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的语言范文

动物的语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的语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的语言

第1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小时候,我们跟父母学习说话。长大后在学校认字,写字,读书和练习编写对自己和他人都已构成完整意思的句子。

千百年以来,这种人类彼此能“沟通”的话语被称为语言。

动物之间也能沟通

过去,大家对动物的习性知之甚少,以为只有人类才能沟通。今天,人们知道许多动物彼此之间也能交流。它们相互呼唤,相互通报险情和转告哪里能找到食物。有的动物发号施令,其余的唯命是从。为此,它们或吼叫和咆哮,或低声嘶鸣和不停地蹦跳,或相互做鬼脸和示意触摸。

动物之间确实存在信号密码,有的还相当复杂。毫无疑问,它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使用分音节的单词,它们不会“说话”。然而,你们将了解到它们也需要沟通,它们有完全属于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动物之间怎样沟通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斑马为求生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灌木丛在摇曳,一个非同寻常的声音,一丝异常的怪味……这对斑马说来都是信号。领头的斑马严密监护着马群。马群中有一头斑马突然停止吃草,昂首远眺,这标志着危险近在咫尺,大祸即将临头。这时稍有风吹草动,整群斑马就会撒腿飞跑。

其他食草类动物,像非洲大羚羊之一的牛羚,经常同斑马在一起吃草。牛羚和斑马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但它们和睦相处,一有危险征兆,彼此互通情报。

雌狮子们在捕猎斑马时,清楚地知道斑马一刻不停地在警觉地聆听和嗅闻,一旦被它们发觉,马群就逃之夭夭。雌狮子们在接近斑马时,是无法用吼叫声交流情报的,它们必须肚子紧贴地面潜伏在草丛中,不能发出丝毫的声音,也不能让斑马嗅闻到气息。然后,它们瞄准同一只猎物,群起而攻之。

为什么雌狮子们不会搞错猎物呢?道理很简单,它们事先已经悄悄地互通信息了。它们在接近猎物时,彼此用眼神示意,尤其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指挥捕猎的那头老狮子。它的一举一动,它潜伏在地面的姿态和尾巴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向凶猛的猎手们发出的信号密码。因此,一旦老狮子发起攻击,其他雌狮子紧随其后,追捕同一个目标,绝不会张冠李戴。

沟通是为了生存

野生动物必须聚精会神地静听、嗅闻和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既是为了寻找食物和发现危险信号,也是为了识别其他同类和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

有些动物是离群索居、单独生存的。这些动物的语言往往不太复杂,它们使用语言通常是为了排斥其他动物或寻找伴侣。

成群结队或拉家带口地生活的动物则需要有较好的沟通。因为稍有闪失,就会全体遭殃。这类动物掌握的语言一般较复杂。

五花八门的语言

显而易见,我们人类的语言首先是说出单词,然后组成句子。我们使用嗓子和嘴,也使用耳朵听取他人的叙述。我们用视觉来审阅或观察他人的姿态和表情。有时,我们通过触觉来沟通,如握手和拥抱。而嗅觉和味觉能使我们辨别某种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

动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拥有上面所说的5种感觉功能: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和视觉。通过这些感觉功能,动物可以识别同类并与之沟通。

敏锐的听觉

有些动物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听觉来沟通信息,我们称为“声响”的语言。

鲸能在海下相隔数千米处彼此听到。森林中的鸟类通过叫声而彼此相认。蝉是通过爪子摩擦身体而传送语言。有些动物甚至能分辨出我们人类觉察不到的声音。譬如,鱼类能“听到”很远地方的水的颤动声,它们没有耳朵,但全身布满串联成行的探测器,即“侧线”。正是拥有了这套系统,鲨鱼可以确定某条在数千米外挣扎的受伤鲨鱼的位置。

善于嗅闻和品味

嗅觉和味觉是动物惯常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两种感觉器官。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蚂蚁是通过味觉和嗅觉而彼此辨认的。某些蝴蝶在相隔几千米之外就能相互感觉到。鲑鱼是通过品尝水的味道而找到它诞生的河流的。狗在树下撒尿,散发出让其他狗能够辨别的气味的信息。自然界很多动物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通过气味而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本身即是种语言,我们称它为“化学”语言。

动物的视觉

动物也通过视觉和“动作”语言来交流信息。不过,只有在它们相互对视时,彼此才能发现对方的动作和脸部的表情。大多数情况下,动物使用这种手段是为了赶跑敌人和求爱。你们将了解到,动物还通过动作语言向同类指明寻找食物和贮藏食物的道路。一些色彩斑斓的动物则往往以色彩为有效手段,让对方认出自己或把潜在的敌人吓跑。

动物语言的学习

“声响”语言、“化学”语言、手势及面部表情等,动物是如何学习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呢?多数动物认知同类语言的能力与生俱来,无须在后天进行学习。比如,幼狮天生懂得大声咆哮、亮出利齿去吓唬别人,它们拥有天生的语言,这被称为“先天语言”。你也会在猴子那里见到这样的场景,就像我们人类学习说话一样,小猴子处处模仿它们双亲的行为,循序渐进地掌握表达的方式,这被称为“后天语言”。

第2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关键词: 浅显 词法 句法

一、引言

“伯吉斯动物童话”节奏明快、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充满爱心和智慧,能激发想象、启迪智慧、启发人性。其作者桑顿・沃尔多・伯吉斯(Thornton Waldo Burgess 1874-1965)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他的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传达了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深深热爱。本研究通过对伯吉斯所著动物童话“Old Granny Fox” 的汉语翻译,探索总结英语儿童文学汉译过程中语言处理的具体应对方法,旨在丰富英语儿童文学汉译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从而为儿童文学汉译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儿童文学“浅显”的语言特点及对“Old Granny Fox”汉译的启示

