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

第1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2022年最新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高校院系与城市社区共建的协调,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优势,使学生们能够“走出校园,回报社会,体验人生”,我系党总支积极响应号召,继20xx年之后,于20xx年初选拔了第二批大学生志愿者,到人民社区继续开展进社区活动。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与配合下,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帮扶弱势群体,开展公益活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期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我自愿,我劳动,我快乐

  为了增强进社区活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效果,让第二批志愿者能够在实践中尽快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力所能及地为社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解决困难。为此,我系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服务队安排了一次进社区义务劳动活动。

  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活动中,志愿者们都表现出色,大家以“我自愿,我劳动,我快乐”的精神面貌去完成此次活动。志愿者们带着垃圾袋,分散到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周边道路和人民社区里的小巷子中。他们你拿袋子,我捡垃圾,配合得相当默契;有的拿着自制的钳子——两根树枝,穿梭在路边花坛中,将那深藏其中的脏物一个不漏地“揪”了出来;有的志愿者干脆直接用手捡拾起垃圾。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这次活动引起了居民们的注目,纷纷对志愿者们表示了赞许。

  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会为人民社区的居民们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也会让志愿者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学会用爱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用热情去传播卫生保洁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共同营造整洁、美观的街道环境。

  二、绘低碳生活,建美好家园

  在20xx年春日融融,万物复苏之际,我系大学生志愿者与人民社区牵手,展开新春低碳环保大宣传,让转眼即到的春天散发着更清新、更诱人的芬芳魅力,让低碳走进我们的生活。此次活动不仅给社区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体验自我的空间,从小培养他们的低碳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成长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新一代,而且通过此次活动,引起社区居民对碳的关注,能更好、更自觉地减少碳的使用,做一个享受低碳生活的文明人。

  本次活动地点在人民社区服务中心,参与活动的主要为社区的30位小朋友。所有小朋友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他们喜欢的生活状态,并将它们的作品在我院进行公开展览宣传。此次活动积极地宣传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很好地引起居民们对低碳生活的重视,努力创造低碳生活。

  三、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为贯彻落实“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我系志愿者围绕安全教育这一主线,以人民小学为据点,在小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安全知识深入到小学生的心中,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和素质。

  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列举示例让小学生和家长一次又一次感受安全隐患的真实所在,深刻认识到危险就在身边,不可马虎大意的道理,对于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远离铁路、不和陌生人说话、上下课中的安全都全面细致的讲解,真正让安全教育课发挥其实用的效力。

  在发放宣传图片中,向小学生和家长讲解安全知识,并引导小学生过马路,教育他们根据红绿灯指示过马路,不可横穿马路。提醒家长们要关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这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安全教育活动过去了,但安全工作将贯穿于我们日后的日常工作中。

  四、参与社区管理,为社区人民服务

  1、协助居委会对社区内的出租屋和常住户的户主名和水费扣费帐号进行电脑登记、整理、录入、核对,以完善社区的垃圾费扣缴工作,在义工们的帮助下,此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且效率也非常高,得到社区领导的好评。

  2、到辖区内工商业区派发督促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的有关宣传资料,以完善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由于本社区辖下商铺较多,资料单派发是一项很烦琐的工作,在几位志愿者的帮助下,为居委会工作人员减小了不小压力。

  3、协助居委会工作人员检查商铺法律证件,严查三无商铺,督促新开商铺尽快办理相关证件。由于人民社区地处市中心商业繁华区,人员混杂,不利管理,志愿者们安家安户地检查,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努力为广大居民创造取稳定有秩序的生活。

  4、协助计生办、治保会等整理文件:繁琐复杂的文件经过志愿者们一一整理后,文件清晰可见,方便以后对资料的查找、检查,从而缩短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年最新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

  大学生社区志愿者们去了xxx居委,帮助打扫卫生。在居委会中,了解到社区中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居民,在居委会的带领下,与需要帮助的居民取得了联系。学生们帮助照顾孤寡老人,辅导家长工作繁忙的小学生功课,参加小区卫生清理活动,帮助同学家里做卫生等。

  经过短暂的分工,大学生社区志愿者们就奔向了“前线”,他们几个同学组成一组,拿起劳动工具,在小区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有的拔除花坛里的杂草;有的清理草坪里的纸屑,枯枝等杂物;还有的同学认真清除小区内墙壁或楼道门上的杂乱广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小区的面貌大有改观。同时这也赢得了小区群众的赞扬。

  环境卫生工作也许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但我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并希望此举能够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乱扔东西"。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听起来容易。也许由于自律的原因做起来却有些难,君不见在校大学生随手乱丢东西者有之。当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阳光下匆匆忙碌时,人们看到这些情景一定会有所感触的吧。共同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这不但是为了大家着想,也有助于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次活动每位社区志愿者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社区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收获了很多很多他们从学校里所学不到的东西。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希望再次到社区来做志愿者,居委会的阿姨和居民也表示欢迎。这次志愿者活动不仅为社区中的居民带来了便捷、欢乐,也给学生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2022年最新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

  大学社区志愿服务站在学校的指导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志愿服务活动正向着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注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把志愿服务站工作落到实处,把志愿服务意识和回报社会理念深入居民,学校成立了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及x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现已注册xx人,接近社区总人口10%,每支队伍均由专人负责。先后开展了为老服务、科普宣传、法律援助、医疗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各项活动,确保社区志愿站各项志愿服务正常有序

  各支队伍在志愿服务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入贯彻服务居民的理念和意识。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各志愿队每年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其中以下方面尤为突出:

