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食堂范文

大学生食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食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食堂

第1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食堂消费;调研;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众所周知,大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主体部分是饮食部分,而在大学校园饮食消费的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食堂。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用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健康的体魄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因而保证大学生的日常良好饮食,促进大学生生活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食堂作为提供饮食的场所,在促进学生健康良好饮食方面需要格外注重。因此,研究大学生食堂消费也能有助于学校掌握学生日常餐饮消费状况,有助于学校正确的指导和服务大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可以知道大学生对食堂的满意程度,以及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的因素。这不仅可以使食堂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食堂的态度,帮助其制定更加合理的营销策略,还可以通过对影响消费因素的研究来对食堂进行必要的改善。因此,对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进行研究,对食堂和学生都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我们项目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对本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本文首先对不同学校学生大学食堂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对食堂制定菜价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三、研究结果(以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我们对东北、西南以及江浙各地的重点高校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下面就以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我们调查的内容主要从消费观念、经济来源以及饮食偏好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从消费观念方面来看,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食堂就餐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情况与东北大学相似,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这体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没有过度奢侈浪费。在食堂花销方面,东北大学70%的同学每天在食堂的花销在10元―20元之间,63.33%的同学每月在食堂消费在400元―700元之间。43.33%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500元―800元之间,30%的同学生活费每月在800元―1200元之间。而在中国矿业大学,52.63%的同学每天花费在20-30元之间,42.11%的同学每天花费在10-20元之间,47.37%的同学每月花费在400-700元之间。这体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在饮食方面,在食堂消费比重较大。

从大学生经济来源看,其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东北大学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中国矿业大学则为89.47%。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对菜品的类型意见各异,有些同学偏向精致好吃但菜量较少的菜品,而另一部分则认为菜品味道一般,但菜量大,价格实惠更为重要。

东北大学中,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而在中国矿业大学,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在菜价这一问题上东北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此也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发现,东北大学的菜价与中国矿业大学相比稍低,肉菜大致在3-3.5元范围内,而中国矿业大学肉菜大致在3.5-5元。两校相比,东北大学菜品种类相对较少,食堂供应点较少,且周边受地理环境限制,餐饮处较少,所以同学们基本都选择在食堂用餐。且东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对于学生的补贴也较多。中国矿业大学从菜价上看虽然偏高,但菜品相对多样,且有多处就餐点供同学选择,不同食堂菜价也有所差异。总体上学校的菜价都在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四、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不同高校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的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应注重营养的搭配以及消费的适度,应多选择一些营养实惠型的菜品就餐,避免奢侈浪费,科学适度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有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引起学校的关注,给予这部分学生必要的关怀和帮助,避免由于过度节俭二引起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而对于每月食堂消费额过高的学生,尽管对食堂的收入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消费,不能过于奢侈和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校食堂在经营管理时,应对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制定大众化的合理的菜品价格。学生在食堂消费,很多情况下是强大的外因驱使。学生大量的消费并不代表着对食堂的满意度很高,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对食堂进行不断的创新改进。学生提出了意见食堂不予以采纳和改进,无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学校应该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大学校园不但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也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

大学生的消费多种多样,饮食消费是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类型,而饮食消费之中,又以食堂消费最为普遍和频繁。因此,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这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数据的调研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对以后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目前,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英语教学,提高了大学的教学水平.本文就从利用生态学教学系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失衡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0引言

目前,课堂教学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学习部分.这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问题成为教育部门研究的主要科目,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发现了生态失衡成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需进一步解决该问题,才能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

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的因素.

1 课堂教学中生态主体与环境的失衡

在教育生态理念中指出在教育生态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周围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如果有利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其超常发挥的作用,相反,如果受到了不得环境的影响,刚会严重阻碍其个体的的发展.目前,自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以来,学习英语教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成了学校的主体和主流,造成了学校英语班级拥挤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空间环境大大超过了生态主体的承受力,影响了教育群体最适度的人群.这种不适当的密度问题,对其发挥产生的很大的影响,造成了学生生态主体与心理压力的增加,进而出现了课堂秣主体与环境的失衡,影响了英语教学水平.

