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

第1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加强;重要性;措施

很多年的水运工程实践可以表明,水运工程的试验检测不但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还是不断提高水运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技术保证。

1、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是进行质量管理的最有效方法,试验检测的目的是采用检测方法对工程项目或材料质量进行检测,来判定工程的质量或材料是否与现行的技术标准相符合。试验检测工作是水运工程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水运工程进行质量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试验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其重要性意义如下。

一是通过试验检测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可以更多的利用当地原材料,方便就地取材。例如工程区域的填料砂石等材料,试验检测后能够确定是否满足进场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实现减少工程造价的目标。

二是试验检测工作的实施有利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对施工过程中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的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能够明确其是否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可行性,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施工建设的速度,提高工程质量。

三是试验检测工作的实施能够对原材料质量、半成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定。采取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和检测手段,可以对工程中所使用的任何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及相关性能进行检验,对其是否合格进行判定,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开展试验检测工作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并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对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和科学的评定。

2、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状况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试验检测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是在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和水运工程企业内部设立的试验检测机构;三是挂靠在质检部门、建设施工单位或相关管理部门内部的检测室,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运行。具备水运资质的检测机构不能满足我国水运建设任务需求,需进一步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5方面。

一是有的试验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必须依附于相关管理部门或者是建设单位,因为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为出具检测报告和检测数据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

二是因为当前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大体上都是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市场垄断性非常强,对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市场的发展和检测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有的施工单位或部门由于行业系统内的隶属关系,对试验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和数据涉及的问题,不能及时的整改或整改的力度不大。

三是依然还存在试验检测报告和数据造假的问题,对水运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有部分试验检测机构在检测工作中存在工作不认真、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完善、检测不规范、数据不核实、报告有遗漏等诸多问题,造成检测报告和数据产生失真问题。

四是试验检测人员素质存在差别,有的没有持证上岗,试验检测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对水运工程进行试验检测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工作不能认认真真,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差。

五是没有统一的试验检测收费标准,存在随意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3、加强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措施

3.1 完善试验检测机构建设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应具备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独立的第三方性质的检测机构,作为中介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依据技术标准的要求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向社会提供准确、科学的试验检测报告,服务是有偿收费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层次是将监督工程质量的机构中所采用的试验检测方法当做监督控制工程质量的技术力量;第三层次是将企事业单位内的试验检测机构纳入水运工程行业管理体系。

3.2 树立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技能

当前很多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仍旧采用着传统的管理形式,缺少服务观念,服务水平差,服务能力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必须树立起服务的观念,积极主动的提高服务意识,提高质量意识,转变管理方式。

3.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检测水平

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给试验检测工作提出了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的新要求。必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来提高试验检测手段,适应水运工程新的检测技术要求;要在推广和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试验检测水平;要不断完善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保证高效完成检测工作。

3.4 认真审核,规范资质认定,严格检测工作范围

要对相关申报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核实,必须满足申报条件的要求,要组织相关专家对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的评审工作,全面核查完相关的申报材料后,形成专家意见,资质等级条件不合格的检测单位一定不能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同时,质监机构要依据水运工程施工现场的情况和申报材料的内容核准试验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范围。

3.5 完善管理,规范检测行为

每个水运工程项目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试验检测机构必须依据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质量目标与检测手段,要完善试验检测的制度管理,确定明确的质量目标,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行为,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

4、结束语

要高度重视水运工程中的试验检测工作,不能盲目的进行施工建设,要依据试验检测的数据,要勇于使用先进的试验设备,确保试验检测能力的提高;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水运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洽利.浅谈加强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J].珠江水运.2008(01)

第2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训基地;管理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所服务的专业必须具有实践教学体系规划,符合正规的工作程序,同时最大化的适应科研、专业教学、培训、实习的需求。合理分配经费的使用途径,进一步优化实验实训室配备环境。与此同时,要根符合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综合权衡学校的实际经济能力和物力。

二、基本原则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管理科学、重点建设、立项拨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原则来建设。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比如学校自付、校企合作、科研单位支持、行业入股等门路,走合资建设、一起成长、一起受益的建设路径。其基本原则如下:1、仿真性原则。建设仿真实的工作环境,依据行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无缝对接具体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充分体现生产单位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强、数量和场地足够、与社会上实际的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2、先进性原则。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在实训进行中,学生要能真正的学习到过硬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领先的技术、各种工艺,能真正的把学到的技术应用的实际工作中的本领。3、通用性与共享性原则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充分实现校内共享,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4、效益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即共同投资、互惠互利,以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5、持续性原则。实验实训基地一定建设成功,要能够持续使用,发挥最大的、最持久的经济效益。

三、立项的范围

建设立项个范围主要包括:①新建或改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购置;②教学仪器设备、软件的批量更新;③贵重仪器的购置、维修、改造及功能开发;④新开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⑤自制教学设备以及其它需要设备费用重点支持人实验实训教学改革项目。

