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白兔教案范文

小白兔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白兔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白兔教案

第1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在教学中,我总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创设情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例如:我以前在教学《0的认识》一课时,我用课件逐一呈现教材上小猫钓鱼的情景,当出示最后一只小猫时,就问学生:“这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学生说:“一个也没有。”然后,引导学生说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尽管小猫钓鱼的故事也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一情境也很直观,但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爱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当我体会到新课标的理念后,在遵循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大胆摈弃了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应的数学学习情境:

情境一:(0的认识)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戴一个动物头饰(数量、种类可根据学生人数自定),围坐在教室四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布满鲜花,用5把小雨伞撑在地上做蘑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漂亮吗?

生:(脸上绽开了笑容)太漂亮了……

师:看地上种满了什么?

生:蘑菇!

师:谁最爱吃蘑菇?

生:小白兔!小白兔!…(喊声一声比一声高)

师:瞧!小白兔忍不住地蹦出来了。

(随着音乐声,老师和其他学生边唱边跳,“小白兔”也高兴的采蘑菇,才完蘑菇,“小白兔”回家了。)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1:小白兔看见有蘑菇,可高兴了!

生2:我看见有5只小白兔,5个蘑菇,小白兔的只数和蘑菇的个数一样多。

生3:小白兔把蘑菇采完了。

生4:采完了蘑菇,小白兔都回家了。

生5:现在草地上一个蘑菇也没有了,一只小白兔也没有了。

……

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刚才有几只小白兔采蘑菇?

生:5只

师:现在还有没有小白兔?

生:没有

师:那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生:0

师:蘑菇也没有了,用几表示?

生:0

这样让他们在嬉戏玩耍中学习,既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卡通小动物、爱好表演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好像不是在学习,而是走进了童话故事一般。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轻松的学会了知识,还全身心地体验数学,体验了轻松获得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二、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所以数学中有太多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排斥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个性。

因此,在教学相同的数减相同的数等于0这一内容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这里这么热闹,“小鸟”们也情不自禁地飞上了枝头,(播放《小鸟飞》的音乐,4只戴小鸟头饰的同学“飞”了出来,在小鸟的带动下,老师和其他同学们也忍不住扇起翅膀“飞”了起来,音乐结束,小鸟又飞回去了。)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或者提出数学问题吗?

有的学生说现在有0只小鸟,有的根据这一情境编应用题:“枝头上飞来了4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还剩多少只?”我马上抓住这一点切入,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列算式(4―4=0)。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用学具摆一摆,自由结合表演等),放手让学生发明创造等于0的算式。由于我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参与表演,亲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勇于大胆探索的能力。尤其是我放手让学生发明创造等于0的算式,生1根据第一情境:“小白兔采蘑菇”创造了5 ― 5 = 0的算式。这说明这一情境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学生所举的数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有个学生说500 ― 500 = 0,3000 ― 3000 = 0,我及时对这个出乎意料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和表扬。这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说4万― 4万 = 0,有的说1亿― 1亿 = 0……学生的这种回答,是我没想到的。也许他们不会写这样的算式,但他们在生活中听说过、接触过这样较大的数,更重要的一点说明了学生理解了算理,领悟到了相同的数减相同的数等于0这一规律。他们的回答,激活了我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的热情,让他们很轻松地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第2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好!就在刚才,我遇见了六位老朋友。听说我来上课,就嚷嚷着要一同来,你们欢迎吗?

大家跟着音乐鼓掌,我把它们请出来。

(放音乐,贴上拟人化的单韵母图)

熟悉吗?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

如果戴顶帽子还认识吗?(出示带调单韵母)开火车读。

这几位老朋友还托我带了点礼物来,让我奖给学习认真、勤动脑发言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得到它吗?老师希望全班小朋友都能成为爱动脑的好孩子。

(导入的语言亲切有趣,赋予单韵母以生命,使本来枯燥的复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导语还很有激励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学习ai

今天我们要在一起学习新的韵母。

(一)引出ai,知道复韵母

小朋友看黑板,我们让六位老朋友一个挨紧一个,空出位置给准备学的韵母,好吗?谁帮助他们?(指名上来挪卡片)

瞧,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给别人,多友好啊!哪个韵母发一个挨紧一个的“挨”这个音呢?

