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仓储管理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管理基本知识

第1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整体设计;单元设计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知识点重新排序,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教学。

经过几年的建设,本课程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基本定位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懂得仓储物资的保管与防护,会选择使用仓储的各种设施设备,熟悉仓储业务作业流程,能顶岗作业,能胜任仓库管理员等一线仓储业务和一线仓库主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我们的课程设计理念是: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拟仿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系统化的模块式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计以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来构建课程模块教学体系,选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来整合与序化各模块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室物流3D模拟实训、仓库认知参观、教学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并辅之以网络教学、企业经营模拟演练、社会实践、技能比赛等办法与措施,做到教学做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仓储岗位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的项目模块组合作为教学内容, 按照岗住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的序列,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学时。我们以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主要根据项目、岗位、流程、任务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

在学习情境设计方面,将仓储管理课程体系组合为模块式教学。授课计划模块为以下六个模块:

模块一,仓储管理基础

模块二,仓库与仓储设施

模块三,仓储规划设计

模块四,仓储业务管理(含库存管理、储存业务管理)

模块五,货品保管与安全管理

模块六,仓储成本与效益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

(一)总体思路

《仓储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采用传统讲授,演示与研讨、高度仿真环境下的模拟演练、实训、实习等各种先进方法相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企业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运用搜集的大量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和在仓储企业实地拍摄的图片、录像资料穿插演示,并结合案例教学,重视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做的结合,边讲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知识容量和成果的前沿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教学手段及其表现形式

1 精心制作了《仓储管理》多媒体课件和搜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课件穿插了大量仓储设施设备图片和图表,重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演示困难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课件内容与视频资料紧扣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紧密配套,实用性强,教学生动直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使用了物流3D实训模拟软件和仓储管理软件,形成了能同时容纳50名学生进行高度仿真环境下的仓储业务实训。

3 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先后与华宇物流、中储成都分公司、成都新华文轩配送中心、成都金诚物流、成都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开展校企合作,这些企业作为学校的物流专业实践基地。能够接纳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课程实习、企业顶岗实习,或让学生在寒、暑假到这些企业去参加社会实践。

五、考核设计

改变了原来的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课程考核评定由“平时表现与作业实训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这三个部分组分。课程着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情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生的自觉性和求知欲望。

六、结束语

本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并采用了3维动画物流实训系统形式,实现从学校到就业上岗的零距离本课程已经具有视频录像、网络课程、教学短片、在线模拟实训、在线答疑、电子课件、电子作业、授课教案、师生互动和教学信息反馈平台。

【参考文献】

第2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Abstra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hort for MI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dament of Logistics 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 function of Logistics resource mobilization MIS is narrated and the information flow of MIS is analyzed. Based on what have been done above, this paper divides the MIS into four modules which includes several sub—systems. The 3—layer application frame of MIS is put forward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tructure design is provided.

关键词: 物流资源;物流动员;信息系统;J2EE

Key words: Logistics resource;Logistics mobilization;MIS;J2E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196—02

0 引言

物流资源动员信息系统是实现高效物流资源动员的重要基础。物流园区、物流动员中心和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该信息系统对各物流业务标准进行规范,根据物流动员领导机构(或军队后勤部门)优化配置运力和仓储资源,完善订货单证、存货信息、仓库作业命令、货运单证、各种发票等内容,提供实时的统计汇总和辅助决策,并及时向物流动员领导机构(或军队后勤部门)反馈物流实时信息。物流动员领导机构和军队后勤部门可通过物流资源动员信息平台了解物流装备、仓储资源、运输资源、物流人才资源等各类应急、应战物流资源的储备情况,及时掌控物流资源动员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物流动员指令。

1 物流资源动员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分析

物流资源动员的信息流分析参见图1。

2 物流资源动员信息系统的子系统需求

重庆市物流资源动员信息系统包含四个模块:物流作业模块、动员对象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物流作业模块包括仓储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装备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GIS系统、GPS系统、动员补偿结算系统等。动员对象模块包括物流人才管理子系统、物流园区管理子系统、物流动员中心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块包括EDI电子数据管理子系统和综合数据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安全管理子系统,参见图2。

