以根据配置,通过终端提醒相应管理者。可以根据报警记录查看关联的温室设备,更加及时、快速远程控制温室设备,高效处理温室环境问题。可及时发现不正常状态设备,通过终端提醒管理者,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远程自动控制

系统通过先进的远程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让用户远程控制温室设备。提供客户终端,客户可以通过终端在任意地点远程控制温室的所有设备。例如施肥、灌溉、通风等。

(二)智慧农业能带来什么

举例说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生产方面产生的功能效应。某县农民发现某种农产品非常畅销,于是蜂拥而上,第二年该农产品产量大增,可是大量滞销,给农民不但没有带来利益,反而带来大量经济损失。真的是产品过剩吗?显然不是,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农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只能依靠流通环节的中间商,中间商为了谋求最大利益,牺牲的当然是农民的利益。

使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开拓农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破地域空间限制,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产品卖出难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既发挥迂回经济的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又缩短迂回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的距离。电子商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依赖的24小时无间隔的商业运作等,因此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准确性差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减少乃至消除农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有利于企业和农户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信息、处理订单、安排生产、分配资源,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从互联网上获得所需信息,减少了中间商环节,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电子商务疏通了信息的传输,既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又拓宽了信息的传输范围,便于买卖双方联系,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搜寻费用。3.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依赖互联网的交易网络,使农业企业冲破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摆脱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进入跨地区乃至跨国的网络销售,有利于形成统一有序的大市场,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化。

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电子商务中采用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可能并不是以单个农户或合作社出现,而是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而由其统一组织销售,交易的一方是农民群体,另一方是企业,双方的地位平等,各自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配送中心对农产品进行统一的质检、分级,采取明码标价,从而保证流通规模化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

5.方便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业电子商务将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为快捷、方便,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农户了解最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农业新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不断推向深入。

二、农副产品电子商务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B2B(BusinessToBusiness),是指互联网市场领域中的一种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它将企业内部网,通过B2B网站与客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络的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BusinessDevelopment)。

B2C(Business-to-Customer),是商家对顾客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

C2C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

O2O即OnlineTo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O2O的概念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可涉及到线上,又可涉及到线下。

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商务模式不断地创新发展,现在B2C加O2O模式也很流行。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核心关键技术

1.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在工商业界中的应用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当前电子商务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EDI应用于万维网,EDI的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拓展。标准化EDI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开发EDI网络应用中,无需改变现行标准,只需扩充标准。

2.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保证电子商务系统安全运行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利用密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报文鉴别技术、防火墙技术、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病毒防御等技术,在保证传输信息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时,可以完成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防止交易中的抵赖行为发生。

3.电子支付技术

电子支付,顾名思义是指参加电子商务活动的一方向另一方付款的过程。电子支付包括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和电子支票等支付工具。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客户通过计算机终端的浏览器访问商家的Web服务器信息,完成商品或服务的订购,然后通过电子支付方式与商家进行结算。

4.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管理信息的工具,数据库技术渗透在企业各种应用中,无处不在。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商务模式,受到了数据库技术全方位的支持,从底层基础数据的存储到上层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都涉及到数据库技术,其中主要包括Web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层访问技术。

