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教孩子懂礼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会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对幼儿来说,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品质,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幼儿期作为人生的启蒙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模仿性强和可塑性大,接受外界的影响快。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幼儿教育这一特殊时期,强化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质。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培养孩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幼儿产生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能对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例如:幼儿做了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幼儿体验到做好事的荣誉,从而产生追求赞誉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对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两个孩子同时喜欢同一个玩具,在相互的争抢中有一个孩子被打哭了,这时候老师不能鲁莽地指责这个小朋友,而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通过做游戏,共同来玩这个玩具。通过这个事情来培养孩子们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组织幼儿观看电影,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演节目,并引导他们懂得,为别人带去欢乐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从小尊重长辈,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手工课上,组织孩子们自制玩具并相互赠送,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心。春天到了带领孩子们来到美丽的田野,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的电影片段和课件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山河、江海、湖泊等美丽风光。知道我们的祖国领土辽阔、物资丰富、文化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简单的劳动,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辛苦。例如:组织幼儿到厨房帮忙、分饭菜等等。让孩子们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饭时,教孩子们不要掉饭菜,要节约粮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洗碗筷、打扫居室卫生等等,通过这一系列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还可以通过给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或观看图片,教育幼儿要艰苦朴素,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自然课上,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有很多资源是不能再生的,要求他们做到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幼儿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在平时教育孩子拾到东西要交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老师发现孩子说谎时,应该分清楚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例如:有一次我班的一名学生拿了幼儿园的玩具,小朋友知道后报告了老师,当我问他时,他并不承认,这时我并没有沉下脸来训斥孩子,而是问他,“放学后你想回家吗?”他说:“愿意。”“如果我把你送到其他的地方你愿意吗?”“不行,我要找妈妈。”“每天回家后你都要找妈妈,幼儿园的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如果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去,它也会很难过的,你说是不是应该让玩具回到自己的家呢?”这时,这个孩子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了玩具,然后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我错了,你把玩具送回家吧,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玩具了。”通过这件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地改正错误,从而培养他们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五、培养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要求孩子们不打人、不骂人、不讲脏话、有礼貌、别人说话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到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东西等等。

为了树立文明礼貌的好风尚,我们幼儿园每天早晨在门口负责接孩子的老师看到幼儿都会先问:“小朋友好。”这时孩子们也会主动说:“老师好。”要求幼儿平时见了人要问好,临走时要跟别人说“再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去别人家做客要懂礼貌、小主人接待客人要热情等等。

总之,在平时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利用孩子身边的事情,强化德育教育,引导孩子养成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勤俭节约、诚实善良、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晓琴.浅谈幼儿园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卷,2010.

[2]张俊丽.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2009.

第2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幼儿教育研究协会曾经给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目标,比如说,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导和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避免家长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这种局面的出现。但是当代中国很多家长由于过度溺爱孩子,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而无意间错过了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绝佳时机,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另外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顽皮、淘气等问题时,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制定很多成长规则,实行严格的惩罚机制,对孩子过度严厉,过度管教孩子的一切行为,最终导致孩子的逆反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这样都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

1、生活习惯

幼儿自从出生后,便开始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一系列的生活习惯,这点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幼儿成长早期,家长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饮食习惯就是要做到定时进餐、不狼吞虎咽、不挑食;卫生习惯则是要做到早晚洗脸刷牙、勤洗澡、饭前便后洗手等等;睡眠习惯则是需要按时睡觉、安静入睡、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2、学习习惯

在幼儿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家长必须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但凡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一定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最好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比如,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坚持解决困难的耐心;广泛阅读各类幼儿书籍;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劳逸结合;杜绝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的习惯。

3、道德习惯

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合格小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道德教育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道德习惯的培养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应该做到: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家长应及时教会孩子说基本的礼貌用语,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等,当遇到长辈或者客人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如何打招呼、问好等习惯用语。在孩子与家人或者家庭中大哥哥姐姐相处时,应该教会孩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守规则等等习惯,学会与人分享。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1、提高家长的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普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重视技能训练,但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纠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与时俱进,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积极主动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2、家长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是对家庭非教育的要求,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时,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言传身教可以传达给孩子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楷模,大到道德操守,待人接物要和善、团结合作、热情有爱,小到一些生活小习惯的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在原地、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家庭环境卫生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3、家庭教育讲方法,忌粗暴