各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如下。

仓库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仓储管理、入库审核、入库验收、入库确认、出库审核、出库确认、库存查询七个功能模块。仓储管理对仓储信息实行三层管理,分别是仓库信息、仓库区域信息和储位信息,分别提供了查询、新建、修改、删除等功能;提供了入库通知单、入库验收单、入库单、出库通知单、出库单的查询、新建、修改、删除等功能。

运输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运输工具类型、运输组织、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类型提供交通工具类型的查询、新建、修改、删除等功能;运输组织记录运输组织或联盟的名称、性质、负责人、联系电话、地址等信息;运输工具记录各运输工具的类型、所属组织、司机等基本信息。调度人员根据货物的去向,货物的类型等货物属性,合理安排车辆,制定装车单。

装备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运输装备、装卸搬运装备、计量装备、检验装备等,具体形态如叉车、货架、集装箱、激光导引车、自动装卸车、条码或射频识别设备、自动分拣设备等的录入、查询、统计、修改、删除、分类功能。

技术资源子系统功能包括:提供运输技术、储存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伪装防护技术、条码技术、射频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物流相关的技术文档、基本知识、研发单位、专利情况的查询、录入、修改、分类功能。

GPS子系统:主要用于动员运输车辆位置的实施显示。

GIS子系统:主要用于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动员中心、物流企业布局情况的录入、查询、修改等操作。

动员补偿结算子系统功能:为参与物流资源动员的货主办理结算手续,票据管理、应收、应付款处理,佣金管理,协议价管理。

决策支持子系统功能:建立应急、应战物流资源动员预案库,根据实际需求自动生成动员方案,供辅助决策。

物流动员中心子系统功能:重庆市物流动员中心的布局显示、基本信息统计、查询,动员中心承建企业实力统计等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功能。

物流园区管理子系统功能:重庆市物流园区的布局显示、基本信息统计、查询,物流园区入住企业的基本资料、业务资料、合约协议、实力统计等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功能。

物流人才管理子系统:重庆市物流资源动员领导机构及联系方式、重庆市物流专家库、重庆市物流从业人才库。

第3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Abstract: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explore knowledg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suitable for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urses which are required to constantly innov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paper, taking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制约,为了突破这一制约,我国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应用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最主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一门较为实用的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另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使学生获得主体发展。

1 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与教学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开展的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1]。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健全的个性[2]。

探究式教学分为四个过程:①创建问题情景,提出关键问题。根据讲授的内容,创设情景,并依次提出关键问题。②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共同探究解决途径。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成果,最后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④实践探究。将课堂探究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继续探究。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

2.1 教师的导演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导自演,一个人唱独角戏,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整个教学中充当的更多是导演的作用,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以及归纳,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角色扮演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从各自角度出发,通过讨论与沟通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导演作用发挥的好坏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自主发展。

2.2 学生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实际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非常直观的将结论与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活跃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低下,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及推理等途径获取知识和探究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全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从传统的单向性、机械性以及被动性的交流方式转变为双向性、灵活性以及主动性的互动方式。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提出问题、多向互动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首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探究解决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并不断进行修正,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3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如果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对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建构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关键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的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下面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为例,谈一谈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3.1 创设情景,提出关键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主要阐述的主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对进货、搬运、盘点、订单处理、拣选、补货、发货、配送各个作业流程有明确的认知,接下来运用探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物流配送的实战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景,某企业2004年开展电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商企业,并在多个城市里建立了自有仓储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其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一辆装有20吨货物的货车到达该电商企业在某市的配送中心仓库(附配送中心的库位情况图),该车上的货品有:洗涤用品、食品、化妆品、小家电等,且都不是标准包装,包装材料有纸箱、木箱、袋装,还有简单的透明薄膜。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是问题,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问题,如提出:根据货位情况图,本着节省库位的原则,规划出这批货物的合理储位;如卸货平台与仓库货架之间有200米距离,如何安排搬运设备并设计出高效的搬运路线;如何组织安排配送中心的盘点工作等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3.2 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二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进货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示;根据给出的信息制定一份搬运路线图与搬运设备安排,再分配任务进行作业;制定一份合理规划货位储位的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制作出拣货流程图,并进行模拟;根据库存和订单情况进行补货作业,并填写有关单据。

