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电工与电子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与电子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与电子技术

第1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现状;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3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科学技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电工电子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电工电子技术的更新将会推动人们生产效率的提升,改善人们的生活。下面对这一技术进行分析。

1 电工电子技术

1.1 当前时代的电工电子技术

在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这一名词,人们对其概念非常陌生,当前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很多。笔者认为,电工电子技术就是将其在电子设备的应用中,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的一种现代化技术[1]。电工电子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逐渐脱离了其原定的目的,想着功能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该技术的融合,实现了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使得应用该技术的电子设备工作效率得到迅速提高,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电子设备的运行,使设备更加智能化。

1.2 电工电子技术的主要特征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精细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使用该技术,在保证电力充足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完成传统机械无法完成的操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因此,通过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还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工电子技术还具有可控性的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应用程序完成生产操作,并且使用该技术可以进行较为灵活的生产活动,从而实现该技术的高效生产[2]。

2 电工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1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2.1.1 电工电子技术的信息系统

电工电子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对设备生产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该技术还不完善,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从电工电子技术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该技术的使用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特别是信息系统方面的条件。在该技术的应用中,如果信息系统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将会直接受到影响。在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受到影响时,生产管理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进而造成整个生产线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发挥电工电子技术的效用。

2.1.2 电工电子技术的管理

在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效率。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单指一种技术,而是包含了多种技术,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当前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较少,管理人员紧缺,而该技术更行升级的周期短,需要具有综合管理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做好管理工作,而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只能让稍微了解一点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这一情况的存在造成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3]。在电工电子技术的管理中,管理水平低将直接影响到该技术的应用效率。电工电子技术的管理系统较为复杂,管理人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一旦管理系统出现问题,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知识,只能使问题复杂化,会严重的影响到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的管理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如果无法保证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那么将会直接限制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2.2 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

2.2.1 多方面制定发展策略

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在多个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对懂了领域内的改革,使各领域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各领域之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4]。因此,要推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先改变各领域固有的观念,让各领域的企业认识到该技术的实际效用,从而使得该技术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从而为该技术的更新提供大量的应用基础,使更好的提高生产的效率。

2.2.2 推动管理工作的发展

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影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推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加强现有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安排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同事,还要不断引进管理人才,拓展管理人员的横向思维,在做好管理工作时,对电工电子技术进行创新,从而推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

2.2.3 可再生技术的发展

可再生技术是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部分。在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可再生技术的发展。可再生技术包括:太阳能技术、无线漫游技术等,对这些技术的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技术的整体应用效率。可再生技术应用到发电中,可以变革社会能源的获取方式,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3 结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重视电工电子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推动该技术的更新升级,提升该技术的应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在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同时,企业也不应忽略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电工电子技术的更新改进提供人才的支撑。本文从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两个角度对电工电子技术进行分析,旨在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第2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张亚婷.基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第3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实践教学 生产实践

1 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 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转贴于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4 结语

在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炼和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和电气产品的设计、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增强求知欲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启广,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第4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根据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目标,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电工类的各项操作技能,达到中级工的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时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做到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学习都无从谈起,知识的获取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当兴趣产生时,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就变得积极主动。为此,笔者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日光灯电路安装时,笔者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灯管两头红、中间却不亮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并演示如何解决该问题,最终使日光灯正常工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之时,便兴趣盎然,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常教学该课程时,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针对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使得知识点之间相互分离,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知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如何识别元器件时,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元器件,笔者便把理论教学放在实训室进行,让学生边看实物边掌握知识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实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使学生掌握了使用各种仪表进行测量的方法。又如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工作原理,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会有很大的难度,故笔者让学生在实训室先观看演示效果,再进行操作练习,这时再讲解工作原理,学生理解起来便易如反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理论掌握完成于技能训练之中,又让技能渗透到理论教学之内,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三、教学任务或目标阶段化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在学过该课程后应达到的主要目标有:识别元器件并对其测量,正确使用仪器仪表,安装电子线路并能对其进行设计调试,对问题电路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概括地说,首先,能够辨别常用元器件及一些仪器仪表,并能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其次,学生能够安装电子线路,遇到故障能够安全及时排除并且操作规范。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用故障教学法,先人为设置故障,然后让学生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试,并把成绩纳入总评。分阶段的教学,可以使各个阶段的目标明确,使教学内容的难度得到肢解,使学生能够在阶段学习中循序渐进,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如果教师不注重训练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逐步为学生排疑解难,学生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放弃学习。

