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

第1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在这将近一年的工作中,我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像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我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多积累多提高。

由于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识,到深入了解,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实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想法,要说的很多,现在就对实习做以下的自我鉴定:

一、 努力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坚持

不管到那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工作做,一般都是先让我看,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

三、 努力实践,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展现人的意志。

四、 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感谢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师傅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五、错不可怕,就怕一错再错

第2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实习期间,对于任何工作一贯谦虚谨慎、认真负责。如今的我在现任部门多次受到主任的称赞。我想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学两年多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实习生活,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是远远不够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要恪守吃苦精神。因此,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拼搏,抓住每一个机遇,迎接每一个挑战,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刚进入市统计局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领导叫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订一些文件,发放开会的文件,协助领导开会,倒茶水。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任务,我们都很用心的去完成。刚开始来的时候,我们经常有饭局,老师教我们的餐桌礼仪只是在课堂上教,真正用到的时候,很茫然,也遇到了尴尬的时候,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认识到错误,去改正错误。我们市统计局实习的一共有7个人,所以不是每天都很忙,也不是每天都有事情要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呆在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直到下班。后来慢慢走入正轨,我主要帮忙接收文件,打印文件等等,四月份,我与两位同学被调往贵港市港北区统计局帮忙,主要做的是接打电话,通知一些公司填表等等。在港北的工作,每天都非常的忙碌,一个月后,回到市统计局。

一、学习方面。

通过大学的学习我的能力明显的得到了提高。懂得了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独立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把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矗

二、思想方面

进入大学以后,我认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要追求上进,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学期间我时刻以一个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团性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三、工作方面

大学期间,我担任了两年的学生会文娱委员,在广播站任职。在与同学们相处的两年期间,我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服务,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第3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就业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毕业生属于高技能人才,但是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学历较低,学历上无明显优势,在目前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相对较低。[1]在心理、个性、态度等因素的缺陷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资本,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途径。心理资本即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2]。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通过加强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的积累来实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应届毕业生共15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8份,其中男生14人,女生124 人;独生子女23 人,非独生子女115人;来自城市19人,来自县镇27人,来自农村92人。

(二)研究工具

一是选用张阔等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3], 该问卷采用Likert 5 点计分。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共26个项目。二是参考朱慧自编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查问卷》包括六个维度: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发展、适应能力、应聘能力,共52道题,从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采用5级计分方法[4]。

(三)数据处理本次研究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高职毕业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现状

(一)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及各因子均值、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差异分析、是否获得过奖学金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心理资本的总体均值表示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用各构成因子的均值表示各因子水平。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值表示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用各构成因子的均值表示各因子水平。统计分析发现,心理资本总体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于理论中值3)。四个构成因子中希望得分最高,韧性得分最低。就业能力总体均分及各构成因子的均分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于理论中值3)。在就业能力的各项因子中,自我发展能力得分最高,专业能力得分最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及其各因子在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获得过奖学金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理资本及各因子得分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均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其中,在自我效能差异显著(P

(二)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因子、希望因子、乐观因子与就业能力相关显著(p

(三)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回归分析。

以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坚韧性、乐观为自变量,以就业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心理资本的哪些维度可以有效预测就业能力。结果参见表3。结果表明,自我效能进入回归方程,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四、高职应届毕I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讨论分析

(一)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的讨论分析

经研究发现,高职应届毕业生心理资本总体均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高职毕业生的心理资本具备基本的储备,也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希望水平最高,乐观次之,自我效能第三,韧性水平最低。具体表现为:在遇到实习、就业中遇到挫折时,高职应届毕业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并对现在和未来持积极态度,拥有胜任任务的自信。但相对而言,面对挫折、失败时,恢复能力较缓慢,成长和进步较小。

在自我效能因子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上差异显著。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拥有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5]。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处理各项事务,在组织、沟通、领导等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使他们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比较自信。此外,在自我效能、希望因子上,是否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差异显著。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成绩较优异,综合素质较高,这些同学往往具备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且遇到挫折时能更好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预定目标。

(二)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讨论分析

研究分析发现,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总体均分及各个因子的均分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较高的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就业能力的构成因子中,自我发展能力最高,然后是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应聘能力、思维能力,专业能力最低。这说明高职应届毕业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强,专业能力相对较弱。表明高职应届毕业生有较强的成功欲望,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但相对来说,存在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不足,职业适应能力薄弱,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较差的问题,尤其在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方面表现突出。

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有显著差异。在总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新的技能,有较好沟通、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此外,是否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未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成绩优异,有较好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三)心理资本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心理资本能够影响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维度对就业能力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应届毕业生会更加努力的追求自己设定的求职目标。在通过不断努力达到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具有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自信,所以才使得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论

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因子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心理资本来提高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高职应届毕业生即将踏入职场,这就要求他们在校期间,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一方面要多积累学生干部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做好自我评估,积极培养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求职目标,及时调整求职方案,在遇到挫折时,正确看待挫折,进行积极自我暗示,保持良好情绪,增强韧性,使得他们更具有就业竞争力。对学校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希望品质、抗压能力和乐观精神,使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京.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5]王尧骏.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3,19(1):65-71.