因为每组学生水平不同,效果不同,教师应该对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思路及意识应予以表扬。

3.3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就自己所处的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分析调研结果,对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研讨也可以是全班范围的大辩论。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自主探究应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3.4 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对课堂探究的深化,也是对课堂探究的进一步巩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内化知识达到深化拓展的目的,并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4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但不可避免的,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耗时多、课堂纪律不好控制以及难以实施,结果难以控制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探究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4.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法作为引导者,在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翔实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景,其次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引导与修正。

4.2 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探究的过程往往要经历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分析思考、总结报告、讨论交流等环节,这需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4.3 确保教学效果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正如一部影视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一样,教学效果最终也取决于教师的导演作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既要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又要保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畅所欲言,围绕课程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而能确保教学效果。

4.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管理过程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机械地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每个知识模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员 素质 知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物流公司必须加强物流管理,而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人。因此物流公司要加大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让其成为职业道德素质高、现代物流专业知识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加强物流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定期对物流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向其灌输学习,始终把国家和人们的利益放在首位,拒绝诱惑,提高物流管理的规范性。烟草工业是一个盈利大、效益好的行业,要特别加强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二)物流专业知识熟悉掌握

现代物流是一个综合性产业,物流管理涉及到经济、管理、技术、法律、英语等知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物流专业知识熟悉掌握。具体来说,物流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运输仓储知识。物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输仓储,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现代运输仓储知识。二是财务知识。物流包括资金流,要熟悉掌握财务管理知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法律知识。及时掌握国家最新关于物流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四是国际贸易知识。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频繁与世界经济接触,物流更是如此,因此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五是管理知识。管理人员要具备现代管理观念,重视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团队合作意识强

物流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运输、仓储、搬运、流通、收货等各个方面,是一条专业的产业链,且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物流链,因此必须加强各环节管理人员的协调沟通、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物流工作。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提高物流管理的科学性。

(四)组织协调交流能力强

物流管理不仅要与物流公司各部门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与客户接触,这就对物流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交流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要了解本公司物流流程,严格按照物品的生产包装、仓储、运输、装卸、信息处理等流程进行操作,组织并协调各部门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证物流的畅通。同时物流管理人员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

(五)应变能力强

由于现代物流涉及环节比较多,加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导致物流出现意外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考验物流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具体来说,管理人员首先要冷静,保持大脑清醒,然后及时采取手段合理利用有效资源,保证物流的正常运行。

二、物流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探讨

物流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包括管理知识、物流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和软件知识等等。其中,管理知识主要有财务管理、管理学知识、市场营销管理、商务管理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物流市场竞争压力大,这就要求物流管理要熟悉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相应地调整管理方法。物流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仓储运输知识(有汽车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多种方式)、配送专业知识、包装知识(包装机械知识、包装材料知识、包装技术知识等)、装卸知识(搬运机械知识、装卸生产管理等)等。外语知识主要是熟悉掌握常用外国语言,如英语,这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交流来往频繁,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软件知识主要是熟悉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此外,还要掌握经济法、物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提高物理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三、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种新兴复合服务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大放异彩,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相应地增加了就业率。烟草的物流管理,包括产品包装、仓储、运输、装载卸载、信息处理、客户交流等内容,比较复杂且多变,这就对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不仅要熟悉掌握物流专业知识,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物流管理的规范性,促进物流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一、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一)培养目标

