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凝土技术范文

混凝土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凝土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混凝土技术

第1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柱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若出现初凝与离析现象,应再次进行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浇筑入模。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和溜管等下料。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爱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可能缩短,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其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气温确定。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它是施工验收的依据。

二、施工缝与后浇带

1、施工缝的留设。

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连续浇筑,若受技术、设备、人力的限制,不能连续浇筑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按事先确定的位置留置施工缝。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框架结构中,如果梁的负筋向下弯曲入柱内,施工缝也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以便于绑扎。

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盖宜顺着楼梯长度中间1/3长度范围内。墙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的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出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2、后浇带设置。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除对模板、钢筋和预埋管线进行检查和清理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外,还应做好搭设浇筑用脚手架、栈道(马道)、材料准备、落实水电供应情况,施工用具准备等工作。

1、多、高层框架结构的浇筑。

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基础、柱、梁、板等,其中框架梁、板柱等构件是沿垂直方向重复出现。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若平面尺寸较大,还应在横向上划施工段。对每一施工层中施工段的划分,则需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尽可能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施工层与施工段确定后,即可求出每班或每小时应完成的工作量,据此选择施工机具和设备并计算其数量。

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

柱子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后钢筋未绑扎前浇筑,。以利用梁板模板作为横向支撑和柱浇筑操作平台;一个施工段内每排柱子的浇筑顺序,婴幼外向内对称地逐根浇筑,以防柱模板受推倾斜造成误差累积不易纠正。柱子浇筑应分段进行,断面在400mmX400mm以内,或有较差箍筋时,可在柱模板侧面开孔以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不超过2m;断面在400mmX400m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的高度不应大于3.5m。

在浇筑与柱墙练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或墙浇筑完毕后1~1.5h,再继续浇筑,使柱浑天充分沉实。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其顺序是现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当梁高大于1m时,可先单独浇筑梁的混凝土,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30mm处。

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为设备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多为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承受上部较大的荷载,因而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水化热剧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同时,混凝土内部逐渐降温产生收缩时,收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裂缝。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其中应优先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掺合料,改善配筋,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层厚度,设置后浇缝消减温度应力等。

第2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检测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无损检测技术是以无损检测手段探明被检测体内部缺陷的有无、大小、位置和性质的专门技术。在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构件材料的性能和工程条件具体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其中,弹性波方法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适合混凝土构件、岩土体等工程问题的无损检测工作。射线理论和射线方法是研究弹性波传播理论的重要方面之一,针对不同的工程材料和工程条件探索研究弹性波射线追踪方法,对于许多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超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穿透能力强、对人体无害、应用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以及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发展最快的无损检测技术。

1 超声检测技术概述

超声法是一种广泛用于混凝土缺陷探测的方法,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与超声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他声学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超声波的探测精度能满足缺陷探测要求,但以目前的超声仪及换能器,当超声波换能器正对测试时,在混凝土中的最大穿透距离只能达到10m左右,而当换能器错开一定距离时,穿透距离仅能达到2、3m。显然超声波换能器无法满足长距离探测的要求。采用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制作的超磁致换能器,具有发射功率大、发射频率高、穿透距离远、接收信号频带宽、重复性好、余振短等优点,能够同时兼顾到传播距离及检测分辨率,是一种理想的长距离探测震源。超磁致换能器发射中心频率为10-50kHz,处于可闻声波及超声波频段。将超磁致换能器和超声波换能器发射产生的应力波统称为声波。

目前,超声探伤常用的缺陷分析判断方法有经验法、数理统计法、数值判据法和模糊判别法。经验法,即依据超声探伤的基本原理判别缺陷。其结果依赖于检测人员的实践经验,漏判和误判严重。数理统计法简单易行,但是只能对单个声学参数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判断,且物理意义不明确。数值判据法须根据测试值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处理后,找出一个可能存在缺陷的临界值作为判断的依据。模糊判别法是计算各声学参数相对于正常获异常的隶属度,然后将各个声学参数加权平均得到综合的相对于正常或异常的隶属度。由于测试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以上方法仍处于定性或半定量水平,都只对缺陷的定位具有一定精度,而对缺陷的大小、形状及性质难以给出定量的结果,从而给最终准确评价带来困难。超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kHz至15MHz,超声发生器则是由产生超声频振荡的电子线路和换能器(传感器)组成。超声层析的应用范围很广,早在世界二次大战期间,超声层析在军事监测方向就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以后更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之中;此外,超声层析在工业无损探伤方面用途也很广。

2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超声无损检测属于弹性波法。在各种无损检测方法中,超声无损检测是当前无损检测工作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快的检测方法。目前,超声脉冲检测技术已成为检测工程结构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优点是有效探测距离长,测试精度高,设备简单且无污染。

