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民间文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间文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间文学论文

第1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上,这有别于大学本科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培养和科研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时,大多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行业标准接轨;强调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并重等等。不难发现,高等职业院校把学生技能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其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时更多的将重心倾向于专业课程,而对于基础性的公共课程却重视不够。这些无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毕业后进人企业时能快速地融人工作岗位,胜任自己承担的工作,但在另一方面学生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却无法得到加强。民间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等课程中民间文学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例如女蜗造人、后界射日、夸父追日等),还可以领略许多情意缠绵的爱情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不仅可以学习寓意深刻的童话寓言(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还可以感悟慷慨悲壮的爱国篇章(例如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故事,花木兰代父戍边的故事)等等。这些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把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

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本雅明说过:民间文学是人类的第一位导师。对于民间文学,我们并不陌生,只不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罢了。从我们唯呀学语开始,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就给我们讲述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吟唱一些熟知的民间歌谣,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的组成要素。民间文学除了充当我们的启蒙教科书之外,它还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本指导书,对我们的人生起着指引的作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等中渗透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俗话说:要学做事,先学做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育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健全的人格无疑是保障。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民间文学中这些具有启发教育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人。不仅展现了古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气和才智,更体现了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恰恰是现在许多企业对青年从业者的一种期望。另外,民间文学中许多关于爱情的经典故事,对青年学生尤其是女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审美意义。例如,中国四大古典爱情故事,即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既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又给我们传达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这样的爱情观,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大学期间学习与恋爱的关系有很多的指导作用。同时,民间文学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马克思曾经说过:“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换气他对祖国的爱。’由此可见,民间文学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任何作品也替代不了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作为基础课程教学的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富含思想的文学载体,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培养与熏陶。例如花木兰代父戍边的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主义女英雄的形象,花木兰质朴、勇敢、坚强的高尚品格,时至今日对现代的青年学生仍然有启发教育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所谓的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既包括了胜任某一职业的必备能力(任职资格),同时也包括进人职场之后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管理能力。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组织教学、管理学生、参透教材、研习教法等多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综合能力。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熟练的职业能力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是为自己谋取到更好的二次就业的机会。例如,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文化基础差,人学成绩普遍偏低,有些甚至是刚刚上专科线投档线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写作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情。而通过民间文学的教学,如神话传说中的超凡脱俗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许多的民间文学作品语言质朴清新,且使用较为丰富简练的口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大有卑益的。

四、总结

第2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泥塑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同时,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世界观、审美观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所以,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发展,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一些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误以为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民间美术已经过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面临着淡出人们视野的危险。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入民间美术欣赏也具有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作用。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大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青睐尚保持原始性的乡村或边陲城市。尤其随着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那些原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具有原始风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如印染、刺绣等。这些带着传统印记的民间美术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因而在高校美术中引入民间美术,还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繁多,很多都与文化相互联系。所以,中国民间美术还具有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中国民间美术,使它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教育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

要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民间美术,就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热爱中国民间美术的心。教师要深刻理解民俗民情,具备较强的民间美术审美能力,同时还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这样其才能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学习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传统民间美术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造适合民间美术发展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有识之士的呼吁,各地逐渐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要使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地发展,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要创立适合民间美术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如,在高校开设民间美术欣赏课程,普及民间美术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建筑设计、装饰中大量使用民间美术元素,使民间美术文化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

