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园林专业的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专业的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林专业的论文

第1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1.1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课时比例分配适度(1)保证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至少达到1∶1,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2)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安排在同一时段,不相对孤立,如:把上午4节课或下午4节课都安排成《花卉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其中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可进行1节理论课和相关内容3节实践操作课的讲授,或者2节理论课和2节实验课相继进行,达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紧密有机结合和知识点教授的流畅性。

1.2实践课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盆花的生产规模有大有小,小则几十盆,大则上万盆,甚至百万盆。在温室花卉栽培养护中,由于空气流动性差,湿度偏高或偏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盆花生长不良或生病,这就需要栽培养护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及时挽救损失。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竭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比如在上花卉的分株、扦插繁殖实验课时,待实验课结束后,我们将剩下的花卉材料(如广东万年青、一叶兰、朱顶红等)和用旧的花盆发给学生,并安排学生2~3人1组,然后各组将剩余花材或插穗搬回寝室,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操作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并做好操作流程及养护记录,特别是对出现的问题(如病害问题)记录其发生的时间、表现症状,初步拟定解决方案,然后到理论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

1.3实践课摆脱“课堂”形式的束缚

让学生真正融入花卉市场《花卉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这门课程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其生产第一线的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让学生参与学校会场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节日校园的摆花图案设计及摆花操作、校园花坛的花卉种植及养护管理,以及参与衡阳市的摆花业务、衡阳市花鸟市场花卉价格调查等。同时,教研室有很多教师在校外花卉企业兼技术顾问,经常带领学生到花卉生产企业现场,对花卉栽培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所谓“千人千品,万人万象”。比如在1次草坪修剪实验课中,当笔者把草坪修剪机的发动规范动作示范3次后,其中有部分学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而有部分学生却始终不能掌握规范动作,未能启动草坪修剪机,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重试,他们却红着脸不想再试。于是,笔者让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没有信心的学生,最终他们都能按规范动作启动草坪修剪机。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苗圃基地为学生全天开放,课余时间,都会有3~5人去基地进行嫁接、扦插和换盆等技术方面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熟练掌握了操作手法,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弥补自己操作方面的不足。2.5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温室草花生产少则几万盆,多则上百万盆,当全部草花感病以后,就需喷药治病,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在初步确定病害后盲目地大面积施用药,其结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浪费药物,甚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比如在初步确定病害后,可先进行点实验,效果表现好后再进行面治理。先选几十盆草花作点实验,然后再逐渐扩大面积喷药,做到心里有数。

2改革后的成效《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后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花卉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灵活,同时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学生在没有辅导员做思想工作的情况下,到课率达100%,且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花卉技能竞赛和花协活动。5年来国家农业部花卉园艺师考证通过率99.5%,省高职院校技能抽查等级为优秀,全国高职院校插花竞赛获二等奖、三等奖。且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独挡一面,98%以上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多数毕业生2年后就当上部门技术主管,一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湖南、云南等地成立园艺园林公司。

第2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校内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75-02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1]。

“工作过程导向”这一概念源于德国职业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实训基地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领域[2]。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一个完善的实训基地应具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功能、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功能、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对外服务功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等[3]。

1.专业实践教学功能。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实训基地应能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专业课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2.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功能。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办学品位、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和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体现科研功能,应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为产、学、研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基地。

3.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国家劳动部门现在正在逐步要求各个工种职业岗位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技能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具备职业资格技能实训的能力,并努力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对外技术服务功能。通过对外技术服务,高职院校可以提升自身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并给学校争取到额外的办学资金。通过对外技术服务,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对外技术服务,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通过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信息反馈,学校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使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功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突出特色就是使其培养的学生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就必须有更高水平的教师。为此,教师应首先在实训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与专业核心能力

1.职业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职业能力与实训条件分析。

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建设

目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正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和学院校园建设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巨大的、现实的实训舞台,是不可多得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机遇。结合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有的实训条件,构建“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式,以园林工程建设、园林绿地养护为平台,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园林工程建设、园林绿地养护”紧密结合,走“园林实训校园化”之路成为园林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现将实训基地的分区设计汇报如下。

