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厂消防应急演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塞韦索指令的发展沿革
埃里克介绍,在欧洲19世纪80年代产业化期间,发生了约700件重大事故,直接损失达数十亿欧元,大量人员伤亡,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1976年意大利小镇塞韦索(Seveso)的一家化工厂泄漏6 t二氧芑气体(又称二恶英,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不仅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事故,对附近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产生了现时和长远的影响。
埃里克在演讲中谈道,如果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和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组织的应急救援便无从谈起。伴随着化工行业和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这些灾难性事故,欧洲也逐渐建立了法律法规来支持应急减灾工作。
基于对塞韦索事故的反思,本着减少和控制危化品事故风险、保护人员安全、告知社区民众危害信息,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目的,欧共体于1982年6月颁布了第一份欧洲工业安全规章,即SevesoⅠ指令(82/501/EEC)。随着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故的发生,欧共体改进了该指令,使其成为针对化工企业更具体的规章,并于1992 年颁布,称为SevesoⅡ指令(92/82/EC)。2003年欧盟又了SevesoⅡ指令修正案(2003/105/EC)。
目前SevesoⅢ指令(2012/18/EU)(以下简称“塞韦索指令”)已于2012年8月13日生效,并于2015年8月13日强制实施。
塞韦索指令主要规定
危害和风险分析
塞韦索指令规定,评估有关危险物质对人体的健康、身体和环境危害属性的信息,应包括:列出评估危险物质可能会造成对人体健康、身体和环境危害的全面清单,危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关物质的特定运行条件(例如储存、使用等)的信息等。
安全报告
如果某厂区内存在规定数量的危险物质,运营商应向主管当局提交安全报告,证明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并准备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安全报告应包含有关厂区的详细信息、存在的危险物质、安装或者存储设施、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情况和风险分析、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及可用的管理制度以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事故后果。如果有关厂区所在地发生自然灾害,应该同时考虑自然灾害因素。
强调重大危险源管理中人的角色和责任
埃里克介绍,塞韦索指令强调重大危险源管理中人的角色和责任,主要包括两个主体:经营者方面,企业要有安全规章设计;政府方面,要有责任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
为此,该指令要求企业安全经理和政府消防负责人双方必须开展密切的合作:政府要对企业经营者提交的安全报告进行风险控制;政府应当根据经营者提供的生产信息,向公众调查,公众必须给出反馈及建议;经营者还需提供应急预案设计,政府配合其开展预案准备;经营者有义务避免风险向厂外扩散,政府则对建筑物进行限制,开展土地使用和自然资源管理,一旦政府许可了安全报告以及企业经营,就要时时关注工厂周围的土地使用。
应急预案
塞韦索指令要求,如果有关厂区内存在大量的危险物质,在准备应急方案时,有必要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确定相应的程序,以确保必要时测试并修订应急预案,并在重大事故可能发生或者确实发生时实施应急预案。
经营者的应急预案包括风险评估、预防政策、内部应急预案、事件准备、通知居民,以及与消防人员合作;政府需要控制土地使用,如划分无人区、非居住区、限制居住区与可居住区等,制定外部应急预案,以及组织居民演习。其中,内部应急预案应参考有关厂区的员工意见,并考虑承包商的因素;外部应急预案应参考公众的意见。
埃里克进一步阐释,当工厂发生事故时,由经营者制定公司应急方案,当地消防队需要配合采取措施;一旦事故影响扩散到工厂外部时,经营者也要制定内部应急方案,同时,当地政府应当制定外部应急方案,由内部和外部应急方案形成综合的整体方案,并由企业员工和政府部门配合完成。
“应急预案有着优势和不足。比如,有利于了解风险水平,做好风险防控,更好地保护居民等;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比如冗长的程序、经受社会争议、涉及企业交易和行业秘密,以及难以应对突发的恐怖袭击等。”埃里克补充道。
经营者还需要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由志愿者或专业人员组成。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有部门都应当依据风险程度保证专业能力,应当根据设定的场景准备应急措施,“这些应急措施需获得政府许可,包括培训的水平、应急团队都是由成员国政府决定。”埃里克强调。
避免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
埃里克讲道,有关厂区所在地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者以类似方式增加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或者恶化事故后果,塞韦索指令明确提出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两个事故影响到其他。
为了减少“多米诺骨牌效应”风险,运营商应共同合作、交流有关信息,并告知公众,包括可能受影响的邻近厂区。企业负责事故不出厂区,负责安全的公共管理部门则负责事故一旦超出厂区应当马上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保护民众。
信息告知
埃里克说,塞韦索指令针对化学品的储存和生产,并适用于所有工厂。当某一工厂发生化工事故,对周围工厂也应负责,而且相邻单位要开展合作,实施救援。
经营者有义务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后果、并采取恢复措施。
经营者对附近居民的义务包括:告知居民相关事故后果,以保证附近的居民能够获得预防和准备的措施;将发生的事故,正在进行的演习,以及企业应急预案的变化及时告知居民和工人。
对当地政府的义务包括:提供关于工厂内危险物质的充分信息,以使主管当局核实有关厂区设施、存在的危险物质与潜在的危险;及时向当地公共部门提供最新的应急预案以及发生的事故信息。
危化品应急救援法国实践
塞韦索指令对欧盟27个成员国生效。在应对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方面,埃里克分享了法国实践。
在法国,省级消防部门主要执行单位是法国公共安全应急局,开展全面调查和研究,由各省风险综合调查决定救援队伍装备水平。一旦发生危化品事故,大规模净化去污装置由国家提供。
应急救援体系划分为三级响应。一级是地方响应,包括市级响应,由市长或城镇负责人组织;地区级响应,由中央政府驻地级行政辖区代表负责;区级响应,由中央政府驻省级代表负责。
二级是国家响应,由内务部公共安全应急局负责。
三级是国际响应,则由欧洲公民保护体系响应,即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应急响应协调中心(ERCC)。成员国可申请协助,ERCC全天候响应和支持,必要时会派遣相关专家赴现场解决。
美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逐步完善的法律保障美国多年来不断完善化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美国化工行业生产环节的安全主要依据1970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法》。针对运输环节,美国于1908年颁布了第一部危险品安全运输法,并在之后不断修订完善,逐渐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美国运输部经草拟,并经国会立法通过了《联邦法典49号——危险物质规则》(简称“49CFR”),美国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对危险化学品流动性风险的管控力因此强化。科学有效的事故分析美国注重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仅针对危险化学品就先后建设了有害物品突发事件调查(HSEES)、过程安全事故数据库(PSID)等事故信息统计系统,而且每发生一起严重事故都会开展调查研究和反思,甚至依据事故分析研究的结果颁布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美国很快成立一个独立调查组——化工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于1990年通过了《高危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规定》,美国环保署(EPA)紧随其后通过了《环境风险管理计划》。2013年4月17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化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包括10名消防员在内的35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该事故引起美国联邦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联邦机构与州政府合作,致力于加强化学品的监管。事故发生后,美国国土安全局和环境保护署开展合作,共同提升消防机构和地方政府对于处置化学品事故的能力。