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过程范文

教学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过程

第1篇:教学过程范文

一、坚持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保证。

治校之道,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建造一支“德才兼备、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1、以德为本,以身立教。

“教书先育人,正人先正己”。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管理要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依法治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例如:在每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制订师德建设工作方案,组织教师观看《师德启示录》录像,要求教师写观后感和学习体会,并要求老师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和读书心得体会。其次教育教师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崇高职业道德,及时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要求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牢记教育名言“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没开始就结束了”;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事件发生。坚持全校教师每月一次集中政治学习的制度雷打不动,由于加强了师德建设,这样使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言传身教,蔚然成风,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学生也能“信其言,为其道”。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为先,通过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管理。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教师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我们及时制定了《教师外出学习汇报交流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和《教师考勤制度》等制度,为教师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为确保各项制度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由领导班子研究制定,提交教师大会讨论,修订后方可执行。在考勤制度中结合实际,针对老教师身体多病,儿女婚假等方面因素,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教师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工作奖惩办法。由于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了教师行为和教育教学的管理办法,积极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

3、优化队伍,增强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在工作中,需要紧紧抓住外出学习和校本培训两条主线,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体表现为:

(1)、学习经验强素质。

在教学中加大培训投入力度,除了按时参加上级要求的外出培训学习外,还经常选派领导和教师外出学习管理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先进经验,只有“走出去”,才能“请进来”,及时学习新课程理论,才能促进了教研年工作的有效开展。凡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都要求写好笔记,及时汇报或者交流,共同提高。

(2)、提高学历强资本。

除外出学习,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才能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同时,为深入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业务培训练技能。

让教师懂得练就一身娴熟的基本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也是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这就需要建立计划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例如:我们规定教师每周完成一份基本功训练作业(包括钢笔字,简笔画等),由专人负责批改,并做好批改评价记录,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坚持培训,教师教学基本功逐步提高,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4)、采取激励促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既增加教师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又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决心。只有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提高教师敬业爱岗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才能促使教师队伍健康向上、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二、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所凝成的教育成果。学校若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良好的教学秩序,那么只能空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过程管理是关键。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要严格把握好以下三点:计划方案要细要实;检查指导要严要勤;评价手段要科学合理。做到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严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1、把好“四关”:

第一、把好备课质量关。

教案是一个教师讲课的依据,好像一个电视剧的剧本,没有一个好的剧本,就很难有好的电视剧出现。所以,对教案的要求不仅在于将课本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重点难点突出,更在于将教法与学法突出出来,将兴趣点突出出来,使教案更加详尽,更能呈现教师的个性及教学风格。因此我们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在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组织下,统一制订教学进度,强调突出学科教学设计特点,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注重检查是否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到进修学校询知求教,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把严教学检查关。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检查与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领导检查的督促、反馈及指导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者检查的重要职能,通过及时的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例如:我们坚持五个定期:定期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定期跟班听课,检查新课程理念执行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师批改,学生掌握情况,定期抽测学生学习情况,定期评估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工作。及时检查了解各年组各学科的教学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把严教学检查关。在学期末,我们要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检查、督导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领导的听课记录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综合测评,从而促进领导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加大了教育教学的监督、检查的管理力度,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把好质量检测关。

第一,严肃考风考纪工作,严把质量抽测关,对于学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对口监考,统一批卷,做到成绩真实,不弄虚作假,给家长、给学生都有一个认真的交待。现在已完全形成严肃考风考纪,严格质量抽测的良好风气。第二、完善周清、月考、期中检查制度。每周要求本学科教师,针对当前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一份试题,使每一位同学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每月进行一次本阶段教学检测,通过适时检测,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并找出不足。期中,强化评价。同时每次测评后,都做好成绩的分析和总结工作。主管教学的校长和各年级主任在教师大会上总结成绩,各学科教师做出卷面分析,认真调查、研究,做到查缺补漏。这样,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我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第四、把严教研关。

站在教学活动的一线,面对着形形的教学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一种研究。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将其同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探索,形成具体的文章,带动科研的发展。这需要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专业教师在一起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专业教师只有站在本专业的理论前沿,才有可能把最新鲜的知识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力。