1.园林花卉苗木栽培实训区。具体功能是:提供园林植物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栽培养护等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园林植物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管理等的实训场所,并要求每年能生产、出售一定数量的苗木。通过在此区的实训,使学生系统掌握园林苗木生产、温室花卉生产、苗圃经营管理的基本环节和技术措施,掌握花卉栽培用具、机械、灌溉设备的使用,施肥的方式方法等操作技能。同时,该实训区也为学院产、学、研的结合提供场地,为绿化工、花卉工等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提供场地。

2.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区。具体功能是:提供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等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本区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全园,在园中布置各种园林植物造景式样和垂直绿化景观、屋顶花园、雨水花园等景观设计,通过在此区的实训,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种植、大树移栽的基本原则,掌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设计、雨水花园设计和水生植物造景等基本技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植物造景技术,为科研提供场地,为对外技术服务提供设计展示区。

3.盆景区。其功能是:提供园林植物应用技术等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提供盆景制作、欣赏场所。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盆景制作原理,盆景制作、养护管理,盆景的陈设与欣赏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制作出一定数量的盆景出售,该区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区,也可为盆景工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提供场地。

4.园林工程实训区。具体功能是:提供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的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园林工程的实训场所。在本区中布置园林小品、园林假山、园林喷泉、园林单体建筑和园路铺装,并留出较大的空间,提供材料由学生设计、制作、布置园林小品、假山、喷泉、单体建筑和铺装园路。通过在此区的实训,使学生从这些工程入手,掌握园林工程造景技艺和工程设施、施工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素质和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校内园林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更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提供了课程实训基地,为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提供了实施场所,为园林绿化工、花卉工、盆景工等职业资格技能培训与鉴定提供了实施场地,也为对外技术服务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地,同时也增强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曾令奇.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功能原则和途径建设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05,(18).

[2]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第3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园林技术;课程体系;工学研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69-03

高等职业教育既要进行高等教育又要注重职业的培养教育,坚持服务的宗旨,面向就业,坚持科学研发和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方针。要求高职教育将人才培养成“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研究”和“学工结合”想结合,把学习、工作还有研究探索相结合,互惠互利,并且解决当前各高职院校和职业技术培养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和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开发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园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符合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的“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

一、高职院校中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职业院校关于农林类的课程多数设置为:园林生态学,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学,园林规划和观赏植物学这几大专业课;并且,还有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这几项课程安排,包括:理化基础,艺术设计基础和植物学基础。这些课程的设计未能摆脱学科模式,课程的设置仍以学科为中心。这种课程结构只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课程的设置没有能够体现行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明显滞后;课程评价体系单一化,偏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忽视实践技术技能的评价;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协调机制,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思路

在构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种植业核心技术标准,分析园林技术专业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型课程标准。学校应按照园林企业的要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岗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是构建合理、科学、适用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有别于普通职业中专、中等职业学校等培养的技工人才。“工学研融合”新型课程体系的实施是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法制观念,具备全面的从事园林工作的职业素质,掌握园林植物种苗生产与养护、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技术技能,从事园林领域内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与学生人文素养融合

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现代园林的发展现状、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开设园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诗词鉴赏、摄影、茶艺文化等限选课程。

(三)课程与“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融合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紧扣专业的发展变化,将时下最时髦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引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对不符合时展的课程和内容进行调整,并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

(四)科研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

将科研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在实践教学中将实践教学课程与配套科研项目结合,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项科研试验设计,并顺利实施试验项目。通过点(实训课)―线(课程实训)―面(生产性实训)―体(顶岗实习)一整套实践环节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科研与毕业论文(设计)融合

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必须与校内或校外指导老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或设计施工项目挂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毕业设计直接深入到科研或设计施工一线,负责具体的一项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行3年来学习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工作。

三、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教育体系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并且作为一种办学特色,这是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这就要求该体系要注意课程质量和课程特色,这对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这些年江苏省各部门对职业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重视、支持和改革,要求学院不断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就业而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为主线;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中各工序确立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针对园林行业季节性明显的特点,根据一个完整的生长季(一年)来安排人才培养内容,最终形成以园林植物种苗生产与养护、园林景观项目设计、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为核心能力的“四融合项目化的工学研融合”课程体系。按照“适用、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分四个阶段安排文化素质课程、职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另外,要坚持校企合作原则,从教学上来说,要由浅及深;从项目来说要由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从实训练习来说,要由简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增加学生的实践,“四融合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由认知实训、非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组成。

