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技术基础

第1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基础;S-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76-03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urse of S-T Analysis//Wan Hongjing1, Zhang Shunxing2

Abstract Edu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ha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use of S-T analysis methods in edu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09 freshman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computer technology foundation teach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foundation; S-T analysis

Author’s address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China 650500

2 The Second Prison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China 650102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的产生、呈现、传递、分析和处理。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时,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特点、表现形式,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并由此得到用于分析、评价、控制教学过程的有效信息。教育信息处理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因此,首先要了解其特点。

1)量度水平低。课堂教育信息大多是一些量度水平较低的信息,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爱好和师生互动信息等,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较为困难。

2)抽取的样本数据较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涉及一个班,如在本文中随机抽取的3位教师的班级,09数学D班61人,09体育教育B班56人,09法学A班和09公共管理事业两个专业合班上课共113人。由于样本较少,它给数据的统计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3)注重个体数据的分析。在教学过程当中,除注重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数据的分析以外,往往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分析。对学生个体数据的分析,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重要的信息,可实现有效的个别指导。

4)信息模糊。采集信息不可能都是精确的信息,比如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判断是十分模糊的。学生的反应与回答多是一些模糊信息,教师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模糊的过程,这对进行教育信息的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以上教学信息的特点,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有效地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一定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用于评价和完善教学过程。

2 研究的方法

2.1 S-T分析法

S-T分析是一种用图形的方法直观表现教学性格,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构进行定量处理与评价的课堂结构分析。其主要特点是:将教学中的行为仅分为学生(以S表示)行为和教师(以T表示)行为两类,减少教学过程中行为分类的模糊性,增加了客观性。在教学过程中,T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讲话行为和板书、演示等行为。S行为包括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

笔者以云南师范大学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课程为例,运用S-T分析法来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抽取3位计算机教师的课程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对其教育信息的处理过程为听课记录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2.2 S-T数据的收集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过程的实际观察,设定采样的时间间隔为30秒,将每个采样点的行为类型记录在S-T数据记录表。基于信息的收集,将教学模式用两种方式来表示,一种是以S、T行为随时间变化的S-T图,一种是以表现教学性格的Rt-Ch图。

S-T图要根据采集的数据分别描绘计划S-T图和实测S-T图。计划S-T图是在教学实施之前,参考教学设计的结果和教材所描绘的S-T图,而实测S-T图则是根据教学实施的结果数据来进行描绘。

Rt-Ch图中,Rt和Ch分别表示教学过程中的T行为占有率和转换率,描绘的是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横轴Rt表示教师的讲授和演示,纵轴Ch表示教学中的对话性。据此可以将教学分为4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和混合型,这对教学模式的描述、完善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实例分析

数据的收集随意抽取云南师范大学的3位教师面向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相同课程(即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分别称这3位教师为甲、乙、丙,其中教师丙为教授,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学科带头人。

3.1 S-T图和Rt-Ch图

根据教师甲的教学过程记录得到甲教师的S-T数据记录表、S-T图和Rt-Ch图,如表1、图1所示;根据教师乙的教学过程记录得到乙教师的S-T数据记录表、S-T图和Rt-Ch图,如表2、图2所示;根据教师丙的教学过程记录得到丙教师的S-T数据记录表、S-T图和Rt-Ch图,如表3、图3所示。

3.2 图表分析

1)计算机技术基础是一门理科课程,课堂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从教学图表当中可以看出,教师行为占了大约2/3左右,给学生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互动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便于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教师有效地控制课堂。

2)据实地考察,甲、乙、丙3位教师是多媒体教学为主,由上图可见这3位教师的行为占有率Rt都比较高。这个现象与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有关。计算机技术基础是一门内容较多、实践性强的系统学科,教师不仅要将理论抽象的概念阐述清楚,而且要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以确定教学进度。所以在这3位教师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行为占有率Rt都比较高。但丙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行为转换率Ch比较高,说明他更注重与学生的交互。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节省时间用于与学生的互动,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一种优势。

3)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位教师是混合型的,而丙教师是对话型的。宏观上分析,3位教师的教学模式倾向于对话型,并且从图1、图2当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位教师的S-T图与丙教师的S-T图也很接近。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课满堂灌的形式,在与学生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认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傅德荣,章慧敏.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惠丽,李晓东.课堂教育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67-69.

