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电控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控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控实训报告

第1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在深入开展汽车销售与技术服务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的调研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凝练等处理,得到了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基础性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后建立了新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方面建设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专业建设成效。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建立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实行“工学结合、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递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了熟悉汽车行业实际工作任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集教学、培训、对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建立了开放的双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该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过程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实施全过程与企业密切合作,实施结果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能力的高端技能性人才(合格的高端职业人)。

2.1人才培养新模式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所示。从该人才培养模式图中可以看出:新学生如何通过学校培养成为准职业人的过程;学生职业能力逐步提升、逐步递进的过程;学生接受专业培养的各个阶段相应的教学内容等。

2.2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2.1建立了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整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课程体系,建立了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能力培养项目。能力培养项目主要包括汽车销售、配件管理、保险与理赔、核损与定损、保养与维修、售后服务管理等方面。

2.2.2采用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按照能力逐级递进规律,将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1阶段:进行基本的职业素养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电路分析》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机械原理与性能等方面知识,认识、拆装汽车机械或电器部件。《汽车文化》课程(选修课程)为下一步培养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技能打下基础。《电工技能实训》、《电路综合技能实训》进行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企业见习》使学生对汽车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组织形式、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2阶段:进行与4S店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有关的各项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课程包括《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检修》、《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修》、《发动机拆装与调试实训》、《汽车营销礼仪实训》、《企业实习》等课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学习方式进行汽车销售与技术服务能力培养。

第3阶段:先在校内营销与技术服务实训基地进行《汽车整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汽车汽车营销员(取证)实训》等课程,让学生学会综合利用汽车销售、技术服务知识和技能,进行实战前的技能训练。然后,通过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汽车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技能,实现学生毕业与走上工作岗位同步进行。

2.2.3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评价体系

在学校评价方面,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多种考核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过程考核体系。例如对汽车专业知识、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评价,综合考量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知识能力等级。

在企业评价方面,引入企业员工评价体系,从政治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在第1、3阶段有企业参与学生评价、并颁发企业考评证书。实际上,在第2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不少企业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因此也很自然地将企业考评标准引入了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中。

3专业建设成效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项目已完成全部预定的建设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建设成效。具体的建设成效如下:

(1)企业调研资料。主要包括企业调研记录、专家会议记录、毕业生座谈会会议记录、专业教师研讨会记录、网络资料等。

(2)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发展调研报告。其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及专业建设规划等。

(3)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标准。以企业调研资料为根据,撰写出了符合学院格式、内容要求的专业标准。

(4)完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校企合作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教师实践锻炼运行机制、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管理与考核机制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5)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具体地说,建立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实行“工学结合、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构建了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递进的新型课程体系。

(6)完成了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和预定的专业限选课程的全套教学资料开发任务。目前,已经开发完成《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配件管理》、《汽车评估》、《汽车售后服务管理》五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完成了《汽车电子控制电路分析》、《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整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汽车综合控制系统应用与调试》六门专业限选课程的建设任务。

(7)完成了本专业预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任务。目前,本专业拥有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专业教师共计47名,其中校内教师17名,校外企业兼职教师30名。在17名校内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7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有8名,具有初级职称的有2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7名,有本科学历的10名;所有校内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

(8)完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本专业拥有16个校内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拥有北京庆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卫宇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方晓汽车修理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新发阳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北京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20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的要求。

(9)社会服务能力。本专业在2011年上学期与汽车流通协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了二手车营销师培训(共两期),累计培训80人;在2011年11月,我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博世公司合作,举办了博世汽车诊断新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 语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项目组不仅创建了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专业建设成效,而且还提高了项目组教师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能力、教学与教学研究水平,增强了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志忠等.准就业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6.

