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贫困大学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分析
(一)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冲突
自卑是人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绪。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其它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和劣势,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在与别人比较时,总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形成了消极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有的贫困生自尊心又极强,他们宁愿贷款、勤工俭学,也不愿接受社会、个人的资助,不愿欠人情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或有祸事降临,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从而产生的一种担心、紧张的情绪。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所有这些,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形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抑郁是一种感受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他们又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感到痛苦万分。
(三)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
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和否定而产生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地独立于群体之外而产生的离群的心理体验。贫困大学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多数贫困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吃穿俭约,使得他们自惭形秽,不敢轻易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更不敢轻易和他们说话。由于害怕遭受挫折和伤害而羞于交际,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轻易袒露心迹,渐渐地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四)虚荣与依赖心理较强
大部分贫困生能正视贫困,注重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生,受虚荣心驱使,为了让别人瞧得起,维护自己所谓的面子,求得心理平衡,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盲目与人攀比;部分贫困生面对父母到学校探望,竟然向同学谎称是自己的老乡,惟恐给自己丢人。虚荣心使他们对金钱的渴望与日俱增,部分贫困生为了经商赚钱而本末倒置,把学习搁在一边,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妒忌、敏感与攻击心理较重
部分贫困生不愿提及经济上的窘迫,也最怕同学怜悯或瞧不起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贫困学生的内心极为敏感、多疑,其他同学无心的说笑,在他们听来就可能是嘲笑;与自己本来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同学是在背后议论自己,于是在内心深处重重设防;还有些贫困生心胸狭窄,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内心产生对他人的不满、不服气,进而又心生憎恨、妒忌。贫困生的这种消极、冷漠、厌世,在思想上很容易走向极端,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少数学生会产生行为。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1.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通过各种渠道详细调查和掌握学生家庭的状况,建立贫困生综合档案,包括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心理状况等。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学生干部等都要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不同侧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就业等的重要性,教育贫困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人格面对贫困,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3.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和行为指导等步骤,分析学生无助、困惑、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习生活。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设立网络心理辅导,在虚拟的空间内完成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救助。
4.加强心理咨询宣传。要营造心理咨询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从观念上普遍认同和主动接受心理咨询,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二)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
1.宣传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消除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疑虑和不满情绪。使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校招生并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深对国家经济状况及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的理解,督促学生正视困难,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解决经济困难与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关系。
2.引导和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困难观。教育贫困大学生理性地对待贫穷,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确看待贫富和义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教育贫困大学生懂得只有摆正心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报效祖国,才能最终彻底摆脱贫困的道理。可以定期邀请校友或校外的、一些在生活经历或创业经历上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成功人士来学校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自身成长过程和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经验,教育和引导贫困大学生调整心态。3.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使贫困大学生树立感恩的思想观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和谐思想的人。进行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对父母感恩的教育。学校和社会要将感恩教育与学习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逐渐使贫困大学生学会知荣明耻、知恩图报,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教育贫困大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机会,培养其珍惜岗位、忠于职守、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具有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敬业精神,塑造其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的诚信品质,用实际行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将来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树立贫困大学生中成人成才的楷模。要让典型引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座谈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对优秀贫困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和顽强、豁达、吃苦耐劳、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精神风范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信心,摆脱困境。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1.对贫困大学生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要努力营造对贫困大学生理解、尊重和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体学生中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风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排除虚荣心理的干扰。同时,教育家庭富裕学生,要真诚、主动地和贫困学生交往,热心而讲究策略地帮助他们,言谈举止注意分寸,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其隐私,充分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尽力避免使他们产生被施舍的感觉。
2.开展适合贫困学生特点的集体活动,实现心理良性互动。根据贫困生的特点、爱好和专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开展一些深入实际、适应竞争、有利于发展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建立贫困生自己的社团组织,定期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联谊会等,让贫困生敞开心扉,彼此充分交流内心的困惑和感受。还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实现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性心理互动,达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使贫困生获得理解、启发和帮助,并借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心理危机感。
(四)关心贫困大学生的物质需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1.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助学机构,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省和学校的相关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及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从家庭收入、个人消费和同学评议三方面综合考虑,深入细致地做好贫困生经济贫困的等级(特困、贫困、一般贫困)界定工作,并定期对界定结果进行复核,实行动态管理,在进行各种资助时,要确保重点、补到实处、补出士气。
2.发挥舆论作用,支持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主动与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联络,宣传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对贫困大学生献出一片爱心,使贫困大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3.拓宽助学渠道,提供就业支持。面对贫困大学生生活窘迫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应侧重于能力培养和就业信息提供两个方面。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和社会经济主体等部门和单位,应设多种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的专项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捐助贫困大学生倡议书一
尊敬的社会各界企业家、知名人士、爱心人士:
人生之善莫过于助人,助人之德莫过于助学。在这本该收获喜悦与希望的季节,有这样一群学子,他们一边手捧金灿灿的录取通知书为自己夙愿实现而欣喜,一边为因家庭贫困学费无着落而忧心。对他们而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大学梦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却又似乎相隔千里。为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解决上学困难,再深造为祖国做贡献,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县工商联特联合倡议:
各界企业家、知名人士、爱心人士,请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帮助无助的寒门学子挺起自信的脊梁,插上梦想的翅膀,赢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请伸出您的热情之手,用爱心点燃纯真的希望,给困境中的寒门骄子送去继续奋斗的勇气,帮助他们穿越贫困与不幸,开启人生新航向!
