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议论文范文

初中议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议论文

第1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生;语言运用

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写作中对各个方面的语文知识的灵活组建可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该阶段学生在写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做针对性指导。

一、语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教学方式

1.教学重心需要侧重对该形式文体的把握

议论文的写作一般是在初中高年级的学习中出现的,因为从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学生从学习汉字到对一些句子的描绘,再到写作一些简单的叙述文,最终到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写作阶段的演变其实是学生在学习语文写作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其中这些节点都是语文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素。但是不同体裁的文体写作其实有一定标准,因此在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议论文的写作特征进行明确的讲解,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递的重要教学要点。

2.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几个方面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并且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整篇文章的议论主体和议论形式以及写作中心思想等,这些都是议论文写作开始前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于某一议题的选择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影响整个文章议论主体以及中心思想的首要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选择议论文的主体出发去加强学生对一些常见社会现象和人物行为的议论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辩证地思考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长远来看,它也是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

二、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

1.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具有辩证性思维模式

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而言,往往都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发展规律中,而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社会现象而言,往往会有不同的声音环绕在我们身边。比如前段时间,一些媒体讲到我国旅游局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纳入个人信用系统中去,这种新闻类型使得我们在教学时有了基本的议论分析素材。在写作这类素材的文章时,学生在文中可以首先对事件进行评述,然后再去提出自身的想法,最好利用正反面的案例去对比,以便突出文中议论点;而作为学生,也必须试着这样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见解。正是在这种写作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写作中的论点才更具有辩证意义。

2.写作过程中作文水平提升的要点

议论文的写作需要从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出发,然后分层论述,最后提炼中心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基本上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去加强,其中准确定位文章的核心思想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核心思想就如同该篇文章的大脑,它统领着整个篇幅的基本走势和核心要点。对于读者而言,一般都会寻找全篇文章的议论主题是否新颖,核心思想是否贴近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从这几个方向出发,加强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和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议论文写作教学主要注意的要点

1.语文写作教学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成出发

针对不同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前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摸底调查,然后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且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写作内容的兴趣体现出来,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较好地反映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教师准备在教学开始前讨论“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一个话题,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去认定自己的理想,然后设想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写作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特别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这部分写作内容还必须包括理想给每个学生的激励作用。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自己理想设定时的基本想法,因为学生在写作时的想法决定了写作的议论方向。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2.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主动组织语言的意识

简单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将不同的词语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并且通过自己习惯的语法结构展现出来,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外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频率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规划,并且尽可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总体来看,在具体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板块的认识和运用主要受到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写作形式与内容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写作教学,并且对教学情况做及时的总结分析,所以说该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也是教学主客体关系之间的联系和拓展过程。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议论文写作为初中作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对写议论文不感兴趣,并且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也不强,不是论点不鲜明就是论据不充足等。基于这种形势,本文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农村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现状为:(1)所举出的事例不够典型,学生在举事例的时候通常会说“我”如何如何,或者是“朋友同学”如何如何。(2)事例与所要论证的论点不相配,不是答非所问就是论证不够具体充足,说服力不强。(3)结构简单,学生写的议论文形式几乎就是“三段论”。

二、采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设置方式

议论文为用逻辑和推理以及证明,表达作者观点与立场的写作文体。可以将议论文分成两种:一种为立论,另一种为驳论。中心论点为议论文的关键,而分论点起到支持中心论点的作用。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分论点为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每一个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表达。例如,对《失败也是一种财富》进行论证时,就可以利用分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论证。中心论点为:失败也是一种财富。第一个分论点为:失败使我们认识到运用该种方法不能获得成功;第二个分论点为:可以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第三个分论点为: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渐地完善自己。通过这三个分论点去支持中心论点。分论点是呈并列关系的。

议论文写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学习难度之大为众所周知的。长时间以来,议论写作水平不高普遍存在于初中学生之中,不是论点不明确,就是论证不够充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理解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亢梅英.拓展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初探[J].东方青年:教师,2011(02).