[2]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第2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 创新 课程 实践 工程技术类

1.引言

2015年经过河北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院级特色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并得到了陶行知基金会的支持。现就建设过程中部分感触较深的创新点提供给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师共勉,大家从而可以少走弯路,使我们的高职教育按照国家和社会需要良性快速发展,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尽快提高。

2.课题研究创新

2.1设立突出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课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确立哪些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和专业基础课程之间的课时分配、衔接关系对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在河北科技学院于2003年9月开始招生,历经了将近12年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课题104116自2010年6 月立项 ,2012年8月日顺利结项,自结题至今历经近三年的实践检验,顺利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和实践检验工作,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如表一所示,同时设置了素质拓展课程,如社交礼仪、消费心理学、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在汽车检测维修职业能力的养成和素质培养等方面优化了课程体系,实践证明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首肯,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适应社会需求。

2.2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涵盖课内实训、综合实训、职业资格培训、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专业核心课程课内实训、实验约占总课时的25%,实践教学的合理设置奠定了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的基础。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2.3.1学会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学生学习很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知识和锻炼更多的职业技能很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通过师生切磋、锻炼学生找到研究汽车的方法和手段更为重要。在汽车ABS压力调节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主动拆解,自发使用蓄电池实验回油泵电动机性能,区分进油阀和回油阀;听懂不如学懂,实验室新买来的空调回收充注机,销售人员对如何调试、使用均不能做出正确说明和演示,通过组织技术攻关小组通力协作、群策群力突击研究说明书和操作面板,对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目前各届学生熟练使用此设备对学院的车辆进行制冷系统进行一系列作业。汽车诊断仪使用方法不是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使用,只打开点火开关ON档,通过执行元件动作测试能既能判断点火线圈、电磁阀等执行元件及其线路是否存在故障,借助学生的好奇感和自信心,再进一步通过故障码调取、清除故障码、数据流分析、波形测试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才能结合诊断仪系统进行汽车故障诊断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3.2自主创新

汽车高新技术的学习,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农用升降机设计与制造、汽车洗车器研发、高空玻璃清洗机设计与制造、理论力学教具研发、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研制都是受到汽车技术的启发而研制成功。

2.4 实行“准军校式”学生管理,实现“零距离”办学目标

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按照学院统一要求实行准军校式管理,目的是通过军校式的管理教育模式,按照军人的基本标准来教育、规范和磨练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作风、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树立牢固的时间观念、上下级观念、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

东风日产保定轩宇久久专营店评价2008级吕宵(女)同学在汽车服务顾问岗位上“工作零失误率”。目前校外汽车实训和就业基地达到21家。其中仅河北庞大汽贸集团在全国各地维修企业多达170多家,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也获得高级工证书、军事训练证书、驾驶证等,在技能和综合素质各方面实现了董事长倡导“零距离”办学的目标。

2.5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

2.5.1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

积极倡导在教室中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室融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试验和实践教学与一体,教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5.2 倡导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教学

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倡导案例教学法;在课内实习和综合实训过程中,演练企业工作项目:如免拆清洗燃油供系统;设置故障情景:如电控悬架车辆高度控制失效等。

2.5.3教学评价以能力和素质为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掘,对于自学能力强,能够解决汽车疑难杂症、在理论和实践过程有独到见解和特殊贡献的同学,对于课外创新活动小组、开放实验室活动、体育比赛、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加分鼓励。

3.课题研究成果

3.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验室建设成效: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汽车维修中央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重新建设的实验室有:汽车电器实验室、汽车电控实验室、发动机原理实验室、自动变速器理实一体化教室。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新增廊坊东方华明、廊坊燕宝等5家实训基地。

3.2研究报告、教材建设成绩:王志欣教师撰写的汽车维修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D-专题报告,于2012年6月荣获河北省教育厅、省高教学会三等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2013年3月荣获河北省教育厅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3.3省级精品课建设成果: “电控发动机原理与检修”于2011年4月荣获省级精品课,同时课题组成员对省级精品课"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和实践检验。

3.4师资培训:师资培训按照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座和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相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占85%以上,正高级职称教师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6人。

3.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2014年获得陶行知基金会重点建设专业资助,成为院级特色示范专业建设项目。

3.6科研创新:师生研发成功理论学教具、高空玻璃清洗机、本田锋范发动机实训台架。

3.7工程技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实践:课题成果在贺阳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河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部分专业进行了推广普及,实践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院领导、广大师生的高度肯定。

参考文献:

[1]河北科技学院官方网站;河北科技学院军校式管理规范(试行),2014.3.14;

基金项目:

