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学生总是不能光明正大的开展阅读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着问题。其实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强有力的补充渠道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课外阅读是启发学生智慧和锻炼学生才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健康读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都是很有好处的,下面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都饱含在书籍和文献中。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人类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胜过学校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的成长。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拿小学生来说,有些老师喜欢让学生抄写字词,他们动不动就让学生把学过的每个生字抄写几十遍,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这些无用功上。因为这些宇他们早都会写了,老师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去写,他们心里就会产生厌倦感,虽然看起来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可是这样的作业作用在哪里呢?假如用这些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健康的课外书籍,同样的时间内,这两种学习方法学生实际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后一种方法学生感兴趣,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学会更多的字词等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母语素质和接受传统文化的能力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面向每个学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大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把提升祖国母语素质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量接触、理解、感悟、运用母语.是铸造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中国优秀文化作品,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与文化的源泉。中国语言,其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让学生多读,多感受,多品味,这是增强学生对母语情感的唯一途径,也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可能刚开始,学生还是漫无目标,想阅读又不知从何读起。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他们意愿的课外读物,引导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自己获取读物,一旦养成习惯,将会受益无穷。
五、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薄发”!
关键词:兴趣;书源;引导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时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如引用书中一个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读绘本《森林里的陌生人》时,就可以出示几张图片:“森林里的动物相继发现了雪人,很好奇,并且吃掉了雪人帽子上掉的坚果,甚至连雪人的鼻子(一根胡萝卜)也不放过。”问孩子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孩子会说:“谁堆的雪人?”“到底谁是森林里的陌生人?”……那么带着问题读下去吧!读之后大家才发现,是一对小兄妹堆的雪人,这些坚果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孩子放的。故事尾声,哥哥和妹妹正躲在树丛后面观望着小动物们的欢喜。小动物们走了,小女孩儿又开始工作了,“趁它们还没回来,我们再多放些种子和玉米吧。”小男孩儿怀里抱着一个大袋子,说要在整个冬天喂这些小动物们,“等到积雪都融化,雪人也变成小水花;直到青蛙开始唱歌,树枝冒出新芽。”最后的画面:穿着鲜艳冬装的小兄妹俩,拉着小雪橇,那美丽的背影,让整个森林不再寒冷。多美啊!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图画远比文字优美,相信读完这本书的孩子会永远记得我所描述的画面,记住那对小兄妹,从小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接着告诉孩子们此套书还有三本,你猜,孩子会不会主动去找书看呢?
二、开发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开卷有益,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好了,学生才会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去体验、思考,从而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2.发挥家长配合作用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
涉及,阅读面要广,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孩子在进入初中高中学习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时,有一定的基础,不至于满头
雾水。
三、注重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1.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坚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选择读书的时间,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并严格地执行下去。
2.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曾指出的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针对一些长篇幅的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它们的部分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知识性读物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可以略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通过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
3.展示阅读成果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格言交流会”“新书推介”“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我尤其推崇读书笔记的形式,它无论是对内容的记忆还是对日后的查找资料都有好处,而且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自由选择。你可以只摘录其中的语句,还可将文章中的段落抄录下来,也可以做提纲式的总结概括,还可以及时批注,记下感受认识,随时标注在文章的语句旁边;也可对语言词语加注,或写上疑问,待过后思考探究,还可写读后感,从而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思考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阅读水平提高了才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精心选择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经典名著和儿童文学作品,要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的熏陶。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投入阅读中,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根据个人的差异选择课外书籍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差异,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读一些寓言和童话故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阅读传奇和传记,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比较偏好于讲故事的书籍,而男孩子则喜欢与体育、科学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特征来选择课外书籍,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由于学生之间所选取的阅读书籍都存在不同,如果教师想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就应该适当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并且向同学介绍自己所阅读的书籍的大致内容,让感兴趣的学生去阅读。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阅读书籍所带来的好处,而且可以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相应的启发。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华.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1(17).