请伸出您的奉献之手,发扬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就在我们身边的贫困学生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您的恩情将永驻他们心田,您的仁爱厚德会使您功德无量,福有攸归,您的善行义举也将会成为您所培育的良好家风之印证,并万代相传!
朋友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滴行动,爱心传递!让我们携手互助,积极参与,彰显大爱无疆的国之魂民之力,激荡出厚德古豳永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捐助贫困大学生倡议书二
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学习专业知识、加强综合素质,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优秀的寒门学子因为交不起学费,手捧着录取通知书徘徊在大学校门之外。
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每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一些家庭带来了沉甸甸的压力。这些优秀的学子,本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却因为家庭的困难使他们错失了深造的机会!之前县团委积极和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沟通、协调,已经帮助了数名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但这还远远不够,依然还有一部分准大学生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为了帮助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贫困学子走进大学校门、完成学业,县团委倡导各位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募捐,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您的一点努力能帮助寒门学子实现大学梦想。
为了给予更多的贫困学生关怀与帮助,我们呼吁全体企业、个人积极行动起来,献出一片爱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他们的大学梦想。捐赠不论多少,善举不分先后,只要献出一份爱心,我相信我们的爱心善举定能给贫困学生莫大的支持与帮助!
古语有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献出一份爱心,收获一份快乐。也许你的一个不经意善举,改变的却是一个有志青年的一生!
募捐方式:于田县团委现场募捐。
你们好!我是来自四川省xx市xx县xx镇xx村x组的贫困学生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xx村xx社。家有6口人,爷爷奶奶,爸妈,哥哥和我。爷爷奶奶年过八十,身子虚弱,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人照料;爸爸妈妈长期在xx镇xx村四组务农,凭此微薄收入维持家庭日用;哥哥也不得不因此辍学,外出务工,以求补贴家用但现下,我的继续求学为 家庭带来了新的经济负担,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无从着落,因此特向你们申请贫困扶助!
我知道,此次贫困扶助是 国家关心,领导重视和老师帮助下发起的旨在为我们贫困学生提供一定经济援助,以帮助贫寒学子实现梦想的助学工程.我保证,在此后的求学生涯中,一定孜孜不倦,力争上游!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身品格.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争取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贫困申请书范文(2)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xx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x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x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终于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 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希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申请人:
申请日期:
贫困申请书范文(3)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叫***,系**学院**级*****专业*班的学生。自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怀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坚定信念刻苦读书,努力钻研,生活素来节俭,因此还可以勉强维持。但是自从今年年初,由于物价飞涨,我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使再节俭也是难以维持的,所以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希望在我大学里能够顺利的学习,圆满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求将来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希望领导批准!
下面我就简要的介绍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
我是于****年从**省**县****中学考入我校软件测试专业就读的。我来自于一个不慎发达的城镇,家里有四口人,我和姐姐同时上大学,靠父母做些小买卖,家里收入微薄。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和姐姐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知道自己大学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学校里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帮助。我深知学生在学习上始终应以学业为主,所以我在入学第一天我就从未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端正、谦虚的学习态度,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课下虚心向同学请教,认真预习及完成老师所留的作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逐步的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自觉扩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课外长期坚持自学,在空余时间里经常在图书馆或通过上网的方式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及时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通过这些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在生活上,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不与同学比吃穿,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工作时与别人的互动、交流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提高了我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
大家自从得知我的经济情况后,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可以说在我人生的困顿时刻,是集体让我感受到了如亲人般的温暖,我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我曾经无比渴望能够考到大城市,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现在我做到了,可是在郑州这样的城市,就必须得承受很高的物价。每每自己乱花了一块钱,我总会十分自责,想到在家时,父母常常会为几毛钱和商贩或商贩争论半天,我曾经觉得很没面子,其实那是我不懂父母的钱赚的多么不容易。
可是自从今年年初,物价飞涨,我突然发现曾经饿肚子的时候那种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感觉又死灰复燃了。虽然上个学期我以俭朴的作风能勉强应付,但是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对保持我的生活水平来说已经是无济于事。
虽然我的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始终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请院领导给予审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以求有更优异的表现!
