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1.调查对象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随机抽取浙江省省内的1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2.调查方法

问卷为自编的“大学生创业精神现状及其成因调查问卷”,对105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别从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凭借胆量对传统进行挑战,不仅需要大胆质疑,还要求创业者拥有改造、革新的意志与能力。当问及“你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吗”,调查数据呈正态分布,30.48%和40%的学生选择“比较具有”和“一般具有”,12.38%的学生选择“非常具有”,15.24%和1.9%的学生分别选择“几乎没有”和“完全没有”。由此可见,对自身的创新精神给予较高评价的大学生较少,创新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可以加大创新精神培养的力度。

当问及大学生“截至目前,关于培养创新精神在以下哪些途径中获益较多”时,调查结果显示,24.76%和23.81%的W生分别选择“思想政治类活动”和“阅览网络期刊”,36.19%和37.14%的学生分别选择“阅读成功人士传记”和“各类学科竞赛”,45.71%的学生选择“学校举办的各类竞技比赛”,41.9%的学生选择“团学社举办的有关活动”,42.86%的学生选择“互联网平台的运用”。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现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如今,各类高校设立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但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大学生接受程度一般。

2.拼搏精神

当问及“你是一个具有拼搏精神的人吗”时,16.18%的学生选择“非常具有”,34.29%和40%的学生分别选择“比较具有”和“一般具有”,6.67%和2.86%的学生分别选择“几乎没有”和“完全没有”。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拼搏精神,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缺乏拼搏精神,存在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3.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成功创业的内在动力。创业者的进取精神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支撑着创业者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当问及“你是一个具有进取精神的人吗”时,17.14%的学生选择“非常具有”,32.38%和38.1%的学生分别选择“比较具有”和“一般具有”,10.48%和1.9%的学生分别选择“几乎没有”和“完全没有”。可见,有着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心态消极,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对成功的渴求。

4.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成功创业的外在助力。合作精神就是“共同谅解,和谐联合,团结努力,合作互助”。当问及“你是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吗”时,19.05%的学生选择“非常具有”,43.81%和29.52%的学生分别选择“比较具有” 和“一般具有”,3.81%和3.81%的学生分别选择“几乎没有”和“完全没有”。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但少数大学生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合作意识。

当问及“截至目前,关于培养合作精神在以下哪些途径中获益较多”时,51.43%和47.62%的学生分别选择“学校举办的各类竞技比赛”和“团学社举办的有关活动”,33.33%、38.1%和32.38%的学生分别选择“阅读成功人士传记”“各类学科竞赛”和“互联网平台的运用”,仅有25.71%和15.24%的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类活动”和“阅览网络期刊”。可以看出,竞技类比赛是大学生认为提升自身合作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但思想政治类活动和阅览网络期刊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5-0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基本方法和程序、技术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洞悉社会发展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决策社会发展,有极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但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将理论、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未能将课堂与社会、行业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鉴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并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课程总体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技能,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在指导制订调查方案时讲授原则意义;涉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设计方案的实例,适当讲授,以够用为度。二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将企业需要、学院办学需求、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引进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调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实行课证融通的教学。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分析师(初级)考试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以上两个职业证书的考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统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调查分析师》的考证要求,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对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解构和重构,以一个社会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社会调查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总结5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选择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均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应用、调查技能的掌握和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详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 理论学习内容 实践项目

理论基础 1.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2.社会调查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基本方式、主要类型等

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 1.初步选题

2.选题的初步调查论证 1.选择调查课题(选题的意义、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团队调查项目选题

准备阶段 1.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 1.提出研究假设

2.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3.调查指标的设计

4.信度和效度

5.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团队制订调查方案

1.为课题选择恰当的社会调查的方式

2.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1.社会调查的方式

2.普查

3.典型调查

4.抽查 团队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2.访谈法(访谈的特点和类型、实施的步骤、技巧)

3.观察法(观察的特点和类型、误差的控制)

4.实验法(实验的特点和程序、实验的设计)

5.文献法(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6.专题调查(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调查方法)

7.调查员的调查方法和技巧 团队调查项目实地调查

调查员培训

数据分析阶段 1.资料的统计整理与分析

2.对统计调查进行理论分析 1.资料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问卷资料的整理

5.统计分析的方法(单变量描述统计、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

6.理论分析 团队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总结阶段 1.撰写调查报告

2.团队汇报 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调查报告撰写(个人完成)