第2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中职 专业 计算机基础 课程 教法

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知识面,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中职《计算机技术基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专业的学生其教育目标是不同的,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时要树立以应用为目标的思想,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把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技术来掌握。教学实践证明,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不同的需求,而且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也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不同的需求,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其会有不同的需求。通常中等职业学校会有很多个专业同时在开展《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而且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如电子商务类专业以网页制作为主;商务与文秘专业以中文的排版课程为主;工艺美术或动漫设计类的专业以平面设计为主;机电类专业以开设CAD课程为主。那么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呢,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选择源于教法要领的掌握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其选择是否妥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同的教法对于相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效果,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也决定教师在选择教法时有不同的侧重。

以分层教学法为例,在实际运用中,一些教师会根据教学生在入校时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入校时所进行的模拟考试加以判断,并以考试成绩作为参考指标,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考核标准的制定。对于中职生来讲,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情况,教师在确定内容上也试图选择那些实践性强的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容。如按照中职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规定,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组件、Window操作系统、Intemet以及PowerPiom等,之后再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分层教学而言,要掌握好四要领:第一个要领就是编组,实践证明编组的科学与否是有效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笔者在实践中通常是依据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等编成A、B、C三个组。其中A组学生需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纲所提出的基本学习任务及教学目标;B组学生需完成略高于A组学习任务及目标;C组是基于A、B组要求之上,突出特长的学生。当然,在实践中A、B、C三组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可以进行上下调整。第二要领是分层备课,这是有效实施分层的基石。笔者认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要在充分透彻地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选择、优化和教学目标的确定等方面进行备课。第三个要领是分层授课,这是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必须要能根据所授对象确定授课起点,准确地处理好相关衔接性的知识,从而保证所设置的分层教学目标得到落实。第四个要领就是分类指导,这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此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中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教法,就是“任务驱动”,其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过程有趣且具有挑战性。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中的应用,笔者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任务”的设计。教师在任务设计时,既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兼顾其接受能力,以及教学目标。如在Flas制作的任务教学法实施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可以采用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既简单又易懂。总之,对于任务设置,我们应当坚持难易适中、兼具新颖的原则。在自主探究或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的实践体会是不要全盘托出,要将一部分知识点留给学生在探索中去完成,进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例如,在Power Point动态效果制作学习中,任务是《我最喜欢的……》半开放式的命题。这样通过放开任务的限制,使学生在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能进行发散性思维。

二、有效选择源于学生需要的掌握

人的需要如按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分成生存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按需要的性质可以分成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按需要的实效性可以分为现在的需要与未来的需要;按弹性可以分成无限性的需要和有限性的需要;按范围可以分成个人的需要与集体的需要,等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教授对需要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第一个是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第二是安全需要。假使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已基本上获得满足,接下来就会出现新的需要定势。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欲望。第三种类型是社交性需要,它称为归属与相爱性的需要。研究发现,第一和第二需要得到满足后,社交性需要就成表现得非常强烈。例如,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信任与友爱。第四类型的需要是尊重需要。人都有着这样一种愿望和需要,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人将会具有持久的干劲。第五种类型是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人们都希望能够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符、相称的工作内容,从而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这两类需要的关系表现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但是,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是支配地位的。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及岗位工作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法,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技术基础》属于工具课程之一,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其最为基础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较为熟练地使用一种或几种办公软件,能够知晓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三、有效选择源于对课程准确分析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教师对对本课程有了准确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后,就可以有的放矢进行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了。