2 应试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失衡问题

近几年,伴随着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发展模式,课堂教学变成了只为考试为目的学习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其知识点与命题点的教育,忽略了其教育过程中其真正存在的意义,也忽略了学生的的语言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另外,应试教育模式的的现象,给学生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考试成绩成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要目的,这种问题的发生,严重阻碍了以生命个体为发展方向的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3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失衡问题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是以老师为主来进行整个教学的过程,学生只是个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聆听的角色,整个的教学课堂成为了以老师的演讲台或着表演舞台,而对于学生只是接收知识和背诵知识,成为一种强制性的教育学习.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导致了课室教学中缺乏生机与活力的现象,阻碍了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形成了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失衡问题.

4 课堂教学中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失衡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课堂内的教学,完全将之处于封闭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其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毫无联系,,虽然,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各级学习,然后通过了四.六级的英语考试,但是,其在社会中的交流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上根本就不会利用英语与其交谈,这就造成了,长期努力学习积累的知识,却运用不到实际当中,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挥,造成了其心理的压力.因此,导致了课内与课之间的失衡,阻碍了学生的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5 构建平衡的生态化英语课堂策略研究

转化大班环境限制因子促进学生生态主体学习的非限制因子.

一般来讲在教育生态环境下,大部分的生态因子都变成了限制的因子,作为英语课堂来讲,其最佳的扩招规模都控制在10几名学生为最好,但是,对于目前的高校来讲,大规模的进行招生,这种状况成了英语教学课堂的限制因子.因此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创造条件,排除这些限制因子的影响,进而能够合理的引导其发挥能动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在大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小组中进行竞争,互助,制造比较安全的心理环境和比较有耐度的生态环境,以此来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了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发生,构建民主的学习环境,以一种自由.开放的心态投入到中.以此来发挥大班英语教学中限制因子的能动作用,让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环境的关系更为平衡,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6 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生态化课堂的教学目标

目前,在教学生态学中看来,课堂是学生主要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场所,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平台.所以,只有平衡的生态性课堂教学才能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知识的传授,以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减少其学习带来的压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打破应试教育对其发展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进而激发其英语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

7 构建主体交往相互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生态学中,我们通常把学生的个体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如果在课堂当中没有了学生那也就没了课堂生态.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在平等.民主的关系下教学,而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一起共同学习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共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探索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情景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学习与体验中思考,进而发展.因此,这种师与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实现了教育事业中教与学的和谐.

8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在生态系统理论中,指出任何的事物都要与外部的信息交换,才能得到生存与发展.花盆式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完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所以,将外语教学带到生态系统中,打破原有的课堂局限性是非常关键的.把课堂带到社会,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而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此来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结语:由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合理的解决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失衡问题,才能进一步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进而才能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5).

[2]吴鼎福, 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10.

[3]关文信.课堂教学监控生态话的关键因素[J].教育探索, 2003, (8).

[4]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 (11).

第3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关键词】 数学;课堂;创新;高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改进课堂结构,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实践表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将“怎样找到破残圆轮的圆心,求得它的半径.”“一张报纸对折50次后有多厚?”等感性材料的问题作为新课的导入,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索,寻求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创造的灵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及时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强化学生的创新情感;要努力发现回答有误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淡化他们为此而产生的自卑情绪,不断激发学习的内在潜能.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科学生成,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基础性、发展性,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成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另外,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在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讨论“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可有几个交点”这一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对2条、3条、4条类似问题进行探讨,再运用类比方法进行探索.

二、 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在学习任务面前,学生是否参与学习,在什么层面上参与学习,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时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留足学生思考、提问、讨论、操作的时间、空间、机会,使学生的脑、手、口在课堂上得到彻底解放.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空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教师要学会放心地退出课堂,学生能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学生能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教师要适时地走进学生,点拨、解疑、引领,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初中数学的研究性活动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弘扬学生自信、灵性的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研究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建构知识,发现问题,表达思想,创新思维,把课堂成为学生从事探究和交流、情感释放、个性张扬的场所. 例如开放性和探索性问题的教学、几何证明中的求异思维教学,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可较好地指导学生运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来正确认识所遇问题,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自己,指导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或定理、公式、法则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研究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参与结论的探索,体悟其思想方法,感受创新.比如初一代数中“负数”的引入,若借助温度计等具体事例给出描述性定义,学生往往难以透彻理解,如果设计一个揭示数学问题与概念间矛盾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负数”发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领悟其中的数学符号化思想的价值,则会激发学生探索概念的兴趣,从而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如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加法结果的猜想,然后从几组习题中分类出它的特点,然后用逆向思维去分析归纳加数特点,抽象出有理数加法法则,体会分类思想. 如在探索“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正确定向于化成“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消元法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在解分式方程时可以用去分母方法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这样学生提高了对化归思想的认识.

