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医疗范文

移动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医疗

第1篇:移动医疗范文

现在利用移动医疗软件进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的人仍然不多,许多患者还处于观望阶段。他们虽然也渴望享受少去或者不去医院的便捷,但是移动医疗APP真的能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健康服务吗?这不同于打发时间的小游戏,我们真的能够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一个可以随便下载,仅占几十MB内存的手机应用软件吗?在移动医疗的发展中,要让患者转变健康管理的习惯,长期利用APP进行健康管理,必须要在他们的安全、健康和隐私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利益,否则这些移动医疗APP将如同许多不痛不痒的APP一样――在下载几个月后被删除。

设备的质量如何?

我们在医院接受的检查,都已被无数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并且准确。现在,一些检查通过便携式设备、传感器再加上APP就可以完成,让患者能够在家独自完成。然而,这些便携式的设备真的能够给出精准的结果吗?有的患者拿着自己的手机去问医生,“我过去一周的血压、血糖或者心率正常吗?”医生却发现这些数值与医院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参考价值也就打了折扣。

因此,在选择便携式设备时,应该注意它是否通过了国家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以保证设备的准确度和安全性。即使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机配件,但只要能够量血压、血糖、心率等,就属于医疗器械,必须有相应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我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分为三类,如外用止血贴一般需要一类证;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一般需要二类证;需要植入患者体内用于维持生命的医疗器械则需要三类证。这对移动医疗所使用的便携式设备也适用。目前而言,便携式设备提供的数据仅供医生参考,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这些便携式设备所提供的数据能够直接用于诊断,实现真正的远程医疗。

用户的隐私会泄露吗?

你也许试过把电话给了房屋中介以后接到无数的骚扰电话,那么把自己的个人和健康信息通过APP上传,是否也会有类似的问题产生呢?我们会否因为下载了一个软件而不停地接到保健品或者人寿保险的推销电话呢?许多移动医疗APP都需要在使用前先注册,使用者在填写个人资料或者之后进行咨询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谁来处理海量的信息?

相比定期去医院接受一次体检,一些便携式设备能够随时使用或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另外,健康APP还带有健康日志的记录功能,会让使用者记录每天的饮食、运动和作息等等。这样一来,APP会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这本来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健康干预就能够有更多的数据依据,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数据太多不利于处理。

如果这些数据是由APP开发商来处理,那他们会依据什么来筛选数据?是否有医生或者医疗机构给他们提供专业支持?一开始的数据采集有没有问题,这些开发者是否知道如何才能够采集到最有效的数据?所以,选择APP的时候,最好看看它是否有一定的医学背景。APP只是一个连接医患的平台,让诊断和就医都变得更加方便,但计算机并不能够完全代替医护专业人士。

远程就医能够报销吗?

目前,我国的移动医疗盈利,真正来自医疗服务的仅占9.3%。许多医生通过APP对患者进行的建议或者帮助都是无偿的,但如果远程或者移动医疗要长期发展,要让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专家级的医生都加入到移动医疗的潮流中,那么付费势必成为趋势。如何付费、向谁付费都是问题。还有使用远程医疗是否能够报销,医保又该如何参与进来?正因为如此,中国平安在百度、京东和小米等IT巨头之后也进入了移动医疗行业,推出了APP“平安好医生”,希望将保险与移动医疗挂钩。一旦移动医疗付费渠道开通,患者完全可以在家用在线支付的方式网购药物,不用为了开药而专门跑去医院。

医院和健康机构能够共享数据吗?

第2篇:移动医疗范文

【关键词】移动医疗APP 医疗服务

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基于网络化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通过高效快捷的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等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就医观念以及就医模式。移动医疗APP正是现有医疗业务的延伸,它是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载体,通过4G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时连接,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的工作服务平台来充分挖掘与共享医疗资源。患者通过手机APP客户端享受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缩短在医院的停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也为医院的市场开拓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医院自身的品牌形象。移动医疗APP不仅是医院推出的便民服务,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措施之一,是今后医院发展的一大趋势,应分别面向医院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大众推广使用。

1 移动医疗APP解读

移动医疗由国外“Mobile Health”衍生而来,即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例如掌上电脑(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而移动医疗APP正是基于此,凭借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而产生的一种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目前,移动医疗的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2 移动医疗APP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移动医疗APP可以实现将院内服务向院外延伸,患者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即可随时随地获取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医疗服务信息,建立患者与医院之间持续、连贯的沟通新渠道。

2.1 移动医疗APP服务患者的应用

2.1.1 通过“智能分诊”帮助患者明确诊治方向

智能分诊功能能模拟医生问诊,正确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就诊科室,在患者就诊前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简单评估。这里涉及庞大的疾病描述与对应科室的数据库的建立。通过模糊录入患者症状,系统会列出更详细的子条目供选择,为患者推荐合适的科室就诊。这样,可以部分取代患者向人工服务台排队问询,改善多次挂号浪费时间的现象。

2.1.2 通过“预约挂号/候诊队列查询”缩短排队挂号及候诊时间

患者或家属可直接通过医院APP进行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的挂号和结算,凭挂号支付成功短信直接到科室就诊,无需到医院窗口排队取号。

2.1.3 通过“科室医生”让患者实现点名就诊

APP中的“科室医生”涵盖了全院各科室医生的简介、坐诊时间及预约号源数。就诊患者可据此自主选择医生,点名就诊。

2.1.4 通过“信息查询”帮助患者查询就诊信息

信息查询模块为患者提供就诊时产生的各种记录的查询服务,包括预约、费用、检查和检验等历史信息。

2.1.5 通过“用药提醒”促进健康管理

患者可能因为不清楚或忘记医生所指示的用药方法,导致因治疗计划不能有效落实而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对长期依靠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应用移动医疗APP的用药提醒功能,患者可在线读取一定时段内的处方或手动添加用药信息,根据系统发出的提醒,按时用药。