板:ai

你们有什么发现?(ai是a、i手拉手后组成的)

是呀,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能组成新的韵母,它叫复韵母。(出示“复韵母”三字,注拼音)跟读。

(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非常巧妙,无关紧要的挪开字母卡片也变成了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中牢牢记住了读音,并且在这样的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去观察ai的特点,复韵母这个新的知识点是学生主动去学习发现的,不是第三者给予的,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读准ai

谁已经会读这个复韵母了?指名读。

我听清了,还看清了。发Bi时口型要变化,由a慢慢地滑向i。就请小老师领大家读三遍。

指名读。纠正。齐读。

现在,杨老师想和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和我合作?

(握握手)我现在是坐在南边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 请你读 ai,读三遍。(生读,师翘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现在我读,你听。(师故意读错,请同桌纠正。纠正后再读,请同桌表扬)

象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小朋友会不会?请一组合作读。(表扬他们合作得很好)

现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读读ai 。

指名读。齐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会读的 孩子充分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读ai的四声(出示ai的四声)

ai的四声会读吗?自己读读,先按着顺序读,再倒过来读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现在我和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个动作,也请你们看了后,用ai四声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师和生靠近站在讲台前,师微笑着用手抚摸学生的头)

(取出小白兔)你们看,这是一只──(小白兔),对,她的名字里就藏着Bi,是哪个字呢?(白)

有一首儿歌是唱小白兔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里可藏着好几个ai呢!你注意到了吗?

(看表演说话和读儿歌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学习充满乐趣,学习拼音和识字,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中休息

刚才我们学习了ai的许多知识,大家学得又快又好。

小朋友幼儿园里学过一首歌《拔萝卜》,还记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歌,大家跟着一起唱,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听唱《拔萝卜》,师带领学生表演。)

四、学习ei

(一)读准ei

小朋友,拔萝卜累不累?不累,我们这么多人一齐ei哟ei哟地拔萝卜,萝卜一定拔得又快又多。ei哟ei哟的ei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复韵母。

板:ei

ei由哪两个单韵母手拉手?谁会读?

指名读。请注意,读这个音,口型也要变化,而且要读得短一些。师示范。

再指名读,齐读。

现在稍微加快点速度,连读三遍,ei、ei、ei。拔萝卜呀──(生:ei、ei、ei),用点劲呀──,齐心协力──,加油干哪──。

(学习的力量来自孩子的主动性。拔萝卜的游戏巧妙贯穿在ei的学习中,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很能吸引孩子,孩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了。在活动中掌握读音,巩固读音。)

(二)读ei的四声

(出示)自己读一读。顺序、倒序。指名读。

现在我们又要同桌合作了,这回读书上ei的四声。先翻到。北边小朋友用手指着四声考同桌,他读得好,你表扬他。请一组试着合作。(示范)

游戏:听老师说一句话,想想其中的ei是第几声,用手势表示。示范一下。

小耳朵真灵。打乱顺序,一起读一读。

出示草莓图。这是什么?里边藏着ei的第几声?看着图

出示布娃娃。喜欢吗?这个娃娃很可爱,他身上也藏着含有ei的音。找找看。说一句话。

出示小公鸡。小公鸡叫喔喔。摇摇──(尾巴)起得早。又有什么发现?说话。

(四声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给予了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

五、学习ui

(一)读准ui

尾巴的“尾”含有ei的音,尾是在ei前面加了u的音,读成uei,但我们不用这种写法,而是写成ui。板写。

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我们再玩个游戏,模拟山谷回声。师:ui—,大山你好!生:ui—,大山你好!师:ui—,我喜欢你!(生答)师:ui—,我会念ui了!(生答)

(根据每个韵母的不同读音特点,设计恰当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身心始终处在高度兴奋和激动之中。)

(二)读准四声

出示,开火车读。

看杨老师做个动作,你用ui的四声说话。(把围巾取下,再围在脖子上)

出示老虎图。用ui说说老虎。

真不错,小朋友学得很好。

这里有一首儿歌P27

小白兔 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字含有我们今天学的韵母。

在生活中含有ai、ei、ui的音有许多,你们去找找,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引导学生到课外去找含有ai、ei、ui的音,有效地把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六、指导书写

这堂课小朋友学习了ai、ei、ui,学得很好。现在我们要学习怎么写好复韵母。

(出示)这是明明写的ai、ei、ui,你们看好不好?为什么?(分得太开)怎样写就好了?