  1、清洁社区,爱护家园。大学生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打扫社区卫生、为居民宣传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服务活动,平日里打扫小区的卫生死角,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还居民一个整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当前全民创建全国最清洁城市和全市最清洁社区的号召下,志愿站正在精心策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及实干活动,为社区清洁全力出击。

  2、便民利民。社区志愿站定期开展大型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回报社会”的学雷锋暨庆三八活动,各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计划生育、修伞、修鞋、修自行车、理发等各种便民服务。

  3、文体表演。社区志愿站不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组织社区各文艺队伍为居民送上精彩表演,为居民生活增添乐趣于活力。营造睦邻、融合、和谐的氛围,也给居民朋友送去了艺术大餐。

  4、帮困服务。社区志愿站组织各志愿者队成员于节日、不定期对社区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平日里经常上门询问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在春节期间,社区组织帮困志愿者也一起上门走访了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必须品。居民生活照料志愿者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修理电器、照料困难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如何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其开展优质志愿服务,是我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站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重要方面。

第2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关键词】口腔保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寿命也随着延长,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口腔健康教育也逐渐被社会高度关注。为了确保口腔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我们把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作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最实用、有效的途径,有助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

一 、口腔健康促进志愿服务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秉承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们把志愿服务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使社会群体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的渠道,有助于形成诚心友爱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有利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是常见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的防治已引起大众的关注。口腔健康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些口腔保健方法和用品也在被大众认识。因此,开展“口腔健康志愿服务”,不仅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而对口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口腔健康进社区志愿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如何不断把志愿服务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克服随意性和因人员的更换而使活动停滞瘫痪,为构建科学的志愿服务体系创造条件。

4、有利于师生展示临床实践平台。我们把志愿服务落实到最实际的环境、环节和过程中,更好地将口腔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针对性的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缺陷,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能力搭建舞台。

二、口腔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的现状

(一) 组建志愿服务机构,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1、健全组织,确保服务有序进行。成立服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建立责任、评估、激励、创新机制。确保做到“五个有”,即:有专人负责;有实施方案;有开展系列活动的记录和资料;有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有活动成效展板。

2、加大口腔健康志愿服务平台和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扩大师生参与范围,提高志愿服务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使由党员牵头扩展到全院共同参与,由阶段性开展转变为常态化进行,由松散型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

(二) 明确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1、信息采集与资料收集。设计科学的活动方案,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有关社区群众口腔健康需求信息:运用问卷调查、口腔咨询等手段,加以分析,形成相应的结论。

2、开展口腔疾病检查及义诊送健康活动。改进志愿服务活动的传统设置模式,整合资源,深入社区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口腔疾病防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针对社区群众的口腔疾病状况和刷牙情况,为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护牙方案,提高社区群众预防口腔疾病、关注口腔健康的意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免费的口腔卫生服务。

4、全面规划,确立目标。为把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拓展和深化活动的内容,在深入社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选定活动重点项目,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目标管理。

5、抓点带面,全面铺开。遵循“重点突出,讲求实际,点面结合”的原则,确定宁夏特殊学校、宁夏给水团、吴忠红寺堡、银川穆斯林孤儿院和第一幼儿园等社区为重点服务场所,为进一步口腔健康促进活动覆盖面奠定基础。

三、口腔保健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制定了志愿服务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建立个人志愿服务档案,规范服务方式和行为,提升专业服务技能,有力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开展。

2 建立机制,激发动力。通过多层次 多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志愿服务的情况适时向所在单位通报,并在评先评优、年终考核等活动中向志愿者倾斜。

3、应对措施,提高效果。一是在志愿服务创新形式上,不仅要结合口腔专业的实际,也要紧抓社会所需,全面促进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科建设,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二是为确保志愿服务顺利进行,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义务为社区群众建立口腔预防保健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培养群众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提高宁夏地区口腔健康水平。

4、拓展领域,扩大影响 。口腔健康志愿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十分繁杂的社会服务系统工程。为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橱窗等加大宣传力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密切配合,由党员带头,让服务活动渗透到社区,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服务,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5、统一指导,上下联动 。建立自上而下的志愿服务指导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和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党团委领下的志愿者协会,设立志愿者准入与注册制度,将党团员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 建立经常化和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6、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站和微博平台,在互联网上服务供需信息,联通服务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整合资源,做好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联络和配置工作,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公开透明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参考文献:

第3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我局领导班子对“xx向善迎新春 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十分重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此次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和全体干部会议进行传达,研究并制定出贯彻落实方案,确定活动开展形式,分工负责,明确每位领导和干部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是志愿者活动有序进行的坚实基础。我局一是在前期通过QQ群、微信群、局内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宣传渠道,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了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二是主动联系街道和社区,了解情况并积极配合,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宣传动员工作,不仅保障了此次活动的有力推进,更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平安、健康的精神文化氛围。

三、认真开展,丰富内容

一是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1月20日,局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与泉塘街道长桥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分为4个小组,对26户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并为他们送上了县委县政府的困难慰问金共计3万元。在慰问中,仔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认真听取他们的心声,对他们不理解的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工作;积极引导他们了解时事,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圆满地完成了此次走访慰问活动。

二是结合“党员进社区”活动。我局将本次“xx向善迎新春 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与“党员进社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局干部职工与自身所在的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龙街道等一起,在各个社区开展了爱心衣服书籍捐助、“红红火过大年”大扫除、环保宣传、义务巡逻等活动,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营造了社区温暖祥和过春节的节日氛围。