四、建设程序

1、立项申请

每年1月份,教务处组织各教学系部开展实验实训建设立项申请工作,按要求填写项目申请表。组织有关人员对立项报告进行讨论、会审,并提出初步意见,报主管院长审批。

2、科学论证

参加论证的专家组由4人及以上组成,其中必须有企业的专家,专家必须教授职称,同时有5年以上评审、论证实验实训项目的工作经历。①论证小组成员: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校长担任。质量管理处、后勤处、教务处、科研处、实习与信息技术处的处长组成和有关专家组成。②程序:项目申报小组将申报详细的递交论证小组后,由申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将项目的情况进行汇报。论证小组审核和评议论证相关内容,最后做出结论。

3、审批程序

(1)项目申报小组向实习与信息技术管理处提交项目审批材料,学校按程序组织专家对材料进行审核。不合符要求的直接取消立项。对项目申报材料符合相关要求,实习与信息技术管理处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组织学校层面的相关论证。待论证结果符合立项的,报校长审批。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审定。(2)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批准可以立项的实验实训室建设项目,由项目申报部门确定项目负责人,负责落实项目的建设,随时向实习和信息技术处报告进展情况。学校实习与信息技术处牵头,组织质量管理处、教务处、后勤处、审计监察处进行各阶段的检查。(3)项目责任人的主要工作职责:第一项目负责人不能中途更改。第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完成期限,负责掌控整个项目的进度。建设完成后做好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4、过程管理

(1)项目负责人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担起责任,不鞥中途更换。项目负责人全面把关项目建设进行的过程、项目的质量等一系列的工作,务必确保项目如质如量、按时的完成。(2)管理好相关资料、建档成册。项目涉及的所有资料都必须有专人整理、建立台账。项目将近完成时要将有关的资料全部移交实验实训室档案室按要求进行保存。

5、验收阶段

实验实训项目的验收是对设备进行验收。实习与信息技术处组织质量管理处、教务处、后勤处、审计监察处对项目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依据设备的采购合同等查看设备等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学校相关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验收制度并填写验收报告表。

6、评估程序

第一,在验收设备合格满一年后,确定项评估日期、评估程序。第二,根据项目大小,由实习与信息技术处组织小组进行评估。第三,评估小组对项目确定评定等级,书面出具评估结论。评估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都有具体费分数为依据。项目总分为100分,优秀等级是100---95分之间;良好等级是94—85分之间;合格等级是84---75分之间;不合格等级是74及以下。

参考文献:

[1]宋新丽.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2012年

[2]徐岳清.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2008年

[3]郑彤.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2012年

[4]原丽.GMP仿真实训车间建设思考,2011年

[5]张宇敬.加强医药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质量医药技能人才,2007年

第3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为认真贯彻**会精神,根据国家人事部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要求,为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开发农村乡土人才,实施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我们制定了《*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农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在我市是一项新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各有关单位接此通知后,应按照本通知的安排部署,根据"试行意见"中的条款,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评审工作。

二、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采取"先搞试点,后全面推开"的方法步骤。*年为试点段,取得经验后在全市逐步推开。

三、对确定评审的试点单位,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周密安排、指定专人负责、收集资料、总结经验、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四、*年试点单位安排如下:

大通县2-3个乡;湟中县1-2个乡;城北区1个乡(镇),具体试点乡(镇)由县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后上报我局,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试点工作。

实施时间步骤安排如下:

1、6-7月确定试点乡(镇),学习文件,部署工作;

2、8-9月申报、审核材料;

3、10-11月组建评委会并实施评审工作;

4、12月总结、认定评审结果、颁证。

五、申报所需的有关表格请和市职改办联系。

*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市人事局

二0*年*月*日

抄报:省人事厅、省职改办,市委曲青山副书记,政府郭汝琢副市长。

抄送:本局各局长、各科室,市职改办(6)、存档。

*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意见(试行)

为认真贯彻**会精神,根据国家农业部、人事部有关文件规定及1997年12月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精神,职称工作要向多种所有制成份延伸,要把开发农村乡土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人事工作。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是开发乡土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做好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发挥和调动农村乡土人才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在农村、服务在农村的农民科技队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科技兴市、科技兴农服务,现就我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出如下试行意见:

一、评审范围和对象

在我市农村一线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经营管理、农村能源、水保水管、林业技术等行业的农民技术人员符合本试行意见规定任职资格条件的可申报评审农民技术职称。(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另行规定。)在农业第一线工作而属于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不得参加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

农民技术职称初、中级职称称谓与社会评价相应系列一致。根据农民技术人员所从事技术工作的性质,在职称后注明专业类别。

二、申报评审条件

农民技术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农业、服务农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积极钻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勇于改革创新,努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服务。评审农民技术人员技术称职必须以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文化程度和专业工作资历,各级职称的任职条件是:

(一)对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任职资格的确认: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聘任为"员"级职务;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聘任为"助师"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聘任为"助师"级职务。