我们都能写好,谁上来写一写?(四位学生,四块四线格小黑板,其余在书上描红)

他们注意到了复韵母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写得不错。你们注意到了吗?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快结束了,小朋友学习很认真,收获了许多水果。最后,杨老师想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当作礼物:

走路要学小花猫,轻手轻脚静悄悄。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胸抬头精神好。不要学那小青虾,弓背弯腰真糟糕。

愿大家在生活中学小花猫,在课堂上学大白鹅,好不好?下课。

第3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这节活动课是大班的体育活动,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农村幼儿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 以及与大城市孩子们的差异。 首先这节体育活动课以孩子们感兴趣 的沙包来贯穿在整个游戏中, 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能够得到锻炼。 因此本活动 理念是运用沙包游戏,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赏识、鼓励的方法来调 动幼儿的积极性, 使幼儿以愉悦地心情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 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沙包的生成材料; 2、在游戏中发展孩子们平衡、跳跃、抛接等综合能力。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沙包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沙包若干;音乐《幸福拍手歌》 , 《快乐宝贝》 。 2、篮子2个,矮长凳一个,钻圈4个,小椅子2把,沙锤、摇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师带领幼儿一起以开火车形式入场。

2、 《幸福拍手歌》热身。

二、玩沙包。

导入部分: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呀?(沙包)

1、谁知道沙包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沙包里面可以装入那些东西?

2、今天,我们就来和沙包做游戏。 (幼儿自由玩沙包)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4、教师指导幼儿和幼儿一块玩。

①头顶沙包走路。将沙包放在头顶上,大家一起走一走,注意不要将沙包掉下来,也 不能用小手去碰。②双腿夹沙包跳。将沙包放在两腿之间夹住,师带领幼儿一起双膝并拢夹 紧沙包往前跳越。③手托沙包扭屁股走。将沙包放在手上托着,然后扭着小屁股往前走,在 走的过程中,不要把沙包掉下来,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把屁股扭起来。④小蚂蚁运粮。将沙 包放在后背上, 爬着走,走的过程中, 沙包还是不能掉下来,也不许用手去碰, 要走慢一些。 ⑤ 抛接沙包:将沙包向上抛起,迅速用双手接住。⑥ 脚顶沙包走:将沙包放在脚背上往前 走。

三、游戏"运沙包" 。

1、讲明游戏规则:中途沙包掉落,需放好后继续前进。

2、讲明玩法:把幼儿分成两队,每名队员一个沙包,先学小乌龟把沙包运到矮长凳(小桥)上,双脚跳过长凳(小桥)。再学小兔(小白兔双腿夹沙包,进行跳跃前进)把沙包运到小椅子(山)上,拿起沙包扔到前面的篮子里(若没扔中,捡起沙包重新扔),然后快速从旁边的跑道(途中要钻圈)跑回打一下下一名队员的小手,下一名队员接着运沙包。

3、教师当裁判,及时引导、鼓励幼儿,两组同时进行,那组最先运完为胜。

四、结束。

1、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表扬有创造性的孩子。

第4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案例描述】

这堂课的课题是《各种方式的跳跃练习》,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借班上课”,为了保证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笔者准备以“动物王国跳跃大赛”为情境主题,通过学生的自觉模仿,来培养学生对跳跃运动的兴趣。最后再挑选某种动物的跳跃动作进行接力,以达到技术巩固的目的。为此,笔者在课的开始部分用了以下的语言进行引导。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跳跃大赛,有许多会跳的小动物都会来参加,比如小白兔、小青蛙,还有袋鼠娃娃,它们要比一比谁跳得最远。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来比比看谁模仿得最像,好吗?”

生:“好!”

(由于设置的情境比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经过了几次井然有序的模仿练习后,我决定趁势进行引导。)

师:“小朋友们,你们模仿得都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评出跳得最棒的小动物,然后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好吗?”

生1:“老师,我觉得小白兔跳得最棒!”

生2:“不对,是小青蛙跳得最远!”