陆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陆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陆港物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熟悉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与技能、物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从事陆港物流、国际物流、货运、仓储与配送、现代物流组织与规划、陆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保税区流程等物流业务及外贸进出境报关与报检相关工作的应用开发型高级陆港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二)能力要求

根据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陆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其他能力。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核心能力包括陆港物流运作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能力、陆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他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应岗能力等。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需要相关教学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直接培养,更需要通过更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培养和训练。

二、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一)专业理论课程内容

陆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核心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平台课程等(见表1)。

(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特点

1.增加课程容量,扩大知识面

在课程体系中,“陆港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国际货代与报关”3门课程采用课程包形式。陆港物流学课程包包含了“物流管理基础”“港口管理学基础”“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4门课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包包含“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生产物流”“销售物流”4门课程;国际货代与报关课程包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运输”“报关实务”3门课程。

2.推行标准化课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采用标准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表现:

一是课程设置体现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化思想。整体课程体系按照陆港物流供应链运作流程设置,注意系统运作顺序及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课程包内容同样体现供应链流程思想:陆港物流学课程包注重物流基础的培养,并重点介绍物流核心功能———运输和仓储,使学生能掌握运输仓储与配送的运作流程;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按照供应链运作的基本流程设置课程,即采购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与配送物流,并重点掌握三者之间的无缝衔接;国际货代与报关课程包是陆港物流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基本运作流程。

二是教学过程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性的对部分课程进行标准化课程设计,即课件标准化,教案标准化,课时标准化,上课讲述程序标准化,案例标准化等,并通过网络教学,让同学们能随时听课,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掌握港口物流操作环节及流程,参与现实陆港物流管理问题的调研,解决现实的陆港物流管理问题,是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解决陆港物流管理问题的重要载体。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社会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结合陆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陆港物流行业参观调研、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年论文、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每个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是通过资料搜集、陆港企业参观、社会调研等内容,并写调研报告,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感性认识的体验性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对所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环节;案例和企业视频录像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在课堂接触最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学完相关几门专业课程后在实验室或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或实践;学年论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实践环节;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物流运作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强化性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在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以上各教学环节的实施,分别强化了学生的各种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

四、实施方法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

(一)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

陆港物流行业参观与调研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调查实习和陆港行业参观、物流企业参观、相关专题讲座等。通过陆港物流参观、现状调查以及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陆港物流管理专业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实验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对所学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陆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如“国际货代与报关”“陆港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制定实验项目,并编写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任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物流实验室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物流软件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在陆港物流实验室、RFID、条码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物流案例教学

物流案例教学是运用与所学课程理论相近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对案例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必须有引导案例。(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陆港物流系统观念,培养物流系统规划能力。教学过程中主要有陆港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五)学年论文学年论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实践环节。学年论文开设2~3个学期,首先要求学生撰写文献综述,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撰写小论文,并鼓励学生进行公开发表。发表文章可与学分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

(六)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

陆港物流软件模拟仿真主要利用信息化实验室进行综合性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对陆港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理解。物流实验室拥有多套模拟实验系统,包括国际货代系统、报关系统、港口管理系统、第三方物流模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在物流企业模拟实验中,让学生在短期内集中进行实验。学生可通过角色转换完成所有信息系统的模拟,理解各角色的工作;也可以分角色合作模拟实际企业的运作,了解物流企业运作中各角色间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

(七)在岗实习

为了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了解实际企业的操作,我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不但促进了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相互交流,而且让学生实地参与物流现场操作,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利于用人单位借助这个平台了解、考察学生,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物流人才。

第6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民航特色航空物流市场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

一、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进行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既包含空中运输环节又包括地面综合物流处理环节,通常会以机场为立足点,协同空中运输的地面物流处理环节,涉及物品装载飞机前后离开发货人或到收货人的包括地面配送、装卸、简单加工、仓储、空运、信息支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航空物流内部不断升级,这就使之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复合型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还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以及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物流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航空物流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以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二、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1.航空物流人才链培养现状