健全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美国化工行业十分注重数据分析,建有强大的数据库,化工企业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降低行业安全事故风险提供了科技支撑。通过美国化学物质信息网(CSIN)可检索诸多专业的数据库。商业数据库(DIALOG)还联接众多独立数据库,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医学。同时,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危险源开展精准防控,根据危险化学品危险等级采用不同的包装、运输、储存办法。此外,美国还推出化学品暴露评估(ACE)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计划,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预警水平因此大幅提升。深入社区的公众安全应急知识科普民众的应对能力和意识对于突2019年11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杰斐逊县内奇斯港一座化工厂凌晨发生爆炸,现场浓烟滚滚图源新华社42易安网esafety.cnSpecialFeature发事故初期的应急救援处置十分重要。美国十分重视对普通民众应急素质的提升。有许多非政府组织协助社区准备和应对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活动等。此外,某些组织还与当地应急规划委员会(LEPC)合作,从审查现有应急预案、建立交通咨询组、参与年度演练等方面共同致力于降低社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等事故风险。独立的化工事故调查与应急第三方机构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化工事故调查与应急中的作用。美国设有化学安全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全部是化学和机械专业人员、化工安全专家,由总统任命,并经过联邦参议院批准。作为独立的联邦机构,化学安全委员会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管辖,没有执法权和监督权,主要承担检查相关法规及监管执法缺失,调查并消除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公开调查化工事故等职责。此外,美国还设立了运输事故应急委员会,集聚了企业、运输商、分销商、政府等多方力量,专门向危险化学品运输途经地区提供应急救援信息和技术援助。企业自发的责任落实美国的化工企业不仅制定长期的安全计划,愿意在提高安全水平上投资,更由企业高管直接负责安全生产事务,并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美国的化工企业在安全方面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在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方面,受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及环保法规的制约和监督,受所在州相关法规的约束和监督,还受《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案》的制约;二是自身经济压力,企业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不仅可以降低经济损失,并可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三是公众关系的压力,企业在公众中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销售。
日本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详尽的事故数据统计分析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2002年,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共同研发建设了日本化学事故数据库相关信息系统(RISCAD)。该数据库不仅可以根据事故详细情况对1949年10月以来发生的化工事故进行检索,以图表的方式提供检索结果,还可提供统计分析,在每个事故的统计分析中都附加了该次事故中化学物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医疗救援方法等信息,以便作更多的分析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该数据库统计数据齐全,为增强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风险感知力、提高重大事故防控能力提供了科学支撑。严格的项目和人员资质控制日本对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项目和从业人员实行严格控制。从业单位的化工项目单独立项审批,被分配到特别区实行分区域建设。危险化学品相关工作人员均须持证上岗,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驾驶员实行驾驶员确认制度,要求驾驶员负责确认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注意事项等,还规定每4小时运送作业中有30分钟休息时间,并填写驾驶时间记录等。高度的个人风险防范责任日本政府倡导全周期持续性安全管理和主动式风险防范管理,与政府监督相比,化工行业更加强化个人安全风险防范责任,重视自救、互救和公救。日本化工厂设有内部“入厂培训中心”或“入厂培训班”,教授从业者基本安全培训和化学知识培训。从业者通过企业和政府组织的培训熟悉和精通本岗位的安全技术,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监督体系,主动发现事故隐患并加以解决,来降低和消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严格的政府监督和事故责任追究体制日本建立了垂直分权的安全监管体制,政府监管职能主要包括事故前和事故后2个方面。事故发生前以检查为主,事故发生后以调查追责为主,如果企业违法,将由地区检察院依法进行处理,发生重大事故将严格追责,一般会以破产告终,且相关企业主5年内不得再办企业。此外,日本政府还成立了劳动技术咨询部门,除向各大化学品从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外,其核心职能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从业单位进行监督,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单纯依靠政府的资源并不能满足行业对安全生产服务的需要,为此,日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安全生产,一些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日本的社团组织和委托管理,既可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价、安全诊断等技术服务,也能在事故调查、行政准入、科技研发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支撑,成为政府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重要补充,从而搭建政府与企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
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在建高层住宅;消防安全;消防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胶州路728号一幢28层高、正在加外保温墙施工的高层居民住宅发生火灾,造成多人遇难。类似这样的在建高层住宅火灾在全国各地也时有发生。
时下,全国各地的在建高层住宅项目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占有很大比重,加上在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很容易酿成各种火灾事故,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在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工作。
1 加强审核执法力度
1.1 严把在建高层住宅的审核关
各地消防部门要严把在建高层住宅的审核关,也包括一些重新改造、翻新维修的在建高层住宅的审核关,特别是严格高层住宅室外保温装修材料的审核。各地人民政府要以政府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单位在进行高层住宅建设、改造、翻新维修之前,要主动向当地消防部门申报该工程项目,经消防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按照要求施工,对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批准的,不得擅自施工,住建、土地、工商等部门不得向其发放相关的许可证书。对于擅自施工及不按照消防部门审核意见进行施工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给予来历的处罚。
1.2 联合执法、形成合力