2、严格执行听课制度。

第2篇:教学过程范文

一、英语敩学过程的创新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

首先是优化课堂教学。国家教育总部督学柳斌认为素质教育应“以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起始阶段的英语课堂活动中,应用多种教育形式,应在唱中学,在学中练,在情景中说,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教师应多用英语组织教学,配以图片、动作、实物、电化教学等手段,加强趣味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基础这后,教师应积极带动学生通过高密度,大容量的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课堂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兴趣盎然的临战状态。在交际活动中获得的自然习得必然诱发学生的成功感。优化课堂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喜欢英语,简言之教学内容目标化,课堂教学交际化、结构教学情景化,语法教学语感化、难点教学小步子化、组织教学多样化,语言实践多量化。

其次.注重常规的语音教学: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落实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核心环节。在教学中要突出语言要点、词汇、日常交际用语和语法的核心地位,并努力使教学过程体现:感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语言要点和语法-应用语言的完整的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认识法则。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故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语音是语义的物质媒介,是语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既然语言是有声的,任何一项语言活动都离不开掌握语言这一前提。学生不会发音,没有独立拼读能力;听、说、读、写训练根本无法进行。由此可见,语音是整个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掌握了音素和读音规则,学生就有拼读能力,有了拼读能力,学生就能自己预习,复习词汇。所以,在教学一开始就安排提前,集中教音标,教拼读规则。这样学生能将所学的语音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独立拼读的能力,他们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拐棍。通过语音教学,学生见词能读,并注出音标;根据音标能读出单词。到初二、初三教生词时,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读出大部分词,课堂上老师只是“正”一下音。能读出单词,朗读课文也就不难了。只要听两遍课文录音就行,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教读和领读时间。学生学起主学,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三、英语的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英语的课外活动、口语交流。

注重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重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英语课外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 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 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

二、英语教学过程的创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英语教学注重敩学过程的创新。

第3篇:教学过程范文

一、融洽师生关系,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的确,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改变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倾向性。为此,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生关爱有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使用积极的表扬,特别是在课后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活动,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一看见老师就有一种自然、轻松、可亲近的感觉。其次,教师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的热爱,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并以此来感染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爱。

这样双管齐下,学生信赖老师,老师热爱工作,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就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们将会感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很容易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点燃其心智火花,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过程,为构建高效课堂推波助澜

1 导入突出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课堂导入将会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学期一开始我们将和小数乘法打交道,你觉得关于小数乘法我们要知道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出并且板书:研究一个新的问题时,基本上是解决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如此直截了当的揭示课题,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制造冲突,造成悬念。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进行导入谈话的:老师有一个本领,想看吗?你们任意说一个分数,我能很快地说出一个分数,使得你说的分数与我说的分数乘起来得1。接下去是师生配合共同完成。在学生们感到疑惑时,教师揭示课题:等学完了今天的内容《倒数的认识》以后,你也会有这种本领的。至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为下面完成教学任务作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导入方式以外,还有故事导入、生活情景导入等方式。他们各有优点,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2 新授突出方法引导。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新授知识时,如能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学法。这一方法用时少,效果好。但是在自学前师生必须共同制订好自学提纲,让学生们的自学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扎实有效。比如,教学《体积单位》这一内容,我就请学生们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自学:①体积单位有哪些?②它们分别有多大?③日常生活有哪些物体是相应大小的?学生自学完毕,教师交流,效果很好。

尝试法。这种方法极易激发起学生动脑自行解题的兴趣。在教学《分数的除法》的过程中,在学生列出算式4/5÷2后,我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动动脑筋,自己想办法来进行解答,看看谁的方法多?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观察所画的线段图得出方法4/5÷2=(4÷2)/5=2/5米;根据分数的意义,把4/5米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要求1份是多少,就是求单位“1”的1/2是多少,得出算法4/5÷2=4/5×1/2=2/5米;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答,算法是4/5÷2=(4/5×1/2)÷(2×1/2)=4/5×1/2=2/5米。有了这么多的算法,再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就非常顺利地得出一般性的方法。