此致
敬礼!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很高兴能写封感谢信。因为信里的一字一句都代表我们贫困生的心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受资助的贫困生感谢国家对我们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关爱。在此,也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培养、照顾和信任。
我是ⅩⅩ学校ⅩⅩ班级的一名学生。很高兴能在这个学校里学习,虽然这个学校看起来很小,环境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且离家很远,每年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回家,坐车的时间也长达30个小时,可是我依然很喜欢这里。首先,这里的学费相对某些学校而言比较少,这点对于我们农村学子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而且,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特别是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们重视的应该是在这里能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其它。
当然,我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我的父母。在已经过去的20xx年里,为了我的学习环境更好一点,为了我的生活条件不比其他孩子差,为了让我们3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外出打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而且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日子,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除了春节回家的时间可以休息十几天。他们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可以怎么办呢?除了每个星期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放心。
可是,说实话,我做得还不够好,确实不够好。就说学习吧,大学已经过去一年了,现在想想真的浪费了好多时间,虽然有人说我没有挂科,成绩也还好,英语4级也过了,跟有些同学相比已经不错了,可是我想这不应该是我的追求,也不会是我的父母想要的,更不会是国家对接受助学金的同学的期望!
我看到,我院各级领导和老师、班干、同学都高度重视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审工作。前段时间,他们严格按照国家奖励和资助学生的相关政策,集体讨论,民主评论,切切实实把国家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公开、公正、公平的选出每一位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学生,充分说明学院领导和老师、班干、同学在认真为真正有需要的同学们付出。看到这一切,我深受感动,在这里我想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我像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决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鉴于以前的学习生活,我不是幸运的,但我又是万幸的,有这么好的父母无私的付出,而且现在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对于之后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追求。同时,助学金给与我的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勇气也因此我相信生活中到处布满了爱,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会忘记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我会加倍努力学习、工作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我的行动回报国家、社会对我的关心,这学期里,我一定做到:
1、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每一节课。
2、早睡早起,抓紧利用每一分钟,不浪费时间,始终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
3、好好学习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每门专业知识,在操作方面要勤练习,注意细节,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4、热爱劳动,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为建设美丽的校园出一份力。
5、省吃俭用,保持勤朴素的生活作风,不互相攀比。
6、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打下基础,使自己变得成熟。
成功学家安东尼曾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在中国,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乌鸦尚懂反哺。当我们懂得感激时,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里,我们就会没有怨恨,只有和谐、尊重、平等、博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温馨更有意义。国家这次给我们提供助学金是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来学习,学好知识以后能贡献于社会,做有用的人。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学会感激,只有先拥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回报的行动。
我受到了社会、学校和国家的帮助,当思回报,作为一名学生,我现在没有能力回报你们,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好本科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希望我的一个接一个的成功的消息能让你们开心,希望我的努力,我的进取,我的不放弃能让你们觉得欣慰。
其实很多时候,感恩也并不在于回报什么,而是在自己与社会、他人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影响的友善的氛围。老师和同学在帮助我们时,并不是希望我们以后能回报他们什么,他们只想将心中的那份关爱传递给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将这份爱继续传递给别人。我学有所成以回报给我大力支持的学校和社会。国家助学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策,关系着我们青少年人的未来。实行这一举措最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出发点上为我们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机会和时间。国家助学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大大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我想:自己的出生是自己所不能选择的,物质是贫困的,但是那是过去和目前,但是自己以后的人生方向是可以选择的。物质的贫困不能代表着精神和思想的贫困,不能代表着灵魂的空虚和匮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进取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空间,来改善自己目前不富裕的现状,来改善贫困的家庭境况于是,让学生在承蒙周围的人关爱与帮助时说一声谢谢,意义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会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写出大学的人生之路。
我们是贫困,但那只是暂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我们的未来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看轻自己、放弃自己。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我们坚强快乐的走下去,应为那么多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在期望着看到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做事情,他也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对他们和国家的爱的一种报答,我们也只有成功了才能有能力将这一种爱传递下去。让跟多的人在严寒的冬季里感受到春风的温暖,让他们不放弃自己,对冬天后的春天能充满信心的等待下去。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首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回报父母、老师、朋友、国家对我的帮助和爱。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青岛、泰安、济南三地,选取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大一、大二、大三本科生共3378人(男1662,女1716;文科1851人,理科1527人;大一1917人,大二854人,大三607人),以每月家庭提供生活费低于200元为特困生,约占13%;高于200元为非贫困生,约占77%。