[关键词]小学;新课标;阅读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目标:一二年级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但是农村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根据许多家长的反应,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看电视或玩耍。学生没有看书,除了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没有书,这些书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外、在家庭中完成的,离不开家庭教育,但实际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小语会会长——崔峦说:“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包括增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不断组织交流课外语文学习的成果。”
低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候,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
一、图书资源是课外阅读的前提
要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得让学生有书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也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还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中,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放到图书角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阅读到更多的书籍了。
二、激发兴趣是课外阅读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这样。可以组织各种有关课外阅读的活动。如:
1、活动激情。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爱听故事,喜欢表演等特点,可以开展背儿歌、吟诵诗词、课文朗读、猜谜语、讲故事、编故事等比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使他们了解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避免阅读的盲目性。
2、简介导读。简要的向学生介绍书中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但要简介概括,不可言尽。
3、评价促读。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不应用分数或等级来给予评价,而应用激励的评语,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达到“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的境界。
三、养成习惯是课外阅读的效果
低段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随着课外阅读的铺开,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上读书,但不得要领,光有一股热情,兴趣难以长期维持,再加上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课外阅读开始产生畏惧。因此,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显得尤为重要。
1、校内指导——满园春色
学校“读书节”是一个教育契机,“书香班级”、“读书小状元”、“图书漂流”大阅读、“图书超市”、“读书知识问答”、“亲子共读”等活动,将有助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活动生趣。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故事会、朗诵会、赛诗会、词语接龙、知识竞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进行阅读的兴趣,能多读书、好读书。
设立评价机制,品尝阅读乐趣。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同时对尚未养成读书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阅读小能手”、“积累小能手”、“背诵小能手”、“小小智慧星”、“故事大王”等评价手段令孩子们无比自豪,小小奖状让孩子们尝足了课外阅读的甜果,从而享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引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扬起了学生的继续阅读的风帆。
2、家长参与——红杏枝艳
在课堂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外书,更不可能一一辅导,家庭就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处所。家长的参与关系到学生能否提早进入并较好完成课外阅读的关键。父母喜爱读书看报。还喜欢和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的家庭,孩子必定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得到熏陶,课外阅读积累丰富。为此笔者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老师设置“阅读记录表”,让家长填写小孩在家阅读表现情况,并写上简单评语。老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能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
“习惯塑造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今后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低年级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在书中找到乐趣,自觉的阅读课外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天不高,海不阔,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现状令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课外阅读的顺利完成:①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②课外涉及的范围较小;③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读课外书,往往是别人读什么我就读什么,老师、家长规定我读什么我就读什么。学生也不知道读课外书有什么作用,可读可不读,没有想过语文成绩上不去、口语表达不出想法等是什么原因。对课外阅读存在懒散、盲从、敷衍、偏食、浮躁等行为。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学生产生这样的不良行为归根到底还是缺乏兴趣、少于方法、没有习惯。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五、六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的确,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孔子曾讲:“为学之道,贵乎入心。”可见通过阅读动机的激发,从而以心呼唤心,以激情唤起激情,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故事,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使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能力,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
其次,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有关的收集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课外阅读的热情。还可以定期向大家展示同学的课外成果,使其心理上产生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其学莫如激其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学生都有一种愿意为之、急欲尝试的冲动,对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的形成起到了启动与导向的作用。
2.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⑴做好读物推荐。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差,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可以推荐与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或读同一作者的其他著作等。
⑵指导课外阅读。读书的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等。小学生背诵的7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刊、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读一读,圈一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当然,无论是划一划还是圈一圈,都只能在属于自己的书上。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⑶做好读书笔记。课外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摘录法、圈画法、剪贴法、制卡法、笔记法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不久前,教育部宣布2017年将全面实行高考改革,其中语文成绩由原来的150分上升为180分,语文成绩在学生的高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使是2016年的考纲,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加起来分数也达到125分,其中作文要写得好,离不开平常大量的阅读。所以语文阅读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阅读时间远远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机途径。通过课外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课外阅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与学生语文成绩成正比,课外阅读数量多,质量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提高。反之,课外阅读量少或者质量不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相对低于平均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必须从阅读做起。
虽然语文课外阅读这么重要,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语文课外阅读并没有引起相应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一、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
1.电子媒体的发展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媒体变得越来越直观,也更吸引学生,学生有限的时间都消耗在看电视、上网冲浪、微博互动或微信使用上,很少阅读。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直观的同时,却扼杀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2.学校教育并没有把阅读放到重要位置。许多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对阅读不重视,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没有专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阅读的环境并不完善。农村一些学校没有阅览室,即使有阅览室,绝大部分阅览室不对学生开放,或者一周只对学生开放一节课,不能保证学生的阅览时间。同时,有的阅览室虽然对学生开放,但是书籍太陈旧,而且种类太少,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
4.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时间阅读。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写家长布置的试卷,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例如某校的作息时间如下:早上8:00-12:00上课,12:00-1:40午餐、休息,下午1:40-5:40上课,5:40-7:00晚饭,7:00-9:30晚自习。时间安排的这样紧凑,学生即使想阅读,也没有时间。
5.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候,即使各种阅读的条件都有,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认为阅读无用,而且认为阅读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从内心抵触课外阅读。
二、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远离网络、手机、电视。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从而自然地远离网络、手机、电视。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同时使其语文成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转变观念,认识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课外阅读见效慢,对阅读不重视,不愿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针对这种现状,学校领导和老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阅读对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不论从政策还是安排上,都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
3.积极改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阅读。学校的阅览室,应该随时向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随时都可以阅览。学校阅览室应该多征订一些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有益的书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要多鼓励学生之间的书籍交流,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书籍资源。