2.1.6 通过“出院随访”提高随访率有效跟踪患者病情

医院相关科室对已出院的慢性病患者会定期随访。APP中的“出院随访”功能不仅可以直接准确的找到患者本人,通过一系列随访问答,获悉患者出院康复的基本情况,而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方便的时候接受随访,自动提交到医院后台相关科室。此举既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方便了患者,有利于提高随访成功率。主管医生可以通过移动APP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并进行相关指导,保证患者顺利康复,更可以扩大医院服务的外延。

2.1.7 通过“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APP中的满意度调查功能可以让患者方便快捷的对诊疗体验进行评价,有利于医院准确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有利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1.8 其他应用 APP中的“专家在线”、“健康宣教”等等都赋予了医院服务更多的内涵

“图片新闻”、“医院简介”也使得医院的工作宣传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导医服务”中包括医保政策和物价公示等,患者可根据需要自主查询。

2.2 移动医疗APP面向医护人员的应用

2.2.1 用于医政管理

移动医疗APP不仅向医护人员推送重要信息,如医院重要通知、医生工作绩效指标等,还包括医疗护理管理制度,以增强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

2.2.2 用于诊疗工作

移动医疗APP可以辅助医生的诊疗工作。医生可通过APP查看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随时掌握患者的健康信息。APP中的药物手册可帮助医护人员随手查看药物说明及配伍禁忌,便于医生处方。门诊安排和工作提醒,可帮助医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出诊时间、手术安排等,为医生的医疗工作提供便利。APP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诊疗知识库和医学文献,引领医护人员朝着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3 展望

从移动医疗APP的角度切入智慧医疗服务链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智慧医疗时代的医疗服务链分为诊疗前、诊疗中和诊疗后三大部分,并进一步细分为健康管理、自诊、问诊、寻诊、候诊、诊疗、用药、院内康复、支付、后续用药这十个环节,最终再次进入健康管理环节形成一个医疗闭环。从每个环节的移动医疗APP分布来看,大多数的APP选择在诊疗前环节开展服务,且多为轻问诊和轻健康管理服务,而诊疗中和诊疗后相应服务较少,开发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曲蕴慧.浅谈移动医疗系统的前景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3(13):182-190.

[2]王茜.医院信息系统运用与完善[J].医疗装备,1002-2376(2015)10-0066-02.

[3]邓勇,刘威,李桐萱.移动医疗APP运行现状及其法律监管问题初探.科学管理,1674-1633(2015)08-0141-03.

第3篇:移动医疗范文

对于自己当年的选择,俞熔谦逊表示,“时代背景是今年刚刚验证出来的,当时看不出来。”

2013年底,他在《创业家》的会议上发言时,认为“医疗健康行业,还没有诞生真正的巨头,这是大家的机会所在。”时隔半年,他对未来移动医疗大发展的前景,有了新的认知。当下,医疗健康投资风起云涌,大的机构也好,资本巨头也好,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能够逐渐进入,俞熔不怕竞争,对这个行业,多点关注反而是好事。“以往,医疗健康行业受人关注度不够,现在国家机制在转型,消费者观念在变化,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在推动医疗行业,这是大的时代背景。”他的态度,相当乐观。

变革,可以预见

与创业者精专的态度不同,俞熔对行业的思考集中在移动医疗发展的大方向上。慢而有条理的,他把移动医疗的发展,归结为几种变革趋势。第一是标准化、可量化的医疗服务,例如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标准化,这在美国已经非常成熟,二是慢性病管理体系化,有赖于家庭和私人医生体系的完善,这也将成为下一个行业创业热点趋势,三是远程医疗技术,依赖于高效的信息化及创新的技术手段。四是筛查检测、重大疾病诊治的个体化。不管哪一种趋势,都少不了大数据的支持。

他屡屡提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对于较为特殊的医疗健康产业,大数据的意义不可低估。与美年大健康的特色服务相关的,则是中医标准化管理的部分。

在完全基于西医标准化体系的体检行业,美年的立身之道与众不同,他们为使用者给出中医诊疗方案。以中医手段辩识体质,再根据西医的检验方法,针对性给出一些解决方案,既可以有传统疗法,也有健康食品、保健品上的建议。有别于一般体检给出生硬报告的方式,美年的中医服务,更类似增值附加服务。在美年的体检中心里,中医是随处可见的装饰元素,华佗、孙思邈的画像挂在楼道中,西医体检项目完成后,中医手段才开始,填写问卷,勾选身体状况,医生给出关于基本体质判断,再搭配上传统的号脉,对体质和调养方式,做出建议。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器质性的疾病,肯定我们会推荐、动员,或者帮助你去医院治疗,但很多人是生活方式或亚健康带来的一些慢病,这些问题不是去医院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这部分病人实际上量更大。”和美年赢得客户喜爱的原因一样,生活方式、慢病或者亚健康,也是移动医疗的机会所在。

在俞熔看来,移动医疗的好处,不言而喻,它让信息透明,让资源配置优化。医生和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反馈。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对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来说,更是有充分的正能量。“但在这个行业里,商业模式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说医疗行业的闭环怎么形成,线上线下怎么结合,在O2O大行其道的当下,我还是很少听到医疗行业的O2O。”

他也审慎地认为,不少移动医疗应用看似取得成功,但一个严峻现实摆在眼前,移动医疗的风险边界难以界定。“大多数移动医疗的应用,其作用究竟是咨询,还是诊断,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分析。”