河北科技W院校级课题“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作者简介:

李淑敏(1971.3-)女,汉族,河北承德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研究;

第3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汽运专业;工作站;教学改革;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73-0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简称汽运专业)是汽车专业的骨干专业,主要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属于紧缺人才,所学专业课程和实训内容至关重要。《电器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和《底盘的构造与维修》(以下简称《电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底盘》)课程是汽车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为了真正实现教育部门倡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我院从2010年秋开始,率先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采用“工作站”式教学,并同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所谓“工作站”式教学,即实训室和理论课教室连在一起,授课班级每门专业课配备3名老师,其中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1名,随时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专职教师负责理论与实践教学,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以及工具的发放、借还、场地的清理整顿等,辅助负责理论教学。

通过改革,汽运专业课程原有内容理论相对减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实。教师应对发动机课程进行不断地探索改革,并长期坚持下去,使其紧跟形势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专业人才。

一、汽运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存在的问题。高职汽运专业学生学习《电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底盘》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会如何应用维修技术,并不是深入地研究设计,虽然要求掌握的知识面较宽,但要求的深度有所降低,所以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可以相对浅一些,但知识面的更新一定要快,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跟上新车市场、维修市场、售后服务的变化,提高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能力。目前就拿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适当减少部分理论知识如底盘四轮定位的力学分析、电控悬架的电控原理等内容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必须结合维修工程实际应用,指导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拓展学生的维修知识面,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改革。《电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底盘》这四门课程是汽车运用专业核心课程,但在早期这几门课程的实训教学也仅限于在室内操作,且每一门课程的实训课分散于一个学期内,每个实训都采用分小组进行,轮换等待的时间较长,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现采取两种方法:1∶2∶11~2∶2法和模块半学期法。(1)1∶2∶1法1~2∶2法。从2009级开始,采取集中上课在工作日,每天上一次课,一次上四节,第一节为理论,第二、三节为实训,第四节为考核,即1∶2∶1法。周三可上半次课,作为学生们答疑和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理(2010级周三又做了新的调整),滚动五周,第六周作为考核周,进行六周,共108个课时。一个班完毕再轮换其他班。并且班上配上两名老师,一位主讲一位助讲,可相互轮换。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实训,与毕业后从事维修工作实行零对接。所谓1~2∶2法,是根据2008级的教学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因为1∶2∶1法出现的问题是:理论课时间偏少,内容容量较大,学生理解不了,改为1~2节为灵活的理论课,理论多、难则适当加长授课时间。(2)“模块半学期”法。模块半学期法可将实践教学部分由原来的理论课之后进行,改为在学期进行一半时进行,统一安排实训教学时间,以半个学期作为实训周,在实训期间所有的实训项目同时开放,学生自由分组组合,自己安排各个实训的先后顺序。如气缸体的测量实训需六节课就连上六节,不再割裂开来。实验室内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实验项目,由现场的指导老师进行登记并记录,依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打分。在实训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综合实操能力考核,对学生在实训周的表现做一个整体评价。

二、汽运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电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底盘》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创新,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实用型人才。

1.配套教学材料的再整理。根据校企结合和教学的需要,重新修订了教学标准,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实际,并且编写相应的工单,教学过程围绕工单进行。增加了新的课件、案例分析、学习指南、学习情景、任务设计、习题库、试题库等配套辅助材料,完善了教学内容,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学质量达到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2.加强师生互动、校企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课外交流:利用互联网获取发动机的新技术,也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教学情况,以便及时地向先进的同行学习。同时利用各单位学校之间的交流,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

3.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电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底盘》课程的内容较多,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巧妙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兴趣。如电控发动机课程的传感器较多,且分散于前后章节中。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引导结合自身熟悉的能够感觉冷热触痛的人体神经末梢即传感器;大脑即发动机控制中心;运动系统即发动机的执行元件,拉近师生知识距离,使学生猛然醒悟。

4.案例教学法。引入汽车发动机实际故障案例,并使故障再现。例如有一款标志307,总是出现轮胎偏磨,经过许多尝试发现问题就出在减震器上,由于减震器的漏油造成轮胎偏磨。可以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客户与服务人员,制订出相应的维修计划,最后按照维修计划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改革后“工作站”式教学,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会有万全之策,行成于思,实践出真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加强,知识面也拓宽很多,为以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紧缺人才的需求,这就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宋芳.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技能[J].北京:当代经济,2008,(2).