将超声技术技术应用于混凝土质量检测中,其理论依据是混凝土的质量与声速有较好的相关性,首先在被测混凝土结构物某断面上,将测区划分成网格,发射换能器在一侧某点发射,接收换能器在另一侧所有点上接收,使每个网格都有2条以上的测线通过,利用声时通过反演技术获得测区各部分的波速分布图,从而确定缺陷区的位置、尺寸以及缺陷本身的波速,推断缺陷的类型、强度等。

2.1 超声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

根据弹性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弹性波层析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运动特征为基础的射线层析成像;二是以动力学特征为基础的波动方程层析成像。

作为反演声波穿透的射线层析成象,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声波的射线几何运动学原理,将声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间表达成探测区域介质速度参数的线积分,然后通过沿线积分路径进行反投影来重建介质速度参数的分布图像。

混凝土声波CT无损检测技术就是根据声波射线的几何运动学原理,利用最先进的声渡发射、接收系统,在被检测块体的一端发射,在另一端接收,用声波扫描被检测体,然后利用计算机反演成像技术,呈现被检测体各微小单元范围内的混凝土声波速度,进而对被检测体作出质量评价。

2.2 观测系统布置

根据混凝上结构物的形状特点,对结构物常用的测线布置方式为:白色点为接收点,黑色点为激发点。理论及实践都证明,三侧激发一侧接收,所得反演效果最好。射线密度达到要求。一般检测过程中测线都采用该方式布置,激发边和接收边道间距,1般在20-50cm范围。在结构物两端的部份,可适当加密激发点和接收点,以利于增加射线密度。根据结构物的临空面不同,可采用合适的测线布置。

2.3 观测系统完备性评价

观测系统完备是声波CT结果可靠性的基本保障。观测系统的完备性是通过单元的射线密度和射线正交性来衡量的。因此,射线密度和射线正交性就成了表征观测系统完备性的I爵个重要指标,它们是观测系统可靠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为保证声波CT结果的可靠性和分辨率,要求研究区内每个单元体内的射线超过40条,同时要求每个单元体内通过的射线其交角至少有一组大于60°,其交角的正弦值大于0.87。

2.4 后期成像

所用软件为TDSoft的《工程CT》,该软件有模块化设计、文件格式要求清晰、处理速度快等优点。软件共有数据输入、射线追踪、速度反演三个主模块和正交性分析一个辅助模块组成。最后通过网格化、成图、导出DXF格式等多个步骤的处理,最终得到混凝土声波CT波速反演图。

3 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强度值影响

该方法是将超声法和回弹法相综合的一种测强方法,其测量结果的精确度主要由它的几个主要程序完成的具体情况决定:

3.1 声速测量:对试块实施声速测量时,测试面的选取应取试块浇筑方向的侧面作为测试面,同时用黄油(钙基脂)做耦合剂;选择的声速测量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对测法,即在一个相对测试面上布设3个测点,确保发射和接收探头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以3个测点的平均值作为试块最终的声值,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记录下来,试块边长的测量精确到 1 mm。

3.2 回弹测试:在测试面的选择上,回弹值测量选用与声速测量不相同的另外一个相对侧面作为测试面,具体的实施是在等声速测量完毕后,将超声测试面的耦合剂擦干净,放置在压力机上下承压板之间,通过压力试验机预加30 kN~60 kN的压力,压力下,在试块相对测试面上各测 8 个回弹数值。

3.3 试块抗压试验:回弹数值测试完毕后卸荷,将回弹面放置在压力承板间,以(6+4)kN/s的速度连续加荷至破坏,抗压强度值精确到 0.1MPa,同时记录抗压试验结果。

3.4 碳化深度的测定:试块的碳化深度采用抗压强度试验过后的断面测定,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立即滴于刚裂开的断面上,未变色(变为红色)的深度即为碳化深度。测试中发现早期高强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很强,试块几乎未被碳化。从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的环节上看,涉及的程序较为繁琐,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做到精细,都有可能对误差构成影响,不过从实践经验来看,只要很好地控制每个检测环节的质量其相对误差在非破损测试方法之中是最低的。

4 结束语

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广泛使用,其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估是目前土木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结构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能反映结构物中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连续性等各项质量指标,对保证新建工程质量,以及对已建工程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3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修补技术;装饰效果;施工

清水混凝土是基于混凝土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具有特殊性特点,并且由于表面光洁,在施工中能够获得较好的装饰效果,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开始将清水混凝土应用在外墙结构当中,从而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在建筑工程以及桥梁工程中较为常见,因其在施工中无法对模板工程进行合理控制,极容易出现质量通病,加大了后期修补的难度,因此在其他工程项目中并没有得到推广与应用。

一、清水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对于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高球,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水平不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一般来说,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往往会遇到各种质量缺陷,这就需要设计者、监理人员以及业主在实际工作成绩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修补技术,从而使其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众所周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对其处理不恰当,极有可能导致其表面出现麻面、蜂窝等质量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修补,从而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二、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1、选择材料及施工方法