(一)认知实训,将园林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程融合

在第1学期安排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理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训练、安全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诗词鉴赏、摄影等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的认识实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园林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程融合。通过园林绿地、城市公园和园林企业现场参观、企业专家讲座、职业规划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和工作环境的感观认识,帮助学生迅速了解行业、融入行业和规划职业。

(二)非生产性的基本专业技能实训,将现代园林业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与职业技术课程融合

在第2~4学期,理论教学方面安排绘画、中外园林史、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测量等职业基础课程和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植物种苗生产、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工程(一)、园林工程(二)、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职业核心课程。同时,在校内实训基地接受统一的教学和实训,在职业技术课程中积极引入时下最流行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紧扣行业脉搏,帮助学生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运用能力。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按“任务驱动+阶段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江苏中药科技示范园、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和园林园艺系校内实训基地,合理轮流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技能训练,通过项目训练掌握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素质。

(三)生产性实训,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教师科研、企业技术与职业拓展课程融合

在第5学期,理论教学方面安排室内绿化装饰、园林机械、园林艺术、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监理、花艺与盆景技艺、茶艺文化等职业拓展课程,项目实战方面以单个项目生产任务的形式落实综合技能训练,在职业拓展课程中将教师科研、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企业技术研发项目与课程融合,以真实科研项目为依托来设置课程,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技研发过程,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结合市场的需求和园林校企合作单位的研发生产计划,种苗生产方向学生分组安排到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腾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和江苏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花卉的培植与研发,培育品种有兰花、蝴蝶兰、杜鹃花等多种;规划设计方向安排到泰州市格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协助,进行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工作;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学生分组江苏星美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万润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助进行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与管理、项目竣工图的测量与绘制和园林工程结算书的编制等工作。

(四)顶岗实习,将科技服务于顶岗实习融合

在第6学期,在高年级学生定岗实习阶段,根据学生的具体工作任务,联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高年级学生共同组建“园林植物种苗生产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师生混编科技服务团队,采用“品种+技术+基地”套餐式服务模式,深入企业一线提供专业科技服务。按照企业的发展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各项培训和训练,提升他们的技能知识,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性,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增加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四、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研融合”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保障

(一)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是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他是“工学研融合”的一种形式。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联合地方政府、园林行业协会和园林龙头企业,打造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现已建成占地1500亩的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占地1200亩的江苏中药科技园和占地100亩的园林校内实训基地,使基地与实训室相得益彰,形成“课堂―试验场―种植场”、“学习―研究―工作”两个系统有机结合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

(二)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发展的资源的教师,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创建双师工作站、设置“教学―科研互动岗”和实施“333”计划,鼓励教师申报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参与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改造,将“科研”这一指挥杠杆完全纳入到师资队伍培养和考核体系中,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两者本质上有机统一,科研在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将“研”融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全过程,拓宽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经过多年来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才是培养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努力将科研成果与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园林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园林行业和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吉文林,何正东,董海燕,等.农业高职“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3,(3).

[2]彭龙慧,曹茂琴,丁菲.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共享结合课程体系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1,(6).

[3]姚连芳,等.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2).

[4]张源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5]丁金昌.科教结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第4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园林专业;教育;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79-02

我国有关园林方面的知识从古就有,我国的古典园林曾创造出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成绩,在世界园林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园林教育开始于建国以后,在这期间我国园林学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园林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为社会培养绿化施工、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现代经营等各方面园林专业人才的园林专业教育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随着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园林教育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会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

一、当前园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增多,而教育发展不仅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看质量。由于目前园林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园林专业人员需求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看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林院校对园林专业进行扩招,甚至很多其他建筑、师范、艺术类院校也开设园林专业,随着扩招政策的推进,许多不了解、甚至不喜欢、没有园林艺术天分的生源也进入了园林专业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园林专业生源良莠不齐,毕业后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园林学科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园林其实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是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园林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建筑学、工程学、土壤学、生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体系。目前我国园林学科定位模糊、教材缺乏、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首先是定位模糊,专业名称混乱,归口不统一。目前各个高校对于园林学科的叫法不一,有的叫园林专业、有的叫风景园林、园林与城市规划、景观学、景观建筑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专业课程和挂靠院系也有很大的不同,各个院校定位非常混乱。专业课程体系也比较混乱,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农林院校侧重于园林绿化;综合性院校则侧重于区域规划或是在景观地理学上深化和延伸。有些艺术院校虽无此名称的专业,也设有一些相关的课程,不过他们更侧重于园林美学,对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知识了解甚。