第4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一、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从地位上看,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它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社会实践教育则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这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1.学习间接知识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通过专门的学习,可以用最经济、最简捷的方法把人类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知识精华继承过来。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高峰阶段,是大学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知识能量的关键阶段。因此,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两大任务,但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能力的大小与知识的多少成正比。从本质上讲,知识就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继承,离开知识的能力是原始低下的能力。3.知识的积累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当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科学的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前人知识成果的继承是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4.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长期作用。基础理论知识是核心知识,它涵盖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但作为知识核心的基础理论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长期起作用。5.学好书本知识是搞好社会实践的前提。社会实践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检验。所以,社会实践必须以基础理论为指导。基础理论涵盖了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基本概念,它为社会实践提供理论先导和智力支持,如不掌握这些理论,就会失去最基本的思考、判断能力,难以指导社会实践。但是,强调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虽然在高校教育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课堂教育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社会实践这一环,高等教育就会残缺不全。具体地讲,社会实践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巩固基础知识。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掌握。课堂理论虽然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毕竟过于抽象,需要结合实际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这就需要社会实践的有机配合。社会实践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感,它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所以,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本理论知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巩固、验证书本知识,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⑵检验、完善书本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同时,也受到实践的检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在事实上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距离,或超前或滞后,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与社会现实完全吻合,还需经受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正好提供了这一机会。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获取直接经验,弥补所学理论的不足,完善所学的书本知识,同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优化知识结构,使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更加合理。⑶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有意义和价值。尽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经过实践锻炼。所以,大学生要想成才,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实践学习,并在实践中领会和掌握书本知识。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深化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正确处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关系

第5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一、分层教学的主要特征

1.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面对班级中等水平学生设定的,是普遍的,因而在针对性方面会有所欠缺,难以体现学生间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而也难以达到面向全体的实际要求。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层次学生最底线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分不同层次设定闯关目标和挑战目标,使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通过闯关和挑战获得“最近发展区”的最大提高。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授课制的前提下,我们虽然不能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私人定制”式的目标设计,但通过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符合不同学历水平的学生的实际,必然会成为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分层教学可以摒弃传统教学的固定性,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材内容,或增或删,亦或是调整难度标准,从而适应不同学历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学习过程的生成性。生态课堂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学习指南”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个人探索和小组讨论交流,从感知到理解,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课堂形态。而教师的作用更强调情景创设、引导帮助和点拨提升。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结果。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握全局,学生自主发展,形成动态发展的格局。

4. 学习结果的差异性。学生因为个人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结果必然也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这种差异。传统课堂上的差异是“被动”的,甚至是“不能容忍和接受的”。教师们往往“处心积虑”地去消灭这种差异;而在生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可以不同的,是“可以接受”甚至是被“期望”的。正视甚至是期待这种差异,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1. 倡导科学分层。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所以在设计分层时也要“因材”而为。

(1)采用观察法了解学生。通过有目的地生活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操作习惯等,为科学分层奠定基础。

(2)采用活动产品分析法了解学生。通过学生的作业、笔记、手工作品等,可以加深对学生的感知。

(3)实行课堂前测。通过课堂前测,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某一学习领域中的知识经验、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水平,从而为科学分层提供依据。

2. 倡导小组合作。不能简单地将分层与分组等同起来,而应根据实际需要,组成不同性质类型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各有所得。

(1)同质分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不同,把学生按层次等级分组。

(2)异质分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突出学生间的对话和交往。

三、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6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

军事理论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军事教师在开展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特点,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对此,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质量。现阶段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国防建设课程、军事思想建设、武器以及战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囫囵吞枣,没有明确教学重点与层次。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 整体效果。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注重自身权利与地位,思想较为活跃。因此在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内容较为丰富,但是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军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授的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统筹,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如教师进行国防力量建设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国防生》、《特种兵》等电视剧的讲解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国防责任与义务。