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修补之前,施工人员应当对其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宣和合适的材料进行修补,一般来说,可选用胶牯荆作为修补材料,若不易获得,那么施工人员可采用瓷砖、天然石材、人造板等材料进行代替,不管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都必须要具有防水、不收缩等特点,并且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厚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其修补的质量。

2、采用的机械设备

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修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准备以下工具与机械设备:修凿工具、手提磨光机、软砂轮片等。其中,在选用软砂轮片的过程中,要求其直径为100~150mm,且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在手提磨光机中得到应用。

三、修补技术以及技术标准

1、对于对拉螺栓孔进行修补

施工人员在对对拉螺栓孔进行进行修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的工作:1)要求施工人员将飞防水结构中的模板对拉螺栓以及套管全部取出来,取出时可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取出后对孔洞内的杂物全部清除干净;2)采用木塞将孔洞的两端堵死,并在其中一端的中心设置一个注剂孔;3)在注剂孔当中关注防水发泡剂,并在飞防水结构内墙中注入一定的水泥砂浆;4)等到材料硬化到规定要求的强大夫之后将木塞去除,并采用防水胶粘胶将凹孔全部填平;5)将表面磨平、磨光。

2、对蜂窝麻面的修补

在建筑工程中,若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血线,我们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修补:首先,要求技术人员采用相应的凿除工具将蜂窝、麻面部分的混凝土与粒块全部凿除,然后再采用相应的工具将其表面的浮尘吹干净;其次,采用相应的修补材料将其填补,要求其表面凸出1~43mm;再次,采用手提磨光机将表面凸出的部分磨平,从而确保其修补质量。

3、对胀模的修补

首先,对胀模部分拉出纵横线,并沿着纵横线采用凿除工具进行凿除;其次,采用修补材料对其进行抹平;再次,采用手提磨光机将其平面进行抹平,从而确保其平整度,达到理想的修补效果。

4、对漏筋的修补

首先,要求技术人员采用凿除工具将出现漏筋部分的混凝土或者粒块全部凿除干净,并采用相关的工具将其表面附有的杂物、浮尘全部吹干净;其次,将钢筋表面存在的活动快全部清除干净,然后在其表面涂刷一层修补材料,按照对蜂窝、麻面、胀模的修补方法对其进行修补;最后在此阿勇手提磨光机将凸出的部分磨平。

5、基层的修补

既能修复由于土建方浇注混凝土不佳而形成的色差,防止光泽不均匀的现象出现,又能保持混凝土自然的颜色、机理及质感,充分体现混凝土建筑物原有的独特风格,展示混凝土本身质地,有效抑制水泥墙体因紫外线及酸雨的作用而产生的劣化。

四、细部施工控制

明缝是利用装饰线条对清水混凝土整体表面进行分块处理,从而达到建筑结构与外观装饰艺术统一的建造技术。明缝分块的大小要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并与楼层施工缝结合考虑,通常,每层设一道水平明缝且常与楼层施工缝吻合。竖向明缝则根据结构形式确定,一般设置在结构中部。明缝的设计尺寸一般为20mm 宽、10mm深。混凝土的其它装饰物则沿明缝两侧对称分布。

明缝要求线条顺直、平整光滑,通常是在混凝土施工时以附在模板上的嵌条(明缝条)而形成。为选择合适的嵌条材料,我们综合比较了木条、不锈钢条、塑料条等几种材料,最后决定选用质量性能较好、便于安拆的塑料条。为便于明缝条的脱离,将明缝条加工成斜角企口状,并在明缝条表面涂抹脱模剂或黄油。

五、注意事项

在现阶段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应用日益广泛,在框架减力墙工程中清水混凝土被广泛使用,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从模板体系的选择、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细部节点的要求和混凝土的验收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的工程的重点,也是确保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前提。清水混凝土在无装饰面的工程项目中被广泛采用,是以混凝土自然之感和精心设计安排为基础的合理组合形态。在施工的过程中清水混凝土不允许出现任何明显的观感缺陷,但是由于混凝土模板未曾拆卸之前具有着很强的未知性,因此需要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严肃的处理和控制。

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有着重要的颜色要求,混凝土颜色在5m范围之内要基本保持一致,不能够出现明显色差感。同时要合理的控制气泡,避免在工程表面出现凸凹和蜂窝现象。在混凝土工程中气泡是产生表面粗糙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施工中需要精心控制。同时要处理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裂缝作为混凝土施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能够通过施工设计和精心控制做到良好控制。修补人员必须符合高处作业的要求。不准带病和酒后作业。每次操作前,应先检查脚手架、机具及所有安全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如用吊篮脚手架,应有安全员跟班监管。严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修凿工具必须适应修凿对象大小、深浅的需要。大而厚的混凝土可以使用风动凿岩机或钢筋錾凿除;小而浅的混凝土则应用修凿工具进行石雕式作业,速度也很快。修补材料必须采用气硬、不收缩的材料。用水泥基浆料或聚合物水泥浆料都是不牢固的,最终将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第4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拱桥施工技术;承受力;优良性能;结构体系分类;砌筑过程