在家庭教育中,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会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一方面。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该过分严厉的对待孩子,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未成年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从分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天性,在孩子犯错误时,细心体会孩子的心情,耐心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事,既不能一味的责骂,也不能一味包庇纵容,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无论何时,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一起坚持正确的事情,让孩子有依靠,充满自信。

4、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

在一个大家庭中,家长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长之间应该做好对于孩子教育的沟通与交流,最后达成一致,商量出大家都会自觉遵守的教育方案,以免家长之间不同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的混乱。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必须都做到常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第3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何做好常规管理工作极其重要,为了常规管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各个环节中处处融入儿歌,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又增加幼儿的规则意识。

一、入园

新生入园的哭闹问题是家长很烦恼的事情,这时候引导幼儿读入园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太阳出来笑,小朋友们上学校。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把手招。讲文明、懂礼貌,我们都是好宝宝。”这些简单易懂的儿歌不但可以稳定幼儿情绪,有效缓解焦虑,还能使幼儿很快适应集体生活。

二、晨间活动

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为了保证晨间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我们常用儿歌的形式来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户外接受阳光照,小朋友们兴趣高,必要准备要做好,自我保护更重要,高高兴兴玩游戏,遵守规则不乱跑,安全锻炼长本领,身体健壮发育好。”幼儿在儿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的规则。

三、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方式告诉幼儿上课应该怎么做,效果肯定不佳。为尊重幼儿个性,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关键时候儿歌又可以帮上忙了,“老师说话认真听,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老师,举小手,学老师。提出问题多动脑,举手发言懂礼貌,回答问题声音响,学会倾听才真好。看谁上课表现好?一、二、三,我最好。”幼儿在儿歌中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了,但是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相应的规则也是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单纯的说教孩子们往往当成耳边风。在寓教于乐中我们把每个游戏的规则用图文并茂的儿歌形式,贴在各式形状的KT板上,展示在每个区域活动醒目的地方,让幼儿一目了然,既能美化环境,又便于幼儿掌握。

如,语言区:“小书轻轻拿,一页一页看小书,看完轻轻放,来去都要静悄悄。”

美工区:“小剪刀,头尖尖,小朋友,要注意。别让它,伤自己。胶水折纸橡皮泥,用完之后整理好,人人夸我好习惯。”

益智区:“不争抢,不打闹,哪里玩的哪里放。遇到困难,动脑筋,同伴协作真开心。”

建构区:“小小积木真奇妙,随意拼搭成形状。小朋友们要注意,积木别放嘴里咬,小心细菌钻进肚。游戏材料共分享,构建好了要爱护。游戏完了放放好,该放哪呀就放哪。”

理发店:“先洗头后吹风,先剪头发后整理;人多不要相争吵,先来后到排好队。”

超市:“超市东西真丰富,想买什么就什么;去前记得领好钱,要买的东西算算好。”

小吃店:“小吃店啊真热闹,小朋友都来了;人多时候要当心,不推拉,不踩踏;大家都来排排队,养成文明好习惯。”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能使幼儿自觉地遵守各个游戏规则。

五、盥洗进餐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我们在洗手池前用图文并茂的儿歌时刻提醒幼儿应该注意的事项:“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儿歌既引导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又杜绝了幼儿浪费水的现象。

午餐前的安静活动,可以用儿歌来进行餐前教育,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小朋友,准备好,吃饭时间就来到,一口饭,一口菜,细细咀嚼慢慢咽,嘴里有饭不说笑,追逐打闹更不要,饭后擦擦手和嘴,收拾碗筷习惯好。”儿歌在提醒自主、文明进餐的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午睡

第4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德;爱与责任;听障;智障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124-01

赵红梅同志,1998年参加工作,是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十几年来,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特殊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家,忠于职守。工作上,她以陶老先生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为座右铭,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以校为家,忘我工作