[2]史雷鸣.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第4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步伐逐渐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快速的走进家庭,依据国家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43万辆,销量为1.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3倍。201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73万辆和2.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开始步入快速成长期。按照汽车拥有量与维修人才需求量的比例关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需要将会日益紧迫。新能源汽车集成了电驱动、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电机与驱动器、DC/DC变换器、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高效变速传动、氢气管理、高电压安全、氢气安全等新技术,也对维修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在与传统汽车人才招聘相同渠道与方式,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销售、维修保障服务,研发岗位招聘较少主要在电池、电控等机电技术专业高级人员为主。目前全国中高职学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极少,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也几乎为零,因此对在中职学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专业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2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2.1新能源汽车课程目标设置

通过新能源汽车的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2.2新能源汽车授课教师的培养

新能源汽车本身模块化水平较高,对不同模块间的知识理解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要以电动车技术模块构成为依据,依托大型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培训基地,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提高职业教育师资质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中职学校应积极参加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研讨会,邀请汽车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制定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统一,便于实施理实一体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教材资料。

2.3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设备配置

第5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1.1实践教学应试性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

尽管目前大多数航海类高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船舶电子电气员船上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显增加一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但是很多实践课程是虚设的。在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很多院校存在着侧重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的训练方面薄弱,侧重固定的评估考试题卡、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故障、排除故障能力的系统规划。加之马尼拉修正案要求船舶上强制增设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很多航海类院校需要根据公约对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培养的要求改变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被进一步被动改变,很多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无法做到和船上实际情况相符。这些原因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海事局评估实训要求脱节,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分析解决实际故障能力不强[2]。

1.2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欠缺

目前国内的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普遍的做法是,在实训授课中,教师首先会把与实训题卡相关的理论知识讲给大家,以此来做铺垫,然后授课教师会将题卡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再给大家实际操作进行演示,最后把完成题卡需要注意的问题、评估考点,甚至包括每一评估题卡评估考官可能提问的问题都讲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完全是在教师指定的情况下,机械地完成题卡内容,学生缺少或者说根本不需要主动积极的思考。然而评估考试时一旦考官提出与题卡相关但教师上课并没有涉及的问题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被日渐消蚀,动手能力较差。

1.3主管机关对电子电气员评估体系建设不完善,教学难度大

从海事局电子电气员评估体系来看,很多评估项目不注重营造实训创新的环境,没有制定新的针对性强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而航海类院校现在采用的评估体系,是一种以评估成绩合格认定为满足岗位适任要求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2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借鉴电子电气员IMO示范课程完善实践课程中的薄弱环节

IMO示范课程实训部分更侧重电气控制、电子技术的应用与修理,对通信导航技术在实训中对设备的维护修理提了要求,而实训大纲中对通信导航系统的要求偏高偏多。IMO的规定与实际船公司对电子电气员的要求更贴近一些。传统实训方式下电子电气员所掌握的实际解决故障能力已经难以满足航运企业对电子电气员的要求,因此了解当前航运企业对电子电气员的具体技能要求并针对要求更改实训内容是电子电气员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适当修改实训大纲,加强电子电气、电力电子、船舶电站、甲板电控设备的实训、船舶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的教学和培训,适当减少通信导航设备的课程。加强中压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适当调整通讯导航的原理实训,使之更侧重维修与保养操作。

2.2合理规划认识性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总体把握

认识实习是实践教学计划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并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拓展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认识性实习应主要了解船舶总体结构、各主要电气设备和系统及相互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安排学生到实船上进行认识实习,所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认识实习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认识性实习前应该根据实纲编制实习任务书,使学生了解需要重点进行的一些基本电气设备维修和设备操作技能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实习兴趣,并布置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最后完成认识实习报告,通过实操训练了解作为一个电子电气员在船上大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指明方向[3]。