由于儿童期是语言形成发展时期,且此阶段语言发展最为迅速,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语言形成、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性格、人格形成。因此,儿童文学要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就必须采用正确、规范化的语言,并以可接受性和超前性为原则。所谓的可接受性,指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超前性,指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当超出儿童的实际理解能力。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生动活泼、富于动感的语言容易吸引其注意力,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儿童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独特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过于文学化、成人化的语言会增加他们的阅读、理解障碍,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该使用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富有动感的语言。本文主要基于语言浅显特点,探讨在伯吉斯动物童话的汉译翻译实践中语言处理的具体应对方法。

儿童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有限的学校教育经历使儿童基本处在完全口语化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孩子最熟悉的语言是口语化语言。中文儿童文学的语言基本使用的都是孩子熟悉的儿童口语,译者首先要考虑到受众对象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该选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口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文学的语言就是规范了的儿童口语,主要特点是浅显,能为儿童听懂、理解接受。艺术表达的浅显主要体现在用词、造句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浅显是儿童文学语言的一种追求,而不是语言品质的降低。“儿童文学语言的浅显不等于词汇贫乏、干瘪无味,也不是学‘娃娃腔’,而应该是浅而不薄、深入浅出,有丰富的内涵,是浅显与丰富的完美统一”[3]。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儿童应该接触规范且健康纯洁的语言,使用简洁流畅、浅显易晓且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语言把故事娓娓道来,自然能引起小读者的内心共鸣,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1.词语选择

从用词上看,儿童文学作品以口语中的词语,特别是以儿童熟悉的、意义简单明了的日常生活用语为主,尽量避免使用儿童生疏和不易理解的书面词语。在中文儿童文学中常使用简单易懂的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汇。另外,儿童掌握的词汇主要是实词,其中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使用实词时,尽量避免抽象的词,而要使用具体形象的词。少用各种虚词,尽量选用儿童口语中的虚词,如用“可是”代替“但是”,用“就”不用“便”,用“和”不用“与”等。用词尽量使用本义,避免使用方言、成语、俗语等。进行英语儿童文学翻译时,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译者要尽可能在其理解范围内选择简单易懂、浅显亲切的词语。如:

例1:“For several days they had had very little indeed to eat, and they were so hungry that they were willing to take almost any chance to get a good meal.” [1]

初稿:“事实上,几天以来,他们一直几乎是、确实是……没东西可吃;他们实在是太饿了,他们愿意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吃到一顿好饭。”

终稿:“连着好几天,真的就是……没啥吃的!他们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做梦都想抓住哪怕是丁点儿的机会……好好大吃一顿!”

通过对比初稿和终稿译文可以看出,原来使用了“事实上”、 “确实”、 “利用”、 “任何”等常用于书面语的词语,而不是儿童的生活用语。这些词语要么偏成人化,要么文绉绉,儿童读者在阅读中会感到很陌生,从而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终稿中笔者将这些词语改为 “真的”、 “就是”、 “抓住”、 “丁点儿”等容易理解的儿童日常生活词汇,以满足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调整后的译文能帮助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儿童理解红狐雷迪和奶奶饥饿的程度,更容易被受众读者接受。另外,在终稿中增加“做梦都想”、 “哪怕”等词语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采用增译、删译等翻译方法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终稿中增译的词语把红狐雷迪和奶奶对食物的渴望刻画得更加真切,表达得更生动强烈,从而让孩子们很容易理解他们为了获取食物采取的疯狂行动。

2.句法重构

从句式运用看,中文儿童文学作品多使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这是由于儿童在表达自己认识的时候,多用简单句。三岁以后,儿童才逐渐使用复合句,到小学低年级,复合句使用比例也不算太高,且较少使用关联词。因此,儿童文学中的句式应照顾这些儿童特点,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水平,如由于儿童语言认知水平不高,只能理解相对短小简单的句子,因此中文儿童文学家们在创作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时通常选用短小简单的句子。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满足受众读者的阅读需要,译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儿童认知水平和语言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因此译者在儿童文学汉译过程中,对于其中较长的句子,应采用拆译或意译的方法对译语进行灵活的句法重构。

例2:“... From his hiding-place on the bank he had watched Quacker swim in and in until he was almost on the shore where old Granny Fox was whirling and rolling and tumbling about as if she had entirely lost her senses.”[1]

初稿:“……在鸭子嘎嘎差不多就要上到狐狸奶奶跌打滚爬装疯卖傻的河岸以前,雷迪一直从自己在河岸上的藏身地注视着鸭子嘎嘎一点一点地朝河岸游来。”

终稿:“……雷迪藏在岸上,一动不动,盯着鸭子嘎嘎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朝河岸游来。嘎嘎马上就要上岸了,对!上河岸!狐狸奶奶在那里满地转呀转、滚呀滚、翻呀翻,像个疯子一样卖力地表演!就是这个河岸!”

英语多复合长句,即便在儿童文学中结构复杂的长句也不罕见。但中文儿童文学中常见的是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并置的短语或简单句。因此,动物童话汉译中要注意将一些长句拆分,把英语复杂的长句翻译成汉语排调式的短句子,以减少儿童的阅读理解障碍。在这个例子中,初稿采用与原文相似的长句式,但这种晦涩难懂的译文对儿童来讲冗长乏味。源文结构复杂, 主干是一个“until” 连接的时间状语从句,主句中包含一个介词短语做地点状语,“until”引导的结构中含有“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定语从句中又含有一个连接词“as if”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笔者翻译时打乱了原语结构进行句子重构,注意将长句化短,终稿译文将其划分为几个意群,将这个复杂长句转化为前后相连的短句, 这样由多个小句表达的短句形式比较符合儿童读者的心理、思维特点,有助于小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三、结语

语言浅显的特点可以作为儿童文学汉译的语言标准之一,在此翻译标准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的汉译更易为中文儿童读者接受。通过在词法、句法层面增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的合理使用,增强译文的浅显性,从而降低儿童读者的理解难度,让作品更为儿童读者喜闻乐见。

参考文献:

[1]Thornton W. Burgess. (2001) Old Granny Fox. Dover Publications, Inc.