0 引言

近半个世纪,现代化桥梁建设进程日趋拓展。拱桥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无论从建设规模层面亦或从发展速度层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沉寂于发展所带来的喜悦与振奋的同时,亦应面向未来。应当意识到,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激增的交通运输需求对拱桥建设提出了新的和更严峻的要求,进一步吸纳新技术、新工艺以完善施工技术,保障建设质量,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支撑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所带来的美好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

1 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

1.1 有架施工技术

通常,在缺乏足够的吊装能力和允许设置拱架的情况下,首选有架施工技术。概括来说,有架施工技术的主要施工流程如下:准备材料拱圈放样制作、安装拱架砌筑拱圈拱上建筑施工。下面对各环节进行详细概述。

1)准备材料。该环节是施工流程中最为简单的环节。但需指出的是,所选择的建筑材料必须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2)拱圈放样。要保证建造完成的拱桥符合最初设计要求,首要前提是拱圈的准确放样。

3)制作、安装拱架。作为基于有架施工技术建造拱桥必需的最主要临时设备,拱架在拱桥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拱圈线形的保证主要依赖于拱架的质量。为此,要求制作的拱架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及良好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应兼具省材、简构造、便拆装等优点。

4)砌筑拱圈。常用的砌筑拱圈方法有分段砌筑、连续砌筑、分层分段砌筑等。在工程实际中,为保证拱圈质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乃至坍塌,合理选择砌筑顺序和工艺尤为关键。

5)拱上建筑施工。作为拱桥施工的最后一环,拱上建筑施工需在全桥合拢且拱圈强度达到规定设计要求后进行。具体来说,对大跨径拱桥,其上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按照自拱脚向脚顶对称均衡分布的方式展开,这可明显降低主拱圈的不均匀变形程度,保证拱圈的质量。对多孔连续拱桥,则多采取相邻孔间对称均衡施工的方式,以避免桥墩承受过大的单向推力,影响其结构稳定性。

1.2 无架施工技术

无架施工技术适用于峡谷、湍急河段间搭桥,以及有架施工技术无法施展的场合。概括而言,工程中应用的隶属于无架施工技术范畴的技术主要有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劲性骨架施工、悬臂施工等。下面对各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合进行概述。

1.2.1 缆索吊装

利用支撑悬挂在索塔上的缆索运输和安装桥梁构件是缆索吊装的主要原理。因具有适应性广、操作便捷且安全、水平及垂直运输灵活等优点,该技术是目前无支架施工技术中最常用的工艺方法之一。从施工流程的角度划分,缆索吊装施工内容包括预制拱肋、吊装主拱圈、砌筑拱上建筑和桥面结构施工等。本文仅以吊装主拱圈为例,对所涉及的吊装设备、吊装方法及加载程度进行详细概述。

1)吊装设备。主索、牵引索、起重索、扣索、结索、浪风索、索鞍、塔架、地锚、电动卷扬机和滚轮等是常用的主要吊装设备。各自的结构、安装形式及功用不尽相同。

2)吊装方法。吊装方法的选取并非漫无根据,需结合拱桥跨径、桥宽和桥长等技术参数。比如,对于大跨径拱桥,多采取双拢或多拢同时合拢的吊装方法。具体过程为:吊装从一孔桥的两端向中间对称进行,完成最后一节拢段的吊装后,撤去所有扣索。

3)加载程序。为避免因拱轴线不均匀变形而造成的拱圈开裂乃至坍塌情况出现,采取合理的加载程序至关重要。通常,加载程序遵循以下原则:①中小跨径的拱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不做施工加载程序设计;②大中跨径的肋拱桥或箱形拱桥,多按分段分环、对称均衡的方式加载,但对于坡拱桥,应保证低拱脚半跨的加载量稍多于高拱脚半跨的加载量。

1.2.2 转体施工

转体施工是将拱圈与其上部结构分作两个独立半跨,并分别在两岸借助于简单支架或地形预制、砌筑半拢,然后合并两个半拢。该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施工周期短、进程快,对桥下交通的干扰程度低,高空作业工作量少。尤适用于单孔拱桥的建造,是最具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之一。

根据转动方式不同,转体施工技术可细分为竖向转体技术、平面转体技术和平竖结合转体技术三类。从原理角度解释,前两者是预制完成两半桥,后借助于动力装置分别实现两半桥在桥轴水平平面和桥轴垂直平面内的合拢。后者的原理与前两者差别不大,通常是在前两者无法施展的情况下才使用。但转轴的构造较为复杂,因而在实际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3 劲性骨架施工