四、有效选择源于教学实践的反思

反思是拉丁语词“reflectere”的派生,其意是指“专注于过去”。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反思”这一概念,他认为反思是一种对信念、假定性的结论所采取的积极、坚持不懈的考虑活动。我国古代就早有关于反思的论述:“思之不慎,行之失当”“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

一般来说,反思教学实践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问题的认识与反思,我们教师只有澄清了问题、界定了困难,才能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第二步是拟定问题的反思计划,有效的计划能为后续的反思与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步是资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评价,教师通过理性判断加以选择,最终形成有效的、正确的教学行为。基于这三个步骤,本文梳理了反思的策略,主要有总结法、录像法、对话法、行动法和档案法,具体如下:

(一)总结法。总结法所总结的对象是自己及他人的教学实践,即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所见、所闻、所行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反思内容需要教师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定。一般而言包括教材的选择、学生的反馈、教法选择与运用、关键事件等。例如,关键事件的反思,是指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事,其可以是一堂成功的课,也可以是一堂失败的课,还可以是一次师生矛盾的冲突。在总结法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要进行事件的记录,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内心变化。

(二)录像法。录像反思法就是教师通过教学录像进行有目的性的反思。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教师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进行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反思有效性。此法实践操作的基本程序为:上课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正教学。录像法需要第三者的介入,因此操作起来略有麻烦。但是,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录像中来,就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话法。对话反思采用的执教者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的反思形式。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授课教师直接获得听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执教者也通过自己教学行为的剖析,实施自我反思。此方法的操作程序一般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执教教师围绕某一研讨主题上课,其余教师课堂观察;第二步,课后执教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依据;第三步是执教者与听课教师间的对交流;第四步是执教者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教学设计修正。

(四)行动法。行动研究是自我反思方法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一难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途径、方法进行分析及设计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此反思方法的实践步骤也包括四步:第一步研究问题的确立,途径是通过反思他人或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来获得;第二步是围绕所要研究问题,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提出假设,制订行动方案;第三步是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第四步是收集研究所获取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反思报告撰写。

(五)档案法。档案法是档案袋反思法的简称,其特点是采用填写档案的形式促进教师反思后的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过程是教师对自己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法已经由原有的纸质载体发展成如今的网络化,更为直观的档案资料促进了教师反思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不同专业教学法选择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随着学生的变化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也将随之变化,关键是教师要积极地面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叶伟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12).

[2]李巍巍.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讲授计算机课的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

[3]李凤霞,阎艳,李仲君.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

[4]吕慧,张伟艳.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3).

第3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安全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也逐渐增加,主要来自人员的操作、系统的漏洞、病毒的存在以及防火墙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计算机的信息不被保密和完整;对此合理的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密钥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等,从而更好的保证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应用,保证社会群众的财产利益不受侵犯。

一、计算机安全的标准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标准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时,传输的速度、质量以及完整都应该不被延迟和破坏;其次是信息必须是可用的,同时用户在使用信息时,必须是进过授权且保密的;而用户在使用信息时,该信息都是由授权机构及时进行操控的。最后当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情况下,会为网络事故提供一系列的依据;对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操作系统。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研发,以及技术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于系统操作的安全却忽视,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从而直接影响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但是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加,也相继的设计出了防火墙等安全程序,但是由于影响操作系统的安全因素有很多,一但安全防护程序自身存在漏洞,导致其不能发挥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2、病毒。网络病毒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不仅会破坏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复制。而目前长常见的指令,主要是指一系列的非法入侵的代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但是这些病毒常常是隐蔽不被发现,且传播快速快破坏程度大,一旦结合黑客技术,对于计算机会起到控制和破坏的作用。