由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拉动的物流人才,尤其是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紧迫,同时,与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强关联的高科技产业链也对以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旺盛。能够满足这样的产业链需求的航空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报关、报检、运输专业、仓储专业、物流信息和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而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航空物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目录统计,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其中,本科院校为47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7.355%,占全国高校的3.239%。但这些学校的物流教育多属于社会物流教育,即只包括基础物流课程,而缺乏特色物流教育。因此,在缺乏良好的智力支撑的情况下,航空特色型物流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航空物流业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链,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最大瓶颈,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整体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2.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了航空物流链上具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航空企业大田集团有限公司,机场货运企业上海东方远航物流有限公司,运输企业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各位领导明确指出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知识的物流专业人才。

(1)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

作为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专业,应让学生掌握航空物流的基本知识,例如航空货运的流程,航材仓储的管理,航空运输经济等。特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人才是短缺的,现代航空物流中国际航空货运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未来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报关原理等相关课程。

(2)企业需要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人才

航空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它需要与多方面的部门和人进行接触,企业需要的航空物流人才要掌握本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能够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3)企业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离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三、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适应民航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坚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物流实务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航空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和全程实时控制等技术与方法,能在航空公司、机场、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能力结构要求

按照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的了解,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规格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①掌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掌握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金融类、会计学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③掌握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与设计、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①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计算机应用和语言文字表达的实践基础能力;②具有物流与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经营管理、供应链物流全程监控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制作、科学研究等规划设计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②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作风;③具有从事航空物流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3.课程总体结构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是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形式,通过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航空物流专业方向的成组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开设,进一步理清了课程体系设置的层次。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板块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运行机制。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在加强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时,搭建公共必修课教学平台。

在突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系统论、物流学理论、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特色课教学、综合素质课教学互相衔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由英语和计算机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构建课程实践训练机制;由教学实习、专业调研、学年论文、科技活动等构建专业实践训练机制;由教育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构建综合实践训练机制。从总体上讲,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实习环节上互相渗透并实现互动,在知识结构上体现拓展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色分析

1.内部培养专业的特色

考虑到航空物流这个新型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调研中提到的需求特征,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分别是仓储,业务流程重组,航空货运和国际物流。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分析可看到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了与航空物流有关的课程,包括民航货物运输、航空运输经济、航空法、空运地理和航空危险品运输等课程,增强了课程的专业性。

(2)物流管理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运输与仓储,在航空物流中最能体现这两个领域的部门是航空货运部门和航材部门。所以增设了“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这门课程。

(3)把案例教学溶入到每门物流课程中,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重要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着重考虑时空安排,做到合理有效。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兴趣,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具有学科前沿性、民航及物流管理应用背景的特色课程,培养有一定特长的本科毕业生。开设了“航空危险品运输”、“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基础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专业技能的实施。从航空物流企业的需求分析中得知企业迫切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原来招收的毕业生明显感觉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实践课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将直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航空领域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曹允春:基于民航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航科教研究,2007,4,5~8

[2]梁军李济球林建华: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J].中外企业家,2007,3,36~39

[3]陈 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6期22~23

[4]彭纯军:国际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创业,2007,6,101~102

第7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职高专发展步伐的加快,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教改过程中,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如下。

1 为什么要选择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探索研究

在高职高专物流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2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项目研究设计

项目教学法要求课程单元与任务设计必须达到的前提指标是:

①实践的同时,注重理论的渗透;

②项目有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因子;

③项目完成过程突出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能力;

④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进行评价。

2.1设计项目

设计项目是项目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所设计的项目至少要具有“三性”:一是价值性,即项目本身要具有学习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索研究的兴趣。

2.2项目介绍

教师在课堂上介绍项目时,除了使学生能清楚了解项目的目标外,教师还应该根据项目的内容来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学生分组

