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改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两年前的暑期,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网上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参加远程教育新课改培训,通过聆听专家名师们对新的课程理念、新教材的解读,分析课堂角色的转换……,懵懵懂懂地意识到新课改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多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教育学生真正成“人”,教会学生思考(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历史思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开学了,开始了真正的新课改教学。因为在新课改面前,大家都是新手,所以我校基本是没有名师指点和仙人指路。面对陌生的专题式课本,我首先是下工夫研读教参与上面提供的案例,搞懂知识体系及知识点,分析案例,找寻借鉴点,然后上网搜课改地区的优秀课件、学案、幻灯片等。到第二学期,因为学校工作临时变动,又给我加了高三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所以无论时间还是精力,制作课件都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种模式,制作导学案。我的学案也是借鉴别人的,分A、B、C3级。A级是预习完成,基础知识;B、C级知识难点深化,思考探究。导学案必须提前1-2天做出,发给学生预习,然后收验。之后根据情况再调整教案,进行课堂合作探究,完成B、C级题。这种方式大约用了一个学期。
那一年,可以说一直都是在忙碌的新课改方式探索与实践中度过的,但是两学期成绩都不理想,学生只是看个热闹,知识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都未真正实现。我痛定思痛,分析原因,觉得有如下几方面吧:
1.东挪西用,缺失自我。在忙碌中,只是借鉴别人的方法,忙于搬用别人的方式,却没有了自己的风格,忘却了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只是偷梁换柱,个人的教学思路、人格魅力没有了,站在讲台上的只是我的躯壳。这样的没有自我的课堂,只能让我疲惫不堪,怎能让我激情万丈、信心十足和兴致盎然呢?
2.花样百出,没有内涵。在努力变换新方式、新手段,意欲让课堂活跃时,我恰恰忽略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灵魂的课堂改革,如同没有内涵而只知涂脂抹粉的姑娘一样,注定不会出彩。
3.四处寻宝,缺乏校本。在课改实践中,我确实努力地去寻找那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找名师课堂,找顶尖教案,寻找高效课堂的奥妙,借用名师们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高招,自觉够努力,但是我的课堂却没有显示出高效性,反而经常是一课时用两节才能完成任务。究其原因,就是太迷信名师,课改心切,没有结合校本。须知再好的花朵也得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否则必然枯萎。同理,我的学生可能感受到它的热闹,却并不一定明白它的意图,所以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校本教研。
经历一年多课改手段和方式的尝试之后,结合对问题的认真思考,我开始走向冷静和务实。首先从备课入手,每节课前我要先仔细研读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搞清楚知识技能要求及要培养的情感价值观,然后思考我这节课的教学意图。我究竟想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学这些有什么用?我想通过“教”引导他们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我想培养他们怎样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我的这节课能否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总之,每节的备课再也不仅仅是备知识,更多是对教学理念和意图的思考,明白了这些,我的课变得目标明确,心中有数了。面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我首先从低起点出发,从容易的地方切入,提出问题,让他们自主解决。这些基本上都能通过看书解决问题,从而把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自信心先调动起来,然后启发引导略难的问题。实在有难度的地方,我给出一个思路,让他们顺藤摸瓜,思考探究。如此,逐步实现课堂角色转换,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再次,我的课堂我做主。这并不是说我要“一言堂”,而是说我要在课堂上融入我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特色,让我的学生因为我的激情而爱上历史,因为我的引领而感悟历史、思考人生。这样的授课才让我感觉到幸福,从而引发更大的激情。
最后,上完课后要及时自觉地反思。走向务实后,尽管每节课都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但是课后就会发现仍有不少不完善之处。所以每次下课,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思考,查不足,查原因,策划更好的解决方案,并认真地把这些都写下来,以便作为下一轮教学的参考,并引以为戒。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过去,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如今,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在平日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迫于教学进度的压力,课堂上很少提问,主顾自己能讲完,留给学生的思考、参与时间很少,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学生要理解所学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亲身体验到才是真正的收获。耳听为虚,眼见亦为虚,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后的收获才真实。这样不仅耽误不了多少课堂时间,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现在电子白板的使用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生物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另外,言简意赅的讲解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严谨、精炼,少说废话。这样学生听课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老师讲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二、对教数学的反思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介,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师生要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兴奋起来,还可以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多种题型。
3.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还时常穿插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每个学生用铁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
4.关爱学生,及时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三、做一个“多角色”的教师
在新课程的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解答疑问。教学课堂不再气氛沉闷,只有教师教,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的场景,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课堂,实现教师角色的全方位转换,做一个“多角色”的新型教师。
1.“学习型”教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研究者。很多新课程、新内容是以前教材没有涉及的,需要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有广博的与数学教育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等。同时崭新的数学课程内容也要求教师有现代的数学知识储备。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修养,不断汲取教育科学研究理论,还要对近、现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都能理解和掌握。更深一步对各类知识融会贯通,能从现代数学的高视角下审视、指导数学的教法。积累教学方面的经验,形成一套在实际中不断完善的科学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2.“设计型”教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及基础现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多地研究和创造数学素材,设计出反映数学内容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教学理论分层次,有区别地设计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形成自学能力,从而使高中数学课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不足