其次是教材缺乏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各个园林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专业教材也是非常匮乏。教学与教材没有统一的大纲,每个院校都各自为政,对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很不明确,一味的扩大招生规模,而没有对教育质量做出长远规划。

(三)教育质量不高

我国当前园林专业的教育质量不高,主要是许多设有园林专业院校的软硬件跟不上教学要求。首先是软件方面,软件方面主要是园林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质量是园林教育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园林院校的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这样就导致了园林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高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大量承接园林工程,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工程项目上,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其次是硬件方面,园林专业对于实验室、设计室和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园林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经验,但是目前许多园林院校实践性教学不足,实验室、设计室和实践基地在许多高校的非常缺乏,园林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期间无法得到提升。

(四)教学方式陈旧

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园林专业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很多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偏重于课堂教学和书本授课,忽视了专业设计课程和工程实践相关的课程,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目前对于园林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上还是采取传统的书面测试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得死记硬背,加上实践课程和相关实习经历的缺乏,使得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到的知识根本不能够融会贯通。

(五)品牌意识不够

市场经济下,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证明自己对市场的价值,从某个角度来说,学校也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的产品就是学生,学校的学生是否能够找到好工作,是否能够走俏除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以外,学校园林专业的品牌建设也至关重要,在目前园林教育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各个园林院校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的价值和提高自己学生在社会的认可程度,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

(六)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

园林教育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现代化的园林产业服务。而园林企业是园林产业的主体,所以园林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符合企业的要求,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与企业加强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与企业合作,可以发现教育自身的不足,及时反馈用人企业对专业学生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也是学校向企业推销自己产品的过程。在这方面,许多院校做得不够。从学校方面讲,通过与企业之间合作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因为普通高校的教师多以其承担的理论教学时数、从事的科研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等为主要考核指标。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很少具有从事园林产业方面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实践教学基地无保障的问题,使园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要更紧密地结合。但这种合作要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前提,合作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否则,这种合作就会演变成部分教师捞取外快的借口,演变成为了赚钱而合作。这对园林教育是非常有害的。

二、园林专业教育改革对策

(一)提高园林专业招生质量

要提高园林专业的招生质量,首先要稳定园林专业的招生数量,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数量发展为主转到以质量发展为主的的道路上来;其次要加强招生宣传,在高考招生时,各个院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园林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并对专业的具体能力要求进行说明,引导考生正确填报志愿,尽量吸呐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生源。入学后,有必要由学校的老师、企业工作人员或优秀毕业生为新生开设专业导读讲座,灌输“园林”是什么,将来会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应具备什么能力,应如何学习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二) 制定园林专业统一标准和规范

首先要对园林专业进行准确的定性,目前我国园林专业在农林、建筑、艺术等不同院校都存在,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都不同,统一专业名称不仅有利于学术交流,而且还可以使专业培养目标更明确,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其次要制定一套园林专业相关的标准,可以由权威部门制定一套园林专业的专业标准,编写一套统一的教材。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大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的,他们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而园林专业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很难教好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园林专业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外出“走穴”现象严重,花在教学上的时间较少。因此对于设有园林专业的院校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另外一方面也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减少有经验的老师到处承接社会上的各类工程。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题参与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与各类企业、单位的合作,拿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多给学生创造赴生产第一线学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五)加强园林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园林专业是一个非常强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因此园林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园林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应加强与这些绿地主管部门的联系。如条件允许,也可与外地公园、风景区等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各种城市园林绿地,也可以开辟外地的教学实习基地,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工程建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发现自身知识的弱点和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嘉乐.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J ] .中国园林,1999 ,15 (1) :40-43.

[2] 韩鹏,董君.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56-58

[3] 张汛翰. 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 ] .中国园林,2001 ,17 (4) :10-12.