除了收购之外,俞熔一直关注培育或者挖掘健康类、医疗类的中小企业。三年前,他投资了一家做电子耳蜗的企业,属于相当细分的业务。产品有慈善性质,为先天耳聋的孩子生产植入性的器械,帮助他们产生听觉、学会说话,从而渐渐接近一个健全的人。这样的市场需求数以百万计。一个耳蜗手术需要20万人民币,大多数农村的孩子消费不起,电子耳蜗的生产,与其说是医疗辅助设备,更有一点慈善性质。他也把预防医学上下游产业当作发力点,有关健康管理、平台、数据和客户资源,凡是有助于美年大健康整体发展的,也在他的涉猎范围。2013年,美年投资了一家专门用物理光学方法降血脂的医疗创业公司,实际上,血脂异常亚健康人群为这样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在俞熔的分析之中,中国有糖尿病患者九千万,高血压患者一亿到两亿,人群数量远大于进入医院治病的人群,针对这些慢性疾病的服务,都有很不错的发展机会,是极好的创业方向。

作为出手快又狠的投资者,抢占移动医疗的开放平台,才是俞熔布局的长远策略,尽管真正披露产品可能要到一个月以后,但他还是介绍了美年移动医疗产品的大致脉络,“全能的个人医疗开放平台,从预防、医疗评估、健康管理,包括后续的健康相关服务的,这是一个小的BAT。”

移动医疗的市场,无限宽广,而当下,正是进场最恰当的时候。

第4篇:移动医疗范文

如此规格的医疗服务,以往普通老百姓恐怕难以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但是今天,一个产业正在让这些高端医疗服务,成为普通人都消费得起的服务。甚至有专家认为,它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的格局,影响和加速其改革进程。这就是移动医疗。

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资源正在被智慧地连接。“在移动医疗平台上的注册医生和护士,就像淘宝卖家一样,对用户非常亲切热情,甚至一次问诊能达到20分钟。”和君咨询分析师丁立朝对《中外管理》形象地描述道。这对于“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的传统医疗来说,体验可谓天壤之别。

然而,人们眼中的移动医疗,似乎还仅仅停留在挂号、支付、咨询的层面。移动医疗,未来能真正为用户做些什么?如何影响甚至改变医疗行业?医方和患者能得到什么样的增值服务?一切皆可想象。

趋势一:远程医疗让病情前置

如果有一款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有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的患者进行监测,自然可以降低不少发生危险的几率。一般情况下,患者打算去医院疹疗,即使测一下血氧量也要提前几天预约,还要进行各种准备。

2016年3月,橙意家人科技了国内首款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鼾症监测仪。这个腕表可24小时记录血氧饱和度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患者可从手机App上查看报告,还能获得后台专家的健康指导。

再比如:目前国内已有医院上线了微信全流程就诊,依托微信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患者可直接通过微信实现诊间支付和医保实时结算,预约、挂号、电子报告、账单查询等都能使用微信随时完成,大大简化了看病流程,节约了就诊时间。

同时,远程医疗体系还可收集到大量的数据样本,分析整理并上传到数据库后,可直接被医院、学校、政府部门等使用。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移动医疗App已经超过2000款,目前市售的有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不下50种。移动医疗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健康管家”,可提前为用户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更有意义的是,远程医疗的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终端,可以为社区医院带来固定的“筛查”人群。

移动医疗将原本封闭的医疗信息打通并连接起来,释放出更多的共享信息、资源和数据源。但远程医疗与“私人医生”模式,还存在着距离,只有和社区医院无缝合作,打通用户与医生之间的“需求不对称”,才能形成医患的双赢关系。那么,接下来必然是线上线下的协同。

趋势二:线上线下的协同

“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将进入2.0时代,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应该会成为标配。想用轻资产来撬动健康管理尚可,但要撬动医疗却很难。”丁立朝对《中外管理》说。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它在短短一年间,超越已成立10年的好大夫在线和成立5年的春雨医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的顶层设计。目前,平安好医生除通常移动平台的业务外,正在布局500家线下诊所――“万家诊所”。在“万家诊所”的加盟体系里,核心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需诊所自有,但平安万家诊所在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基础上,会为加盟方提供包含顾客引流、诊疗支持、药品器械集体采购、转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如果平安将线下部分布局完成,那么意味着在国家控制三甲医院、控制大型医院门诊量(强制分流)的背景下,平安这类企业很可能真正抢占入口。”丁立朝表示,“尽管这个过程还很曲折,但它必将成为传统医疗的有益补充。”目前,除了平安好医生以外,春雨医生也在开设线下诊所。

而对于移动医疗OTO的趋势,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则表示:移动医疗的第一阶段是纯线上进行,即轻服务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就医流程的改善,由线上部分转入线下,更多在于优化就医流程;第三阶段便是经过线下流程优化后,将适合线上进行的部分重新回归到线上,这也就是团队医疗的阶段。也就是说,已经不再仅仅是线下协作组模式,而是首诊在线下,将诊后随访、复诊等放在线上进行,在跨区域的医生协作组织下进行。

趋势三:从B端入手,再渗透C端

有业内人士说,如果移动医疗应用提供的仅是挂号、预约和支付等简单业务,那么还远未触动行业“痛点”。真正的“痛点”,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医生,大众的健康管理缺乏专人管理。

因此,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本质上依然是医疗,如果不能解决医疗中的痛点,而仅仅停留在移动端的流程优化方面,显然始终徘徊在医疗服务的。

在今年6月,北京中普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功,成为国内“移动医疗运营服务”的第一股。而中普达之所以可以被资本看好,也正因为它触及医疗的痛点和核心。

举例来说,中普达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服务好医疗机构,这与一般重在“轻问诊”“健康管理”的移动平台有本质不同。中普达坚信移动医疗的发展基础,是医疗机构移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不能与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产生交互的互联网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生命力。

而且,作为任何一个平台企业,都绕不开盈利模式问题。在中普达的理念中,只有基于医疗机构自身资源的to C业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医疗延伸服务,比如:“医护通”“移动护士站”等产品都是如此。其中,“移动护士站”已成几百家医疗机构的标配,它帮助医院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事故几率,弥补了医院信息系统与病房间“20米”信息化空缺。而受益者,一定首先是C端(患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院人数约2亿,而其中约68%的患者有延续护理的需求。虽然,国内有大量基于公有云的移动医疗应用,但出于医疗机构对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难参与和信任。那该如何解决这个痛点?