长久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老师运用“语言点”教学法,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语法学习。没有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项任务,从而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工具”。 事实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相互对立的。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呢?我着重从以下几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一、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走进新课改的关键。在新课改下,一名好的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不通过听、说、读、译来巩固效果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我认为必须作好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由于我校所处乡镇,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
2、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如我校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英语完全是一片空白,就连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辩认,刚开始上第一课时给他们讲了学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好英语这科。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学,在第一次月考时大多成绩还可以,但有少数同学成绩比较差,如我班的王灿、张伟等同学,第一次月考后我发现他们对学英语失去了信心,于是我把这几位较差的学生叫到了寝室里私下的和他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他们这几位同学都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学习逐渐进步了。
3、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创造性地发挥和运用所学知识。初中学生天生爱玩、好动,游戏、活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让学生走出教室,负着任务进行游戏活动能使原本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如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 Book 2 A, Unit6 Find the right place,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按不同线路进行校园寻宝,找到期的宝物便是各自的奖品.
教师通过实施新课改,指导学生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英语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新课改主要通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旧联系,启发兴趣;利用图画,诱导兴趣;开展活动,增强兴趣。
1.建上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如在教学圣诞节那一单元,值日生就可将有关节日的一些情况加以修饰汇报出来:Today is December the twenty-fifth,Christmas Day.In west countries,children will get many presents from“Father Christmas".On that day,they will be veryvery happy.
2.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如教学(文具)的名称时,让学生拿出文具盒,老师先拿出一支钢笔。Say“a pen”in English,然后拿出两支钢笔―two pens .反复说几遍,让学生也拿着钢笔跟老师说,很容易就把钢笔这一单词记住了。接下来又告诉学生说:铅笔―pencil,铅笔盒―pencilbox;又如:在书包里装了铅笔盒,各种颜色的铅笔,各种书本、小刀等。然后再进行下列各种句型How many pens are there? What color are they?的教学。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遇到内容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
3.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比如My classmate,My home慢慢地,充分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写、去讲,讲完后,让其他同学将其内容复述下来,这样听、说、写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4.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我经常利用教室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专栏,让他们举行故事会、游戏、对话比赛等节目。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勇跃参加,让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一)我将唱、画、演、编这几种教学技巧应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唱 中学英语教材里所有的歌曲都是要求会唱的,另外老师还可以自编一些歌曲,青少年一般都爱唱歌,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学,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在教授Where's the broom?时,我利用《叮叮当》的乐曲配上Where'sit? Where’s it? I can't find the broom.Can you see it? Can you see it? Can you see the broom? Is it behind,is it behind,is it behind the door? Yes,you are right.学生在唱这首歌时,兴致很高,而且介词短语的结构也掌握住了。另外,在教颜色时,我又编了《Colour Song》我在这里只介绍一段What colour is the flower? What colour is the flower? What colour is the flower? One-Two-Three,It’s yellow,Y-E-L-L-O-W.通过唱歌,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精神也可以得到调节。 2、画 简笔画是英语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手段,就这么简单的几笔,却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在教学衣服名称时,我们可以用鲜艳的色彩,在黑板上画出各种衣物,问What's this? What colour itis? 这样同时就掌握了衣服和颜色这两种词类。另外,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挂图及我们自己绘制的图,也可以增强兴趣。 3、演 利用或创造与实际生活类似的情景,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将课本中的情形,让学生在讲台上表演出来,例如:The new students.这一课,可以挑两名同学扮演Lucy和Lily,另外找一名同学当老师,刚开始老师可以参与进去,两三组后老师便可退居一旁,这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课文的复述与背诵已不在话下。对于表演,同学们刚开始可能会不好意思,不敢开口,但只要好好引导,被指名担任角色的学生都会有成就感。 4、编 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比枯燥无味地去背语法,背规则简单有趣地多.如:基数词变序数词时,弄不清加什么尾缀,所以编出“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八去t,九去e,f来把ve替。整十变y为ie,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二)实物教学法 英语是抽象枯燥、死板无趣的知识,我们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觉得英语确实离我们不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找钱包那单元,我就拿了一个黑钱包上课,趁学生不注意将钱 包藏起来,然后显出很焦急的样子问学生:Ican'tfindmy purse.Where's it, do you know? 学生会七嘴八舌的发表见解,介词短语得到了巩固,找到钱包我告诉学生There's some money in my purse.How much money is therein it,can you guess?然后不断变换钱数,让学生猜,这样数词也练习了。在教各种交通工具时,我们就找出各种小孩子玩具模型,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 Can you spell it? 如果回答正确,便将小玩具奖给学生,这样英语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接近了,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卡片教学法,在刚刚接触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时,我们可以找出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影视明星以及动画片里小动物的图片问Who's she/he/it?What's her/his/its name?同学们兴致盎然,本来很难的语法知识几乎不用怎么介绍了,学生们都已掌握住了。
(四)竞赛的方式,组与组、班与班之间举行比赛,激发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四、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不足的反思
关键词 新课改 认识 反思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还在于国与国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我们必须进行新课改基础教育,必须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为基础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根基。我国在结合本国实际和其它国家教育发展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如何进行新课改还是存在着一些分歧。那么我们当前的新课改到底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更有效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教学工作,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