生3:“袋鼠,袋鼠跳得最高!”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那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吧,比一比谁模仿得最像”。

(学生的兴趣被竞赛的欲望所激发,在我的组织下兴高采烈地进行各种跳跃动作的练习,一切都在课前预设之中,我在心里轻舒了一口气。)

“老师,我觉得跳得最高的是跳跳鼠。”一个小男孩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哦,你说的是袋鼠吧?对啊,老师也觉得它们跳得很远”,我及时地回应了他的问题。“不是袋鼠啦,是跳跳鼠。”小男孩却大声地反驳了我的话。“那请你学学这种动物的跳法,好吗?”看着小男孩那么积极的样子,我决定让他个别示范一下。“跳跳鼠不是动物,是跳跳球啦,老师你弄错了”。

终于,我从小男孩的回答中明白了他说的“跳跳鼠”是什么。那是一种有弹性的塑胶球,用力扔在地上就会往上弹,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也确实是一种弹力非常好的器械。可是,它不是动物。

“你说得不错,‘跳跳鼠’确实弹得挺高的,可是它不是动物啊,所以不算数的。”我耐心地教导着他。“可是它明明跳得最高,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和动物比?我喜欢像‘跳跳鼠’一样跳。”小男孩没有理会我的劝解,反而振振有词地坚持着。

此时,周围在练习的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我们的对话所吸引,都慢慢停下了自己的练习动作,奇怪地看着我们。面对着那一张张天真的小脸,我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时间在我的思索中仿佛静止了,看着那一双双饱含信任的眼睛,否决的答案怎么也说不出口。“老师,我说错什么了吗?”看着我的静默,小男孩的神情变得有点犹豫。“不,你没有说错,‘跳跳鼠’确实跳得很高,你当然可以模仿它。”那有点受伤的眼神提醒了我,我下意识地安慰着他。“真的吗?”他的表情霎那间变得雀跃。“当然是真的,你的想法很棒。”我用肯定的语气重复了一次,小男孩羞涩却自豪地笑了。“耶!那我也要学,我也要学!”周围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异常的兴奋,静止的场面犹如烟花般“炸”了开来。

至此,教学程序已经完全脱离了我的预设轨道,我感觉自己已经有点无法控制这兴奋的场面了。心念一闪中,我直觉地抓住了这个契机,放弃了自己课前的预设方案,不再要求学生单一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模仿物,模仿他们觉得跳得高的小动物,然后再让他们自告奋勇地进行表演。一时间操场上各种方式的跳跃动作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我前所未见的。那一个个跳动的身影是那样的轻盈快乐,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的心也跟着轻快地飞扬。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觉得学生的笑声更为欢快了,小男孩的那张小脸看上去是那样的自信满足。

看着这一幕,笔者不禁想:如果我刚才否决了他的答案,让他照着我设计的方法进行练习,他是否会像现在这般快乐?课堂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案例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优势慢慢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我们的学生轻松了,我们的教学程序越来越多元化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然而,这种多变的教学课堂有着太多的生成因素,无论我们在课前做了多少预设,总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意外。所以,当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案的单纯演绎,课前的精心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又该如何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呢?在下面的案例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参详一二。

一、 以人为本,让教学方法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第5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语言

对于语文课来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正确规范、通俗易懂、清晰简练,力求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还要求有启发性、科学性。归纳起来就是用智慧让自己的课堂语言“靓”起来。在教师语言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别具特色。因为教学对象是处在成长期和模仿期的小学生,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但声情并茂,突出语文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注重言传身教,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树立榜样。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教师教学语言的最佳表达。即使你准备的教案再好,没有好的表达形式也无济于事。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规范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即既要发音准确,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又要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教师不规范的语言不仅会造成知识性的错误和逻辑上的混乱,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此,教师应当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榜样,不仅要注意积累词汇的数量,而且要防止差错和失误,讲究语言的质量。教学语言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善于发挥汉语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还要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这也是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性的魅力之所在。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丰富学生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感觉舒服悦耳,才能兴趣盎然,听得津津有味。例如,不少学生学在习生字时,往往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等混淆在一起,如“拨”与“拔”、“厉”与“历”、“已”和“己”等,虽然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识字课。在课堂上,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学生自然非常欢喜。我在黑板上写了“拔萝卜”后,继续讲道:“有一只小白兔种了一只萝卜,秋天到了,萝卜长得很大很大的,它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动。于是,它喊来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动手来拔萝卜,你们看,‘拔’字就是‘扌’加个‘朋友’的‘友’字多一点,那‘友’字上的一点就是那只大萝卜。而‘拨’字,是‘扌’加一根‘头发’的‘发’字,大家想一想,用一根头发能拔动大萝卜吗?”这节识字课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小学生向师性特别强,因此,课堂中,教师每一句看似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情绪,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随意性评语转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句“你真棒!”这样简单一句评语,往往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意想的答案有较大距离时,教师断不可用讥笑的口吻斥责学生,而应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说:“你的思考很有见地,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你会有新发现的。”学生在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下,自然会放下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当然,对于一些故意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该严则严,批评不留情面,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四、教师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引“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整篇课文的基调就是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悲伤的感情讲解课文。当讲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用低沉而悲伤的语调,随着小女孩的悲惨死去感情由弱到强,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从而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而言,只有死去才能解脱的残酷现实。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也对小女孩所处社会的黑暗表示愤慨。同时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6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关键词:适时适量针对性必要性

