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创新创业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创业教案

第1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安全思想教育是整个安全生产程序中重要的一环,创新安全教育载体,有的放矢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工作,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和谐发展。

一、以改变“要我安全”为基本点,全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

当前,“要我安全”在一部分职工的思想中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安全上时时处于被动地位,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安全规程、安全技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况,以这样的心态工作和操作先进设备,极容易酿成事故。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便迫在眉睫,这就必须创新安全教育载体,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要实实在在,切中时弊,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要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职工家庭和宿舍中,及时掌握职工的心态,对思想上有负担、工作上不专心、安全上不放心的人进行重点帮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家庭教育、职校教育、单位教育“三管齐下”的方式。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妻子、父母、子女等亲人来做当事人的安全思想工作,以夫妻之爱、父子之情来唤起职工的安全责任心。职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举办安全培训班,传授安全知识,讲授保安技能,以提高职工的业务保安能力。单位教育要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采取现身说法,召开反思会、揭短会及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快板、征文演讲、案例展出、联保单位安全联谊会、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广大职工从生命价值中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亲合力和亲切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工作中逐步渗透,在休闲中深思,使安全知识在职工的头脑中扎根,从根本上改变“要我安全”的现象。

二、以实现“我要安全”为切入点,全力提高职工自身安全能力

“我要安全”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正确指导自身的工作行为,对自身生命价值体现的一种追求和向往。真正做到“我要安全”,仅凭主观意识还不够,还要在加强职工岗位技能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提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上下功夫。一是互动学习法,在每次教学前拟定职工所需掌握的技术方面的内容,师生通过相互沟通、消除认知障碍,培养学员的自主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经验交流法。发挥各技能岗位工种中“行业状元”的作用,以他们的切身体会讲述经验性的、前沿性的技术以及在岗位上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三是网点培训法。以基层区队为单位,利用职工班前班后等业余时间,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如采煤司机、瓦检员培训班,教师可以深入井下,以师傅的身份,现场指导,现场讲解,现场试验,这种做法既能缓解工学矛盾,又能锻炼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是现场观摩法。就是在讲授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不同岗位工种的实际,在不同的地点观看技术操作的方法。对于一些能够搬上讲台的实物或模拟物体,则搬上讲台,现场讲解能让职工现场实习,现场体会,这样,有利于职工尽快地掌握专业技术,尽快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操作应用。

第2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案例 信息库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有数据显示,从2001年的全国高校毕业人数114万,经过12年的高校递增式扩招,2013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虽然国家每年有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等各种体制内招考,但是录取的人数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消化这样庞大的就业群体。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出路,就是鼓励他们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江西省的创业环境和江西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有着自身的特色,探求一条适合江西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全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实地采访、交流、收集、整理65位江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事迹,将他们的创业案例整理编辑并由江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作为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的辅助教材。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为探索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模式、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复合性创业人才,促进江西省高校案例教学提供实战式的信息库,为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架起一条有价值的桥梁。

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研究背景

(一)国外大学创业教育案例研究现状

国外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比较成熟,创业教育案例库也比较丰富。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一直是重点与核心,而案例库组建工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教材。Gerald E.Hill(1988)指出,早期大学创业课程有三种模式:一是创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BP)。许多创业入门课程都是帮助学生分析一份创业计划书,而以后阶段的课程仍以创业计划为中心环绕展开。二是企业生命周期。指企业从创意到创业计划书、募资再到公司成立、上市等。三是企业功能。即以创业为主所衍生出来企业管理功能的课程教育。无论哪种方式,其教学的主流方式都采用案例教学,因此提供一个全面的案例库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较早,成功的高校教育要数百森商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美国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国家,美国年轻人创业很多。特别是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的模式。Jonathan Levie在1999年对英国133家开设创业课程大学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院校理论导向课程采取课程论文学习与采用固定教材教授方式为主,分别占55%和58%,而实践导向课程则集中在创业计划和创业者讲座方法上。Vesper对941所大学商学院调查发现,本科生教学基本采用案例教学,而且许多大学都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案例库。

(二)国内创业教育案例研究现状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创业教育案例研究才刚起步。1990年下半年,由国家教委牵头,成立国家协调创业教育实验和研究小组,对创业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998年,清华大学在其MBA教育中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2002年5月,我国正式实行高校创业教育。北京航空大学举办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以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院校为试点单位,为我国创业教育进入实质性阶段拉开了序幕。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在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分别召开了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不够,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课程还未成体系,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还有待完善,仍然没有研究者完成一个相对成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库。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的教材相当缺乏,大多数教材缺乏好的大学生创业案例做支持,致使创业实践课程缺乏参与性、互动式。案例库组建工作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参与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文字整理,是一件非常复杂而艰辛的事情,研究者将在此方面进行探索。