(二)对相当学历的其他人员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审农民技术"员级"职务:

1、具备中专以上学历;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者;初中毕业从事农业生产实践二年、高中毕业从事农业生产实践一年以上工作,且累计参加300学时以上系统的初等农业(含林业、畜牧、水产下同)技术教育取得结业证书,并分别经过二年、一年以上生产实践,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工作,初步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者;

2、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能进行群众性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操作工作,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者;

3、在本专业岗位的技术工作实践中成绩明显者。

(三)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审或晋升农民技术"助师"级职务。

1、取得农民技术员级职务、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四年以上,在本专业岗位从事农业技术工作者;具有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者;初、高中毕业累计参加600学时以上系统的初等农业技术教育并获得结业证书,分别经过六年、五年农业生产实践者;

2、能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向群众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技术示范指导或一般的技术咨询者;

3、能参与制定试验、示范和技术工作的小型计划、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撰写工作小结者。

(四)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评审或晋升农民技术"中级"职务:

1、取得农民技术"助师"级职务五年以上者;具有本专业中专学历、获得农民技术资格证书,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九年以上者;具有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者;

2、能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承担并胜任本专业工作,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经验者;

3、能解决试验、示范、推广和农业生产中某些技术难题,并能撰写技术工作总结,可以指导初级职称人员开展技术工作者;

4、能配合农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制定实施方案,并能对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者;

5、在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实践中成绩明显,获得过县级(含市的局级)以上的奖励和表彰者。

三、申报评审程序

凡符合任职资格条件人员,自愿申报,经基层单位推荐,须填写《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审表》,一式三份,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现任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复印件)。

2、各种培训证书(复印件)。

3、学历证书(复印件)。

4、奖励证书(复印件)。

5、技术工作总结。

6、发表的论文、论著。

7、其它有关材料。

各种证书、证件、刊物等在上报时携带原件,经核实后退回。

农民技术"中级"职务申报材料由区县劳动人事局核定后连同《申报评审----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情况登记表》一式三份,统一报市职改办审核,符合条件的交评委会评审;农民技术初级职务申报材料由区县劳动人事局审核后交区县评委会评审,评审结果报市职改办备案。

四、评审组织:

各级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般由十一至十五人组成,在相应职改领导小组指导下工作,中级评委会挂靠市农牧局;初级评委会由各区、县劳动人事局负责组建并实施评审。

(一)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原则上每二年进行一次,不受申报数额限制。

(二)评定或晋升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务,必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确保质量。对于在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中营私舞弊或打击压制农民技术人员的,视情节轻重建议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对于谎报成果、弄虚作假、骗取技术职称的人员,取消其技术资格。

五、组织领导

第4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创和谐”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质监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名牌战略,积极争创中国名牌,新增浙江名牌20只,新增*名牌50只;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帮助和指导行业、企业标准创新,新增标准创新型企业10家,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大力加强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新增质量赶超项目4个,省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7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节能减排,淘汰改造锅炉70只以上;充分运用好各种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奖励资金;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技术机构质量帮扶活动,为100家企业开展质量帮扶工作。

三、服务内容

(一)大力开展名牌战略服务,着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对我市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企业申报中国名牌、浙江名牌、*名牌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走名牌强企之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我市区域内形成以中国名牌企业为龙头,以浙江名牌企业为重点,以*名牌企业为基础的三级名牌梯度发展格局。

1、调整名牌评价政策方向。名牌评价工作向优势企业(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等企业倾斜,对符合中国名牌、浙江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推荐,符合*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认定。

2、制订名牌培育规划。根据各级名牌评价目录和条件,全面摸清符合要求的企业情况,制订各级名牌培育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同时对列入各级名牌培育的企业根据各级名牌评价条件,帮助企业对照检查,分析存在问题,指导解决,逐步完善企业申报条件。

3、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名牌。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块状经济的特点,帮助和指导块状产业行业协会(商会)按照《浙江区域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育计划和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争创区域名牌。对基本符合条件,已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并由相关部门受理的块状产业,优先作为浙江区域名牌重点培育对象。

4、加强名牌宣传和保护。建立名牌企业定期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名牌,叫响名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振大众消费信心。

(二)大力开展标准化战略服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项目,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和政策激励,促进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2、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物流、连锁经营、旅游等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帮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制订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旅游景点、现代物流、商业行业服务标准,并积极推广实施。

3、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强化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的意识,逐步建立健全应对工作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TBT预警能力;组织企业积极参与TBT评议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建议,避免或减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三)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服务,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

1、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加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采用六西格玛、5S、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国际先进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帮助企业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5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3、帮助企业完善计量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加快计量检测体系建设,10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或计量检测能力确认;帮助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开展“双百一千”工程,重点引导年耗5000吨以上标煤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并开展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至2009年底力争全部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建立能耗监测计量基础设施,促进能源使用精细化管理。

4、开展企业培训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采取课堂讲解、实地操作、实习观摩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质监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培训,提高企业法律意识、质量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质量法律法规宣贯1000人次,标准、计量及检测人员培训1000人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1000人次。