四、 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时,教师总是事先安排好实验的具体内容、操作步骤,甚至将电路和仪器的选择都告诉学生,然后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验证某一原理。这样实验过程中,学生不用动脑便可完成实验,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也使学生练习了仪表的使用,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为了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笔者对实验部分做了一些大胆的修改,保留验证性实验的同时,再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具体的做法是:笔者对实验只做引导性说明,具体的实验步骤、用到的器具、甚至实验内容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做实验前,要认真学习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画出电路。如果学生有不合理的电路设计,我要给出讲解说明。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做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固有知识变为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锻炼。

五、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电工维修小组,主要负责学校教室、办公室内各个电路故障的排除及维修,除此还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路。在制作电路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其趣味性和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不管出现什么故障,笔者都和学生一起去排查故障,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维修技能得到了有效提高。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从身边的小电器着手,积累维修经验,提高维修技能。学生在维修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从事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任务及课程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特点越来越鲜明,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情境形象生动,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教师除了要注重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的提高,还应掌握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要求。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过程中的经验之谈。该课程内容非常深广,笔者所写实属杯水车薪,如何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尚需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跨校修学分;资源共享;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2-02

一、项目实施背景

辽宁省教育厅于2014年5月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的通知》(辽教函[2014]224号)[1],并于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正式开始实施,笔者作为沈阳理工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项目组成员,参与了该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实施,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为后续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在线课程学习实际上是MOOC的一种体现形式。MOOC的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了十年的质性蜕变,不仅提供了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了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2]。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通识性的工科院校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广泛涉及电路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诸多内容,内容广、概念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3]。由于是非电类专业,并且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不是很高,好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很低,学生缺乏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东北大学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享于辽宁省本科教学网上服务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课程视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课堂测验、教学内容文档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线下学习。

二、项目实施方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跨校选修学分依托于已经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上的精品开放课程和辽宁省大学生东北大学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建设方(东北大学)的精品课教师负责教学过程管理,以辽宁省本科教学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授课为主,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学习任务、作业、测验,课程使用方(沈阳理工大学)的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翻转课堂进行管理和辅导答疑。首先,我们在2013级车辆工程中选出一个班做先期的试点,先把电工与电子技术精品课本地化,和建设方教师共同制定出试点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安排好在线学习课时、讨论学时、讲授学时以及辅导答疑学时。选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确保网络资源可以回放,以解决学生的疑问。开设研讨课,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后,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课下去看。然后在课上分组交流,这样学生就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每一个人是随机上台的,他的成绩就代表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使学习更加有效。

三、项目实施方法

1.学习小组讨论。在学期初,为了学生能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按照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将他们分成了12学习小组。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队。成绩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平时成绩中的小组成绩就是学习小组的平均成绩,所以每一个人的成绩都决定了最后的小组成绩,成绩差的同学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学习更加认真了,学习好的同学为了成绩不被落下,也尽力帮助其他同学,每个小组的同学团结一心,把精力尽可能地放到学习上。有了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学习的热情也很高。平时有不会的问题时,同小组中的同学就会进行讨论,如果按照以前的学习方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最后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造成其不爱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的现象。这也是以前这门课程成绩不高的一个原因。现在通过改革,学生的总体成绩得到了提升。

