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学期个人期末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20xx年招聘新教师报到工作
2、教师提前退休、正常退休有关工作
3、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及上报工作
4、职称晋升工资
5、招生宣传工作
x、常规工作
7、网站更新与维护
8、学期结束工作
学生科
1、x月2日~x月22日在全校开展并完成了第五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从中职生资助政策想到的”征文收集、评选、上报工作,和“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制作、上报工作,共上报征文三篇、职业生涯两篇
2、x月4日~x月13日在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并收集班主任班会总结
3、x月4日~x月13日完成本年度学生奖学金的评比、公示、奖学金发放工作
4、x月9日~x月15日完成“迎奥运、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总结工作
5、x月1x日~x月22日完成20xx年市侨鸿爱心助学基金评审申报工作
x、x月1x日~x月22日完成除下厂班级的学生“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发放工作
7、x月29日~x月30日“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签名活动
8、x月23日~x月30日完成班主任暑前结束工作的安排工作
9、x月13日~x月19日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暑前安全教育结束会
10、x月20日~x月30日完成部分学生实习就业工作
教务科
1、协助校长室完成了校首届文化艺术技能节闭幕式学生奖品的核算造册工作。
2、在校长室的领导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高考和中考工作。
3、13日配合职教教研室完成了校两位教师(胡燕、邱永梅)精品课的摄像录制工作
4、1x日---20日组织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和0x秋、20XX春秋学生单科结业考试。
5、完成20xx级学生毕业证书和报到证的办理工作,以及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复印、整理、装档。
6、会同总务科核查毕业生欠费情况
7、统计参加对口升学班人数
8、收集各班学生身份证等材料,为中职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做准备
9、完成大专生申请及中专毕业直升联大的相关事宜
10、做好学期结束一切工作(发放学生成绩单、学生成长手册科目单、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总结、召开班长会议、统计学期考勤表以及教师各类材料的收取工作等)
11、做好招生的各项准备工作
12、做好教学工作计划,督促体育组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生产实习科
1、到24、25中进行招生宣传
2、学期实训成绩和学生工量具赔偿清单交各班班主任
3、车间维修清单交总务
4、做好潜山学生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5、完成0x秋的技能补考
保卫科
1、维护校园和谐
2、召开学生公寓管理会议
3、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
4、做好学生文明离校工作
团委
1、举办首届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闭幕式文艺汇演,全校共有20个班级参加演出,共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x个,优秀奖x个
2、组织青年教师分别于x月2日、x月13日、x月2x日在华衍水务岗亭参加“红绿灯,文明行”劝导工作
3、召开团委会、学生会会议,布置学期结束工作
4、编写学校安全小手袋一书
总务科
1、x月2日~x月3日办理办学水平评估奖励费;安装东区投影仪(一层阶梯教室,三层机房);准备学校首届文化艺术技能节闭幕式
2、x月5日~x月30日办理西区围墙开工手续;补办西区土地证(漏掉操场);08年学校预算外教学设备项目开标评标;办理拆围蒋世华退场协议手续
3、x月x日~x月19日与学校教务科、保卫科、综合办整理统计校舍安全检查及陪同市局基建办领导检查东西区校园
4、x月9日~x月11日统计省第二届技能大赛赛点经费上报
5、x月13日~x月30日办理学校吸顶扇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确定(在市招标办协议供货)
x、x月1x日~x月19日办理西区食堂卫生许可证(重新)
7、x月17日~x月30日落实20XX年预算外项目三包教务软件(重新招标)实施
8、x月19日~x月30日办理学校教研室电脑布线图纸设计及西区原电子阅览室改装为多媒体会议室图纸设计
9、x月22日~x月23日与生产实训科一起办理省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的10台普通钻床验收工作
10、x月23日08年教附职教设备项目批复下来
东区教育工作
一、x月5日召开“广播校会”,对东区学生进行“端午节“期间的安全、文明教育,x月13日召开“广播校会“,就中职部期末考试期间的纪律、财产使用、卫生和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二、x月1x日,学生科邓科长召开初中部班主任会议,就期末阶段班级卫生、财产和学生安全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
三、在学期结束之前,各班级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进行了一次全面教育
四、在中职部班主任的配合下,疏导住校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教学工作
一、组织了中职部和初中部的期末考试,考试秩序良好
二、组织了初一、二年级的地理、历史、生物结业考试
三、完成初三学生毕业考试、升学指导等工作
安全保卫
一、及时处理了学生之间的纠纷,本月份没有发生恶性打架事件
二、在中职部放假前,对住校生个人财物的保管做了妥善安排
三、配合总务科对东区的校舍、食堂、体育设施等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
四、对暑期的值班人员做了安排
后勤工作
一、总务科将东区篮球架安装到位
关键词:全面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149-02
收稿日期:2012-01-09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1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基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成果之一(JYB2011127)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河南郑州人,助教,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王保栋(1981-),男,河南新乡人,助教,从事计算机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
国外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很多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高校,因地理位置、社会需求、思想意识等因素,致使我们引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更显得水土不服。按照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重点围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本文初步构建了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强调大学生的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一、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
国内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课程得到初步普及,但是,中国目前的课程体系呈现出政策化、经验化、程序化的特点。首先是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传授等理论讲解,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锚、人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实践性环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课程形式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多为上百人的大班授课,就业指导课缺乏针对性,课程形式存在很大随意性;最后是讲课手段缺乏多样化,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锻炼,这与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偏差。我们应该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多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国化及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像河南省这种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各批次学生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促进河南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储备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二、影响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的因素
1.课程设置目的性。根据对河南省内几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一般毕业生们都基本掌握了与就业相关的求职技能和职业知识,而其自我认识能力、职业价值观、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却比较差,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更多是听就业指导教师灌输理论类知识比较多,让学生参与的实践类课程相对很少。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在学科内容上的具体化,也是课程设置目的的体现。很多高校为了完成各类评估,硬搬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课程内容。根据对河南省内部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就业课程内容重政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进行心理调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却比较少。更多是强调学生求职技能,却忽略了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出现单位总是觉得大学毕业生不安心工作,而毕业生总是在不停跳槽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很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寻找到丰富资源,这就导致学生来上就业指导课是为了课程的学分。
3.课程教学方式。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多为教师一言堂,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播放求职礼仪视频等也都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参与进去,形成更多互动的环节才是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的关键点,也是帮助学生现场解决就业疑问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想法,但是缺少与老师的有效合理沟通,得不到老师专业的指导,会让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道路走得更坎坷。
三、初步构建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面向全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付诸实践,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就业力。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大学阶段自觉地提高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2.日常专业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就业指导理念。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目前更多的是依赖就业相关部门,还未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未引起全员的重视。高校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渗透到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深入企业和一线调查、实践,熟悉相应的职业领域,结合学生实际,保证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的紧密联结,而不只是由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课堂上单纯去讲如何去找工作。