第4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2014年7月16日上午,团省委联合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来自全省的1000名区域团建志愿者捐赠为期一年的”志愿者人身意外保险”。团省委书记杨军、诚泰保险党委书记李超出席捐赠仪式。仪式上,团省委志工部负责同志介绍了”三做”活动的开展情况,践行”三做”活动的青年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诚泰保险作为由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组建,第一家总部设在云南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在连续两年实现业务翻番的同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本土企业的社会责任。诚泰保险党委书记李超同志在捐赠仪式上说:”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志愿者凭借无私奉献的品格、自我牺牲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深受人们的敬佩和推崇。本次推出的’志愿者关爱计划’为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时提供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保障志愿者权益,让安心、灿烂的微笑伴随你们不断释放社会公益的’正能量’。”

团省委书记杨军同志对诚泰保险为区域化团建”三做”活动做出的支持和贡献表示了感谢,并指出,诚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为区域团建”三做”活动的志愿者进行捐赠,是对广大志愿者的关心和鼓励,更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践行”三做”活动的形式之一。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营造”人人公益、快乐公益”良好的社会氛围,助推我省志愿服务和区域化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云南”三个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仪式上,杨军同志就如何在区域化团建工作中开展好”三做”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加强社区志愿者、社区团组织制度化,规范化运作,依据区域化团建以社区为核心,融入、团结社区青年,真正为社区青年提供服务;二是借助区域化团建发展社区志愿者,积极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增加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断打造”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力争把”三做”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成为云南共青团的品牌项目;三是不断创新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开展”三做”活动,针对具体的群体,研究实施方案,以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服务中,让社区对志愿者有更多的了解;四是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巩固成果,从争取党政支持、群众支持、社会各层面人士支持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保证区域化团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5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区需求;长效机制

中国的志愿服务是时展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公益性行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志愿服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依托大学周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是近年来高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初具规模并形成一定特色,但相比于国外,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起步较晚、理论滞后、实践不足。因此,进一步认清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建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尤显必要和紧迫。

学院路街道志愿服务与社区需求融合现状分析

笔者对学院路街道4所高校大学生(共200名)发放“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调查问卷”,并对学院路街道下辖7个社区居民(共200名)发放“居民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有效率达83.4%,数据分析如下:

1.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大、种类多,但供求失衡

目前,学院路街道附近高校面向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安全维稳、精神文娱、文教知识普及、扶老助残、卫生清洁等类别。在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82.3%的人接受过大学生志愿服务,67.8%的人至少每月接受1次~2次志愿服务,接受频率较高。但目前安全维稳类和卫生清洁类比重近半,而文教知识普及类和扶老助残类相对较少,约占14%,不同类别志愿服务供求失衡。

2.志愿者角色定位不准确,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校层面,社区志愿服务仅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补充,并未被大多数高校作为品牌项目打造。由此导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缺乏系统培训,志愿者服务水平与专业志愿者还存在差距。调查显示,只有32.5%的志愿者“接受过相关培训”,而其中只有约40.7%的志愿者认为“培训的内容对参加志愿服务有用”。在访谈中,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现有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是高校团委组织的,很多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是“冲着完成课程要求而来”,服务活动往往“敷衍了事”。从志愿者本身来说,部分大学生自愿提供志愿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约有42%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是“学校硬性规定或课程要求”,真正因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仅占19%。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有83.76%的大学生参加志愿行动是团委统一组织的,自发参加比例为11.62%,[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志愿者角色定位不足,志愿服务意识淡薄。

3.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期性、固定性,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学院路街道高校分布密集,在我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相对较早,许多高校在志愿者组织建设、志愿者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志愿服务活动认证、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都有所建树,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长效运作机制等问题。在被调查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仅有15%为长期项目,“拥有固定活动开展时间,持续时长在一年以上”的固定项目更是屈指可数,85%以上为临时性活动。高校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之间仍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信息和资源难以共享,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培训保障、考核激励、项目策划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未能形成切实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招募培训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综合保障机制。

探索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1.一个平台―构建统一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和信息交互平台

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高校不同于专业从事志愿服务事业的团体,在管理上较为粗放。高校与社区在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方面各自为政,缺乏资源交流共享,在实现志愿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对接方面存在大量交叉、重复或遗漏现象。同时,缺乏细致统一的管理还将带来志愿服务认证和考评的困难,也不利于志愿服务的项目跟踪和监督调节。因此,亟需构建一套适合学院路街道实际情况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和信息交互平台,解决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多头管理的局面。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学院路地区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等,加强沟通协调,整体上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一体化。

2.两方联动―打造高校与社区两大行政主体的志愿服务合力

行政力量是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稳步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力量。在当前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背景下,高校及社区团委仍需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合作建立志愿者资源信息库与志愿服务登记记录制度,在整合志愿者的招募登记、指导培训、服务记录、反馈激励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信息共享,实现全程管理。高校与社区拥有广泛的宣传资源,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志愿精神宣传,加强社会动员,扩大志愿服务信息覆盖范围,鼓励多种方式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团委和社区团委联合推动下有序发展,适当保持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性和自治力,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内在需求和价值表达,实现高校与社区合力推动。

3.三级架构―实现“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队”三级管理统筹

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宣传动员与统筹管理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针对学院路街道的实际情况,在统一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和信息交互平台之下,仍需形成“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多级管理统筹体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及社区团委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应着力于建设好志愿者档案,为志愿者培训挖掘外部资源,组织实施志愿者的考核与评优表彰,给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法律权益、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其次,高校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应着力于加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体系,统一组织志愿者的招募考核,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管理、评估及物资管理;最后,高校各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志愿者管理与服务的基层组织,还肩负着组织志愿者培训和选拔培养优秀志愿者的重要任务。