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组建的作用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是当今高校扩招和就业率低下的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案例信息库的组建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教材。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源于教育体制的模式,我国的教育从启蒙开始就是应试教育,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辅,互动的因素极少,学校班级要完成教学计划,学校要提高升学率等硬性指标,学校的竞争力突出表现在各学校中考、高考的重点升学率上,严重扼制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我国的家长经历改革开放、企业改制等社会转型的各种时代,绝大多数认为人生还是求稳的好,所以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听话,督促孩子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好的学校,其它读书之外的一切事由家长操办,造成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成为眼高手低的无竞争实力的一代。面对中国式教育成长的青年学生,如何改变他们的创业观念,激发创业信心?笔者认为组建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通过现实中成功创业校友的创业事迹的宣传和感染,鼓励他们做有闯劲、有理想、有意志力的有为青年。课题组人员经过几年的采访、收集、整理、编写了江西各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案例65例,并由江西高校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为创业教育实践案例教学提供辅助教材。

(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点和帮助

建立江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导师库并由江西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颁发创业导师聘任证书。聘请这些创业成功的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到高校开展创业讲座、各种创业大赛的指导,为大学毕业生创业途中提供指点和帮助等。各位案例库的创业导师非常乐意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基地,也接收毕业生到自己的企业去学习和工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中,经济市场是无情的,如何规避创业的风险、选择适合项目,个人的性格、经历、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了解自己的创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之处,可以少走弯路,也逐步历练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大学生创业案例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江西省高校案例信息库的创业者都是各个学校的校友,创办的企业的规模都是中小企业,这样的关系让在校大学生没有距离感,也容易与校友进行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很多高校大学生也承认,在大学里没有掌握多少创造力、实践力和开拓精神。因此害怕创业,整天忙着考编制内的岗位。比如:2013年1月,哈尔滨7名研究生为获得“事业编制”而走上清扫保洁工作一线,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许多毕业生在外企做过,工作经常加班,没有个人休息的时间。也想过自主创业,虽然国内还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错过了黄金就业期很可能一辈子沦落。而很多家长都用一辈子的坎坷证明了“编制内”的优越,这也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从这些方面看,有编制就意味着有一份稳定的社会保障,也理解有“编制”身份的份量。

复旦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任远认为,“编制内”不可否认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却反映出人力资本配置的方向出现了扭曲。如果知识生产部门和企业不能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活跃。如果最能吸纳人才的部门都是“编制内”,说明社会的活力在减弱,体制壁垒可能会形成社会分化和社会割裂。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激情,开展各种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关注有关各种创业信息、创业舆论宣传。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多锻炼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在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孵化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团队进行跟踪调查,让学生采访创业者、收集资料,通过创业导师经常性的工作指导,让大学生重新燃起创业的激情,因此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信息库组建的意义

(一)创业案例信息库建立有利于创业教育教学课程的探索和改革

创业教育案例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部分课程中,有利于提高创业教学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教育理念,我国在20世纪末开始推广创业教育工作。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试点。在这种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成立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源于对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的拓展、性格的因素、经济的压力等。2013年全国共有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是缓解就业的途径之一。高校在对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创业教育集于浅层次。许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报告。第二,创业师资缺乏。兼备理论和实践教师非常少。第三,创业教学课程不系统,且缺乏参与式教学技巧。建议高校的本科教学确保学生基础课程不变,适当弱化某些公共课程,着力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开设企业家精神、团队拓展、思维训练、领导力、创业管理等课程。通过对大学生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案例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部分课程中,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融入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创业教学效果。

(二)创业案例信息库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创业复合型人才

创业案例为大学生建立社会网络关系,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观平台和实践的平台,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少大学生往往只是有创业的想法,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就害怕难操作和坚持。对创业大学生而言,创业是加深个人历练的过程,创业的路程举步维艰,从创业计划的方案制定到异地创业的实践,会出现与事先计划方案的不同点,比如由于对目标的不熟悉,方案制作可能与实际活动不相符合,对突发事情应急措施不够,这些往往让创业者措手不及、无法应对,从而体验到市场经济是无情的。如果通过创业导师的提供帮助,建立和积累社会的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去学会拓展能力,在创业的路程中会少走些弯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案例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案例教学的效果。创业教育是立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教学特点。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案例信息库组建适用于江西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江西全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开展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案例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培养大量的复合性创业人才、发展大量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最终促进江西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实现江西省经济在中部地区崛起。

参考文献:

1.杜侦,陈文华.江西大学生创业故事.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2.关小燕,陈文华.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第3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 安全宣传 教育路径

笔者所在的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胜利实现了第八个安全生产自然年,连续安全生产2976天。总结多年的实践,成功探索了“七五”安全宣传教育新路径,有力地助推了企业实现安全发展。

1.在安全宣传教育立意上体现“五个一”的追求

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取向必须旗帜鲜明,用心思考向哪些方面发力的问题。一是要突出一个基调,即安全于心、规范于行、快乐于岗、荣耀于果的自主安全管理基调;二是要发展一个理念,即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三是要追求一个目标,即事故可防可控,追求零伤害的目标;四是要完善一个机制,即自主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安全长效机制;五是要实现一个转变,即由人治管理向依法依规管理和文化管理的综合现代化管理转变。