(四)开展重点项目服务,加大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

1、加强质量赶超项目服务力度。帮助和指导企业赶超国外质量先进水平,提高企业质量竞争能力,全年力争有4个以上项目列入省级质量赶超项目。

2、加强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块状产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服务力度,指导企业高质量完成列入省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的工作目标,确保更多的产业列入当地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提升,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

(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先行服务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对生产许可证企业(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C产品企业、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代码证办证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生产条件。对所有需要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企业,做到履行职能、服务先行,在进入正常审查程序之前,对相关企业进行免费的先行服务;缩短办理许可证时限,提高申报材料审查效率,实行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市级以上发证的,帮助做好与发证部门衔接,方便企业办事。

2、开展证后服务。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取定期回访、信息通报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标准、实施细则的动态信息。

3、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制,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工作制度。提高办事窗口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缩短组织机构代码证办证时间。

(六)全面开展技术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充分利用质检部门技术机构优势,为企业在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节能减排、工艺改进、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2、建立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改进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计量管理评定、质量管理、认证、综合测试等服务,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免费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咨询。

3、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检测项目,提升技术机构服务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能力,为我市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计量和特种设备在线检测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

(七)开展清费减负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进一步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暂停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标准考核以及省级发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等收费项目;降低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对企业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以及部分特种设备检验收费给予10%—30%的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转变理念,提升行政执法有效性。对企业存在违反质监法律、法规行为的,有符合法律法规可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的,一律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对违规违法情节轻微的,实行“首次告知整改”制度。建立“联手打假,扶优护牌”协作网,力求我市名优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名优产品构建良发的发展环境。

3、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式方法。减少质量稳定产品的监督抽查频次,对产品质量抽查连续3年以上合格企业减少1次抽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是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质监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质监部门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市局将成立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开展、实施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全年目标责任制和当地实际,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

(二)落实责任,确保实效。

各单位、部门要围绕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和服务措施,认真落实,要将各项服务目标、任务和措施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分解到人,确保服务活动不走过场,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将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作为服务重点,市局确定30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局领导每人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局机关各处室分别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各县(市、区)局(分局)领导干部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对口联系。组织百名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保持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5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关于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农村中学科技馆的申报材料

中国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碑坝中学是一所有着60余年建校史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西南边陲的红色革命老区碑坝镇。该镇地处米仓山腹地、宕水河之滨,境内山大沟深,道路崎岖,信息闭塞,条件艰苦,是汉中市域内重点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83.7平方公里,距区政府93千米,与陕西西乡、四川通江、南江3县接壤,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3142人,总户数4494户,义务教育段学生1106人。碑坝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浓郁的红色文化。1932年初,中国工农第四方面军在、王树声等率领下经此由陕入川,创建了全国闻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碑坝镇建立了“红江县”苏维埃政权,开辟了著名的“红色交通线”。境内现存红色遗迹30多处,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拥军爱民、参军助战的动人故事,是当代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实体基地。碑坝人重视教育,崇尚文化,沿袭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数十年来,大量农家子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走进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为国家建设和家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碑坝中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几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现如今校园占地17.2亩,建筑面积14035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男女生公寓、集体办公楼、教职工宿舍、运动场、过街天桥等教学、生活设施完备,建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书法艺术室、音乐舞蹈室、劳动室、地理室、图书阅览室等22个功能部室,达到了国家“双高双普”的验收标准。学校现有教师44人,学生334名,开设八个教学班。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曾连续五年被区教育体育局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区教体局“优秀学校”“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的“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两基迎国检先进单位”、市体育局授予的“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校园”、省爱委会授予的“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体育工作特色鲜明,先后被确定为“汉中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田径耐力项目高原人才开发计划训练点”,为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和专业训练队输送生源30余名,先后产生了王伟、张利军、王友榆、张海、张悦、王元芝等在中长跑、摔跤、皮划艇等运动项目中屡获佳绩的国家一级、二级优秀运动员。

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是我校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目标。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在上好各门科学课的同时,每年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山区孩子对科学技术普遍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即使物理、化学、生物课上老师们纸上谈兵式的科学常识普及,也能激起他们无限的好奇与向往。在科学技术大爆炸、网络时代与知识经济同步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孩子都把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视为走出大山、脱贫致富、改变自身命运的法宝。然而,碑坝不同别处,这里落后的经济条件和闭塞的信息环境,使他们一直都无法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水平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们的心智与眼界,被大山牢牢的限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机械设计、人工智能这些新兴科技,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虚幻和遥远。当前,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各中小学校都纷纷建立校园科技馆,以强化青少年科学技术素质,科技教育水平日新月异。但是碑坝中学这所山区农村学校,经费紧张,社会资源有限,在创建“双高双普”达标过程中已竭尽了全力,学校领导虽对科普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然于胸,但苦于没有经费来源,科技强校的愿景和蓝图也就一直无法实现。

中国老科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风建设行动,助力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引领更多青少年从小立志投身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郑区老科协、南郑区教育体育局、碑坝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照建馆条件和标准,对我区农村中学进行了现场实地考查和评估,一致认为碑坝中学完全具备建馆条件。故恳请贵协会将这一项目放在我校,我们坚决保证实施好该项目工程,制定好使用开放场馆的工作细则,最大限度发挥好科技馆的效益。让碑坝的孩子有幸从小形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气,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特此报告!