消防部门要联合住建、公安、工商、安监、城管等部门对在建高层住宅开展联合检查,在整治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在建高层住宅是否经过消防部门审核批准方才施工,施工现场是否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制度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违章用电用火等现象,对于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整改,对于存在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要责令其停止施工,并给予相应严厉的处罚,并联合住建、安监等部门,吊销其相应证照,形成执法合力,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进行改造、维修建筑工程的单位在思想上加以警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搞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生要性,认识到存在火灾隐患的危害性,并及时地发现在建高层住宅的火灾隐患,积极配合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而且这样的联合执法行为要分阶段、不定期的进行,并且在每次的专项整治过程中,利用当地的新闻、广播、宣传等媒体,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房地产开发企业及进行高层住宅建设和改造的单位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实配合消防部门落实好在建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工作。每次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消防部门要会同各行政职能部门模清当地各在建高层住宅的现状,总结整治过程中的经济教训并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以备下次整治借鉴。
2 制定管理制度
规范在建高层住宅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是用电用火制度管理,要求电焊操作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防护网架上进行电焊操作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远离可燃材料,以免酿成火灾事故;二是要制定完善的值班制度,落实防火巡查和夜间巡查,及时地发现违章现象并予以罅,一时发生火灾事故,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并及时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初期火灾事故扑救工作;三是严格在建高层住宅搭建防护网的管理,防护网要采取不燃材料,如铁丝网、经阻燃处理的防护网等,严禁使用丝制品等可燃材料做成的防护网,建筑工人在防护网架上施工时,要禁止吸烟及使用各种明火等行为;四是严格在建高层住宅的各种可燃材料管理,包括装修材料、木材、施工材料等的管理,这些材料中有很多可燃材料,在存放时一定要分堆存放,并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要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并指派专人看管。
3 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设计
3.1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在建高层住宅一定要按照消防规范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消防水带、水枪等消防设施,在施工现场还应设置一些禁烟、禁火标志牌,特别是在防护网和保温材料等可燃材料周围,要设置醒目的禁烟、禁火标志牌。
3.2 合理设置消防水源
根据施工现场的面积和情况合理设置消防水源,能够和市政消防管网连接的在建建筑工地要充分利用市政消防水源,在暂时无法与市政消防管网连接或者市政消防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需求的情况下,要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水塔,确保消防用水需要。在些寒冷地区在冬季施工时,消防管网、消防水池和消防水塔要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以免管网被冻裂等现象发生,影响消防用水的需要。
3.3 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预留充足的消防通道
首先在建高层住宅与附近民房的防火间距要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当有的在建高层住宅毗领加油站、液化气站、化工厂、重要的可燃性仓库时,在建高层住宅与这些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要符合特定的消防安全要求;其次在建高层住宅要预见留充足的消防通道,因为在建高层住宅在施工时,有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这些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一定要单独存放,不要堵塞和占用消防通道,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有的在建高层住宅在施工初期,即打地基阶段,有大量的土方,要即时地清量这些土方,不要堆放在施工现场,以免堵塞消防通道。
4 制定必要的应急措施
搞好预案制定、有效开展演练。在预案制定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在建高层住宅所有人员的情况,将施工人员、住宅附近的居户和群众、住宅内部的群众一并纳入到预案制定内容之中,也可以根据人群的不同分类制定预案,在演练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人全部参加演练,并且在演练前针对人群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宣讲不同的消防常识,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演练中来,并且掌握相应的灭火和火场逃生自救等常识,要针对不同在建高层住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火场中的疏散逃生自救,比如位于高层住宅楼层层数较高的人群,要指引他们向楼顶疏散,反之亦然。再如当在建高层住宅发性火灾时,引导建筑内的群众要从容镇定、迅速寻找出口,并在出口和阳台及防护网架附近大场呼救,以引起消防官兵的注意,从而得到消防官兵的救助。在进行疏散演练的过程中,还应向广大群众讲清楚施工现场水源和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并向群众讲解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防水源及消防设施,以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满足初期火灾的扑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防范措施 管理措施 管理体系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加,世界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日趋明显,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为了应对这一能源形势,世界各国都加强了石油储备战略措施,石油及化工类产品的存储量急剧上升。大多数石化产品都是用专门的贮罐储存的,目前贮罐不仅单体向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而且罐群的贮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外的油罐油气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因此,保证罐群的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小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实施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保证。由于石油储罐中储存的石油及其产品一般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易产生静电、受热易膨胀、易流动扩散等特点,一旦储罐区内储罐发生泄漏,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
1 影响罐区运行的安全因素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
罐区输转、计量、司阀、检维修作业,未采取安全的防范措施,不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
1.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罐区工艺设计、设备、保护措施、安全装置的缺陷,未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或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1.3 自然灾害
(1)森林火灾。处于山区和森林环抱之中的油库效多,周边一旦出现森林火险,对油库将形成极大的安全威胁,易引发罐区火灾和爆炸事故。
(2)雷击。雷电流发生的电动机械效应力,在雷击点的高热量下,可导致金属熔化或气化,使油罐和附件发生严重扭曲、解体、撕裂和爆炸现象。
2 储罐本身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
2.1 储罐破裂
储罐破裂是储运系统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储罐储油后,下部罐壁受到较大压力,大型储罐环向应力在第1道环焊缝附近最大,因此储罐破裂事故多发生在罐壁下部。若发生高液位下罐体突发性开裂,势必会将防火堤冲毁,造成全部油品外泄。当失控的漫流油品遇火源被点燃后,将形成大面积的流火。
2.2 储罐腐蚀
储罐腐蚀主要是由电化学腐蚀和氧化腐蚀造成的。储罐渗漏主要是由于储罐内外腐蚀,特别是罐底板的腐蚀引起的。腐蚀渗漏是储罐多年运行后最常发生的问题。储罐渗漏多发生在储罐底部,渗漏初期由于渗漏量小,往往不易发现,渗漏的油品进入地下后可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发生聚集导致火灾事故。
2.3 储罐边缘板缝隙渗漏
储罐罐底边缘板与罐基础间通常存在缝隙,很大一部分储罐底部腐蚀穿孔就是由于水汽或雨水从边缘板缝隙中进入而引起的。通过对边缘板和圈梁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密封可有效防止此类渗漏。
3 罐检的危险因素分析