自98年上班以来,赵老师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刚上班那几年,为了更好地工作,她吃住在校。在这些残疾孩子身上付出了胜似学生母亲的关爱。课堂上她是孩子们敬爱的老师,课后她跟学生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帮学生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不久,就和学生们打成了一片,成了孩子们的“姐姐”“知心朋友”。记得刚上班那年,她和李老师一个班,后来李老师休产假,学校正赶上缺人手,两个人的工作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那时的她年轻,干劲十足,一天七节课,不曾休息一分一秒。虽然那时的学生都是听障生,但是为了照顾那几个有剩余听力的学生,上课时她都会提高嗓门讲课。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腿酸了,脚麻了。可她没说过一声累。有的老师劝他说:“跟这些聋孩子上课没必要那么较真儿,该休息会就休息会。”她笑着说:“这没什么,自己苦点、累点,算不上什么,这比干农活轻省多了。”几个月下来,她消瘦了许多,原本体质较差的她一天晕倒在了课堂上。当她醒来时,身边围满了学生、医务人员和同事。大家关切的问她是怎么回事?她只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没事,让大家受惊了,有点低血糖,过会就好了。”学校领导知道后劝她休息几天,可执拗的她第二天又按时上班了。她忘我工作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二、锐意进取,勇挑重担

2009年9月的一天,是她人生旅途中的一次大转折。学校招生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前只收听障儿童,最近几年,由于听障生越来越少,而智障儿童却求学无门。学校为了让残障儿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近几年为各类残障儿童敞开了大门。面对日益增多的智障生,学校只能扩大对智障师资的投入。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她欣然接受了新的挑战,由以前教听障生数学改为现在所教的智障生语文兼班主任。教育对象及所教学科的改变,一切需要从头再来。她对聋教育可谓是经验丰富,轻车熟路,可对于智障教育却是个门外汉。面对这一切,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干就要干好。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她利用休息时间潜心研读有关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书籍,上网查阅智障儿童的性格特点及教育教学方法。真是万事开头难,半年来她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只有她自己知道。自从教上这些智障孩子,她整日彻夜难眠,脑海中时刻琢磨如何教好这些不幸的孩子。有时丈夫怀疑她精神上出了毛病,劝她去看医生。今年招收的十六名学生差异性很大,年龄最大的与最小的相差十二岁,并且他们的智力情况、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大相径庭。有的好说好动;有的满嘴脏话;有的坐立不安;有的任性,一发不可收拾;有的上课不知道进教室;有的癫痫病突然发作;还有的吐人、咬人、打人。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一位自闭症儿童送她的“见面礼”。正值天寒地冻地一天,一位家长领着孩子走进了教室,她跟往常接待新生一样,笑容可掬地同家长打招呼,走到孩子面前,弯腰向孩子问好。可是“你好”两个字还没说完,她就被那孩子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孩子的手挺重的,打得她两眼冒金星。打完之后那孩子却哭了,家长觉得过意不去,一边向赵老师表示歉意,一边大声地训斥孩子,而这会儿孩子又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赵老师虽然对此感到很意外,但仍旧微笑着对家长说:“没关系,孩子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的。”赵老师凭着一颗宽容心接纳了这位特殊的孩子。面对学生们种种特殊的表现,面对家长们期盼的目光,面对校领导给予的厚望,她感到自己已是重任在身。做逃兵不是她的性格,于是她勇敢地面对眼前的困难。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曾多次为大小便失禁的孩子清理换洗;给尿床的孩子晾晒被褥;手把手的教孩子如何洗手、洗脸、擦鼻涕;教孩子扫地、拖地、擦桌子;教孩子课堂常规;教孩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所经受的挫折是常人所想象不道的。经过半年多师生的共同努力,现在赵老师所带班级有了大的改观:学生们遵守纪律了,讲卫生、懂礼貌了,爱学习、会劳动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是赵老师感到最欣慰的事了。

伴随着残疾孩子们的成长,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赵红梅老师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情,也收获了残障孩子和家长们对他的信赖和爱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博得了学校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但赵老师并不满足,她常说:“残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为每个残障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是我最大的心愿”这质朴而充满激情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她对特教工作的愿望和决心,也使我们有理由想信,赵老师一定会在特教事业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殊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1999