3、操作问题。虽然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手必备的上网工具,但是对于计算机技术灵活操作的用户却非常得少,一旦用户的失误操作,会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加上用户对于防护技术应用的意识缺乏,导致计算机很容易受到病毒或是木马的侵害,直接威胁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置于外部与内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体系,防火墙的安装,可以有效的检查数据包,并根据自身检查的结果,有效的提醒用户及时的进行过滤和清理,给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加以保护。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研发,对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交易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而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其中对称加密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口令,将加密与解密运算提供想相同的密钥;而非对称加密技术,也是以口令为基础,但是加密与解密预算所使用的密钥不同,同时解密密钥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而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3、智能卡技术。挂技术与密钥技术相似,同时也是基于密钥方式的一种按群操作程序;该用户的智能卡被赋予了指定的口令之后,当用户使用该只能卡时,输入的口令与网络服务器上的密码相同,从而用户在利用网络技术时,对以用户的信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此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数据加密技术并不能适合于所有的服务器,或是操作得系统使用。

4、生物识别技术。其生物识别技术,起初是机械密钥的使用发展,然后是数字密钥的应用和发展,最后经过优化发展到了生物识别技术,它是利用人体独特的身体特征,在利用网络系统操作时,对于其进行身份验证;尤其是指纹识别、声音识别等身体特征验证,是有效的通过外设,获得身体体征的数字图像,然后再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当用户进行系统操作时,就会对于信息以及数据库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已经从指纹发展到了视网膜、骨架等身份识别技术,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分析,发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防护,主要是对于病毒、木马、漏洞以及黑客技术的预防,对此结合计算机网络完全的标准,合理的利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智能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与此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通过灵活的应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正确操作计算机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更好的保证自身的财产利益不受到侵害。

参 考 文 献

[1]杨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1:108-109.

第4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TN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235-01

作者简介:胡文涛(1979—),男,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1引言

高速数字电路的含义是通过电路,高速变化信号出现电熔以及电感等性状,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涉及两方面的技术,分别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优化了电路的所有参数,保证高速数字电路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在进行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时,最为关键的是合理搭配各个元件,这样才有利于电路信号以及相关元器件的稳定运行。

2影响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问题

2.1来自于信号线之间距离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出现,对于计算机电子技术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目前这种技术还不成熟,还有很多弊端。举个例子,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也对其带来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说,印刷版电路的密度越大,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小,同时,还会增加电磁耦合度,如果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就会导致信号之间相互干扰,而且这种现象会越发的严重。

2.2阻抗不能匹配

对于信号传输线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阻抗,但是目前在进行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时,阻抗不能匹配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会引起反射噪声的出现,从而影响到信号的完整性。

2.3来自于电源平面之间电感以及电阻方面的因素

具体来讲,计算机高速数字化电路设计技术就是结合具体条件,通过电子技术完成设计,在很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目前,在进行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时,因为电源平面之间是有电感以及电阻存在的,如果同时进行所有的电路输出,就会在电路上形成巨大的瞬间电流,影响到电源线电压以及极端级的电路地线,严重时还会造成波动。

3深入探讨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

3.1通过科学的设计保证完整的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信号

我们经过上面的分析已经知道,目前,在进行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时,因为存在阻抗之间的不匹配,会造成电路信号的不完整,所以,要科学的设计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最大程度保证完整传输电路信号。有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不同种类电路之间电路信号传输的干扰现象,换句话来说,就是上面所说的干扰以及反射的现象。其次,我们还要研究不同种类信号在进行传输时,给电路信号网带来的影响。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因为阻抗不能匹配,传输的电路信号并不是很完整,此外,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在运行当中,是无法控制好阻抗的,阻抗有时过大,有时过小,这会影响到电路信号的波形,最终造成计算机高速电路不能传输完整的信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研究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按照一般的规律,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是无法让临街阻抗符合电路的,这就要改进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确保系统是过阻抗的情况,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由于阻抗的不匹配,造成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不能传输完整信号的问题,最大程度减少由于阻抗过大或者过小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3.2科学设计高速数字电路电源