4.四阶递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在组织方面,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管理机制。实行项目公开化,设定专项专人对接负责,引进项目管理方法,在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前开展项目评估,重点考察项目需求、项目可行性和项目积极影响,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运作管理办法,实现“前有计划、中有监督、后有考评”,推动志愿服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在培训方面,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高校建立结构完善的培训系统是促使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2]根据志愿者的能力特长和志愿服务意向,建立覆盖专业培训队伍指导、志愿者交流共享、联合社会公益力量的立体化培训机制。

在激励方面,建立志愿者考核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种类的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全面系统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对志愿服务效果进行考核,并将志愿服务考核结果与志愿者工时认证、评优表彰挂钩。建立“志愿服务基金”,一方面实现志愿服务利他性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实现志愿服务主体的自我满足与价值。

在保障方面,建立志愿者综合保障机制。高校应制定《大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充分保障志愿者权益。针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高校及社区应寻求企业、公益性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增进社区群众对志愿服务的了解和认识,为志愿服务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任园园,眭国荣.中外志愿服务法律保障制度对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112-114.

第6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服务主体。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为了满足社区的公共需求,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的以公共物品为内容的社会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的主体是政府、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的目标是满足社区公共需求,社区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是提供公共物品,社区公共服务的理念是以社区居民为本,社区公共服务的属性是社会公共服务。

2000年9月,党委、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内党办[2000]28号),自治区民政厅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包头市昆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进行社区建设工作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总结经验,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和《关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内党发[2008]18号),紧紧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区建设目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2008年以来,全区各级财政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社区建设。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区城镇社区居委会达2101个,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0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72个,社区文化服务站1118个,办公、活动场所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达1020个。截至2011年末,全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32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125个,比上年增加79个。形成了以街道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多种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基础的服务网络。

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各地采取选取、公开招考、居民选举产生和聘用等方式,充实和优化了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区共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7199人,注册登记和备案的志愿者人数达10万人。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为例,从2008年起,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招聘178名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自2008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3200余人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210人获得国家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2011年度,呼和浩特市举办并评选出呼和浩特地区优秀志愿者候选人21名、优秀志愿者组织候选单位11个、优秀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单位候选单位5个,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补充作用。

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已从传统民政对象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逐步扩展到全体社区居民及社区内的一些机构;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治安、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政府信息咨询、图书阅览等便民利民服务。2012年9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西落凤街社区打造社区为民服务新品牌——“四点半托管中心”,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管理难、家长接送放心难的问题。

四是社区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如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设施服务和互助服务相结合等。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便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社区邮政缴费一站通业务、社区服务热线、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等新型服务方式日趋显现。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区共有530个社区实现了三级联网,469个社区基本建成了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2011年11月15日,由呼和浩特福源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平台提供的呼和浩特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中心正式启动。此外,一号通8989966社区综合服务热线、一键通居家养老智能求救求助呼叫系统、电子保姆和福源300等服务方式进驻呼和浩特四大区。

目前,内蒙古有4个区、8个街道办事处、13个社区居委会被中央有关部委授予“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31个社区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和谐社区”荣誉称号。

二、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欠缺

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了社区服务的“行政化”色彩。各地居委会干部普遍反映,他们工作的重心不在社区服务方面,而是承担区、街政府分派的大量行政事务性工作,其工作的重心向行政工作倾斜,演变为政府深入社区的一条“腿”,而不是居民自治的“头”。例如,兴康社区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试点社区,每年应付来自市、区、街政府的观摩、视察、指导、评比检查,任务过多,负担过重,社区居委会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混淆,基本上成了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扭曲了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象。社区规模偏大,社区管理缺位。再以兴康社区为例,社区总面积0.38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有2758户、总人口7224人,驻区单位6家,商业网点187个,从事社区工作干部只有8人,公益性工作岗位7人。由于社区规模偏大,社区管理人员相对偏少,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社区公共服务缺乏相应资金支持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社区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公共服务的推进将受制于资金的缺乏而难以得到迅速发展。从社区办公经费来看,呼和浩特市各社区平均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1.5万元。而在加强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从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来看,在呼和浩特市,社区干部实行事业编制,和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月薪相差1000元左右,社区民生志愿者的工资只有1180元。没有相应的待遇不能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无法吸引专业人才进入这个领域。从“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各职能部门通过街道相关部门把工作推向居委会,但只派任务不给钱,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有事无费,有责无权”的现象。

(三)社区公共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

根据2011年4月,前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在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仍有12%的社区租借或没有办公服务场所,52%的社区办公和居民服务场所没有达到300平方米。从全国范围来看,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达49.19%。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从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模式看,政府是社区服务的主导者,不论从横向联系还是从纵向联系看,政府都位于社区服务体系的中心,形成了“一元化”的管理体系。为了达标、出政绩、造亮点,社区服务项目的确立大多由政府根据工作的需要而不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立。而一些居民群众急需要办的项目往往因其“小”、不易“出彩”而得不到及时办理,导致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产生政府管理与居民需要的矛盾。以桥华社区文化建设为例,大多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主持、主管、主导。很多居民并不知道社区开展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再者,社区活动大多不是自主开展的,基本上是形式的需要,并不是居民自发组织或按照居民需求开展的。

(四)社区服务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目前,一些社区从硬件设施到位程度来衡量社区服务水平,一些服务设施条件差的社区存在着无所作为,没有从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的角度去考虑和工作,缺乏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意识。社区人员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不够理想。以社区志愿者为例,社区志愿者在具体的活动中,存在盲目活动、重复活动的现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方式比较雷同,导致活动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力低,而且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社区服务的水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不同程度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偏低,学历层次整体不高等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偏少,社会工作人员兼职现象比较普遍。以社区妇联干部为例,很多社区妇联主席同时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职务,时间、精力难以集中,造成工作被动应付。另外,一些年轻妇联干部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妇联工作效率不高。