3.增加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

第3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以教育法规保障南通民间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南通民间音乐特色鲜明,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陆续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等法律法规,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也显示了政府捍卫民族文化的决心。政策法规具有强制性,在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工作将会事半功倍。1932年,国际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主导制定了以原始民间歌曲教学为基础的匈牙利音乐课程教学大纲⑤。从1945年起,柯达伊一直承担领导制定匈牙利音乐教育规划的任务,推行民间音乐的各种举措,从根本上保证了匈牙利学校音乐教育不断地向着更具有民族性的方面发展⑥。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然而,在多次访谈中,当我们问起孩子们是否会唱南通的民歌时,回答会者寥寥无几。现行的学校音乐教学体系使用的是材,这样的教材更注重普遍性,难以兼顾地方民间音乐。因此,就出现了南通孩子不懂南通音乐的怪现象。如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法规,用教育法规的形式保障南通民间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必将大大促进南通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多层次的民间音乐传承机制。近年来,南通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南通市在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方面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工作卓有成效。(1)充分展示民间文化。南通先后成立了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7个国家级、省级项目的专题博物馆,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来参观。(2)研究挖掘民间文化。2006年,南通大学创建了民间音乐研究室,致力于研究本土音乐文化,并出版了《南通民间音乐精选》等论著。(3)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自2009年以来,为了给民间文化传承人和非遗项目建立传承平台,南通市连续免费开展了24个班次的非遗传习班,累计培训3600人次⑦。这些举措为南通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为了顺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实现民间文化的活态传承,需要超越“博物馆”式的传统保护方式,改革“口口相传”式的传统传承方式。因此,必须扩大南通民间音乐的普及面,尤其要重视其在少年儿童中的传承。让南通民间音乐走进幼儿园和小学的课堂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一方面,孩子们通过传唱民间音乐能够更加了解本土文化,热爱家乡,培养乡土之情;另一方面,南通民间音乐能够在下一代的启蒙阶段播下种子。让南通民间音乐走进幼儿园、走进校园,都离不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引导。如果能以政府为主导,鼓励民间的口传身授式传授,促进专家艺人的研究发展式传承,推进学校的普及式传承,创新出一种多层次的传承机制,必定能使南通民间文化得到长效发展。文化和教育部门牵头编写园本教材。目前,相关文化部门已经搜集了不少材料,如《南通地区民歌集》、《通州民间山歌集》、《中国海门山歌集》等,但是这些材料专业性较强,不适合在幼儿园使用。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的启蒙阶段,应该让幼儿学得轻松、快乐、有趣,切忌晦涩难懂。选好音乐素材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⑧。在政府的牵头下,教育和文化部门可以组建一支由民间音乐艺人、高校民间音乐研究者、幼儿音乐教育专家,以及幼儿教师共同参与的队伍,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对民间音乐素材进行筛选、加工、改编。如根据幼儿的审美特征,选择情绪鲜明、旋律优美、节奏工整的作品;根据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配上渔民撒网、农夫挑担、广场打麦等鲜明图片;根据幼儿的注意力特点,缩短歌曲长度,选唱朗朗上口的副歌部分或者主题部分。

二、幼儿园层面

由表及里,提高幼儿教师的南通音乐文化修养。教师是幼儿园民间音乐的具体实施者,提升幼儿教师的南通音乐文化修养至关重要。首先,激发幼儿教师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只有自己喜爱民间音乐,才能把这种情感延续到儿童身上。其次,通过集体培训、小组传授、个别指导、组织观摩、民间采风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音乐是表现的艺术,教师对民间音乐的歌唱、表演是最基本的传递方式。再次,引导幼儿教师阅读文献,仔细体味南通民间音乐的内涵文化。比如,教唱如皋民歌《担旦号子》“你不来呀让我来呀,姜太公独坐钓鱼台啊”,教师如果只是设计哼唱旋律,模仿律动,让孩子体验挑担,了解挑担的步态和身法,未免肤浅,应进一步引导幼儿看到如皋人彬彬有礼和敢于争先的风气。创新教法,打造多通道的“生态”集体活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实施南通民间音乐的主要途径,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于民间音乐的教学采用多通道教学法最为适合。从幼儿的心理审美特点上看,“学前儿童的审美知觉表现出多通道性,这种多通道性来源于幼儿的通感,表现为语言与非语言的动作、表情等身体活动的结合,以及不同感觉之间的联觉。”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其有限,需要用动作、表情、图画等予以辅助。由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视、唱、赏、动、画、演、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其语言、动作、想象、情感等多通道参与,投入审美体验、情感表达。例如,对于海安花鼓可以通过“赏-敲-创-演”的模式进行学习。先通过多媒体欣赏海安花鼓队在天安门前的表演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演员们是如何敲鼓的;然后出示道具,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敲”花鼓,探索花鼓的敲法,感受花鼓的音色;接着,与幼儿一起创编最基本的花鼓敲击姿势与节奏;最后,创设情境,把教室想象成天安门的广场,列队表演,模拟演出。这样,幼儿对民间音乐的感知更深刻,表达也更丰富。本土化环境布置,将民间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园环境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处可见的本土文化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探究欲望,所以应从多角度、多方位传递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幼儿园本土环境的创设首先包含空间环境的创设。如在主题墙上陈列民间建筑、田野生活、民俗演出等图片,通过折、剪、画、粘等展示南通音乐文化。区域里可以摆放南通的民间工艺、民间乐器、民俗道具等,引导儿童操作体验。