2.在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上创新“五个一”的途径

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必须新颖多样,正真调动员工口味,达到入心入脑的目的。一是实施亲情式安全教育,按照不同阶段出现的典型事故案例组织亲历者和家属到基层单位巡回讲安全,引导员工进行自警;二是实施对号式安全教育,由带班班组长和管技干部按工程环节亲自到现场进行对号式安全部署和教育,引导员工进行自查;三是实施启发式安全教育,针对单位出现的安全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员工主动思考,提高安全教育过程中员工的思想注意力,引导员工进行自律;四是实施点评和提示式安全教育,提高班前会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引导员工进行自省;五是实施座谈研讨式安全教育,专题解决员工安全思想麻痹、安全责任缺失、安全管理粗放的问题,引导员工进行自责。

3.在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上覆盖“五个一”的网络

安全宣传教育,必须注重发挥宣传阵地的辐射和导向作用,借助阵地占领员工思想,实现安全常驻于心的目标。一是加强井口信息站电子平台警示教育阵地建设;二是加强基层单位会议室常规教育阵地建设;三是加强地面井口走廊和井下井口区域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四是加强家属联保二道防线阵地建设;五是加强班组安全互保、宿舍慰问嘱托亲情提示阵地建设。进而在矿区内真正编织起如影随行的教育网络,通过理念提振激励人,通过视觉冲击触动人,通过案例教育警示人,通过文化辐射塑造人,通过亲情嘱托感化人,引领员工时刻绷紧安全弦。

4.在安全宣传教育目标建设上培育“五个一”的队伍

安全宣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构建与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大群安队伍,为安全生产提供人本支撑。一是培育有荣耻感的操作队伍,使“我安全、我快乐、我光荣”的安全价值观深入人心;二是培育有使命感的监察队伍,实现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相匹配、行为纠偏与教育引导相并重、排查问题与现场指导相融合;三是培育有责任感的管理队伍,能够把安全当成压倒一切的政治使命,切实提高安全执行力,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的“三铁”精神抓安全;四是培育有艺术感的帮教队伍,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道,促进“三违”人员思想转化;五是培育有方向感的宣传队伍,将安全生产周期较长视为一种隐患,认真开展以防骄满、防麻痹、防松动、防厌战为主要内容的“四防”安全教育,积极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舆论氛围。

5.在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上健全“五个一”的机制

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切忌单纯说教型和以罚代管型的方式,要加强以教育引导、责任激励、典型引路为抓手的综合制度建设,强有力地引领安全工作全员想、全员抓、全员管、全员建。一是健全履行安全责任的问责机制;二是健全推进安全管理的考核机制;三是健全创新安全教育的推广机制;四是健全促进安全达标的督导机制;五是健全触动“三违”的通告机制,形成“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罚教结合” 的帮教模式。从而在制度约束下和机制的激励下,积极培育员工不想违章的思想、建设员工不敢违章的环境、创造员工不能违章的条件。

6.在安全宣传教育载体建设上搭建“五个一”的平台

要从载体支撑的角度用心研究和搭建安全宣传教育的平台,切实提高安全宣传教育的生命力。一是积极搭建提升素质能力的学习平台,加大以实物演示、实际操作为重点的“双实”培训工作力度,建设安全型、实战型、复合型、自主型的员工队伍;二是积极搭建推广经验教训的交流平台,网上开通《安全资讯动态》栏目,通勤车上安装LED屏和播放器,时时传递安全信息;三是积极搭建查处事故违章的警示平台,通过每天在井口信息站电子屏上动态滚动播放事故处理通报,每周开展“安全警示日”教育,实现安全警钟长鸣;四是积极搭建进行系统追问的分析平台,查找管理漏洞、揭摆责任缺失、锁定问题根源,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源;五是积极搭建开展应急救援的模拟平台,模拟煤矿事故,开展实操演练,防患未然。

第4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兰州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当今美国大学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核心课程+课程模块”培养模式,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创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如何开设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重点探讨,同时提出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实施该模式的有效措施。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我国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安全。要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J。

一、目前我校信息安全专业的现状和问题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首先创建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随后,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了“2+2”信息安全专业方向,并于2007年面向全国招收信息安全专业方向本科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信息安全专业建设方面还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与实验环境上更是资源极度匮乏,同时也缺少相关的参考标准和借鉴模式。

(一)专业知识结构方面

专业教学计划不够完善,课程体系中缺少与实践相关的信息安全学科的特色课程。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普遍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难以构成专业知识结构。而一些信息安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某个相近学科课程体系的翻版或者延伸,在课程中注重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单纯安全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缺少系统观点与方法,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与实训培养方面,对于如何构建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如何设计与实现安全的信息系统等重要问题涉及很少。

(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

信息安全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去认识体会,才能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提倡基于仿真的信息安全教学法。我校现阶段尚不具备仿真环境的实验条件,现有信息安全学科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还相当落后,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防火墙或者入侵检测等实验,而对于网络对抗等更进一步的实验基本没有涉及,或者无法完成这些复杂的信息安全实验。