第3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关键词:动物;隐喻;源域

一、引言

含动物语素的词语,即以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作为构词语素而组成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虎背熊腰、铁公鸡等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角度来认知这些词语。隐喻就是将对某一事物的熟悉和了解用来表达另一事物,从而实现不同领域之间的跨域映射。在丰富多彩的隐喻现象中,含动物语素词语的隐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隐喻现象。在此隐喻中,以动物名称为喻体,以表征和表达的人或事物为本体,以此来构成一个完整的隐喻。本文就动物隐喻这种常见的现象,全面分析其在语言系统中的 广泛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动物隐喻形成的源域。

二、动物隐喻的多域投射

本文收集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及百度百科中212条含动物语素的词语作为语料,大概归纳出动物域词语在不同领域的投射,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对以上表格的分析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动物域的词语已经广泛映射到多个语义领域,如人类域、饮食域、植物域等。但每一领域中动物词语所占比例并不相同,其中人类域所占比例最高达 43.4%,其次是植物域和饮食域各占 9.0%和7.1% 。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原因:

1、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事件、现象、新生事物等会进入人类的认知系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程序、网络病毒层出不穷,语言系统中的现有词语已无法满足其表达的需要。因此人们就利用某些动物的特征与其要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动物域词语投射到计算机域。

2、目标域与动物域之间的不同关系

⑴与植物域、疾病域等多种领域相比,人与动物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与动物息息相关。人类在与动物的长期相处中建立了密切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使人类将动物的某些特征充分地投射到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多个方面。Kovecsea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从动物行为的角度来理解。①因此在人类域中,含动物语素词语的隐喻要远远高于其他领域。

⑵植物的命名经常取象于动物,植物学家经常以动物为原型,取其某些特征,通过相似性来为植物命名。据统计,我国共有22个植物科、209个植物属以及3768个植物种(含亚种、变种)在命名中使用了十二生肖动物。②

⑶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美食王国"之称。长期与动物的相处,使得很多动物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因此,在给食物命名时,动物的形象自然成为人们首要的考虑对象,所以含动物语素的词语的隐喻在饮食域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三、含动物语素词语隐喻的源域类别

Lakoff在他的专著《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一书中指出隐喻涉两个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自身的图式结构和语义特征。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用一个领域来说明另一个领域,其中被说明的领域叫目标域,用来说明的领域叫源域。③在动物隐喻中,人类、饮食等属于目标域,动物域就是源域。

(一)从语法角度分析语料,按照源域的数量,我们发现含动物语素词语的源域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单源域、双源域、多源域。

单源域就是源域数量只有一个。如"狗尾草"源域是"狗",目标域是"草",源域映射到目标域就产生新的结构"狗尾草"。

双源域是指源域数量是两个。如"鲸吸牛饮"的源域是"鲸"和"牛"两个。双源域的词语中成语所占比例最高,如"蜗行牛步""龙凤呈祥"等。

多源域就是源域的数量是两个以上,这样的词语较少,如"狼虫虎豹"源域分别是"狼"、"虫"、"虎"、"豹"四个。

(二)从语义理解的角度分析语料,我们发现含动物语素词语隐喻的源域类别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源于动物的外貌特征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具有可直接观察性和直接感知性"③在人类与动物共存的漫长时间里,动物一直是人类最熟悉最了解的生命体。人们对动物最直接的观察便是动物的外形特征。外形特征又分为整体特征和部分特征。

(1)整体外形隐喻

整体外形隐喻指用动物的整体外部形象来隐喻人或事物。如"马"的体态庞大,人们通常用马的体形高大来和人的身材高大作相似隐喻,"人高马大"一词更直观的表现人的高大壮实。

(2)局部外形隐喻

局部外形隐喻指用动物的局部身体部位来隐喻人或事物。我们在描述人的五官特征时,常常会用"马脸""鹅蛋脸""鹰钩鼻"等这些词。这些词的使用均与动物的某个身体部位有一定联系。"马脸"就是长而且窄的脸型,长得像马的脸型一样。另外,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多类似的用动物局部特征隐喻的词语。如"龙须面"是一种非常细的面条,因外形像龙的胡须一样细而得名。

2、源于动物的生活习性

人类在和动物的长期相处中,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已有了大概了解。每种动物都有不同的习性,人们对不同习性的认识也就成为了动物隐喻的重要材料。最典型的牛一直是华夏儿女的忠实朋友。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文明古国,耕牛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人们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人们就用老黄牛这种辛勤耕耘的习性来隐喻生活中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人们。鲁迅曾经用"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赞扬牛的吃苦耐劳的品性。

3、源于动物的行为特征

人们对某一类动物的认识和了解,往往是先观察动物的动作行为。动物的行为特征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隐喻认知的重要资源。老鼠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种低贱、卑微的负面形象。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快速逃跑,而且行迹诡异。因为老鼠的这个特点,人们通常用抱头鼠窜来形容人遇到困境时急忙逃走。

四、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隐喻作为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隐喻无处不在,语言整体上是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④不同领域中动物隐喻的不同数量与目标域和源域之间的不同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源域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让我们对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Kovecsea.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植物里的动物名[J].生命世界,2009,(5).