3.1 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物质,其闪点低( 小于- 80 度),爆炸的浓度极限低( 约2% ―10% ),且其密度比空气大,罐检时很容易集在储罐及其周围,一旦遇明火或火星就会引发燃烧或爆炸。产生燃爆必须有三个因素: 易燃物质、助燃物( 氧气)和点火源。易燃物液化石油气来源有: 没有置换完全、管道或其它储罐通过管道泄漏到被检储罐内以及沾附在储罐内壁不断挥发出来的残留液化石油气。点火源的种类则很多,有明火如打火机、烟头等; 易产生火星的有: 电源插座、手机、对讲机、铁器等撞击、钉鞋、腈纶的衣服( 静电) 、残渣FeS的阴燃、未加阻火器的汽车排气管尾气等。空气中氧气无处不在,所以当燃烧三要素具备时,就会发生易燃易爆事故,如果是爆炸则是化学性爆炸。
3.2 物理性爆炸
储罐是特种压力容器,其设计有压力要求的,储罐运行和试验时不能超过设计的要求。在罐检时如果在试压或气密性试验时不当或失误压力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很可能引起物理性能爆炸。
3.3 触电
罐检时用到很多设备,如果设备漏电和接地不好,就会造成触电事故; 电线在罐区拉来拖去,会造成绝缘层的破坏而漏电;罐检用的行灯要用36V 的安全灯,罐内要用12V 的安全灯,若用220V的电压,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3.4 高空坠落
地面上液化石油气储罐操作人员要在高处施工,有坠落的危险; 人进入不管地上还是地下储罐,相对罐底都有跌落的危险,大型储罐和球罐内搭操作台,上台操作时不慎时易产生坠落事故。3.5 机械伤害
在拆卸阀门、管道施工、除锈打磨时易造成人体夹击、碰撞、割、刺等伤害事故。
4 技术措施
(1)防止液化石油气的泄漏,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罐检时要分批依次进行,把待检储罐和在用储罐间的管道一定要用盲板完全隔绝。各设备如阀门等要挂状态警示或禁动牌。
(2)对禁止用空气直接置换燃气或用燃气直接置换空气。用惰性气体置换燃气不但成本高,更置换操作要求高,置换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故我公司一直采用水作为置换介质,并且在注水时配加约2% (重量比) 的洗洁精以除去罐内残液,浸泡2天,效果很好。
(3)用水蒸气或高压水枪冲洗罐体,再用排风机排罐内气体24h,用精密专用测量仪器测量罐内液化石油气含量不超过0.2% ( 体积比),氧气含量不小18% ( 体积比),方可下人清理。必要时可用装在笼子里的小动物如鸽子或老鼠放入罐内试验30min 无殊为宜,以确保安全。
(4)入储罐清理残渣时要戴呼吸器,进气端在储罐外,要系安全带,带另一端在罐外,罐外设专人监护,随时监测罐内气体浓度。
(5)储罐内的残渣清理干净。清理出的残渣运出罐区,挖地深埋。
杜绝一切火种。罐区不得动火作业,若管道需焊接,则要在罐区外非生产区进行,焊好后再进入罐区进行联结。进入罐区的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带火种和穿钉鞋,不得穿化纤工作服,车辆要装阻火器。
5 罐区防火工作的管理措施
(1)注重长远。加大对油罐设备、罐区设施的检查,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和危害分析,从员工安全教育入手,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标准化作业流程。
(2)严抓细管。切实做好油罐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从精细化管理做起,落实设备“四定”,确保设备的完好率、隐患控制率达到100%。
(3)重点防范。从季节上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构筑有效的防火隔离带和消防设施的配备,加强重点时段的巡检、巡查,防止山火袭击。
(4)落实责任。做好防雷电、防静电设备的强制性检测和雷雨多发期的自检工作,确保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起到对油罐的安全保护作用。
6 罐区防火安全的管理体系
(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油库应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周边情况等,制定和完善消防灭火、应急救援、抢修抢险等预案。体系建设中,一是协调各方力量、上下联动、部门间的配合;二是健全隐患整改责任、应急信息传递、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三是构筑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体系;四是不断加强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2)罐区的防火与救援。罐区的防火工作和事故抢险,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在目前油库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义务消防组织与人防、安防和技防并举的措施,在一旦出现突发性事故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库自身义务消防组织力量,启动上下联动机制,依托当地政府和消防单位的力量,共同处置和抢险救援。
关键词:PSSR,LNG,安全,检查。
前言
近年来,国内LNG项目建设蓬勃发展,沿海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共有十余个不同规模的LNG站。江苏LNG项目针对开车前的安全管理,率先在中国LNG行业引进PSSR(开工前安全审查)系统,笔者就PSSR在LNG工程使用情况进行了探索。
PSSR介绍
开工前安全检查(Pre-Start-up Safety Review, PSSR)是指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检查确认,并将所有必改项整改完成,批准启动的过程, 简称PSSR。
PSSR与LNG工艺安全要素的结合
CNPC一向以严格的“三查四定”(即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隐患、查未完工程;定任务、定负责处理单位和人员、定处理措施、定整改期限)自成体系,作为装置开车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江苏LNG项目在此基础上引用PSSR与现有的工艺安全和风险管理程序相结合,形成工艺安全管理要素和开车前安全检查内容有效联系的审核表应用与实施。
开车前安全审查程序根据不同的装置、风险等级、资源水平等内容,分为8 个工作流程:
PSSR培训
PSSR需要在整个组织内沟通,相关管理、维护、操作人员及承包商都应接受培训。否则,任何水平的员工均不能从事该项工作。
文件收集
对于石油化工厂、LNG等大型项目的建设,PSSR需要查阅管道仪表流程图、原理图、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操作规程、维护程序和安全规程等。收集文件并确定收集任务是否完成,文件需要更新且是否有效等是准备和完成一项PSSR的必不可少内容。
沟通计划
PSSR 的类别是确定与检查相关会议次数的决定性因素。加强与项目负责人接触,了解复杂触发事件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PSSR 小组领导确定需要召开各种PSSR 小组的计划会议。主要内容有:介绍整个项目概况;审查并完善PSSR检查清单内容;明确组员任务分工;明确进度计划;确认其他相关方的资源支持。
确认触发事件
对现有工艺过程的一些变动,如:工艺加入新设备,工厂引进新装置,或工厂的其他行为,都有可能造成触发事件。识别触发事件,确定事件是否需要变更管理和开车前安全审查。对于实质性触发事件,可安排计划在施工或安装期间到现场巡查,在记录完工后,可再次到现场核实。
确定PSSR 小组组成及职责
为确保启动前安全检查的质量,应根据项目的进度安排,提前组建PSSR小组,也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检查。PSSR小组通常由下列类型人员组成:设备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现场工程师、过程控制工程师、机械代表、安全专业代表和具备合适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人员组成。
制订PSSR检查表
LNG装置可以采用基于风险的定性方法进行开车前安全审查。首先考虑触发事件的特性,例如:
a.判断触发事件是否是直观的,充分理解的,设计的PSSR 检查表可分为简单型或复杂型,即简表和详表。
b.识别更加复杂的触发事件,进行更深层次的工程和工艺安全相关检查,提出更高的安全保护等级。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步:应用详细的检查表或PSSR 问题电子数据库,确定项目适合与否。
第二步:工艺技术确认
―― 所有工艺技术安全信息(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等)已归档;
―― 工艺危害分析建议措施已完成;
―― 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要求符合工艺技术要求并经过批准确认;
―― 工艺技术变更经过批准并记录在案,包括更新工艺或仪表图纸。考查一下适合的项目,确定是否与整个过程中反复设置触发事件(即:是否需要重复检查一项内容,还是只检查一遍即可),确定触发事件的发生阶段。
第三步:人员确认
―― 所有相关员工已接受有关HSE危害、操作规程、应急知识的培训;
―― 承包商员工得到相应的HSE培训,包括工作场所或周围潜在的火灾、爆炸或毒物释放危害及应急知识;
―― 新上岗或转岗员工了解除新岗位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具备胜任本岗位的能力。
第四步:设备确认
―― 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制造、运输、储存和安装;
―― 设备运行、检维修、维护的记录已按要求建立;
―― 设备变更引起的风险已得到分析,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已得到更新。
实施PSSR
PSSR组员应根据任务分工,依据检查清单对工艺设备进行检查,审查过程应形成书面记录并明确检查内容、检查地点、检查人,必要时保留照片辅证。定期召集PSSR 会议,以衡量在每一目标区块达到要求的进度。制定一个日程表,以确保完成定期审核,就形成的建议进行沟通并加以解决落实。将PSSR检查表当作实施定期审核及跟踪关键项目完成情况的指南。PSSR 小组应对装置进行实质性检查,审核并签署PSSR 表格,以确认所有要求均已满足。