三、结语

第4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集体族群;社团组织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01-02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和作品的特征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

民间文学艺术的合理界定是研究和实施法律保护的逻辑起点,正如博登墨海教授所言:“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folklore”民间文学艺术的英文术语,是由Notes and Queries杂志的主编考古学家W.G.Thoms于1864年在提及一个民族成员传统习俗和超自然的观念时首次提出并使用。此后,该词语被用来定义和指代“民族知识”及“民族文化”这两种表达方式之下所涵盖的全部内容。“Folklore”一词由撒克逊语的“Folk”和“Lore”组成。“Folk”指“民间、人们”,是代表了一般平民的一个集合概念,用于复合词中意为“民间的”。“Lore”则是指“学问、知识或传统”,尤其指某一学科或某一部分人的学问、知识和传统。可见“Folklore”的原意是“民众的知识”或“民众的传统”。

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包括民间文学和艺术,还有民间风俗、习惯、信仰和口头文学,如神话、故事、谜语、谚语、歌谣、迷信、节日典礼、传统游戏、艺术、手工艺等。”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内容中,诸如“迷信、传统游戏、信仰”等,是与现代法律相违背或不具有创新性,或仅是意思形态表达,是不可能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还有一些甚至是属于公有领域内的,不应当享有任何专有权。

2003年,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中第一次提出民族民间文化的概念,并用列举的方法明确了民族民间文化的外延。很多学者认为,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某个种族的日常生活中,常由身份不名的人制作的作品,主要表现为他们本民族或部落的传统艺术遗产。如由某社会群体(而非个人)创作的歌谣、音乐、戏剧、故事、舞蹈、建筑、立体艺术、装饰艺术等文学艺术形式。

以上对民间文学艺术的解释尽管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民间文学艺术必须是不知道其具体作者是谁,但可以认定为该国国民所完成。综上考虑,我们认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应如下定义: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应该指在一国家领土范围内可认定由该国国民或种族群落制作的、代代相传并构成其传统文化遗产之组成部分的全部文字、艺术与科学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

基于民间文学艺术本身的性质及以上对其概念的界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具有以下特征:

1.群体性。首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由一定区域内特定的群体经过不间断的模仿,创新而完成,它基本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当然这也并不排除民间文学作品最初有个人创作而后由集体成员发展、完善,在其流传中当初作者的个性特征不在明显,个人的作用被历史淹没,体现出来的是一个群体的风格、智慧、感情的艺术造诣。

2.变异性。民间文学艺术是动态的,它的绝大部分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凝固化的有形载体,其内容和形式会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演化而不断变化,任一历史时期既是传播时期,也是再创作时期。它是“真正活生生的并且仍然处于发展中的传统东西,而不是过去的回忆”

3.延续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缓慢,一件作品从产生到成熟往往经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其间大多数人类生活区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消灭危险,民间文艺作品许多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或消失,但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仍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延续下去。

4.未发表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些为群众所喜爱并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或借助于手抄本等形式流传的作品,如果这些作品经整理人整理后予以发表,便不再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是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

5.民族区域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根源于劳动人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通常是在特定的群体内部流传,而该群体有比较固定的生活区域,产生于该群体的民间文学艺术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打下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的烙印从而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民间年画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年画产区,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广东的佛山、福建的泉卅I、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湖南隆回县的滩头、陕西凤翔的萧里镇等都特色鲜明。