[3]周晓辉.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第4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关键词:动物习语;文化差异;英汉习语

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关系非常紧密。语言也不例外,英语中就有许多表达法与动物有关,在此我们只关注与动物有关的一些英语习语。在所有动物中,狗和马在习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来自不同的民族对于认识动物表象上面都是不同的,但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影响不同,他们加之动物身上的联想意义却很不相同。目前,学术界的人们把关注的焦点多数放在了“语言共性”和“规则性”(韩红,2002),忽视对不同个体的个性研究。本文正是从对比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动物习语的喻体及其联想意义的文化差异。

1、个体的文化联想

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种类都要其情感体验和感知人事,当人们对好和坏、美丑、善恶等内涵赋予不同的个体时,对其文化想象就产生了。联想的意义是通过心理手段等一下情况下比如象征构建、类比等语言世界。含有动物名称的习语在汉英语言中有很多,但因为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或文化联想。邓炎昌将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词语的语义层次归为4类,其中第四类表明:词语的基本意义“大体相同”,但其附加意义却有“相当大的差异”(邓炎昌,1995)。

例如“孔雀”在中英文化里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强调重点。在中国文化里,孔雀是美丽、优雅、高贵的象征,所以中国文化有以孔雀为主题的歌曲、舞蹈、诗句、文章等等。而西方文化往往把孔雀看作高傲的动物,它代表着骄傲、自负、炫耀和嚣张。像他们常使用的习语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play the peacock(妄自尊大)等。

2、动物形象不同但喻意相近

英汉动物习语用不同的喻体表达相近的喻意,很大程度上受到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英语中有一个习语“as slippery as an eel”(狡猾而不可靠)。英语用“eel”(鳝鱼)这一喻体表现一个人的品性,但汉语中没有“狡猾如鳝鱼”这种说法,而有“滑得像泥鳅”的习语。这对习语喻意相同,却有着不同的喻体―eel和泥鳅。

在中国文化中,森林之王是虎,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狮子是百兽之王。英国人把狮子看作勇武、大胆、雄伟、庄严的象征,比如regal as a lion(狮子般的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put one’s head into the lion’s mouth(铤而走险)。而这一动物在中国文化里仅仅是一种勇猛强大的野兽,表示类似的喻意时习惯用虎这一动物作为喻体,比如“虎虎生威”、“虎背熊腰”、“虎口脱险”、“拦路虎”等。

3、动物形象相同且喻意相近

人与动物长期接触导致人类对动物的本性和天性都有很深的了解,中西文化对某些动物的天性的理解是一致的。英汉常用语中也有一部分数字是来源于动物的习性和天习。“马”这种动物在中国文化里是生命力的象征。它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频频出现,比如“千里马”、“天马”、“龙马”等。西方文化也认为马是速度、优雅、高贵的代名词。据《圣经・启示录》记载,耶稣和护卫天国的军士们都骑着白马。“白马王子”是西方童话故事中的常客。随着中西文化不断地交流和融合,“dark horse(黑马)”一词成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的词汇,也被中国的读者所熟悉并使用。(包惠南,2003)

下面再举一些中西文化理解相同的动物习语的例子。“蜜蜂”是忙碌、勤劳的象征,如as busy as a bee(如蜜蜂般忙碌的);“狐狸”代表着狡猾,如“狐假虎威,狐朋狗友”,as cunning as a fox(如狐狸般狡猾的);“羊”意味着温顺、纯洁,如as innocent as a lamb(如羊羔般纯洁的);“鸟儿”象征着自由,如as free as a bird(如鸟儿般自由的);“牛”代表强壮、力气大,如as strong as an ox(如牛般强壮的);“蝴蝶”表示美丽、爱美,如as light as a butterfly(如蝴蝶般轻盈的),social butterfly(交际花)。这些词语非常形象地体现了动物的天性。这些习语在字面和内涵上都表达同样的意义,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喻意,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一致的特征。

4、动物形象相同但喻意相反

其中以某些具体的动物为喻体习语的,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存在着相反的联想寓意。比如“喜鹊”在汉语中作为喻体出现所产生的联想意义多是褒义的,“喜鹊叫,喜事到”、“喜鹊叫,贵宾到”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这一动物在英语中作为喻体却有唠叨的联想意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下面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蝙蝠”在汉语中用作比喻时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是吉祥、幸福,而在英语中则恰恰相反,一提到“蝙蝠”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坏的意思。比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crazy as a bat(疯得像蝙蝠),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猫头鹰”在英语中作为喻体所产生的联想意义是智慧、聪明,如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而汉语则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习语,这意味着厄运将至,因为“猫头鹰”在汉语中被视为是不祥之物,是凶兆的象征,一提到它就让人感到心惊胆战。

5、英汉动物习语的联想空缺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应词中,一些词在一种语言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联想意义必竟也会很丰富,而其对应词在其所属的语言中仅有理性意义,不存在对应的联想,这就是联想空缺。这一类词由于联想意义上有空缺现象,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或障碍。例如“bull”一词在英语中有“笑话”的联想意义,an Irish bull指“矛盾可笑的事情”。“鹤”(crane)在中国文化里象征长寿,“松鹤延年”在汉语中成为给上了年纪的人祝寿时常出现的字眼。“蚕”(silkworm)在英语文化中只是一种体积很小的小虫而已,而中国文化就常常歌颂蚕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含义。

6、结语

本文简单地对英汉习语中常见的以动物为喻体的习语做了对比分析,主要探讨了其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英汉动物习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的不同主要受其所属语言环境的地理因素、情感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这样的词汇和语言现象多留心、多注意,在掌握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去学习具体词汇和其他语言现象,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 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

第5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五一劳动节的谚语俗语1、自己的双手寻来的果实,那怕是酸的,吃起来也象葡萄。 —— (维吾尔族)谚语