在现今的现代化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当做万能钥匙,不分环节、不顾效果、一味求多,盲目使用,甚至代替教师的位置,其结果却适得其反,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整体教学质量不足。这主要是没有抓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机,没有能适时、适量的运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高效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我认为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要抓住运用多媒体的时机,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

一、运用多媒体要“适时”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选择恰当的时机,用在关键处。

1、在新课的导入处运用。

一节课好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作为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往往通过直观的形象去认识事物,了解世界,而多媒体教学恰能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手段,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这样的画面:一辆装有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咯噔、咯噔”的行驶在道路上,在行驶过程中轮子变成了椭圆形,但汽车的行驶仍然有些“跛”。渐渐地椭圆形的轮子变得越来越圆,汽车跑得更快了,而且还“嘀嘀嘀嘀”的唱起歌来。在学生观察了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后,教师设问:“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正方形、椭圆的为什么不行?”这样导入新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之中,很轻松的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运用。

小学生学习往往只求会做题目就行了,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求甚解,教师要想把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讲清楚,光凭一张嘴,一只粉笔也难做到。这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地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一道例题时,就可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个路口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情景。学生通过眼看:各种车辆行驶的情况;耳听:听模拟现场的声音,使学生觉得身临其境;手动: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使学生眼、耳、口、手都协同运用起来了,很快就学会了“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强有力的促动了知识的心理内化,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解决。

又如,建立除法两种分法的认识。只见,6÷2的第一种分法(等分除)的演示:第—次,慢速闪烁6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一个、一个慢慢地分别移人左、右两个盘子里。第二次,中速闪烁剩下4个苹果中的2个苹果,又一个—个较慢地分别装入左、右盘子里,第三次,快速闪烁剩下的最后2个苹果,又分别移入两个盘子,苹果正好分完了,两个盘子里都有3个苹果。6÷2的第二种分法(包含除)的演示:把两个苹果先“圈”,再慢速闪烁后,一起往下移,用1个盘子装起;剩下的2个苹果,又“圈”、中速地用第二个盘子装起,最后,把剩下的2个苹果“圈”、快速地一起往下移,用第三个盘子装起,学生清楚地知道了需要用3个盘子。课件形象而生动、清晰而明朗、快慢有序、动态地展示出除法的两种不同分法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充分感知并保留和记忆“分”的过程

3、在操作的关键处运用。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因此,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认识规律以及教学内容,教者去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演算练习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际中,学生往往不愿或不会去操作,运用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适时地进行引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由于教师用的木制量角器不透明,学生不易看清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给指导学生用透明塑料量角器带来一定困难。如采用实物投影,用学生的塑料透明量角器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量角的过程,掌握量角的要领,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用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习较差的学生弄不懂拼摆的方法,而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关键是要先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旋转其中一个,而后再平移,就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画演示,掌握了操作的要领,再通过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就容易多了。(大屏幕出示)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3.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与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4.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计算?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学法指导,启迪了思维。

4、在思维的困惑处运用。

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差,在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中,常被某些表面的东西迷惑,对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思维发生“卡壳”,产生困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的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要“适量”

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但凡事要讲一个“度”,过犹不及。多媒体虽拥有很多优势,但不可能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过多运用多媒体,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从而使多媒体成为一种点缀,公开课的摆设。所以教师要正确看待使用多媒体的量,要多而不盲目,少而不轻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多媒体运用的针对性。

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教学要目的明确,即明确通过什么途径着重实现哪个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当成教案的压缩品,从上课开始的导语、复习引入题、新授内容、巩固练习、课堂作业、直至下课的再见,应有尽有,使多媒体课件结构不合理,内容庞大,主次不分。象这样用多媒体上课,还不如不用。所以运用多媒体的针对性要强,应以围绕一个中心,设计一两个重难点为核心运用多媒体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2、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