[4] 陈俊愉. 从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到园林学院[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4(9):277-279

[5] 欧百钢. 对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J ] .中国园林,2006 ,22 (2) :3-8.

第5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园林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汁教学内容单调,师资薄弱和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多途径选择教材、教师素质培养与提高、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的相应措施,以提高园林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1.概说

伴随国际交流的广泛化和多样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高等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是培养学生掌握阅读英文电子信息技术文献和书籍、拓宽知识面、扩大对外交流能力的一门课程。“园林专业英语”是针对我校园林本科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词汇,了解科技文章常见语法表现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了解科技论文的文体结构;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达到能够借助词典等语言工具阅读国外最新园林专业英文资料的目的。

经过两年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对英语学习已有厌倦感,当接触到专业英语时,很难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另外由于专业知识与英语之间的学科分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

经过两年的园林英语实际教学,笔者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如下,以供同行探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教学内容而言,园林专业英语的学习应以学生已学习过的专业课程知识为主,专业拓展内容为辅,并且所选授课篇目必须具有学科代表性,能够兼顾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学科的应用及发展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然而现存的专业英语教材过于突出专业内容,对专业词汇和理论原则未能有效控制难度,另外每篇文章的写作结构、语言表达风格不具有代表性,严重影响了园林英语教材在教学上的可实践程度,多篇教学的效果只是时间上的消耗,无益于学生阅读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方法及教师水平来看,目前园林专业英语课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园林专业的教师,尽管熟悉专业知识,但在口语、发音等英语基本功方面相当薄弱,难以从语言的角度把较难的句子和段落讲解透彻;缺乏对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对园林专业英语的教学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教学模式就是“阅读加翻译”,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专业英语教学不能深人而流于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索然无味。

就教学效果而言,学生不重视园林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把它作为基础英语课程的一种延续,混淆了专业英语课程和普通英语课程的区别。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专业英语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出现倒退,学生学完园林专业英语后,收获不大,往往出现既不能听,也不能说,更谈不上翻译的现象。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园林相关专业知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这将对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园林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和长期的不良影响,更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激烈竞争的形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对策

3.1多途径选择教材

为了避免教材单一带来的局限性,在选用规定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查阅网络、资源共享、集中交流等手段选取一些介绍园林专业前沿领域、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达到涵盖全面、知识更新、切合实际的目的。

3.2教师素质培养

园林专业英语同时涉及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要求教师既要有深人全面的园林专业知识基础,又要具备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门对教师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可利用现有资源在国内培养专业英语师资,或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提高教师水平,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等多途径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及语言应用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3.3教学手段的更新

利用网络、多媒体、电影、录像等形式,丰富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尽量采用与园林专业相关的影像资料介绍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园林科学的发展前沿。

3.4教学方法改革

增加园林专业英语比重,采用渐进、渗透式的园林英语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专业英语的学习,将专业课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养成学生在学语言的同时学专业知识的良好习惯;实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或者至少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关键的专业术语给出对应的英文词汇,逐步向“双语”教学过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可学到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并能够使二者融会贯通,增强专业英语的适应性。

第6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2008年起对环资学院08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改革。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如果完美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2-6]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和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资学院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1”三个“1”分别是代表三个学年,该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每天上午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一是使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初步了解岗位职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二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能力。第三、四两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第五、六两个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一年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某些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地基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7]

2“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二是职业技术课程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8-10]课程设置方案分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训练模块四部分。基础模块又分二个子模块,一是文化基础子模块含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课程,368学时;二是专业基础子模块含绘画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园林设计初步课程,30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又分三个子模块,一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子模块含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种苗生产技术课程,272学时;二是园林规划设计子模块含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56学时;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子模块含园林工程、叠石造山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课程,208学时。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160学时,每个学生根据到企业实习岗位可选择相应的5门选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由教师分组安排上课。实践训练模块含园林植物栽培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施工实训300学时,由教师进行分组实训指导,并进行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起与该模式配套的考试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进行相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四是探索与该模式配套的教学方法。环资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探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的成效

项目实施了五年,环资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1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