团队ppt汇报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该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运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合作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例如,在访谈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理论部分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探究,就是课前让4个小组的学生查询“什么是访谈、访谈的类型、访谈的准备、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再通过提问、回答、教师补充、视频学习等方式,完成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部分则是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本小组调查项目的访谈提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展示。这里我们模拟的是座谈式的群体访谈形式,一个小组推选访谈主持人访谈嘉宾及其他观众,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指导。课堂外,各小组成员深入到校园、宿舍、其他院校、社区进行访谈,完成调查任务。又如,在调查员的培训中,结合企业调查员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住户对小区环境的意见要求,进行入户调查”、“海飞丝洗发水使用街头拦访调查”、“学生食堂满意度的座谈调查”等情境,对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动作技巧、观察技巧、处理拒访的技巧的训练。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由过程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组成,其中,过程性实践实践成绩占70%,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实践操作成绩是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工作成果确定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规,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目标性。详见表2、表3。

表2 各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

工作过程 成果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 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 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阶段 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 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案设计”的成果展现中,制定了以下考核量规。

表3 “调查方案设计”成果展现考核量规

考核项目 考核关键点(技能标准) 配分 得分

调查方案的制订

抽样方案的制订 调查的目的明确 10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语言通顺、叙述合理 20

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 10

活动步骤清晰、合理 20

调查的方式方法合理恰当 10

抽样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格式规范 10

实训表现 团队合作积极主动 10

在团队合作中履行职责、认真负责 10

合计 100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了柳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柳州市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调查、大一新生专业调查、老年人家庭赡养现状调查、两面针产品社会认同感调查等2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结合专业,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视角,洞察社会,关注学院建设,关心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愿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项目下企业、到街头、到招聘市场、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锻炼了实践应对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和感悟。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社会实践出发,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现象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行动中拓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调查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娟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415)

第3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87-02

随着对数据决策的重视,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的掌握数量分析方法的经济管理人才,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必须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进行教学改革。统计学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简述数量分析方法的重点课程和必修课程,则是改革的重点。目前,根据信息管理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不好学,难度过大,理论与实际脱节,对理论推倒无法理解。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统计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三多两难”,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理解难,记忆难;二是高度抽象性,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很大的难度,而现实的统计学教学却忽视了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

1.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统计学教学,仍以教师理论讲述为主,以系统阐述学科理论为主导,以理论,公式推导为内容,偶尔列举个别例题对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辅助说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重概念、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以教师为教课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课上不愿听课,或者听课效果不明显,同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法也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记住统计学的公式、概念、原理,由于统计学的三多两难,导致学生对知识点会在考试后基本忘完,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不重实践的思想仍很严重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和很多实质性学科的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比如卫生统计学、军事统计学、管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如果教学中缺少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的支撑,教与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兴趣也很难被有效调动起来;同时,目前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统计软件如SAS、SPSS、EXCEL的出现使得各种统计方法有了计算机的支持,统计工作者可以凭借统计软件直接对各类现实问题进行数据分析,而不必了解其中的公式。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得计算变得简便、准确,同时也使得效果变得生动、轻松,而现实是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足和学校计算机环境建设上的滞后,很多统计学在课上很少讲到统计软件的应用,也没有实验课来支撑统计软件的学习,导致统计软件在统计课程教学中应用远远不够,学生掌握的能力与现实脱节,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3.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统计学考试,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的综合。其中闭卷考试的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等等,这种方式主要注重基本公式,基本理论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质量,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涉及较少,对于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靠死记硬背学习统计,没有从本质上抓住统计学的知识精髓,没有形成灵活运用知识和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有的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而平时成绩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上课率和做作业的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上课率,但是却无法保证学生的上课效率,导致了学生虽然人在这里,但实质上可能没听课或者做别的事,效果并不好。

二、信息管理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学习

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增加一些在经济管理分析中具有清晰应用前景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引入计算机的案例和学习内容,同时以精选的例题和案例来复原典型统计问题的情景,通常可以采用一是案例引导法,以现实问题的提出为起点,然后通过解决方案的设计,书面陈述解决过程和结果为线索组织教学,通过对案例中一些问题的引导、说明教学内容,使得案例与课程的基本原理融为一体。其中的案例要么结合当前经济管理实际,要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统计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即时应用能力。二是案例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角,教师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2.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再仅限于记公式、背原理,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学期之初,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比如大学生日常消费调查、信阳地区企业调查,要求学生在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完成一份从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的调查报告,为了减少搭便车的情况,每组人数限制在2~3人以内,这样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就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具体到某一部分内容,可以在学完某部分内容后向学生明确这部分内容可以做调查报告中的哪一部分工作,同时教师进行过程指导。这样就在任务的驱动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实现统计教学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关注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能力,一方面,在上课阶段有意识的使用统计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并解释结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来做课后习题和处理实践问题,提高学生自身的统计软件的动手能力。并建议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中,开设8~10个课时的实验教学,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EXCEL[3]等让学生亲自来处理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数据分析,一步步演示图表的做法和计算的过程,从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均值、方差、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这样避免了枯燥的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巩固了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在课题教学环节,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可以从展示大量原始数据开始,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可以方便快捷的生成统计图形图表,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增加课题信息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复杂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来,可以演示较复杂的、篇幅较长的现实案例,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