第5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礼仪教育,从餐桌开始

英国家长认为,孩子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予积极鼓励。孩子在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家长就会任由他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很少会再喂食。从9个月手抓饼干开始,儿子乐乐一直努力地自己在儿童餐椅上吃东西,我和他的约定是,下了小凳子就不给东西吃,绝不追着喂。这虽然会让我们一顿饭花上两倍甚至更长时间,但乐乐从13个月开始,就能够笨拙地使用勺子自己吃饭了,并且胃口还特别好,大人吃的东西,只要是他能吃的,他都会积极尝试。

餐桌上对孩子偏食、挑食的迁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放纵,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等性格,所以英国妈妈们往往会在提高自身的厨艺和对孩子循循善诱方面下功夫,却不会迁就孩子偏食、挑食的行为。另外,英国家长认为,在餐桌上可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和礼貌待人的修养,比如,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在进餐时不慎弄脏了桌面,家长会找来抹布让他自己清理;当别人为他盛饭或做了其他服务时,家长会教孩子说谢谢。

生命教育,用心善待一切生物

英国家长非常重视生命教育,这也是绅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教育孩子,从小要善待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等。在夏天,厨房爬满了蚂蚁,英国妈妈一边消灭蚂蚁,一边告诫孩子,绝对不能“玩弄”蚂蚁,不能让它们死得太痛苦。而且只要打一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其他的蚂蚁会发出警报,让其他的同伴不要到这里来了。或者让孩子把蚂蚁捉到小瓶子里,然后拿到花园去放生。

有一次,小侄子养的金鱼巴里死了,他非常难过,他养了巴里3年,还每天给巴里欣赏摇滚乐。妈妈让小侄子打电话给爸爸,告诉爸爸这个坏消息。第二天他们一起在附近的教堂举办了个简短的葬礼。上周,小侄子还做了个噩梦,说梦到巴里了,他妈妈对他解释说,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但是巴里很开心,因为大家都爱它。

道德是被感染的,做个有方法的家长

英国人认为,父母自身要修炼绅士精神,不着急,不喊叫,孩子才会跟着变得绅士起来。英国有句俗话:“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一个歇斯底里的妈妈,怎么能让她的孩子温柔而又懂礼貌呢?

孩子在2岁期间,自我意识的萌发,导致他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友好”和唱反调的,不少妈妈也是在这个阶段养成了河东狮吼,有时候即使一再告诫自己忍住脾气,可一旦看见“熊孩子”,发火都是下意识的。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英国家长的经验是,试着暂时忽视孩子的逆反行为。儿子家长课上发了一张表,让我记录一周中:(1)我试图阻止孩子破坏的行为;(2)我选择忽视还是制止;(3)效果如何。结果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大部分的破坏行为,例如乱画、砸东西,如果我选择忽视、不当观众,很快就可以自行停止。

做过父母的人都常要面对这样的情形:要带孩子10点出门,可已经9:50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地玩着玩具,穿衣服也不配合。眼看就要晚了,妈妈往往着急地大喊大叫。其实,一两岁的小孩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我从英国父母那里学到的经验是,每次多留出半个小时以上的宽裕时间。这样,可能从9点开始,每隔10分钟就会提醒一下孩子,“妈妈一会儿要陪你去玩,你再玩一会儿玩具就穿衣服好不好?”几次提醒后,孩子大概知道当天的安排,心里有个要出门的概念,就会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

正面管教孩子,好话不惜嘴

在英国的活动中心,《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再见,改日再见》这两首儿歌是每日必唱曲目。“请”和“谢谢”更是被誉为神奇的词语,从小就被家长不断地重复再重复。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说话很晚的乐乐,最先说出来的一个语句子是“谢谢爸爸、谢谢妈妈”。

英国人说好话不惜嘴,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对孩子不仅不要吝惜赞美,而且要夸得具体,不泛泛地说“你真棒”,要语调夸张地说:“你真是个搭积木天才!这个塔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高的塔了颜色搭配也这么棒!”

对于实在不能容忍的孩子的失控行为,首先,家长自己需要平静、肯定和缓慢地说出自己的底线,给孩子清晰明确的指令;其次,尽量用正面引导的言语,比如,多用“请你把衣服挂在钩子上”这种正面清晰的指令,而不是“别乱扔衣服”或“你怎么就不能整洁点”这样的指责性语言。

这一点对于我特别适用。老二出生后,乐乐难免会嫉妒,有时会打一下妹妹或者干扰妹妹吃睡。我最初特别抓狂,难道哥哥不爱妹妹?后来我发现,与其大吼一声“不许欺负妹妹”,或者在他动手时一把把他推开,不如告诉他“和妹妹好好玩”“你给妹妹跳个舞吧”,这样妹妹同一天再次受欺负的概率要小很多。

第6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品质培养;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那么,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哪些好处呢?