二、发达国家中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立法实践

(一)法国

法国是一个文化传统保存较好、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法国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丰富,但是法国对于民间文学艺术国际保护并不支持。法国政府认为本国国内没有以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要求。而且目前没有一个国际条约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对于民间文学艺术是否进行保护应由各个国家自行决定。基于这种态度,目前法国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在法国国内,没有给予民间文学艺术特殊对待。在政府部门中主要是文化和公共关系部负责民间文学艺术相关工作,主要是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民间则主要是一些民间文学艺术爱好者成立的社团组织或是科研机构开展民间文学艺术保存和传播活动。法国的社团组织非常多,据统计,到2003年法国共有大小不等、功能不一的民间社团组织18000个。但是这些社团组织多是自发成立,与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族群自身成立的社团组织没有多大关系,与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族群更是没有联系。这些社团组织只是出于个人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公益心而自发成立的,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所以,总体上而言,在法国,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族群的利益没有得到重视,集体族群的主体资格也没有得到认同。民间文学艺术作为整个国家的财富,为所有公民共同享有。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也主要是民间个体自发进行。

(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虽与美国一样是新兴国家,但它是一个拥有140多个民族的国家,其本身其土著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尤其是独特的土著音乐和各种石刻、岩画、沙石画、树皮画等纯自然表现形式的绘画。然而,由于在市场上有许多土著艺术品的仿制品,各国的旅游者在购买这些土著艺术品时,很难判断所谓真正的土著居民的货品,民间文学艺术土著社区的经济收入受到严重损害。

澳大利亚的民间文学艺术非常丰富,所以在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也是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最为积极的国家。近年来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84年制订了《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遗产保护法》(2006年进行修订),在该法中针对属于一个社区或社区内个人的土著遗产保护进行较详细的规定。规定土著社区或土著人团体指任何与当地原住民传统、纪念活动、风俗和信仰有关的组织。各社区团体在活动中不得损害其他社区或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另外,授权英联邦部长对受到威胁的场所、重要地区或重要物品进行保护。依据该法,分别成立了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研究院,前者对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进行宣传、组织交流和发展;后者则对土著文化的保护方式、机构设计、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对土著文化进一步有效保护的途径。

第5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一)民进艺术的消亡与保护

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在西方艺术理论以及现代工业潮流的冲击之下,我国的艺术形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一些珍贵的民间艺术被一些迷信现代文明的人们所丢弃,所以,现在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非常不好。许多的民间技艺、民间作品以及民间的艺人在一天天的消失。一些民间艺术在学者的保护之下被搬到美术馆或者是博物馆,它们便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记忆,可是还有很多在濒临灭亡。所以,这个严重的情况告诉我们:不能只靠专家学者去保护民间艺术,还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这要成为一种意识,要靠大家去保护和传承。

(二)大学教育与民间艺术的契合点

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高尚的品格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要让大学生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大学艺术教育当中要将这个现代艺术教育目标当中体现出来。民间艺术教育具有很高的融合性,因为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可以强烈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它们是人民群众审美观、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一些民间工艺、民间绘画等可以自由抒感、强调主观想象,具有审美、教化、实用的功能,是人民群众精神物化的产物。还有的艺术创作将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将中华民族的质朴生活经验与审美高度进行融合,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以及传统文化全面、直接的体现出来。

二、大学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的作用及意义

(一)相关课程实现对接,大学艺术教育更加完善

我国民间艺术的种类非常多,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是对于艺术学科的教学来说,在每一个专业的课程当中融进数百种的民间艺术形式,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对专业课程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的重点是要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使专业课程与民间艺术进行对接。比如说动画专业当中,在进行基础专业教学的时候,可以挖掘戏曲脸谱、篆刻印章、民间书法、石器工艺以及刺绣纹样等传统的图案作为绘画基础,为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功底;在专业技能的教学当中,可以侧重民间文学、戏曲以及精华艺术等表现元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传统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也可以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进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动画作品,让大学的动画教育合理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从而使大学动画课程的建设更加完善。