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最传统的讲授法、充分体现教学民主的讨论法、重视培养合作意识的小组学习法等等,如果选用得当,它们都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练习突出实用多样。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手段。练习的形式一般有巩固性练习、比较性练习、变式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促使学生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收到了巩固提高、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为构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在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使之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就可以准确快速地传递、反馈信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 创设情景,营造研究氛围。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把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生活画面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活学生的学习驱动力,营造学习研究的氛围。

第4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美学教育;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55-01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的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审美教育的性质。本文就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性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美学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对后代的关爱、照顾等是一种本能,而人类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育后代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活动。今天的教育不在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优秀学生,这就离不开美学教育。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王国维认为:“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学校实施美学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在语文课上、美术课、音乐课上的欣赏,也不是指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将美育渗透其中。

生物学科教育中美学教育尤其显得必要。首先,生物学知识内容与美学有一定关联。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如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等。其次,生物重视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协调美。

二、生物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实施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同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美”和学生的“学习美”都体现在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和相互促进的,即“教学相长”。

“教学美”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教师本人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流畅优美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教师对教育这一职业的执着的爱及由此焕发出来的热情和献身精神。这种爱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必在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敬其业”。这种爱,是创造“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形成教学活动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以强烈的感染力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创造欲,去体验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

“学习美”是指学生学习行为同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又由于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和多媒介的,因而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几乎是同步的。教师可随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加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一方面是加强其灵活性,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优化状态。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受到激励和鼓舞,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创造心理。

第5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师生相互沟通 学生的充分理解

什么是数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四、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第6篇:教学过程范文

关键词:教学过程;公平;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85-02

在社会公平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广义上,教育公平是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分享当时当地的教育资源的状态。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育起点公平,即受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即教育条件平等;教育结果公平,即学业成功机会公平。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

一、教学过程的教育公平内容的探讨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核心环节。当今的公平观大约有三种倾向:一是,最大限度的满足最多数人的幸福就是公平的功利主义公平观。对功利主义而言,只要效益的总量一样,无论谁拥有利益都没有区别。这种倾向过于追求幸福总量最大值,反映于教学过程中就会忽略难以产出高效益的某些特定的弱势群体,他们会在在资源分配上受到歧视;二是,以罗尔斯“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大的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个人的利益”的平等自由主义公平理论。这种公平观反映于教学过程中就会丧失教育的差异性,是每个学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三是,认为社会公平就是按照自由交换的原则进行分配,人的权力是分配的基本依据。这种公平观反映与教学过程的局限就在于将教育视为个体间相互交换的商品,使教学丧失了它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伦理品质。过于强调个体对自我发展负责,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容易导致学生放任自流,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低下。而在丧失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情况下,谈教育公平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首先,通过教学过程的本质探讨教学过程的教育公平。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学是在交往中进行和实现的。各种学习都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中实现和成就的。因而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也需要从交往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过程本身来寻求。教学过程的教育公平就是在教育中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是他们享有自己应得的教育资源,得到自己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不同方面都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兴趣等如何采取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维度。这种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是不公平的。再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在交往时间、交往方式、期望水平和积极评价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既没有优异的成绩也没有张扬的个性,更没有调皮捣蛋的“斑斑劣迹”,只是安安静静的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处于被忽略的地位。这种教学更是有违教育公平的。

二、教学过程的教育公平的实现

首先,实现教学过程的教育公平需要呼吁一种“差异教学”,即“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基于学生结构的多层次性,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随着全纳思想逐渐被人们所以接受,学生在身体状况上甚至都会出现差异的情况。要是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限度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实施“差异教学”就有了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着自己最好的发展,这也是对弱势群体的深层次的补偿,也是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教学过程的教育公平体现在“差异教学”中全体学生知识掌握和充分发展的公平上。实施差异教学可以在进行科学测量的前提下,既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又为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实施测量时不仅是在智商上分出高低,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感觉到这些测量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给他们贴标签。从而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来制定符合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而又不太难的,可以是多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有质的差别又有量的差别的,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激发学生到达到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开放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及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利用教学方法和活动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呈现传递给学生,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觉得目标对自己的价值,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具有意义,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差异教学”的要求多元的教学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而不只是考察传统的学业成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且评价要具体明确。这让学生感到自身作为主体的被尊重感。除此之外,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和差异性要求差异教学重要注重优势智力和智力的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从而使差生和学业失败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促使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

