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第1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开发的关键期,教师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课堂重视直观教学和情境创设,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效度地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汲取新的教学内容,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

笔者在进行人教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5 It’s a parrot.Lesson 27的单词教学时,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导入。教师首先播放Flas,画面呈现一片小树林,在林间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了高伟和李艳两位小朋友,这时从远处飞来了一只猫头鹰,落在了路旁的树枝上。此时,教师点击音频小喇叭,出现了下面的对话:在整个动画的播放过程中,由于卡通人物的出现迎合了小学生的心里特点,每位同学都被有趣的视频所吸引,他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屏幕。此时老师突然中断音频,面带惊讶地向同学们问道:What is it then?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兴奋地举起手来,有的甚至喊出来:It’s an owl.老师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接下来的新词dog;parrot;panda 的学习也都采用了生动的卡通形式,收到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局限,它将文字、图像、声音合为一体,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必然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精讲多练相结合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做到面向全体,注重语言实践。同时,现代化达标工程所提出的六条标准别提到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如何达到上述要求,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最切实的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单词发音练习指导

笔者在进行人教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Lesson 32的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单词发音练习,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准备环节,提前准备好需要复习的语音及视频单词文件skirt;T-shirt和本课将要学习的单词文件uniform;vest。在单词发音练习时,教师一改以往的讲授式,而是用激光笔点击屏幕上的音频文件,并让学生跟着模仿,既准确又省时。接下来,教师将激光笔交给发音还存在问题的同学,让他们自己点击,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练习并自行纠正发音。接下来教师检查学生的单词发音掌握情况,发现与以往纯讲授式相比,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发音教学,同学们的发音更准确,单词记忆也更深刻。

(二)生动的人机对话

笔者在这里所提到的人机对话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前准备好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学生通过用激光笔自行点击音频文件进行相应的对话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练习量。人机对话练习既可以用于新授课,也可以用于复习课。笔者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的终结性检测复习时,充分利用人机对话,极大提高了课堂收效。

首先,教师将本册书的重点句型整理好,例如Do you like…,How old are you?等句型。然后将这些句型的相关视频和音频从授课过程中的PPT文件中提取出来,对于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没有以音频和视频文件出现的句型,教师要自行制作Flash或PPT。最后一环节就是课堂复习,教师通过点击相关句型的音频文件,(或者学生自己点击相应文件,)让学生回答音频文件的提问内容。教师也可以将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相互提问。

人机对话练习能够极大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量,但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一旦这些教学资源准备成熟,今后的课堂教学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有效的情境创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拓展性练习。在趣味操练环节结束后,以往教师就会以口头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个情境,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自编对话,进行相关练习。本学期的课堂教学,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呈现了全新的课堂面貌。笔者在进行人教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Lesson 14的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收到极好的效果。在本课的新知导入和趣味操练环节结束后,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如下情境:有一天,杨明带着他的小妹妹凯特去公园散步,在公园里他们遇到了李艳 ……… 情境设计利用Flas,以卡通形式呈现人物,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句型,充分发挥想象,看谁编的对话新颖独特。由于同学们对卡通人物非常感兴趣,便开始认真地编对话。在接下来的对话呈现中发现,与以往学生所编对话形式单一,句型简单相比,在多媒体创设情境下所编的对话形式丰富,句型多样,内容新颖且重点突出。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创设情境,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新型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一)观看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录像或文化短剧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给学生创造真实而生动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笔者在进行人教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3 Lesson 13的课堂教学前,与同学们一起在线观看了美国小朋友是如何介绍彼此不相识的人以及如何使用相互之间打招呼的礼貌用语。观看完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在教室里练习起来。之后经过教师的简单点评,同学们很快就将本课的教学重点:This is my ……句型和Pleased to meet you礼貌用语掌握了,而且发音标准,语调正确。这主要归功于语境教学和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