第3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1、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能力

初高中议论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首先很有必要处理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列提纲的能力。议论文的写作中,列提纲是首先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清晰的列出提纲后会让学生的写作思路非常明确,写作的方向、内容也会更为具体。然而,学生在初中作文训练中很少会主动列提纲,教师也不会特定的训练学生的这方面技能。这使得很多高中生在刚刚入学时对于列提纲几乎一无所知,议论文写作时的障碍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基本状况,要结合学生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的一些不足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尤其是要给学生讲授列提纲的一般方法与思路,让学生掌握列提纲的技巧,这是议论文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实现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的一个重要教学方面。

很多高中生作文的条理不清,写作思路不明,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学生习作前没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习作者对此未能作充分的考虑;二是本身的思维能力薄弱,不善于组织安排习作的层次结构。对于这两种状况,有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加强对于学生列提纲的训练,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提纲的形式将说理内容层次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清晰起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层次的训练,教师可指点学生思维条理化的基本形式,或从浅到深,或从易到难,或从特殊到一般,或从现象到本质。只有在明确的提纲的指引下,学生的文本写作才会规范有序的展开,有了提纲后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对于如何找准论点、提供论据等学生也会有更好的把握。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是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衔接中首先需要完善的一个问题,学生只有具备娴熟的列提纲的能力,议论文的写作质量才会有所保障。

2、让学生的逻辑更加清晰

初中时期学生已经一定程度接触过议论文,但是,学生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文本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与掌握。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议论文可以说是绝对的主流,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会选用的一种文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方式以及写作技巧等有更为深入的掌握。在所有这些教学目标的实践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因素,那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清晰性,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并不会对于这一点有过多的强调,大部分学生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进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后,训练学生逻辑的清晰性却是一个根本要求,这既是初高中作文教学的差异,也是二者间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的一个方面。

对于还没有经过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议论文写作时经常会产生一些典型问题。比如,以下是学生以《勤学》为题展开的习作的一个片段:“勤学就需勤问,因为只有问,才能发现问题,也才有可能把不懂的问题理解清楚。如果有了问题不敢于发问,或者不善于发问,那么,许多疑难问题就越积越多,最后象一团乱麻无法理清。这样显然对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问,敢于发问,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这一段的分论点是“勤学必须勤问”,文章应在“勤问”这一点上做文章,但习作者却置“勤”而不顾,大谈“问”的重要性,这样,“勤”这个写作主题就被忽略,文章的逻辑也产生了明显问题。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类似问题的范例还有很多。教师在抓到学生的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要加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弥补学生在思维上的漏洞,让学生写出更为优质的议论文。

3、让学生掌握分析说理的方式

第4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没有细致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比较浮躁,不愿意学习那些纯记忆性的科目。但是,据研究发现并不是聪明的学生就能把历史学好,因为学习理科学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就与学生智力的发展密不可分了,但学习历史,除了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基本知识点以外,更多的知识是可以从课外摄取,这就要求学生有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

二、初中生在记忆历史内容上应坚持的原则

1、化繁为简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多而杂,很难理出头绪,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记忆的时候应该坚持化繁为简的原则。首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教师给出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们一步步地学习和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最终才能在扎实中进步。

2、联想扩散原则

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注意历史知识的前后衔接,做到联想扩散。对于动态的历史知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时间来进行扩散、以情节来进行扩散、以内容来进行扩散等方法来学习不同内容但类型相同的知识点。

3、层层深入原则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初中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虽然“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不能忘记了在基础知识深入并提高,做到层层深入。最终使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达到升华。

三、提高初中生记忆历史的对策

1、用歌曲、顺口溜记忆

歌曲通俗、顺口溜押韵,两者读起来都比较朗朗上口,运用到历史的记忆上也比较轻松,容易使学生接受。比如,在讲“三国”有关方面的内容,可以借助林俊杰的《曹操》进行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历史内容有了兴趣,记忆便水到渠成了。再有,在学到后签订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琢磨并把条约的内容变成顺口溜:

(1)割香岛(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两一(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3)开五地,为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进出款,须商谈(中国进出货物的税率须同英国商定);由此可见,通过歌曲和顺口溜就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记忆内容,何乐而不为。

2、借助图示记忆

利用图示来记忆,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学生如果记不住或记不准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很好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网状图帮助学生记忆关联性的知识(中国历史上著名变法)、用人物图片或地理图片来记忆静态的历史知识等。