劲性骨架施工是一种相对较古老的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劲性钢材作混凝土拱圈配筋,并在其上分段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钢筋混凝土拱圈。需指出的是,劲性骨架因具有良好强度和刚度,在施工中多作为拱圈混凝土施工拱架,起承受现浇混凝土自重的作用。即便该技术兼具整体结构性好、拱轴线易控、施工进展快和用料少等优点,目前仍未获得足够的应用空间。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单纯的劲性骨架施工技术无法带来明显的经济性效果;其二,发展速度缓慢,很大程度制约着其受认可度。

相信随着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的进步和高强度经济性骨架材料使用率的提高,劲性骨架施工技术会赢得一定的施展空间。

第5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技术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施工形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的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要保证施工质量,打造出质量上乘的建筑工程。本文对混凝土的基本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强调了要加强对成品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的搅拌与浇筑

1.1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拌合时的重要控制参数。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1工作班或每1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2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1.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问题: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施工环节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

2、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般不得留置施工缝,各种混凝土材料和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基础顶面施工缝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墙柱甩出钢筋必须加以保护,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还要检测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混凝土浇筑、振捣:独立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铺摊混凝土并及时振捣,振动棒插入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为准。柱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搓处先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利用混凝土杆检查浇筑高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接搓处应撮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柱墙混凝土施工:在柱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洞口浇筑时,要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保证振捣密实。在振捣过程中,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顶板混凝土施工: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钢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表面拉毛。

3、混凝土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大面积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养护。当气温低于50C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成品完成之后,要注意养护成品。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在楼板上搭设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浇筑人行道,保证楼板钢筋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模上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专人及时地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对阳角等易碰坏的地方,应当有保护措施,专入负责;顶板混凝土及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尽快进行回填土工作。

结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开发,从而有助于优化建筑施工形式和方法,为我国的建筑业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为促进我国建筑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第6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an the regulation of raw materials from mixing concrete points, with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and maintenanc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lor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土建混凝土的施工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拌制的原材料进行分析,还要保证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的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是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然后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工建筑材料。混凝土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特性,又造价低廉,因此成为土建工程结构中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当中。

1 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点

混凝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及流动性。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掺入量、砂率、水灰比及粗骨料粒径级配有很大关系。如果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

1.1 水泥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的规定,注意不能使用高铝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进场的每批水泥都必须具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只有在经过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其中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更是要经过复检合格才能使用,储存期间因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离场。

1.2 骨料

骨料的质量首先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其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尽量选择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和中粗砂。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这样混凝土的水化热就低。这些条件对防止产生裂缝非常有利。

1.3 混凝土拌制

拌制混凝土,就是为了让水和水泥产生化合反应变成水泥石,包裹碎石和砂而最终形成。其中水的作用就是激发并参加水泥(硅酸钙)的化合反应,因此其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1.4 外加剂的控制

外加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种类混凝土的物理特质、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的要求来选用。运用外加剂能提高或改善混凝土质量,减少养护时间,对保证及提高工程质量起很大作用。

2 配合比的调控

2.1 配合比和搅拌措施

在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时,要根据所有的性能检验来进行。此外,还应以一般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等手段为标准进行试验与试配,只有比例符合土建施工技术的要求,才能使用其配合比,禁止利用凭借施工经验所选的配合比。同时,设计配合比时还应将工程造价,以及建筑结构的性能要求考虑在内。在进行均匀搅拌混凝土对有效发挥材料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工作者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的过程中,在合理选择搅拌机的同时,还应该灵活运用搅拌的方法,主要有:一次的投料量、投料的次序以及搅拌的时间等。一次投料量中,所有形式下搅拌机的进料容量都有所差异,搅拌机应保持在超载范围之内,可有效防止影响混凝土搅拌物的均匀性,应将一次的投料量控制于搅拌机限度之内。

2.2 运输混凝土

完成混凝土的配制工作以后,应运往施工现场进行建筑使用。对预拌混凝土进行运输的工具一般为混凝土搅拌的运输车或者自卸汽车,如果混凝土是从现场的搅拌站而来,通常运用小型的机动翻斗车或者双轮手推车作为运输工具。混凝土的垂直运输一般常见的工具就是混凝土泵、塔式起重机、快速提升架或井架等工具,在地面对混凝土进行运输通常使用双轮手推车作为媒介。很多时候混凝土的运输应根据施工的路径、现场以及地质等方面,正确的对运输车辆进行选择。

3 混凝土施工的工艺程序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应严密检查模板的强度、尺寸、位置、标高等方面;严格检验钢筋和以及预埋件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详细记录查后的数据;有效清理模板中遗留的杂物以及钢筋中的杂质;将模板中孔洞以及缝隙堵严;用清水将木模板进行湿润,不得积水。如果在基土或者地基浇注,一定要透彻的清理淤泥与杂物,进行排水处理。若在雨雪的天气下进行施工,不得露天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浇筑混凝土工作应该遵循从低向高依层进行浇筑的原则,参照捣实措施以及构造形式等方面对每层厚度进行严格把关。在对竖