[3]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01):58-64.

[4]朱慧.高校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第4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合肥会展业;设计类毕业生;就业

1 合肥市会展行业发展现状

跟着会展行业飞速发展的步伐,合肥的会展业发展也取得可观的进步,既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之后,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承办了许多大型博览会,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更是拉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增长、彰显了安徽资源和产业优势、快速推动了区域会展市场的起步和发展。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设计类人才缺口递增、需要有较强的会展营销手段、协调能力的会展策划及会展经营的应用型人才,以及会展管理、会展设计与布置、展接待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种新兴服务业也需要大量的事件策划、管理运作人才。使得会展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会展业吸纳就业人数增加,职工薪酬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会展业活动企业,从业人员数为949人,同比增长33%。

2 关于设计类毕业生就业调查

2.1 调查案例(如表1)

2.2 案例分析

(1)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接触社会,在外实习寻求工作机会,积攒工作经验,因此部分2016年毕业生毕业后相对较早适应社会,及时调整找到对口工作。而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应聘的公司有难熬的3~6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间没有任何工资补贴,不乏坚持不下,频繁跳槽,重新求职,对工作方向迷茫,最后转向其他行业。原因:此类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对比,在于在校就读期间是否积极参加校内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身表达能力。

(2)工作2~3年的设计类毕业生,与社会有一定的接轨磨合、比较明确地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找到对口工作,在工作岗位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能够较好的胜任,生活相对较为稳定。

(3)工作5年以上的设计类毕业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和市场,在公司里有一定的工作地位,工资稳定,但提升空间有限。此类毕业生有一部分被公司自身发展所局限。

3 合肥高校设计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

3.1 设计毕业生就业心态需要调整

高校应届毕业生存在着自身职业定位过高,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又缺乏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就业心态,导致有岗难就。

3.2 设计类毕业生普遍对就业岗位期望过高

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经过了长期的艺术方面的学习,教育投入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类专业的毕业生。这导致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期望通过就业得到更好的回报。

3.3 设计类应届毕业生很难达到岗位要求

艺术设计类工作有其鲜明的特点,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仅体现在设计方案画面是否优美,更为重要的是看功能定位是否准确,有无鲜明的艺术个性,材料工艺是否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科学技术的含量,绿色环保的要求,投资理念的实施等等。

4 会展设计类本科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人才供求不对称,降低了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在会展企业看来,会展人才可分为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人才、会展支持人才,其中会展核心人才可从事发展战略、高层策划、市场营销、业务管理等工作,这类人才的需求量有限,而且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会展辅助人才主要从事会展物流运输、展示设计、展台搭建、器材生产与销售等工作,会展支持人才则主要为会展活动提供相关服务和产品。

第三,目前会展企业招聘的多为招商专员、销售专员等岗位,而学校培养的会展专业人才侧重于会展管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与搭建等。

5 结语

对于学会展的毕业生最大的困扰就是书上的理论知识拿到工作上很难运用。中国是政府主导型的会展业,所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小,但是上海等大城市会相对较好点,因为会展业相对比较成熟。所以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往往用人单位要的不是学历多高,而更看重的工作经验。而企业嫌弃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接地气,专业性不高,不能招之即用,不能吃苦。高校方面自我感觉良好,扩招政策之下,教学成果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就业导向以及对业界缺乏了解导致无法甄别优质劣质企业。而毕业生恰恰就成了市场角力的最终“受害者”,两边不讨好,就业形势堪忧。

参考文献:

第5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拓宽 高校毕业生 就业门路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此同时,就业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缩窄。

2、毕业生就业观念仍与现实有差距

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对于学生主动拓宽就业门路有着直接的作用。

3、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就业市场中,除科研型单位外,用人单位一般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用人单位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拓宽就业门路的根本。

4、创业教育开展不成熟

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缺乏,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现象,根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高校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合理安排招生,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2、大力开展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亦不长远。为使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自觉提高职业素养,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聘请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有关就业指导专家,讲授企业的用人要求、求职策略、行业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便于主动拓宽就业门路。