三、加快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社区又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安则社会安。针对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起到对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推动社区居委会职能归位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社区居委会的服务职能,也就是社区居委会角色回归本位的问题。现阶段必须切实明确社区职责,对社区承担的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梳理,严格实行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制”。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不必进社区和可进可不进社区的,一律不得进入社区;对于必须进入社区的,一律实行“准入制”。在批准行政事务进社区的同时,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明确工作经费的数额、拨付期限等具体事项。对于未经批准而进入社区的工作,社区居委会可以拒绝承担。

合理设计社区规模。根据城市发展变化,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优化社区布局,加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可以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式支付费用,社区居委会则主要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和居民服务工作。

(二)加大社区经费投入

为顺利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把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补助、社区服务工作经费支出和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项目补助。采取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完善各项社会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还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及约束机制,激发社区管理人员积极性。同时,严格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专项资费,不能再占用居委会的工作经费。

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筹集机制。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各方给予赞助支持,社区服务设施的有偿服务收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发展资金筹集机制,变单一渠道为多方筹集资金渠道。争取驻区单位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以资金、设备、房产、信息、劳务、技术等形式投入社区服务项目,通过高质量的社区服务赢得社会的支持。

(三)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前提,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

解决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提供不对称的问题,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重视居民要求,不断探索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内容及形式。优化社区服务内容,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和商业服务规范便利,建立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为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需要,为居民提供周全周到的服务,探索多样化的服务形式,通过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社区共享共建与政府支持相结合,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老年、鳏寡孤独残等弱势群体和特困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就业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等,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社区卫生、计划生育和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社区法律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美化社区环境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等。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鼓励和支持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基本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社区居民满意的社区服务队伍。

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的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政府部门要通过表彰、奖励、优先录用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公务员队伍等各种激励手段,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通过社区居民评议、拉票选举、表决等民生化手段,让优秀人才留下来,对工作不尽职者及时清除。

第7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XX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XX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文明委工作重点,以“学雷锋、三关爱”(即“学习雷锋精神、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2支,志愿者人员达到1.2万人,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打造“尚德XX,志愿之城”。

一、坚持引领带动,建设一支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XX区委、区政府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多次研究部署志愿服务工作。在2012年就成立了全区志愿者协会,明确各类志愿者协会的职责任务和发展目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参加各类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做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率和先锋。我们采取“组织招募与社会招募相结合,社会宣传与活动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切实把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热心服务群众、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既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业职工、个体商户,还有老年朋友、中小学生,其中业务骨干,从而在全区形成了立体、多层面的志愿者队伍。积极扶持社会性志愿者队伍,XX义工联盟、学雷锋志愿者联盟、百元公益、XX传统文化研究会等志愿服务组织,极大吸引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活跃了社会各层面的公益活动。在各项公益志愿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参加,无论是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帮扶贫困学生,还是参加社区卫生清扫,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都影响和带动者志愿者踊跃参加。全区党团组织、社会民间爱心人士纷纷积极行动起来献爱心、解难事、帮贫弱,助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突出主题活动,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效应上动脑筋想思路,确立了“尚德XX,友善志愿”文化品牌,紧紧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一主线,始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在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爱心帮扶等方面,整合优化服务资源,精心设计服务内容,打造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关爱留守儿童。针对我区是劳务输出大区、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建设了12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76处关爱工作站,实行“专职+兼职”辅导员制度,各镇街均精心选出8—10名老师,轮流来中心做志愿服务。按照“结对+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组织350名志愿者与350名留守儿童结对,重点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心愿达成、感受城市、心理疏导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微爱接力,青伴童心”牵手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为70余名贫困儿童赠送了包含学习用具、课外读物、益智玩具等的开学福袋;为100名留守儿童送去将包含学习文具、书包、足球、图书等微心愿礼包。二是开展扶弱助困活动。实施

“金晖助老”志愿服务行动,结对176名老年人,开展“拉一次家常、整理一次家务、清理一次个人卫生、维修一次家电、送一件过冬用品”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助老志愿服务。深化“青心有爱·益暖XX”暖冬行动,为155户贫困家庭送去幸福包、快乐包和温暖包。三是深化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举办全区社区志愿活动总动员启动仪式,组建了9支社区志愿服务队,针对社区环境卫生、法治宣传、邻里关爱等问题,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各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开展周六志愿者服务一条街、爱心互助小组等行动,为社区居民进行电脑培训、衣服裁剪、电器修理、自行车修理、理发等义务服务,为社区全体居民特别是孤老病残和下岗失业等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两年来,全区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已发展到20余支,共组织志愿者集中服务140多次,累计为居民提供服务3000余人(件)次。四是实施“城市整洁志愿行动”。我们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各类志愿队伍开展了“志愿者创建行动”、“清除白色污染、共建绿色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两年来,先后组织400多名志愿者20余次到主干道两侧、各社区、公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共清除垃圾800多立方米,清除杂草2500多平方米,擦除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共600多处。

三、实施品牌志愿项目,影响带动志愿活动持续发展

XX区积极扶持和发展优秀志愿项目,以特色公益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加、奉献爱心、扬善明德,起到了“一个组织带动一个公益项目,一个项目凝聚一片爱心人士”的社会效应。