3、巧用时事记忆

第5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创意地理教具的目的:在课堂上使用创意教具,首要目的是将知识点通过更简单的模型模具来直观表达,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明白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第二个重要目的是通过创意教具来活跃整个课堂,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最后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具的制作,这样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能让他们和教师一起参与,从而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得课堂更加活跃。

二、地理教学创意教具的案例探索

六年的地理教学探索,对于创意教具的使用也有几点心得,笔者通过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几个教具案例和大家探讨分析。

1.经线及经度的划分———三个半圆形纸片的使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的认识地球,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到经度及经线的概念,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加之对整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这一节中女生很难理解整个地球空间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理解的难度,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三个半圆状的纸片,分别引导学生来理解几个概念,分别让学生理解经线的概念,再通过圆片的夹角产生让学生明白经度的产生过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经线及经度的基本定义特点。

2.创意经纬网的课堂体验———以行列作为经纬网。

经纬网是初中阶段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经纬网的教学一直是地理教师深刻挖掘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经纬网的教学中,以学生刚来不了解作为课堂基本导入,并设定特定排和特定组分别作为赤道与本组子午线,根据教室里面的课桌分布,设定几个特定经度与纬度。授课时说一个经纬度,请该同学站起来,并且让其说出一个经纬度依次传递下去,这样在教室里就形成了一个局部的经纬网,每个学生就对应一个点,从而衍生到整个经纬网的讲授过程。这样,整个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怎能不生动活泼呢?

3.天气与气候教学———学生自主制作天气符号。

本课堂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作为一个基本导入,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播报过程,上课过程中,拿出课前用彩色卡纸制作了一套表示天气符号和风向风级符号的卡片,许多符号可以制作在一起,制作成一个复合型的卡片,例如天气符号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雨夹雪,表示风向和风级的符号2~6级可以制作在一张上,8~12级可以制作在一张上。最后设计一个小游戏,利用这些卡片来做一些小游戏,例如利用这些符号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来向同学播报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4.再也不是难懂的等高线地形图———野外教学+自主制作等高线模型。

等高线地形图是学生在初中接触经纬网后再次接触到的知识性难点,对于等高线的判读是初中生较为难懂的地方,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地看懂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目前教学过程中重点探索的。本课堂设计,首先初步讲解各种等高线基本判读,特别是在平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曲线变化,让学生建立立体概念并进行空间定位;在讲解之后带领学生去野外对于实际空间形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关于等高线地形的制作,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有彩纸板、海绵胶、泡沫板,工具有剪刀、裁纸刀。用不同颜色的纸板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用泡沫和彩纸板制作成有缓坡、陡坡的山体。山体分为六层。用画板作底板,用海绵胶固定。教学中的使用:底板上有山体模型,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座山的模型,山顶的海拔高度为780米”,让学生形成山体的印象。读图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名称。学生侧视可见山体,俯视则可见清晰的等高线图。观察等高线疏密状况,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三、创意教具在未来地理教学的深度思考

根据已知自制学具,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观察学生、教学思考、思维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而地理教具或学具的亲手制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首先,创意教具更应该体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后,倘使能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与此相关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亦能在制作中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创意教具应当是以地理实体化、地图化呈现,将教具作为重要媒介,将教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成为地理教学的主打阵营,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共同协作设计教具,才能够更好地呈现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意教具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现地理信息。不管是什么样的创意教具,它的基本功能都有两个核心:辅助地理知识的教学,优化难点教学过程;可视化表达地理知识。

再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设计地理教学用具,如何通过教具来让学生认识大千世界,构建学生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琢磨设计的,丰富多彩的地理创意教具,在外形上极大地吸引了学生,高效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干巴巴的文字中跳出来,能高效地调动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第6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差异 教学 交际 能力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里有这样的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事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我就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分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教学。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上课时的问候语往往是“good morning, teacher!”也就相应地把“李老师”称为teacher li。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李老师=teacher li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别扭。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现在这种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接受。)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和英语国家人的不同风格。