4.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试内容

统计学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个方面的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的三种能力,拟将考试成绩分为下面几个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采用期末笔试形式,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原则和步骤,在出题时尽量结合实际问题去测试;二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比如案例互动环节的讨论的积极性)和完成作业情况进行评定;三是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调查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完成调查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以调查报告的情况作为该项成绩的考核依据,另一个是上机测试,每次实验时结合统计学每一章节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上机操作,比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等,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作业。

不管做哪一种改革措施,教师都在其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改革的效果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实践知识都是直接影响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因此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一是要加强自身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不断了解课程所属领域前沿动态,广泛涉猎,不断更新知识。二是多做研究、多做实践,不仅在专业上,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做研究,为了弥补实践经验不足,如可能则深入实际,到企业中进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元欣.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4-85.

[2]宫春子.快乐统计教学方法探讨[J].统计教育,2008,(1).

第4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天津城建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 天津 300384)

【摘 要】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IT行业的迅猛发展,IT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不断深化创业教育教学体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不断满足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所需的创业型IT人才,成为目前IT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IT人才;创业教育;教学

0 引言

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代名词。并且在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1]随着全球IT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正当时,IT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IT行业的创业风暴引领高校学生对本行业创业的关注,也进一步引起高校对IT人才创业教育的重视,特别是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成为IT专业创业教育的关键,这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关系着能否满足信息产业化对创业型IT人才的需求。

1 IT行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从当前IT行业的发展来看,IT行业被认为是目前创业成功的领域,中国市场巨大,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换代,特别是网络产业发展迅速,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商业空间;IT行业有着相对公平的创业环境,有政策支持,并且成本较低,IT行业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行业,曾多次担任大学生创业竞赛评委的吉林大学教授李北伟教授认为:“选择网络或IT相关项目作为创业载体的已经达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一半以上。”

其次,从教学的角度来看,IT专业学生思维严谨,观念新潮,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思想上敢于创新开拓,具有创业的激情。[2]IT相关专业是工具性和技术性强的行业,应用领域广泛,IT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己经渗透到各行业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IT专业学生在创业实践时,他们所具有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加大了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IT行业人才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不仅证实了IT行业创业的先天优势,更是极大地鼓舞了在校IT专业学生走向创新创业。

再次,虽然目前IT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有一大部分IT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低,不能契合目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此角度来看,更应加强学生适应当前行业日新月异发展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创新IT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建设,制定贴合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技术,具有创新、就业、创业能力的领先型IT人才。

2 IT行业创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要素

教学体系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的确定、教学制度的建立、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形式的选择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等环节组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整体。[3] 因此,教学体系的基本要素应包括教学各个基本环节,但更应适应创业教育和IT专业课程的新特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等基本要素。随着IT行业的发展,学生接受新观念的方式的变化,教学体系也应随着变化,因此教学是动态的教育活动,更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实践活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随时代和教学在更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IT人才。

3 IT人才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对策

3.1 以项目为导向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到IT行业的科研立项,了解IT行业科研技术的应用实践,鼓励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们提供虚拟就业和创业项目的平台,基于项目或创新,在校学生可以自主申请成立和运营"虚拟公司",由创业导师指导,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实境体验的方式真实、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通过在虚拟平台上完成真实的商业项目,学生可以完善专业技能,提高应用实践、组织和沟通、团队协作等职场能力,从而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职场积累经验。创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分别担任公司市场、技术、财务、行政等部门的各种职务,指导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

3.2 IT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IT人才创业教育课程,除了 IT 人才创业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 IT 行创业市场调查》、《IT 行业团队训练》、《IT 行业创业法律》等课程外,另外还应注重 IT 人才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等类课程的开设。[4]根据IT专业特点,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开设《创业管理概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创业基本素质。其次,创业实务模块开设《创业活动操作实务》、《中小企业创业实务》课程,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防范创业风险能力和决策能力,依托科研项目或虚拟公司进行创业实训,形成创业的核心意识和素质。创业实践模块主要是建立虚拟平台,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在过程教育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5]