第6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瑞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医院文化医院申报材料

瑞安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浙南名医陈虬等人创办的利济医院及医学堂是我国最早一所新式的中医学堂,利济医派,在温州地区乃至全省都具有非常高的名望和地位,经过数代人的薪火相传、心血浇铸,瑞安市中医文化建设不断聚焦世人关注的目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优惠政策,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我们深切感受到“重思想引领,强文化内涵,求特色发展”是关键。

我院在“大医精诚”服务理念引领下,秉承“传承、更新、精实、至善”的院训,努力建构自己的特色文化,不断追求“简、便、廉、验”中医诊疗需求的发展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品牌,发展内涵,彰显特色,用独具个性的中医文化引领医院全面发展。2015年成功创建温州市第一批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瑞安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            重理念,传承利济中医文化

瑞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务人员中倡导“大医精诚”的奉献精神,让员工深刻理解“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的道理,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沉淀,中心发挥中医诊疗特色,打造自身品牌,开设中医内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治未病等科室,形成的独特中医药治疗骨伤科和胃肠科的优势,临床医生从多途径、多方面使用针灸、推拿、理疗、牵引、薰蒸等中医治疗方法,坚持做到能用中医药治疗的不用西医西药,能用非药物治疗的就用“中医外治法”的特色疗法,改变患者单一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简、便、廉、验”中医诊疗的需求。

二、            重服务,塑造行为文化

院长说,“被规范的行为是制度,不言而喻的行为是文化”。文化则可以影响和引导人,可以形成人的习惯,铸就人的信念。文化决定着制度的形成,也影响着制度的实施和效用。

首先加强医德医风文化建设,在医院内部打造一面职业道行为规范形象墙,以《工作规范》、《对待病患礼仪规范》、《医德规范》、《同事相处礼仪规范》等各种行为规范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继而把道德原则转化为医护人员的内在素质和自觉行为,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善恶、荣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晓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其次是职业道德行为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通过考核那些工作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医护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停职待岗、推行“末位淘汰制”等激励约束机制,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修养,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再次坚持职业道德行为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在医院范围内开展诸如“医德医风考评”、“医德医风大家谈”等一些专题活动和“怎样为病人服务”、“怎样做合格的医护人员”等大讨论,让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要求,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展现新时期医护人员形象。

 医院的文化体现在每一位医护人员身上,体现在每一位职工身上,也体现在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我们需要把这种文化弥漫在医院的各个场景、各个方面,每个患者和家属、每个进到医院来的人都能时时感受到这种扑面而来的文化的存在。

三、重提升,加强中医药特色服务

逐步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心在稳定医院内部原有人才的基础上,引进和培养人才,建设一支专业的中医药团队。中心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执业(助理)中医师若干名。近两年,中心投入专项资金350多万元,建立“中医药服务区”,以合理的布局和独特的中医建筑风格、色彩,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新引进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等诊疗、理疗、康复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搭建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开展中医特色电子病历、辅助开方、辅助诊断、远程诊疗等信息化服务,让群众就近享有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第7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一)优秀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的评选范围、条件和程序

1、评选范围:县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规模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

2、评选条件:①优秀企业家:担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三年以上(含连续在几个企业担任正职累计满三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所领导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税收贡献、社会公认度测评优秀率在全县排名前10位,且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②优秀创业者:所领导企业成立满两年,不满五年;企业前两个年度(含当年)产值均在2000万元以上,税收贡献均在100万元以上;社会公认度测评优秀率排名在全县前10位。

3、评选程序:被推荐人所在企业向县工业发展局申报,提供有关事迹材料;县工业发展局组织有关部门对推荐单位的有关指标和被推荐人事迹材料进行审核,确定优秀对象,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4、相关指标说明:企业销售收入以县国税、地税部门提供的年终核算结果为准;税收贡献以县财政、国税、地税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社会公认度以测评结果为准(采取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职工代表进行测评的办法,进行测评)。

(二)入库税金纳税增幅十强企业的认定范围、依据和程序

1、认定范围:县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规模企业。

2、认定依据:入库税金纳税增幅以县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年终统计的数据为准。

3、认定程序:县工业发展局牵头,县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配合,提出十强对象,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三)成长型企业和位次上升最快企业的认定条件和程序