2、红糖甜,白糖甜,不如劳动果实甜。 —— 谚语

3、吃鱼的不如打鱼的乐。 —— 谚语

4、偷窃得来的财富有腿,劳动得来的财富有根。 —— (哈萨克族)谚语

5、园丁爱自己种下的花朵,牧人爱自己放牧的羊群。 —— (柯尔克孜族)谚语

6、别人给的饭能饱一天,自己劳动得来的能饱一年。 —— (哈萨克族)谚语

7、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 —— (哈萨克族)谚语

8、用劳动挣来的两枚钱,赛过皇上恩赐的一座山。 —— (维吾尔族)谚语

9、金钱是一天的财富,劳动是用不完的财富。 —— (柯尔克孜族)谚语

10、清洁是健康的基础,劳动是财富的基础。 —— (哈萨克族)谚语

11、财富的父亲是劳动,财富的母亲是大地。 —— (哈萨克族)谚语

12、劳动好,生活才会幸福;水草好,牛羊才会肥壮。 —— (塔吉克族)谚语

13、劳动的后面跟着幸福。 —— (维吾尔族)谚语

14、劳动能开胃口。 —— (维吾尔族)谚语

15、男儿在劳动中成长,土地在劳动中变绿。 —— (维吾尔族)谚语

16、劳动可以兴家,逸可以亡身。 —— 谚语

17、拿斧的得柴禾,张网的得鱼虾。 —— 谚语

18、要吃饭,大家干,家里不养闲懒汉。 —— 谚语

19、若要吃得香,两年不离脏。 —— 谚语

20、流多少汗,吃多少饭。 —— 谚语

21、劳动万事足。 —— 谚语

22、只要靠劳动,大地最慷慨。 —— (维吾尔族)谚语

23、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 谚语

24、改天换地英雄汉,双手就是万宝山。 —— 谚语

25、靠天吃饭鱼上滩,靠手吃饭鸟投林。 —— 谚语

26、不是靠天吃饭,全靠两手动弹。 —— 谚语

27、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 — — 谚语

28、爱劳动,受尊重。 —— (蒙古族)谚语

29、劳动是个宝,人生不可少。 —— 谚语

30、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 —— 谚语

五一劳动节赞美勤劳的谚语1、肥料是土地的宝贝,汗水是丰收的蜜汁。(维吾尔族)

2、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儿唱不完。(柯尔克孜族)

3、艰苦的劳动会迎来战斗的喜悦,辛勤的汗珠换来连年的丰收。(柯尔克孜族)

4、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藏族)

5、一滴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谷满仓。

6、不想出汗,休想吃饭。

7、在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

8、金银难买勤手脚。

9、金钱是死宝,气力是活宝,死宝不如活宝好。

10、不怕贫,就怕勤。

11、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

12、扁担横起有吃,扁担立起无吃。

13、纺车就是摇钱树,天天摇着自然富。

14、勤有功,嬉无益。

15、勤为无价之宝。

16、雨水使大地青绿,勤劳使人敬佩。(柯尔克孜族)

17、当废墟上的国王,不如当果园的园丁。(哈萨克族)

1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19、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

五一劳动节英语谚语1、As you sow you shall mow.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As is the workman so is the work.

什么工人出什么活。

3、A bad workman quarrels with his tools.

拙匠常怨工具差(人笨怨刀钝)

4、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鸟有虫吃。

5、Food given by another person is only a throat tickler, but food gained by the labour of one’s own hand is the food which satisfies.(Australian proverb)

人家给的食物只能使嗓子眼舒服,而亲手劳动得来的食物则使人心满意足。(澳大利亚谚语)

6、Labour is often the father of pleasure.

勤劳常为快乐之源。

7、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水滴石穿。

8、He that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

不劳动者不得食。

9、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一日之计在于晨。

10、Few words,many deeds.

少说话,多做事。

11、no song,no supper.

不劳无获。

12、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13、Heaven never helps the man who will not act.

自己不动,叫天何用。

14、No pains, no gains.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15、Nothing is to be got without pains but poverty.

世上唯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

16、He that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

不劳动者不得食

第6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关键词 通化方言普通话动物名称

一、通化方言的系属

通化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是东北方言中的一个分支点。在语音上,从属于东北官话中的通溪小片。早期通化地区的方言和山东等地移民的方言对现今通化方言的语音有很大的影响。后来,随着外来移民和当地土生土长的人们杂居,语音、词汇上也出现了相互交融的现象,逐渐地形成了今天独具通化地方色彩的通化方言。

二、通化方言动物名称词汇与普通话动物名称词汇的对比

(一)从音节结构对比二者

1.普通话中某些多音节词,在通化方言中对应的是双音节词。这里仅以动物名称。词语为例。

普通话 鱼鳔儿 鱼篓儿 胖头鱼 臭大姐 灶蟋蟀

通化方言 鱼泡 鱼筐 花连 臭虫 蛐蛐

从上面可以看出,普通话中动物名称词汇以及与动物有关的一些器具的名称词汇,在通化方言中是双音节词。这样的构词方式显得更加简洁明了,使用这些词汇的人们并不会因为比普通话中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少了一些音节而影响人们的理解。

2.普通话动物名称词汇是双音节词,在通化方言中对应的是多音节词。如:

普通话 蜗牛 壁虎 毛虫 蝴蝶 鱼刺 蝙蝠 土鳖

通化

方言 水牛儿 毛蛇子 毛毛虫 大马连 鱼骨头 燕别古 土王八

从字数上看,通化方言动物名称词汇虽然没有普通话那么简洁,但是用多音节词来表达,更加的形象生动,更符合该动物的特征。

3.普通话动物词汇中某些双音节词,在通化方言中也是双音节词。

这类的词汇还有很多,仅以这些为例。这类词汇证明了双音节词增多的这一趋势。在对通化方言动物词汇的调查中深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在调查的词汇中有60%以上的词汇无论是在普通话中还是在通化方言中都是双音节词。可以说明,双音节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以及数量正在日益增加。