组建高效率的项目小组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组应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内异质可为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则可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②项目小组的规模要适中,最满意的小组一般不大,大概4-6人为宜。过大过小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小组成员一定要配合默契,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各个组员之间需要互补短长,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2.4小组项目立项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并初步提交项目计划书。教师审核各小组的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并给出相应修改意见。

2.5自主学习、项目开发

在小组项目立项之后,各项目小组就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各小组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学习相应知识,由于项目涉及的知识通常是跨学科综合性的。

2.6阶段小结、交流

在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定期的进行阶段小结,各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提交初步的阶段成果,各小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7成果提交、评价

教师通过举行小型的成果会,让各项目小组在全体同学面前自己的项目成果,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给学生的项目成绩给出一个合理的评定。

3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研究的主要过程

3.1开发课程资源、选择合适项目

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探索研究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大家要明确项目的目的,在工商管理系中的《进出口贸易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基础知识及应用》、《创业与就业》等课程中,可以进行“项目教学法”的推广与应用,结合每个教师自己授课的课程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在项目的选择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参加项目探索研究的工作的教师有赵凡、刘慧琴、李昌梅等教师,大家在会议中统一了认识,会根据各自上课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和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决定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来选择专项课题,目的是使学生懂得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制定了教改目标和步骤并加以实施。

①李昌梅老师在09物流(1)班、(2)班两个班的《商务谈判》课程中进行《商务知识》的专项项目研究,运用商务报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收集资料,了解掌握有关商务知识、案例、成功企业的创业过程、故事等。

②刘慧琴老师在09工商管理班《连锁超市》课程中进行《连锁超市地址选择和策略》的项目,让学生在网上查询、实地调查、运用多媒体教学掌握幻灯片制作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集体主义的团结互助、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理论与实际运用结合的水平,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成本课的内容,最后各组进行评比展示,总结交流,写心德体会。各班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给出的项目来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掌握了所要求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知识面,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③赵凡老师在《物流运输与配送》课程的教学中针对物流运输作业训练,还模拟配送中心进行拣货、配货和送货作业训练,通过实训基本让学生掌握了物流运输技术。这一节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靳林老师把“物流运输与配送”的技能融入到“物流运输与配送实训”的“项目教学”中,使同学们既了解了“物流运输与配送”要求又掌握了“物流运输与配送”的技能。

3.3通过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

(1)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为每堂课制作课件和幻灯片,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科教学中,效果显著。

(2)整合教学的能力提高: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几个教师把课件制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激发起教师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热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网络技术的特殊优势,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3.4通过项目教学,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李昌梅老师在课程《物流营销策划》中,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且学会方法,探究最佳方法,了解方案收集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励学生勤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赵凡老师在《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针对物流中心进行商品入库、商品堆垛、商品盘点、商品出库作业训练,模拟配送中心进行拣货、配货和送货作业训练,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仓储作业流程,配送流程。本课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同学们收获是:

(1)同学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此法开拓同学的思维、发挥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的个性;

(3)通过协作学习,取长补短、互补不足;

(4)由同学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5)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同学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6)小组交流学习,提高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7)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增强竞争意识。赵凡老师把“仓储作业实务”的技能融入到“仓储作业实训”的“项目教学”中,使同学们既了解了“仓储设备和装卸搬运设备”使用要求又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操作技能。

3.5教学方法应用―――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教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我们选择“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内容,在一些适合的课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试点,如在《模拟库管员岗位实训》,《仓储作业实务实训》,《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沙盘实训》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由学生小组自己设立题目,独立解决自己设立的课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意识,使同学们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我们以试点为主,积累经验,待成熟后全面推广。

4 教学设想与设议

1.学生参与项目小组学习,在一个个孤立的、特殊的情景中,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不易掌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通用规律,它难以提供系统的知识和理论,所以不能代替课堂讲授。

2.“项目学习”教学法需定期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用于汇报和交流各小组的工作,必然会冲击课堂授课时间,教师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讲解必须压缩,可能影响学生的基本理论学习。

3.“项目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随机的突发事件,教师需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涵养才能胜任此教学法。