(二)方法。
SCL-90量表,评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十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饮食状况。在评分规则方面,SCL-90采用5级评分制,现有两种记分法:“1-5”制,其中,1分表示没有该情况;2分表示在频度和强度上较强;3分表示中等;4分表示较重;5分为严重。得分越高,心理障碍越严重。
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量被试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三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其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就越高。
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将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九个因子得分分别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得分均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其中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
(二)各类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班干部四个维度,对贫困大学生的SCL-90得分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班干部四个维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不同性别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总体来看贫困女大学生的SCL-90得分均高于贫困男大学生。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得分女生普遍高于男生。
城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SCL-90得分普遍高于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得分。其中,强迫症状、敌对情绪得分城市贫困大学生显著高于农村贫困大学生。
独生、非独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独生的贫困大学生SCL-90得分普遍高于来自非独生的贫困大学生得分。其中敌对情绪得分差异显著。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担任学生干部的贫困大学生SCL-90得分普遍高于担任学生干部的贫困大学生得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得分差异显著
三、分析与讨论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比非贫困生严重,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和自尊的过强心理矛盾性,使其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贫困生渴望得到群体的接纳,却又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这种矛盾心理容易引起他们情绪情感出现强烈的波动,并引发同他人的冲突,给人难以相处的感觉。贫困生的家庭负担都很重,思想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而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不能调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交织在一起,使贫困生产生持久的抑郁、焦虑体验,损害了他们的正常活动,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更加关注并加大扶持力度,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及时的干预:1.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同时增加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生提供更多自立、自助的机会,尝试建立起一套依靠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要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探索设立专门用于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奖学金;2.加强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构建全方位危机干预网络。深入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思想状况、生存状况,定期开展贫国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做到关注其动态、研究其心理、分析其特点、把握其需求,及时捕捉他们的异常行为、异常情绪。同时,积极开展团体辅导结合个人谈心、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邮件咨询、QQ咨询、电话咨询、与家长配合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积极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在新生进校之初应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通过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大致的了解,并在大学四年中进行跟踪测量,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动态,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和范围。
(二)不同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救助模式 山东大学
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与此同时。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使教育成本由最初的国家单独承担转向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摊。社会成员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逐渐增大,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处于社会与经济竞争中的劣势。他们的子女一旦进入到高等院校接受教育。昂贵的学费与生活费用会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中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和大学生家庭收入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有25%的城市学生,30%的县城学生,60%的农村学生支付学费有困难。据教育部1999年的统计调查,经济困难学生已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已占在校生总数的8%-15%。这些调查数据显示,高等教育消费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已成为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帮助这些大学生完成学业已经不单单是个体的现象,而是一个涉及学生、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就具有了非常广泛而长久的社会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救助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贫困大学生救助,或者“大学助学模式”,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贫困大学生给予各种经济援助的制度。就救助的模式而言。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针对没有能力支付大学费用或在求学期间发生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救助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多种类型。
1 按救助资金是否需要偿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无偿模式,如英国《1962年高等教育法》确定的高教奖学制度;二是有偿模式,如日本的“收费加贷学金模式”;三是混合模式,如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减免加贷学金模式”。近20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多数都放弃了以前的免费和低收费的无偿模式或单纯的有偿模式,而是采取了“收费加奖贷减免。以贷学金为主”的混合模式。中国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救助形式采用的都是混合模式。
2 按救助资金的支付途径可以分为直接救助与间接救助两类。直接救助是指救助金直接赠予学生本人。间接资助是指政府为学校提供医疗服务、交通优惠、拨款、伙食补助、提供宿舍等非直接赠予学生本人的资助@。