三、加速智慧农业工程建设的意义

第7篇:农资产品范文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生产是农业的本质需求,它的发展反而取决于市场与流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但在农业现代化水平方面却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现代化农业,而我国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时期。如今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人民大众都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和“乘倍效应”,促使农业经济实现飞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广大民众的关注,因为其作为新兴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主要适应何种商业模式,什么样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这些问题成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是否可行,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并且根据近几年所总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以求在现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上寻找到最合适的又很有发展前景的模式,这样能够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比较可行,因此本文在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策略及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农业企业提供理论借鉴,以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二)文献综述。全世界都着重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开发,并赋予了超高的关注力以及投入了大量的支持。美国在1970年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理论上的研究日趋成熟,对其的实际运用也达到一定水平。而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法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也十分关注,并且将其进行了推广及付诸行动。近几年,国内许多研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程度上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电子商务技术、金融贸易、物流等。陈天宝(2015)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且必须加大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建立示范体系,培养新一代“电农”。吴玉刚(2016)则研究了在贸易领域应用中其可行性,并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实现全面农业信息化,发展相关的众多参与者和中介机构,努力培养网上交易的客户群体,必须从法律、技术方面确保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安全实施。尹艳冰(2015)在其毕业论文中便提出了这个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电子商务整体的规划方案。胡天石(2014)在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指出产业价值链是目前而言最适合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式。在分析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麻茵萍(2014)讨论了政府应采取的公共政策。上述的这些研究比较侧重于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方面的应用,反而在生产领域上的运用方面农产品电子商务设计的很少。随着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全社会应用水平的提高,理论界深化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研究水平,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宽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是无法分割的,这么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优先发展工业等产业,使农业产业薄弱,也导致其信息化相对落后。据CNNIC 于2015年初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农村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78亿,网民普及率是27%,并且在同一时间内,乡村网民数量是城市网民数量的20%,普及率与城市相差甚远,而这个概率与全球网民普及率最低的非洲相同。在我国,农林牧渔的农民上网人数在总人数中只占1.39%,还是有大部分农民没有参与过网络销售的,农民得到农业网站的信息,还是需要通过其他的网络设施或者凭借其他方法。由于信息化水平落后,使得农民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并利用信息。此外,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导致信息素质也不够高,缺乏对市场消息的灵敏反映能力。因此,他们在农业生产上就只会一味地模仿他人,缺乏目的性和独特性。根据一些资料调查结果可以得知,我国有大半的农民根本就不知道一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部分都是依据自身的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来决定种植生产什么,或者是随大流,这就导致了出产的农作物与市场上所需求的完全不匹配,进而导致供求矛盾的产生。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供求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典型平台为中国农业信息网,政府部门建设的涉农网站都包含其中,这些网站里也包括B2B、B2C形式;二是各大企业所设立的商务服务网站。这些企业商务电子化服务的主要内容,便是安排农产品的生产、供货、销售等,其主要的客户便是一些大型企业。此类网站发展快速,基本上就是用上述两种形式。从如今的发展程度来看,北方区域没有南方区域发展得快,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来说则发展更迅速一些,在不同的地区,农民在电子商务上所表达出来的意识、捕捉以及利用能力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于绝大多数农村人而言,在网络上销售农产品这一方式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那些沿海居民却早早实行在网上销售,他们就很好地利用了信息化社会这一点优势,并很快进入了实战阶段,现在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从其应用的形式上可以看出,我国既有期货市场(如小麦、大豆、棉花之类的),也有现货交易(比如一些时节农产品等)。而且,网上销售的品种也是多样化的,不再只是粮食、油类、化肥等,还增加了家禽、蔬菜、土特产、花卉、水果、水产品、茶叶之类的货品。基于价值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分析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的性质是经济性的,利益对象主要为客户、员工、股东等,最早是由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先生提出,其具体概念提及出现在《竞争优势》这一书籍中。他提出众多增值环节的价值链的结合体便是一个企业,并将价值链定义为:企业的价值实现,是由众多活动共同建立而成的,这些生产经营活动各不相同却有紧密联系,而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经济学家Kaplinsky R.在企业价值链模型中融入企业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即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存在链接关系的集合地,该集合地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企业满足需求的依据是某种核心技术。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体系上,各环节上参与的角色不一,所呈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同,并且各自获取着相对应的利益。其最终的目的“创造价值”在产业价值链上便显现得尤为突出,产业价值的传递、转移以及增值过程更清晰地展现了价值的创造。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产业价值链主要是指在农户至最终消费者这一完整价值链中创造价值的过程,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销商、物流企业、网络平台、支付平台、认证机构、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构成了其价值链主体(见图1)。在该价值链上,各主体被组合在同一产业价值链体系中,紧密联结了主体之间的价值,相互作用下创造更大的协同效应和价值。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中,部分价值链主体可以直接参与电子商务,创造以及配置价值,直接参与主体为网络平台、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网络平台是其核心部分,间接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为支付平台、认证机构以及物流企业,他们主要提供基础设施以从产业链价值中获得报酬。价值分配的间接主体还包括监管机构,但其并不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之中获得对应的回报,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农产品电子商务制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具体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价值链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及困境