2.3划分实操训练功能模块,采取项目化模拟情景教学

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和船舶轮机模拟器及驾驶台模拟器的组成特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与主干专业课程相关的功能模块,如主机工作站、辅机工作站、船舶电站、架机联系与集中报警工作站、通讯导航工作站等训练模块。学生通过对每个模块的训练,对比模块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提高对该模块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训授课过程中,将实训题卡进行“项目化”教学,进行情景模拟,使实训更真实。如在船舶电站模块的实训中,通过设置“自动电站的手动操作”和“常规电站发电柴油机机械故障导致全船失电的应急处理”等具体项目现实工作情境的模拟训练。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是由小组通过分工协作来共同实现,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

第6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5S”管理模式 发动机拆装实训室 应用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已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职院基层实训室这个部门来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5S”管理模式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一种相对有效手段。“5S”管理模式起源于日本,被称为质量管理基础的QC和QM。在欧美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5S”管理在我国企业开始推广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我国高校实训室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实训室“5S”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应用远落后于企业。本文结合“5S”管理模式探讨怎样在发动机拆装实训室中推行“5S”管理。

一、“5S”的意义

“5S”具体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其英文单词均以S开头,故称为“5S”。

1.整理

就是区分必需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清除多余的东西,备齐必要的物品。具体措施如下。

(1)任课老师、实验员对所在的办公室车间实训室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硬件和软件。

(2)明确界定不常用的物品的标准,制定非必须品判断标准表。

(3)坚决将非必需品从现场拿走。将弃置物贴上标识,明确处理期限、责任人,对于已处理完毕的物品,事后不要提出异议。

(4)调查工具使用频率,决定存放地,每次实训使用的物品、工具、设备放到易提取的位置,不常使用的物品可以放得远些。

(5)制定非必需品的放置方法。

(6)任课老师、实验员在课前课后检查是否乱放工具、设备。上课前后要对实训学习进行讲解。

2.整顿

清楚物品存放位置,马上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物品。

(1)明确存放的物品,对拆装工具、测量工具有明确的规定。

(2)根据课程的进程,确立物品放置的场所。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使用的物品时有不同,给予适当的安排。

(3)工具设备可区分为随时使用、常用等情况分别存放,使学生、教师可以轻易将物品归位。

(4)划线,对每台发动机在拆装前要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5)确定责任人员及其分工。

(6)每次课后,对实训的学生组长有明确的责任,要求物品归位。

3.清扫

将现场变得整洁,使人心情舒畅。

(1)将实训室建立责任区,制定干净程度状态表。

(2)从源头进行治理。制定保持所需的行动及时间安排。

(3)让清洁变成一种习惯。每次实训结束后,学生分小组进行打扫。

4.清洁

对整理、整顿、清扫(“3S”)的坚持后深化,保持愉悦的现场环境。

(1)制定干净清爽的外表标准。教师学生都要有适当的仪表,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学生的着装,要像在工厂上班一样,有工作服。

(2)制定目视管理的基准。目视管理标准要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3)灵活应用检查表,保证改善的不断深入推进。检查表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

5.素养

对于已决定的事情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习惯,并于掌握。

(1)推进“4S”至习惯化,使教师、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素养”促人成长,对实训的每个小组,制定个人成长记录一览表。这种一览表最后作为平时成绩计算入期终成绩。

二、在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应用重点

1.文件的“5S”

整理:明确哪一类文件的必要,及时清理非必要文件,包括在电脑中的各种软件。非必要文件要进行评估。

整顿:将文件编号并分类放置,并作目录,同时制定修订的周期。

清扫:做好防尘等工作,定期修补,由老师管理,学生在教师许可的情况下,参与清洁,特别注意电脑软件的清洁。清理前要进行必要的评估。

清洁:统一文件夹。

素养:使用后及时归位。使用计算机后,非必要的文件要清理。

2.环境的“5S”

整理:明确发动机、工具、机油、汽油的环境要求。

整顿:制定发动机、工具、机油、汽油等相关区域,设置警示、隔离、存放标识。

清扫:明确环境控制责任人,做好记录。每个小组都要有责任人,可以交叉换制。

清洁:清洁卫生定期检查。组长、教师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素养:师生自觉对实训场地进行控制,保持良好的环境。