3.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课程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应该形成 “招生―培养―就业―招生”和“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系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助理―学生”两种多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构筑科学顺畅的就业对教学与招生的导向与反馈体系。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都会反映出不同特点,而不只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适应期和快要毕业时的就业期需要关注,在大学中间也是培养学生的黄金期。(1)构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课有着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单一的课堂理论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课程实行分阶段授课,遵循大学生在校四年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七个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第一学期“职业规划”(大一上学期),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初步树立人职匹配的理念,初步学会运用职业测评工具及SWOT决策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实践环节为职业测评及结果分析,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学校在学期末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第二学期“时间管理”(大一下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时间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记录分析个人时间管理的状况,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时间管理水平,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在实训中提升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时间行为记录及结果分析,个人时间管理实践报告书的撰写。各系学期末组织时间管理大赛。第三学期“目标管理”(大二上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分析个人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的状况,结合现实,养成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习惯,提升制定职业发展长远目标、实现近期目标的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与环境特点分析,撰写个人目标体系的建立与管理规划书。各系在学期末组织目标管理辩论赛。第四学期“初始创业”(大二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理财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团队合作与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实践环节为组织拓展活动,培养个性特点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可以适当引入社会上创业培训课程,让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参加培训。学校在学期末举行创业大赛。第五学期“职业定位”(大三上学期),使学生了解专业、职业和现实环境,能够结合个人条件,合理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方向性,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实践环节为职业与专业社会调查,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同时撰写访谈报告。各系在学期末举行职业定位展示大赛。第六学期“就业准备”(大三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求职与就业的方法技巧,尝试完成个人的求职实践或就业实习。实践环节为模拟招聘,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简历大赛。第七学期“就业实战”(大四上学期),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与步骤,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就业与劳动权益,能够运用求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实战,实现适合自己与社会实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实践环节为求职就业实践,召开已经毕业学生与在校生经验座谈会。(2)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态度、观念的改变和技能的获得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引导学生掌握求职原则、方法与技巧,合理定位,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与就业能力。
4.结合教育部及教育厅编制的教材,编写符合学生实践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随堂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学随堂册的编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参与性和以老带新性。同时,这样的教材会更符合学生需要,吸引学生的关注。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由老师和学生助理共同编著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笃行册》,以“认知篇―时间篇―总结体会篇”为章节的结构顺序,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认知,进行实践达到与自我结合,形成个人的能力,为人生的发展和职业道路的进步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课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但是这门课程如果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不仅仅是需要普通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政策,以及求职技能教育那么单纯,更多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花时间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做人学做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及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7).
[2] 黄志荣,孙传浩.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若干问题
一、以推进《规范》的落实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有序开展教学工作
学校的生源状况给我们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与考验,要保证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树立质量是生命线,质量是学校荣誉的意识,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务处将从教学常规着手,以推进《规范》的落实为抓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切实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和反馈工作:
学期初:根据学校“六认真”检查规范,召开教师大会、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会议,明确“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教研、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课外活动”的“六认真”工作标准、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责任人工作事宜,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明确今后工作思路。
学期中:各检查责任人检查各科老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体教师备课、作业批改、课堂教学等工作进行教学评价,形成常规简报予以公布。
学期末:认真检查教师备课本,听课本、工作手册等过程性教学资料,了解每位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工作情况,并对检查结果予以考核,对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2、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巡查和检查工作,多方面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行政每天巡堂外,教务处成员坚持每日的教学巡查和值日,巡查不少于2次/天;定期召开各组会议对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反馈。
3、继续加强对执行课程计划的管理。坚持依法执教,严格执行《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按照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坚决做到学生、教师、教室、教务处的课表一致,并严格规范临时课程调动安排,杜绝私自调课、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本学期教务处人员将进行不定期检查,不断促进教师增强执行课程计划的法规意识,从而产生自觉行为。
4、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与评课、听课等多种形式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树立立足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的质量意识。
5、严格执行《张家港市第七中学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研究制定学科作业量标准及学生作业要求,并实行定期调研、检查,切实减轻作业负担,使学生的作业真正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效果,同时又能促使教师深入研究、精心选题。同时要求各备课组认真制定本学期所印讲义的计划,并对讲义的撰稿作出具体的要求,提高讲义的检测效度和导教、导学功能
6、强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管理。
二、践行新课改,深化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牢固确立新课程理念,不断完善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继续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实践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牢固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突出主体、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挖掘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认真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并把它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切入口,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创七色。
2、加强集体备课研究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每周至少保证有1小时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习题,并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开学一周内各教研组将集体备课时间报教务处。
3、继续加强导师制工作
要求结对师徒认真开展共同备课研究,互相听课分析,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指导。通过听课,及时发现问题,查找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措施,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到老年教师模范,中年教师示范,青年教师规范。教务处每月将对各导师和徒弟的导师制工作手册进行系统细致的检查。