一是“小青枣”爱心益站。成立于2017年3月,主要以“汇聚社会爱心,助力精准扶贫”为宗旨,引导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及爱心人士进行捐赠,捐赠物品用于帮扶XX区贫苦青少年与老人,捐赠物品分为日常生活中闲置物品及全新商品。由XX义工协会进行物品分类、整理上架。二手物品向全区扶贫数据库中的贫困青少年与贫困家庭免费提供,全新物品将进行爱心义卖。

目前,已有威海经济开发区、XX政务中心等20余家单位、商户,200余人到小青枣爱心益站奉献爱心,累计捐赠钱款和物品14万余元。共组织爱心个人和义工开展走访慰问270余人次。发放新旧衣物2200余件,学习用品700多套,助学金23000余元。2017年12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表彰为2017年度全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二是百元公益。是志愿者自发组织的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主要致力于XX区孤儿及特别贫困的在校儿童。活动形式为每月1期,至今已举办36期。每个志愿者捐献100元助学款,除购买少量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外,余款全部交给监护人或者学校,用于学生完成学业。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活动费用,完全公开透明。组织者全部自愿付出,付出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从中抽取任何活动费用,不收纳任何会员费。活动自2015年9月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届人士的共同认可,从第1月的7人增长到现在的140人左右,每月捐赠金额从700元增长到现在的14000多元,目前,共帮助30多个家庭,50多个孤困儿童。资助贫困大学新生8人共计3万元。百元公益

“雨露计划”项目获得枣庄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并入选第三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三是“小青枣一元爱心”项目。该项目是“小青枣爱心益站”新实施的一项青春扶贫项目,它以爱心商家或者爱心人士每天奉献1元钱,每月参与1次公益活动的形式众筹资金,用于支付农村贫困儿童的在校生活费和为贫困老人提供生活必需品。目前已经开展了六期,共资助贫困青少年13人,发放助学金15000元。

四、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志愿服务组织基础

一是健全队伍体系。积极发挥区志愿服务协会牵头抓总的作用,统筹协调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建立完善各类志愿组织。大力培育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引导市民群众通过社区注册、单位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二是强化培训指导。针对志愿服务部门负责人、队伍骨干、普通志愿者,采取专题培训、座谈交流、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两年来分层分类开展培训1.2余人次。三是激励规范。广泛开展

“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站”宣传推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者。大力宣传推荐优秀典型。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利用微信公众号展示志愿服务典型事迹,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传递志愿服务“好声音”“正能量”,引导群众更加主动自觉地践行志愿精神、投身志愿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近期,计划组织团委、妇联、工会、公安等区直部门负责人、各镇街宣传委员以及各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到荣成市考察学习志愿者队伍建设,出台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重点在各行业、各系统、各新型组织协会发展志愿者,增加网上注册志愿者。

二是规范、引导各类志愿组织健康发展。志愿者队伍发展靠哪里,工作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文明办等单位将积极发挥好组织协调的总牵头作用,积极帮助、扶持各类志愿组织解决各种困难,发展队伍,扩大影响,弘扬正气。规范各类志愿组织的章程、管理制度、活动保障等,促进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第8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摘要】介绍我院青松义工分队开展的医院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做法。分析发展医院退休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优势:以其服务时间充裕的优势,保障了医院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持续化;以其对医院的熟悉及感情,能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以其掌握的专业知识,能提供更好的社区义诊、健康咨询服务。青松义工分队为医院退休人员提供了继续服务社会、发挥余热的平台,从而间接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医院退休人员 志愿者 志愿服务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49

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1]。

我院拥有10支志愿服务分队,其中最特别的一支是以医院退休人员为志愿者的青松义工分队,它成立于2005年11月。成员是退休的医护人员及退休职工,年龄50~70岁,个别达到83岁。青松义工分队与医院其他志愿服务分队的区别在于其长期担负着医院志愿服务,近几年逐渐发展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医院志愿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患者提供公益服务,为维护接诊秩序,密切医患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了医院的公益性,推动了文明医院、和谐医院的建设[2]。如就诊高峰疏导、导医导诊、自助挂号指导、患者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以及各种便民服务等。社区志愿服务主要是指每年2~3次的到社区、农村义诊或健康咨询,到福利院、麻风病康复村传授保健知识,在老年大学、老干处授课等。

1开展志愿服务的做法

1.1志愿者的招募对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进行宣传和动员,并制作倡议志愿服务的小册子方便大家了解细则及工作内容。

志愿者的条件:①自愿参加并遵守广东省人民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志愿者管理条例。②有强烈的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愿,不追求物质报酬或其它任何私利。③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有精力、有体力参加志愿者活动。④年龄在70周岁及以下(如果身体健康状况允许,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申请者填报志愿者登记表,由老干处主管志愿服务的人员与医院志愿者协会共同甄选申请人。

1.2志愿者的培训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根据退休人员以前在医院的工作背景及其特长分别给予不同的工作培训,如参与门诊导医导诊的志愿者要让他掌握诊室的楼层分布、就医流程、门诊开诊时间、各窗口开放时间(办理诊疗卡、挂号、静脉采血和输液、取检验检查结果、交费、取药等)、各检查科室的位置、医院开设的特色门诊和提供的便民措施等。其次是了解医院志愿者协会概况、志愿者服务的有关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服务规范、服务技巧(如语言态度、行为举止 、着装仪表等规范要求)。强调志愿服务要点,即亲切胜于亲热、态度胜于技术、多听胜于多说,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尽一切努力去理解和帮助病人。最后是由青松义工分队的队长陪志愿者到服务岗位现场介绍情况并由队长安排老资格的队员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带教。