4.普通话动物名称词汇一些是单音节词,在通化方言中对应的是双音节词或者是多音节词。

上面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通化方言在音节结构方面的特点。从与普通话对应词汇的对比中总结出:通化方言双音节词占大部分,也有一部分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语。通化方言动物名称词汇带有很强的地方色彩,表达的意思形象生动。

(二)从构词角度对比二者

1.构词语素不同

(1)通化方言中动物名称词汇中,意义与普通话相同,但是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如:

普通话 蛇 孵 母猪 乌鸦 蚯蚓 跳蚤 蝗虫 青蛙

通化方 言 长虫 菢 骒了 老哇子 蛐蛇 革子 蚂蚱子 蛤蟆

这些词语和普通话中对应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在构词语素上与普通话不同。有的和普通话一样,有的比普通话多了几个语素,有的则是少了几个语素。

(2)通化方言动物名称词汇中与普通话构词方式大体相同,但是有些语素又有差别。如:

普通话 母牛 公牛 母猫 公猫 母驴 公驴 母马 公马

通化方 言 奶/乳牛 牤牛 乳猫 伢猫 骒驴 叫驴 骒马 儿马

这些语素有部分差异的动物名称的词汇在动物雌雄的名称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区分雌雄的那部分语素往往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动物名称词汇不同。通化方言中往往是用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区分雌雄的语素来替换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素。

2.通化方言动物名称词汇根据联想来进行造词

(1)联想动物的叫声来命名。每种动物的叫声都是不同的,因此,人们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来进行命名。“乌鸦”因为每天都是哇哇的叫,并且经常在坟地上叫,人们认为乌鸦要是在自己家的附近叫就会给自己带来厄运,所以人们联想它的这一特点,在通化方言中“乌鸦”就被称为“老哇子”。这点体现出了当地人们封建、保守、落后的一面。难道就因为乌鸦每天去坟地叫,它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幸吗?“蝉”能够连续不断地发出尖锐的声音,人们就联想它的这一特点,称它为“知了”等。根据动物的叫声联想出的词还有很多,仔细去推敲,你都会发现这些词的命名与动物的叫声是很吻合的。

(2)联想动物的外形来命名。“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动物的外形也是如此,每种动物的外形都是独一无二的。如:“蛇”的身体圆而细长,通化地区的人们就联想蛇身体细长这一特点,联想出它的名称,将它称之为“长虫”。“喜鹊”的尾巴很长,所以在通化地区称“喜鹊”为“长尾巴连”。

(3)联想动物走路的姿势来进行命名。“鸭”走路的时候,它的蹼向外,两只蹼走路的样子很像一个“八”字,所以通化方言中称“鸭”为“鸭八子”。“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长。通化地区的人们联想它身体柔软,行走起来不是直线,这点和蛇很像,所以称它为“蛐蛇”。“兔子”因为它的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因此,人们根据它的这一特点,联想出它的名称,称它为“山跳子”。

三、总结

语言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它。通化方言动物名称词汇以双音节词为主,但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构词上,会利用丰富的想象来造词,譬如:动物的叫声、外形、走路姿势等。但是,在对比中发现,通化方言中的部分词汇已与普通话中的词汇相同或相似。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通化方言词汇已越来越多的被普通话中对应的词汇所取代。这样会给以后的调查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现在学术界对通化的研究成果很少,今后应该加大对通化方言的研究。通化方言词汇使用频率很高,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语体色彩和联想色彩,表达地意思丰富多彩,所以通化方言词汇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通化方言词汇中还有许多闪光点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参考文献:

第7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2、蛤蟆氽,有“暴”来(风雨)。

3、蜻蜓成群飞,雷雨要来临。

4、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5、蚂蚁搬家有大雨。

6、蛤蟆大声叫,必是大雨到。

7、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8、麻雀囤食要落雪。

9、早晨猫吃草,天气好;晚上猫吃草,有雨到。

10、麻雀叫声懒洋洋,定有雨一场。

11、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

12、早蚯迎太阳,晚蚯落一场。

13、泥鳅跳,大雨到。

14、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

15、鸡进笼晚兆阴雨。

16、燕子低飞要落雨。

17、今日公鸡早进笼,明天太阳红彤彤。

18、八月田鸡叫,叫声赛砒霜(干旱)。

19、蝼蛄叫,晴天到。

20、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21、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22、鸡风,鸭雨。

23、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24、泥鳅静,天气晴。

25、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26、卡蚁(一种昆虫名)成团有“暴”来。

27、泥鳅跳,风雨到

28、雨中知了(蝉)叫,报告晴天到。

29、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30、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31、燕子低飞蛇过道,不久大雨到。

32、青蛙叫,大雨到。

33、泥鳅跳,雨来到。

34、野鹅南飞有寒潮。

35、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36、狗吃草,要落雨。

37、蛤蟆氽,有“暴”来(风雨)。

38、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39、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第8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关键词】 物联卡 通信模组 M2M

一、引言

现代都市人生活圈子小,朋友少,往往都希望能养只宠物作伴,调节心情。但是主人平时工作又很繁忙,晚上往往还要留在单位加班,节假日可能还得回老家探亲或外出旅游,因此,家里没人的时候,宠物谁来喂养,成了很多人养宠物的一大难题。