3.3 IT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IT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应更突出实践型教学设计;倡导创业教育教学的模块化、项目化,课堂实施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更多的强化对IT创业案例的分析、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管理上基于小组分类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创业项目教学管理,引导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依托各自知识背景和创业项目,合理组成创业团队,来参与创业实践的学习,基于虚拟公司各职能部门开展各项模拟教学。

其次重视体验式教学,如将创业市场营销课相关的教学从课堂内搬到课堂外,由班级学生组建不同的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设计营销方案财务方案等,完成体验式的教学任务,在体验中实现教学目标;依托校内本校学生创业企业的典型及校外实践基地,分专题针对性地进行实习,撰写调查报告及编写创业案例,重点学习其创业营销战略。另外,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去分析研究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产生一种自然、真实和熟悉的感受。

3.4 IT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考核及评价方式

根据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原则,综合运用定量或定性分析,创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基本素质和核心素质上,由于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内在素质,怎样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展现出来时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对基本素质单元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要重过程,并且课程考核贯穿全过程。以创业营销单元为例,学生带着了解营销案例的目的到营销做得特别好的相关企业实习,然后每人上交一份营销的创业案例,可以采用答辩形式考察学生创业实战能力。对于核心素质单元的创新能力,更应注重激励性,评价在与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创业动机和兴趣的强弱都会影响其创新能力,关键在与学生能挖掘自己在该行业的创新创业潜质,因此可根据课程考核结果,或者企业调查实习报告、创业社团实践、创业比赛、创业虚拟平台参与情况及最后的创业计划书等,通过同学间的互评或者自我评价的方式给予综合评定等级,从而激发其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2]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N].西南交通大学,2011.

[3]项喜章,付晓灵,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J].交通高教研究,2002(2).

[4]许继芳.IT人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1).

第5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人才 职场需求

高等会计教育的生命力,就是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使办学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必然选择。只有摸清市场“胃口”,把握职场“脉动”,使会计教学与职场需求找到最佳结合点,才能培养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职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使办学方向、培养规格、教材建设、教学计划等培养过程始终处于职场与学校共同打造、调整、优化、监控的“界面”之内,才能培养出职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会计人才。会计教育的改革才真正称得上有社会意义,

分析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场需求特征可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1 职场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人力资潭的开发

从这个角度分析实际上是讲“职场需要学校做什么”的问题。即如何最大化地展示学生岗位能力。

通过走访企业市场调查,公司总裁说:“企业最缺乏的就是高级财会人员。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开始时我们招聘本科生,上岗后发现他们只会说,不会做;于是我们抬高价码,招聘了研究生,上岗后发现他们更会说,还是不会做。”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现全国有500多所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在校生近40万人,平均每10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名是会计专业。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界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最长时间依次为:三个月40%,半年以内34%,一年以内24%。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劳工部为了帮助学校了解如何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取得将来在职场成功所需要的高效率技能,强调学校必须让学生“学会生存”,为此,发表了”职场要求学校做什么”的报告。要求帮助学生获取目前和将来的职场上所必需的三部分基础和五种基本能力。三部分基础为: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品质。五种基本能力为: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这份报告反映了美国的职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产生了极大震动;美国劳工部的报告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也有很大启发和借鉴。

由于我国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界(职场)和会计教育界(学校)没有系统建立沟通渠道和机制,从而使会计职业界在新环境下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人才需求无法引导学校建立和及时调整会计教育目标,由此产生了会计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应从源头人手,解决需求决定培养这一关键问题。如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建立校企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政府和学术组织等,应扶持职业界的代表一会计民间职业团体,采取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的机能,如:参加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需求、组织研讨等。

2 学校追求的是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学生能力培养

学校办学质量的终端体现是学生的质量如何,学生的生存及特色也主要取决于学习的质量。简而言之,学校就是要全力为职场服务,否则办学方向就耍出现问题。目标决定方式,需求决定动因。

在当前高层次会计人才供不应求,一般会计人员严重饱和,工作难有保障的现状下,作为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本科会计教育,应当体现其需求特色。高等会计教学的目标自然就会演绎为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拓宽知识口径,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综合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等。除此之外更应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会计主体处理纷繁的事务。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再是仅仅担负着核算、监督等功能,而应当能够提供五大核心服务:确认、技术服务、管理顾问服务、财务规划服务以及国际化服务。