4、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对上学期参加市级骨干教师评比并以通过第一、第二轮选拔的教师,教务处将提供更多的课堂展示机会,让这些教师在实战中得到锤炼。同时要积极搭建舞台,鼓励校内的中青年教师以市级骨干教师评比为标准,积极参加校内的
“名师、骨干教师”评比活动。
5、开展各项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继续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课”、“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等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学期要求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交流活动,要求行政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
6、加强提优补差工作
在切实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加强提优补差,特别是提优工作,促使各科教学质量再上一台阶。同时,教务处加大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对薄弱年级、学科继续采取跟踪调研,做好学科质量调研的分析、总结工作。力争在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好成绩。
三、重点工作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初三中考成绩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从本学期起,初三年级进入初中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阶段。本届初三部分学科有优势但不明显,部分学科尚有差距且个别学科差距较大。因此,如何通过全体全体初三师生的艰苦努力,在初三中考中取得胜利,对我们将是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考验。本学期教务处工作重心是围绕中考、围绕“三率”的提高,未雨绸缪,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初三各项教学工作,为学校“综合评估”迈入“二等奖”的行列做出努力。
具体措施:
1、坚持四个到位,(即形势分析到位、思想管理到位、教学安排到位、提优补差到位)。
2、认真学习《中考纲要》,把握课程标准,开展二次备课(即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根据各班具体情况的个人备课),落实教学目标,始终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推行异步分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3、多层次召开学生会议,谈形势,提要求,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及复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教育学生学会体验,享受过程,克服急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学科组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5、发扬备课组团队协作精神,统筹安排各班的教学工作,加强对优等生的指导及学习困难生的拉差补缺工作,使优等生更优、学习困难生能跟上班级学生的学习步伐。
6、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我们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复习,抓好专题复习研究,有效地把初三阶段的知识点梳理清楚,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四、认真做好课务管理和考务管理
1、合理的科学的课时安排、作息时间、任课安排。
2、及时协调好因公、因事、因病而空缺的教学工作。
3、严格考纪,加强考风建设,认真组织好每一次考试。
五、增强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
1、主动联系工作,认真完成校长室交办的工作,适时提出意见或建议。
2、主动处理好与各处的关系,密切与广大教师的教学联系、虚心听取教师对教学管理的建议。
3、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并进行比较和学习,取长补短。
4、继续实行学校一贯坚持的“通报分析制度”。教务处将继续加强对成绩的分析统计工作,及时反馈给教师,把统计数据向校长室汇报,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班级学科进行调研,通过分析统计整理存档相关数据,完善教师《业务档案》,作为今后教师的业绩考核依据。
六、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务处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
2、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
3、组织学生报到注册工作,统计学额及时上报
4、召开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会议
5、做好开学教学工作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检查、各组室工作手册检查)
6、 教师、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工作计划
7、 正常教学秩序
8、开学初课堂教学全面调研
三月份:
1、进行二月份教育教学常规考核
2、各教师制定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3、出台教学常规简报
4、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安排检查与落实
5、毕业班工作计划出台
6、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7、 初三年级体育、英语口语强化训练及模拟考试
四月份:
1、进行三月份教育教学常规考核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教师听课情况、四精四必工作检查通报
4、初三英语口语模拟考试
5、体育中考相关工作
6、召开初三学生誓师大会
7、组织期中考试工作
8、期中学生成绩分析
9、组织初三体育中考
10、组织生物、化学、物理试验操作考查工作
11、中考英语口语考试工作
12、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五月份:
1、组织师范类报考学生面试
2、初二生物会考强化复习工作
3、组织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4、召开初三年级各层次学生会、教师会、家长会
5、初三学生档案整理
6、 初三学生毕业考试安排
六月份:
1、制定各学科复习计划
2、初三政治、英语标准化模拟考试
3、选派中考监考教师并报市招生办
4、召开外出监考教师会议;初三考务工作会议
5、组织中考考试工作
6、先进教研组申报工作
7、初一新生验证、录取工作
8、各学科期末教学进度检查
9、组织初三学生网上录取工作
10、组织期末考试
七月份:
1、进行期末质量分析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20xx年12月,我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顺利地通过了区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同时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上学期,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更使我们对争取通过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二、主要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巩固上一学年度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逐步把环境教育引向日常化、持久化。
1、突重点:渗透于课堂
首先,各个学科的老师继续注意梳理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初步形成系列。对各个学科,尤其是社会、自然、语文等几门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都要做好有关环境教育知识的梳理,形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序列。同时,鉴于过去“创绿”工作实践中的教训,要求各学科教师能及时地把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案进行整理汇总。其次,各科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渗透的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做到“三个注意”,即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注意课内外结合。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征文活动,引导教师研究环境教育,钻研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为检查而刻意进行环境教育、生搬硬套的做法,使环境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抓关键:寄寓于活动
我们将立足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境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团委、大队部、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模拟场景、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基于过去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本学期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的全面性、深刻性,力求活动质量和收到的效果更上一个层次,更突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3、强熏陶:潜移默化于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草坪、雕塑,进行养护,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舍得投入,在捉襟见肘的紧缺经费中,竭尽所能地节省出部分经费,专门添置了环保宣传专栏,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用不锈钢制作了环境教育的标语。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校园铭牌的作用,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让学生耳濡目染,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4、攻难点:结合于习惯
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等。让全体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养成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根据我校实际,在学生星级评定中专项加入环保行为习惯的考核标准,把环保作为评定学生日常行为的文明、规范程度的一把标尺。同时,在校园里添置分类垃圾箱,改建垃圾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且,专门设置废电池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总之,要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中都能切实与环境的净化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教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学生会、班主任等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
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把学校创办成“绿色学校”。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性。务必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为载体,加大力度,认真落实环境教育。
一、健全组织机构,使环境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建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结合研究学校双周工作,对环境教育工作,要及时总结,认真分析,落实措施,使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教育。做到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的评价落实,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加强实施环境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论文评比、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针对各学龄段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的必要时间,确保各年级的环境教育课与环境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