3 按照救助的方式可以分为政策性资助、赠予性资助与推迟付费性资助。政策性资助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为大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免税;二是为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赠与性资助是指出资者无偿地将资金赠给大学生且大学生无需承担本息还款义务的资助。通常有三种类型,即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推迟付费性资助指为学生提供“先上学,后付费”,待就业后收入偿还出资者本息的资助方法,通常有贷学金和雇主资助两种形式。推迟付费性资助相对于赠与性资助而言,具有许多优势,一是可以减轻政府、家长、纳税人的负担;二是资金可以回收,可用相同的钱资助更多的人;三是“先上学,后付费”,有利于大学生或即将报考的大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四是由于有严格的借贷关系,学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其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被称为“21世纪的资助方法”。
此外,还可以划分为常规救助与临时性救助、一次性救助与分次救助等多种形式。
二、目前山东大学贫困大学生救助的主要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形式有多种。以山东大学为例,从支付方式来看,有现金直接支付和间接支付等形式。如将生活补助等直接打入救助者的餐卡中;从救助资金的来源来看。主要有国家设立的各种奖,助学金和各种政策性救助以及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助学金。从目前来看,在山东大学校级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奖,助学金主要有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奖学金、侯龚臣优秀学生奖学金、松下电器育英基金奖学金、可口可乐农村特困大学生奖学金、山东省政协港澳委员助学金、塔里木油田特困生奖学金。并且从2001年校区合并开始设立山东大学教职工爱心助学金。每年由山东大学全体教职工“爱心一日捐”(即每位教职工捐赠自己一天的工资收入)的资金形成爱心助学金。此外,在各个院部级还有一系列专业性的奖,助学金,如管理学院教职工爱心助学金、口腔医学院优秀贫困生助学基金、医学院“山医51级校友奖学金”、刘佩兰奖学金、电气工程学院爱心助学基金、机械工程学院优秀贫困生助学基金、材料学院教职工爱心基金奖学金、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帮困基金、信息学院教职工爱心奖学金、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心光校友助学金”、潘承洞奖学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奖学金、诚公奖学金、黄智雄奖,助学金等,都专门设立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奖项,要求申请者品学兼优、家庭贫困,或是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申请者。
山东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贫困大学生的救助体系。其中资金来源于学校的有临时贷款、减免学费、生活补助、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资金来源于国家的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教育部拨款的困难补助,资金来源于社会的有社会奖学金、社会助学金,使得资金渠道实现了多元化。
三、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从被救助者的角度来看,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从救助形式来说,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形式正逐渐实现多样化。以山东大学为例,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和学校救助为主、其他救助形式为辅的多样化救助格局。总的来说,从救助主体来看,国家、学校和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某种形式的救助;从资金发放形式来看,形成了现金一次或多次发放、勤工助学岗位工资发放、生活补贴(直接打入学生餐卡)等多种形式。
但这一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救助的形式主要集中在“免费午餐”式的资助模式,即由施助方一次性或多次将救助金发放给受助者,受助者不需要履行其他义务,只有“勤工俭学”模式强调受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即救助金是通过劳动报酬的形式发放给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受助者只有完成了规定的劳动任务后才能领取救助金。有学者指出,“免费午餐”式的资助模式在资助了贫困生的同时,也直接制造了贫困生群体与非贫困生群体之间 的距离,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的等级性,无形中给贫困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成为贫困生入学后自卑、内向和学生间互相歧视的起点。因此,应该通过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模式来模糊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的界限,并且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社会资助有强化依赖心理、增加心理负担的负效应。在被调查者中,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受助同学有自身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感觉那是自己的报酬,而不是在受救助,并自食其力。”被调查者的这种建议也反映出这种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模式确实是符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以劳动报酬发放的救助金体现了受助者的价值。维护了他们的尊严,并且在这种工作过程中,增加了受助者与社会、他人接触的机会,增强了自身的技能。显然,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救助模式将单一的免费经济救助提升到了增强贫困大学生自我发身能力和责任感的高度。
贫困大学生救助应强调“他助”与“自助”理念的结合。具体来说,政府、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救助给予贫困大学生一定的经济扶助,但是,这部分经济扶助又不同于当前完全“免费午餐”式的救助模式,而是要求被救助者履行一定的义务,或从事其他工作。这种附加的义务要求并不是苛刻地要求被救助者。而且可以采用积分或进一步奖励、给予相应报酬等种种形式来进一步给予被救助者一定的资金或物质救助。这一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受助者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树立自我奋斗的精神和意识。这种救助模式也可以避免“免费午餐”式救助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目前,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这种理念的救助模式,如“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要求受助生进行勤工助学,用自己的劳动报酬补贴学习生活费用。该基金要求受助者必须在当地肯德基连锁店勤工助学(具体工作时间段由受助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餐厅商定),并且享受普通计时工各项待遇,每名受助者在肯德基餐厅勤工助学的考核情况将作为能否连续申请资助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该基金倡导受助者毕业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自愿向基金捐款,以使基金滚动发展,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得到资助,以此方式倡导受助者树立公益意识。
“他助”与“自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不仅能促进受助者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缓解受助者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等也有重要意义。在对接受救助的贫困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被调查者表示,接受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的救助时,自己心理很坦然,因为国家助学贷款在毕业后要归还,而勤工助学岗位更让自己感受到自己接受的补助是劳动所得,有种心安理得的感觉,而不是像在领取其他救助金时感到自己在被施舍。有的学者通过调查研究也指出了这一点:从救助过程来看,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没有太多的副作用。而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社会资助有强化依赖心理、增加心理负担的负效应,这需要引起我们在政策设计时格外注意,要通过制度的设计来避免或者减轻这种副作用⑥。转变施助者与受助者的基本理念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考虑设置一些勤工助学岗,鼓励贫困大学生“自助”,并给他们创有04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注释:
①张选民.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大学生资助政策变迁及新的挑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研究),1998.(2):41-44.