唐代文学家韩愈对于教师角色做过这样的阐述,即“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注解也是我们国家很长时间以来很多教师对于自己角色的定位,那就是很多教师简单的把自己认为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只是接受者,这样教学的过程往往是把重点放在了教师的教,学生更多的是在死记硬背的被动的学,这样学生们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主宰的太多也不利于学生们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对于教师的角色有着清楚的定位,那就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对于教师地位的弱化,但实际上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主要表现在:
首先,它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过去我们教师更多的是在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学生是跟着老是在走;现在则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符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就能够推着学生向前,给学生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它要求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界限太过明显,教师往往就是教学中的权威,这不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教学相长,我们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促进,所以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权威的架子,建立和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教学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也更有利于了解学生。
再次,成为学生的信息平台而不仅仅是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最后,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二:“关注”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本理念。因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种种原因,必然使学生个体之间形成各不相同的差异性。而这种各不相同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学生整体之中出现层次性。
如相对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要落后,文化也相对落后,信息闭塞,农村的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使这些学生与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在家庭教育、文化和见识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劣势,学生的状况自然也就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层次多样,造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诸多不便。因此,农村孩子在发展上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农村学校培养和造就一个合格的人才也就更加艰难。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只有把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才能真正作到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们体会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及其所形成的层次性,不仅不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反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只要学校课程为这些能力、志向各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方案,给他们以选择的自由和机会,他们就会在自己喜爱的课程空间里欢快的成长。
三:“心育”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途径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该目标既强调健康体魄又强调健康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认真贯彻新课程的这一培养目标,积极而又认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我们教师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良好的心态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它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所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全面育人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德育是学生发展之根
德育是学校的重心工作,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培养人的方向,尤其是在开放性、多元化的当今社会,更应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对此,新课改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即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在一起。培养他们高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又要结合时代特征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使他们成为传播和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弄潮儿,成为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1、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从“把知识授予学生”转变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重视研究性学习;从“围着本本转”转变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从“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作为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积极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
2、正确处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实施新课程课对教学内容把握上,我们不能再沿袭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很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我们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准确把握和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正确处理好新教材和新课改理念的关系、新教材和学生的需要的关系;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忌在教学中随意拔高、加深。
3、学会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高中新课程提出的主要教学建议之一,也是解决当前高中新课程教学中问题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科学处理多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由实效走向长效。二、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教师“平等中首席”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妥善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有机整合及和谐交流。四、恰当协调多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组织课堂教学以唤起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协调好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反思
1、狠抓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细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舞台。“激励、民主、开放、探究”要成为每堂化学课的主旋律。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应摒弃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提高探究能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师的讲授过程,变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他们自由、自主地讨论和学习。要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对话和沟通,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2、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加课堂容量,使知识的接受具有连贯性等优点。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还可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课件库等。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