(三)相关专业人才方面

我院在信息安全学科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学术与人才培养积累,组建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梯队。但在实际教学与应用中,信息安全学科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还缺乏深厚的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积累,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目前这种情况势必制约信息安全专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院信息安全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际研发能力,使信息安全专业成为重点发展的学科。

二、“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创新技

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英国等国家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不仅将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级别,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校中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当前,美国大学中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普遍采用“核心课程+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从模块课程中任选几门课程,而不必选修整个模块课程,使学生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同时还便于教学管理和因材施教。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教育,也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在原有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确立核心课程模块,保证信息安全专业的基础性。同时,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除核心课程外的专业方向的课程,依其内容联系等划分成若干个课程模块,以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主修方向,并合理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当今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故在借鉴以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创新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

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开设,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和实验课程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该专业由核心学科、支撑学科和应用学科三部分构成,是一个“以信息安全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信息工程和通信技术等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国家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安全防护为应用方向”的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体系。该学科交叉性强,应用领域宽。借鉴国外如美国、英国的经验和国内一些高校的办学经验,我们将教学计划中的“计算机网络”、“现代密码学”、“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实验与实践教程”、“编码理论”等作为核心课程,其它专业课程分为几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同时将信息安全领域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事业发展、前沿热点等最新动态,以专业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构成现在的信息安全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行实训基地培养模式。不仅要在实验室里研究探索,更强调和注重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培养锻炼,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一些课堂上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大胆尝试,逐步积累实践经验,以此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训基地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策略上、技术上、Bs、cs、安全性分析、安全体系框架设计和安全产品研发等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技术能力模式

本科教育阶段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更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新知识的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使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不断发现新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压力。以使学生主动地加强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才能真正达到面向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认知能力;面向真实世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面向发展世界,培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合作时代,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沟通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目标。

三、实验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思路

(一)建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信息安全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本科教学不但应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还应建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这对于促进该专业的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近几年来该专业的发展需求,并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选择以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切人点,在实验教学中尝试将实验教学分为网络基础技术实验、密码技术实验、网络攻防实验和系统安全实验4个层次的内容,搭建一种分层次的体系结构和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模式。我们深入研究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具体措施,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教学,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两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以虚拟实验为主流方向的实验室改革可以使我们逐步走出实验教学的困境,例如开发一个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进行密码学实验,使他们更直观的理解系统内部的加密过程,从而真正达到创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该专业所学的大量课程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所以应重点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的合作,为学生创造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机会,打通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渠道,使学生能够明白真正的社会需求,使其得到既实际又规范的训练。实训基地可分为固定性和变动性两类,这样能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锻炼机会。这方面我院的信息安全专业近年来做了许多创新性工作,不但为当地政府做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同时也为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例如:2007年成立了“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系统测评(甘肃省)分中心”,正在筹建的“TC—sP趋势科技认证考试”,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并已取得初步的效果。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实训能力的培养

对应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四个层次,在学生实训方面主要安排以下内容:建立常用的各类计算机网络NT、Novell、UNIX等网络的连接;微机的组装及故障排除;加密系统、防火墙技术、病毒的防范、黑客攻击与防范和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及认证模拟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这种分层次和多元化的实训锻炼,真正提高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安全本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和教学保障

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实验结果做鉴定,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目标与实验结果之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激励和改进,形成以评促学的动力机制J。实验教学可分3种层次进行评价,按是否数量化分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分类,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层次模块分类,分为阶段性实验课作业评价和实验考试评价。同时在实验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有足够的实验时间。虽然我校由于实验环境、实验经费等诸多原因,在实验教学时间的保障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还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时间。(2)保证有可实训的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和国内几家著名的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能够得到规范性的实训提供了保证。(3)保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的指导。除了学校的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做现教学与演示,达到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参加实训习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实训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第5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关键词】专业规范;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训练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已于2012年6月颁布,现已实施。该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由此办该专业就有了统一的标准,使办该业的学校有章可循,同时对该专业的评估也有了标准。为该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专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现本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

1.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看现有人才培养方案。

1.1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着基础理论要精、实践能力要强、特色培养要鲜明的教改思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建筑工程、地下与岩土工程、幕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到教育与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教学学时、学分可以看出,详见表1。

1.3 实践教学体系。

各种理论课中的实践学时共334,学军、公益劳动2周,各种实习共10周,各种课程设计13周,毕业设计14周,合计39周(3分)课外培养计划5学分也是实践学时。

2. 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

2.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2.2 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和大学生创新训练三部分。其中专业知识体系由工具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四部分构成。其课内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周教)分布见表2。

第6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Methods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students,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the case centered teaching model. Results The new teaching mode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rticipate active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5%,the participate in active learning of control group was only 75.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Clinical medicine;Teaching reform

目前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是随着医学医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致使教材内知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1-2];二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未来实际的工作需求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很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3],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我院采取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7月期间,选择我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36例学生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授课对象,以《内科学》作为授课课程。将参与教改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上学期期末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学生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主要给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取讲授式教学,教学内容按着课本顺序,按部就班开展。