4.由于“项目学习”通常是对一门学科多个课程的综合,如果放在某一门具体的课程来进行,会加大该课程老师的工作量,冲击正常的课程教学。建议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该学科的学习项目,独立计算学分,每周抽出时间来进行项目小组的讨论学习,有需要还可以通过一两周的实训来完成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生《现代市场营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7

[2]王卫红《“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9

第8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型课程。《基础会计》课程基本原理多,且很多专业知识与制度和法规联系在一起,语句表达要求精确、严密,用词规范,从而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同时课程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对引导学生会计入门显得尤为重要。

2《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入门。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为大一新生,新生未接触过企业,不了解企业的部门和岗位设置、不了解企业是怎样经营的、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不了解企业到底有哪些业务,不了解什么是管理。(2)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计基本理论较抽象,尽管教师上课时将会计的术语结合各种案例生动给学生描述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分析与管理职能等,但学生只能接受知识的记忆却无法体验和真正理解。另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进入到企业的会计岗位上实习,更不可能经常到企业进行体验。导致《基础会计》实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3)《基础会计》实训形式设计简单,内容枯燥。大多的实训方案设计是准备一本实训书和几本记账凭证、账页,让学生在教室里埋头苦干,照着书本上的要求填写,然后老师对答案。整个实训教学重视的是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过程以及账簿的核对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和单证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初学者更应该加强对这一程序的体会。(4)《基础会计》实训以锻炼学生记账、算账、报账的能力为主,不能反映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未来的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分析、决策能力培养很少,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会计核算能力。(5)另外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为大一新生,大学教育与高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学是老师督促学生学习的,但是到了大学老师是不会督促什么的,而且老师不会因为学生学习的困难而主动询问的,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联系老师请教问题。学习遇到困难时,部分学生就放弃课程的学习导致《基础会计》课程及实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ERP沙盘模拟的特点

ERP沙盘模拟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其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1)直观真实。ERP沙盘教学是利用教具最多的教学形式,利用不同的教具,将实战中复杂经营过程分开,直探经营本质。将抽象的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2)实战体验。ERP沙盘课程中模拟5-6年的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由学生自主决定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体会企业经营的艰辛,感受市场竞争,并且能够直接看到决策所带来的结果。教学案例现场抓取,生动鲜活,增强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3)团队合作。ERP沙盘模拟不是静态的,是互动的。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学生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同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需要学生时刻进行沟通和对话。

4《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目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ERP沙盘模拟。将两种实训结合起来。(1)引起兴趣。借助沙盘真实直观的特点,利用教具,通过盘面介绍制造企业,各部门职能,了解企业组织构架。解决新生未接触过企业,不了解企业的部门和岗位设置、不了解企业是怎样经营的、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问题。(2)认知企业。通过认识企业,认识各部门及岗位,进行角色定位。明确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3)认知会计。在盘面上直观看到并给学生讲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等要素,接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使学生领悟到了课堂会计理论教学中所学的会计专业术语。(4)学会分析企业经济业务。通过了解企业运营流程,了解业务、分析业务。使学生充分理解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建立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5)学通基础会计。通过分析业务,了解业务发生带来要素的增减变化,初略建立财务概念。通过具体业务进行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从而进一步理清从会计要素到会计分录的思路。

5《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构想

5.1制定实训规则(1)实训目的。了解企业的组织构架,熟悉实训规则,了解企业各岗位的任务和作用,重点掌握会计各岗位。熟悉企业运营流程,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2)实训方式: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八人,利用沙盘模拟企业进行经营,每个学生担任一定角色。在指导老师的监控下,学生模拟两年的企业经营。最后总结,指导老师做必要的点评。(3)实训要求。每个学生要参与所有的实训安排,承担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实训过程中要端正实训态度,建立团队精神,按时出勤,完成相关任务。做好实训记录,为撰写报告作准备。(4)组织管理。学生分组由指导老师安排,角色分工由各小组自行协商,在实训期间由总经理管理各自团队。