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的热点,多媒体“因为先进,用了就好”这种推理普遍存在,不少教师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亮”一些、“新颖”一些,甚至为了追求表面的声形美观和生动而把一些可有可无的、与达成教学目的无关的,甚至会干扰教学进程的内容添加进去,使教学主题冲淡、学生的注意力偏离认知主体,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优越性,首先必须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是为了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任何媒体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活动展开。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也要科学、恰当、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他的优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从教学宗旨来说,形象直观是手段,并不是目的,过分强调运用多媒体,还会因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成了“电视动画观赏课”。其次要认识到多媒体不可以完全取代常规教学媒体,哪一种媒体能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就用哪一种媒体。

另外,一般来说,内容比较枯燥的课、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的课、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课,多媒体运用宜多用一些,反之就要少用,以免画蛇添足。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用多媒体创设了“小白兔逛公园”的场景,学生随着小白兔边逛公园边完成列除法算式的任务。随着画面的移动及音乐的转换,让学生和小白兔共同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诸多因素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教师》

第7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探究性学习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式的学习方式。现今在国内也被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模式广泛的推广开来。数学作为小学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块主阵地。从2001年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小学数学教师经历了面对新课程的无所适从和茫然。课改伊始,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潜心实践与反思,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明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意义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性活动的必要性。小学生是学习方法以及心智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教会其“死读书,读死书”,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而数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探究性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优选教学内容,明确探究方法

 

探究教学离不开大量的教学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不是随意选择的,它们之间还必须存在某种关系或联系。所选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材料间能发生多教师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把握所需探究问题背后的知识点以及知识重点,并且积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可探究点,优选探究内容,进行巧妙的包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探究性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起来,真正发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作用。种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

 

三、巧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兴趣

 

在将探究性学习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起来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要以提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案为主,而不要仿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否定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设置问题的情景,才能够更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如何设置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优异的思考方式以及学习方法。

 

如,草地上有12只小兔子采蘑菇,有7只小白兔先回家,草地上只剩下5只小灰兔。让学生根据这一问题情景列出算式:{12-5=7(只)12-7=5(只)},接着再出示天色渐渐暗下来,7只小白兔先回家了,5只小灰兔也回家了的情景。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继续解答:(12-7-5=0)。这样用动画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减法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十分有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创设独立探究,获得思维方法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没有替代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活动,因为每个思考题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并且问题的设计能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对如何计算圆锥体积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发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它分成的两个部分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推导出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联系已学知识,用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获取新知识,不仅懂得了面积计算公式,还从中获得了学习方法。

 

五、强化实践运用,增强应用意识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生探究总结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以加强运用: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若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样学生可根据条件自由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各种问题及解题思路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知识于新的问题情境的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8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人人参与 积极主动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是认同的,但是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讲个不停。这样就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备课时心中有学生

在备课教案中有“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栏,主要包括:(1)确定学习目标;(2)做好准备活动;(3)选择符合教材及年龄特征的活动形式;(4)设计好活动过程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步骤。这里应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既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使之获得成功的机会,又可以使其树立自信心。

二、课堂上眼中有学生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课堂才是中心环节。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效果。

1.观察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独唱的主角,学生只是观众。要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教师唱主角变为学生做主角,教师为之伴奏。

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起跳中左脚全脚掌用力蹬板这一要领,我反复作了几次示范,让学生观察是全脚掌有力还是前脚掌有力,大家说是全脚掌有力。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动口、动眼、动脑。

2.正误对比法

正误对比法是将错误的动作与正确的动作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一种方法。如双手前抛实心球,许多学生练习中不知道抛球过程中要将腰腹力量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我请没掌握和已经掌握这一要领的学生分别做了示范。让学生观察已掌握要领的学生在发力过程中将腰腹与全身力量结合起来动作连贯、利索。没掌握要领的学生练起来动作没力,没有掌握的学生成绩好。学生经过一对比知道了腰腹发力的要点,经过纠正,渐渐提高了成绩。

3.启发法

启发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认识未知的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在某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如:前滚翻和立定跳远动作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体会,去领悟。前滚翻时双脚蹬地的作用力是向后偏离重心,使身体产生转动,而立定跳远时,双脚蹬地的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使身体产生平动。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