向结构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要将一定的水泥砂浆填入底部,严禁在进行浇筑时产生离析的情况;如果浇筑的高度在3m以上,应利用溜管、串筒或者振动溜管下落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混凝土工作时,应严密观察钢筋、支架、模板、预埋件等使用情况,如果出现变形或位移的情况,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入模之后应马上进行连贯的振捣工作,这样可保证新入模之后的混凝土在模板所有的位置上都能够匀称的布置。为了保证混凝土搅拌物的密实度为最大值,务必排出全部气泡。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应保证混凝土具有均匀性,确保混凝土在全部的模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一定要保证新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紧密性,拆模之后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具有平整性。只有连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才能保证混凝土具有整体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要产生水化作用就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那么为了保证混凝土有合适的硬化条件,不断增长强度,就必须对其进行养护。其中,覆盖养护是最常用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覆盖物应完好无损,表面应用草袋、砂土等柔软物质进一步加以覆盖。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烈日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混凝土的养护要求:当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必须采取临时保温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获得 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保温养护的时间最好能延长至14 天。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在上述养护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的时间。

混凝土拆模之前,需定期测定浇注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其中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如果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就应立即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隔热的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对水泥完全水化有很大的帮助,加快了混凝土的硬化速度,防止混凝土在成型之后由于干燥、风吹、曝晒、寒冷等情况导致非正常的裂缝与收缩等。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以后,要立刻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的表面维持在湿润的状态。塑性混凝土应该在完成浇注之后 6~18h 进行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结束以后通过喷雾进行养护,要尽快完成。养护混凝土的动作要具有连贯性,在养护期内应将混凝土的表面维持湿润。养护的时间一般应在 28d 以上。

5 结束语

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强度方面优点较多,且拌制混凝土拌制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钢筋在稳定状态下结合为耐久、坚固、抗震并实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将有效调节土建工程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 刘大成.浅谈土建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9).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7.

[3] 赵挺生.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分析与质量控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4] 赵挺生.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安全性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6.

第7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1)骨料级配应良好,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大于1∶3,卵石不大于1∶2.5,细骨料采用Ⅱ区中砂,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通过0.315筛孔量不小于15 % ,0.016筛孔不小于5%,砂率值一般取38%~45%。

(2)掺合料:掺入粉煤灰和外加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粉煤灰须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掺量由试验确定。

(3)外加剂:采用复合型减水剂或泵送剂,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水泥: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与输送管直径、泵送距离、骨料等有关,最小用量为300kg/m31)。

(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材料的质量、运送距离、输送管管径、当地气候条件,浇灌方法及浇灌部位等确定。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可泵性,且应具有良好的粘滞性。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0.6,高强度混凝土掺入高效减水剂后水灰比可取0.37~0.45。泵送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高强泵送混凝土不宜超过3.5%。

2.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泵送混凝土主要流程为:上料计量投料搅拌卸料。材料配置精度允许偏差1%~2 %以下。投料顺序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宜后于水和水泥。

3.泵送混凝土的运输与供应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供应,运输车在向泵车喂料前,应高速度转动20s~30s,混凝土搅拌车的运输量应比泵送量大。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一半。

4.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1)根据浇灌区的划分,确定好混凝土泵的位置和数量。

(2)配管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灌方案,尽量缩短输送管的长度,减少转弯的使用及便于浇灌过程中配管的更换等原则进行。

(3)垂直配管时在一般情况下每10m高的垂直管下端设置相当于落差H的5倍长度的水平配管,当下倾斜大于7时,还应在下斜管的上端设置排气活塞。

(4)下倾斜配管的倾斜度大于4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落差H的5倍长度的水平配管,当下倾斜大于7时,还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排气活塞。

5.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混凝土泵送前应检查泵车运转状况,然后应用0.5m砂浆进行压送。

(1)开始压送混凝土时,泵车应处于低速转动状态(油泵转速在500rad/min~550rad/min),并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状况后方可提到正常运转速度。

(2)压送要连续进行,慢速压送时应保证混凝土从搅拌加水至压送完毕的时间不超过90min,在压送过程中,如须接长输送管时,大于3m长的管都应预先用水或水泥浆或砂浆,并且此时泵活塞的行程应尽量采用大行程运转。

(3)压送过程中断时间不宜超过60min,当停歇时间超过30min时,应作间歇振动防止混凝土在管内离析或堵塞。

(4)浇筑混凝土应由远而近,先竖向后水平的原则进行,按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好浇筑质量。

6.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管理

(1)对泵送混凝土有关原材料的质量应经常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

(2)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每一工作班至少做一次,试验结果应保证被压送的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压送时的混凝土坍落度与原配合比设计值相差不大于100±20。

第8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质量;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嫩江桥主塔基础施工采用水下混凝土施工,主塔基础采用分离式承台加钻孔灌注桩,单个承台尺寸为19m×19m,下设16根直径2m长度75m的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一直是水上墩基础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在浇筑水下混凝土时需格外注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成熟,形成一套独有的施工工艺。