3.设备的“5S”

整理:对发动机和维修设备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可以进行教学使用,哪些停用待修。当发生没有损坏或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教师并做好纪录。

整顿:对发动机和维修设备进行编号,按使用流程定向放置。使拆装工具和检测设备处于易取位置。

清扫:对每台发动机和维修设备,保养及定置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新一些旧的,损坏的零部件,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同时负责。

素养:一般情况下,要经过实验员许可学生方可按规程操作。

三、结语

1.“5S”管理活动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中的推广,不仅能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而且能教育引导广大的学生参与到实训室的管理中来,从而培养从业能力,提升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要保持整理、整顿、清扫状态,重要的是实训教师对“5S”活动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与协商,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2.评估标准要统一,检查前,讨论出一个统一的评价分数。对每个评估项目的评价标准进行统一,有利于“5S”的继续推进。

3.确定样板区域。展示“应该达到怎样的干净程度”,指明目标方向,在“5S”活动中非常关键。

第7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竞赛; 本科教学;第二课堂; 创新项目;创新人才;智能车竞赛

Intelligent Car Racing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FAN Ji-Dong, SHI Zhen-Dong,YANG Zheng-Cai,LV Ke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44200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 relations between intelligent car racing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gives respective solutions, which are also suitable to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the second classroom; innovative project; discipline contest; intelligent car racing

【中图分类号】TP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61-01

1 引言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电子技能的培养也成为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非常重视汽车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汽车工程系开设了《微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课程,已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鉴于课堂教学中偏重理论,所采用的示例多是单一模块的应用,与毕业设计和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有脱节,参与智能车竞赛,有利于学生提高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临场应变能力等,非常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自2006年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组委会提供一个标准的汽车模型、直流电机和可充电式电池,参赛队伍要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路径的智能车,在专门设计的跑道上自动识别道路行驶,谁最快跑完全程而没有冲出跑道并且技术报告评分较高,谁就是获胜者。其设计内容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能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于选手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将竞赛对教学从观念、到教材、实验等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努力转化为课程建设的现实成果,从而加教材建设,整合实验环节,优化教学评估模式,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汽车电子课程体系。

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电子教学中的实践内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在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的组织和培训上遵从“课堂学习打基础,课外实训炼功力,竞赛辅导强综合”的方式,建立起了分层次的竞赛培训体系,把课堂教学纳入培训体系,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1 夯实课堂理论: 车辆工程专业已学生先期学习了《大学物理》、《电工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三门与汽车电子有关的课程。《微机原理》是必修课,安排在大三上学期,结合实际和汽车专业特色,对《微机原理》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重点介绍微机接口等硬件技术,并计划重组教学内容,改为《单片机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是专业必修课,介绍了汽车常见电器工作原理,完善了汽车四大件中的电器环节,重点介绍了飞思卡尔单片机的组成、模块功能;《嵌入式系统》则作为公选课,汽车电子基础较好的同学选修,内容包括异步串行通信技术、车用总线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这些课程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2.2 加强实践环节: 《微机原理》60学时,其中实验环节10学时;《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48学时,其中课程实验14学时,占总学时的1/3,设计制作了400套实验箱,学生可将实验箱带回宿舍练习,并且实验成绩占总成绩1/3;《嵌入式系统》36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课程结束后有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考核时,实践环节都占很大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汽车系,汽车电子的实训操作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传感与测试技术》让学生掌握了传感器、执行单元的相关知识。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创新设计》等课程都有汽车电控技术的内容。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包含了汽车电控的理论知识。

2.3 强化课外实训: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具有的广泛性、自愿性、兴趣性的功能特点,汽车工程系系领导给予了大量支持,为汽车工程系飞思卡尔智能车队“蓝宙小组”提供了3个活动室,共计240平方米,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帮助。“蓝宙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己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训活动,每年新生入学,积极自我宣传,吸纳新人,针对未学过汽车 电子的学生开展培训(由有经验的学生讲解),都是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这些培训形式很灵活,集中授课学时很少,个人动手实践较多,但效果非常明显,很受学生追捧。由于学生社团的自主活动给了尖子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使其成就感增强;也让其他学生在与尖子生交流时没有向教师求教时的心理压力,进步神速。此外,尖子生也能在教师的上机课上帮助指导新手。