4.针对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学生没时间阅读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切实减轻学生的做题负担,让学生潇潇洒洒地去读,走进书中,真正地进行心灵对话。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靠做习题“做”出来的,而是靠广泛地阅读“读”出来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因为我们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所以,要想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我们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单元教学开展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对于作为课内阅读补充的课外阅读来说,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内容之一,虽然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词语,但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加上课外阅读,则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从而累积更多的知识。如描述人物,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学生会积累、掌握更多的词语。因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词语积累效果更显著。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小学教材内容来看,大部分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由于课文容量有限,学生要想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则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例如《水浒传》中,一般的选择的是简单易懂一节(章),,但要想对人物的性格和其经历有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读《水浒传》全文,这就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在小学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也很多,要想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还需要分析他的散文集、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大大提高,尤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这些都是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
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口语和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看得多了,说的内容也就多了,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尤其在写作方面,阅读能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1、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虽然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学生的生活环境仍然缺乏文化气息,大多数家庭的文化活动比较单一,仅限于看电视,影响学生最多的也是电视,以致不喜欢阅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看电视比读书、看报更有趣。本来课外阅读时间就不够,电视和网络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
2、学生对名著经典敬而远之
虽然中国的出版业还处于朝阳的发展状态之中,全国每天大约有500种图书出炉,但数量的多并不能遮盖结构的残缺:考试宝典、考试锦囊等书籍遍布每一个角落,内容比较单一肤浅,书籍的形式也大体相同。其实,在应试的指挥棒下,阅读变得不像阅读,愈发功利,真正的经典名著叫好不叫座。孩子就好像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而患有偏食症状一样,他们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却不知道林黛玉;他们迷恋李宇春,却拒绝关汉卿。真不知道这是文明的进化,还是退化?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1、注重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学来说,常用的有每月(每周)读书节、辩论赛、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如有限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好最快,给予奖励),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如“鲁迅的笔”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刊物或网站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2、阅读对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
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内选取经典美文,以便引导学生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但老师应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宝贵的意见,避免阅读内容以感官享受为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在方法上,除了对单词和句子的积累外,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分析阅读内容。阅读时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进行。
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多元阅读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对网络都有一种亲切感,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视听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站对课外阅读进行推广,使其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4、指导小学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会阅读规划,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课外阅读量不低于100万字,适当阅读名著。”新接班的老师应在了解上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保证每名中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必读书“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提供保障,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优秀的适合的报刊读物,并且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检查,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广泛地培养情感。
⒖嘉南祝
[1]小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探究[D].学周刊,2014(2).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因为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所以,要想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对课外阅读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是前提。
1.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对于作为课内阅读补充的课外阅读来说,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文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词语是文本的基本内容之一,虽然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词语,但范围是有限的,如果加上课外阅读,则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从而累积更多的知识。如描述人物,通过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我的大学》等小说,学生会积累、掌握更多的词语。因课外阅读量的增加,词语积累效果更显著。
其次,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初中教材内容来看,大部分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由于课文容量有限,学生要想对这些作家的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则需要课外阅读来辅助。例如《水浒传》中,一般的教科书选择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章),但要想对林冲的性格和其经历有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读《水浒传》全文,这就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样,在初中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也很多,要想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还需要分析他的散文集、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的语言能力会大大提高,尤其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尤其明显,这些都是课外阅读带来的好处。
最后,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口语和写作的基础就是阅读,看得多了,说的内容也就多了,能恰当地运用词语,尤其在写作方面,阅读能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词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2.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2.1影视文化代替了课外阅读
虽然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学生的生活环境仍然缺乏文化气息,大多数家庭的文化活动比较单一,仅限于看电视,影响学生最多的也是电视,以致不喜欢阅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看电视比读书、看报更有趣。本来课外阅读时间就不够,电视和网络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
2.2学生对名著经典敬而远之
虽然中国的出版业还处于朝阳的发展状态之中,全国每天大约有500种图书出炉,但数量的多并不能遮盖结构的残缺:考试宝典、中考锦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籍遍布每一个角落,内容比较单一肤浅,书籍的形式也大体相同。其实,在应试的指挥棒下,阅读变得不像阅读,愈发功利,真正的经典名著叫好不叫座。孩子就好像面对一桌丰盛的晚餐,而患有偏食症状一样,他们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却不知道林黛玉;他们迷恋李宇春,却拒绝关汉卿。真不知道这是文明的进化,还是退化?
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3.1注重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教学来说,常用的有每月(每周)读书节、辩论赛、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如有限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好最快,给予奖励),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提供一个话题或者观点,让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如“鲁迅的笔”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刊物或网站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3.2阅读对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
在散文、小说、诗歌等领域内选取经典美文,以便引导学生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但老师应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宝贵的意见,避免阅读内容以感官享受为主,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品质。在方法上,除了对单词和句子的积累外,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等方式分析阅读内容。阅读时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进行。
3.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多元阅读
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对网络都有一种亲切感,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视听设备,给学生播放精彩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站对课外阅读进行推广,使其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3.4指导初中生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明确规定了七到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会阅读规划,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课外阅读量不低于260万字,适当阅读名著。”新接班的老师应在了解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让学生适当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保证每名中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促使学生养成“每日必读书“的课外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质量,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提供保障,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推荐优秀的适合的报刊读物,并且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检查,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广泛地培养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新强.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111-01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