1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 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3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那么,怎样落实礼仪教育呢?

4 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像有的孩子爱跷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5 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每组选出一位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课余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的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时,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在家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第一个,他会感恩。第二个,会让孩子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

6 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第7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一、做学生的好导师

我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道德素养。

1.十分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利用《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班纪校规,爱护公物,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勤奋刻苦,按时完成作业,不旷课不早退;穿着大方、干净、得体,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按时佩戴红领巾,升旗时恭敬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2.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我结合礼仪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学习文明礼仪,深入体会,亲自践行,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鼓励学生争取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班风。学生的巨大转变换来家长的啧啧称赞:“我们的孩子懂事了!”“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了!”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得到实际锻炼。要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教学原则,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经常利用班会、队会、座谈会等诸多途径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雷锋在我身边”、“清明节扫墓”、“环境小卫士”等,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如何做人,比口头宣讲的效果更佳。

二、做学生的引路人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担任班主任工作,不仅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还常常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中我意识到做学生的导师还远远不够,当学生迷茫时还要做他们的引路人,引领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工作中我坚持榜样示范,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从不放弃一个学生,以“爱心、耐心、细心”贯穿始终,公平对待每一件小事,细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搞好班级的每一次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愉快学习。

三、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学生、家长深入沟通

新教师一般将主要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中。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学全面推进基础课程改革。新的学制和新的教材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营造平等、互助、合作型的学习环境,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在一次班会上,我态度诚恳地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但是,你们以前有什么缺点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你们的进步与成绩,希望你们能够把我当做朋友,我们之间应该以诚相待,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在一生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8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56-01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1.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内容选取要贴近生活实际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这不但是因为这门课程的特质所要求, 同时也是满足小学生的特殊要求,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律性都不是很高, 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高,这就要以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为桥梁来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事和物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教师要对这些" 桥梁" 加以充分的利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十足,让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硬和刻板。另外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我们也要尽量地从实际生活中选取, 列举一些身边常见的人和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获取思品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情境创设,参与生活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的人,而高尚品德和情操必须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来体现。因此,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德育的引导性和现实指导性,从而增强德育实效性。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明理和导行是紧密结合的,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连的。然而,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生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教学《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时,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几个场景,如当你一个人在家时,家中着火了怎么办?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有个孩子在打完火警电话后只知道大叫:"着火了,着火了。"这时老师赶紧问大家:"这样大喊大叫,消防员会赶到鸣?咱们怎样做,消防员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有的说要告诉他们自己住在什么地方,有的说得讲清房子附近的标准物。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告诉表演的同学:还要讲清家庭详细住址,是什么着火了,火势有多大。结果一个个看似抽象的大道理,在孩子们的讨论和表演中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学生的心里。

3.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

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4.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记得下课后,我准备往办公室走去,其中两位同学迎面走来,其中的一位同学见了我赶紧问声好,另一位同学没吭气,这时这位问声好的学生责怪她的同伴没礼貌,针对这一情况,我走过去轻轻的抚摸了一下她的头,说:"没关系,小朋友,老师相信下次见了一定会问声好的。"这个孩子涨红的脸渐渐恢复下来,点了点头,当我第二次见她时是在学校的餐厅里,她老远见了我,立马放下手中的饭碗,特地跑过来,敬个队礼问声好。一个小小的事情,由于我处理得当,没想到在学生身上产生这么大的效应。

第9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与其说谈谈孩子怎么样能够在幼儿园吃香,倒不如说是聊一聊幼儿园老师喜欢和什么样的孩子及家长打交道,讲一讲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解决好入园分离焦虑问题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孩子们有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入园准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日后分离焦虑的产生及入园适应期的长短。所以,当决定将孩子送入幼儿园的那天起,家长就应该着手和孩子一起做入园的准备了。