2.翻转课堂方法。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单纯的听课转变为参与讲课的整个过程。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在线学习,并以教材为根本进行自学。每周由不同的小组同学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串讲和交流。进行课堂交流的小组同学要准备好自己的PPT、习题等内容,代替老师与其他同学互动。通过互动,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并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准备过程中,小组里的同学都要理解每一章的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并讨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串讲和交流,学生的学习思路马上变得清晰明了,便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自学和在线学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激情,效果差。对于串接知识点的同学来说,必须深入理会、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点串接起来。我们在讲解三相电路中三相功率的问题时P=3P■=3U■I■cosφ=■U■I■cosφ,其中问到这个φ角指的是什么时,只有一个同学明白φ角指的是相电压和相电流的相位差,而这个同学就是串讲RLC串联电路的同学,这说明他在给同学串讲之前自己充分学习、理解了这部分的知识。

3.项目驱动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我们采取了项目驱动下的教学方法。在学期初就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拟好了不同的实践项目,学生以自己的项目为目标,通过学习课程,设计并自己的题目并加以运用,即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书本及线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联系自己的题目。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按照要求设计电路,查找资料,画出原理图,选定元器件以及参数,按照要求购买元器件,首先在实验板上进行实验,实验成功后可以画出pcb版,再实现元件的焊接与调试。在设计的过程中,同学对电路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他们就上网查资料,联系老师进行探讨,仔细研究电路的每一个细节,将每一个电路的原理、每一个元件的作用和参数的选取都研究明白,对电路不断进行改进,理解了电路的设计理念,学会了元件的选择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的题目与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深入领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知识点的掌握更深刻、更透彻。看到通过学习制作出的作品,学生增加了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4.建立学习交流群。在开学初就建立了学习交流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群里提出来遇到的问题,可以由老师回答,也可以由同学回答。由于问题是在交流群里提出来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对于会的同学来说,直接就帮助不会的同学把问题解决了,对于不会的同学来说,有了解决方法,又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建立学习交流群还可以帮助解决学习小组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有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解决,当大家不在一起的时候,遇到问题了,又想及时解决,在学习交流群里得到帮助是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

四、项目实施经验和体会

跨校选修学分使得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领略到其他高校优秀教师的风采。学生在线学习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时时间和方式相对灵活机动,没有必要用一节课的时间都在教室听老师讲授知识,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由于是在线学习,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直接进行同学讨论,也可以暂停视频,去查找资料,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学习交流群里直接提问,由同学或者教师直接在线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会长期得不到解决,学生由于不断积累得问题导致的学习兴趣下降、进一步厌学的情况得到了缓解。

跨校修学分要建设方教师和使用方教师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能使得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对于网上课程资源,我们对建设方教师提出了应有章节主要知识点总结,可配合实践环节的建议。线上线下学习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学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学习会浪费时间并加大学习的难度。如果增加知识点总结的话,只要提纲挈领,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如果网上资源有实验环节的话,学生也可以在自己验证之前,看到演示的效果,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通过跨校修学分教学改革,我们也建议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的实验室的师资和实验场地只能满足课程要求范围内的验证性实验和项目实验,不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对不理解的知识点的验证。对于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同学的讲解如不能解决的话,可以到实验室设计电路进行验证,这些都不是常规的实验,实验室和实验教师以及实验设备的缺乏暂时还不能得到解决。

五、结论

通过跨校修学分项目,应用方的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修到建设方的学校学分,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学习方法。建设方和应用方教师的不断沟通和交流,也提高了双方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我们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将这种跨校修学分项目由通识课延伸到专业课,由选修课延伸到必修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辽宁.普通本科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启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72.

第6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结合中职培养目标,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内容,突出与职业岗位的联系,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与学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强化学生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减少验证性试验中的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即: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形成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体现目标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目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分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一直对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对技能操作课不考核,技能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能力、技能操作过程中态度问题和完成技能实验报告的情况给一个技能课分数,很多院校的技能实验分数才占到总课时的15%~25%。技能课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缺陷,很多教师在技能课上把考察重点放在学生课前是否预习,是否完成本次技能实践实验内容,记录的数据是否合理,等等。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创新能力,同时对这门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