5翟帆.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中国教育报.2000.3.29.
③刘萌芽,赵红.重构财政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107.
4王昆来.论深化大学生资助方法的改革.-X-南社会科学.2000:204.
5王昆来.论深化大学生资助方法的改革.云南社会科学,2000:206-207.
⑥徐晓军.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讨.人文杂志,2004,(2):170.
⑦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36.
⑧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36.
参考文献:
[1]张选民.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大学生资助政策变迁及新的挑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研究),1998,(2).
[2]翟帆.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中国教育报,2000.3.29.第l版.
[3]刘萌芽,赵红.重构财政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4]徐晓军.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讨.人文杂志,2004,(2).
关键词:心理韧性 贫困大学生 启示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108-02
1 心理韧性认知
目前,国外对心理韧性的涵义界定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结果性定义,指个体经历高危之后适应和发展依然良好的积极结果;第二是过程性定义,指在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因素时的动态过程;三是品质定义,指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和特质。
国内一些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来看,认为心理韧性不仅意味着个体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能恢复最初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之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而且更加强调个体在挫折之后的成长与新生。
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
当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体制改革后,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出现。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统计,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20%多,其困生的比例约占8%。同一般同学相比,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更需要各方力量的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自我封闭、自怨自艾、自我堕落。这样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交际,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想法。因此,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全社会特别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师的认真思考和高度关注。
3 海南省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分析及启示
3.1 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分析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一共面向海南省五所高校500名贫困生发放了5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472份,回收率为94.4%。我们就问卷的20道题作了筛选和分析,情况大体如下:
3.1.1 地区因素影响
在对被调查的贫困生的籍贯统计中,我们发现贫困生主要分布在海南省、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突发自然灾害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偏远市县。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贫困生分布的区域不均衡。
就海南省而言,由于历史及交通原因,发展相对缓慢,而且本省农村多以农作物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海南时常遭受台风的袭击,收入不稳定。同时,海南省的基础教育相对落后,海南籍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遭受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尤其是海南籍贫困男大学生的压力相对于女生而言更大,更显著。
3.1.2 家庭因素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能够平等对话和适时鼓励的大学生家庭,孩子的承压力较好,性格相对较开朗,对自己的情绪都能掌控较好,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跟家庭教育和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息息相关。
(1)家庭教育因素。据2003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农村95%的家长没有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学方面的书。”家长忙于耕作无暇与孩子沟通,或不懂得怎么沟通,一味给孩子施加压力,唯成绩是尊,其结果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
(2)家庭压力因素。贫困生一般都寄托着将来通过自己的成就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希望。这些过高的期望,容易使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既是贫困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容易使他们在努力失败以后迅速形成自惭、自责心理的重要因素。在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贫困生都在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家教等兼职,有的甚至不惜逃课去赚取生活费。结果便是成绩挂红灯。
3.1.3 性格因素影响
在被测问卷关于自我的性格评价中,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较之“沉默寡言”的学生,他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方式比后者更加积极一些;在情绪控制方面更自主一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受着来自家庭和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
行为方式。它的结构分为内外层,所谓的内层结构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的现实态度;而外层结构即所表现的行为方式、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①经历儿童期、青春期以及成长环境影响的大学生此时他们的性格大多基本形成,但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培育将在人生当中产生积极的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个人的成才道路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1.4 性别因素影响
在调查后据相关数据的统计,贫困女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情绪的自我掌控能力强于男大学生。80%的被调查女生显示的各方面能力比男生要强一些。女大学生较之男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据了解,各个学校资助的奖勤助贷方面,女孩子更能在岗位上、学习中胜一筹,这应该与女孩子更关注自己的学习、更会调节和平衡自己的学习有关。
3.2 分析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韧性,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贫困大学生对负面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2.1 帮助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思政工作者要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贫困,对贫困有一个清醒而冷静的认识,接受现实,勇敢挑战,将物质贫困转化为精神财富。
3.2.2 加强家庭教育和提高贫困生自我素质