(二)建立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网站也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用英语开展网上交流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网页。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网站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倾听外教的课堂指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语音视频与外国小朋友进行对话交流。同时,教师应积极搜索并及时注册与当前教学相关、水平相近的网络课程,甚至自编网络教材,并把这些资源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做可以为教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简化课堂用语,凝练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些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教科书等各种参考材料获得,来源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现在计算C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录像带、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有利于我们开展各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课堂导入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几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导入方式:(一)播放歌曲,情趣导入。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兴趣。新教材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孩子们爱唱、乐唱的英文歌曲,有的歌曲还可以配上与歌词相对应的动作,如闽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5 Parts of the Body之PartC的Follow me等歌曲,一则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二则为本课的教学定下基调,做好铺垫。(二)利用幻灯片等电教手段导入。如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1 Birthday之PartA时,我们可以把a football、a present、a card、a cake等四张幻灯片逐一呈现在屏幕上,同时配上录音,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就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学习,突出上课主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制作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7 Clothes(2)新课之前,教师先做好课件利用“头脑风暴”复习一下Unit6 Clothes(1)的相关词汇、句型,让旧知在头脑中闪过一遍,承前启后,有利于拓展新内容的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良好效果。另外,利用课件教学新单词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单词“clothes”时,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利用计算机的特殊效果让单词中的7个字母c-l-o-t-h-e-s逐一“飞入”屏幕,让学生把熟悉的字母“串”起来,达到轻松拼写单词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语境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现实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处理后在课堂上播出,通过模拟现实语境(Virtual Reality)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入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在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完成某一项特定的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为了达到某个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即语言情境),易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的先进科技方法。经常运用的形式有:镜头定格、慢放画面、循环播放等。其中慢放画面,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重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无须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就能学懂。

这种直观新型的知识表达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静止和运动、语言和形象的障碍,能模拟现实情况下难以实现和完成的任务,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它是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试听媒体的辅助下,模拟国外生活或学习情境(如在街上乘坐公交车、到医院看望病人、在商场购物、在学校学习等),要求学生与不同外国人对话,进行模拟训练。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语言情境之中,对于提高学生对情境、学习内容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适用于口语教学。

三、制作微课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第3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15;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17-01

学校课堂上单一的教学风格和枯燥的书本内容,不能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学习气氛沉闷。因此,要积极改革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足与弊端,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上课烦,不想听”的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增添趣味性,实现高效教学。

一、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1)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研究表明,文字配合颜色鲜明的图片的记忆方式,比只有文字的记忆方式更加深刻。例如,讲解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吃穿住话古今”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PPT课件上的山顶洞人、各个朝代直到现代的穿着图片,引导同学进行比较,从视觉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加深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印象,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2)利用网络渠道丰富学生生活知识,增长学生见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网络渠道向学生普及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搜索有关动物习性的资料、动物平时栖息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达到学会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目的。

(3)促进课堂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比较枯燥,缺少交流,导致学生缺乏表达自己观点和自我创新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内含多种知识的PPT,让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产生独立的想法并与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向同学和老师介绍家乡的乡土人情来增进大家的感情。

二、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1)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从小树立鲜明的是非观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PPT及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规则在哪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PPT和相关事例向同学们介绍学校生活规则,比如按时上学、课间活动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体现在平时生活之中。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这些事情该谁做”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放映PPT的方式,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围绕“家务该谁收拾、书包该谁收拾、教室该谁打扫”等一连串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帮忙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同样的方式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研究表明,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也棒”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PPT上的举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主动帮家长做家务,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凡事都勇于尝试,遇到挫折不气馁,积极乐观面对人生。

三、以辩证的态度将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1)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是目前改革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完全脱离书本,直接全程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像看电影一样,反而背道而驰,学生完全没有学到书上的知识,教师也并没有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只顾着玩乐,将学习放在一边,令教学局面比原先更为严重。因此,教师应坚持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教学理念。

(2)注重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方式。一些教师喜欢在德育课堂上自己一个人讲解,忽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这样,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信息技术,学生仍会觉得像填鸭式一样枯燥无聊。同样,如果教师将不相关的材料放到PPT上进行讲解,同样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对课上的内容一知半解,慢慢地不重视这门课程。因此,为了实现思想品德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方式,依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

四、结束语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教师有责任从小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又稳又快地推进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但是,既要防止过于枯燥单一的纯理论式教学方式,也要防止把大多数精力放在信息技术的娱乐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蔡碧玉.信息技术引发的思想品德课堂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1).