1.3志愿者工作管理青松义工分队隶属老干处,志愿者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的工作岗位、时间的安排、考勤等由医院门诊办公室负责管理,老干处与门诊办公室定期沟通掌握义工队员情况。社区志愿服务由老干处负责联系服务地点、安排人员并亲自带队参加。

1.4医院志愿服务的岗位、服务内容及服务时间

1.4.1服务的岗位、内容

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主要在门诊大厅负责门诊的导医导诊、自助挂号机使用指导、就诊地点及检查科室的指引、陪同老、弱、残疾人就诊及现场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解答一般咨询等服务。部分志愿者被安排在专家诊间维持就诊秩序如协助叫号、安排候诊、指导检查、取药等服务。

1.4.2服务时间

考虑到退休人员群体的普遍身体状况,每次服务时间以1小时起步,可以自由选择志愿服务的时间、时段,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志愿服务的,可以提前向队长或门诊办公室请假(请假不受限制,这也是吸引志愿者的条件之一)。

1.5社区志愿服务成员、服务内容

1.5.1社区志愿服务的成员退休的各专业的医生、护士等。

1.5.2服务内容上门探访长期患病或孤寡老人,并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服务、家居安全宣教等;为福利院、麻风病康复村的老人定期上门进行义诊、健康咨询、传授保健知识等活动;参与越秀区民政局、慈善会等部门组织的社区义诊活动;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清远市的挂扶点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及与广东狮子会生命之光服务队合作进行扶贫济困健康咨询等活动;个别专家长期到老年大学授课;原医院护校的英语老师退休后长期为医院退休职工上英语课以及协助居委和老干处出墙报等工作。

1.6医院的激励机制与荣誉分享

1.6.1领导重视医院党委非常重视青松义工分队的工作,在年终评先、活动经费上给予了很大的倾斜政策。青松义工分队的座谈会、年终总结等活动,医院的主管领导每次都参加,给予大家精神上很大的鼓舞。

1.6.2荣誉分享通过队员们的不懈努力,青松义工分队取得了可喜成绩,2011、2012年度获得医院志愿者“优秀团队”、“先进集体”称号;32人次获得医院“优秀志愿服务管理者”、“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吕玉珍同志获2005-2006年度广州市越秀区“优秀义工”称号;2006年杨来宾同志荣获第二届“广州市优秀义工”称号。《南方日报》曾对杨来宾同志做专题采访报道。

从2005年至今,青松义工分队志愿服务时数达16 757.17小时,服务对象不计其数,她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不老之歌。

2开展志愿服务的体会:

2.1青松义工分队的优势

2.1.1青松义工分队的志愿者都是退休人员,她们在医院志愿服务中,以其时间充裕的优势,保障了医院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持续化。同时,在医院遇到紧急志愿服务或在志愿者人员相对紧张时,青松义工分队成了有效的资源保障。

2.1.2青松义工分队的志愿者曾在医院工作多年,有专业知识,对医院熟悉,对患者、医院有感情,而且以其自身的阅历,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因此,在导医时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2.1.3青松义工分队的志愿者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虽然工作时间、时段都是自己挑选的,有事也可以提前请假,但她们很少因为私事请假,总是不辞辛苦,不惧年高,就像杨来宾主任说的“做了就要守纪律,我要按安排好的时间去。” 姚敏元主任,退休后到澳大利亚悉尼定居,在所住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做义工,专为老人服务。十年来,他每年都获得社区义工评比的优秀奖,为此得到悉尼市市长摩雅的接见和颁奖。每次从国外回来,他都主动到门诊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这成了他的习惯。

2.1.4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资源丰富。退休的医生、护士本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护理技术,在走进社区、老人院等地方进行义诊、健康咨询、传授健康知识等活动时能发挥她们的特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2青松义工分队为退休人员提供了老有所为的平台

青松义工分队为一群热心、热情的退休人员找到了继续服务社会、发挥余热的平台。志愿服务人人能为、人人可为,就近就便、力所能及。志愿者是他们再次融入社会生活的一种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可以获得社会归属感和融入感,从而间接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会到了快乐,把退休后的生活活得更有价值、更多精彩。

2.3青松义工分队的志愿服务在医院品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2.3.1随着医院门诊量的持续增长,医院环境的变化,志愿者深入到医院的各个诊疗环节中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有效的指引、提供贴心服务,为医院营造了和谐有序的诊疗环境,逐步形成患者对医院的认同与接纳、满意和忠诚,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的品牌竞争力。

2.3.2志愿者们经常到社区、老人院、边远农村参加义诊、健康咨询、传授健康知识等活动,让社会进一步认识、了解和信任医院,维护和塑造了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3青松义工分队未来工作展望

3.1志愿服务的拓展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公立医院显示出公益的需要。青松义工分队的志愿者大部分是医护人员,志愿服务可以更多地深入到社区,为居民提供义诊、健康咨询和宣传保健知识,提高居民医疗保健知识,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

3.2发展新队员 医院退休人员作为志愿者服务医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我院每年退休的职工约有70多人,以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更好地保护志愿者权益等方法来吸引、吸收退休人员加入青松义工分队,为退休人员继续服务社会、发挥余热建立老有所为的服务平台。

3.3权益保护

国外志愿者组织协会有一定的活动经费,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志愿者经济或福利补偿,并有《志愿服务法》作为法律保障[4]。而我国在志愿服务方面发展历程较短,在志愿者的保障上存在欠缺,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发现和完善。

青松义工分队以其经验、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我院一支独特的、不可缺少的志愿服务队伍,我们会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谢枫.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做法和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9): 127.

[2]刘姿,唐溉泉.医院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J].华西医学,2009 (7):1802-1804.