1.2.2 观察组学生教学方法

1.2.2.1 引入案例 引入案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取自真实案例。教学所用案例的选择必须从实际案例中进行选择,其中无论成功的治疗案例和失败的治疗案例都是选择的重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所选案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有最终的治疗结果作为教学参考标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可适当进行修改[4-5];(2)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如对于重点医学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自学能力较强,可以选择较为前沿的治疗案例[6-7]。相反对于普通医学院校,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不要一味的求难求精,应尽量选择常见病和多发病,若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或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后,可是当提高案例的选择难度。

1.2.2.2 核心内容精讲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围绕着上一环节引入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展开,教师讲解过程力求简短精炼,重点讲解基础和难点内容,知识之间不必连贯,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相关的医学知识有所了解。

1.2.2.3 自学思路提点 自学思路提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自习。如某些医生是治疗该疾病领域的权威,可以建议学生通过作者检索的途径,学习以上医生与其他医生治疗方法的共同点和区别等[8];(2)知识扩展引导。医学是一门综合的知识体系,不仅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有所联系,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等学科也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自学思路提点的过程中,要有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2.2.4 学生自学 在学生自学方面,学生按着教师上一环节提出的自学思路进行自学。

1.2.2.5 师生有效交流 在大部分医学高校,教往往不用坐班,即上完课后或是到研修室备课,或是到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等。但在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然遇到更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仍然无需坐班,无疑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首先对教室坐班制度进行一定修改,要求每位教室每日固定在教室或办公室坐班1h,其作用就是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时间设置上以学生课余时间为准,不能与其他课程时间相互冲突。另外提供微信和QQ等现代化信息沟通手段,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教师每日定时向学生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遇见问题及时加以指导。

1.2.2.6 学生讨论 学生自学完成后,统一回到教室中进行集体学习讨论。在讨论时,教师不对讨论内容加以干预,尤其遇到错误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之间自行解决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主要工作如下:(1)维持讨论秩序。要求每名学生先举手后发言,注意语言文明,若学生有过激或不当行为,及时加以终止。若多次屡禁不止,可取消其参与讨论的资格[8];(2)鼓励内向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对于性格较为孤僻和内向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先发言,或采取主动提问的方式,使其尽快融入到讨论的学习氛围中[9]。对于极个别不敢发言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1.2.2.7 教师总结 教师对提出的案例进行总结,即围绕着案例实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精讲。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正反举例的方法[10],如哪种或哪些方法效果好,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反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带来的影响等。

1.2.2.8 学生总结 在学生总结环节,学生主要以笔记的形式加以记录,主要的记录内容包括:(1)对上一环节教师总结的内容进行详细整理;(2)对整个自学和讨论环节进行总结。如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解决方法,讨论时观点和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等[11]。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如下:(1)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以参与教改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是否增加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两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明显增加、有所增加和未增加3类;(2)学生本学期的《内科学》学习情况。以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查结果分为高、一般和低3类,整体情况为前两者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毕后,采用SPSS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本组学生中,86.76%的学生未感觉到学习时间有所增加,89.71%的学生未感觉学习压力有所增加,提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较小。见表1。

2.2 两组《内科学》学习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内科学》学习的整体积极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讲授式教学是医学高校普遍采取的教学法,其主要弊端在于教材的知识是固定的,学生长期按着课本进行学习后,往往使学生的学习视野拘泥于教材内容中,也与实际的临床实践相互脱节,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2-13]。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如在知识内容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围绕着真实案例展开,将教学起点由课本改为临床实践,从而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讨论作为教学过程中主体,在以上环节中,学生摄取的知识根据自身对案例的理解展开,加之教师全程有效引导,充分扩展了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互结合。因为若完全以案例教学法为教学手段,虽然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的灵活性,但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讲授式教学,若突然进行教学改革,难免会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14],尤其对于自学能力和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很可能无法与教学进度同步。因此采取以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教授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利用讲授式教学对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为学生对案例的自学和讨论提供保障[15],再引入案例教学的教学环节,以此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医学高校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如首先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整体培训,使教师在主观上认识到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结合的必要性和结合的技巧方法等,增加教师对教改的理解[16];自学思路提点要适度,自学指导不能过于精细,也不能过于浅显,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因人而异进行指导[17];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在交流的初期,教师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如多到寝室走访等,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和讨论机会,不能向学好的学生倾斜,做到公平公正等[18]。以此保证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有序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发现,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学生的培养非常有益处的。如在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方面,仅有4.41%的学生认为学习时间明显增加,2.94%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明显增加,提示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且与采取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对照组学生比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肯定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对其他医学高校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水莲.PBL结合OBL模式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以“南山班”风湿免疫教学试点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227-230.

[2] 董敏.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40-142.

[3] 钟河江.semina教学在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117-118.

[4] 付海亮.改良的PBL教学法在骨外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6):32-34.