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角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行为变化都会给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中被称为“主动”现象,其中以教师的变化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具有两面性,教师心情愉快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除了扮演好自身角色外,还必须饰演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如在游戏“大灰狼与小白兔”中,我扮演“兔妈妈”的角色,带领“小兔子”们一起与“大灰狼”做斗争,这时学生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小朋友都争着当“大灰狼”。这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视你为同学、朋友,主动与你交流,将他们最喜爱的游戏告诉你,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两面性,对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极为重要。

四、让兴趣伴随着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

第9篇:小白兔教案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绿色课堂” 教学实效

绿色,是充满着生命希望的颜色。绿色,象征着生机、繁茂和永恒;绿色,意味着气息的清新、自然和实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呼唤充满“绿色课堂”。绿色课堂,或许有些小小的遗憾、种种的不完美,但那是最真实的、最纯朴的、最有原始韵味的状态,是一种天然的、环保的、不经刻意雕琢的课堂。绿色课堂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提升数学实效;绿色课堂不能无视学生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描画和灌输;绿色课堂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绿色课堂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一、激发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现象一:老师问学生:“小白兔碰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学生面无表情地齐声回答:“愿意。”

现象二:老师鼓励学生:“现在我们分组活动,大家加油,为自己的小组夺取智慧星。”但学生丝毫没有兴趣。

现象三: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老师设计一个根据给出的不足条件猜测藏在小动物身后的图形,猜对的同学可以得到那些制作精美、活泼可爱的卡通动物图片,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精心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组织了一个又一个比赛,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竞争机制,运用了一系列可以运用的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达到了吗?达到了。学生有兴趣了吗?有了。但学生真正喜欢数学知识本身吗?我认为不全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对激励手段的喜爱,他们喜爱的是表演后的骄傲自豪、得到智慧后的神采飞扬,爱的是那些精神的鼓励、物质的奖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某种利益基础之上的,像是以某种东西作为交换成为学习动力,并不是数学知识本身――他们并没有真正喜欢上数学。这是就一种低层次激趣。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数学本身的喜爱。

二、分组探究――学生主动参与的平台

现象四: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概念后,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和什么有关?如何测量长方形周长?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吗?学生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开始埋头苦干,老师则在讲台旁边等着学生的研究成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作为现在倡导的学习方式已成共识,但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变为学生自学、老师不教的形式。

真正的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适宜的环节。之前要明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组内优势,使学生真正参与,不要让部分学生唱独角戏,部分学生坐冷板凳充当旁听者。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创新萌芽等。教师应是参与者、聆听者、解惑者,不要失去任何和学生交流相处的机会,因为师生之间的感情往往就是在互相交流、讨论中培养起来的。

三、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现象五: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老师以图形分类导入,要求学生将许多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分成两类,并说说怎样分。

学生1:“按有直角的和没直角的可以分……”话还没说完,老师似乎有点失望,就打断了他的发言,让他坐下再想想。

学生2:“我是按边的条数分为3条和4条边……”老师喜悦于言表:“你真聪明!和老师想的一样。”

学生的交流汇报是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是自己学习状态的真实写照,对了值得肯定和表扬,错了也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况且老师所否定的往往并不一定是错的,有可能只是和老师想要的标准答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学生汇报时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究想到的成果,我们应该仔细聆听。因为这其中有他的想法、思考、付出和智慧、探索精神、独特见解、创新火花……我们应该和他们分享,而不要把学生的灵气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搭配游戏――学生智慧愉快的活动

现象六:教学“10的分和合”后,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班级中每一次发到一张卡片,找到和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是10的卡片持有者,通过一道门(由2名学生搭成),并大声地说:我是3(学生a),我是7(学生b),3和7是朋友(a和b)。全班40人两两搭配,游戏历时十几分钟,课堂气氛热烈。

现象七:教学“6的乘法口诀”后,老师也设计了游戏环节:一名学生拿着写有一句口诀的卡片,令另一名学生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两人是好朋友。

初看上面的游戏设计,感觉老师已经在动脑筋,游戏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又巩固了知识。但细细想来,巩固这样一个并不是很难的知识点用得着花十几分钟吗?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什么发展?听着整齐划一的台词,我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缺少的是真实、自然,多了些表演和做作。设计游戏要看付出和收获之间是否悬殊太大,如能设计出真正让学生益智又轻松的游戏就两全其美了。

五、教育――学生切身的体会感悟

现象八:上完“时分的认识”后,老师一语带过:“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大家要珍惜时间。”

现象九:老师针对学生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作业中经常出现的“会算但因粗心造成错误”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叮嘱学生:“计算要细心,做完了要认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