现有技术中的远程自动喂养宠物的系统,是基于电话线通信的宠物喂养系统,将宠物喂养屋连接家中的固话线端口,主人通过拨通家中固定电话,按下数字键和#、*键来传达喂养指令,宠物喂养屋接收指令后,发放饲料。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应用物联网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产品也逐渐增多,并终将替代过去旧式的通信方式成为中国新兴的通信方式。因此,将物联网技术替代现有的固话通信技术实现宠物远程自动喂养非常有必要。

二、现有实现方法的缺点

基于电话线通信的宠物喂养系统要求将宠物喂养屋连接固话线RJ11端口,而目前大多数家庭已撤销了固定电话,即使还保存固定电话,也要以牺牲一个用于通话的电话端口为代价,并且,宠物喂养屋连接固话线端口也不方便,宠物喂养屋的摆放局限于电话线的长短,固话线接口的传输速率也限制了视频功能的实施。另外,实施远程喂养时,需要通过另一端按下不同电话键进行操作,容易产生误操作。

三、本系统和方法的介绍

本系统参照移动物联网实现原理,由喂养屋,网络传输层,喂养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 喂养屋

喂养屋放置于家庭中,采用双层结构,下层放置饲料盘、水盘,供宠物直接进食,并且内置宠物眼(摄像头)和传音喇叭,供实时监控宠物进食状态和远程宠物呼叫;上层与下层隔开,上层包括饲料箱、水箱以及饲料传送装置和水传送装置。饲料箱和水箱分别储放供宠物喂养用的饲料、水。饲料传送装置和水传送装置采用双漏斗设计,饲料传送装置包括连接饲料箱的饲料口挡板和对准饲料盘的输送管,水传送装置包括连接水箱的出水口挡板和对准水盘的输水管,饲料口挡板和出水口挡板可进行关闭和打开,用于控制喂养量。饲料口挡板开启后装盛于饲料箱的饲料滑入输送管,落入饲料盘中。出水口挡板开启后水通过输水管流入水盘,喂养屋配备有物联网通信模组,喂养屋电源模块设置在下层,给物联网通信模组、传音喇叭和宠物眼提供电源。

物联网通信模组内置贴片式物联卡,避免了因卡座和物联卡引起的机械\电气等故障的可能性,更稳定更可靠。支持标准的AT指令及扩展的AT指令,提供语音、SMS/GPRS/ USSD等数据业务功能,同时集成了物联网M2M应用所常用的几种硬件功能接口,物联网通信模组内部采用微控制集成电路进行控制,根据指令控制饲料口挡板和出水口挡板的开关,同时提供USB接口与摄像头连接、提供PCM数字音频接口与传音喇叭连接,实现了语言和视频数据的传输。

物联卡采用工业级设计,具备了现有手机通信或WIFI处理模块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可抗震、耐高温,在20HZ~2000HZ震动频率下使用正常, 在85°C环境下,90%~95%的湿度,物联卡操作存储正常, 并且擦写次数可达50万次,可放置于户外(如露天庭院等),即使经宠物频繁碰撞、喂养屋移动也不影响通信功能。物联卡号码采用工信部批准的106开头的13位号码,物联卡内部写有IMSI、KI/ K、OPC、SMSP等卡数据,用于通过网络鉴权并进行连接,接收喂养指令。嵌入物联卡后的物联网通信模组,仅需通过2G/3G/4G网络即可完成通信,无需有线宽带或WIFI信号连接,网络准入门槛低。

3.2 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由接入网和核心网组成,接入网共用现有的2G /3G/4G接入网络,核心网采用新建的物联网SMSC、HLR、GGSN设备,其他核心网设备共用现网核心网设备。其中,物联网HLR提供了物联网终端用户的签约数据信息、基础通信业务的开通,物联网GGSN提供GPRS通信的连接与路由功能,产生GPRS原始话单,并支持物联网终端用户在线状态信息、IP地址信息的采集,物联网SMSC提供短信通信的连接与路由功能,支持多优先级的短信服务功能。喂养屋通过物联网通信模组与网络传输层连接,可同时支持语音、SMS/GPRS/USSD等数据业务功能。

3.3 喂养管理系统

喂养管理系统底层采用Linux操作系统,部署了Web服务器软件和应用服务器软件,通过应用服务器软件连接ORACLE数据库。Linux是喂养管理系统的底层设施,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软件共同提供了喂养管理系统的访问和操作功能,ORACLE则支撑了系统数据的读写。喂养管理系统可划分为提供给管理员的后台管理子系统和提供给普通用户的前台管理子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普通用户信息、给用户关联喂养屋、进行系统数据查询等功能,普通用户通过前台管理子系统进行操作,触发指令并通过网络传输层传送给喂养屋,实现宠物的自动喂养等功能。后台管理子系统和前台管理子系统均可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进行访问。

3.3.1 后台管理子系统

喂养管理系统提供给管理员的后台管理子系统主要模块包括:1)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可添加、修改、删除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并提供用户初始登陆密码设置功能;2)喂养屋管理模块:建立喂养屋信息,喂养宠物资料填写,并且与用户关联;3)查询统计模块:对所用用户和喂养屋的登记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对宠物的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可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用户合理化建议。

3.3.2 前台管理子系统

喂养管理系统提供给普通用户的前台管理子系统主要模块包括:

1)自动喂养模块:支持自动喂养的设置,包括喂养时间的设定,如周一至周五,每天12:00、18:00投放饲料,每天12:10、18:10投放水;喂养时长的设定,如饲料喂养时长设定为5秒,饲料口挡板开放5秒后会自动关闭;支持设定的保存和激活生效;

2)手动喂养模块:支持手动打开或关闭饲料口挡板和出水口挡板,供人工操作喂养;