2 .水下混凝土施工总体方案

主桥 29#墩、30#墩桩基直径为 2m,有效桩长 75m。采用回旋钻机钻孔,气举反循环排渣,钻机选用ZSD-300 型等钻机,钻头采用滚刀钻头和梳齿钻头, 每台钻机配 22m3/min空压机作为气举反循环排渣供气。混凝土输送泵输送,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3 .水下混凝土施工

3.1 水下混凝土是施工工艺流程图

嫩江桥水下桩基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见图1:

图1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桩基钢护筒施工

钢护筒利用 50t 汽车吊配合 DZ-120 型震动锤振动下沉,为保证护筒下沉过程中的垂直度,满足钢护筒下沉时定位及焊接的精度要求,设置导向架引导钢护筒下沉。钢护筒下沉过程中钢护筒沉设其平面位置及垂直度通过焊接限位卡板进行控制。定位钢护筒打设的精度要求为:定位钢护筒的倾斜不大于 1/150,其余钢护筒的倾斜不大于 1/200。单个钢护筒的上口中心偏差不大于±100mm。

3.3 钻孔桩施工

3.3.1 钻机就位

钻机在钢护筒上划出十字线定出桩中心,调整钻机位置,使钻头对准桩中心,并准确调平,使钻锥起吊滑轮缘、钻锥中心和桩孔三者中心在同一垂线上,并找平稳固,确保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 5cm。钻机支承处适当加固,保证在钻进过程中,钻机平稳。

3.3.2 泥浆制备与循环

泥浆的制备在选定钢护筒内进行,钻孔施工前首先在钢护筒内直接投入膨润土,用空气管反复冲击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通过净化器使颗粒筛分到储渣筒内,处理后的泥浆通过钢护筒之间的连通管流入钻孔孔内。钻渣通过运渣船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3.3.3 终孔、清孔

终孔前应有现场地质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判断并确定嵌岩深度和孔底标高,测量孔径、孔深、孔位,要求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孔底沉渣不大于 10cm,桩身垂直度允许最大偏差不大于 1/200。在孔深达到设计标高取样检查合格后,采用气举反循环抽浆换浆法清孔,钻头提起离孔底 20-30cm,采用稍高的转速转动钻头,一边继续气举反循环,把孔底泥浆钻渣混合物排出孔外,一边向孔内补充储浆池内净化后的泥浆,测量出浆口的泥浆达到规范要求后拆除钻机,准备下钢筋笼。

3.4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的制作采用支架成型法。支架用 3cm~4cm 厚的钢板,按骨架的设计尺寸,做成半圆的固定支架。在它的周围边缘,按主筋的位置凿出支托主筋的凹槽。制作时,将主筋逐根放入凹槽,然后将箍筋按设计位置放在骨架,弯绕成圆箍,并与主筋点焊连接。直到最后加工成型。

3.5 水下混凝土浇筑

3.5.1 混凝土首批方量的确定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的需要,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为:

V≥πd2h1/4+πD2Hc/4

式中:V——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h1——桩孔混凝土面高度达到Hc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水(或泥浆)压所需要的高度,即h1≥Hwγw/rc,m;Hc——灌注首批混凝土时所需桩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Hc=h2+h3。其中h2为导管初次埋置深度,h2≥1.0m;h3为导管底端至钻孔底间隙。Hw——桩孔内混凝土面以上水或泥浆深度,m;d——导管内径;D——桩孔直径;rc——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γw——泥浆的容重(取 11KN/m3)如遇溶岩地层需按实际情况加大初次灌注量。

3.5.2 水下混凝土浇筑

桩基混凝土灌注采用垂直提升导管法施工,灌注设备主要由导管、混凝土储料斗、溜槽、漏斗等组成。导管使用前要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长度测量标码等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下放导管。在浇筑桩基混凝土前,需对桩孔进行全面的检查,当孔深、沉淀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泥浆相对密度达到 1.03~1.10、含砂率<2%、粘度 17~20pa.s、胶体率>98%的要求时,可以进行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灌注时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控制在18~22cm,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 15h 以内。开始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 40cm左右,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 1.4m。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连续灌注,并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灌注过程中每隔 20min 左右用测深锤探测孔内混凝土面标高,并测算混凝土上升高度和导管埋深,以便及时调整导管埋深,一般情况下导管埋深控制在 4~6m。

4水下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4.1 清孔

清孔要注意以下事项:

(1)清孔排渣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孔内水位应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m~2.0m,防止坍孔。

(2)清孔过程中的泥浆均需运至符合环保要求的地点,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禁用超深成孔的方法代替清孔。

(4用优质泥浆在足够的时间内,经多次循环,将孔内悬浮的钻渣置换并沉淀出,清孔时间不少于将孔内泥浆循环三次。

(5)清孔后的孔底泥浆性能指标达到相对密度达到1.03~1.10、含砂率<2%、粘度 17~20pa.s、胶体率>98%的要求时,孔底沉淀物厚度按设计要求不大于10cm。