心理准备

家长的心理准备

孩子入园前,家长的心理准备很重要。每年新班开学后,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经过几个星期的亲子陪伴过渡后,已经能够独自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可是有些家长在这节骨眼上会不恰当地心疼孩子,当孩子处于正常的情绪反复时,随了孩子的心愿,让孩子在家休息。这样,等家长再带孩子来幼儿园时,孩子又要重新适应,以致又会出现孩子哭闹、不上幼儿园的窘境。如此一来,家长的一次次不忍心最终把孩子、自己和老师都搞得疲惫不堪。

其实,面对要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学会“坚强”,应坚信:孩子已经长大,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脱离家人的呵护。上幼儿园是孩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我们应该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并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如果家长自身对于孩子要上幼儿园这件事都存在焦虑,既担心这又担心那,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会捕捉到家长的情绪状态,而变得更加焦虑不堪起来。

同时,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也很关键。面对幼儿入园问题,有不少家长担心的是:现在我们家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有时候都被孩子弄得焦头烂额,而在幼儿园老师要同时照看二十多个孩子,甚至更多,老师真能把我们家孩子照顾好吗?其实幼儿园里的老师都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熟悉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加之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不同特点的孩子,和孩子打交道的有效方法、经验也都比较丰富。并且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幼儿园才能放心地让她们接新班。所以,家长还要做的就是从内心里尊重、信任和配合老师。

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就要为其营造一个好的心理氛围,帮孩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以顺利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如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孩子从心里喜欢幼儿园、同伴和老师,减少焦虑。

对幼儿园的心理准备。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浏览幼儿园的网站,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老师,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关注他的。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通过入园参观、谈话、参加亲子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初步了解幼儿园的简单情况,如幼儿园的环境,其他孩子活动的情况,并让孩子能跟幼儿园的老师先做个短暂沟通。

对陌生同伴的心理准备。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的玩伴少,更有甚者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得孩子在入园前几乎很少有自主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当孩子到了幼儿园以后,由于老师的爱会关注在每个小朋友身上,不能被一个小朋友独占。所以当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产生问题时,孩子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学会怎样和别人打交道。

提示: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与同伴交往,特别是与陌生同伴的交往,以训练他们的交往技巧及胆量。如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多教给孩子一些处理矛盾的方法。当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学会与对方商量,或者用自己的玩具和人家交换,即使对方不同意也不能硬抢,更不能说“谁打你,你就打谁”的话,以免混淆孩子头脑中的是非界限。

对自己入园生活的信心准备。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入园前,家长要尝试告诉孩子,为什么送他去幼儿园,使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家长要让孩子充分信任自己,并能认同: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告诉过我。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提示:家长要努力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不管多忙,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家长的爱心会换来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关爱,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会讨人喜欢的。

能力准备

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除了在心理上要做好准备,更要在能力上培养孩子,以保证孩子在独自面对幼儿园生活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发现自己原来真得很棒。

1 如厕能力。孩子刚到幼儿园时,遇到了新的如厕环境会不习惯,有的坚持不在幼儿园如厕,即使在大人帮助下,在幼儿园也便不出来,常使老师和家长们犯愁。所以,如厕的问题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园以前就早作打算。家长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自己上厕所了”,以消除孩子如厕的紧张心理,如果不小心把大、小便解在裤子上要及时告诉老师。

提示:通常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和蹲坑两种,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家也使用较多;如果是蹲坑,孩子之前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中间间隔一定距离,家长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

2 进餐能力。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孩子会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要耐心些多鼓励,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而如果孩子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给孩子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家长最好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独立吃饭的热情和兴趣。

提示:吃饭的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更不能随意走动。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所以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并适当吃一些纤维较粗的食物。

3 睡眠能力。幼儿园作息制度中的午睡时间,一般为两个半小时,这是保证孩子睡眠充足,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一些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的习惯。家长可以把入睡时间定在中午十二点至十二点半之间,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午睡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家长还可以教孩子简单的睡觉儿歌,使孩子午睡时可以一边默念儿歌,一边准备入睡。