LNG装置应确认的主要内容有:管廊管线基础牢固,支撑可靠;管道没有腐蚀和破坏;正确的材质;使用了正确的垫圈;法兰安装正确;没有振动;保温(保冷)良好;静电跨接,接地;色标正确;流向清晰。检查电气系统防爆等级;启动、停止的标识;接地是否牢固;配套工具齐全;上锁挂签。查相关的检验和测试记录。分液罐状态良好,支撑稳定;系统隔断阀锁定常开;现场仪器可操作;用工艺废气连续吹扫;可低温操作;点火/备用点火系统可用。确认盲板/丝堵已就为或拆除等。常用的压力释放阀在检验有效期内;安全阀额定压力不超过管线容器设计压力;隔离阀完全打开;隔离阀上锁挂签。转动设备本体没有腐蚀和破坏;合适的支撑和固定;辅助系统(及进气口)可操作;控制系统可操作;电气线路及接地良好;ESD阀使用特别颜色标识;有数量和位置清单;电线动力线完好;设备本体完好无损;便于操作人员接近;得到足够保护(防止火灾、爆炸及撞击)等。消防设施防火门/墙;灭火器的位置、编号与设计文件的对应;消防通道保持通畅;水喷头方向安装正确;消防管网水压符合设计要求;消防炮可操作;查相关检验文件,必要时开展开工前消防演练。应急设施齐全;喷淋设施在位并可用;应急照明在位并可用;应急报警在位并可用;逃生设施按设计配备并可用;急救药品已经配备等方面内容。
识别并跟踪工艺危害分析行动项目
对于在工艺安全管理或环境风险管理控制范围内的触发事件,PSSR 小组在授权开车前,需要确认已经完成了工艺危害分析。
当工程已经结束或在等待实施彻底的解决方案时,可采用临时解决方案。例如,可能将某一阀门开启并锁定至下次停车,再升级管线系统,以防止管线堵塞。
总结
审核应分为必改项和待改项,形成PSSR综合报告,所有必改项已经整改完成及所有待改项已经落实监控措施和整改计划后,可批准实施开车启动。衡量PSSR的执行效果是持续改进的重要前提,笔者建议采用如下指标进行评价:
PSSR 性能指标
在实施PSSR 过程中,查出设备组装不当的数量――数量多说明PSSR 有效。
开车前受训人数――人数多或者比例高可以表示PSSR 工作在按计划实施。
开车期间发生问题的数量――数量大或者频率增加表明PSSR 实施的不严谨。
开车时间――开车时间长表明PSSR 实施的不够完善。
开车后不明原因的停车次数――次数多或者频率增加表明PSSR 工作无效。
每年接受PSSR 培训的人数――人数多或者比例高表明有一个积极的PSSR 计划。
没有发现重新开车许可证的PSSR 数量――数量多或者比例高表明有PSSR 没完成或者存档不正确。
为处理在PSSR 过程没有发现的问题,而在开车期间进行现场修正的次数――次数多或者呈增加状态表明PSSR 性能差。
PSSR 效率指标
每月或每年PSSR 的实施次数――次数多或者呈增加状态表明是一个积极的计划。
【关键词】 内河;危险品;安全监管;吞吐量预测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化工产品需求急速增长,大量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的危险品不断出现。由于经济、安全、运量大,水路运输已成为危险品运输的重要方式。长江水域已发生多起危险化学品重大灾害事故,暴露出危险品船舶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及船公司的高度重视。在此特别关注上海内河危险品运输存在的问题,对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现状加以研究,以期有针对性地改善危险品运输条件,提高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预防事故发生。
1 上海内河危险品运输行业现状
截至目前,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核发《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认可证》且在运营的内河危险品作业码头有54家,危险品作业泊位111个。
据统计,2012年上海市内河辖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申报量艘次,危险货物运输量221.7万t,其中主要为散装液体危险货物,共计204.1 (散装液体化学品58.8万t,以酸、碱、乙二醇等为主;散装油类145.3万t);包装危险货物17.6万t,以液化石油气、氧气为主。
内河危险品作业点大多为货主码头,作业的危险货物品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易燃液体、腐蚀性物质和油类等品种上。
调查表明,内河作业点的危险品主要有5个流向:一是从江、浙、皖将危险品运到沪,或将沪的危险品分送到江、浙、皖;二是将各炼油厂或石化企业的产品分送到各加油站或直接供给工厂、企业、社会车辆;三是上海本地生产企业之间的运输,如上海制皂化工厂的货源来自上海硫酸厂,货物流向金陵化肥厂;四是来自湖北、山东、宁夏等地的危险品,主要为作业点生产自用,但此业务量不是很多;五是用于出口,但量非常少,在内河作业点中只有上海宝山罗店外贸化工仓库一家所作业的危险品用于出口。
2 上海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现状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于2006年2月16日,并于当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并按照加强属地化管理和形成监管合力的要求,既明确了区县政府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管理职责,又详细规定了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海事局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分工。
2.1 港航危险品与防污染管理
近年来,上海港航管理部门和地方海事机构加强了港航危险品与防污染管理,拟定了《上海市内河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管控方案》,规定了入沪危险品船舶二次申报、部分危险货物限运、GPS配备等要求,细化制定了入沪危险货物运输船舶核查流程。
上海地方海事部门在省际水域设置把口检查站点,管好水上通道安全大门。特别是在世博期间,为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做到“逢危必查”及二次申报,确保入沪危险货物运输船舶安全和动态处于受控状态。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还在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成功在内河船舶污染责任保险推广方面取得零的突破,使上海兆平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兆平098”轮成为上海市内河第一艘投保的船舶。上海地方海事部门还开展了危险品运输专项检查,根据《关于重申上海市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相关要求的通知》中重点工作环节要求,针对上海内河危险品运输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检查,进一步统一、规范了上海市内河辖区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管理模式和秩序。
2.2 港航安全监管信息化配套
近年来,上海内河信息化建设得到跨越式发展。[1]上海市重点加大了内河安全监管的信息化配套建设投入,完成了内河危险品运输主航道金山区张泾河航道重点视频监控工程,并于世博前投入运行,使用情况良好;完成蕴藻浜宝山段视频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投入试运行,为建设搜救分中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完成苏州河泗江口段、北新泾段监控设备的安装及外白渡桥海事所、北新泾海事所、泗江口海事所监控中心的建设,并把视频信号接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指挥中心,为有效实现跨区段、跨航道全面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除此以外,还完成入沪船舶VHF、危险品运输船舶GPS、通过核心区船舶AIS等信息化设备配套工作,打通与江浙两省的地方海事数据通道,实现长三角“两省一市”危险品运输船舶GPS数据对接及信息共享。同时,开发市地方海事局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其应急救助能力。
3 上海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预测
3.1 预测方法的确定
开展内河危险品需求预测分析是内河危险品规划与管理的基础,也是难点。考虑到较多学者在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曾经对预测方法进行广泛的对比研究,并得到弹性系数法的预测误差最小、在对需求总量的预测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本文选择采用危险品年增长率与GDP年增长率之比的弹性系数法,以未来GDP年增长率为自变量,计算未来各区县的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
3.2 弹性预测
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以调查表的形式采集了2011年和2012年各区县内河危险品专用码头的吞吐量数据,并计算出各区县GDP年增长率和危险品吞吐量年增长率。
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GDP年均增长率8%作为计算依据,运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模型,得到2015年和2020年上海各区县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见表1)。
表1 上海市各区县GDP年增长率、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年增长率以及2015年、2020年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预测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2015年上海市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将达到490万t,2020年将达到万t,上海市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的任务将十分繁重。