从照本宣科的传授模式下解放出来,将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特点相结合,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地方特色的基本课程或讲座,能够为学生今后更快地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启发式、探索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做一些企业调查实践,甚至到一些部门顶岗实习。教师应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将热点的财经问题引入课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使“参与活动”演变为一项“创意活动”。还可以引入“模拟职场教学”、“仿真训练”等具有强烈针对性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讲,本科会计教学的考评体系也必须与职场需求接轨。以分数为评价的定量核心体系就明显地看到它的局限性,因此在能力的评价上如何更科学、更适用,就犹为重要了。至少是要以定性的评价为辅助手段才能真实描绘出学生的能力差异。

3 学生追求的是成才和就业的便捷化一自我成功的实现

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中。企业实际上是处于买方市场,掌握着挑选人才的极大主动权。相比招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他们更青睐有会计实务经验的高水平国际化从业人员。

通过了大学本科会计考核评价体系的毕业生,为什么不能满足职场的需求?分析其中缘由:我国现行大学本科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在泛泛地谈到会计专业学生在职场需求的被动与尴尬之时,我们常常发现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就业机遇的差异也是很大的。自身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常会有某种优势,虽然有偶然性因素,依然还是能够发现,这些学生的能力素质相比较而言和职场的需求找到了结合点。这里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主动的提升自己适应职场要求的能力要比在抱怨当中被淘汰更有意义。职场不讲究同情,职场不怜悯弱者,职场要凭借实力竞争。

第6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综合实践平台制度体系的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包括学校的实验平台、校内渔场、校外教学科研基地等部分。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借学校和学院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随机评估的东风,整合学校与学院资源,组建全院共享的科研和实践平台,即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水产动物营养实验教学平台、水质环境实验教学平台、组织胚胎实验教学平台、遗传育种实验教学平台、微生物与水产病害实验教学平台,并规范了各个实验教学平台的各项制度即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工作规范、实验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固定资产使用人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须知、仪器药品保管领用制度、仪器设备报损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工作制度、实验室毕业实习工作制度、科研教学借用仪器制度、精密仪器使用规则、实验考评制度等。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制度、基地的制度方面主要是水产系三项实习管理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和实习基地各项制度等。水产系三项实习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水产系三项实习指导委员会职责、水产系三项实习指导教师职责、水产系三项实习学生职责;基地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地遴选和基地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基地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则包括了专业基地的建立与管理制度、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基地学生管理制度、实习基地孵化车间值班制度、实习基地住宿制度、实习基地就餐制度、学习学生优惠措施、实习生考勤制度等。另外还有教学实习制度、毕业论文相关制度等。水产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制度体系基本上包括了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各阶段的实践环节。

(二)课程体系、教学指导团队体系的构建为了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综合创新平台,在水产养殖专业原有的生物类课程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基础上,参考刘焕亮、赵文、何洁等人研究,在学院一级开展的工作就是组建水产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团队及构建水产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干,每一学科课程由几门相关运行课程组成课程体系,如把水产专业相关运行课程整合成11学科课程,如水产增养殖学课程包含:内陆水域增养殖学、池塘养殖学(双语)、水簇动物养殖学、淡水养殖学、名特水产养殖学、海藻栽培学、海水鱼类养殖、淡水观赏鱼养殖;水产疾病学课程包含:水产动物病害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簇动物疾病学、鱼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包含:水产微生物学、水簇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动物免疫学、水产品检疫检验;水生生物学课程包含:水生生物学、饵料生物学、水簇观赏动物学、水簇观赏植物学;鱼类学与鱼类生理学课程包含: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学;渔业资源与捕捞课程包含:淡水捕捞学、渔业资源与环境、水生经济植物栽培鱼类行为学;渔业管理课程包含:水族产业经营管理、水产标准化、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休闲渔业、渔业经济管理;生态与景观工程课程包含:水簇馆创意与设计、水簇景观生态学、水质净化与处理技术、水产养殖工程、水簇工程设计、鱼类生态学;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包含:鱼类遗传育种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水产基因工程;科技论文写作与专业英语课程包含: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课程。