第4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一、认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游戏化教学目标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虽然思考能力不足但是动手能力极强,所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小游戏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游戏软件的选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有的游戏能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有的游戏只是供学生消遣时光,所以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考虑。应选教师熟悉的游戏,例如:“打地鼠”“接苹果”,这些游戏在金山打字里面就有,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练习了打字,这些游戏简单易懂,学生明白规则后就可以自己操作。教师在选好游戏后应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玩游戏的时候更容易忘记课堂要点,从而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在计算机课堂上,应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合理分配游戏和讲课的时间,学生在玩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最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分享自己从游戏中的所学所悟。有的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师设置的游戏脱离了信息技术内容的主体,有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在下面偷偷地玩游戏降低了课堂效率。由此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正确应用与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注重起来。

二、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游戏化教学类型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例如:五年级下册《用计算机处理信息》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学生在合作的时候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来选用游戏类型,学生一般喜欢排名次,教师可以选择积分游戏,结合学生之间的评价和老师自己的评价来给学生分数,达到一定的分数就给学生一个小礼物,采用这样的游戏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也会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提升。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想表现自己,这时教师可以采用竞争游戏,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提升自己的技能,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错别字无处藏身》中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错别字并进行改正,三年级下册《打字游戏》中的打字游戏,学生竞赛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基本技能,慢慢也会摸索出新的技巧,学生在比赛完毕后可以相互讨论找到自己的不足。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总会对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教师将同学们的作业发到学生的桌面上,学生进行评价时,作业完成好的可以送一朵花,完成差一点的可以送一片绿叶,学生在进行评价游戏时,不但能发现其他人的优点还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三、发挥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游戏化教学益处

信息技术大多是字符和指令,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如果教师将所学知识设计成游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对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的时候很认真,过十几分钟就不想听了,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使用键盘和学习指法时就通过“打地鼠”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键盘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应用游戏教学学生的记忆力有了很强的提升,学生在放松的心情下容易记住所学东西。计算机讲求的是熟练程度,但小学生上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应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学习复制粘贴时,教师采用“排兔子”的游戏,通过复制粘贴将兔子排在一起,哪位同学的兔子多哪位同学就胜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对所学方法记得更加牢固。

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能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和操作时,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些有关资源管理器的常用知识,然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一旁指出错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促进了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应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5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多是采用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等,向学生讲授“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教学资源包,先展示一个月按中国农历对应不同的月相图,由现象去弓}导学生查找形成原因,再用3D模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从而形成月相。为了让学生学习感知更具的挑战性,教学资源包中预设了3项小试验游戏,一是假设月亮发光;二是假设太阳不发光;三是月球围线地球公转的方向为反向,得出的结论与“真实月相”大相径庭,寓教于乐,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对学生学习理解科学知识,通过敢于质疑、敢于实验、敢于探究,让学生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多种教学媒体,有效体现小学《科学》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和展现学生不易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例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等单元中的课,均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形象地将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一方面感知大自然与人体的神奇魅力,一方面感受科学技术对改造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教师从情感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乐学好学。

二、汇聚学生知情感观,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来体现出其强大的功能和先进性,就所操作的教学媒体而言,启发了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如视、听、触觉等;就形成的教学信息而言,可以针对文字、声音、图表、图像、动画、视频流等多种内容的组合;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更是双向和多点的,可以是师生间、生际间、组际间、生网间、人机间等形式,为学生以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探索和获取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一课,CAI课件中带来的光线使教室里突然暗了下来,只听见嚼劈啪啦!叮叮当当!铜钱大的雨点饶有节奏地打在玻璃窗和屋顶瓦片上。“喀嚓!”一个大炸雷!好象炸裂了天河,瓢泼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一道强烈的电光划过,树枝在风雨中发狂的摇摆,不一会儿,院子里、街道上汇聚成一条条小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出“雷雨”!此时,我们好像不在上课而在观雨。不多时,慢慢的、慢慢的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同学们松松气,好像闻到了被雨水清洗过的空气迎面扑来,真舒服!这一课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了不同季节、特殊天气,用虚拟现实承载知识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感官认识,发展学生对“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感知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清怀。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课,伴随着深迥的音乐,画面上一片漆黑,星星点点的亮光,象进人了神秘的宇宙,刹时间闪出一道亮光,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现在东方,带着自转、蓝色球体进人屏幕,同学们齐声喊出“地球伙紧接着展示出太阳与地球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得居住在地球不同位置的人们感受着太阳不同的赏赐,而带来季节的变化。在课件的演示下,老师随后讲授到我们国家处于亚热带和温带,所以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同学们茅塞顿开、如坐春风,我却感受着信息技术给教学伟侧轰的洗礼。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空间