(一)价值链视角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有机农产品价值链。在上文笔者分析的有机农产品网销模式中,可以看出,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配送依托于一个复杂的产业链,在该产业链中涉及的主要企业有:有机产品(企业)认证一产品生产一产品加工一产品销售一产品物流一质量监控-产销集成服务。在这条有机农产品价值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整个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科研、物流、咨询等工作始终贯穿其中。盈利分析。有机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能够实现盈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该模式对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更好的满足,并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稳定供应。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效缩短了物流的中转距离和时间,建立了紧密配合的线上与线下合作模式,具有较良好的消费者体验和较高的消费者信任。电子商务平台有效地将农产品和分散的农户整合在一起,利用全国物流配送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了稳定的供应源。如图2所示,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分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总结发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盈利主体包括平台使用者、消费者、流量使用者等,盈利来源主要包括销售提成、增值服务以及农产品商品。(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困境。主体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准确。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较为杂乱,参与的主体数量较多,而这些都是可以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价值链模型中观察出来的,不过由于每个主体接入互联网平台的能力不一样,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这样就会造成所得信息不准确,会对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价值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了生产与消费,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但是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相对落后,部分企业至今还未建立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信息管理系统。主体之间发展不协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价值链体系上各环节必须相互组合和作用。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农产品价值链素质低下、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人才和技术不到位等,并没有出现各利益集团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共享平台这种相互关系。因此,没有从根本上使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以及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获得帮助。另外,政府缺乏对农产品流通的指导与管理,并未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监管作用。物流配送体系不协调。目前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是导致物流配送体系薄弱的重要原因,有效整合无法形成,从而客户的价值也不能创造,直接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保鲜的特殊需求需要物流配送的大力支持,以此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数量和品质,根据客户的要求,运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将农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农产品商品化不够标准。我国农业生产的经营主要是采用农户型经济生产模式,造成了低下的生产加工能力和分散的农民组织程度,严重影响其效率,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较宏观的农产品概念、复杂的生产销售链条以及内容各异的加工服务都使得农产品商品化缺乏标准。价值链视角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宏观政策积极引导。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其在农产品和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制定农产品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制定适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政策,以此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组织和农产品相关企业的支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是一体的,形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与先进的基础设施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包含了农产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应该在国家公共机构组织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在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政府从各种投资渠道着手,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着重建立资源共享和应用于各级网络的平台,这样可以节省资本,打破资本约束的现象。加强参与主体之间协调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主体之间是一个合作的关系,要让人们重视产业价值链整体的价值就要加强价值链主体之间的合作,使各方之间呈现共赢的局面,不能只关心短期的利益,这样才能建设和谐的利益关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将行业内有价值的品牌作为核心,对其进行整合,来发挥品牌对价值增值的作用,同时根据行业的核心业务联系和配套系统的相吸作用,将品牌的农产品企业作为主体,对行业间的价值链进行整合。其次,要降低投资成本,就要通过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电子商务之间的作用来提高农户的能力。然后可以通过对订单农户和农产品贸易机构的发展,来制定服务化管理以及增强集约化管理。最后,加快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产业价值链先要改变农民的支付和购买观念,以此实现产品的丰富多样化、服务的个性化、交易的便捷化、支付的安全化和渠道的多样化。进一步完善交易平台基本功能。农产品电子商务若要顺利发展必须借助其电商平台,电商平台既是前提也是基础,且能够缩短农产品供应链。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是需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并创造核心的竞争力:第一,网络上的交易实行安全化管理。网络交易要想持续发展下去,首先要让人们了解网络交易的好处,知道什么是网络交易,在此基础上开发更为安全的网络技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网络交易平台。第二,加强网络信息和进行交流平台的管理。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讨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给那些不能实际聚在一起的人们提供了好的场所,这样人们才能在一起讨论,获取有用的信息,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第三,提供个。通过客户管理体系获取每位客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并以此加强企业的品牌价值。第四,提高网站功能层次。在电子商务购买平台增加支付功能可以解决客户好多问题,让客户愿意在此平台买东西。建立完整的产品标准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对农产品的要求有许多,其中包括了新鲜度、环保程度以及毒害问题,因此,只有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农产品好的质量。而覆盖农产品价值链的一系列标准体系都应该严格按照质量的标准来进行体系的认证,这一系列标准体系包括农产品的称谓、包装、运输、存储、生产加工、质量标签、集装箱包装和食品添加剂等等,要具有统一样式的标签。现在的农产品已经逐渐被农户所认知,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企业、园区、农户一体的生产方式来完善产品的标准管理体系,利用农产品企业品牌的效应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建造高效物流配送体系。首先各级政府应不断加强农村道路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折扣、扶持的方法,将现有运输、仓储和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相结合,建立起农村到城市的配送以及运输功能为一体的配送体系,建立物流中心和交易中心。其次,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鼓励更多的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同时建立配送系统,实行资源共享。最后,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自行创建物流,也可以与其他流通企业合作,加强对物流配送人员的管理,在确保配送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客户对包装完好的特殊需求。扩大涉农电子商务队伍。首先,加大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的培训,这样可以在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同时,提高对电子商务的可信度。 其次,加强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与自身的水平,也能提高农户的总体素质,还能使高校建立农产品企业与电子商务的培训基地。最后,要培养出新一代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力军,对其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建立优秀的电子商务服务团队,以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8篇:农资产品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在农村产品流通对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影响逐步变大。农村改革核心问题是改革传统的农业观念,促成主动,积极,有效的交易方式提高农村的发展用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来实现小康社会。本文从农产品流通及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分析出发,以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适应现代农业的改革方向,以电子商务为辅助的条件下为当今农产品交易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以农产品生产为中心的一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也有所差异。