第9篇:志愿服务进社区总结范文

所谓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各种服务的人,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点。所谓社区教育志愿者,是志愿者的一个分支,概念、特点与普通志愿者并无本质区别,但其服务的对象特指社区教育教学工作,自身综合素质一般高于普通志愿者。所谓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就是这样一群有志愿精神、有高尚情操的人的组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教育志愿者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极大地充实社区教育的人才资源,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深化、细化社区教育教学目标,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学习所需,和谐社区现实环境和精神世界。但由于它仍是新生事物,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所以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笔者试从社区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对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者队伍法律缺位

在国际上,通常对志愿者、志愿者队伍及志愿者活动有非常完善的法律保护,如在英美发达国家,对于公民参加低偿和无偿的社会服务活动,是有明确的《公民服务法》或《劳动法》来作为法律保障的。但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基本缺失,这对志愿事业的发展极其不利,使得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先天不足。

(二)志愿者队伍结构单一

目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以退休老人居多、中青年较少,普通人员较多、专业技术人员有限。许多志愿者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并非自愿参加志愿者队伍,有些不了解社区教育的范畴和意义,有些由于能力所限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单一的结构只能带来单一的服务对象、单一的服务项目。

(三)志愿者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社区教育志愿者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和实用知识,没有专门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和业务提升指导。有些志愿者在社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有些志愿者自身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改变。

(四)志愿者队伍地位不高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志愿者队伍发展时间短、底子薄、地位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许多时候志愿者队伍名不正言不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区教育管理者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社区居民对志愿者的认知度低、互动性差。这直接导致许多志愿工作和活动雷声大、雨点小,一阵风、难长久,反过来使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地位不高。

(五)志愿者队伍服务面窄

目前,我国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大多围绕政府工作或某一项目被动设立,往往把志愿活动当成了政治活动,非政府组织变成了变相的政府组织。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也同样存在这一痼疾,结果使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活动形式化、表面化,缺乏自主性、灵活性,服务面窄,难以真正提供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项目。

(六)志愿者队伍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各种志愿者队伍一般自成系统、条块分割。由于彼此缺乏默契、缺乏协调,所以活动中往往出现重复服务或服务盲区。许多志愿者队伍管理方式松散,导致有些志愿者对教学服务活动缺少责任心。也有一些志愿者队伍实行政府行政式管理,导致有些志愿者只当作任务来完成,应付了事、缺乏热情,教学效果差。

二、解决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法律机制

志愿者队伍要成熟规范,志愿服务事业要深入持久发展,都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如果得不到相关法律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会直接挫伤志愿者的热情,阻碍志愿者队伍的壮大。虽然我国不少地区已经出台了志愿服务的一些地方性法规,但由于各地的法规存在较大的差异,各有自身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地方性法规在地位上低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事业所需。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出台一个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

社区教育志愿者就其性质而言,属非政府组织,采用非官方管理模式,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对其无能为力,更不能放任自流。从我国国情来看,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依赖度较高,政府对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应该恰当引导和适度介入:相关部门要宣传树立社区教育志愿者的正面形象,大力倡导社区教育志愿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指导、协助和服务工作;相关部门要保障和监督有关资金的运行,对一些必须投入和运作的资金给予充分的保证。

(三)建立和完善招募机制

社区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这相当于事前控制,主要规划包括社区教育志愿者招募的目的、需求量、组织机构、权利和义务、注册和管理、考核和评价等方面。其次招募要公开透明,明确选拔标准,严格操作流程,把握德才兼备原则,同等程度可以优先招募“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艺人)、教师、行政事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第三还要完善志愿者人才库的注册、日常维护和管理;队伍建立只是初级阶段,关键还要靠后续的精心维护和管理。

(四)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

社区教育管理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各种知识培训,如专业知识、教学知识、社交知识、心理知识等,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要对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意识培训,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提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志愿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经验成果,有效地融入队伍整体;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完善自身的人格,实现更高的精神追求。

(五)建立和完善支援机制

志愿者是社区居民的服务者,而社区教育管理者则是志愿者的服务者,所以要有更加积极的服务意识、更先进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应确保志愿者在规范的轨道上开展志愿活动,避免出现一些不正常问题,如法律问题、安全问题等。另一方面也要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提供好后勤保障,成为他们的后盾和支撑。只有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才能让他们更义无反顾地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六)建立和完善保护机制

志愿者活动是基于人性向善的一面,但现实活动过程中,志愿者常常要面对人性中不完美的一面,如少数部门、少数社区居民嘲笑、冷遇、不理解和不配合等,这会对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挫伤;同时,志愿者也是普通人,会有劳累、病痛,会有不良情绪,这些都会给志愿服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所以社区教育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一种保护机制,尽己所能让志愿者解除疲劳、排解不良情绪,正确处理少数社区居民的不配合问题,有效保护志愿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七)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志愿者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几乎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他们更加看重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体验、精神层面的追求,他们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高尚的人。所以社区教育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志愿者考核评价体系,并让这种体系成为志愿者参加活动的主要动力,适时适当地给予精神层面的表彰奖励,这将大大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升志愿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八)建立和完善反馈机制

志愿者活动的效果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获得客观的评价和反映。反馈目的是让社区教育管理者及时了解志愿者活动的进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活动的效果,以便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改进志愿者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志愿者活动的效果。这种反馈机制应该与志愿者的考核评价相结合,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开展各种调查、活动回访、成果展示、项目跟踪、案例发现等。这既是对上一阶段志愿者活动的事后控制,同时也是对下一阶段活动的事前控制。

(九)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