4.2 钢筋笼制作的质量要求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有关规范的标准规定。钢筋的加工、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焊接的钢筋和钢筋骨架,没有变形、松脱和开焊。清除钢筋表面浮皮及铁锈。

4.3浇注水下混凝土注意事项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不离析性能,防止堵管。

(2)加强现场物资管理,混凝土原材料中不得含有任何杂物,并在浇注现场层层把关,防止异物混入混凝土中,确保混凝土浇注顺利。

(3)严格控制混凝土流量和下放速度,保持均匀的流量和流速。保证灌注的连续性,尽量缩短混凝土泵送的间歇时间,如出现突发事件混凝土在短时间内(30min~1h)不能搅拌到位时混凝土泵储料斗内应储备满斗混凝土,间隔 10min泵送两个行程。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间断时间应不得超过 15min。

(4)混凝土灌注前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不漏水堵管。

(5)导管不宜埋置过深,拆除导管应迅速及时,拆除后导管要检查密封圈好坏,及时更换密封圈,并保证导管有足够的安全埋管深度。测算混凝土上升高度和导管埋深要勤、要准,避免计算出错。

5结语

水下混凝土浇筑有其特殊性,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总结,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套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和经验做法,成功保证了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JTJ041-2000,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S].

第9篇:混凝土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1 水泥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材料的选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其中对于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以水泥和沙石为主,我们在运送材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检查的是水泥,主要对水泥的型号、出场合格证、使用年限和质量证明等严格的把关,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的质量关,对于沙石的要求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果混凝土的要求较高的时候,沙石的选择就要优先考虑到沙石的质量和韧性,沙石的无盐和杂质的多少也要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确定,总之,对于沙石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需要随机选择,一切为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服务。

1.2 外加剂和主要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添加的外加剂是防止混凝土变形开裂的主要添加材料,一般情况下是以粉煤灰为主要外加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同时还可以改变混凝土的坚实性和柔韧性,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材料的配置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把关,施工之前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混凝土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配合的比例是多少,因为受到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时候这样的试验要进行多次,一直达标为止,才可以投入使用之中,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适当的降低水泥的用量,已达到降低水灰比例的作用。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首先,基础施工。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地基施工,在地基的挖掘过程中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先进行深基础的施工、再进行浅基础的施工,通过这种形式以确保建筑工程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地基基坑的降水和排水工作,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安全。其次,承台施工。承台施工要根据楼体的标准高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测量,一般的楼体承台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也就是说一般的主楼的基础以两层施工为主,两层都要浇灌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一般以6d为间隔,层层之间的厚度也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达到1.50米以上,并且层层之间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间隔措施,一般我们可以用抗拉钢筋作为间隔的手段,在施工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这种承台施工的方式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的高温,还可以减少施工的成本和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投入,以减少施工的开支,节约能源。第三,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的顺序,一般情况是采取由远及近的顺序推进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是平坦的,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坡度,在有坡度的地方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功,然后在推至到另一边,最后推到顶部。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设备的位置也有严格的要求,混凝土输送泵的位置一定要在场地的正中央,这样方便施工,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混凝土泵管进行浇筑,一定要做到边浇筑、边拆管,最好是由中间向两边开始浇筑,这样可以散掉一定的水化热量,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3.1 混凝土施工的工作的要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的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搅拌机在搅拌的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计算要严格、严密、严谨,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层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同时对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和养护等具体的工作,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偷工减料,保证整个施工的过程规范、科学,整个的施工过程不存在任何的质量问题。

3.2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要注意冷缝的问题,因为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冷缝的问题,如果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实,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就会存在一定的空隙,出现了冷缝我们通常采用振捣的方式解决,振捣过程一般采用机械振捣为主,因为人工振捣会使混凝土出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振捣的时间要以施工的要求为标准,如果遇到了冷缝要延长振捣的时间,要看到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和混凝土不下沉为标准,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4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首先混凝土施工的设计要合理,在建筑开工之前一定要对建筑物自身的使用年限和受力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制定一套合理的使用混凝土的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的等级,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等级低的混凝土,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其次,原材料的质量也应该严格的把关,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安全是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原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最优秀的原材料,对于主要材料的选择之前一定要先做试验,确定好各种材料的比例,合理的搭配以减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施工的过程中水化反应会经常出现,所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水泥的选择,必须检查所选水泥的出场合格证,确保水泥的施工质量,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目前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改变配料来避免产生混凝土的温度,一般情况是采用干性的混凝土,加入混合料,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生混凝土温度的同时,也应该随时准备好温度的散发工作,建立多种途径散热,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及时的散发出去,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使模板的周转使用率得到提高,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的拆模,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气温,要准确把握拆模的时间,避免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施工过程对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不断提升。从目前建筑业的总体发展的现状来看,混凝土在房屋和高层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更加重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处理三者的关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Z0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