其次,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还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命尊重的公平上。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有的判断力,而这一切断然不是从教科书中学来的”。这是对于传统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的一种批判,同时也给了我们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和我们教育这应该做的是什么一个启示。那就是要将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性,承认他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而不是差别对待。因为思想性是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帕斯卡尔曾说“我和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但我无法想象一个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为一块顽石或者一个动物。”因为教学本身就包含着人的本性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因而教师要真正将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简单接受知识的容器。要对人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培养,关注精神和情感,关注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由平等精神和精神层面生命价值尊严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术层面上的。这也就是教学过程中教育公平的深层次的公平。

再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保证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知识的知识量,对自身生命价值及他人生命和个性的尊重程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知识的人能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只是将自己和学生视为手段的人能给予学生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给予真正的尊重。因为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古语云“身教重于言传”。因而只有教师真正懂得自身的生命价值,在现实中“成为一个人”,在实践中“做人”。才是交往过程中最有力的武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对知识逻辑体系掩盖下的科学和人文之魂――生命尊重。这也是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的根本所在。

教育公平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在社会大环境之下的,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理想,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实现绝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但对其的思考可以不断是我们接近这个理想,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相对公平。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第7篇:教学过程范文

数学广角认知过程实效性数学广角是小学数学版教材中的特色板块,它不同于传统的应用教学,其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操作性较强,知识与技能紧密相连,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容易接受且熟悉的生活问题。因此,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时弱化了它的教学过程,其实是不对的。

一、学生的认知过程应循序渐进

对小学生而言,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到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只有老师的适当辅导,认真对待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学生才会对知识进行感悟、积累、反思、运用。

例如,数学教材第十册中《找次品》教学时,老师不能因为书中有表格,而知道了答案,采用简单“告诉”的方法,这种避开过程。应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师可先出示3瓶缺了药片的药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教师也可发放药瓶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数一数、称一称,教师既不做任何提示,也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的测量方案,教师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学生再汇报“找次品”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品味出哪个方法更快捷,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天平测量而不用砝码的方法找到次品的方法及规律,再此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强化了技能培养,然后再出示例题,师生合作探究意识强,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后再巩固练习,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由浅入深,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对于稍复杂的数学广角问题,学生往往一筹莫展,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弱化,直接告诉其方法,那样学生只能机械地利用公式计算而失去了对事物规律的判断能力。

例如,教科书第八册中的“植树问题”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将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每边放4个旗子,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最会放几个呢?可以让学生抢答后再分组动手试验,也可以选几名学生亲自到讲台前站一站,来验证同学们刚才的猜测,然后师生共同数一数再做汇报,最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4×4-4=12或4+3+3+2=12或4×2+2+2=12

教师适时表扬同学的同时,增加棋子或同学的个数,每边放5个,放6个也可,做游戏代替放棋子完成这一问题的教学。并不断让学生练习巩固,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如果图形不是四边形,而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此类问题该怎样做,然后师生共同探索,由浅入深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化归思想,建模构想。

三、注重直观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约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教师教学数学广角时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体验知识的形式与掌握。

例如,教学教材第五册中“排列组合”问题时,三个队两两比赛要赛几场?教师教学时可以找三名同学到前面直观演示两两握手要握几次,从而学生能举一反三,使复杂的问题用直观操作法使问题简单化了,从而使学生更简单快捷地理解了问题。

四、数学广角教学注重实效性

数学广角的教学,本来就是全体学生参予的教学过程,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因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有计划地创设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去观察、研究、尝试,教师在教学中重在活动中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广角的教学更不能淡化,更应注重教学实效性,通过完善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高数学思维的同时,体会到更多的数学思想。