[5] 梁艳虹,孙倩美.案例教学法培养临床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4,15(5):60-62.

[6] 董淑雯.PBL教学法在中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91-92.

[7] 何川.PBL与循证思维相结合构建医学检验教学新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22):252-259.

[8] 陈娟.案例式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4-76.

[9] 吴志远.典型病例资料库的建立结合PBL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3-5.

[10] 赵婧.案例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2):53-55.

[11] 步怀恩.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0,21(2):22-23.

[12] 徐正梅,吕开阳,贲道峰,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91-192.

[13] 崔静.内科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5):84-86.

[14] 李春艳,王莺燕,刘丹,等.案例教学法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8(36):126-128.

[15] 蔡晶,杨菁.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32(21):59-60.

[16] 曾经章.联用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进行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探索[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12-113.

[17] 李勇.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6,30(4):311-312.

第7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 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内容多与课时少,教学的方法和传统的手段,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课程配套资源缺乏,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窄。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构筑网上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措施,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采用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利用创业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介绍地方经济特色开拓学生的视野。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创新创业;网上教学平台;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97?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各专业大一新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用浙江大学编写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包括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两大板块,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四大平衡和滴定法、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该课程安排的总学时数为60 学时,除去少量自学内容外,需要讲授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定量分析基础、四大平衡和滴定法、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等内容。且教材为2007年出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添加到教学内容当中。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该课程通常会满堂灌、赶学时,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教师授课压力大,学生听课吃力,教学效果差。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喜欢学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有用知识”;惧怕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强但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都比较传统和单调,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觉枯燥乏味;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三)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

学习该课程的为大一新生,学习方法还在延续中学阶段的做法,基本不做课前预习,主要靠课堂听讲。由于大一学生学习任务重,通常老师不会给学生留太多作业,匮乏的训练使学生容易眼高手低。因此,对于内容丰富、理论繁杂、进度较快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来说,采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地学习。

(四)课程配套资源缺乏

大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需要学生在课下复习巩固。而教材缺少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动画、视频和习题解析,不利于学生课后自学。

(五)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窄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主要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余辅导时间,学生很少找老师主动交流沟通,造成交流沟通的渠道过窄。

二、改革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内容

与化学专业相比,化工、材料等专业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即可,重点是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教材中“深度”的理论知识其实对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合,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也很难用到。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即可。通过压缩“深度”理论知识,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在课堂上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来。例如:在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的讲授中,涉及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大量的理论知识。我们在讲授该章节时,不给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重点放在化学反应一般原理的应用上。以工业上氨气的生产和硫酸的生产为例,让学生从反应的方向、平衡的移动、反应的快慢、生产的成本、设备的安全性、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确定生产的工艺流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培养应用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思维能力

应用技术型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有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拟定方案,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恰当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驱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具体任务,以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同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目的[1]。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章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中,先设计几个问题,例如:融雪剂是如何除雪的?植物抗旱、抗寒的生化基础是什么?根部吸收的水是如何到达红杉树冠的?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学习完后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海水淡化装置。

(三)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构筑网上教学平台

网上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构建网上教学平台既有利于学生充分获取学习资源,又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广阔空间[2]。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络空间”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网上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课件、电子教案、动画、视频和自测题等资源放在网上。学生在学习课程前可以了解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章节的重难点,可以利用课件、电子教案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动画和视频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自主学习,自测题可以满足学生进行自我训练的需求。网上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课程配套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予以解答,拓宽了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四)介绍地方经济特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创业精神和意识[3]。而现阶段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来实施的。如何通过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是一个难题。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介绍生活中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创新创业实例,引导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例如:在课堂上介绍河南辉县农民利用山洞和野生柿子来酿造保健醋大获成功,湖南农民利用废木料来提取焦油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制取乙醇从中获利等案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介绍“人造金刚石”“钧瓷窑变”“创新药物”等内容把地方经济特色也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五)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资源,把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4]。制作、收集与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物质结构基础中,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理论等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清楚,学生也难于理解。可以使用Chembio 3D、Gaussion等软件进行分子模拟,通过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36-37.

[2] 何玲,王西平,刘树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专业课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59-261.

[3] 王雪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73-74.

第8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专项课程;开发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出现旨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好适应,从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时期国家建设所亟需的创新创业人才[1]。

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要求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立足于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促进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由此,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以《意见》为纲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此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其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只有通过教育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转化为具体能力。这个转化过程中,有效的课程载体是不可或缺的。依托专门的创业创新课程,学生在了解创新创业理念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助具体的创新技巧和方法,把握好身边有限的创业机会,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和实际就业质量。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给予创新创业教育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开展实施方面却存在较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归入学校学工部门或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范畴,形式上等同于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而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却被排除在外。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安排普遍较为紧张,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课程展开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在实训室里实训实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都是与课程教学紧密相联。在此背景下,抛开课程建设来探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严重脱离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实际的。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当前都积极兴办各种各样的“创业园”或“创业一条街”,以期通过提供便利的实体创业场地,由此为学生打造创业的“孵化器”,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创业能力并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事实上,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后天的勤奋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仅仅提供创业场所还是不够的,高职院校必须依靠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未将创新创业课程真正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定位、课时安排、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亦未能得到明确。比如说,从2009年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商职院)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虽然要求各专业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创新创业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专业安排的创新创业课程名称五花八门,往往名不符实,而且通常只是在就业指导课中增加一部分内容或者挪移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一种“空泛化”的特点,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因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尽快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而且是专项的创新创业课程。专项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必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切入点,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并安排具体实施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与传统课程相比,高职院校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强化了够用知识点和技能点,突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使学生获得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紧密依托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同步创新。