各年级组要求各年级选择好每学期2课时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撰写好详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或班团队活动的,要写好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活动主题、参加活动人数、要求、实施方法)和活动总结。
三、以各项环保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
为了推进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发扬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将积极开展创建“三绿”(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的活动。
学校以实施高质量的环境教育为突破口,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师生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
各年级要组织师生积极投身到“三绿”活动中去,要树立先进典型,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要针对自身特点,创新工作,创建经验,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术交流作出新贡献。
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和市、区基层创建等各类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年级定期开辟环境教育黑板报,报导重视环境保护的典型经验,宣传积极开展“三绿”创建活动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切实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以下计划:
二、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广播操和队列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认真上好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常见病和流动性疾病的发病率;
4、协助少先队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卫生工作
1、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教室窗明几净。各班做好教室、包干区清扫,要落实保洁,做到教室包干区无纸屑、无垃圾。发现有以上现象,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2、作好日常检查巡视工作。坚持一月一次大扫除,大扫除有重点、有要求,大队部及时检查、记录、公示。检查情况做为清洁班评此依据。
3、专用教室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和班级,要求做到整洁美观。由专用教室负责老师管理日常保洁工作。
4、继续做好灭“四害”工作,做到工作到位落实。
(二)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班队活动课等阵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季节性卫生知识教育,按规定开设卫生健康教育课。并做好一年一次卫生测试工作。
2、加强保护视力的教育,督促近视学生进行治疗。做好本学期期末视力检查,统计入档工作。
a、落实检查,督促学生认真、正确地做好眼保健操。
b、各任课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不拖堂,课间让学生走出教室活动、望望远是保护学生视力重要手段。
c、后勤服务中心要及时做好教室破损日光灯的更换工作,保证教室照明。
3、继续做好血防教育工作。
4、培养学生个人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定时不定时抽查个人卫生。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5、做好每月因病缺课统计、入档。期末资料整理、入档各项表格上交及小结工作。
6、开展卫生保健活动、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及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加强个人卫生教育,进行个人卫生习惯抽查,以养成讲卫生光荣,不卫生耻辱的.新风尚。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爱滋病预防知识宣教,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 课程设计 应用型人才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因此,笔者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内容涵盖了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接触到企业财务与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概况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是以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既强调会计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又注重会计实务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应用、会计制度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实践课程按照实践地点范围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类型;按照实践内容分为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其中课程设计大部分在校内以课程教学的方式,由任课教师主持集中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在校外实习单位由学生自行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于第8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以上课程最终都要给学生评定成绩,学生修完相应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在高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建设也与时俱进。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每一个阶段的调研和开发,从培养方案开始,每年均进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由任课教师提出对课程的修订意见,主要涉及到课程的增减、课时的调整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课程软硬件建设及运行情况以及课程具体内容等,使得会计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优点
(一)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从教学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借助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操作。由于实践课程一般都是集中进行,每学期初的前4周和学期末的后4周是实践课程最集中的时段,每门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至2周的课程设计集中学习,在此期间,一般避免安排其他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攻一门课程设计。因此,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确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
(二)师生近距离接触,促进交流沟通
由于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因此,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自己动手,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能够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另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同,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比较抽象、枯燥,实务资料也比较有限,加之现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容清晰和具体的认识、把握。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面对真实的案例和资料,曾经模糊的内容变得清晰,抽象的理论也成为具体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得到了强化。以初级会计学中的凭证、账簿、报表教学内容为例,理论课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只局限于一些浅显的概念、分类等方面的认识,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当在真实的凭证和账页上进行填写时,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一一得到了印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全面衡量和评价实践教学过程,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更进一步。
三、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目前课程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个别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抄袭现象。这一点,不仅理论课程中存在,而且课程设计中可能更严重。理论课程中,部分限定时间上交作业的内容,总有学生因为不会做或不愿意自己动手,而参考别人的作业。为此,每年教师都煞费苦心想对策、讲道理,包括提出不按成绩划分等级等。对于课程设计来说,全程只有一个案例作业,相同的资料,集中而有限的时间,大量而琐碎的计算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成为课程设计中先天不足的诱因,总有一些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作业,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收尾阶段情况更为严重。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难以兼顾教学效率和效果
按照教学安排,一般先上理论课程,然后再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但是,总感觉课程设计的安排时点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部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初的前4周或者学期末的后4周,也即第1至4周和16至19周,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态度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安排在期末,会与期末考试周重叠,学生容易手忙脚乱,一边复习其他课程,一边参加课设,遇到考试时间和课程设计时间冲突的情况,会选择为考试让路,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来看,本学期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实践课程应该是最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对内容掌握得比较清楚,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得到很好的衔接和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与之相比较,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针对上学期所学过的理论课程,经过一个假期的间隔和休息以后,很多学生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此外,课程时间安排不仅仅是学科内容衔接问题,还会牵扯到其他课程安排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情况。在实践课程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在期初、期末均安排课程,才能满足目前所有的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教学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难以确定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平常课堂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最后完成提交的作业,答辩,实践报告等。