第二,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契合热点事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国际军事也是变幻莫测,但是在对大学生开军事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落后的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减少落后信息的传递。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把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的真实的国际走向、军事力量以及名人传奇等事件,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堂的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在军事理论学生中的参与度。如在教学过程中,大到基于、问题开展授课,小到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掘出炮弹等角度开展学习。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

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完善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丰富的、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为互动内容教学模式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合起来,可以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内的覆盖范围,提高其系统性。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几种教学手段。

第一,通过趣味教学手段,提高军事理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整体效果。趣味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题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活跃课题氛围,改变传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充分的通过相关模型,提高学生们对军事领域的热爱。这种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第二,采用才法师教学手段,加强军事理论课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整体质量。启发式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效的课题问题,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的教学手段。在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互动的整体质量。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如若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与分析,得到最正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精神集中能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三,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完善军事理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精神、情感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分析,通过情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情感教学有着互动性的根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有效的互动不断的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第二、加强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为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保障。在进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不强,无论何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都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通过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一,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教育。在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总,要加强教师的正式素养,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如今社会存在着多种不良思想与诱惑,高素质的政治素养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

第三,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含有社会热点时事,对科技、经济以及政治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结束语

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的民族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何政泉,郭敏,刘明荒.人学生军事课考核评价模式变革―兼谈西南石油人学军事课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17一120.

第7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没有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问,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课前预习本身就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锻炼和磨砺。

二、要提高学习能力,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沟通,互相启发,拓宽思路,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制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如分组实验、分组学习、分组回答问题等。通过合作学习,不但提高了学习能力,还创设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教师讲课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听得进去。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机,使学生兴趣盎然,不断提问和思考。如教师在讲解的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解有点空洞的知识点,而是先给出了下面的两段资料:

a. 过去我国的ct与核磁共振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要花数十亿美元的外汇,老百姓做一次ct与核磁共振检查需要花一千多元,当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与核磁共振后,老百姓做一次检查仅需要花200多元。

b.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缺乏自己的dvd专利技术,大多是“螺丝刀工厂”,我国一家企业出DVD,每台32美元的出口价中,只有1美元是利润,其他13美元是成本,18美元要悉数“交”给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这两段资料,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对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疑问和思考,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第8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关键词】生活中的数学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正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最近发展区中,必须要转变原有学习方式,才能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问题情境”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超市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观察这些数的特点,从而自然地引入新知的教学,同时我还安排了“请学生当主持人”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学习,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展,课堂气氛空前高涨。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以使其获得足够多的思维空间,得到广泛的体验和感受。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学生把围的长方形轻轻地一推或一拉,就变形了。他们从三角推拉不动的稳定性中得到启发,得出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结论。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可以给出4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带方格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分别是多少,然后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学生很快猜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面积是底与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猜想是正确的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要通过实验才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索活动,真正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学习、归纳过程,所以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地交流,并得到及时地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出示填空题,0.1米=( )分米,0.10米=( )厘米,0.100米=( )毫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各自谈谈有什么发现,其中有同学发现0.1=0.10=0.100,小数末尾多一个0或少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观点一摆出来后,同学们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谁能给其他同学说说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学生一下子沉默起来,如果我们只是猜想而说不出理由,结论是很不可靠的。现在我们可以分组合作交流;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坐在一起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并想办法找理由说服与你观点不同的同学。学生分组交流,合作验证,几分钟后,两个小组都同意了这个观点……

事实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

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同一时间里竹竿长与相应影长的商有什么规律时”,我设计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将全班分成八个组,每组将竹竿垂直竖立在地面上,各组同时测量竿影长度,再测量竿长,然后汇报数据,填写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各组数据计算出竿长与影长的商,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的发现。通过对比结果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商事一定的,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接近实际生活,也使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

五、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这种方法是针对事物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的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间的异同关系,防止知识间的割裂于混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从1号开始给学生编号,然后让学生分别找出自己学好数的所有约束个书进行分类板书、比较,思考老师是以什么标准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分类的标准和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1)只有一个约数的;(2)只有1个它本身两个约数的;(3)约数有三个获三个以上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自己概括总结“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这样教学,学生的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总之,在教学中,要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必须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使我们的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使我们的学堂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每个人的个性,让他们寓学于乐,使课堂充满美感与生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3] 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大学生食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手机