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是离不开电源的,可以说,电源是包含在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之内的,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经了解到,在进行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时,因为电源平面之间电感以及电阻带来的影响,电源在运行时,会产生过电压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干扰到电源的波形,无法保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安全稳定的运行。按照理论来讲,在进行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时,如果电源系统是没有阻抗的,电路设计就会进行的非常顺利,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回路就不容易消耗到阻抗,系统当中,每个点都会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态势。但是这只不过是一种假设的理想状态,在现实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了保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不能忽略电源的电感以及电阻带来的影响,为了将这种影响控制在最低的程序,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手段。我们考察目前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所用的电源材料可知,对于电路系统来说,大部分都是利用铜质材料的,但是根据电源系统的具体情况,铜质材料是不符合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电源的材质要求的,这会影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的正常运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从多角度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比如可以在电路中应用楼电容,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电源面的电感以及电阻所带来的影响,最终保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可以长久稳定的运行。

4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推动了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就如文章所阐述的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其就建立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设计而实现的,并且应用于各个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章深入分析了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在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此外,还有对于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初步认识,详细的阐述了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手段,主旨在于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将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的应有作用发挥出来,繁荣电子产品市场,并且成为同行的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叶芳,田泽,邵刚,等.一种高速数模混合倒装芯片协同仿真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06).

[2]唐思超.高速数字电路互连时序模型与布线长度分析[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4(12).

第5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一、目前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

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改革计算机教学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在学生计算机水平大致相等的班级,教师比较容易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输入,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1、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分级教学。

新生入学伊始,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设计一些基础理论和操作题进行水平测试,达到合格成绩的学生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同时,对合格分数以下的同学根据考试成绩分快班和正常班。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对于进入快班课程学习的学生,一方面缩短上课学时,另一方面多提供上机和上网学习的机会,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正常班学生,加职业技术学校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当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基本上的均衡,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学习内容还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整,教学形式逐渐过渡到以自学为主,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学校组织考核。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知识、链接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减正常班理论授课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3、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结合。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设计一些练习和作业,而不必采用教材中的例子或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三、分级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

经过分级后,被分到慢班低层次的学生或许会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同班同学的层次较近,缺乏一种互相激励的环境,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因此,课前加强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分级教学是为了他们的学习,也要让他们明确经过努力学习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习的机会绝对是有的,分级教学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分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己去完成。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不但可以学习已框定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链接到相关网站,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完全打破了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它将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一是信息的获取;二是信息的运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把握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师要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来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激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当然,要做到因材施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不断地学习。教学要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今后我们将面临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计算机基础的分级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卷(第6期)52-53.5923.

[2]刘涛.新编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J]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978-7-5308-4545-5.

[3]何迪.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24-225.

[4关心.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黑龙江教育.2006,3:44-45.

第6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处理;计算机

1“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概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利用科技对我们身边的信息进行处理成为了现阶段处理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处理和传播处理,当然,也包括数据库的保护,图为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的整体构架[1]。

1.1数据收集及传播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在收集工作结束后,计算机就开始了对信息的处理工作,一般来说,信息处理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归类,对信息进行分析,最后对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上传,传到网络后通过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使用,完成数据库的意义[2]。

1.2信息的安全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很多的数据已经不再是原来单独的一个数据个体,而是一个与一个相互连接的数据网,收集到一个数据网中相互连接的数据,只要有任何一个数据遭到损坏,整个数据网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需要对重要的数据进行监测,通过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来保障整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1.3信息的储存技术

科技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拍摄的视频、相片及影像等内容越来越多。随着人们需要储存的数据不断地增加,数据库的储存能力也需要随之增强,数据库的储存需要使数据库面临着新的挑战。一般来说,普通的数据库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相对较少,数据量也比较小,因此,普通的储存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端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大数据却不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更高的计算机储存量和网络性能。如果只是使用普通的数据处理技术去储存大数据,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消耗。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研究出新的储存方法,使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变得更加快捷、稳定[3]。

1.4信息的加工技术

当计算机完成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技术问题后,计算机会进行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收集到的存在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调取,调取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加工,使调出的数据信息更加精准,从而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在信息加工完成后,对数据信息在此传输,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用户的载体。