(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当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以简单的学业成绩来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2)贫困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里的素质不仅仅是文化素质的提升,还包括道德品质的提升。积极使用大学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和硬件设施,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树立理想信念,培养自己的诚信素质。
3.2.3 建立完善的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目前,就海南省高校的资助体系而言,还是相对完备的。除了开通生源地贷款、国家给予的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外,海南省还设立了省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各高校设立了很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海南师大还专门针对贫困生设立了无息“爱心借款”项目。可以说,整个学校的资助体系是相当完备的。鼓励贫困学生通过提高学业成绩获得奖学金,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勤工助学。
(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老师要针对贫困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同时,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提高危机干预能力。
3.2.4 利用多种载体,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
高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艰苦朴素的校园风气,营造拼搏进取的良好局面,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氛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我们也当注意发挥团学、社团的功能,培养贫困生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发挥班级、宿舍等小环境的建设,倡导大学生间相互关怀、共同成长的理念,为贫困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注释:
① 张德.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
[2] 李玉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5):158-160.
[3] 张晓琴,陈松.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50-152.
[4] 杨扬,沈燎.浅谈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沟通艺术[j].科教文汇,2008(8).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关系;方案
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形式的巨大变化,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关注和扶持贫困大学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高校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整体上对于贫困生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来理顺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与学业、就业的发展关系,并提出解决这一关系的方案。
一、当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贫困生在经济方面的问题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指高校内一些经济上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有的甚至无力维持学业的大学生。目前,由于高校实行的是收费制度,因此,大量的高校贫困生就此产生。同时,由于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导致了更多贫困生的产生。
2、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存在困难,同时也导致了他们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较其他非贫困生而言,他们的压力来自于学习、经济、社交等多个方面,常常使自己陷入矛盾和焦虑之中。从而心理上承担了更重的包袱,也使他们成了心理和经济上都出现贫困的“双困生”。
3、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就业方面的问题
由于贫困生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就业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据调查,绝大多数的贫困生期望毕业后的就业地在发达的沿海城市,而有意愿去基层或边远地区的人相对较少。这无形中给他们的就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而目前的就业方式已经不再是“统招统分”的政策,因此在“自由择业,双边选择”的就业模式下,使得贫困生在就业方面存在有相当大的竞争力,从而也造就了他们在就业上的困难。
因此,关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与学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已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与学业、就业之间关系的方案
1、建立功能完善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
要想贫困生在学业上无后顾之忧,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功能完善的资助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奖、贷、勤、助、补”等内容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但是,由于奖学金主要奖励的是学业以及综合素质都优秀的学生,但由于贫困生在各方面的压力,有些同学在学业上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所以往往这一部分的奖学金并没有全部被贫困生拿到。而助学金由于它的比例和金额相对少些,因此,也只有少数的贫困生能够得到资助。因此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另外,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确实可以缓解贫困生在校期间的经济问题,但对于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无形中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更多的时候是寻找社会对贫困生的资助,形成帮扶政策。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勤工助学岗位,不仅为贫困生提供了自立的岗位,得到锻炼,同时也解决了自身的经济问题。而与此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条件下,学生个人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参与社会实践,这样即可以锻炼自己,获得经济来源,也为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工作经验。
这样,即解决了学生的经济问题,为其学习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好的实习机会。
2、形成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贫困生的“双困“问题,在高职院校里实行全面的“321”联系制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项工作主要的实施者是我们的辅导员老师。由于辅导员是最贴近学生的老师,因此每一个辅导员老师必须对所带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并对家庭困难的贫困学生从多方面做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建立自信,摆脱贫困的阴影,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只有那些为社会发展进步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才会获得崇高的人生价值。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人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为社会尽责任,树立远大理想[1]。以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走向工作岗位。因此,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
3、以“学校统筹、部门牵头、系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机制来落实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问题