2010年5月,浙江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启动了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经过教师申报和学校评审,当年有《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创新创业指导》、《电子创新制作》与《会计分岗模拟》等四门课程立项为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并分别给与1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支持。浙江商职院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由此拉开序幕。2011年11月,学校将于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组织验收。四门课程经验收合格后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除了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等常规内容之外,这四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目标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通过大量的创新思维故事和经典思维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找出或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和其它同学一起分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总结成功创新与创业实践的感受和从事创业教育的经验,广泛汲取中外有关创新创业理论的精髓,探讨和总结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具有较为真实的仿真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一方面了解企业创办的基本要求和流程,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全方位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二)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会计分岗位模拟》课程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一方面,贴近中小型企业经济活动,有针对性地讲述企业理财业务、会计账务处理、内部审计业务的新经验、新情况,尽量从浙江中小企业实际出发规划现代企业理财活动、会计业务处理活动的内容及问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另一方面,按照会计业务证帐表处理、阅读会计报表撰写分析报告、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财务评价、企业厂房设备更新改造建议、通胀条件下企业存货模式决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制定程序、中小企业股票投资跟踪分析、紧缩环境下企业融资策略研究和书写商业计划书等八项工作任务展开情景教学,让学生在调查、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及时吸收和消化必要的理论知识。

《电子创新制作》课程结合应用工程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着重了工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组按“工程感知—理解与贯通—技能培养—综合创新”的渐进过程,将课程内容分入门、提高和创新三个层次,体现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化。同时,课程负责人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发了9个教学项目配套的硬件电路原理图、PCB布局图、器件清单、软件程序流程图、源程序、制作成品外观图、关键部件外观图以及必要的机械结构图、加工图、装配图文件和实物等,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效果倍增。 转贴于  (三)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实践平台综合性

《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积极为学生搭建网上自学、网上交流、网上咨询、网上讨论的实时与交互式教学平台。课程通过网站积累和分享各类教学资源,为师生共同提供最新社会动态与市场资讯,使学校与社会形成零距离接触。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课程负责人开办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职业博客,方便校内外学生在线访问学习,收集了大量创业案例、形势与政策,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2011年,在学校的得实网络教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课程教学人员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积极讨论课程建设内容,初步形成15个班级的网络教学平台,将传统的教学资料迁移至到网络上,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完成作业;同时,课程教学人员又开发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如协会活动分享、第二课堂等栏目,为师生在课后的交流创造了更方便快捷的路径。

《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建立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网站,在网站上开设教材建设、教学课件、习题思考、创新案例、创新作品、互动空间、在线答疑等栏目,方便学生的学习的预习和复习;同时,课程负责人还建立创新思维QQ群,每学期建立一组QQ群,实名注册(组别、专业和姓名),实现和学生的在线互动交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

三、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不足

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具体实施,确立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的发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空泛化”和“低效化”的问题。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刚刚起步,所以课程建设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纠正。

(一)课程的教材建设成绩还很欠缺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托,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支撑性教材的建设。然而,目前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市场上已经出版发行的教材还很难与新开设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配套,而且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发行是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一般都是以教师自己编写的讲义为主开展教学。比如,浙江商职院目前的四门专项创新创业课程中仅有《创新创业指导》一门课程,其课程负责人组织编写了配套教材并已出版发行,其他三门课程都使用讲义形式的教材辅助教学;其二,各课程教师编写的讲义质量不高,缺乏系统性,知识点比较零乱,照搬照套其他课程内容的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创新创业课程应有的特色。

(二)课程的建设成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具体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课程的辐射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目前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一方面没有能够及时转化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驱动力量,比如将课程的实施与学校创业园的工作安排紧密联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专项创新创业课程的成果未能主动地向其他课程进行辐射,实现成果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渗透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课程组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第9篇: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CAO-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13-03

创新与创业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涵盖了所有行业的工作内容。创业则是依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利用个人资源,发现机会并选择、开拓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机遇,进行风险投资,以满足自己的价值追求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是一种渗透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教育实践中的原则方法、内化在育人过程中的精神指向,以及用这样的思想观念、原则方法、精神指向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和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指为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协作和能力递进的公共教育平台。