2“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现阶段的信息处理技术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数据的处理遭到破坏。

2.1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处理技术也面临着很多的危险,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网络恶意攻击、黑客的侵犯,这些问题都会使数据信息面临安全问题,数据不安全会产生数据被篡改,机密数据被泄露等现象,而数据的泄露就会造成在一定程度上利益的损耗。大数据中往往包含着很多有意义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价值也不容小觑。例如:几年前,雅虎网络遭到了黑客的恶意攻击,导致直接暴漏了45万雅虎用户信息丢失。这就说明现阶段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安全问题有多严峻[4]。

2.2人才发展不全面

大数据时代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相对应的人才缺失,很多现在在做计算机工作的人才因为没有及时地接受跟随时代的培训而导致对于新型问题无法解决的现象出现,而对于大部分的计算机人才,他们都不能紧跟潮流进行发展,这就造成了才不对口的现象出现,对于人才的紧缺,很多企业也都束手无策。

2.3其他问题

当然,在大时代下的数据处理技术问题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更高级的黑客出现,我们的处理技术没有能够很好地防备。对于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逐渐地加大[5]。这些问题都没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得到相对应的解决。

3“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3.1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的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会更加地复杂庞大,使用网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网络环境也会随之变得复杂。这就需要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提高网络数据的安全性,有利于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的发展,首要任务是要结合现阶段的主要问题,进行修正,再结合科技手段进行升级,从而提高安全性能,在国家信息安全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安全技术的更新,在不断地更新中发展,当然,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也需要注意保护[6]。

3.2对数据进行价值分析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高,运用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对于已经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这种处理运用海量数据,进行运作,从而推测出可以预测的信息,提供更加精准的、便捷的服务,通过对价值的分析来确认数据的意义,这类手段已经被我们运用到了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常用的搜索引擎,在智能时代到来的今天,当我们在搜索引擎框内输入我们想要查询的信息,搜索系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进行数据价值分析处理,呈现有价值的、相符合的信息。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过程,带来更快的效率,更实用的价值[7]。

3.3培养信息处理专业人才

科技进步的速度飞快,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造成了技术人员的需求加大,同时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的素质也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需要的不是从前对计算机有所了解的工作人员,而是需要无论从新科技的哪方面都能了解熟知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他们都需要适应时代需求的大数据时代下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吸纳这些人才,适应大数据时代,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展企业。企业需要这些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将自己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为企业做贡献。当然,除了要培养大数据时代下的人才外,还要培养管理型的人才,他们需要懂得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进行管理,使大数据成为当前的主要工作管理办法,并且逐步地消除传统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基本矛盾。

4“云时代”到来

云时代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的前提下才会有云时代,计算机硬件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始更新换代,就当前情况来说,计算机网络已经落后于时代,为了跟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静态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起步阶段并没有什么显著地特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出现了类似于数据中心的这种网络作为一种可变成的基础设施,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无论对企业、个人、还是政府,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人们开始将目标放在了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云时代的到来给大数据背景下的现代科技处理技术带来了新的开端。现阶段我们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普遍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基础之上的,根据现阶段的问题,我们开拓创新,把现有的网络转换成可以人为编程的一个基础设施,与大数据中心相仿[8]。而对于某些敏感的网络内容很可能成为未来的需要,这令我们研究的范围已经开始超越某些问题的复杂性,引导我们将计算机技术的某些领域简单化。例如:网络技术中的开放式传输,通过技术协定,将计算机网络内部的软硬件分离。计算机的硬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会阻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更替,通过“云时代”我们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对“云时代”进行推广和应用,是未来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传统计算机的硬件的处理与网络“云”结合,促进了云时代的到来。

5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对计算机处理技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不断地探索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技术,在新技术的带领下不断地发展,在不断地发展中完善,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的研究,对数据的处理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对技术的研究加大关注力度,在深入的研究中探索发现。还要适当地利用好云技术,在云技术的推动下,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更加可靠地计算机处理技术,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玉芳.基于“大数据”时代剖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90