5.2实训组织安排

第9篇:仓储管理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60-01

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产物,近年来一跃进入我国市场,以系统化的目标制定、集成化的功能,规范化的作业,市场化经营,电子化信息以及周全的服务,促进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物流人才的质量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成为各大院校进行物流管理教育的重心。

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物流模式,刺激着物流人才的培养,而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存在不足。

(一)物流人才数量上供不应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其操作很大成分是人力,不需要高技术含量,这就直接影响物流人员的教育与学习。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缺乏相应的教育保障,很多高校没有物流专业,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此课程,但其招收人数或是报考人数较少,例如我国目前高校就读物流专业的学生总数不足10万人,就2011年应届毕业生来看,仅占总毕业人数的二十分之一,这就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缺失。同时,由于教育水平与培养水平的限制,很多物流专业性人才,管理性人才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物流人才低质量与市场需求高质量相矛盾

物流作为一种新名词,被引进市场,刺激着一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但是由于新事物的适应时间较长的原因,以及我国本身物流观念的落后,造成物流人才质量不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物流行业独立发展性低,很多物流企业由一些运输企业或是仓储企业改造而来,这就造成经营管理中物流知识与理论的缺失,即使一些原来具有运输、包装、仓储等经验的管理人才进入物流行业,但是他们的管理知识结构,仍不能适应物流管理现代化,信息电子化,作业规范化等要求,造成了经验与实际想脱离。现阶段,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说是片空地,由于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模式僵化等,引起物流专业学生质量不高,这集中表现在,学生对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现状分析不到位,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较低等方面,这就直接造成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高质量需求与物流人员低质量供应的矛盾发生,进而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造就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对策

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其更讲究物流过程的信息电子化、管理智能化、手段现代化与服务系列化等,学校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适应现代物流需要,面向现代物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引进教育,进行物流人才专业化、实践化培养,成为造就现代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培养“硬件”投入,扩大物流人才基数

物流人才数量的缺失,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直接阻碍,这就要求进行“硬件”扩展,为培养物流人才创造广大的空间。

一方面,扩大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到目前为止,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较少,有的学校岁有相关专业的设置,但在招生人数上偏少,这就直接造成物流人才基数小,不能达到市场的实际需求,所以,以资金支持、设备投入、专业设置等方式加大学校物流学生的吸纳,成为扩大物流人才基数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吸纳高级物流人员。就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来看,专业物流人才数量小,其直接的增加途径就是对外员的吸纳,这就要求政府以及各类物流企业以积极的态度展开外员引进,确保国外高端物流人才为我所用。

(二)提升“综合软实力”,提升物流人才质量

一是,树立现代物流培养目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实际教育的开展,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必须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支撑。物流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业务领域,其设计领域的规模性与丰富性是任何一个流通行业为所能及的,这就要求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业务能力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物流人才。

二是,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由于物流学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在其课程设置中将经济学、工程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引进课程教育之中,使学生全面化的掌握物流基础知识,但是,在引进内同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实际与我国市场实际为出发点,建立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提升学生物流能力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基础,如运输、包装、配送、制单结汇等;以能力提升为发展方向,如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进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课程,运用IT技术能力的培养等,针对我国国情充实新课程,如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物流成本分析等,以保证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化能力与全面化知识的提升。

三是,充实师资力量。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教学成败,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教师物流专业培训,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吸纳先进教师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思想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其自身素养对学生默化这学生的品格,这就要求加强教师思想建设,以传统文化、人文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以达到为学生树立良好到的示范,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实现的目的。

四是,加强实践培训。物流业操作性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展开实践性教学。一是,积极创设实践情境,通过案例讲述、模拟训练等,促使学生操作性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实地考察以及企业实习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创设条件,展开学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实践场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性人才需求的实现。

三、总结

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决定了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只有充实物流人才数量,全面提升物流人才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才能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家锐.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5.

[2]吴峰.国内外物流人才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