2.4 注重赛前辅导: 赛前的辅导主要侧重于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和强化,一般按照竞赛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主题进行培训,或者在准备竞赛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为了筹备参加“全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汽车工程系在赛前2~3个月会联合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主办校内选拔赛。汽车系学生分成光电、CCD、电磁、创意4个小组参赛,指导教师则从难度、可行性、技术细节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

如此,既使学生的作品日趋完善,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谓一举三得。

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系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实践效果

自2006年起每年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成绩显著,汽车工程系飞思卡尔智能车队一共取得六个全国一等奖和一个全国二等奖,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中始终处于强队行列。从第三届国内广大高校开始积极参与该项赛事后到第五届连续三届获得该项赛事所有组别的全国一等奖。

4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工作来看,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一,课堂教学应与竞赛相辅相成。不能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与竞赛割裂,可以将分层次的课堂教学作为竞赛的基础,从课堂教学中层层选拔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组织比赛队伍,实现竞赛“融入教学、高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竞赛,但学生只要感兴趣,只要努力,人人皆可参与到竞赛中来。

其二是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课外竞赛、上机操作、创新思维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体现在相关课程的考查成绩中,以全面反应教学效果。

第8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机电专业 实习教学 管理措施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招聘的人能立即上岗”是当前就业单位对中职校毕业生的要求。如何使中职毕业生一经毕业就能主动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是当前中职教学面临和亟需解决好的问题。农村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这种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教材的选用、教案的设置、教学方法到实验、实习,都要坚持重实践、重技能的培养。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加强实习教学这一环节得到解决。所以,学校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习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模拟工厂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工位以及对工人的实际技能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能掌握工厂相关工种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我校在加强机电专业的实习教学方面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机电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实习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理论扎实、技能精湛、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能力强,最好能了解实际的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这样可以有效的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之中。学校要加强实习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实习教师队伍。

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机电专业实习教师队伍建设。从1998年就提出,所有机电专业实习教师必须达到所任教学科相关工种中级工的操作水平。随着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2003年,我校对实习指导教师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必须达到高级技工以上的操作水平。为了克服农村学校各种信息、技术落后,知识面窄的问题,我校每年都选派十多位的教师参加自治区、国家举办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等技能培训,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所有从事机电专业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都取得了相关工种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实习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2.加强机电专业实习教学的环节管理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计划。制定实习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实纲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

我校机电专业定向于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方向。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主要采用分阶段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采取专业理论课上5~6周,再进行3~4周的专业实践实习的方法。即在第一学期安排4周的阶段实习,进行钳工、车工、电工的有关基本操作入门实习;在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专业课教学,进行6周电力拖动控制、变频器控制操作技能训练;在第三学期,进行为期6周的分段实习,内容有电动机维修、PLC控制实习:第四学期进行3周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实习,3周的中级技能培训及考证。通过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电工操作水平,并组织学生赴校外工厂实践实习,使学生接触现代企业生产与管理实际,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2.2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由于现在阶段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都较差,动手能力更加欠缺。因此我们对理论教材与实习教材进行整合。根据教学需要,将实习授课中用到的理论知识揉和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根据行业和企业要求、学校硬件条件和学生实际而编写的校本教材。我校组织教师编写具有本校机电专业特色的实习补充教材或实习指导书。教材中根据机电专业教学实习要求包括入门实习、提高实习、强化实习的特点,也体现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渐进性。进行实习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实习阶段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2.3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学校的实习教学也具有生产性的特点,完全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实习教学管理包括对实习教师的管理、对实习教学设施、设备、工具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整个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其中对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试探性的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示范操作和讲解:打破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如果先进行理论教学,不仅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讲解难度和授课时间,而且学生因为缺乏感性认识而难以理解。这样教师需对操作技能进行演练,做到规范和心中有数, 明确教学的能力目标,再根据学生的能力目标分解示范操作和讲解关键的技术。对其中涉及的工艺方法、图纸识别、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理论内容进行针对性、深入讲解。