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比例多,地位高,美国农业中使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大,投入多,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农业交易中的一部分,是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日本农产品电子商务适用范围广而且标准化程度高[1]。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处于不断发展阶段中,使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范围不断扩大,受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少网站数量少,使用没有达到普遍化,规模化。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点

第一:农产品的大众化

根据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点,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因手续简便所以参与的人多,由于电子商务没有中间商,因此利用电子商务成本低,所以参与的人多也越来越大众化

第二:农产品的无风险性

农产品电子商务消除了传统的流通环节的缺点,通过电子商务农民与顾客直接交易,农民能了解市场需求,减轻农民的风险减少盲目性,顾客了解产品可以选者产品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拿到商品后满意在付款,减轻顾客的经济风险。

第三:农产品的集中性

我国位于多个地带因此有各种农产品品种,但都分布在各地,因此有些农产品了解的人少,体现不了它的流通价值,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顾客就能非常直观并容易了解到每一个农产品,因此吸引更多的农产品集中在一起。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互联网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就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有惊人的信息传播速度。而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为工具,使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2]。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农产品的销售完全可以发展电子商务来减少流通成本,形成大家的互利共赢[3]。

经营分析矩阵是由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Mike Allen根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要求开发的,用于评价企业不同战略经营单位业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经营分析矩阵同样适用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研究。经营分析矩阵图[4]如下:

市场前景由盈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限制等因素决定,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受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究和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同样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4]。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满足温饱问题,人类才能进行一切实践活动。因此,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吸引力属于中等。农产品种植或养殖的成本不高,但是流通到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却不低,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时间长了易变质腐烂,所以农产品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属中等。综合分析,农产品行业处于区域5。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低,重视少。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农民和,企业,政府还没有意识到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重要性与潜力。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投入少,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重视少。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热度不高。

第二,农民不懂电脑,上网费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没有几人懂电脑,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因而农民无法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交易。上网费用高也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良好发展。

第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时间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总体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程度低,包括参与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质量水平差。

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建设

第一,更新农民的固有销售观念。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主要还是靠厂家或者中间商来收购,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来收购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上涨,反之下降。应更新农民的传统营销观念,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来获得信息,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农产品,做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二,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时代,掌握信息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要想国家发展,农业必须发展。信息不通也是制约着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信息化的新农村,政府应该加大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

第三,加强培养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一是普及农业专业学生掌握互联网并鼓励毕业生去农村就业,在进行大学生村官招聘时,有意识地招聘一些有专业背景的学生。二是加快农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师资的建设,在每个县区农业技术学校,增加专业师资力量,引导和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第四,减少农民的上网成本。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农民从网上获得信息,不仅仅靠“电脑下乡”来降低普及成本,还要从网络费用上给农民以优惠,其次建立公共的上网设施,有利于农民上网交流学习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

六、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国内比较火热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如淘宝等个人到个人的CtoC(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根本解决不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特有模式和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而通过涉农组织搭建的BtoC(企业到个人)平台也不符合农产品的流通规律,因为目前中国农产品生产还主要是,因此不能照搬消费品和工业品的电子商务模式,所以提出了F(Farmer农民)toC(Cooperation专业合作社)

toB(Business企业)模式。

F(Farmer)为农民,C(Cooperation)为专业合作社,根据将来的发展状况C可能会成为大农场,B(Business)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对于农民来说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农产品,从数量上来说都非常的少,其质量也难以把握,这样在交易中就不具有话语权,如果形成了专业合作社这样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中就会有专业的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使农民利益最大化。

农产品电子商务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产业的模式,必须研究和探索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虽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电子商务将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F to C to B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不管是从农产品的生产上还是从农产品的流通上都会减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窦隔.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2011,6.

[2]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N].电子现货学习乐园,2013-04-3.