践行“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培养职业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潜质的,掌握园林绿地测绘与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环资学院将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五个“一”:一是“一颗心”,即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二是”一张图”,即具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具备制图的能力;三是“一支笔”,即具有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相关文字材料的书写、编辑的能力;四是“一双手”,即具有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五是“一张嘴”,即具有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3.2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环资学院增加了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占总教学的时数大于50%,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下午以及休息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和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等实践活动。按照“产学研结合”思想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定结合园林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每学期安排二到三周的教学实训周,直接进行园林行业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全面素质,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教学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完成。毕业实习的安排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就业,结合专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用人单位实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并进行双向选择,为毕业后择业作好准备。积极探索与能力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尽可能把课堂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结合园林工程的施工活动的季节性,把学生安排到实际岗位中,同时,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增加现场教学的内容和场地,提高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

3.3课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课程是指学校为一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进程。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适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企业中用到的技能操作内容,都会在教学中有所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讲授、讲解、讨论、实操、演示、模拟角色、课程设计等。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对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行实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这门课,在教学中主要安排学生到院苗圃地参加园林植物的培育工作,把课堂讲授的内容重点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上有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了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在具体专业能力培养上,实践内容以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为主,以仿真现场教学为辅。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教学就是以负责校园内部分绿地养护为主,包括防寒、修剪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现场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找生产单位,既锻炼了学生技术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上,以讲座、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有关技术证书的考核和考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假期到社会打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

3.4实践教学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面积100多亩,有中空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组培室,园林园林机具实验室等,建立了盆景制作实训室和叠石造山实训室,建有园林树木标本园、花卉标本园、苗圃等,基地建设突出了示范性、先进性并与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目前,校内的实训基地除满足本专业实验、实习、实训需要外,还承担了多项省农业、省林业科研项目以及市科技局课题的研究任务。学院积极进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扬州科农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扬州瘦西湖公园、扬州何园、扬州金利达市政工程公司、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组成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学生实训教学计划。教师带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

3.5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环资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和“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素质第一”作为绿色教育的依托。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始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连续邀请名师、专家、企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畅谈成功心得,感悟人生真谛,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坚持教、学、做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进行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了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举办学生08、09、10级园林班教学改革成果展,展览包括实习掠影、基础训练、个性展示、后期强化、生活掠影、园林规划、插花模型、工程模型等八个部分,展览充分展示反映了学生通过两年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4学生及麦可思调查数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评价

第7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本文探讨了实践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培养适合时展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多元设计人才。而现今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问题,学生动手能力弱,室内空间传统元素的运用与总体风格不统一。因此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力求探索适合高校的室内设计教学方法。

一、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大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很具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真刀真枪的参与实践,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内和跨专业知识集成锻炼、缺乏社会的实践技能,缺乏超越专业的眼界和能力,毕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

针对上述情况,调整加大实践式教学的比例已迫在眉睫。室内设计专业加大实践式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社会资源进行教学,让专业教学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实践,才有利于专业教学,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室内设计年会都连续提及知名的室内设计大师在谈到未来室内设计的新趋势时,都不会忘记提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中国设计的“根”。当今社会的设计趋势是多变的、多元化的,但是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在总结这几年及未来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时都提及“东方风格”或者诠释为一种全新的“新东方风格”。要形成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同时代新的艺术风格,总是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接受现代流行的个性化设计很快,也很喜欢西化的设计,比如具有明快色彩与流畅线条的北欧设计风格,而对设计中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设计并不是很喜欢。甚至对较深色彩的传统木家具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而对同样是以原木制作的北欧风格的亮色家具却接受的很自然;赞美欧美传统的室内装饰的豪华,却排斥明清家具的精美雕刻……造成学生对传统的冷漠的原因一是自身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大学之前的教育很少有传统这方面的内容,文化素养很低。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有品位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地方性产品等在人为的摧毁下逐渐消失。反之,外来文化的入侵则气势汹汹,我们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明正在被外来所谓的现代文明吞噬。他们还在吞噬古老的东方哲学(孔子、老子、庄子……)、文学、礼仪、建筑学、甚至我们的语言文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是在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熏陶中成长的,我们的生活需要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室内设计更需要本土文化,要从传统中挖掘文化的精华运用于设计,离开了传统的土壤,设计就没了灵魂,成了无本之木。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其作品中国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融现代建筑风格于中华文化情怀于一体。这些大师自身中华文化功底深厚,将中华文化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和蔚然陶醉的感觉。