4 内河危险品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瓶颈问题
在内河危险品运输、作业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危险品重特大事故,不仅会对码头设施和船舶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上海市及内河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随着上海市内河码头危险品吞吐量的进一步增大,内河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管形势十分严峻,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瓶颈问题:
(1)进入本市的内河散装危险货物运输船舶不符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监管方面虽有相关法规支撑但难以实施,需要在较大区域内共同推进。
(2) GPS监控平台工作状况尚不稳定,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存在漏洞和不足,尤其是江苏和浙江平台信号接入时断时续,且由于是船舶或运营商引起的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内河船舶AIS设备使用推进工作因内河电子航道示意图缺失、基站较少,目前只能在主干航道中进行试点,全面覆盖困难较大。
(3)缺少应对危险品泄漏等事故的专业应急队伍。由于散装液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繁多、特性复杂,每个货种均有不同的危害性,且应急处置方法不同,而针对性的装备投入和专职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处置能力薄弱,因此很难做到全面的事前准备,发生泄漏后对污染水域的应急处置一直是个难点。
(4)海事与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完善。海事部门是船舶污染水域的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是水域环境的主管部门,在管理工作上各有所长,但目前两个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尚不完善。同时,港航管理机构内部海事、港政、运政等部门对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由于各自依据的法律法规存在交叉,可能出现政出多门、程序繁杂、行政执法效率不高等情况。
(5)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善后处置无法律法规依据。目前事故清污和污染损害赔偿无资金保障,尽管《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已规定船舶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但相应的“国家规定”至今尚未出台,对于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实施强制性的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也无明确规定。
5 对 策
在进一步明晰优化内河危险品行业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行业监管必须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有机结合,提高内河危险品运输管理各环节的受控程度,建立内河危险品运输管理平台;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有机结合,在加快构建权责明晰、运转协调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相关公共服务;必须与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有机结合,既要强调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梳理上海市危险品管理的相关法规并尽快完善实施细则。[2] 主要从细化执行标准、严格资质审查、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实施专业评估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和措施。同时加大政策引导,推动内河危险品运输相关企业积极参照执行相关国际标准,主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第二,积极推进落实危险品跨省运输“联网联控”。尽快统一各地危险品运输船舶GPS监控系统标准,推动完善长三角地区“联网联控”信息机制,早日消除上海市对外来流动危险品的监控“盲点”。
第三,提高应急能力,理顺危险品应急救援体系。具体如下:
(1)尽快理顺危险品突发事故应对处置的指挥体系。危险品突发事故的处置除发挥行政首长的作用外,应设置现场专业指挥长。公安、安监、消防、交通、环保等职能部门应有明确的梯次分工,并将消防作为基本应急抢险力量。在处置有技术难度的灾种时,要充分发挥大型危险品企业已有救援力量在专业装备、技能和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并注重这方面专业队伍的培养。
(2)提高各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故的预警能力。各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集日常监控与事故、险情处置于一体的应急救援体系。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以强化值守应急职能,做到对突发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降低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同时,要建立健全面向基层的公共安全信息沟通及反馈机制,畅通信息反映渠道,为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理安全生产隐患创造条件。
(3)构建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3] 首先,结合当前上海市危险品安全管理各环节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其次,抓紧内河应急方案的完善和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反应水平;加大监管力量的投入,增加应急体系运行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配备,增强港航管理部门对危险品运输船舶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能力,逐步配备防爆海事艇、防护服、各种应急泵及必要的监测取证设备和器材,优先添置防油污设备和防强腐蚀设备,按码头危险程度、规模等级等条件,统一配备一定数量的围油栏、消油剂等防污设施设备;加快建设危险品船舶应急停泊区,设置危险品船舶专用停泊区或装卸作业区。再次,建议建立应急工作自查督查制度、信息报告和统计制度、评估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处置办法和流程。
第四,建立危险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各部门信息动态共享。建议通过市应急办的信息平台,汇集整合安监、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所掌握的危险品从业单位及潜在危险源等基本信息,形成内河危险品安全管理信息库,供各相关部门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和工作协调时参考,并供突发危险品事故时进行应急处置和实施救援使用。
第五,加紧研究建立内河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清偿机制,以解决危险品泄漏后的清理和赔偿问题。现阶段建议制定相关规定,采用财政补助的方式建造和配备危险品救助设备(专用船、专用泵、防污设备等),应急结束后由事故责任方按照应急实际消耗购买相当设备返还并承担相应费用。
6 结 语
综上所述,内河危险品运输给内河航运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其中又存在着很多长期积累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只有积极采取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从船舶、船公司、港口、政府等多部门、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现有问题,实现内河危险品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柏丹.内河航运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一、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县长江涛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廷剑任副组长,县府办、公安、安监、交通、建设、教育、卫生等安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安监局,龙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2007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基础上,全面排查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治理整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我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排查治理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全县各行业(领域)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煤矿、非煤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水运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3﹒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6﹒易受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7﹒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在继续落实2007年隐患排查治理整顿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贯彻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安全与保险互动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订、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同时,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排查治理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执法结合起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