(二)让大学艺术生实现“文化自觉”,使文化得到传承

要想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让它们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到孕育。高校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艺术教育当中融进民间艺术,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意识得到培养,还可以加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学习以及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性。与此同时,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可以得到集中的展现,可以使民间艺术作品得到传播与发展,这为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利用特色学科建设这一渠道,使民间文化知识得到普及,让民众的自觉意识得到提高,这位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促进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民间艺术作为开放的文化艺术载体,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涵在不断地积淀,在现代意识和技术的不断冲击下,民族艺术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拓展。在现代艺术教育当中加入民间艺术,可以更好的让现代艺术与民间艺术进行互动。这样不但可以使艺术教育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思维更加丰富,而且也使艺术创作在情感的抒发以及审美的表现上面有了更好地深度拓展。同时在艺术创作当中增添了很多优秀的元素,充分运用民间艺术的思维方式、色彩搭配等对它们进行重新认识,再重新创造,最后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创作形式。让现在艺术创作与民间艺术进行沟通交流,使现代艺术的设计形式更加合理化、生态化,使现代艺术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加自然、更加合理的得到发展。

三、大学艺术教育中融进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学时结合社会实践

将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可以通过口传身授或者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所以在大学艺术教育当中融进民间艺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主要是给学生讲解并评价一些民间艺术的起源,然后再讲它们的发展经过,最后探讨民间艺术的价值体现。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校外的民间艺术实习基地,开展一些民间艺术调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增强,使其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产生责任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民间与现代艺术的共同点。

(二)建立高校民间艺术的学习平台

大学中可以建立一些民间艺术馆或者是研究机构,培养一些民间艺术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他们进行艺术研究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从而可以形成一种氛围,然后再在校园里开展一些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这样可以更加与民间艺术氛围亲近。在高校当中举办一些艺术展览,吸引更多的民间艺术爱好者走进高校,也可以举办一些民间艺术的交流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与艺术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可以让民间艺术在高校中生根发芽。

(三)组织学生参加民间文艺活动

将民间艺术比较集中的展现在群众面前的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就是元宵节、中秋节以及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庆祝这些节日的时候,基本上会包含绘画、民间音乐、雕刻、书法、地方戏曲等许许多多的民间文化的精彩内容,这是一个进行民间艺术研究的最好机会,学校里的领导以及老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当中,并且要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见解,要把它们加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要为民族的创作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

第6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与汉族大学生相比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所以,当其远离熟悉的环境而进入陌生环境的同时,内心往往会感到孤独与寂寞。另外,当少数民族走入校园时,会在心理产生相应的矛盾与冲突,并且容易将思想步入极端化。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有时会过分的高估自己,而有时也会将自身进行完全的否定。甚至有些大学生会因为新的陌生环境而产生焦虑以及神经衰弱等。

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未来及希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可以使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而相对较差的心理素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一)大力开展活动增强人际关系为了大力拓展少数民族的人际关系,则需要经常开展一些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并相互促进,并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机会使其更多的接触社会。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并在某些方面锻炼了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2]。

(二)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关怀若高校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提升,则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并通过解决实际困难使得大学生可以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东西。同时应及时在校园成立一个心理特别服务中心,为了方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遭受一些烦闷的事情时可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教会其合理的运用科学方式来解决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的来为大学生们解除烦恼以及内心的忧虑。如此,便可以更好的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们心里状态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创造良好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影响。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是我国为缓解民族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校园中应积极培养乐观、开朗的校园气氛,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才可以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尽情的与人交流,并在某些方面培养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进而提升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3]。

三、结束语

第7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一、谣谚

    提起民间文学中的数字语言,人们立即会想到中国历代各地相传的《九九歌》,因为它当属民间文学与数字语言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也是最典型的一例。而它又有夏至《九九歌》③和冬至《九九歌》之分。④

    1.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儿;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湖北·禹王庙