1、认定条件:①成长型企业:县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当年被认定为规模企业,或已纳入规模统计且近三年产值逐年增长,增幅排名在前10位;所处行业为国家鼓励或重点扶持行业(建筑业除外),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企业纳税总额在50万元以上。②位次上升最快企业:从当年产值较上年增幅排名前10位,纳税总额增幅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选取5位。企业产值增幅以县统计局提供的统计结果为准;纳税总额增幅以县国税、地税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认定程序:县工业发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二、推进品牌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关奖励指标认定依据和程序

(一)认定依据

1、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分别以国家名推委(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名推委认定,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同级质量管理部门正式对外公布结果为准。

2、驰名(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结果为准;省著名商标以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结果为准。

3、各类体系认证: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ISO9000体系和HACCP认证以国家和省级质监部门认定结果或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为准;企业销售收入以县国税、地税等部门核实后的数据为准。

(二)认定程序:各企业向县工业发展局提出申请,提供证明材料;县工业发展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提出通过审核名单,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三、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有关指标认定标准、奖励依据和认定程序

(一)项目建设主体认定: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的建设单位须为县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规模企业,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且当年建成投产,新增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二)奖励依据:国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验收结果以国家或省工信、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鉴定结果为准。

(三)认定程序:各企业向县工业发展局提出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县工业发展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签署认定意见。

四、加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指标认定依据和认定程序

(一)认定依据: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以当年省、市人民政府或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结果为准。

(二)认定程序:企业向县工业发展局提供资质材料,经审核无误的,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五、鼓励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有关奖励(补贴)发放认定标准及申请程序

(一)大学生及下岗职工认定标准:企业所招大学生应为国家统招应届或往届未就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下岗职工应持有《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企业与所招录大学生、下岗职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

(二)企业申请时限及需要提供的资料:企业须在与大学生、下岗职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30日内,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县工业发展局、县人社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劳动合同书,大专以上毕业生的身份证、毕业证,下岗职工的身份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企业申请资料审核程序:采取联合审查的办法,县工业发展局就企业是否符合申请条件进行审核,县人社局就招聘双方劳动关系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经县工业、人社部门联合审查符合申请条件的,按照每招聘一名大学生(下岗职工)每月奖励3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奖励,并对下岗职工社会保险金进行全额补贴。

(四)奖励(补贴)资金划拨方式及期限:企业招录大学生或下岗职工的奖励金给付期限为一年,一年合同期满后,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付。企业按规定为招录的下岗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并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方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按年度核拨,且期限不超过三年。

六、企业所得税留县部分奖励返还办法

(一)新增产值、入库税金认定依据:新增产值以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为准;入库税金以县财政局提供的数据为准。

(二)企业所得税奖励返还数额及程序:符合返还条件企业申请奖励返还比例为50%;返还方式采取即征即返的办法;由县工业发展局牵头,县统计、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配合,依照国税、地税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执行。

七、企业名称登记申请及奖励办法

(一)企业名称中使用“连锁”字样申请条件:企业为县境内零售类企业,且直营门店数量在3个以上(门店数量认定以县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为准)。

(二)省级企业名称或以集团形式登记申请办法:注册资本等条件符合国家或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可申请省级企业名称或集团登记;批复同意以集团形式登记的企业,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县工业发展局、县财政局申请奖励资金,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联合审查,县财政按程序拨付奖励资金。

八、县境内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

(一)贷款增量认定范围及依据:认定范围为县境内各金融机构,贷款对象为县境内中小企业、涉农和重点项目;贷款增量以县人民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为准。

(二)奖励标准及荣誉称号授予办法:奖励标准按照(泾发[]1号)文件执行;县工业发展局依据县人民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按照贷款总量、贷款增量两项指标,对排名前两位的金融机构提出奖励,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九、初始型创业活动税费限额返还办法

(一)认定范围:在法律、法规许可行业内创办企业实体或领取个体工商经营执照的初始型自主创业活动人员,均为鼓励扶持对象。

(二)认定依据:以县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为准。

(三)返还程序:符合条件的初始创业者携带营业执照、缴纳税费收据等有关证明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向县财政局提出申请,县财政局协调有关部门按程序予以返还。

十、国家发明专利认定依据、奖励标准及确定程序

(一)认定依据:国家发明专利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为准;专利所有人创办科技型企业达产达效或将专利转让县境内企业并达产达效的,应具备新产品开发备案、专利转让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

(二)奖励标准:给予专利所有人一次性1万元奖励,若专利系多人或法人享有,则以集体名义受奖,且奖励总额不变;专利所有人创办实体或将专利出让并达产达效的,最高给予企业5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确定程序:专利所有人或受让企业向县工业发展局提出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由县工业发展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十一、新办企业职工技能免费培训申请办法

(一)申请条件:新办企业应制定员工年度培训计划,并按照岗位及国家初、中、高级职业标准确定培训内容。

(二)申请程序:企业须在开班15日前,向县人社局提出免费培训申请。通过审核的,由企业自行组织员工在县人社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的学员,由培训机构颁发结业证等相关证书。