3﹒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4﹒坚持与加强应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严防整治期间发生事故。
四、工作步骤
**年,我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时段(2—4月):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抓紧整改2007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3月底,县内较突出隐患,必须按期整治完成。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也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安全监控。
2﹒针对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以及冬春季用煤用电增加、春运高峰等因素,认真组织好交通运输、煤矿、电力等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安全管理,实施严管重罚。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
3﹒严把节日放假停产检修煤矿复产安全验收关,严禁停产煤矿未经验收批准擅自恢复生产,严防已关闭煤矿死灰复燃。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行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消除火灾等重大隐患。
第二时段(5—9月):围绕汛期和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汛期安全生产特点,重点排查治理煤矿、非煤矿山、隧道和其他地下设施,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的露天采场和建筑施工工地,存在溃坝堤危险的病险水库、河流、尾矿库等隐患,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等各项措施,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2﹒迎接北京“奥运会”召开,重点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等夏季事故易发行业领域的排查治理。煤矿重点防瓦斯、防透水,非煤矿山要防冒顶、防爆破伤害,化工厂、加油站、危险物品运输要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建筑施工要防坍塌垮塌,道路交通要防超载超限超速,水上交通要防碰撞防泄漏。
第三时段(10—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1﹒坚决查处生产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三超”行为,加大对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以掘代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和烟花爆竹“打非”工作力度。
2﹒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道路和水上交通防滑、防雾、防碰撞等措施。
3﹒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健全企业、部门两个层面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要求,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制订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同时,要全面落实各安全生产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组织隐患排查治理专项督查组,根据各阶段工作安排,开展阶段性督促检查工作,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县安监局、县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专项督查。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隐患排查要突出四个重点,即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全国“两会”、汛期、“奥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一般隐患要及时整改,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或者一时难以排除的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治理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监控,对整改不到位和整改不力引发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直到予以关闭取缔。
(三)加强宣传,发动群众。要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围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开展交通、消防、危化、煤矿等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事故隐患的辨识能力。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单位,要公开予以曝光并严肃查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入落实20**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要求,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排查隐患:隐患排查率100%;
(二)强化隐患整改:一般隐患整改率100%,重大隐患公告公示率100%,市级备案重大隐患年内整改销案率95%以上;
(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隐患排查制度建立率100%,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危险源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企业四级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信息系统。
二、排查治理范围、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地区、各行业(领域)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煤矿、非煤矿山、冶金、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3、渔业、农机、林业、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乐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6、易受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7、近年来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的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情况,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13、各级政府、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重点工作时段
“隐患治理年”活动要围绕各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难点、重点,统筹规划、分段实施、整体推进。