(二)电子电工技术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守旧单一。从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看,一般的电工学实验题目大都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技能性实验偏少。学生在做技能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不利。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老师板书,示范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发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师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重点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以生文本”的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动脑分析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层次[1]有难度地提问,鼓励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做到畅所欲言,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鼓励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勇于立异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而有创造性,便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师资建设,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目前中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有限,大部分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居多,自身就缺少熟练的技术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更无法教会学生熟练技能,导致学生学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脱节。提升教师技能与理论结合教学的能力,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需要强化师资建设,需要能同时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习指导的“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在实践中能熟练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理论上应具有高级技工以上的证书,他们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理论和生产技能操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变,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中职学生提供广阔的技能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把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中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校外实践、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真正到企业锻炼实习机会,同时开展中职生科技学术活动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操作大赛等,最终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紫婷.构建分层次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1-13.

[2]周一飞.基于电工学实验的学生能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6):60-61.

第7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训练;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66-01

前言:对于工程教育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单纯采用理论教学时,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无法有效的解决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电气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教学科目,教学过程中,工程训练的方法必须要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并符合现代化电气工程的特点与需求。在电气工程训练中,通过与电工电子技术训练的融合,可有效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电气工程与电工电子技术概述

(一)电气工程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其中一项核心性的科学就是电气工程,同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电气工程也是关键性的学科。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来说,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因此,在高等院校或职业院校中,电气工程教育和科研十分重要。传统定义认为,用于改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相关科学的总和即为电气工程,但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定义中所涵盖的工程行为越来越多,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基本全部包含在内,由此一来,各个院校在进行电气工程教学时,学科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重新构建,以便于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走入社会、迈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充分的满足需求[1]。

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电气工程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用电安全常识、电工电子基本技术知识及实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电气工程训练的开展,保证培养出来的电气工程师不仅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同时,综合素质良好,充分满足岗位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电工电子技术

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比如电路的定义、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三相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等。该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高,教学过程中,应先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

二、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原则

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经过科学的分析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改进之后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环节为四个: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教学模块为六个:元器件认知、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四个教学环节中融合六个教学模块,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两大教学原则:第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比重应科学分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应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电气工程训练的实践性非常强,在传统的实践训练中,采用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学,由此一来,学生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中,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比较差,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就业。对此,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作出改革,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变枯燥为有趣,直观的将电气工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过程中,不要采取灌输式,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基础实践教学时,教师亲自演示实践过程,同时,融合理论,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3];在进行创新实践项目教学时,坚持渐进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丰富考核标准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学习效果各不相同,除了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之外,考核学生时,标准也应该因材施教。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等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由此一来,可以促使学生为了达成教师的要求而积极的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科学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提升考核的合理性,真正的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促使学生不断的提升自我。

(四)建立全面的奖励制度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的效果。电气工程训练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及竞争意识。对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或小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或小组,教师应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进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进,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工艺操作性训练时,教师可将学生分配成多个小组,由各个小组自行加工、装配、检测等,同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由此,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提高实训效果。

结论:电气工程训练的实践性非常强,与电工电子技术训练相结合之后,教师应在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科学的开展实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双喜,张新伟,柳伟续等.机械工程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1:28-30.

第8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8-02

201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与发展。[1]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2]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重点建设课程,本课程始建于1951年,经历了几代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建设与改革创新,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实施了课程转型升级的建设,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与教学设计

1.课程建设理念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立足高等学校本科非电专业教学,践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与共享为建设目标,以共享学习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高水平教师、专业化教学设计制作队伍为保障,实施“转型―升级―创新”的建设策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质量课程教学共享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使课程的影响面辐射到不同层次的高校师生、社会相关专业学习者,满足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设目标。

2.课程教学设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载体是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是重要手段。根据人才培养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使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章给出重点、难点及其讲授,充分体现基本内容讲授、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需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利用知识载体,融教育于课程,努力做到六个体现,即体现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体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体现社会的需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本科教育基本要求、体现课程基本内容的覆盖要求、体现最佳知识载体。[3]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研究性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崇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结合应用实例,开展电工电子创新专题设计,课外开放性实验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协调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高效互动、有魅力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建设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视频教学录像