3)宠物眼模块:通过宠物眼功能,可打开安装于喂养屋的摄像头,实时观察宠物的进食状态和身体状况;

4)宠物呼叫模块:通过宠物呼叫功能,实现语音远程呼叫宠物,利用喂养屋的传音喇叭播放声音,同时,也支持语音的录制和保存,定时播放,以呼唤宠物进食等功能。

四、本系统和方法的优势

1)配备了物联网通信模组,内置贴片式物联卡,避免了因卡座和物联卡引起的机械\电气等故障的可能性,更稳定更可靠。物联网通信模组集成了多种硬件接口,具有较强的功能扩展性。2)物联卡采用工业级设计,可抗震、耐高温,可放置于户外(如露天庭院等),即使经宠物频繁碰撞、喂养屋移动也不影响通信功能,嵌入物联卡后的物联网通信模组,仅需通过2G/3G/4G网络即可完成通信,无需进行额外布线,不依赖于有线宽带及WIFI网络,网络准入门槛低。3)物联卡采用工信部批准的106开头的13位物联网专用号码,利用新建SMSC、HLR、GGSN等物联网专网设备进行业务承载,保障了系统处理的稳定性。4)搭建专属物联网专网宠物喂养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应用的解决方案,具备新兴物联网应用推广价值。5)用户操作简单,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宠物喂养。6)宠物眼和宠物呼叫功能,可同时作为家居安防的辅助手段。

五、结束语

本系统和方法应用了最新的物联网通信技术,通过物联网将喂养屋和后台喂养管理系统连接,更方便用户外出期间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PC登录后台喂养管理系统,远程喂养宠物。主要技术要点在于,在喂养屋中配备了物联网通信模组,内置贴片式物联卡,利用移动物联网专网专号进行通信,并且建立了一套后台喂养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套端到端应用的解决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物联中国 http:///

[2] 中国移动物联网http:///

第9篇:动物的语言范文

关键词: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272-02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实验动物学》是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的基本课程。据相关调查显示,生物学和医学中60—70%的课题要选用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相关研究;而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实验和外科学实验等超过70%科研研究领域需要实验动物参与实验[1-2];此外,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教学培训、医学研究、药品、生物制品、食品等功能及安全性评价领域[3-4]。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如此重要,因此,如何做好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近年来实验动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对动物实验课教学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经过两轮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思路,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及能力,全面调高了研究生教学质量。在此,我们结合近2年对硕士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改革情况,对我校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关教学总结,希望进一步促进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验整合优化

摒弃“灌输式”教育模式,将20学时的理论教学降至16学时。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研究生网络教学平台、理论课程其他相关教学内容课件以“学习笔记”形式进行网络教学。我们将教材中所列10个章节理论教学分为五大专题进行教学:专题一,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重要作用;专题二,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专题三,实验动物基本操作技术;专题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专题五,基因工程动物与转基因动物的建立。这五大模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作为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而实验教学内容,则由16学时增为32学时,实验教学将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种“三步法”教学来与理论相呼应,进一步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在严格遵循“3R”原则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本着“不放弃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的原则,根据专题实验的需要,精选教材中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述;对于教材中没有及时更新或没有详细阐述的部分,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适当补充,做到有的放矢。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视频教学、PBL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方法。首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实验动物福利“3R”原则和动物伦理观,规范实验操作。实验课中倡导和强化实验动物福利伦理观念是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将动物福利观落实到具体实验操作如抓取、保定、给药、采血、处死等各环节中,善待动物,及时制止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对于虐待动物者给予批评警告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部分专题还引入“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5-6]。比如,在动物福利这个专题中,我们引入“如何理解动物福利”、“动物解放表现在哪些方面”、“道德进步与动物福利的关系”、“我们在实验中应该如何合理对待动物”以及“动物应激反应与实验结果关系”等问题,通过实验操作及实验体会分组进行相关讨论,并写出相关汇报,以加深对动物福利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问题式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等能力。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最终成果的体现者,只有保证学生成为这样的角色,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知识权威、教学中心,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这样,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才能促使教师成为创新教学的主要方面,使其正确地把握创新教学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及购买的实验教学视频进行直观教学,参考资料有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录制的“实验动物”;国外动物福利组织提供的“共享世界”;国家卫生部录制的“动物基本操作技术”、“动物模型基本病理过程”、“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动物”;钱永祥与梁文道关于“动物伦理与道德进步”的学习视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达到了文字语言描述难以达到的效果,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评价考核表,从规范操作动手能力评价、创新能力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科研写作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7](参考表1)。通过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请专家组老师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估。最后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表2)。调查结果显示:98%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5%的同学认为可以激发其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94%的同学认为教学改革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100%的同学对教学方法满意,认可教学改革。改革也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增强师生间互动这三方面体现得不是很好。今后将寻求可行的方法提高以上几个方面的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中理论与实验学时的整合优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学生也更能从动物的角度考虑它们应享有的权益,从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通过对实验内容的适当扩充,形成相对完整的专题,增加了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学生整体的科研思维观和全面的实验操作协调能力,掌握基本科研思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四步法着手去构建科研课题研究框架;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兴趣和主动性是科研的开始;通过完善的考核方式更合理地从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及自主学习5大方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有利于充分提高该课程研究生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解决和应对专题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建设和完善。我们也希望能在不断进行教学革新基础上,申请教改项目来引入更多实践教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实验动物学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研究生。

作者:张青峰

    参考文献: 

[1]崔淑芳,陈学进等,实验动物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 

[2]师长宏,张海,王四旺等.三维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89-291. 

[3]王芳.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1016-1018. 

[4]宋国华,刘田福,陈朝阳,王春芳等.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与改进[J].基础医学教育,2012,(10):781-783. 

[5]王萧,郭学军,张永斌.中医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