提示:午睡困难与早上起床晚有直接关系。最好是晚上八点半上床、九点之前入睡,早上六点半起床,这样中午十二点的午睡就不会太困难。如果晚睡晚起,只能形成恶性循环,在生理上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可先在家争取试出好的方法,如果真的不行,孩子入园后家长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4 饮水能力。在幼儿园,常有孩子抱着奶瓶喝水,这很不利于孩子口形的发育,甚至会妨碍他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幼儿园前,家长最好为孩子准备一个小塑料杯,帮助孩子练习,比如用一个有把手的训练杯,给孩子倒入一点点水,让他练习直接用杯子喝水。当孩子能够喝少量的水时,再往杯子里多倒些水,让他学习控制水杯的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至于洒一身。

5 语言能力。有经验的幼儿教师都知道,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学期经常要警惕班里小朋友有抓人、打人的现象。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有的孩子因为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愿,因而容易着急,甚至发脾气、哭闹、抓人、打人。为避免此种情况,家长平时应多与孩子说话,锻炼他与人交流的能力,让孩子学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使孩子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提示:家长的语言水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语发展,因此为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尽量清楚、礼貌、语气温和、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表达有条理。家长平时可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练习,如“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能描述一下吗”等。

6 物品管理能力。教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物品,如衣服(必要的话,请提前在衣服上缝上孩子的名字,并使孩子分清上下、前后、左右)、鞋子、小背包。家长还应该多为孩子创设环境,鼓励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物品整理方法,每次做完后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增强孩子的信心。

提示:入园前帮孩子做好细致、周到的物质准备,会让孩子在离开父母后少点挫折感,也便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如把所有带去幼儿园的私人物品标注上班级、姓名,万一遗失,可以帮助孩子和老师及时找回。

二、学会有效沟通的互动本领

和幼儿园老师的沟通和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有效的沟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家园互动效果。

孩子篇――帮孩子炼成“万人迷”

有些家长经常把幼儿园活动中孩子的“露脸程度”与“老师重视度”划上等号,形成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受到老师重视的判断,其实这是错误的。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处于自理能力索求帮助的阶段和思想行为的他律阶段,每个孩子的个性习惯、兴趣特长都不一样,比赛、表演等“露脸”,只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很小的一段插曲。

“老师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及时关注和帮助方面,体现在许多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小细节上。如哪个孩子有没有大便,哪个孩子心情不好,哪个孩子吃饭还需要帮助,哪些孩子喜欢和别人争玩具等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其实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细节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孩子都是老师重视的对象。

其实,要想孩子成为“万人迷”最根本的还是怎样让孩子自己产生一种“去自我中心化”的认知和行为特性。就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来说,那些自信的、乐观的、有爱心懂礼貌的孩子往往会脱颖而出。如有的小朋友每天一早来园都会高兴地喊着:“老师妈妈,我来啦!早上好!”然后,一边喊着,一边张开双手跑过来抱住老师。每当看到孩子的热情,老师的好心情马上来了。虽然有的小朋友可能平时在幼儿园很调皮,也爱捣蛋,但这样的孩子还是会让老师觉得很贴心。孩子往往是家长的影子,如果孩子能够热情地和自己打招呼,说明家长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支持和认可的。所以,让孩子懂礼貌、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重要。

建议这样做:

向孩子解释礼貌的重要性

孩子们都渴望被人喜欢,所以告诉你的孩子,所有的人都喜欢有礼貌的人。同时向孩子解释那些粗鲁的、不礼貌的语言和行为会让人觉得很糟糕。比如,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如果你的玩具熊对你说脏话,你是不是一句话都不想跟他说了。你会觉得他很讨厌。”让孩子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

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礼貌用语

用孩子能明白的简单语言来谈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好行为,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别人说话的时候,保持安静是好行为。不管你什么时候生气了,打人都是不好的。让孩子明白: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鼓励他主动向熟悉的人问好,在离开朋友的家庭聚会时,要提醒他说“再见”和“非常感谢”。孩子也可以学着向亲戚和朋友们挥手告别。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说“请”、

“谢谢”、“没关系”、“对不起”这些礼貌语言,你就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

教会孩子如何跟小朋友、老师相处

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告诉孩子一些和小朋友交往的原则。如玩具要分享,大家一起玩更快乐;懂礼貌的小朋友见了面会拉拉小手,点点头;遇到矛盾,要学会和小朋友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小朋友之间不能够商量解决好的话,要告诉老师帮忙解决而不要争执、打闹。

教会孩子,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或者别人做了对他好或对他有帮助的事情的时候,要向别人表示感谢,这样的好行为非常重要。

同时对老师、小朋友给予自己的服务、关心要及时说谢谢,适当表达对照顾自己的人的感谢和关心。老师的工作琐碎辛苦,当看到孩子懂事的和老师说谢谢,帮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老师也会被孩子纯真的行为所感动。如果有这样的孩子,谁会不喜欢呢?