根据上述对数学广角的认识,特制定了数学广角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1.教师吃透教材。数学广角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点前就应该认真备课,了解各个学段对数学广角的要求。例如,在第一学段中,本部分数学以“操作实践”为主,这一部分知识比较零散,学生认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们的观察操作,归纳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学段的“建模”版块中教师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思考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2.目标明确,恰当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是最终目标,数学广角也不能脱离这一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因此,在数学广角教学中要恰当要求,力求学生学有所依,学有信心。

3.教学过程切忌眼花缭乱。因为“数学广角”在教材中是一独立板块,它不受其它板块影响,因此有不少教师把它列为观摩课,在其教学过程中“作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了学生,学生也积极配合了教师,使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这不但使听课者眼花缭乱,就连占有主体地位的学生也是一脸茫然,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忙得很累,学生做的并不轻松。因此,就有人提出,数学广角教学应该弱化,但此弱化也只限于那些意义很小的花点子,其实教学过程应稳中求胜,强弱适度最好。

4.教材处理不要过于简单。在数学广角这一教学过程中,有教师会有这样的困惑:如果遇到简单的教材内容,应怎样设计呢?其实道理显而意见,教学过程一样不能被弱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也并不是简单机械化,用简单化的狭隘眼光处理教学内容实有不妥。即使是简单化的知识,也需学生做好充分的认知。例如,对统筹问题的教学,教师认为知识很简单,只要学生平时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就能完好地做好统筹问题。实则不然,现在的孩子对于做家务,优化时间概念很模糊,教师如不做具体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五、夯实基础,优化教学过程

第8篇:教学过程范文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线教师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即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事实不容乐观,客观上要求学生“齐步走”,甚至跟着教师“一路跑”,这样的教学重心偏向于重视教师教的研究,忽略学生学的优化;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分解,忽略对学生个性的了解;重视对教学结果的对比,忽略对教学过程的钻研等,其后果是偏离了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优化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优化科学教学过程的两个关键

1. 优化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预设

教学目标是上一堂课的灵魂,无论是内容的分配还是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展开。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科学教学任务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笔者认为,上好一节课要确定自己的立足点,明确一节课的价值。比较和判断某种知识教育价值大小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知识发展的需要。这三条之间既有区别又互相关联。所以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预设,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优化教学目标并不是改变教学目标,而是要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且提醒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把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成为一个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教学的主线。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机械地去传授一些知识而完成教学,更要求帮助学生获得并发展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

2. 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要善于对教学模式进行整合

教学目标确定后,也就给上好一节课确定了方向。那么设计教学方案,也就成了优化教学策划与实现目标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成为一大关键。因为以怎样的形式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教学内容,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将会营造怎样的教学氛围,能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等问题都与之密切相关。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例如,“水的浮力”设计片断。

教师:刚才上浮的物体我们已经感受到它有浮力了。那么将铁块放入水中是否也受到浮力,从中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提出问题,即下沉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吗?

学生乙:可能有,可能没有。

教师:要制定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学案上设计出方案。

学生丙:先测出物体的重G1,再把该物体浸末在水中(引导观察),读出读数G2。比较它们是否相同。

教师:你怎么得出的(追问)?

学生丙:比较数字的大小,就可以说明有没有浮力。

教师:这种方法可行吗(问其他学生)?

学生:小组合作,四人上讲台操作。实验器材有弹簧秤、钩码、水槽等,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一人实践操作,一人做助手,一人记录,一人主持)。

学生:G1为0.55牛,G2是0.5牛,读数变小的原因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教师:实验不但取得效果,而且他们四人配合的相当好,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9篇:教学过程范文

一、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意义

我们所指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目的、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优化物理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用动态的观点,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如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去制定教学目标、编拟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等。 优化物理过程,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在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我们承认,掌握知识和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吸取知识过程形成的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品质和意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心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要尽可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

二、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内容

1、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2、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现行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只有利于教师教职工,而不利于学生学,造成了教学的强制性。学生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

3、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他们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等,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一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阴器、然后教师发下实验用的讲义,教师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1)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2)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3)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4)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1)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2)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3)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效果能提高35%.

4、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 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 ,这样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化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5、优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