中普达采用了无线广域内网技术,数据只在专网和专线通道中传输,这就确保了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专有性。同时,通过加载新的应用模块,就可以协助医疗机构便捷地实现院外的多种业务延伸,可以对患者进行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全病程专业医疗服务。同时,这让患者能够切实体验到“分级诊疗制度”带来的便捷服务。

中普达董事长兰云峰认为,移动医疗应该先做“医疗+互联网”,让医疗机构先应用起来,让患者在医疗机构的服务中有所体会和感知,再通过“互联网+医疗”来丰富应用,提升患者体验。这恐怕才是用户愿意主动接受移动医疗业务的重点。

像中普达这类致力于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平台企业,由于实现对患者医疗全过程的服务,已经触及医疗服务、技术服务等层面,可想而知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四:玩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作为移动医疗,要考虑好互联网的本质,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链条来设计商业模式。如果理解这个本质,你就知道你的利润来源在哪儿。”丁立朝分析,“互联网无非四种商业模式:游戏、广告、电商、社区。掌握好互联网的玩法,结合医疗行业的痛点,仍会有市场机会。”

那么,如何玩转移动医疗?目前,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循,但也有不少市场空白。

首先,游戏。在这个领域,可以说还没有好的游戏项目出来。“我认为未来在医疗里面一定会有。”丁立朝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二,广告。目前,对于在线问诊业务,都是在以广告的模式做,甚至拓展出来一些咨询业务,比如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大数据挖掘。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在做广告+电商的盈利模式。试想,如果一个平台的活跃用户有10%的转化率,盈利是不是就很可观?

第三,电商。有一家做中药材的电商平台,成立一年就已经做到收支持平,预计年底有望盈利。由于中药材行业有极强的特殊性,比如:资源极度分散、价格不稳定和易受资本影响。尽管中药材市场有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却包含着国家规定的12807个品种,常用的药材也有1200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且要销往全国。因此,这也导致每个单品量都不大,仅一两个亿就可能控盘。像人们熟悉的三七、生姜、普洱茶,多因资本炒作而身价倍增。

目前,全国有17个中药材零售市场。作为传统商业,通常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囤货以便控盘,鲜有人愿意去做整合。因此,当一个平台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整合,就打破了原有中药材市场的格局。因此,在医疗行业中选准了定位,就使这个平台胜券在握。

第四,做好社区。如果研究一下罗辑思维的模式,就不难看清其典型的社区玩法:通过名人吸引住粉丝,然后进行众筹、做付费的内刊等,有了眼球就会有转化率。因此,只要有平台、能产生出好的内容,其实就不愁盈利问题。比如:在成都已有肾病、肾透析的社区上线,在社区里可以实现医医互动、医患互动、患患互动,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上,移动医疗在本质上与其他行业没有太大差异。只要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真正从解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痛点去思考商业模式,比如信任问题,权威性问题,这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平台的品牌形象。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手段就可能找到市场空间。”丁立朝特别强调,新创业者的机会更多是集中在细分和垂直领域。

“而未来的3.0时代,应该是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一定要把技术的应用加入进来。”因此,丁立朝认为懂得互联网时代玩法的专业人才,以及懂得医疗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样重要。

趋势五:医疗与保险的有效结合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看病更多的是依赖于医保,购买商业保险者不足10%。因此,这也是许多移动医疗平台从C端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原因。“谁来买单”一直是困扰平台企业和业内人士的难题。

目前已有商业保险开始通过移动医疗手段,去监测被保者的身体状况。甚至于,当被保者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就会为其安排体检等医疗干预,以降低出险几率。就像一个笑话所说:一个明星为自己的臀部买了1000万元的保险,保险公司恨不得雇6个保镖24小时地保护她。事前的防范与预警的投入,通常会比事后赔付要合算得多。这对于保险公司和被保者,无论如何都是极好的服务和保障。试想,如果有这样一款能进行健康管理的保险,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此买单?毕竟,人们买保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放心大胆的生病,而永远是少生病。

“未来,移动医疗与医疗险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丁立朝说,“因为中国的保险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投了6-7万亿,这也是国家现在医改转向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地方政府已越来越无力支撑医保的费用。”

第5篇:移动医疗范文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4移动医疗与创新服务高峰论坛大会上,业内人士畅谈国内移动医疗发展模式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与传统医疗机构共赢

近年来,BAT巨头纷纷涌入移动医疗,2014年5月,支付宝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等,以帮助医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高效。马云更是在刚刚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放出话:30年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张涛说,移动医疗的各种设备和服务必须通过医生的对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其最终目的是和传统的医疗机构形成共赢,树立医生个人的品牌形象,通过移动医疗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生邴钟兴告诉记者,通过移动医疗,医生可以建立个人的患者库,积累临床的资料,而患者也可以在挂号前了解准确对应的科室。

商业保险买单“高级”医疗

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卫生费用以平均每年超过15%的速度大幅增长,产业消耗逐年提升。有意思的是与其他领域以科技为驱动力降低成本不同,医疗界的科技投入反而会增加费用,提升成本。与此同时,中国正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医疗开支在日常百姓家庭消费中的占比持续走高,巨额的医疗投入已经成为政府一项沉重负担。