信息时代互联网络已是四通八达,In-ertne站点遍布全球,基于多媒体的局域网、校园网的教学模式,正带着时代的朝气迎接教育的革命。它把类似幻灯片的静态图像、类似录音带的音频信息、类似录像带的动态视频流等多媒体信息都搬到了网络上,而且不受使用时空和人数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例如中国基础教育网、各省市地区的教育信息网、大众科普、科普在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网、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课标教材网等,是对小学《科学》教学有力的网络支撑。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你所需要的网站、图片和相关的文本、视频信息,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和教学一线的专家交流,足不出户便可以得到教学业务的提升。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我让同学们收集家乡自然水域的图片、视频、变革、档案等电子资料,分考察计划撰写、考察报告提交、考察在线交流、参考学习资料等模块,建立学习型网站,形成专题的学习资源包。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学生对考察报告的基本撰写,有了清晰的认识;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加深了对科学实验考察步骤的印象;参考学习资料,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增强了保护家乡水环境的责任感,拓展了教学的空间。

四、总结

第6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88-02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以其独特的作用与魅力深受广大数学教师的喜爱。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思维能力往往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性认识占有很大的比例。新教材的编写虽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但多以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事物发生的过程,以及多年前发生的事情等等,引导学生观察,提升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47页例3时,教材中呈现出的图片如下图。这张图片呈现的是树上还剩的5个桃子与已经摘了的23个桃子。对于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还不健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想象出已经摘了的23个桃子也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所以,学生看图很难理解题意。这时,我就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这已经摘了的23个桃子全部回放到树上,然后演示两个猴子从树上摘下23个桃子,学生观察这个过程就很容易理解要想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把树上还剩的5个桃子加上已经摘到地上的23个桃子。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只有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要透彻,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静止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直观、动态的表象,来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教材中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先是用图左右分来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再列算式求出平均数(见下图)。这里左边的图移多补少的过程是静止的,不利于转化到右边的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算式方法。这一过程跳跃性大,学生感觉不到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不利于学生分析。所以,我就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4个人套中的总个数,以及除以4后每个人套中的个数与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演示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为学生的创新架设一座完美的桥梁,让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出自己的东西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的第9题(见下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每次操作的图形全部投影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通过分析,一下子就知道哪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积是16,然后就把这两个数摆成正方形的长与宽。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有序的发展。最后,我再让学生把24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让他们计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作为铺垫,所以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发挥,学生不但感知了知识存在的系统性,而且渗透了约数的概念,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这样的引导下慢慢提高了。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可以化枯燥的数字为有趣的情境,可以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晓龙,董明强.构建军医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J].医学信息,2010,(02).

第7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兴趣、化静为动、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使参与面广;化静为动,使知识内容直观形象;联系生活,使学生体验知识从生活中来用于生活;曾大课堂容量。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融合到课程中,要真正做到其实不易。下面就我在数学学科在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到知识从身边来

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自己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对新知进行选择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新课标》也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将学习内容以视频、动画等形式的界面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有效学习。

在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申奥成功的视频录像,很快将学生被带入那举国同庆的激动情绪中,再提问:你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吗?同时出示钟面让学生认时间。这样导入开展学习,就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开了个好头。

二年级下册《买洗衣机》的教学中,开课伊始我先播放了三张从网上下载的老奶奶洗衣服的照片,尤其特部,布满皱纹的粗糙的双手一下子让学生想到要为老奶奶买一台洗衣机,由此引入到计算教学中,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二)化静为动,使知识内容形象直观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一些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态演示,形象的展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见其形、入其境,思考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一分能干什么》,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课堂上我又进一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边看边听Flash钟面上秒针与分针的走动,由同时开始到同时结束的过程,最终自己得到1分=60秒的结论。我还设计了让学生听一分钟优美的音乐,并在一分钟里看西安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比比谁记住的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一分的长短并感受一分钟的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情。整节课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使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我在三年级周长单元的教学中充分感受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帮助。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从秋天引入,让学生描画树叶的边线,再用实物投影、展台展示比较学生描画的结果,直观清晰的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概念。在习题的演练过程中又利用多媒体超大容量的优势,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含金量、学得扎实。《花边有多长》这节课是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个长加两个宽,我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功能,通过画实线、虚线、平移、旋转等操作,对比了一个长方形的边与其中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边的相同之处,演示了长方形周长公式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另外,在一些习题的讲解和处理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我在对比两个图形的周长时如(1)题;或是让学生判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时如(2)题。就利用动画演示平移法,使学生亲眼看到两个图形的周长长在哪里,短在哪里。尤其那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媒体的演示化静为动,易于理解,能帮助他们发展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达到,具体如下:

1.课始激趣。《月球旅行》是一节活动实践课,我在上这节课时先通过谈话“谁都愿意去旅游?有一个好的地方――月球,想不想去?”来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2.课中展趣。上课时我设计了模拟月球旅行的活动,其中景点三是科幻城,学生必须先解决“每个家庭走哪个门更省钱?”才能进入。我对学生说:“问题解决后我会请你们看一组图片,展示的都是当今最先进、最有趣的。”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速度也快。当他们看到这些新奇的图片时对后面的学习更期待。

3.课尾留趣。在课尾,学生已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完所有问题,我设计了返回地球的环节,学生看着视频画面,然后说说自己坐在返回舱,心里会想什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对本课展开无尽的思索。

第8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一、演示教学法的优势

    1.直观形象,为教学铺路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幻灯片动画放映效果》一课时,运用演示教学法。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ppt中为艺术字、图片、文本、表格等对象进行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课时为一节课。从课堂目标和课时要求可知,学生要在40 分钟之内学会幻灯片对象的自定义动画设置。在设计本节课之前,我先制作了一张连贯前几节课内容的《成语故事集》幻灯片,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融会在《成语故事集》里。教学过程中演示《成语故事集》ppt,请学生感受幻灯片动画。演示过程中,学生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哇塞,这么好玩!”“字会转圈圈,还会翻跟斗。”“老师,你是怎么弄得呀?快点告诉我。”学生们的兴趣在演示过程中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我趁热打铁,再次用演示法教学幻灯片对象的设置步骤。学生全神贯注地看老师是如何把这些对象变得动起来的。演示之后,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开始了探索之旅。

    2.方便高效,提升课堂效率

   演示可以使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 

教师主要任务是:

    (1)传授必要的预备知识,唤醒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求知欲望;

    (2)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演示;

    (3)通过解释、启发或说明,调控学生的认识过程。

    演示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在教学省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这一节课的内容复杂,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对教学知识进行扩充。在复习旧知识环节,我用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演示了几张ppt,这几张ppt 都是学生们在往年的学习中曾经见过的,学生们感觉很熟悉,纷纷说:“郑老师,这些ppt 以前都见过了,怎么今天又放给我们看?”我继续出示课题:电子出版物、自动化系统、智能卡的应用,进行下一步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间断地运用演示法进行教学。用几张旧ppt 复习了旧知识,再利用演示法讲授新知,在教学环节与知识的连接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画龙点晴的作用。

3.规范操作,收效事半功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学生要学会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小学阶段则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辨别对错的能力相对比较差,而演示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因此,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非常注意操作的方法,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合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许多学生眼里,教师就是范本,教师做的一定是对的。在这样的信任下,教师一定要规范演示,给学生一个正确操作的范例,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从小就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正确方法步骤,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例如,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学会保存文件,每个学生只有一个文件夹,文件都只能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除了可以改变自己文件夹中的文件以外,不能随意改动他人的文件夹。在教学保存路径时,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学生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如何建立和管理属于自己的文件夹。经过学习,学生非常自觉地养成了建立、整理、规范文件的习惯,为学生到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演示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第9篇: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范文

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本插图不足以让学生感受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石的奇形怪状。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有关黄山的录像、图片资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黄山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了。他们不仅了解各种奇石的样子,还在欣赏美丽风光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山的其他奇石。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轮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二、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能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好学易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捞铁牛》时,因为本篇课文涉及到了一些工程问题和浮力知识,尽管作者利用一些顺序词清楚有序地记叙了捞铁牛的方法,但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很难将课本上的文字叙述转换成自己的理解。所以课堂上,我利用网络提供的Flash课件一边叙述课文内容,一边演示怀丙和尚带人捞铁牛的过程,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清楚地再现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场景,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使学生便于接受,且形象的视听效果让学生乐学,对所学文章加深了印象。

三、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说话内容,可以变无话可说为有话爱说,有利于拓展说话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教学小语第一册课文《我是中国人》一文时,要求用“爱”字口头造句。刚踏入校园的小学生只能说出“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等单调的句子。我播放了欢快的音乐和可爱的小动物的画面,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美丽的画面,激发了他们说话的兴趣,他们的话闸顿时打开,小手高高举起,说出了“我爱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小牛爱吃青青的草儿”“小鸟爱蓝蓝的天空“”鱼儿爱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等优美的句子。再播放人物的画面,学生便说出“我爱勇敢的叔叔“”我爱敬爱的老师”等等。然后再播放祖国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物,学生说出的句子更是丰富多彩,有“我爱祖国的万里长城”“我爱长江、黄河”“我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爱美丽的家乡”等。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还需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同时,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