3.赞美及回答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而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不敢喜形于色,以防被人说骄傲。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国家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1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除了课堂上进行比较教学外,我还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设英语讲座,给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的补充。通过对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比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了解世界的热情,增强了学英语的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7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一、用好义务教材,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推广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正确的教育观是我们教好新教材的基矗传统观念认为,人的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教师把学科知识作为一堆现成的成果来教,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接受、记忆、再现这些知识。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开发人们的智力,以及当前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形势,使教育质量观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况下诞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内容与新的结构。义务教育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大面积提高的“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是初中化学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点和优势。

1.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难度,精简了许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习题难度,缩小了计算范围,注意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等的联系,注重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教育内容编排科学合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间的合理结合,有利于使学习循序渐进,生动活泼。

3.教材各章篇幅较短,重点易于突出,易总结复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

5.教材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验教学,趣味性强。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7.教材印制精良。教材每页都留有空白,易于学生记笔记和写学习心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创造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半只能达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眼、耳、脑、手、口的全身心活动,才能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性的发展。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设计研究途径,树立假说,诱导推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这样的讲授方法有望使学生发现、理解、掌握科学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成果。

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智力技能。教学中,通过一个个实验及实验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发现、了解学科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试探着用一些基本操作和初学的实验技能去做新的组合,去探究解决简单问题,初步了解一些研究自然的方法。

习题的处理上,避免题海战术,因为从题海中求得好成绩也未必是能力素质的反映。

基本题型是有阶段性、局限性的,而知识的应用、思维的发展是无限的,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切因素,注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才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根本途径。总之,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关键。

二、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首先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

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巩固概念,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滤纸、甘油滴在KMnO4晶体上着火等。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并改进了一些实验,这些实验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条件能使学生亲自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掌握物质的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例如,在第五章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迁移衍生发展到新知识。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第8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艺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83-01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而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学习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课堂提问的设计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问不当,不仅无益于教学,还会窒息课堂气氛,禁锢学生思维。

据研究发现,目前中学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情况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问题数量随意性大,一节课最多的可提二十多个问题,最少的只提一个问题;提问仍然是从教材内容出发,而没有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基本没有答案开放的,鼓励学生阐述观点,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反复重述、打断学生发言的情况比较严重;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不高;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些表现是目前课堂教学提问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反映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提问技能,透过该现象能更深层地反映出目前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的掌握,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唱着主角,学生并没有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这种观念对课堂教学提问的影响在于,它使教师对提问的功能、目的、类型、作用等的认识和实际运用机械、单一,针对性不强,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效果较差。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提问现状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提出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对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温故知新,联系已有知识

教学要真正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多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任何一个物理教师在上课时都不希望自己上演“独角戏”,学生无动于衷。在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去调动,去激活。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往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列举提问,联系生活实际

物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也离不开生活。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将物理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

三、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液体的蒸发时,先给学生呈现如下现象:用扇子对着一支温度计扇,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棉花,将棉花浸入酒精中,然后从酒精中取出,再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迅速下降。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就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又如,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举例:人绊倒时通常是向前扑,而人滑倒时往往是向后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从而进入问题情境。

四、学以致用,采取应用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做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五、引起争论,激发思考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这样既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也可以把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收到效果比单一的讲解要好得多。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为此,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议论文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培养 主体参与意识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师,必然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课程参与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地学习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与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指在课程运行中教师允许相互交谈,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内在自由指学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就必须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内在自由。自由意味着权力与责任,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课程主体,他们应该有自主性参与课程的权力。学生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他们自主性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同时,学生在课程运行中要主动参与就必须有一定的自,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有自,就不会产生主动参与;没有责任,主动参与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于自流,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的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主动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动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动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主动参与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它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使活动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参与是前提,决定着活动的始发:参与是过程,决定着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动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师生关系民主是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必须是民主性的,否则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1 营造氛围,激起主动参与的兴趣

坚持教学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迎接中考”的复习教学中,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首先提出合作学习方法,即看到一个“短文阅读”可以就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逐个讲解,先组内互问互答,再让每一个小组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同学回答。这样小组成员就能积极合作,圆满完成了复习的任务,激起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2 优化组合,增强主动参与的信心

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既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建组原则,还应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通常4~6人为妥,组长宜实行轮换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建组后,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友好,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参与合作的自信心。

3 精心设计,激发主动参与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主体参与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投入探索活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实践活动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4 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

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同学在给保护小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小草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同学给喜良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