对于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学校统筹”,学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面的就业指导工作。第二“部门牵头”,就业指导中心派专人负责与就业单位主动联系,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需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针对部分贫困生在就业过程和取向上消极悲观,退缩焦虑,自卑自闭的情况,加强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指导贫困生从平时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就业竞争力,指导他们利用在校期间提高合作素质,主动与别人交往,处理好人际联系;指导他们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开放的性格及合作的意识[2]。第三“系为基础”,贫困大学生在对专业的学习要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为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提供了充足的准备。
三、总结
总之,贫困生问题是目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解决好贫困生在学业与就业中的问题,才能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救助体系;对策
一、我国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体系
(一)奖学金
我国各高校现行的奖学金来源主要有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其他基金组织)设立的各奖学金项目。其中国家奖学金在级别和金额上都远超其他两种。但也恰恰因为这两种特点,反而使国家奖学金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助学作用。首先,国家奖学金名额太少;其次,国家奖学金金额虽然较高,但是往往“僧多粥少”,许多学校为了兼顾更大范围学生的利益,采取对贫困生划分等级分配或者平均分配的现象,导致国家奖学金最终只能杯水车薪。另外学校奖学金每年发放的总额相对较少,大部分学校都是以综合测评成绩为主要评定标准。综合测评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考勤、纪律、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而又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定依据。在学习成绩的评定方面,有的学校不仅有班级名次还有不及格门数等限制,名目繁多。这些规定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讲,他们与其他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的差异,往往导致他们即使非常努力,仍然会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得不到奖学金。由此导致学校奖学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作用也是微弱的。
(二)勤工助学
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费用支出问题,许多高校在校内为学生开辟了勤工助学岗位,如保洁、搬运、资料整理、发放文件、传递信息、仪器维护等,一些大学还设立了“助学、助管、助研”三助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设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辟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自立自强解决经济问题的途径,也成为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乐于从事的工作。很多学校的“三助”岗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学校的力量毕竟有限,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工作报酬较低,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基本解决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
(三)特困补助
特困补助主要是高校针对一些经济上遇到特殊困难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设立的非固定性的补助方式,是针对学生本人或者其家庭遭遇的特殊变故,向学生所发放的一次性、临时性的补贴。这种补助方式在高校尚不普及,涉及面比较窄。由于其非固定性和不普及性,所以这种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费甚至生活费等问题。
(四)助学贷款
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重要渠道。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这种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只需要承诺毕业后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因此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和高校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旨在保证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财政部和教育部还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规定高校毕业生签约基层就业,服务三年期满,其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采取逐年代偿的办法。从而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助学贷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遭遇到银行的不合作态度。由于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够完善,银行出于规避风险考虑,在办理助学贷款时往往设置门槛较高,助学贷款的发放数量较少,各地银行助学贷款办理手续繁琐,部分学生由于申请手续不齐全而贷款失败,从而无法按时缴费。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极其困难的学生,很多银行拒绝放贷,导致越是急需借款的学生越是无法办理助学贷款来抵偿学费。
(五)减免学费
减免学费是高校针对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存在缴费障碍的大学生实行的按一定比例减免学费的政策。这种政策虽然在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尤其是一些相对落后、偏远的地方新建院校,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应对此种情况,因此减免学费政策在救助贫困学生方面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很多学校标准不一,有的按照学习成绩,有的依据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包括手机、数码产品的使用)等方面。由于评定标准不一,操作起来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使得各高校在贫困生的认定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不能兼顾公平,一些学生颇有微词,各高校在这方面开展工作时也进行得不够顺利。
(六)绿色通道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实行成本分担机制,是国际惯例,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支付学费理所应当。为了保障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许多高校为大一新生开辟了“先入学、后交费”的“绿色通道”,实行缓交学费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为那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筹措学费的大学生提供了方便。但是缓交学费不能等同于不交学费,即使顺利入学,这些贫困学生仍然会为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学习生活费用支出困难而担忧。有些学校为了防止欠费现象的发生,还将“是否交费”作为学生评定奖、助学金的首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无法按期缴纳学费同样享受不到奖、助学金的救助。
二、完善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的对策
第一,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应该按期交纳和支付学习费用。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此问题认识有偏差,“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过分依赖和等待政府部门和学校救助。甚至有些大学生即使家庭经济情况不困难,也存在着恶意欠费的问题。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院校由于学生欠费,财政运转困难,严重束缚了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强意识。国家和学校的救助能力毕竟有限,只能作为解决一时困难的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诚实劳动,多方探索途径,真正实现自我救助。同时,由于在校生家庭经济情况参差不齐,有些高校大学生盲目攀比现象严重,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压力过大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学校尤其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培养节俭观念,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