而随着互联网因素的渗透,医疗服务面临新的变局,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谁又会成为移动医疗的买单方?业内人士董雨星说,市民健康意识逐年提升,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呼之欲出,但通观全球,大部分国家政府只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增值服务的空缺将会促使社会资本的涌入。

而在国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商业保险已经逐渐被普通家庭所接受。董雨星说,保险公司一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促进购买欲望,同时还将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对客户的健康进行实时管理监督,量身定做,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客户也要为个人行为买单。

随时随地的“医疗管家”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抱怨声声不断,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医疗体系尚不健全,医疗资源面临紧缺的“瓶颈”。利用“移动医疗”让有限的资源普惠更多民众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片新蓝海。

第6篇:移动医疗范文

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前行,移动医疗逐渐在医疗行业中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HIMSS将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定义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等,来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和信息,将无线技术纳入各种医疗解决方案,把移动医疗的特殊功能和服务捆绑于各种终端上,来实现患者体验感的加强和节约医疗成本。移动医疗技术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中的快速发展,使改善医疗护理质量并降低成本成为可能。同时,鉴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高,移动医疗的出现使患者传递医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这也是移动医疗发展的契机所在。

在我国,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平衡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遏制我国医学发展的极大困扰。虽然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很大发展,改善了医疗行业较其他行业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的现状,而医护人员也如愿以偿地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诸多改善,如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延伸和扩展,旨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效率的移动医疗,直到近年才得到广泛发展。现在,移动医疗为医院业务所带来的效益和提升已无需考证,它所改善的不仅仅是院内医疗质量及效率,还有助于改善我国医疗领域所存在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地区医疗设施薄弱、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差等一系列问题。

1. 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医疗的部署,医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 ,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移动医疗投入运行有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实施,从而有效控制成本、合理配置资源;移动医疗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了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了医疗管理的水平。

3. 平衡卫生资源分布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公众对于医疗质量和安全需求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移动医疗技术中远程医疗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远程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移动医疗技术相结合,最终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满足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使优质医疗资源不再独有化。

移动终端未来将走向结合

有了移动医疗,采用何种终端产品自然就成了热门话题。一直以来,众医院在移动终端的选择上破费脑筋,移动电脑推车、PDA、平板电脑在现阶段似乎各有一份“领地”,但在护士发药、床边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移动电脑推车还是有其他两个终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大型医院的无线网络覆盖,无论是护士所用的护理车还是医生所用的查房车,甚至是远程巡诊车,均可以冠以“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的头衔,可谓真正实现了将信息系统从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延伸至患者床边的作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方向和有益补充。

著名的医疗IT专栏作家朱杰曾形容移动电脑推车、手持PDA和平板电脑三种终端之间的战争像是“关公与秦琼之战”,看似平常却透露出些许荒诞。可以说,三者中只有移动电脑推车是“根儿正苗红”的医疗设备出身,且由于近年电池技术的进步,移动电脑推车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使得其在医院更受医生护士的青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计虹说:“移动电脑推车相对手持PDA和平板电脑,最大的优势在于一切用品均可置放于车上,护士可以腾出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在医院中,医生开医嘱,而护士有更多的治疗、护理操作要执行,需要解放双手为患者服务。为了减少护士取物的多次往返,移动电脑推车上可以配备大药盒装发药品;可以装上治疗盘、输液架、锐气盒及手消等物品进行治疗。可以说移动电脑推车集发药车、治疗车和护理车多功能于一身,具备PDA和平板电脑所不能及的特殊用途。”

而且,目前的移动电脑推车上都装载小型电脑主机,医院各种信息系统都可加载到移动电脑推车中,包括HIS、EMR、LIS、PACS等多个系统,解决了手持PDA设备对信息系统安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适用空间。北大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教授王秀民说:“未来,移动医疗终端的发展将走向‘结合’的趋势。将PDA与移动电脑推车结合使用,或将平板电脑与推车结合使用,以拓展其各自的业务短板。”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的认知状况

当前移动医疗主要采用的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即通过无线局域网模式实现各种医疗应用,目前多应用于大型三甲医院,大多数二级医院对移动医疗的重要作用也已经相当认可,并逐步在筹备之中。记者随机调查了20所医院,分别包括6所二级医院和14所三级医院。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医院中有7所医院目前还没有开展移动医疗,以二级医院居多,占调查比例的35%(图1),这些医院主要存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困难,或者是自身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参与调查的三级医院基本全部开展了移动医疗,从应用PDA实现移动查房,到移动电脑推车实现信息系统向床边的延伸,均体现出大型医院对移动医疗的重视。

在已经开展移动医疗的医院中,采用PDA实现护士移动工作站的比例很高,达到了84.6%(图2),说明PDA的便携性和无线传输的特性已经深入医护人员内心,可以说PDA的开发是目前移动医疗应用的一个热点。而移动电脑推车和平板电脑两个终端在医院的应用则稍显逊色,分别达46.2%和30.8%。多数医院采用PDA和移动电脑推车结合使用的方式,以推车的优势来弥补PDA在执行医嘱和治疗患者方面的局限性。

虽然移动电脑推车目前的应用还比较少,但随着2011年移动护理信息化热潮的出现,移动电脑推车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仅有两所医院认为移动电脑推车前景堪忧,其他90%的医院均认为移动电脑推车是最适合医疗业务的移动终端工具,并表示了浓厚的采购意向(图3)。据调查采访,目前应用移动电脑推车的医院中,很多都是先尝试性采用3~6台,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后便逐渐扩展推车的应用范围,有的大型综合医院第二次采购高达上百台。可见,移动电脑推车将来必然是实力医院重点青睐的终端产品,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传统终端PDA、平板电脑也会越来越多地和移动电脑推车结合使用。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更具优势