三、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展示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神妙境界,将空间设计的艺术推至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室内设计,可以说是这种空间设计艺术的一部分,能够从中借鉴的东西很多。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建筑构件、家具陈设、园林小品、古典园林色彩等等,都是室内设计可以借鉴的瑰宝。室内设计教学,引进古典园林艺术,既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在课堂上,通过对经典设计的详细介绍,配合各种图片,让学生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再播放介绍代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拙政园的影像、各种精致的园林细节处的摄影图片,让学生犹如亲身游历了园林。着重介绍形式优美的亭台楼阁,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优美的木结构,漏窗借景的巧妙和不经意,小桥流水、峰峦叠翠的山水田园意境,环境经营的合理。小空间中蕴藏着无穷的宇宙空间排列奥妙,精心选择的树木花草象征四季的轮回等。学生看到了实例设计中理论和形式结合的美妙,心里自然由衷感慨民族文化的精妙内涵,对古典园林设计者的崇拜情油然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对古典园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古典园林的精髓,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园林装饰元素同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将传统的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运用于建筑室内外,他的设计就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意境处理手法,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苏州园林山水画般的美轮美奂。整座建筑简素端庄,和香山的环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香山饭店虽然是采用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来设计,但设计师领会了园林的意境体现,设计元素并不是照搬园林,而是吸收造园艺术的精华和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创造的结果。

四、结语

对于室内教学的过程来说,是一个具体、细致的真枪实弹地面对设计中碰到的任何问题的真实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大实践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丰富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

第8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02-0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5所高校开设有园林专业,90年代以后,农林、建筑、艺术、地理、生物专业逾400所院校开办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园林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构成园林结构与空间的主要景素以及对园林环境进行实际设计的一门专业科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地形、建筑、植物、水体等主要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功用、特征、设计原理及方法,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并重,采用讲授与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有选择地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规范。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课堂多媒体教学与实际设计案例的设计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本人结合多年的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园林设计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园林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学校重点要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任务的复杂多样

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设计任务,设计地形复杂多样,业主的要求因人而异也是五花八门,并且场地所在的环境、气候、人文因素等也是千变万化。在学校的课堂上,园林设计的设计课按教学大纲只有有限的一个或两个场地设计的训练,有些学校开设园林设计1和园林设计2,分开两门课程分别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场地设计的训练。然而在设计课堂上对学生的设计训练总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在学校接触到各种类型的设计场地和设计任务。

(二)行业发展的需求

园林设计的初衷是创造出美好的令人愉快的环境。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会不断向着更高更有情趣的方向发展,也会不断有所变化。因此学生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将会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以适应将来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学生的专业认识较粗浅

很多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不了解,没有认识到自己将来从事的设计工作将会面临极其复杂多变的因素,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自己以后做什么,具体从哪一方面着手。本专业有很多的就业方向,从今后从事设计工作的角度来说,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从事的设计工作对创新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生没有重视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二)教师的实践能力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业主的生活品位、城市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因素导致设计领域的从业者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市场需求。而作为高校教师,相对来说很少接触到这些新的信息,相对造成了一种闭门造车的工作环境,实践能力与专业公司的设计师相比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存在越来越大的差异。因此教学内容会缺少创新性,不能适应新常态新形势下的市场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的获取。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

1.传统的教学计划有待改善。传统的教学计划是在大一、大二主要进行通识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三和大四上学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计划对专业方向课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的实际设计训练,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2.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课程授课和设计课做设计作业并结合课程实习三种主要的形式来完成。高校中半数以上的课程的教学采用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很高的园林设计课程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结合本门课程的实际,需要有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市场和新形势下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专业教育