第7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计算机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基础,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等多方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并且在自身飞速发展演变的同时还衍生出众多的发展方向。如今计算机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涉及广泛,例如军事、政治、文化等。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析,从而对计算机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浅析和探讨。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历史步伐

20世纪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标志着我们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和重量庞大,运行速度也慢,成本也非常高。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国家机关和一些先进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一些高度数据的处理,处理器也随着发展的需要而诞生,并逐渐得到广泛的利用。到了1982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这样计算机的成本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也可以更广泛的得到发展和利用。所以计算机的应用逐渐从政府机关开始延伸到中小型的公司企业,最终甚至延伸到了普通家庭中来。总体来看,计算机一直沿着积极的方向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是出现了分化的趋势,首先计算机被高度利用在国防,军事和科技研发中。其次,计算机的微型领域也是得到了科学迅速的发展,融入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中。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社会进步的速度也在不断更新。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2.1时展的需要

如今信息化的进程在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而发展。最初计算机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和繁多的信息数据的处理需要,加之计算机的发展技术还不够成熟,会在利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的诞生以及不同领域的需要促使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由于国家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大量需求和利用,需要通过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对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对计算机各种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计算机的革新技术的速度也随着需求而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2.2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在计算机技术更新的研发中,开发者需要有活跃的设计开发理念创新,并要把这些创新理念实际应用到具体计算机技术操作当中。当然创新理念在应用中需要不断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存在利用价值,会不会对原来的操作产生更为便捷的途径。在检验计算机技术是否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失败或者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改,并促进其开发研究内容的更加丰富和实用。当某一个计算机技术成熟后会对下一次的技术革新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的计算机

如今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要求日益趋高,很多计算机的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量数据整理的需求。所以就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来满足需求。智能化的计算机的研究利用,它在较之前的计算机有了处理速度上的提升,以及更全面的数据技术的分析和处理。节省更多的时间,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

3.2新型的计算机

硅技术在近些年的技术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所以要发新的技术成为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入到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纳米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而今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所以新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指日可待。3.2.1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采用光子硬件和光子运算方式,数据处理量大,处理的速度也快,使更为复杂的数据的处理在光子计算机的技术上得到优化。所以光子计算机会随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会成为新型的计算机类型。3.2.2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运算处理储存和分析处理源,它是在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原理的依据上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运算的。与传统的计算机比较起来,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速度方面也是要快许多的,主要原理是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子来进行计算。并且量子计算机在系统的安全防护方面比传统计算机有明显的优势,这目前是很多人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追求。3.2.3纳米计算机纳米计算机是把纳米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的技术中来,通过纳米原件体积小的优势来取代传统原件,并且其导电性会比一般传统的计算机原件有明显突出的优点,相信纳米技术一定会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也不断朝着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08).

[2]谢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2(05).

第8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 存储 安全

社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不断的扩大,用户量不断的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用传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就会出现数据处理技术跟不上网络发展实际的现象。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数据信息处理的要求,就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1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据处理体系,主要包括数据传送、采集、处理等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从学科上来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是一项单独学科的技术,它的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传感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被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应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把计算机信息的处理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数据处理工作当中,工作人员通过计算信息处理技术就能够更加快速、合理的进行工作安排,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2.1信心采集、加工技术

数据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完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首先要加强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数据采集不是一般的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而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信息源进行实时的信息监督和控制,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当中。这样才能为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当中提供数据信息上的支持,为计算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下完善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技术还要加强数据加工技术的研究,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当中,对数据的加工就是运用技术手段根据用户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对数据进行过加工处理之后再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就完成了把数据传达给用户之前的采集处理工作。