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各部分内容,采取五级评分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评定综合成绩。其中,诸如学习态度、提问以及答辩等方面,很难有精准的计量标准,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所以,即使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因此,如何使考核和评价更客观,尽可能减少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成为目前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四)专业实习难以控制,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由于专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有的是学校统一联系的实习基地,有的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单位,加之毕业实习阶段还有很多学生为考研、出国做准备,因此,专业实习阶段具体情况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教师鉴定学生的努力程度也只能通过学生提交的相关实习资料和实习答辩情况,在此期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只能采取侧面的事后跟进方式。笔者所在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要以实习单位的资料为依据,这样学生很多论文命题都集中在财务报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等方面,很难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大部分课程设计均要借助于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而负责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师主要都是本系的专职教师,不同教师由于日常理论课程教学的分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税法、成本与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不同课程组的教师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和储备存在一定偏差。其中,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讲教师外,其他课程的教师都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熟悉程度很有限,而面对大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样,对于各课程组的教师而言,面对一些非本课程组的一些细节问题会有同样的感觉。由于课程设计往往是一个年级几个班同时开课,但以行政班级单独指派教师,一人一班,在安排教师时,在本门课程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安排其他课程组教师作为补充,这些教师本身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意识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早已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科学的会计学科,对现存法规有着高度的依存性,只要相关法规进行修订或改变,会计处理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对新知识新内容的不断学习会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常态,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只有彻底改变观念,认清学习目标,才能摆脱只求分数、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
(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协调考试安排
理论上,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一种实际练兵,只能是同时进行或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所以,在学期末安排本学期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应该是优选方案,但是只有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期末考试或其他课程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后,这种优势才能落到实处。建议在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过程中组织有课程设计教师参加的专业论证,全盘考虑,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务部门在安排全校必修课考试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另外,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针对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变集中安排的课程设计为分散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机房期初期末的资源压力,也能避开期末考试,但在具体设计进度时必须注意要和理论课程对接,分散学习的效果如何也有待实际来验证。
(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评价标准
建议以各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对课程设计的研讨和开发,积极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和完善成绩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考核方式,要重点关注其实际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量化程度高的成绩评价标准。例如借助于单机版的财务软件,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任务,不仅可避免学生抄袭,而且更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四)增强专业实习环节的过程控制,更新毕业论文管理理念
在学生实习阶段,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引导和管理,重视实习答辩环节。另外,可以尝试双导师的运行模式。例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作为业务导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具体实习事务,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实习过程更顺畅,也能对学生实习过程有更真实客观的评价。毕业论文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掌握专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和技巧,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在论文命题方面应放宽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选择财务与会计方面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不同方法并行,以此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和专业水平。
(五)加大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培养跨学科的多面手
目前,专业课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集中表现在一些较难的教学软件的应用中,例如用友U8、SAP 软件等,这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会计教师而言,是会计实践课程中最大的障碍,急需办法解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包括计算机、财务软件、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的培训,建议以学院为单位,定期举办计算机和软件培训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
2.办公室中专门安排电脑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以备教师平常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掌握都属于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常规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日常很少接触相关内容,难以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便于教师日常学习,建议在系办公室中专门配备大容量的电脑并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同时在平常教研室活动中增加相关业务学习内容,使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常态化。
3.实施课程轮换制度。建议在教师个人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进行课程轮换,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教师人才,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例如鼓励专业课教师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
4.编制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程式化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出现的一些计算机、系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有专业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每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均应编写统一的教学指导书,把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列举出来,这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应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指导书,包括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建议任课教师采取课程日记的方式,把每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原因、现象以及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同时课程结束前也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课程中积极改进。X
作者简介:
为了全面贯彻郑州城轨交通中等专业学校各项教育方针及管理政策,加强团委会内部管理,以培养有能力、高素质的团委会干部,塑造严明实效,团结一致,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优秀学生干部组织。根据我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团委会工作准则
1、团委会全体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院院规院纪,在广大学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不违反课堂纪律,不破坏团委会形象;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始至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
2、团委会全体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团委会各项制度,要有明确的组织性,纪律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全体成员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抵制个人主义,工作中要秉公无私,吃苦耐劳,用于开创工作新局面,开拓新思路。
4、团委会成员仪表端庄、衣着朴素、整洁,不穿怪服,不理怪发;工作时自觉将工作证佩带在身上。
5、团委会成员举止文明,对人和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说脏话,不随便大吵大闹。
6、团委会成员为人诚恳,不摆架子,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批评,及时反省和改正,对无法处理的事情及时汇报。
7、团委会干部要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教室、辅导员、教官的工作,在班级自律和规范过程中起带头作用。