3、实施创业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来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是十分必要的。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若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就会得以拓宽,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实施创业教育,一是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加强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二是要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四是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因此需打破那些认为去大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才是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大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并将理论知识继续升华的重要阶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继续。实习也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拓宽就业门路,而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一方面通过近1年时间的实习,实习单位可对实习生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挑选出符合本单位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因存在就业机会,可增强实习生实习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实习的质量。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拓宽。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地区的实习基地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另一方面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实习平台,一是要加强固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毕业生获得较为稳定的就业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就业资源,及时建立临时实习基地,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对一些有大量招聘计划的单位,建立临时的实习基地,占领就业的有利时机;三是根据毕业生自身需求,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就业提供质量保证。

5、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首先,加大信息收集和的力度。在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上,信息量充足与及时准确对于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是不言而喻的。每年就业工作开始前夕,应提前做好生源分布及专业介绍,利用学校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信函、网络、电话、传真等途径向用人单位,对于收到的招聘信息,仔细甄别并及时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学校和院(系)的宣传栏予以,时一般把用人单位的原文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提高其就业的积极性及就业信息的利用率。

其次,精心组织校园招聘会,积极培育校内就业市场。与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相比,校园招聘会针对性较强,在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而在校园招聘会上,来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就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目标明确,毕业生也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校园招聘会环境宽松,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毕业生在熟悉的校园中没有压力,心情较为放松,更能充分发挥自己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才能,易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第三,通过升学分流和缓解就业压力。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升学并不是就业,但是它可以使一部分毕业生暂时不就业,从而缓解当前就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同时选择升学的同学经过几年的发奋学习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毕竟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在人才市场上的自身配置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也就有了显著和增强。

三、结束语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力措施可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践和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10

[2]刘涛.以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教育与职业.2008,36(12):97-99

[3]杨长永.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护理专业毕业生渠道.中华护理教育.2010(12):555-557

第6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 管理培训生;制度;大学毕业生;就业;必要性;注意问题

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事制度的改革,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加之高校的不断扩招政策,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近几年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供求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年大学毕业生以惊人的数字不断飙升,累计未就业人数逐年递增,致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稀缺程度逐步下降。目前,大学毕业生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已经由多年以前的单一市场转入现在的买方市场。加上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三高心理”(薪水高、起点高、职位高),一味的把自己定位在某某高度之上,缺乏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在面试过程中缺少理性的认识。如图[1]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总数有略微增加的趋势而累计未就业毕业生总数却大幅度增加;2010年之前大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下滑趋势,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大学生就业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管理培训生制度的含义以及存在的必要性

1、含义

管理培训生制度(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简称MTP)是企业为了满足企业对中高层管理人才长远规划的需求而实施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通常是企业运用其优势资源对有领导管理潜质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进行若干年的系统全面的管理培训,经过漫长课程培训、轮岗、表现评估等环节后,经过一轮轮竞争选拔,最后有望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管理人才。MTP一般是面对毕业3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

2、运行模式

管理培训生(简称MT)计划在国际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国外非常普遍。世界500 强企业, 如汇丰、联合利华,马士基等很早就实施了MTP, 并把“管理培训生”制度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人才的战略措施来实施,定期安排在校学生实习和培训,从中挑选出优秀者进入公司。管理培训生的实战性更强, 而且其真实的工作环境也会增加学员的压力, 近而提升工作积极性。

造就全球经理人的GE(通用电器)公司,管理培训生制度已经成为公司整个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培训生招募和培养体系为GE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据GE部门人事经理孙经理介绍,作为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管理培训生制度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配置、员工发展、业绩评估、薪酬管理等职能。其中包括有效的招聘甄选机制、定期的专题培训、工作轮调、专案管理、导师辅导以及表现评估机制等。要使整个制度的顺利推行,这些机制必须相互配合。

3、存在的必要性

据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调查发现,在当前形势下,对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需求量较高,对一般员工的需求量呈上升平稳趋势,但是由于大学毕业生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缺乏实践经验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的致命弱点。但是管理培训生制度的推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这一矛盾,这是因为管理培训生制度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采用轮岗制使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在基层进行充分的锻炼,最后在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工作方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1-3年的时间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最后成为在某个领域里的高级专业人才,充分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三、学生钟情管理培训生的原因

1、管理培训生没有专业歧视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受办学经济利益的驱使,开设了很多不实用的专业,加之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的局限性,致使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阻力。