从此番的访问调查中不难看出,在移动医疗时代,虽然移动电脑推车目前的应用范围还不是很广泛,但其仍是最受医院认可的终端产品。且不说护士对推车本身发自本心的熟悉和接受,只要想一想医院十多年来使用各种PC端软件都可以在推车上运行并马上移动起来,就足以征服所有的直接使用者。说到底,无论是信息化还是移动医疗,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医患,患者在床头能就接受诊治,护士推着车就能完成查房、治疗、宣教等一系列工作,似乎只有将各种终端产品结合移动电脑推车来使用,才可以发挥最好的效果,才能实现几乎所有医护人员的要求。

目前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大体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无线医生工作站、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和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现在,这三类移动平台均实现了无线wifi接收功能,在医院的用途也各自不同。其中,无线医生工作站通过无线网络和无线推车设备保持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可以将医生办公室带到患者床旁,帮助医生在患者床旁查阅病人病历、影像、检验检查报告单,下达医嘱,真正实现移动查房。医生扫描患者腕带完成患者身份的确认后便可以实时下达医嘱,医嘱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HIS系统,护士通过移动护士工作站可以查看医嘱信息,及时执行医嘱。

一般来说,无线医生工作站的设计通常比较简洁,推车占用空间小,附带1~2个抽屉,仅供医生放置一些文书即可。车体装有极其灵活的万向轮,无论是地毯还是硬地板,都可以做到静音前行,不会打扰患者休息。

与无线医生工作站比起来,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则稍显“笨拙”。据计虹介绍,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一般由铝、塑、钢结构组成,安装大药盒、杂物盒、洗手液网篮,同时配有输液架、污物桶和电子系统。车上装载的微型计算机,可以为护士提供随时处理医嘱信息、录入患者症状、体征信息的功能。一般来说,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兼有药车、治疗车、护理车、移动电脑等功能,功能决定形态,所以必然“身形”会稍大一些。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还有一种特殊功能的应用,就是远程医疗的应用,在一些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的医院能发现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的身影。由于多用在远程查房环境中,车体一般配置有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终端设备、车载医疗设备和便携式医疗设备,并可以与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终端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由于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多用在远程会诊中,远端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所以一般车体都会配备高清摄像头、专业医用显示器。所以,远程无线远程巡诊工作站目前一般多用于完成大型综合医院对城市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扶持,开展巡诊和转运危重病患、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技术指导与示范、基层医院专业技术培训、远程科研教学和家庭病床医疗服务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个企业开始了移动电脑推车的研发与生产,扩大了医院的选择范围,丰富了选择品种,本专题也总结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品牌产品进行展示(见右表)。

综上所述,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在医疗业务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医护可以在患者床旁完成数据的查询、医嘱的下达,不仅减轻了查房医生的负担,提高了查房效率,而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查房过程执行得更为准确,患者医疗过程更加安全。

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安全:实时患者信息查询、医嘱项目的开出,为患者诊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临床诊疗安全性。

降低用药事故发生率:通过用药提示和药品禁忌提示,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一些临床用药错误的事件发生。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形成闭环医嘱:由于护理工作可以与医嘱执行同步进行,护士对患者腕带、药物二维条码以及医嘱条码的扫描,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医嘱执行流程,构建了医嘱的闭环管理体系。

手推医护信息移动平台在医院的应用

第7篇:移动医疗范文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移动医疗应用主要由数据采集及展示层、传输层及平台层组成。 移动医疗的应用特点

需求潜力大。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需求潜力大。

一是国家卫生管理,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大。随着国家卫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卫生部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对信息采集与发放的建设,进而推动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二是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发展需求大。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临床的重要补充有巨大需求,将促进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三是保健与养老,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大。随着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发展,老人和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人群通常需要频繁的检查生命体征(如心率、温度、脉搏、血压等),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而移动领域移动应用可以有效且低成本解决长期监护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监测、分析、指导。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需求巨大,进而推动行业应用高速增长。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突破医疗的地域约束,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移动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让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接受及时诊治,将疾病进行有效筛查,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分配,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移动医疗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医疗管理的水平。如医护人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运作模式,它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影响了医疗信息化的多维度应用,基于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单一互联网应用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锁定在一个个固定站点中的信息释放出来,每一个活动的个体都成了移动的网络节点,充分发挥了无线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了医疗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有利于多层面、多专业集成,通过整合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医疗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沟通,促成良性互动的要求。由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众多优点,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已经在开发移动医疗的业务,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全球已有近130项移动医疗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通常与物联网、RFID等技术相结合部署。国内目前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DA及RFID技术,但是已有的移动医疗应用,涉及应用的范围窄,只能在局限的方面发挥作用。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务人员VOIP、IVPN通讯、母婴管理、病患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如江苏苏州市推出智慧医疗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手机为载体,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于一身。市民通过手机短信、WAP软件等登录该系统后,可点选自己欲前往的医院,在网上挂号。各大医院每天会将病人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病人的健康档案,上传到由苏州市卫生部门监控的数据库内,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就可查到个人就诊信息、体检报告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实现远程治疗,病人通过特制身体检测装置测出健康状况数据后,可通过手机经系统传递给医生,医生就可据此进行诊断。部分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领域还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且面临收费困难问题。目前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仅存在硬件销售、解决方案售卖、软件应用下载收费、电话咨询服务收费、网络运营商流量收费等商业模式,其中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运营较成功,但法律规范的不健全,移动医疗运维盈利模式面向用户收取问医费用涉及网络行医执照问题不清晰。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开放度不够。众多IT厂商难以切入医疗系统,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受限。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IT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还仅仅限于地方卫生局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层面,将移动医疗应用于移动医疗医护、医疗物联网应用的较少。在应用主体方面,目前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乡镇医院应用较少。