    一九至二九,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莫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北方大部分地区

    2.冬至《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喳散;春打六九头,脱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

    ——河北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湖南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其语言形式可知,它首先是一种民间歌诀,是有关基本数字乘积运算规律的歌诀。这种算数歌诀同民间画诀、艺诀之类歌诀一样,都具有谣谚性质。汉字一字一音,易于编成口诀,数字也是这样。

    而《九九歌》俗称“小九九”,从“一一如一”起直至“九九八十一”止,这是现在的说法。在此之前的《九九歌》是起于“九九八十一”止于“二二如四”的。《九九歌》的得名即出自古代以“九九八十一”开头的“九九”。据汉韩婴《朝诗外传》可知公元前7世纪已有《九九歌》,而且在当时已是极为普及。此外,在《苟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诸子百家文献中也有关于“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九九歌》断句的记载。

    据陈直《六十年来我国发现竹木简概述》可知,1908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简(公元二、三世纪,东汉或晋)和1930年在甘肃北部额济纳旗居延烽火台遗址发掘出的木简(公元前101年至公元40年)上即载有《九九歌》。这些实物证明,远在公元前已有了《九九歌》,流传至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了。《九九歌》从“九九”起改为“一一”起,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变异特征。这个歌诀简练易诵,朗朗上口,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传统算盘才得以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之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来自《九九歌》等数算口诀。

    二、特殊的民俗语义

    数字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修辞的特点,因此这些数字在具体语境中常常不表示数字本身固有的意义,而是泛指的、模糊的语义,甚至导出特殊的民俗语义。例如,形成于明清间的通州山歌《魏二郎》⑤的几个片段:

    叫你郎哥哥不得进房的个门哎,我家养了一八、二八、三八二十四只嚎汪的个狗呀,叫你不得进园的个门啊,踏板上头摆青灰,帐子窝里挂了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四十九个响铜铃哎。郎叫一声我的情姐姐啊,我有法子活他身哎,你家养的三八二十四只嚎汪狗,我买二十四个肉馒头喂狗群啊,调的个狗走啊你来接我,手拉手儿进园门哎,我再抓住你手儿穿桥过哇,不碰踏板上头的青灰印呀啊,我再带七七四十九张丝绵纸来,塞住你帐子里头啊七七四十九个响铜铃哎,郎说我家情姐姐啊,九九八十一难你难不住个我哎,不要用个推辞话儿哄小生啊。……

    从东庄庙里请九个和尚,从西庄庙里请九个师丈,从南庄庙里请九个道士,从北庄庙里请九个尼姑,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三十六个僧和道,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四十九天,大鼓大钹,大钹大鼓,丁零当啷敲起声。

    ……

    类似的句子还有“十万八千里根汗毛儿啊吓得根根的翘啊”“限你三天三夜一要开条六六三丈六尺宽、六七四丈二尺深的大圆沟”等,其中的数字除少量的是实指外,其余的都是虚指。至于请和尚、道士作斋事要请“四九三十六个”的“九”,则是出自迷信习俗认为人亡魂归九泉之下,因而须合“九”。这个“九”已是民俗意义的了。再如纳西族民间史诗《创世纪》⑥中的片段:

    三生九,九生万物,万物有“真”有“假”,万物有“实”有“虚”,真和实相配合,产生了光亮亮的太阳;假与虚相配合,出现了冷清清的月亮,……

    恩余恩曼心不甘,扯来了三片叶子铺地上,采来了三丛青草做垫窝,摘下三朵白云做蛋篮。恩余恩曼生了九对白蛋,一对白蛋变天神,一对白蛋变地神,一对白蛋变成开天的九兄弟,一对白蛋变成辟地的七姊妹。……