如果说管理培训生为热门专业的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增加了专业以外的选择性,那么对很多冷门专业或是专业不对口的优秀毕业生来说,管理培训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这使得就业前景更加宽广。虽然MTP对专业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对学生个人素质要求却比较高。通过搜集近年管培生的资料,不难看出,管理培训生有着极大的共性: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佳,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乐于改变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组织能力,敢于迎接挑战。

2、管理培训生可以帮助学生缓冲职业选择迷茫期

经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研究结果,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40%,不难发现很多应届毕业生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很模糊,陷入了职业选择迷茫期。而且经过社会调研机构对大学生的研究报告,发现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

(1)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2)报志愿靠拍(家长定);(3)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4)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5)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

管理培训生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MTP的工作采用轮岗制,使培训生熟悉销售、市场、生产、财务、供应链等各个领域的工作流程,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和组织,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有很多实践机会,大学毕业生可以在轮岗的这些工作中明确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点,并结合自己的能力合理的进行个人职业发展定位,缩短迷茫期的时间,也就避免选择职业的盲目性了。

3、管理培训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个人职业快速发展的捷径

传统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下,培养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至少需要6~10年的时间,而培训生依托企业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实力只要经过培训实习3~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成长为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一个中高层管理者。企业为培训生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个人职业快速发展的捷径。

4、迎接挑战和抓住机遇带来的职业转型成就感,缓冲转职期

每一个优秀的毕业生都是满怀希望和热情,渴望迎接挑战,敢于创新,善于抓住机遇。管理培训生是个极具挑战的工作,首先要经过漫长的实习阶段,然后层层筛选,不断学习新知识,最后才会成为一名合格培训生。由于管理培训生的周期长,初期需要边学习边工作,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管理培训生拥有较长的转职期,有效缓解初入职场的茫然期。

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管理培训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自身特点合理择业,避免盲目跟风

管理培训生要求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虽然对专业没有太多要求,但是需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管理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合理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2、杜绝“三高”思想,敢于吃苦

管理培训生制度的要求决定了MT一开始必须要从基层进行轮岗,进行漫长的轮岗培训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毕业生要杜绝“三高”(薪水高、起点高、职位高)思想,不能被“管理培训生”这个名字冲昏了头脑,从思想上认清,无论哪种工作,都需要从基层做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3、慎重选择招收管理培训生的企业

在求职管理培训生之前,大学毕业生最好事先做足功课,例如调查企业有无管培生计划,实施的具体流程和培训生之后在企业的就职情况。大学毕业生应结合自身职业发展目标慎重选择管理培训生的企业,尽可能的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硕士论文.

第7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34-01

1 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问题

1.1高职高专院校自身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1)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有些模糊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来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据调查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科教育为主,忽视高职高专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把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办成了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压缩型,过分重视学生的学历教育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没有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针对物流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来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开发,大多数是跟着感觉走,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2)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现在我国有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设置上有同质化的趋向,失去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目的和特色,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迷惑和误区,分不清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的要求上得不到满足。

1.2物流相关企业对物流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过高

“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真正懂物流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所以,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在大学学习的几年中掌握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而实践性的工作经历缺乏。这样,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旦遇到的种种问题,就业后就显得无所适从。

1.3学生就业选择与自身定位问题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对自我的认识非常模糊,如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等等这些问题,很多大学毕业生以为读完大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开始自己的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但是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现今的企业更看中就业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这往往是当今大学生缺失的重要一项。

其次,就业不只是看大学的程度,更重要是个人素质。许多大学生觉得自己上过大学,就应该做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不愿意去从事一些基层工作,而且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这就使得学生在就业选择和定位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2 解决方法

2.1学校层面

(1)建立科学的物流学科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进行社会调研、论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不应有求大求全的思想作祟,否则样样不精,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什么都略知,什么都不熟知。为适应市场要求,高校专业设置应包括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的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多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其次,课程体系设置应充分体现各校学生就业时不同的环境区域定位。譬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地方性城市主办的高等院校,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专业教育应该有着很明确的“服务于当地、就业在当地”的市场定向,避免都涌入某一个领域。最后,是修改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原有的大纲中没有实践技能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要求,而且教学方法还是沿用旧有的课堂讲授。这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尤其是高职高专类物流专业的学生,就更难以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

(2)强调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一是多方调研其他同类院校软件配套情况,可以购置一系列实习模拟软件进行各门相关课程的实训,如物流中心模拟经营实训、配送优化计算管理实训、报关模拟专业实训、物流大赛模拟实训、国际货运实训专业实训、第三方物流实训、物流管理综合实训等等。这些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二是依托周边地区或省级实践示范基地。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为地区培养培训紧缺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作用也是十分可观的。