由于移动医疗标准缺失,使得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困难。只有实行设备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日常医疗需要,才能实现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规范化发展。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理念和发展环境上的不足,造成移动医疗领域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移动医疗行业软件和硬件的核心技术均被国外垄断,以至于移动医疗产业国内厂商短期内难以与国外厂商抗衡,阻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需求增长迅速。一方面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发展,临床医疗医护与远程医疗结合速度加快;最后我国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步伐加快,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激增,对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旺盛。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基础牢固。随着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数千万无法接入固定电话或者计算机网络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作为日常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工具,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随着政府、医疗机构、IT厂商的通力合作,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预计2017年到欧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营收将达69亿美元。亚太地区和北美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中国的营收将达到25亿美元。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主要构成来看,GSM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监控服务将占整个市场的65%,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美元左右。诊断服务将成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占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15%,市场规模达到34亿美元,包括能使隔离区的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士沟通的移动远距离医学与健康呼叫中心。治疗服务将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收入将占整个市场的10%,市场规模达到23 亿美元,当前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患者遵守治疗安排的服务,如通过短信提醒用户吃药时间。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在过去40年时间里,移动通信设备始终坚持小型化、快速化及低成本化发展,并在硬件、软件、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现在,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宽带接入实现。另外,网络技术的无线化发展,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持续发展,并为双向数据服务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有:移动医疗医护,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的增多。

移动医疗重点环节分析

产业链环节。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主要由软件环节、硬件环节、网络传输环节及终端应用环节组成。

软件环节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方案商组成。应用软件开发商主要开发移动医疗的应用软件,系统方案商主要进行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众多软件厂商开展了移动医疗软

件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了基于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来扩大他们为医院和消费者提供的现有产品组合,并加大对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部署力度。Intel2005年成立“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部署医疗移动软件开发。微软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加速器Accelerator for HL7,Oracle开发基于HL7的医学信息化平台工具HTB,IBM提出智慧医疗方案。除知名跨国IT企业在移动医疗应用方面投入大力进行软件开发外,我国本土软件厂商也积极部署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现有独立软件商(ISV)300多家进行移动医疗软件开发,其中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东软、天健、东华合创、创业等。

医疗设备厂商也在积极部署移动医疗应用,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制造了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实现设备向中心信息系统平台发送信息以供监护。迈瑞在2011年宣布与中国联通合作,从而使迈瑞的测试和诊断设备通过中国联通的3G网络来实现社区护理。

移动网络运营商将移动医疗作为其为医疗机构服务产品的重要部分。我国三大运营商分别与医院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电子病例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推出相关移动医疗相关项目。同时,运营商把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移动各行业运用,如基于云计算以私有云和公有云形式向大型和中小医院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为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提供身份识别、位置服务。

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其中Vodafone在该公司的全球事业部下建立了医疗卫生专门团队,2009年又组建了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部门。法国电信旗下Orange 集团以及Verizon无线也已组建了专门的医疗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健康相关的研发及合作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还聘请外部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各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是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组成强大的智囊团队开发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产品。在我国,中国移动已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移动医疗信息化应用研究,其通信研究院成立了专注移动医疗的项目小组,目前在超过20 省通过12580、手机WAP、无限城市门户等开展预约挂号。中国联通建立了“云存储”服务平台,用于医疗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和检索,以及移动医疗救护定位、生命体征信号实时传递;中国电信则在国内200 多个医院展开移动医疗试点,并得到大中型医院高度肯定。

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移动医护应用、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应用。这三类通过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最终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上。

应用环节。移动医疗医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WLAN手机应用等等。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短信服务功能,将测试与治疗方法、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端。在我国,SMS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缺乏医院、缺少医疗工作者、对医疗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的人们而言,尤其有效。另外,SMS不仅可以作为单向的通知工具,还能够成为双向的交流工具。

传染病通常是在小范围内爆发,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发展为流行病。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将疾病信息进行跟踪及反馈,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报告机制。

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医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行病人床边医疗服务,包括病历查看、书写、查看检验检查报告、医嘱录入等。

护士进行床边医嘱执行时,运用移动终端扫描病人RFID 腕带确认病人身份,然后再扫描病人药物条码,核对医嘱,给药流程结束,所有流程信息均被记录在HIS 中,便于医院管理查询以及事后的追踪。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病人体征数据等关键信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包括远程医疗、危机值协同管理、计划任务管理、会诊管理、危重病人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医疗业务查询等。远程医疗应用中,医生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远程医疗会诊,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第8篇:移动医疗范文

【关键词】西安;移动医疗;架构

一、移动医疗

互联网正向各行各业渗透,改变着传统行业的形式,医药卫生健康行业也无法避免互联网的冲击,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医疗也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很多国内外的公司开始了实践,对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进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移动医疗前景广阔,但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西安移动医疗体系提出一些对策。

二、移动医疗对西安市医疗的影响

通过移动医疗体系的构建,对西安市医疗领域将起到下列作用:(1)通过移动医疗体系,患者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进行交流,患者就不必去医院排队挂号,为的患者的病情及时得到救治提供便利。(2)西安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于比较偏远地区的人们,有了移动医疗,使他们能够方便地享受到大医疗的医疗,所以说移动医疗是实现公平就医、资源共享的一个很好的途径。(3)移动医疗可以网络整合医院和医生的信息,让患者在家能过网络可以了解每个领域的专家资料和相关信息,继而比较方便而且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4)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建立起个人电子病历,方便记录和管理自己就医方面的信息,可以很好地成为“个人医疗小助手”。