第8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良好的学风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每个学校文化的积淀,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它是治学精神、态度、方法、氛围和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好的学风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了优良的学风,大学生就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更好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个人全面成长。学风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风建设包括了国家、社会、学生、老师等各个方面内容。民办高职院校与一些其他的公办高职学院相比,他们的建校时间较短,同时,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相对在实际的管理中缺乏一些管理学校及学生的经验,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这个大问题是可能就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民办高职学院大学生缺少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公办学校及本科院校学生来说,课程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同时学习的目性不是很明确,缺乏一定的主动性、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在下降,没有精力去学习,课后也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大多数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只为毕业文凭,基本上不注重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增长,从而学习具有盲目性,机械性地应付目的就是为了“过关”。民办高职院校许多学生理想跟现实产生了脱节,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立足现实的精神,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态度,他们既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轻视了基本技能的学习。

1.2学习纪律松懈,缺乏动力,存在厌学情绪。当前,由于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又缺乏学习动力,学生的违纪现象经常出现,学校纪律松散,作弊现象经常在考试中出现,严重地破坏和影响了学校的学习风气。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严重,且存在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对自我定位模糊不清,对自己所学专业、职业规划不能全面地认识,这样旧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安心学习,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最后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1.3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觉和主动,有些学生表现出对大学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不适应,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能较好地运用图书馆等资源充实自我.还有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就产生了逃避心理,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性报告、学习活动、辩论赛、各种竞赛等学习活动一律逃避。

2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对策

2.1加强高职院校的硬件建设,重视教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注重学校外部环境建设和教书育人事业完美结合,优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应该是要有恬静而优美的学校环境,因为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非常好的去开发、促进、激励大学生认真学习、不断进取。要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坚持做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民办高职院校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芬芳的文化气息,从而很好地提升扩充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很好的基础,而且可以用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校优美的文化环境去净化学风,促使学校学风建设顺利开展,做到事半功倍。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良好的教风可以对优良的学风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民办高职院校一定要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德育觉悟和教学技能,才能给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好形象和示范作用,要让每位教师都能够自觉做到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遵守公德,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2.2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就业水平是决定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率提高了,招生质量自然有了保障,学生的素质就有显著全面的提高,学风建设自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3狠抓学生课堂出勤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上课出勤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优秀学风的形成。为更好地掌握学生课堂出勤状况,学校建立了专门狠抓学生缺勤的队伍,部分学生干部组成,由任课教师填写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和教学效果情况。各班级将学生考勤表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教务处,学校指定专人分类汇总,对迟到、旷课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警示。另外,高职院校还专门建立辅导员随听制度,要求每个辅导员每周至少听5次课,这样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按时正常上课。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学校环境文化是整个学校实施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民办高职院校要严格做好学风建设工作,一是必须适时加大投入改善学校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做好文化场馆、教育设施、培训实习基地、环境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必须以教学活动为一切开展学生活动的中心,狠抓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活动,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三是要发挥我们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又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的文化活动,比如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娱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学术报告、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竞赛活动、专题讲座等等,要让大学生时刻都置身于知识的世界,整个校园形成积极向上,人人学习,人人在学习的浓厚氛围。

2.5注重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成长民办高职院校要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就应该让学生都能明白大学期间需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将来毕业后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及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在我们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在他们的成长引导上,辅导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学校从建校起,就非常注重辅导员在学生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不断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虽然相对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学校及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只是存在于他心里的概念,还没有成型。并不代表他们具有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在大学生入学时,辅导员就要不断给大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意思,传输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时,他们才会认真分析目标与现实的关系,才会为之努力并采取积极行动。二是确定好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目标。在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职业规划有了相对的认识之后,在辅导员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开展自我认知活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了解职业各种信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己的长处,以此寻找实现职业目标的各种有利因素并发现不利因素;为今后的职业目标积累职业素养。

2.6进一步规范民办高职院校规章政策。要进一步做好学校学风建设,民办职业院校可能会存在一些有相对不规范的规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职院校一定要要及时的对相应的规则制度进行修改。民办高职院校要建立好具有长效机制的学风建设监督机制,用各种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好民办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在一边完善修改民办高职院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严格地制定好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各种校规。一定要让在校的每一个高职学生都明白学校的校规校纪,也都要清楚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能碰。要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监督及引导作用,让教育工作者深入教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迟到和旷课学生谈话的制度,及时对违纪学生进行专项思想教育,并对其进行纪律处分约束。