1 绪论

随着智能手机的价格和移动资费的降低,智能手机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手一机已经可以实现。现如今手机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老师在上面声情并茂的讲解下面听讲者寥寥无几,大部分同学低头看着自己的“宝贝”,这种现象在大学的课堂中已经是普遍现象,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本文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并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征求相关的心理学专家,全面的了解了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行为规律。

2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状

大学课堂本来是传递知识的场所,现如今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负面因素。那么大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完手机呢?下面我们采用访谈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

我们访谈的团队有保山学院2013级教育技术学班的34名学生组成,对13个学院的260名学生,男女各占50%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参与访谈的260名同学中,使用手机的年限为1年的5人,2年的20人,3年的87人,剩下的都是4年及以上,从这项统计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学生是手机的老用户,并且有57%的同学使用手机的年限4年以上,也就是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手机。你上课的时候会带手机吗?经常带手机的241人,偶尔会带的16人,从不带手机的3人。这个结果说明手机已经成为大家的必需品。你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吗?260人中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过手机的有191,偶尔使用的有64,从不使用手机的5人。你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对学习的效果会有影响吗?206名同学同意选择了有影响并且非常大,说明大学生能意识到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影响。你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使用哪些类型的应用最多?聊天的91人,游戏83人,新闻20人,看书20人,看笑话段子15人,其他为11人,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主要是进行与同学朋友聊天和打游戏,这也是他们日常应用最多的方面。为什么在课堂上不听课而选择使用手机?老师讲课无聊104人、打发时间89人、大家都在玩,所以我也玩40人、生活需要3人、其他24人,这项统计数据很明显的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老师上课无聊,老师在组织课堂或者准备教学资源不充分导致学习者对课堂失去兴趣。如果上课前老师将手机强制收回,你会是什么感觉?接受201人、反感52人不能接受、拒交手机、以后上课不带手机7人,学生对老师管理手机的态度大多是积极的,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手机进行适当的管理。一节课中你玩手机的时间是多少?10分钟62人、15分钟50人、20分钟15人、25分钟0人、不知道时间,一上课就开始玩了10人、从来不玩123人,其实在课堂主动去学习的学生还是主流,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你所在的学院或者系有没有出过相应的措施控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有的只有20人,没有的240人,这说明了这个问题没有引起管理层的注意。如果我们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将手机如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你接受吗?接受的260人,不接受0人。请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的手机,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的回答也比较多,我们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列举,称手机为“宝贝”的有67人,“好友”的56人,“爱人”的有31人等,由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来,手机和大学生的关系的亲密程度。

3 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的问题分析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是普遍现象,只有少量的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使用手机,通过对上面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如下问题:

3.1 学生在课堂是的使用手机行为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原因是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或者授课方式不能接受。这个问题应该是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青年教师,上课前只是进行简短的准备,上课时有应付的情况,对于所教课程没有自己的观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念课本或者课件,这样的课程枯燥乏味,为一些不愿意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同学找了接口。还有一部分老师,不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对课程内容精心准备,导致课程内容混乱无序,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一堂严谨风趣的课,可以将学生对手机的注意转移到课堂中来,从一开始学生都不愿意或者是一直都没有想到去碰手机,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成功的课堂。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不能把学生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问题都从学生自身去研究,其他的因素也是会诱发这种现象的出现。

3.2 学生对于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负面影响认识比较到位,对管理手机的相关措施大部分处于支持的态度,并且对新型的教学方式比较向往和支持。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但课堂老师,管理者也要参与中来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任课老师要积极研究并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像调查中所说的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手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工具,将手机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当然将手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是一撮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老师在课堂实践中慢慢尝试、总结,最终摸索出一套好的实施方案。作为管理层的领导,要多去课堂中去感受课堂氛围,发现现在教学课堂中的问题,要虚心听取老师的见解,对于现有的情况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改善课堂教学,还有鼓励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大胆创新,对于有阶段性成果的老师给予鼓励甚至奖励。作为管理者应该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开拓思路,方可做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