随着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本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历经3次改版发行(6部),并在全国广泛应用。仅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教材《电工技术多媒体课件》《电工技术多媒体课件》自2011年出版以来,已发行56万张。制作了包含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全课程的实验教学课件。

按照修订的2012版教学大纲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视频录像录制要求,重新录制了全程实时课程视频录像,生动展示授课全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并充分体现了老、中、青结合以及各种媒体综合应用的课程特色,共计96学时。

2.制作丰富的媒体教学资源

媒体资源模块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20例,每一案例均包含音频+视频屏幕录像课件、ppt演示文稿和相应的虚拟仿真屏幕录像课件三种形式的案例文件,屏幕录像课件是对采用ppt课件教学的音频视频录制,采用屏幕录屏软件制作。多形式的教学案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启发式教学资源;针对本课程的各章节知识点,精心编写了知识点讲解素材293个,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性和示范性的讲解教案;提供的图形图像素材是精心绘制的教学用图形图片693张,方便教师授课使用;制作了共20章教学内容的练习与思考,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辅导;制作了录屏+音频虚拟仿真演示课件58个,提供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虚拟仿真演示教学课件;制作了电子应用电路100例,为学生提供结合工程实践的应用电子电路。

3.更新和建设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了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和辅助教学的综合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学习辅导、动画教学、网络考试、教学资源、资源检索、习题解答、创新园地等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1)建立知识点讲解库系统。针对本课程的293个知识点精心编写了知识点讲解库,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建立网络在线题库系统。此题库系统是基于ASP技术管理的自测题库,分为在线练习与在线考试两部分。题库中近2500道题目针对各章节的知识点和实验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精心挑选制作,题型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计算题。学生通过网络题库可自行选择不同知识点和不同难度系数的试题等进行在线练习和课程测试,理解相关概念、检测学习效果等。

(3)完善网络学习辅导系统。更新和完善网络学习辅导系统,该系统按教学要求分为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两部分,共20个学习单元。每一学习单元均包含教学基本要求、学习要点、难点解释、自我检测、知识扩展等部分,指导和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4)建立动画课件库系统。该系统应用Flash及VB编程技术制作交互式动画课件近100个,充分利用动画课件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将课程教学中抽象、微观、复杂的概念以及难以用文字、图形等表达清楚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体现。

(5)建立实验教学系统。为拓展实验教学空间,自主研发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课程简介、实验大纲、实验教学、实验动画演示、仪器使用、网络题库、仿真课件下载等丰富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6)更新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自主研发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自2003年开通并不断完善使用至今。系统的建立,使本实验课程实现了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场地等全方位开放式实验教学。

(7)建立课程资源检索系统。研发的资源检索模块,提供常见问题、名词术语、名人及专业术语等多功能检索查询。

本课程建设的教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通过教育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开放、共享。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资源特色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特别是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以来,课程团队把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应用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开展精品资源建设与课程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课程教学资源系统反映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体现了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精炼、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展现了课程团队教学风采,具有鲜明的特色。课程拓展资源充分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具有通用性、引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

1.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充分展示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资源包括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等4个环节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体现了资源建设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需求,充分展示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提供的课程教学资源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即包含精心录制的全部实时课堂视频录像、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又有结合科研课题和实际应用制作案例资源和启发式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以及拓展教学资源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课程资源适用性强,便于持续建设与更新

资源建设既考虑学习的共性,又考虑学生个性,两者有机相结合使资源适用性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资源开放、共享,资源分类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操作性好,便于持续建设与更新。

3.课程资源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体现课程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

课程资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了设备和环境一流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团队教师积极组织和参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研究性实验和开放创新性实验等,其竞赛作品和报告作为拓展性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课程拓展资源充分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课程特色。

四、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4]建设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需要长期的资源储备,不断完善与更新。我校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资源共享课建设严格按照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开展各项建设,明确课程定位,保证基本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长效课程管理机制的建立也为本课程成功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障。[5]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2012,

213(6):80-84.

[2]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14-16.

[3]蒋宗礼.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3-16.

第9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WWw.133229.COM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克虎,王振翀.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进方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22-123

[2]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