8、团委会成员应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不能因工作而严重影响学习或为了学习而放弃工作。
9、各部门举办活动前要有详尽的计划书及预算申请,活动前写好活动申请交学校审批,结束后要在一周内完成活动总结,并整理好全部的书面材料(包括协议、宣传资料、照片、有关表格等)存入本部门文件以便于管理。
10、对活动中计划书。申请书、协议书、报告总结及具体活动安排做重大调整,必须以书面形式向主席团提交详细的报告说明,经主席团审批后方可。
第二章 岗位责任制度
1、团委会在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过程中实行主要负责人问责制。在各项工作中,主席团成员、各部部长应把具体工作细化到人,明确分工,并做好相应记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追究责任。如因分工不明造成的事故,责任归咎于主席团成员和各部部长。
2、团委会的负责关系是部长对书记处负责,干事对部长负责,团委会成员要对所有学生工作负责,认清岗位,加强合作。
3、团委会各项事务的解释权归书记处所有。
4、书记处必须参加所布置的各项活动,并对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做好协调。
5、各部搞活动时,主管副书记必须在活动开始前15分钟到场,与之相关人员在前10分钟到场,否则出现问题,将追究主管副书记,部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上报院领导。
6、各部副部长应协助本部部长做好本部事务,并且应积极献计献策,并积极反映监督,必要时可直接将意见反映到书记处。
7、敷衍塞责,团委会各部应积极,高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推诿,不拖拉,不推卸责任。
8、团委会各部应积极服从书记处的调配,协调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9、凡团委会举办或参与的大型活动,都有书记处
第三章 团委会换届制度
1、宗旨:团委会换届要本着民主、公开、高效的原则,以逐步建立和完善换届章程为核心,
切实选拔出能够有效协助领导老师,真正代表广大同学,德才兼备的团委会干部团队。
我院团委会于每年的11月份进行换届,每次换届标志着团委会全体干部(包括书记、各级部长)聘用期的结束。
老一届团委会到期后要举行工作总结大会呈报工作得失,然后按照换届流程公开进行新一届团委会干部的竞选。
2、流程概述:
(1)将团委会书记处及各部的工作职能及权责进行公布和宣传,供广大学生了解和阅读,在扩大团委会影响的同时揭开本次换届序幕。
(2)有意参加团委会竞选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同学需提前报名并上交个人简历,简历主要包括姓名、年级、专业、特长、入学以来所有荣誉、对团委会的建议或意见,简历需附照片。
(3)对第一轮确定的人选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试,书记处的面试应由原书记处成员协同老师公开进行,原书记处成员还应参加相关各部的面试活动,确立最终的候选者。面试题需由主考人员提前拟定,由老师及原书记处成员具体把关。
(4)选定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本届选举大型活动。评委由领导老师、原书记处成员及普通同学代表组成。书记处及各部采用竞选演讲的方式公开竞选,书记处最好放在各部之后进行竞选,最终由严格的投票及公证程序当场确定下届团委会书记处及各部部长的最终人选。最后举行新老两届成员的交接活动。
(5)各部副部长及干事由新任各部部长在指定的时间内配合新任书记处成员确定最终人选。
3、报名条件
综合测评成绩在班级前40%以内,有责任心及创新精神,人缘较好。有干部经历者适当优先。以上条件均会由相关人员调查核实。
4、考核要求
书记:具有极强的管理才能和号召力,具备团队协作及首创精神,能够紧抓总体思路及各阶段的工作重心,实施统筹规划及总体监督。思路缜密,作风稳健,能积极配合主席工作,做好资料的整理及存档工作,为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组织部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组织和调动成员同从管理,可以担负起会内的人事工作。
宣传部长:有一定特长,具有宏观思路及创新能力,能够特色鲜明的对我院的团学工作和成绩进行大力宣传,建立与同学们经常性的沟通,和主席团进行及时的交流,实现各种方式的互动。
文体部长:有一定特长,思维活跃,能够有发动广大同学,举办大型特色文艺活动的魄力及能力,配合宣传部长致力于本院文化的发展。
外联部长:了解团委会内部的运作,口才突出,甘于吃苦,魄力十足,主要工作是进行积极有效的外联工作,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
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责任心强,全心全意从事校内外爱心公益事业。
第四章 会议制度
1、每学期开学召开一次全体大会,对团委会工作做全面部署;学期结束时召开一次学期总结大会,对团委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表彰大会、换届选举大会由院领导做决定。
2、定期召开例会,团委会会议每周一次;部长级以上例会每周一次;部门例会每周一次。
3、会议召集人要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并做好会议记录,通知组织部考核签到。
4、团委会各项会议须按时到达会场,请假须在开会之前向会议负责人告辞,事后无故迟到一次者给予口头警告,两次者给予书面检讨处分,三次者给予记过处分(情节恶劣者开除),依次类推,无故未到一次者给予口头警告,两次者给予书面检讨处分,三次勒令退会,请假累计3次者通报,超过5次者记过处分。
5、学生组织的会议、部门例会团委会成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迟到者,未到者按会议纪律处分,早退者按迟到论处。
6、组织部每次都要记录会议出勤情况,有事会提前请假,会后补假无效。
7、由书记安排专人进行会议的详细记录,会议记录于每学期年末存档。
8、例会要求规范、高效、简短、不形式化,充分调动各成员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第五章 请假制度
1、事前填写请假条,事后不不假。
2、团委会成员请假由部长审批,书记处审核,指导老师签字。
3、若有事不能参加会议的需用团委会专用请假条;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元旦晚会)必须有部长与书记处签字后方可生效;小型活动(如部门例会、早操)直接由部长审批后方可生效。
4、口头请假或托人请假一律无效(特殊情况除外)。事后请假,若没有特殊原因,均视为缺席。
5、请假理由必须是事实,若以编造理由来达到目的,记过处分。
6、由于特殊原因(如生重病)需请假者,由本人提交书面申请,一周内可由部门部长审批,一周以上要交于书记处审批。在休假期间,可不参与团委会工作和日常事务,假期最长一个月。
第六章 团委会档案管理制度
1、为团委会成员建立人事档案,团委会认识档案包括团委会总体人员的任免、更替,及个人的档案信息两个部分。团委会认识档案有主席团负责收集整理。
2、团委会认识档案中的个人信息档案部分有书记团每月进行整理和统计,各部部长负责记录好本部所有成员出勤及奖罚情况(包括通报表扬、警告、记过、通报批评等)记录交书记团汇总。
3、每次活动都要由大家共同评选出两名“最佳表现成员”,选出对团委会本次活动出力最大、贡献最大的成员,记录在档作为评优依据。
4、每月月底开会时由书记负责作本月总结,同时对所记录的所有奖惩事项进行备案。备案文件作为年终评选优秀团委会干部的重要指标,占年终评选的50%计算。
5、各部门每学期末各做一份完整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同意交由组织部归档整理。
关键词:合作办学;专业课教师;土木工程;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20-02
一、引言
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加之“一带一路”策略的逐步展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更加密切,这明显增加了国内对具备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目前合作办学基本采用“2+2”的模式,即前两年在国内进行基础课学习,后两年在国外完成学业,而第二年的专业基础课讲授的优劣,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学生后两年能否顺利融合到当地授课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这种现状,对合作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是一种机遇与挑战。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教育国际化的指导思想,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招收2个教学班,目前已经招收了3届。笔者有幸参与了专业基础课的讲授,针对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在完成中澳双方的授课目标与具体要求的前提下,重点探讨合作办学中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可以对国内其他合作办学的专业课教师有一点启示。
二、中澳合作办学中专业课教师的机遇
合作办学与普通教学,不管从授课模式、授课语言、课程安排、考试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这势必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授课的教师也是一种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拓宽国际化视野。我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本着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学生的宗旨,课程安排参考澳方学校的课程配置、配套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指导和考核标准等,结合中外双方的教育特点和各自优势,进行适度微调,使之既符合外方教育体系,又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这是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的基础训练,也让专业课教师了解国内外教育在同一门课上的区别,形成了中外教学的有效互补。另外,合作办学主体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来自外方外,中方教师也基本上在外方学校进行培训交流过,对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十分有利。如果说了解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限于课堂,外派培训则是直观的认知,文字资料很难与之相提并论,且中澳双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再次拓宽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2.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合作班的授课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最新教学内容的切合度更高,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与外方教师沟通便利,在外方学校进行培训时,接受能力更高,效果更显著。但是,随着办学年数的增加,也会逐渐暴露一些弊端,如一些青年教师欠缺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好。针对这些情况,我院对中方教师的安排进行了调整,对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学历结构和职称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了有帮有教、共同进步的师资队伍。若想保证后续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团队协作是关键环节,这也与普通班级教学的单人授课有所不同。针对团队的协作能力,学院建立了多个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或教学小组,各成员实时交流,在逐渐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也使得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紧密贴近外方学校和教师。每年的授课,除了固定的基础课教师外,外方都会委派新人加入,而每次的学期前的见面会、学期末的总结会以及学期中的定期研讨会都是由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直接交流,双方针对存在的问题、授课计划以及将开展的试验或者实习展开讨论,汇总意见,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外授课方式和方法的思想碰撞。中方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和学习国外的授课安排、课程配置、实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提高个人的教学认知水平,可以从不同角度安排专业课的讲授。而每学期至少两次的中外学院关于合作办学的交流会,更是紧密贴近合作方的机会,能够从更高的角度了解合作办学的进程。
4.薪酬待遇体系。我院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的合作办学,学校较为重视,投入较大,每年资助至少两名年轻教师赴澳方学校进行培训,资助五名年轻教师赴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进行培训学习,为以后的中外办学进行师资储备,这属于工资待遇之外的额外红利。另外,针对进行合作班授课的教师,我校单独列支明显高于普通班级的授课系数,并计入年终考核,因此,课程比较多的教师可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对合作班教学的认可。
三、中澳合作办学中专业课教师的挑战