十二、支持工业发展先进镇和优秀部门的认定办法

(一)先进镇认定办法:由县工业发展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随机选取镇辖区10户企业和10个县级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测评满意度在80%以上,且上年度工业与民营经济半年、年终考核结果均在全县排名前5位的镇中确定先进名单,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二)优秀部门认定办法:由县工业发展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部分企业对涉企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从测评结果排名前10位的部门中确定优秀对象,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十三、企业申请设立警务室程序

由企业直接向县公安局提出书面申请,县公安局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对符合设立警务室条件的,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

十四、县境内企业家和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群众享受同等待遇认定办法

(一)认定范围:企业家为县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的厂长、经理等领导;外来务工人员为与县境内各类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人员。

(二)待遇标准:享受标准参照企业所在镇居民享受的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

十五、专业技术人才认定范围、程序以及申请临时住房的条件、程序

(一)认定范围:与县境内非公企业签订三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在企业研发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第一学历)的人员或取得国家承认的副高级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且从事工种与本专业技术资格相一致。

(二)认定程序:企业与专业技术人才签订合同后30日内,向县人社局提出认定申请,提交本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专业技术资格证及聘用合同原件、复印件。县人社局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审查认定。

第8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质量水平有了新提高,产业素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有了新提升,生产加工水平持续增强;食品监管有了新突破,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品牌建设有了新进展,XX制造声誉不断扩大;监管体系得到健全,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全民质量安全意识有了新提高,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去年8月份开始,我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XX实际,组织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专项整治行动得到了全面、扎实、有力的推进,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全市总体质量水平建立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低端产业结构上,总体滞后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徘徊在80%左右。同时,各县区发展状况也不够平衡;传统产业质量不容乐观,小企业质量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产品档次不高、可靠性不强、标准水平偏低,制售假冒伪劣现象没有完全根除,质量违法违规案件时有发生。

(二)企业、农户的主体意识不够强。由于生产企业、农户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质量意识淡薄,加上目前大宗农产品市场准入尚未实施,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等原因,企业对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动力不足,在标准化应用、质量控制、生产记录、标识使用等各个环节上重视不够。部分小型企业、小规模基地缺乏必要的自查、自检。少数企业和单位在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过程中,只注意申报材料编制,不注重实际管理,敷衍应付。

(三)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任重道远。虽然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和制度,但受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要长期坚持绝非易事,部分企业对为什么要索证索票、建立台帐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认为这是政府要我做的,没有认识到这是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便于追溯质量责任的需要,容易导致专项整治出现反复。

(四)三无企业的彻底取缔难度很大。由于三无生产加工点量大面广、有很大的流动性和隐藏性,目前还难以应对;主观上看,分段模糊再加上部门间职能衔接、信息交流不畅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监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况且食品生产许可不是工商登记的前置条件,新办证照情况无法及时获取,导致常常处于被动监管的状态,难免会造成监管脱节。而且三无生产加工也极易反复,彻底解决确有相当大的难度。

(五)基层网络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强。目前市属两区尽管建立了综合性的公共管理机构,但人员数量、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不能满足产品质量、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需要。三个县尚未建立基层监管网络。而产品质量、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难点、重点又在基层,在农村。

(六)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配套。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处罚条款不明确,不法分子或缺乏诚信的生产者、经营者有可乘之机,使执法缺乏应有的严肃性。食品无照经营整治仍是专项整治工作的难点,特别是流动摊点,缺乏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卫生许可证,相关法律的交叉问题如何解决值得研究。

三、建议意见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建议政府及监管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宗旨,针对当前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第9篇:质量强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宿迁市 实施 《种子法》 主要做法

自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抓好《种子法》贯彻实施,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加强种子执法管理力度,规范种子行业经营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子管理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化

目前,除劳改和农垦系统除外,我市原国有种子公司已全部公开拍卖,种子市场已经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全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23个,其中省级发证12家,市级发证11家,基层种子零售网点达到1000多个,种子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现有的机构和人员与承担的工作极不相称,力量仍需进一步加强。

2.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难度加大

农业部门通过大量试验、示范工作才能确定区域的新品种引进推广计划和品种布局,但由于现今购种渠道多,特别是一些个体经营者受高额利润驱使,私自乱引乱调乱卖,导致农业部门提出的品种布局很难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种多、乱、杂,给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带来了隐患。

3.执法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需提高

承担种子执法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检疫、田间鉴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熟悉种子质量、标签、档案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市个别地方还存在非专业人员从事执法管理工作的现象,需尽快提高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和执法权威。

二、贯彻实施《种子法》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种子法》学习宣传

《种子法》实施以后,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种子法》贯彻落实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

1.1认真组织学习

《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立即组织学习,要求全市农业系统每位干部职工,都要全面理解《种子法》的法律条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依法管理、有序管理。

1.2 扎实抓好培训

我市不但对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对企业营销和管理人员以及全市所有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均全面进行了《种子法》和业务知识培训。10多年来,全市共举办种子法律法规培训班12期,共计1800人次;培训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技术人员200多人,其中已获省农委考核合格并颁发资格证书的达120余人。