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细心研究新课标,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规范每一步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创新、协作学习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注意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研究科学探究的教学技巧和技术,使科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在实验过程中要优化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补充、优化,增加分级实验,让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
4、作业设计和布置的反思
一是作业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平均水平,难度适中、陷阱少,让学生真正做到巩固知识,学有所得。二是作业的设计有针对性,要精,巧、少,立杆见影,使学生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三是根据不同的练习目标,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为了便于对作业的检测和及时批改,我们还可以印制作业纸等。四是作业布置要分层次性,分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能自主进行选择。五是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要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要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5、检测及评价方法的反思
课程改革了,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一、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采用纵向评价,不能只采用横向评价,要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占60%,终结性考试分数占40%,最后得出终结性评价。
6、公开课的反思
作者/徐见霜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反思;必要性;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73-01
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反思,即教师通过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新课程理念的需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更是重中之重。
2、数学课改实践的要求。新课改理念实施以来,数学教师面临很大的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面对新理念,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对教育观念的反思。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超前的教育观念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从多角度进行,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既是对蕴藏在数学表层知识下的极为丰富的数学精神、思想、方法、原理、规则、模式等深层知识的挖掘;从数学教材角度反思,数学教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数学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特点,教材变迁,知识的呈现形式,教材的加工处理,例题习题的选择和功能等进行反思。
(三)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反思。对学生及其数学学习活动反思,不仅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数学学习基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等),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数学学习失败的原因,数学学习结果评价方式等进行反思,而且还要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反思。
(四)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过程,教学行为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技能与技术有效性的反思,也包括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问题反思,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反思。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方式
(一)写好札记。新课改后,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例如:在教学“交换律”这节课后,通过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提出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所评价,然后会努力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当教师的努力获得成功时,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同时批判性反思通常能给教学和教师专业进步带来更深刻的变化。在数学教学中批判性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一些问题:我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态度反应是否热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我是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我是否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是否重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我对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得是否充分等等。
(三)评析交流。教研组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优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研活动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全面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教学反思不仅仅关注所反思的教学活动过程本身,而且要对其进行完善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走向成熟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不能忽略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使学生能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只要老师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各行其是,说的、做的很多都与老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倾向,并无实际功效。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秩序、规矩并没有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相反,它能有效地保护学生正常地学习和平等交流。
(二)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模式,但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上台,老师下台”,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活动,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环境问题不困难,但提合理化建议就很不易说全面了,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即可。
(三)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四)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有的老师认为有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就应弃之不用了,也就是接受学习被全盘否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探究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同于学生单向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也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创造所采用的发现式探究学习方式,而是一种通过类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或体验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但实质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学习,不过是通过探究和体验而获得知识结论的主动接受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