1.课程繁重。中澳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强度大,课后作业较多,全新的教育模式、考核方法和英文授课,也让学生感到巨大压力。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虽然仅仅比普通班级每周多2个课时,但教师的前期准备、授课过程和作业批改与普通班级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用一个崭新的思路在全英文环境下进行。另外,与课程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也需要提前准备,70个学生,每5个人一个小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一次实验课需要持续3天的时间,这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是一个繁重的任务。因此,合作班教学的教师一个学年下来的教学工作量基本在450个学时左右,是普通班级正常教学工作量的2倍。但在实际的排课和上课过程中,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2.研究梯队难以建设和融合。合作班教学的教师均是名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一般进入我校3年后才能教授合作班的课程,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的5年内正好是研究成果频出的黄金时期,期间若有好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方向,则很容易脱颖而出。但是繁重的合作班教学任务会明显影响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首先自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很难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其次,若加入其他教授的研究团队,考虑到协作时间的不连续性,要么科研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要么很难完成团队中安排的任务,久而久之,会影响个人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另外,从学院的角度考虑,合作班的教学也很难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研究梯队,难以按传统的国内教学思路开展本科生科研教育。
3.职业发展规划。现阶段国内的高校基本都是科研与教学并重的高校,虽然越来越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但是教师若想得到更好发展,作为支撑的科研成果必不可少。一般来说,一名博士毕业的研究生若想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省级基金、国家级基金是必不可少的,其他荣誉的获取更是需要优秀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在中澳合作办学的条件下,教师承担着更多的教学和科研以外的工作,其科研成果难以跟普通教学班级的教师竞争,久而久之,将会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仅仅从学校的职称评定角度考虑,如果学校采取统一的职称评定标准,那么合作办学授课的教师就难以跟普通班级授课的教师进行竞争,在职称晋升上就会有较大的难度,进而影响职业规划,若不能很好的协调,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结语
在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趋势的背景下,进行合作班授课的专业课教师虽然在拓宽国际化视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薪酬待遇方面有较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科研梯队建设和职业规划受限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良好解决,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扶持,在各项政策扶持下,加之教师的个人努力,将会化挑战为机遇,形成良性发展。合作办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中澳双方的教育特点,扬长避短,促使办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消化并形成一套适合于各自学校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模式。优秀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凸显机遇,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院的长远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B.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教师,2007,(11):20-24.
[2]魏永红.切实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J].上海教育,2007,(11):32.
[3]蔡杰进,余展涛.中法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任教师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现代化,2016,(3):1-3.
Study 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ers of Sino-Australia Cooperative Education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 Example
LI Hai-bin,ZHU Bin,SHEN Yan-jun,WANG L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54,China)
中职生基础薄弱,不少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教学过程应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之间相对独立,联系较小。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章节知识内容的分析,划分出基础理论部分的章节和技能实践操作的章节,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不盲目追求内容的深度和体系,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对学生学习实践技能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可以降低要求,略讲甚至不讲。同时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各县市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实际情况,适当作一些内容上的补充,以免教学和实践相脱节,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性知识。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要充分考虑到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进行综合调配,避免开出实践技能训练相一致的内容。安排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时,可以由原来的单课程实习改为几门课的综合实习,统一安排各项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比如在植物园里,可以进行花卉苗木的识别、养护管理,也可以进行育苗、移栽,扦插、嫁接等实践技能,不但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而且从总体上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园林植物是活的生物体,它们会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比如春天可以安排苗木硬枝扦插、枝接;夏季安排苗木绿枝扦插;秋天可安排苗木芽接等,让学生更感性地了解季节变化对苗木繁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加强学生的校园内外社会实习实践活动
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园林区,校园绿化工作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教学手段和实习场所。园林专业学生应担负起本校校园内绿地养护与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成立花草树木识别、花卉栽培种植、绿地养护等课外兴趣小组,负责校园内树木花卉的挂牌标识工作,平时的修剪、施肥、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以丰富实践教学。教师期末可以根据校园内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作为学生养护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评定依据,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校外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公园、生活小区、道路隔离栏种植的花草树木等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重视规划设计,认为只要种了花草树木就算绿化了,造成景观效果单调、缺乏生机和地方特色;缺乏管理,只注重种植不注重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树木成活率低,很多花草枯死的现象;移栽了一些不适宜在本县种植的外来树种及“草皮热”、“大树进城”等现象,盲目追求景观的壮观、大气,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学生通过亲自调查,更进一步理解了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设计与规划、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等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3改变考核办法,实施技能考核评价
并不像土建和装饰那样有很多复杂的计算规则,更重要的对工艺和主要材料价格的了解。勤劳一点,获得这些信息并不是难事。对于常规的景观的土建工程部分,做法都是相近的。如果自己懂得预算知识,可以自己计算一下,不懂的话可以搜集别人总结的单方综合造价。绿化的造价构成简单,即便是没遇到过或者不经常使用的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咨询而获得,最重要的还是总结。设计师按照这样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材料,会提高很多效率。工程的建设是利用各种材料来完成的。而材料的价格却不象预算定额一样好多年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像定额站的季度材料调整价格那般夸张,它是随着材料的供需关系而变化的。改变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突出技能训练考核,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能力和考核评价体系。每学期除了理论知识考查外,更应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每年不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如插花艺术比赛、水培植物比赛、园林设计比赛等,以比赛促教学、以比赛促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并将比赛成绩计入学生个人档案。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训练和考证相结合,实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园艺工中级考试程造价或总造价的要求,更有精明的业主还会将“不满足工程造价要求则设计单位负责无偿修改至符合要求”的条款加到任务书当中。作为设计师,要找机会学习一下造价方面的知识。对于园林专业来说,同是材料的产地也是一个价格决定因素。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定期了解材料市场的价格动向,如此才能在设计中将材料运用的得心应手,又能达到工程造价控的要求。
4实际应用的总结和改进
论文关键词:生源质量;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实践性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一贯制高职或五年制大专。它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教学不同于三年制的高职学生,也不同于中专学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属于新型教育类型,暂时没有一种可以套用的模式。在教学管理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研究,加快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教学管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生源质量问题