1.3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刊有报道、街道有横幅、墙上有标语。仅2011年,全市即出动《种子法》宣传车200余次、印发宣传材料5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60多条,真正把《种子法》宣传到村、深入到户,提高全社会对《种子法》的认知度。

2.依法行政,强化种子行业管理

我市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0多万亩,农作物种子需种量约5000~6000万公斤,贯彻执行《种子法》不仅关系到种子的规范生产和有序经营,更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种子行业管理非常重要。

2.1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种子质量管理是整个种子行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近年来,我市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健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市种子管理站的种子检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检验水平。二是对全市种子田进行全程质量监督管理,对田间检验不合格或生产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准入库。三是建立种子质量抽检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全市种子市场的种子质量进行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对社会公布,使广大农户及时了解种子质量信息。四是开展种子诚信企业评选活动,经过认真筛选,我市有洪泽湖农场种子公司、宿迁中江种业公司两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种子诚信企业。

2.2严格抓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工作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是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标准把关。按照有关要求,对每一家申请企业均严格逐项审核。对申请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注册资本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会计事务所提供验资证明或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并拥有加工、检测、仓贮、经营场所等设施的产权证明。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过程中,尤其强调品种审定及大田生产安全性,未通过审定的品种或未经过生产试验的一律不发。二是全力提高服务水平。本着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的原则,安排专人负责核发工作;公开办证程序,做到透明公正、不拖不卡、高效办理,力争让企业满意。三是建立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档案。在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同时,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档,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文书档案,方便跟踪监督管理。

2.3认真抓好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工作

为使我市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使用更加科学、准确、高效,我们先后在市农科院、市湖滨新城塘湖良种场、泗洪县五里江农场、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等地建立了品种比较试验和新品种示范基地,分别于每年的5月下旬和9月下旬组织由各县(区)农委和种子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小麦、玉米、水稻品种考察观摩会,每年参加展示的水稻、小麦、玉米品种50多个,同一地点可考察到多个优良品种,品种间对比直观,便于综合性状评价,为观摩者提供了更直接的遴选推荐依据。通过区域性展示示范活动,加大了新品种宣传力度,一批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广,成为大面积主体品种,加速了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2.4及时妥善处理种子事故

为妥善处理种子质量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根据《种子法》和农业部(2003)28号令的规定,市、县(区)农业部门组织全市种子管理、科研以及栽培、植保、土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市、县两级农作物种子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及时高效地对全市种子纠纷进行鉴定处理。

3.强化整治,严肃查处种子违法案件

种子零售市场放开后,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猛增,在激活了市场、方便了群众的同时,因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进货渠道复杂,造成管理难度加大,种子违法违规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我们坚持强化整治,严抓重管,全力遏制种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3.1坚持专项检查

紧紧抓住春秋两季种子销售高峰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城区种子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种子,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3.2注重联合检查

加强部门配合,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尤其是对一些重大复杂案件,均及时组织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进行联合查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办结一起。

3.3开展突击检查

根据群众举报和掌握线索,经常性、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生产经营种子行为,违法案件逐年下降。2011年,我市共查处种子案件111起,其中立案104起,整顿种子市场135次,查获假冒伪劣种子12.27万公斤,价值46.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55万元。

4.加强领导,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种子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市、县(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多次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目前,我市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为:

4.1市种子管理站

1996年建市时由市编委批准成立,当时核定编制6人,经费来源为财政全拨;2005年7月经市编委重新核定与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合并,保留种子管理站牌子,编制增加到10人,目前到位8人。

4.2县(区)种子管理站

由于历史上我市种子管理站和种子公司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所以2001~2002年间,各县(区)种子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后,县(区)种子管理站随之取消。为保证县区的种子管理工作正常开展,2004年原市农业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建设的通知》(宿农[2004]59号)文件,要求县(区)农业部门在现有人员中调整三名以上人员迅速恢复县级种子管理站。目前,各县(区)种子站均已成立并正常运转,机构编制分两种情况:一是经县区编委批准成立的,包括: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种子管理站;二是未经县(区)编委批准,由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文成立,即宿豫区种子管理站。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快种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依据《种子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精神,严格实行政企分开,以此保障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规范化管理,企业守法生产,自主经营。通过市场化运作,把经营与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把种子产业做大做强。

2.切实加大种子执法力度

对执法单位和人员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正公平执法;坚持持证上岗,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各级农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证照发放,依法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等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种子市场秩序良好。

3.健全种子质量检验体系

强化质量检测,建立合法的种子检验机构,独立开展业务;建立标准化检验室,改善检测设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检验人员培训考核,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检验队伍。

4.进一步加强品种管理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种子法》,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全市农业部门将切实抓好品种管理,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必须适应我市气候土壤特点,必须依法报批登记。严格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开展引种试验,未经试验的品种不得开展示范,未经示范的品种不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