第一时段(3月20日至4月30日):围绕确保企业节后复工和“中国?**首届油菜花节”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一)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重点突出、特点鲜明、适用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同时要督促和指导基层和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好活动方案。通过召开安委会、办公会,以及职工大会等会议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媒体、简报、网站、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切实把隐患治理年活动覆盖到所有机关、生产经营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形成人人关注、个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督促整改20**年排查出的各类重大隐患,凡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务必于3月底前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
(三)严把停产检修矿山企业复产安全验收关,严禁停产矿山未经验收批准擅自恢复生产,严防已关闭煤矿死灰复燃。特别要针对部分煤矿受灾停产造成瓦斯积聚、积水、供电不正常等突出问题,督促复产煤矿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严防事故发生。
(四)抓好“中国?**首届油菜花节”期间的安全监管。要以道路交通安全、旅游安全、烟花爆竹安全、消防安全等为重点,强化安全检查,严格安全管理,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消除火灾等重大隐患,全面排查治理交通运输安全隐患,切实抓好危险路段整治,为活动的顺利举办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时段(5月1日至9月30日):围绕汛期、暑期及北京“奥运会”期间等重点时段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一)针对夏季暑期长、气温高、温度大的特点,围绕防火灾、防触电、防雷击、防中暑、防容器爆炸、防疲劳作业开展隐患排查。抓住进入汛期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把矿山、隧道和其他地下设施,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的露天采场、建筑施工工地和公路交通运输干线,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河流、尾矿库等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防火等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加快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确保汛期到来前整改到位,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的,要加强监测,制定预案。
(二)以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等夏季事故易发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抓住容易引发事故的重大隐患,加大治理力度。煤矿要重点防瓦斯、防透水,非煤矿山要防冒顶、防透水、防爆破伤害,化工厂、加油站、危险物品运输要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建筑施工要防坍塌垮塌和室外作业高温中暑,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要防高温引发爆炸,道路交通要防超载超限超速,水上交通要防碰撞防泄漏。
(三)加强对“奥运会”举办期间各类宾馆饭店、商场市场、旅游景点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相结合,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加大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时段(10月1日至12月31日):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一)切实抓好国庆黄金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查处生产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三超”行为,加大对矿山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以掘代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火工品、烟花爆竹的力度。
(二)指导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寒风、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道路和水上交通防滑、防雾、防碰撞等措施。
(三)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健全企业、政府两个层面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建立基础数据库,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企业四级重大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系统,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做到“四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将隐患排查治理与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各行业、各企业叫响“不是企业消灭隐患,就是隐患消灭企业”的口号,坚决改变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的错误倾向。组织保障到位。所有企业都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班,县、乡两级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隐患排查治理督查组,市、县两级安委会要成立专家指导组,各工作组一经成立,要保持相对固定,负责到底。责任落实到位。对每一处隐患,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隐患谁整改”的原则,层层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排查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或投资主体的推进整改责任,安全专家组的巡视指导责任,以及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安全监管执法部门的检查督办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整改责任制,确保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信息披露到位。各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原始台帐,按规定要求向上级部门报送相关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分别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每月向市安委会办公室上报整改进度情况,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信息系统。同时,要建立重大隐患上报、挂牌督办、公告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强化社会监督。
(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良好氛围。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借助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载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大力宣传隐患和危险源的辨识标准、方法,提高公众识险辨险防险能力。要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七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和引导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增强抓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主体责任,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实施群防群治。各地、各部门、各中省企业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迅速制定下发具体实施意见,迅速贯彻落实到基层。
(三)坚持“三个结合”,完善方式方法。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加强企业班组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对一线操作人员识险辨险防险能力和意识的教育培训,遏制和减少“三违”行为;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相结合,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按标准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按标准进行作业和生产,按标准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坚持隐患排查治理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创建相结合,全面落实“科技兴安”战略,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安全装备和设施质量,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和水平,进而达到消除隐患,消灭事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