第9篇:农资产品范文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直连;平台模式;上海市

中图分类号 F2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49-02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人们对这一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从市场与供应链角度来看,市民承担高菜价,为安全担忧,但同时也存在农民卖菜难、效益没保障等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已成为当前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生鲜农产品易变质、难贮存,新鲜是生鲜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2]。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难贮存、不易长时间运输,生产者所面对的市场风险很大,很多生鲜农产品无法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农产品电子商务代表着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大趋势,将对传统的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3]。上海市地产生鲜农产品品质优良、一致性高,主要供应到上海市,探索适宜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尤为重要。

1 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农产品流通一般包括生产、供应、销售等多个环节,存在供求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复杂、营销成本高等问题。在生产环节,农民很难获取市场信息,农业生产周期长、受到气候影响大,导致生产决策盲目性大。在供应环节,农产品供应链复杂,引起生产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以致于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价值,即“增产不增收”。在销售环节,存在很多中间交易,价格逐级攀升,遇到供大于求时极易引起烂市现象,即“涨价不涨利”。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产品生产、消费和市场经营管理,已成为民生焦点。

“增产不增收,涨价不涨利”原因复杂,但是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农业本身。农民之所以卖菜困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4]。农业之所以属于弱势产业,主要是因为农业从事初级生产,农产品价值低,还要承担种植和市场风险。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市民从最后环节购买蔬菜就注定着市民买菜要承担高昂的价格。农产品供应链复杂,农民一家一户很难直接融入大市场[5],这注定农民收益只占据了极小比例。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产销对接,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市民开支,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供应。

2 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流通互补性分析

农产品及其贸易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与电子商务之间不仅具有适用性,还具有极强的互补性[6]。国内外研究表明,传统农产品流通信息不对称、市场风险大,而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产销信息畅通、扩大贸易机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传统产品流通环节多,价格节节高升,而电子商务将买卖双方直接衔接起来,可以降低价格,从而能够减少市民的开支。同时网上交互式的交易方式,能够农产品信息“零时滞”[7],农产品采收后可以当天送到,等客户稳定后可以以销定产,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将对农民、市民、农业都产生积极影响,是对传统农产品贸易的有益补充(表1)。

3 几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运用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价值链理论(Value Chain)和供应链理论(Supply Chain)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8]。以下研究生鲜农产品交易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途径,寻找生鲜农产品增值方法及便捷高效供应途径,探索适合上海市地产农产品流通的电子商务模式(表2)。

3.1 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网站模式

B-B模式主要指合作社与超市、食堂等大客户进行网上交易。该模式下买卖双方相对固定,没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不能明显减少人工、物流等成本,不能增加交易机会,卖方也很难提供丰富的产品。

B-C模式是指面向规模化种植企业和市民的电子商务网站。该模式实现产销衔接,可以明显减少信息和物流成本,扩大交易市场,通过产品更新、新鲜供应、方便订购等服务增值,但卖方同样无法提供丰富的产品。

3.2 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模式

C-C模式是指农民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农产品网店。该模式下农民按单采收,并委托第三方配送产品,减少交易风险,保证产品新鲜,还可以增加交易机会,但由于缺乏丰富产品、品牌保证和专业第三方服务,该模式很难做大。

F-B-C模式是指当地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并提供宣传、包装、配送、结算等专业化服务。该平台具有“双重集散”功能,农民市民都可以参与进来,农民可轻松接到订单,市民可放心选购产品,专业而密集配送网络能确保产品生鲜供应。

3.3 上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上海市地产生鲜农产品主要来源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部分供应给上海市当地市民、饭店、食堂。其流通过程包括田头收购、市场批发、终端零售等环节,存在单一基地品种少、批发零售差价大、市民购买不方便、新鲜难保证等突出问题。理论分析表明,F-B-C模式可以缓解上述问题。该模式下实现了农民与市民 “直接对话”,农民可以即时信息,市民可以方便挑选产品,龙头企业将发挥带动作用,提供宣传、物流、支付等专业化服务。还可以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在市民集中、交通便利的场所,设置农产品展销、提货网点,将新鲜农产品推广给消费者,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工作紧密结合。F-B-C模式符合上海市地产农产品特点和消费习惯,或许是大都市先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效方式之一。

4 结语

上海市消费集中、物流完善、网络覆盖全面,部分市民有网购习惯,喜欢网上购物的方式,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上海市相继建设了几个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如孙桥电子商城、菜管家、多利农庄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做了很多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目前上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还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下不断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专业化的生鲜物流,将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开展。

5 参考文献

[1] 万筱宁,孙新宇.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探讨[J].计算机与农业,2002(2):17-19.

[2] 关海玲,陈建成,钱一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01-204.

[3] 姜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9):312-314.

[4] 林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途径和措施[J].农业与技术,2005(3):43-44.

[5] 刘慧.农村收入现状与农民增收浅析——基于福临镇的调查报告[J].企业家天地,2009(7):22-23.

[6] 关海玲,陈建成,钱一武.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交易模式及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