3结语

第9篇:民间文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就我国高校舞蹈这一专业来讲,民族民间舞蹈是该专业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对于学生形体的塑造和舞蹈动作的动态传授较为重视,对于民间舞蹈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理论较为忽视。这种教学方式的施行,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所以更新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民间舞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学习民间舞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变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民间舞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要求。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舞蹈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以向国内的舞蹈剧团输送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舞蹈教育工作,所以,高校舞蹈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都会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舞蹈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舞蹈知识结构的构造和培养,导致舞蹈教学对传承文化的作用被削弱。就民间舞蹈本身来看,其属于整个舞蹈教育中最全面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同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所以,民间舞蹈既可以被规划到广义上的舞蹈应用理论教学范围内,也可以被划分到舞蹈技巧的教学过程中[1]。但从民间舞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期间对于舞蹈理论教育的意义不是十分的重视,对于包括汉族舞蹈在内的各类型舞蹈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此外,从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各类型舞蹈本科教育工作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强调形态教学,忽视了民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此外,作为世界艺术之一的舞蹈,其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些特殊的内涵和特定的表现形式[2]。因此,在舞蹈表演期间,表演者往往都会借助自己的肢体语言对舞蹈的美感进行演绎和表达,用肢体来传达舞蹈中包含的情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和表演民间舞蹈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形态的问题。就我国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看,因为其中部分学生在正式学习民间舞蹈前已经有一定舞蹈基础,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和独立创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思维僵化、风格缺乏特色、形神脱离等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3]。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在舞蹈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便成为了当前高校民间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的任务要求。

二、优化民间舞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观念

从教学理念的层面上来看,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主的教学观念,针对当前舞蹈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多元化的就业趋势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树立起多元化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在展开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还可以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于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对教学形式和结构进行重新塑造。但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4]。因此,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全面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期间充分的展现出知识的灌输和舞蹈技术的传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极大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各民族舞蹈形态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进而创新民间舞蹈类型,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对此,我国舞蹈教师在教授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分析和了解民间舞蹈形态,明确民间舞蹈背后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从舞蹈技能训练、身体语言表达和模仿层面入手,通过加强民族文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

(二)创设动态性的教学方法

在展开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舞蹈的文化背景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将舞蹈文化内涵和表演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施行动态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化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在实行动态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将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人文风情与自然风景借助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自己掌握的民间舞知识和动作同影像资料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动作进行对比,从而不断的检验自身的缺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开设实践性的教学课程

对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来讲,在舞蹈教学期间展开实践性的教学课程,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掌握民间舞蹈,还能够帮助高校舞蹈教师更加深入的挖掘本地区民间舞蹈的优势,推动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因此,在一些地方性的舞蹈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本身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完成地区舞蹈调研工作,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高校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时,其注意力就会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此时,其本身的学习能力也会达到顶点。而舞蹈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艺术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出来,就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但长期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和学习,无可避免的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鼓励和引导。对此,舞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频率,利用音乐、图片、视频和故事等教学手段,使民间舞蹈知识和表演动作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此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该要学会鼓励学生,在学生取得一些学习成果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出现疲累或者是训练懈怠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关怀,让学生可以感觉自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而主动投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的教学,其主要包括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教目标。但就民间舞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学期间都十分重视传道和授业,对于解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时只能够学习和掌握表面的知识技能,无法理解民间舞蹈的内涵,深入挖掘其情感寓意。因此,在教学期间,舞蹈教师首先应该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己勇于提问的勇气,减少学生学习的顾虑。其次,对于主动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依旧存在顾虑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一定的鼓励。最后,在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本身的求知欲望,使其可以主动投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探索之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以及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民间舞蹈专业来讲,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应用新教学手段等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确保高校民间舞蹈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者简介:汤其林(1977-),男,硕士,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与红色舞蹈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红,闻年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6).

[2]何群.论舞蹈表演的情感特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

[3]叶凌飞.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