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生源全部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教师承担着一部分应由家长承担的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责任。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地方保护的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通过行政命令划分学生,造成条件好的学校生源不足而办学条件不足的学校反而招了很多学生;二是职业学校门槛偏低。近几年,为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一批普通中专升格为独立的高职学校。其中一些基础薄弱,甚至不具备职业教育基本条件的学校,也参与生源分割,挤压了生源市场;三是市场化办学带来的问题。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职业教育市场的混乱。
2.培养模式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感到现有的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按照通才型,甚至理论型人才的标准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且过分注重考证教学而忽视素质培养。
职业教育中提倡的职业资格认证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每一项“资格认证”都代表一项能力。目前全国的大专院校都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学生将来毕业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甚至有些学校明文规定,所有在校学生只有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后才能准予毕业。学生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2个目的,一是为了学到相关专业的技能操作,二是拿一个证书为今后的毕业准备“筹码”,但由于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多、时间短、课时少,导致培训的过程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证,以致没有达到让学生通过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的目的。
目前大量的考证教学代替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更何况相当一部分考证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最多可以拿到10多张证明自身能力的证书,而这些证书相当一部分是既无权威又无用处。教育者应该深思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拿了英语四级、六级证书,而连英语日常对话都听不懂的学生不在少数。当今世界是一个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其发展趋势是不断向以道德水准为前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能力社会,因此,能力的考核应该建立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才有意义。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理应都放在最基本、最基础的学习与训练上,证书教学应与专业课程合二为一。
3.教学设计问题
从理论上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数量越多,越系统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越有帮助,但高等职业教育“时间短、任务重”的性质要求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就要舍弃与专业方向关联不大的内容,理论只能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而我院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中独立出来,大部分仍然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一学年是公共课,第二学年是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是专业技能课。在这类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最大的不足是把一些专业技能课程放到第三学年,而这一学年又是学生最不安心学习的一年。由于受到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就开始写简历,找地方实习,到第二学期时已把全部精力放到求职上,根本无暇顾及功课,以致一些任课教师在上毕业班的课程时,经常是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只来了三五个学生上课,这被戏称为高职特有的“导师带博士、硕士”的毕业班现象,甚至有些教师在上毕业班的课时出现“颗粒无收”的现象,这给学校的教学资源造成无形的巨大浪费。
二、解决高职教育中问题的方法
1.各方面齐抓共管,解决生源问题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既然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给予关怀、重视和培养,关键是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其特长的同时帮助其完善人格、提高综合能力,领导层应对相关的师生锲而不舍地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施以恰当地管理和指导。班主任和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了解,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充分做到与学生做朋友,给予学生关怀、理解和帮助,这样更能促进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在管理上获得的效果也就越大。任课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守教学规律,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情况,坚持教书育人,给学生真诚的关怀帮助,当然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总结改革,因材施教。总之,领导层、班主任或生活教师、任课教师若能有机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会使得五年制高职教育水平有一个迅速地提高,从而达到使学生全方位成长的目的。
2.“合理成本”的教学模式特色
高职院校合理成本投入的高职教学特色模式应遵循以下5条基本原则:
(1)文化基础课和思想政治课不可或缺,并要以学科教学为主线、课堂教学为主体。
(2)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必须联系实际。
(3)高职院校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真谛是:专业课教学必须彻底放弃学科知识体系,以工作和劳动过程的行为、动作顺序为体系,按行为与动作环节、要领、规范、技巧授技术、教能力。
(4)与企业联合办学,有其优越的一面,但学校不能失去独立性。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是有限度的,双方只可能在人才适用性上合作、在教育投资上探新路.在实践教学与顶岗实习上解难题。
(5)高职院校合理成本投入,要从专业技能建设入手。高职的“专业”,是职业与岗位技能组合的专有名词(不是学科方向的称谓)。一方面,学校投入实习、实验设备与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以技能项目的熟练要求为取舍标准。另一方面,学校的实习、实验永远不可能实现与社会100%的对接,所以,需要社会实践来补充。 转贴于
3.科学的教学计划
(1)结合专业设置,给予相应地教学指导
高职教育按照社会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培养目标必须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此其教学计划也自然应该体现出高职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限制,不再单一采用“学生排排坐,教师台上讲”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教学设计,吃透教材,了解哪些形成智力技能,哪些形成动作技能,突出重点、难点;同时,学校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教材,并让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社团、文体竞赛,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爱好及特长。这样,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教和学之前就明确了学院的培养目标,不但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教和学两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职业教育是一种实际操作比例较大的教育,因此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可以考虑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综合成果为评分和考核的标准,而不是单看课程分数。学院可尝试通过对实际操作成果进行考核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标准的要求。如制定“技能培训计划”,规定出学生毕业时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分阶段的进行实践性教学安排,规定出各个阶段在总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培训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学院可以以学期为阶段,对学生进行学期技能考核。各专业每学期制定出学生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学期末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如网络通信班可以在网页制作课程上,要求学生设计若干项目并加以实施,再进行评比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及表现来考核学生应该说是较为合理的考核制度。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发展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关键在教师。因此要特别注重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要加快从普通高教向高职教育调整、改造的转轨过程,把树立强烈的高职意识、提高双重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实际工作经验。在这里就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师德教育,从师德这个根本来解决教师敬业爱岗、专心从教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在职进修,通过举行教学观摩竞赛,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三是加强教师高职教育观,在教师队伍中普及有关的高职基本知识,认识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把握教学方向。
三、实训和实习的实践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是沿袭基础教育、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这种模式进行,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基本上没有改变,人们缺乏了解,因而形成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种种错误理解。比如说,人们认为大专教育应侧重于某一个专业,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可见,当今的教育还没有“自觉”地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长期受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高职高专教育就更像是一个“小本科”。比本科的学生缺少理论,比中专的学生缺少实践,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率上远不如中专和本科院校。这就与我们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为保证,以管理为基础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办学基本思路相矛盾。我们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只有扬长避短保持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才能使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是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个重点,始终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二是充分考虑专科与本科层次的区别,着力在“培养应用型、实践性高级专门人才”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