制造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衡量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历次转移,都是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具备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员工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本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人育人体系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形成从培养目标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全面融合的新体系,培养既能胜任岗位要求又善于创新创业的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关注创新创业,开始加大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尽管各类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进行了特色各异的探索,也取得了成果,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师资力量、平台打造及规律探索方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改革针对性不强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出发点,以就业胜任首岗为目标。这种教育决定了把掌握知识和技能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师只是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考卷和获得标准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不全,教育环节没有形成合力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专业教育课堂,把创新意识、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素质和创造技法训练等融入课程体系。与国外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教育脱节、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脱节、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脱节、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等,致使能力培养过程中各教育环节缺乏合力。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平台功能不健全

单纯的学院化模式可以不出校门就培养出博士,但培养不出高技能人才;传统的师徒制可以培养出能工巧匠,但培养不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还是在于缺少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较大距离,还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指导等工作要求。

工科高职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但也存在创新创业意识欠缺、知识面过窄、沟通协调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等。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可知,创新创业是学生的内在需求,他们渴望学校提供各种平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而且能促进学生在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二、打造“四维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教育协作,功能互补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人的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创造学说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创造科学、创造性科学和创造工程。创造科学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创造活动与创造过程,揭示创造的规律;创造性科学则着重研究人的创造性,应用于培养和开发人才;创造工程着重研究创造技法,直接应用于创新创业活动。浙江省工科高职院校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通过在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等四个维度上搭建资源共享、教育协作和能力递进的“四维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现教育协作与联动,使各个平台功能补充与渗透,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螺旋式提高。

(一)打造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夯实学生“两创”基础

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创造学的学习、创造技法的传授和各专业创新创业有关课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在课程体系上,要充分利用“各类课程”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的人格背景中去。

1.设计分层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个案辅导剖析等,重点放在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重点以竞赛项目导向追求创新创业的成果。

2.建立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1)通识类知识普及课程。创新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创新方法、创业规划,以及营销、物流、财务、法律、公关及礼仪等通识类知识,这些知识既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传授,也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2)实践性能力提升课程。例如,从2008年开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立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强调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做中学”的工学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3.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创业课不仅要有好教材,而且必须做到教法创新。要运用“探索型”而不是“已知型”、“互动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更好地使学生把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采取和课程内容相适应的“课题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方法。从实践来看,有关体验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课程,学生不仅学专业知识,而且学会尊重、沟通、合

作等。

(二)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个性化教育,这是由人才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决定的。从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应用型、创业型。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求按照不同类型加以区别实施教育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因材施教,构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1.构建创新技术实践平台。创新实践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摇篮。自2007年以来,浙江省的部分高职院校每年都获得财政重点支持的创新基金,用于学生创新教育。学校通过立项培育、资金资助、提供仪器设备、推荐指导教师、技术咨询、进度检查、项目验收等手段,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着力把校内专业创新设计实验室等建成学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为学生自主性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支撑。通过实际创新产品的研制,对学生加强创新技术模拟训练,让学生体验创新设计及其制作的全过程。

2.构建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创业型人才就需要搭建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主要工作就是建设学生创业园。浙江省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都建有学生创业园,例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申报的有潜力的项目,给予特别的支持和孵化。在创新训练的基础之上,组成若干个科技研发小组或创业团队,由学校聘请校内外的创业导师专门对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创新团队和项目进行指导,为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试验场地、设备和资金扶持等,助推学生创业实践。

此外,高职院校也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见习的实践基地,由校企双方合作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向长期化、阵地化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便利。例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地方产业特色,建设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浙江创意园、浙江服务外包示范园等“三大园区”,并成立了创业学院,鼓励学生从事创业实践。

(三)打造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促进学习交流

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的比赛对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促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竞赛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从而有力地推动各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已设立的全国和省市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技术技能竞赛基础上,浙江省于2007年起,在全国首创了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竞赛项目包含创意设计竞赛、生产工艺革新和流程优化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社会调研论文竞赛等四个部分,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覆盖面达到95%,这已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品牌。

(四)打造创新创业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培育人文精神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另一方面,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校园文化建设等。校园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优化成才环境、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在价值选择、学术风气、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向性十分明确。高职院校建设融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校园文化是由其高教性和先进性决定的;高职院校必须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同时要重视建设具有行业属性的特色文化。一是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共建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浙江省工科背景的高职院校中聚集了一大批专兼职的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他们既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积累又有深厚的管理理论修养,是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具体活动的执行者和受益者。二是要把创新创业文化纳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创新创业文化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三是要把培育学生“求实、求精、求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敬业、乐业、创业”的敬业精神,“奉献、坚韧、协作”的团队精神等优秀的创新创业素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开展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训、举办创新讲座和论坛、组织开展科技文化节、技能节等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创新创业类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

三、结语

浙江省工科高职院校在面向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四维联动”为基本模型,根据实际实施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由此,逐步形成资源共享、教育协作和能力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志永.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35-136.

[2]吴剑平.发明创造方法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5-66.

[3]陈罅,陶勇.从感性、知性到理性的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1,(3):76.

[4]柳翠钦,顾红.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4,(5):35.

[5]周昊俊.才智[J].才智杂志社,2011,(3):45-46.

[6]赵玲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