对学生进行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对今后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并针对性地注意在学习中的方法。在新的招生形式下建议对学生进行三次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分别是在新生入学时、大二分专业方向时和大四学生就业找工作前。这三次中入学时的专业教育比较全面。主要让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性质、发展方向等概况。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全面的认识。入学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可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在学习中不会盲目地学习。第二次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分专业方向时进行。再次给学生做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今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擅长设计画图的学生可以考虑以后选择设计方向发展。不擅长设计画图的可以考虑今后从事植物、生态方向或者从事施工、预算等专业方向的工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清楚今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重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第三次专业教育在大四就业前,让学生更加明确今后具体的就业方向是做预算还是做施工员还是做设计师。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及考研有很大的帮助。对考研的同学来说要在选择方向的基础上选择报考的学校有针对性地复习。园林专业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一个专业。哪怕是今后当施工员的同学也可以细分为苗木施工员、园建施工员等。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地专业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二)加强师资培养

1.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优秀的园林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园林的内涵,更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建议园林专业的教师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专业的学术会议、讲座等;一方面积极利用寒假、暑假等空闲时间或者专门抽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二年左右的时间去设计院、公司等机构从事或跟踪实际的园林项目。相关的专业老师如果经常进行实际的项目跟踪和学习则会对自身的专业认识和专业理解有更为深刻独到的认识,并会对今后自身的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效果。同时学校相关领导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给予园林专业的老师这方面的政策帮助和支持,使相关老师有机会去深入社会学习相关的实践知识。

2.聘请企业相关专业人士来学校兼职。可以聘请园林行业的设计师、工程师等来校任教,对于提高学生实际项目的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湖北民院法律专业聘请了政法部门的资深律师来校任教,同时相关老师到社会相关部门去兼职,相互交换角色两年。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师的实际项目参与度。同时使学生能很好地接触到社会上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建议园林设计课程可以聘请园林设计师、工程师等来学校讲课。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计划。在大一、大二阶段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开始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在大三基本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大四下学期集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学生在新的教学计划下可以在大二、大三就可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并且在大三、大四就有充分的时间去相关的单位实习,去进行实际的项目设计。学生有了实际的设计经验对学习园林设计课程来说就会努力地提高设计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第二,改革传统的课程的教学方法。园林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建立一种学校企业共同合作的教学的模式,并结合实际进行中的案例来教学使n程教学有很深的实际应用价值。还可以通过现场参观、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分组旅游学习、下工地见习等方法。在学校和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利用企业综合实训的机会,让学生直接进入园林工程建设企业顶岗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

四、结语

园林设计包罗万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走出校门时能适应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的感受提出了一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仅供参考。

Discussion on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pproach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FANG Zhen-dong,WU Yu-nong

(School of Foresty and Horticulture,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Enshi,Hubei 445000,China)

第9篇:园林专业的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必须步骤。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全面检验其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目前,社会对人才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但高职涉农专业很多毕业生的科技写作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我们走访过的几家园林公司、高山蔬菜公司和农业合作社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写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写作能力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但我们一些学生连写作基本技能都不具备。有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但写作上的缺陷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其的满意度。因此,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加强对其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涉农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大都安排到三年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学期,而这个时间又往往是学生找工作应聘的时间,因此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查资料、做实验和撰写论文。有些学生不是通过艰苦细致的试验完成毕业论文,而总希望能走捷径,没有实验数据就虚造几个,或者在网上或杂志上大段抄袭文献,东拼西凑成论文。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就难免了。有的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还有的指导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要求不严,写好写坏都让毕业,成绩好的同学就觉得很不公平。这样不利于学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涉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把好选题质量关目前,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上是由本专业教师提供一些毕业论文的选题,然后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不会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大的偏差,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选题的兴趣和偏好,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从前几年我们专业学生选题的情况来看,理论性选题偏多,而结合学生所处实习岗位的实际,生产实践需要的选题偏少。教研室要组织老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习目标以及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每一个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还有选题的新颖性。要坚持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又要有较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3.2实行师生互选制度实行师生互选制度,就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师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学生。老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与本专业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师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沟通和互选。学校可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和长期研究的课题方向等,方便学生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教师。

3.3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指导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特别是论文撰写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师的责任心,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职涉农专业的大多数指导老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有的指导老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上精力分散,投入不足。由于毕业班的学生大多在校外基地实习,而教师在校内兼课,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接受教师的指导,师生之间沟通不充分。因此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指导老师定的题目不符合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而学生的自选题目也可能与导师的长期研究方向不吻合。因此,校内指导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的修改等多个方面都要层层把关。这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另外,学校要适当减少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指导教师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也可聘任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