家长篇――帮家长炼成“万人迷”

孩子入园后,一些家长心底里还不能完全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幼儿园,与老师沟通的时候,还常怀着警觉、审视的心理,这对孩子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孩子能敏感地察觉到这种信息,进而加剧他的焦虑不安,甚至会有不配合老师的情绪。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家长要多,无论生活、学习上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通常两三个老师需要照管二三十个孩子的饮食起居、玩乐学习、情绪变化,这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家长们最好能够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思考一些问题,对老师的一些疏忽更要予以充分谅解,不要以指责、对峙的态度去和老师沟通,要对老师的辛苦抱以感激之情。在教育问题上,家长应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

其实,老师是喜欢每一个孩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也规范老师要讲究教育的公平,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只不过孩子先天气质类型不同,有的孩子比较淘气、调皮一点,有的孩子自身的潜能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这些都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起来。所以,家长应该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把自己和老师放在一个战线里,这样才能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

建议这样做

保持日常联系

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可以和老师随便聊几句。如果你比较忙,在接送孩子时没能有机会与老师好好沟通,不妨平时在比较适当的时候给老师打下电话,与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现情况。在与老师沟通前,要明确交流的意义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发号令。如果家长和老师无法沟通了,还谈何共育,谈何更好地关注孩子成长呢?

积极参与、配合班级的各项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每次家长会、运动会、各种家园互动活动、每学期的开放日等,你都参加或者关注了吗?通过这些活动,你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怎么学习生活的,及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与具体做法,并能就此与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是繁杂的,将心比心,对于班里的一些活动,家长如果能尽量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务,帮助老师完成班级任务,那么老师不仅很感动,节省的时间还能更多地投入到孩子身上,对孩子也会更多一份关爱。如果家长不忘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老师更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认可,会从心底里感谢家长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工作中也会更加地认真负责。

配合做好家访工作

大多数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都会派老师进行家访,有些老师平时也会自己抽时间去个别孩子家庭进行访问,这项活动对孩子能顺利地适应幼儿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态度诚恳、言行得体,切忌太过唠叨,更不要打听老师的个人隐私问题,要把重点放在向老师详细介绍孩子的基本情况,协助老师建立孩子的个性化信息档案,方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关注孩子、教导孩子,协助老师顺利圆满地完成家访工作。

按时接园

很多家长可能一直忽视了这一点,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请仔细地想一下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师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保育老师上班要更早),晚上五点半或六点下班,中午要看着孩子午睡,孩子睡着了要完成一些环境布置、业务学习和案头上的工作,而且有些工作是中午时间也无法完成的。所以如果家长能够按时把孩子接离班级,老师或许就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一些工作,早点下班。当然有些时候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回家后正确教导孩子

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有的家长闲来无事,看着在一旁玩的孩子,便会说:“过来,给我讲讲,幼儿园里有人欺负你吗?”一下子就将孩子放在了与他人对立的位置上。

孩子能正确理解欺负这个词吗?如果孩子说“有,那个谁碰了我,老师也不管”呢?

若是个明理的家长,可能会开导孩子说:“哦,他大概是不小心的,下次你可以提醒他道歉。老师可能比较忙,没注意到。相信他们都不是故意的,对吗?”若是家长犯了糊涂,说:“啊,他干吗欺负你,老师没来教训他吗?这老师是怎么当的!”你的孩子学会的是什么?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还是恶意揣测?孩子以后还会认真听老师的话,参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吗?还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吗?

所以,不要让不正确的沟通误导孩子对老师、对小朋友的认识,如果孩子真的受了委屈,他会告诉你的。作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开朗的性格、宽阔的胸怀、勇敢的意志。

提示:

回家以后和孩子聊什么,曾有文章提到只和孩子聊四个问题,就可以做好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