2.2数据存储技术

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就是把采集得来的数据在计算机数据库当中进行存储。数据存储有利于对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应用。比如在进行过数据存储之后,如果用户需要某一数据,就可以直接从数据库当中把数据调出来。计算机当中的数据库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搭建的一种虚拟的数据存储空间,具有存储量大、存储速度快、存储时间长等特点,受到用户和计算机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

2.3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是每一个计算机应用者都会关注的问题。随着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运用和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时候可从3个方面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在计算机安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专业人才是基础和保障。为了更好的建立计算机安全体系就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安全体系的建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开发新型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数据安全需求,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就要不断的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新型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避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中存在安全隐患。(3)重视对重要数据的检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非常大,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检测。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系数,可以把数据的检测重点放在一些重要的数据之上,通过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整体的安全。

2.4信息处理技术

传统的信息数据网络主要是依靠计算计算机完成数据的传播,计算机本身硬件上存在的局限性,阻碍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机网络的运行使计算机网络在发展中突破了计算机硬件的局限性,成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中计算机的硬件和网络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利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在云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是分开的,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构建大数据信息网络系统。

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这样的要点

3.1提高信息安全性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其中包含的数据信息内容变得更加的复杂,同时信息网络中的用户数量也有了很大从程度的提升。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要为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作出更多的工作,才能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还要用户和国家方面的共同配合。在国家方面,为了提高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的安全,国家要结合信息单位的安全需求和安全技术的更新发展,制定更为完善的国家信息安全法律规范。在用户方面,为了提高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的安全,用户在使用信息网络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

3.2对数据价值进行科学的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方面的数据信息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数据价值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适应数据价值的影响,我们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大数据价值分析技术对已知的数据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整理。在数据价值的分析中我们要学会以数据数量的优势推测数一些具有预测性质的信息,从而为让大数据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或者发展提供更加精准和便捷的服务。比如,在百度智能词条的检索,就是在大量的数据积累下推测出具有较高数据价值的词汇。

3.3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跟多的是依靠专业的技术,而不是更多的人力劳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发展,社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中,企业要想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集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充分应用到人才培养当中,使人才在经过培养之后能够掌握足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使人才能够在技能素质上满足大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需求。

4结语

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而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即时发展机遇又是发展挑战。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想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点,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进步,就要采取科学的手段解决自身在大数据时展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斯日古楞.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03.

[2]何骞,曾川,张金榜.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147.

第9篇:计算机技术基础范文

一、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语文学科教学定位

1.语文学科兴趣的启迪与培养

作为“国语”的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国学文化的传承,对历史文化的感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在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面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2.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工具性方面,可以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感知历史、社会、自然,培养自己搜集、识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人文性方面,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生动、直观、丰富的情境中感知,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维度。

3.对学生的道德和情感教育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条件下,对学生道德、思想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教师层面,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整合更多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同一道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和观察;在学生层面,让学生与社会发展变化同步,让学生将课堂上的“大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

二、计算机技术对语文学科教学的辅助作用

1.拓宽了教学资料的来源

相对于传统教学单一的资料来源,计算机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通过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同一类教学资料中选择更加适合本班本地区学生的教学资料,可以整合多层次、多种类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

2.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载体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可以为载体创新带来极大的可能性和实际操作性。比如对课文的标准泛读,时代背景等资料的延伸阅读等方面的创新,都将为语文教学带来生动体验。

3.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在能力培养上提供了可能。在立足于教材前提下,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三、运用计算机技术改进语文教学的途径

1.对教学程序的重新组合

面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教学程序的重新组合,这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从实际教学过程分析,预习、学习新内容和巩固复习等呈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又各有所重的情形,造成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较以前更大了,教学过程又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对教学程序的组合,既不能完全由教师控制,也不能全然让学生自主选择,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

2.对教学重点的重新定位

自计算机信息为语文教学提供技术支持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走向了重新定位,这种定位既来自于教师的刻意安排,同样来自于手段更新和方式的变化。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条件下,感悟、体验、分析、思考等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在特定的课文教学中成为重点。

3.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