三、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西安市移动医疗体系架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通信公司。通信公司和急救中心、各大医院签署医疗信息化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覆盖急救指挥中心、急救车辆、医护人员以及接诊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医疗信息协同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可以借鉴美国圣地亚哥911急救中心的信息化体系。更好地解决院前急救和院内衔接的信息化问题。

加强与卫生系统、医师协会、医院协会等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推进西安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让医疗服务信息化的先进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二)医院。移动医疗系统不是桌面系统的简单搬家,而是要发挥无线的技术优势,多方面拓宽现有医院的功能,或者弥补原有系统的不足。比如,通过“移动医生应用”,医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同步做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即使医生不在医院,也可以根据系统信息申请诊断报告、下医嘱。而通过“移动护士应用”,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以最基本的测量体温为例,原先需要三名护士才能完成的工作,在使用“移动护士应用”后只要一名护士就能完成。

为社区卫生服务量身打造了信息化解决方案——“健康互动”项目,该项目一期功能涵盖妇幼保健、疫苗提醒、慢病管理、病患关怀和内部办公等,可以通过短信、彩信等方式健康提示,促进医患交流。

在美国,医护人员随身携带EDA在病区中查房,通过EDA医护人员可以随时调阅病人的历史资料和病患数据,方便了解病情和实施检查报告;医生可以通过条码技术识别病人、药品和标本,在澳大利亚,所有医院都已经建立了移动临床信息系统,所有药品都进行了RFID认证,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快速的进行病人识别和药物分发。

(三)政府。政府出面建立“医疗信息协同平台”,实现急救信息多方共享。北京市999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蒙芹介绍:当有患者拨打999急救电话时,指挥中心会通过现场大屏幕调动就近的车辆,并在抢救和转运途中选择综合条件最优的医院。与此同时,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可将患者的信息远程发回指挥中心,并可接受从指挥中心发来的远程指导。而即将接收患者的医院此时也已接到相关信息,在患者到达前即可完成血库、手术台等相关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赢取抢救时间。西安市可以借鉴北京市的这种做法。

和美国、日本扥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移动医疗领域相对落后。在发达国家移动医疗应用主要分为面向医院医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户B2C模式。主要分为远程医疗、疾病管理和药物管理。我国有相关法律规定,医生只能在医院内行医,外出行医必须经过医院批准。医生通过移动医疗APP对病人进行诊断,是否涉嫌院外行医呢?这些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规范,譬如:只要持有行医资格证,并挂靠在医院或者个人诊所,就可以进行行医;持有行医资格证的医生可以通过移动医疗APP进行健康咨询等等。还有过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怎么解决?目前医疗监管机构还没有介入到移动医疗APP的监管之中,但是只要看病的次数增多,纠纷增多,风险上升,医疗监管部门必须会监管深入到移动医疗领域。

(四)患者。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和国际相比相对滞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慢性病人群增长等情况,以及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这些都为国内移动医疗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年龄层人群对健康的不同需求也促进了移动医疗发展。我国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为我国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支持。比如,春雨掌上医生包括自诊和问诊两部分。在问诊环节,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图文等方式,向五千多名来自全国的三甲医院医生提问。患者也可以先通过社区医院的初步诊断向全国的大医院进行医疗求助,这样也可以充分利用基层的医疗设施和大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广中.Body Sensor Network[M].MA:Spring Science+ Business Media,2006.

[2] Herzog R K, Konstantas D.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vital constants for mobile users: the MobiHealth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25th.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3.

第9篇:移动医疗范文

>> 国内外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关于土地流转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对国内外智力资本现状的分析 国内外SaaS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日用陶瓷品牌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石墨提纯技术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国内外数字化医疗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移动学习资源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内外孩子的理财现状 国内外高校移动学习案例分析研究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研究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国内外科技投入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清淤机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国内外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智能交通系统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外ERP实施及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麻醉胃肠镜国内外现状分析 电子书包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4-19.

[6] BORYCKI E. M-health: ca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use mobile phones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to self-manage their disease[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2, 172:79-84.

[7] Shahriyar R, Bari MF, Kundu G, et al. Intelligent Mobi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MHMS)[J].Int J Control Autom, 2010, 2 (3): 13.

[8] Keogh E, Rosser BA, Eccleston C. E-health and chronic painmanagement: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s[J]. Pain, 2010, 151 (1): 18-21.

[9] Juan CG, Ana BA, Ana P, et al. A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applied to low back disorders[J]. Multimed Tools Appl, 2009, 42 (3): 317-340.

[10] Rolf-Dietrich B, Mbusa C T, Sebastian 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Teledermatology System[J]. Telemed J E Health, 2012, 18 (9): 668-673.

[11] Kamal R, Hong C S, Lee S G. A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 to schedule temperature in an in vivo sensor network for Cancer treatment[J]. Telemed J E Health, 2012, 18 (10): 760-771.

[12] Froisland DH, Arsand E, Sk?rderud F. Improving diabetes care for young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visual learning on Mobile phones: mixed-methods study [J]. J Med Internet Res, 2012, 14 (4): e111.

[13] 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8-9.

[14] 杜新峰,王晓玲.移动医疗的发展与应用[J].人民军医,2014,57(4):462-464.

[15] Park J, Shin S, Han H, et a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Applications[J]. Telemed J E Health, 2013, 20 (3): 1-8.

[16]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s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taff [EB/OL]. , 2013-09-23.

[17] HU NZ, LEE CY, HOU MC, et al. A cloud system for mobile medical servi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 Med Syst, 2013, 37(6): 9978.

[18] 魏春梗王园园,刘砚燕,等.移动医疗领域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4,21(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