第8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临床毕业生简历模板基本信息

姓 名:xxx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5-1-12

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医生·医师,医疗管理人员,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应聘行业: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期望工作地区:石家庄市

期望月薪:面议

英语水平:

英语具有优良的听说读写能力,口语一般,能在一般社交环境和职业场景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能独立完成初级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

主修课程: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口腔科学等。

实习经历:

20XX.9-20XX.7 XXX医院实习。

实习期间,先后在心内科、消化、儿科、内分泌、呼吸、肾内、普外、脑外、骨外、妇产、血液科及心电图等科室实习。经过近一年的认真实习,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熟悉和掌握了各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及治疗原则,能够正规全面系统的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完成医疗文件书写,了解常用药物的剂量及用法;多次参加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进行了专业的“三基”培训,实习期间可独立分管病人,能够与带教老师达成共识,得到了医院领导及老师的肯定。可熟练完成临床基本操作,能够顺利进行一些小手术,如脓肿切开引流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第9篇:应届毕业生实习自我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全程式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但是受经济下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此情境下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逐渐意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临时抱佛脚。有学者指出,“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施以全程式一体化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大学生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为时已晚。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提前的观念日渐受到重视。本文提出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之贯穿在大学四年的教育当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试图为高校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针对大一新生的就业指导

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笔者曾开展一项调研:关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新生最想了解什么问题、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帮助。在“如何平衡学业和学生活动”、“是否选择第二专业”和“大学课程少,课外自由时间多,如何安排课外时间”等问题之外,另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是“大学毕业后,我能从事哪些工作”或者“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因此,针对大一新生,辅导员应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利用年级会、主题班会等场合向新生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

笔者所在高校,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探索,从行业、企业、职业三个方面进行工作世界探索,在新生心中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以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为契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三、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大二学生,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针对大三学生,辅导员应引导学生通过扎实的专业训练,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一)鼓励学生参加就业比赛与讲座

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以及“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通过参加此类与职业规划、就业和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和求职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各场讲座和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企业的宣讲会,特别是学校举办的大型双选会,一是使学生提前感受求职的气氛,二是使学生尽早地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和要求来调整个人的求职目标和规划。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指出,有26.2%的用人单位筛选简历时最看重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而有46.9%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对就业帮助最大的因素为社会活动和实践。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专业实习,例如参与重庆市大学生暑期带薪实习、担任口笔译翻译志愿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为例,学院搭建了实训实践平台。该平台由成都译采翻译有限公司等9家校内外翻译实践基地、外研社-川外翻译基地、环球网川外翻译工作站、“语言桥”翻译大赛等四部分组成。学院充分利用实训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翻译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训,做到课堂“学”与课外“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意向普查

笔者所在高校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讲解、招聘信息获取、中英文简历制作、面试策略与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大三下学期结束时,学院召开就业动员会,普查每位学生的就业意向(出国留学、国内升学、求职或自主创业),针对不同的就业类型提供相应的指导。

四、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大四学生,辅导员应在就业信息、困难帮扶、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更进就业进展,帮助学生尽快就业、就好业。

(一)设立就业委员,及时招聘信息,跟进就业情况

在班级里设立就业委员一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就业委员主要有以下三项职责:从学校就业信息网,同城其他高校就业信息网,应届生、大街网等网站搜集招聘信息,及时给同学;宣传基层就业政策,解说就业协议签订、派遣注意事项;收取就业材料。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动态。建立应届毕业生就业档案,记录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并积极地更新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近况,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档案。

(二)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

辅导员应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帮扶。一方面,针对积极投递简历、参加笔试和面试而未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学生,辅导员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找到失败的原因之后,再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在求职的开始阶段,学生可能会因为简历无回音、面试被拒等原因而遭受沉重的打击,产生消极情绪。这时,辅导员应关心学生的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宽慰学生求职的过程是不断加深自我认识、不断接受挑战、并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重点在于不断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三)加强就业心理引导,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教育

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择业、就业观念。针对被用人单位录用却仍持观望态度的学生,辅导员应向学生说明就业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建议毕业生不宜好高骛远,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针对抱有“啃老”思想的学生,辅导员应向其解释“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性。在实际求职中,不少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采用狭义的概念,不考虑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社会舆论普遍会对大学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学生持怀疑态度,质疑其不够优秀、不具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前,贯穿在大学生本科四年的教育当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