第二环节:个别学生模仿操作:抽调几个学生对关键操作技能进行模仿操作,教师边纠正,再讲解操作的规范和要领,尤其对安全操作方面。

第三环节:全体学生操作与教师循环指导:对学生进行循环检查和个别指导,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可集中部分学生再进行示范和讲解。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

第四环节:检查和评价:引导学生对照能力目标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教全面的点评,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

第五环节:布置填写实训报告:该环节能使学生温习整个实习过程,加深对实习方法、技能的记忆。引导学生课后学习讲义,讨论预设的问题,明确实训报告的要求,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

实习教学不是简单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场交待一下实习课题、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可以了,特别是农村的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我们要严格按照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巡回指导,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是实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规范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对于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4制定严格实习考核要求。一个科学、合理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应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该评价体系还可为进一步的深层次教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实习考核要求是实习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的考核要求能够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实习考核要求应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采用的考核形式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更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我校在考核和成绩评定中采用如下标准:

①学生参加实训的工作态度、实训报告完成质量、问答问题的积极、实训出勤等方面占15%。

②学生单科单项操作能力考核20%;还有综合操作能力的考30%;理论知识的考核25%。

③学生自评占(5%左右),小组互评(5%左右)。

这样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掌握等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并将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进行融合,突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3.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农村职业学校添置的设备既要具备足够的数量还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在实习时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这样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我校在原有的工厂电控、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动机维修等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新增加了PLC控制、变频器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与现代企业生产设备紧密相连的实习项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3.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内实习基地一般都不可能及时地更新最新的设备,所以要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我校与广东东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美的集团家电事业部、广东风华集团、柳州佳力电机厂、柳州精正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等厂家建立了定向培养和就业实习关系,也根据工厂的要求增开了新的课程和校内实习项目。如;变频技术、可编程器地工业上的应用、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和调试等,这样也促进教学的改革。

总之,中职机电专业实习只有实施以上措施,强化实习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加强专业师资的建设、增加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和设备投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与企业、工厂建立广泛的联系,才能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掌握专业技能,毕业生才有广阔的就业前途。我们教师知识也会得到不断更新,专业素质、技能获得到较大提高。历年来我校毕业生一直广受企业青睐。实现了学校、学生、社会多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第9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5-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岗位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完成某项工作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主要包括思维、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及继续学习、创新、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指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能力、与同事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职业综合能力或关键能力。如果能够同时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那么在职业行动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岗位职业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或胜任某个工作岗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没有岗位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低下,就不能达到某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该工作岗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可分为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它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汽车专业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如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汽运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从市场所需的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该专业必需具有较扎实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汽车专业的检测、维修及试验测试等方面系统的专门知识。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导致实战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通过到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认真听取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1)实践教学及时调整,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际工作与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作用;二是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相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校企合作企业是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学生不仅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综合实践实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学生每一次去企业实习,不仅能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3.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贴近学生未来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具体体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顶岗实习等方面。(1)建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模拟仿真训练及基本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一套环境真实、系统性强、仿真程度高、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此我院建立了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仿真实训室及汽车营销展厅等的专门技能训练;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课分别进行为期整周的专业课程实训,以及小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维修实践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还建设有综合实训室,不仅训练学生的专项能力而且同时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与多家汽车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进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好实习学生,为此建立了实习学生全程跟踪制度,在学生实习期间,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有专门的专业老师进行跟踪指导,并且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与企业员工共同学习、工作,不仅从企业员工中学习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本领,而且,学习企业文化,学习在学校学习中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完成实习月志,将实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积累经验,建立踏上工作岗位,可以尽快的融入其中,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做好顶岗实习安排。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接触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售后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结束,每位学生需写出实习心得,总结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案例,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能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4)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途径。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训实践环节来设计,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评,学生在实践实训学习过程当中,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按时按量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写出实习报告和心得感受,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经验,给自己测评打分;二是小组互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对各个成员的表现,小组成员采取评议的方式相互测评打分;三是实训指导教师综合考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完成任务及操作水平的情况综合测评打分。通过三方面的综合测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汽车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J].今日科苑,2009,(20).

[2]张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9).

[3]秦敬祥.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