每一学科课程由一位老师作为负责人,运行课程则基本上由两位老师组成,这既加强了该课程的教学力量,也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为该课程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不同老师互相组成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上的融会贯通和避免重复能起到一定作用。教学指导团队体系的建设除了在课程上组建教学团队外,另外重要的是实行导师制和校院两级关工委的组建和运行。导师制是在2008级开始在新生入校时实行,主要是对每一位新生在入学时指定一位导师,从专业思想、学习方面、就业发展、科研实践等学生可能需要的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及时帮助和指导,可以让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等。而校院两级关工委主要是由本专业和相近专业退休的有丰富教学经验且认真负责的教师组成,有一些还是同时担任学校关工委的专家。这些关工委专家在学校和专业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把关,成为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的宝贵财富。

(三)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综合实践平台之基地体系建设对于专业综合实践平台之基地体系建设分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展开。两个方面主要是指校内和校外,三个层次主要是指教学实习层次、科研实践层次、社会实践层次。校内综合实践基地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校内基地有面积103亩,其中有大的成鱼池、亲鱼池、苗种培育池、科研池,也有孵化环道及实验室与相关房屋设施,交通方便。近两年为了更好地开展科研陆续地扩建和添置了许多循环水处理实验槽。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方面主要有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正式签订协议的水产养殖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如:湖南常德湘云生物公司、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鱼类原种场、洞庭水殖公司、东江水库、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沙市水产局等。以及多年来科研、教学等各方面有着深浅不同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如:湘潭水产科学研究所、宁乡水产局、常德市畜牧水产局等。教学实习层次是在校内基地和校外各实习基地及各实验平台内完成的。

科研基地方面主要是由专业老师的科研而建立的合作,如大通湖生态有限公司、益华水产公司等;学校双百工程基地也是当仁不让的成为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如安化柞系溪水库等,每年基地都会安排专业学生到基地开展实习、科研等活动;科技特派员基地是近两年出现的新事物,为加速科技下乡和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湖南省及市、县都开始在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挑选科技人员作为特派员的形式,进驻比较贫困或有一定发展实力的企业,来推动和加速其发展,目前水产养殖专业共有六位成员成为省市科技特派员(有三位湖南省省级特派员,三位长沙市科技特派员),这样他们所联系的基地同样成为专业的教学科研基地,为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科研提供了新的平台。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在学校安排的地点、科研实习基地及家乡进行。每年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则根据情况的变化,主题和形式有一定的变化,如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和双百工程基地为主题的等等,都很好地为专业水产养殖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

(四)创新实践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践体系建设方面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展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各种知名专业企业赞助和命名的创新班。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学校每年都进行,学院和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都会积极申报和投入,并每年都有一定项目获得学校立项;而以各种知名专业企业赞助和命名的创新班由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首创,一直都获得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好评。

(五)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目前实行了毕业论文的考核细则,在专业技能和创新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很多,目前还处于调查和讨论之中。

二、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创新和管理的初步成效

(一)教学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和创新事迹。例如,2012年2009级水产养殖学生李伟在湖南澧县竹天湖渔场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期间把渔场的卫星地图、地形图、渔场的进排水系统画出来,一一进行了优劣对比分析,并对鱼苗的孵化培育程序进行剖析;另外在同升湖实习的学生将匙吻鲟胚胎发育全过程制成标本,做成ppt材料;还有几位学生一毕业就自己筹集资金,在长沙城边黄金乡一水库下方承包40多亩水面,进行观赏鱼繁殖开发、经营工作,目前进展相当不错;另外许多同学毕业实习期间由于专业技术掌握到位,每月可以获得2000-4000元不等的薪水,并得到所在实习公司领导的好评。

(二)专业技能教材建设水产养殖专业为建立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针对每门专业课程都加重或重新设计了创新和综合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水产养殖技能学》一书。

(三)考研率、免推生近3年来水产养殖专业的考研成功率达33%以上,2013年考研率达52%。自2007年学校开始实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政策以来,水产养殖专业已有11位本科生获得这样的机会。而报考其他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生,只要上了分数线都会被录取,因为往届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以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高而被认同。

(四)大学生创新项目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都会积极地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而且由于选题多与专业切合很好,并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成功申报的多。

(五)企业调查学院在2007、2008年对用人企业的随机调查中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能力也展开了调查。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较高,毕业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用人单位对我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很满意,评价很高,在知识面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方面总体评价也较高。在文化素养的各项调查中,素养较好的毕业生均超过90%,其中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毕业生更是达到了100%。近年来,水产养殖毕业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达到良好以上的毕业生均超过了90%,其它各项指标也大多超过80%。

(六)毕业学生调查与发展1.毕业生认为现工作岗位能否发挥毕业生的才能如图1所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极少数毕业生(6.7%)认为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其原因可能跟毕业生定位、所处岗位有关。很多毕业生都认为可以通过现工作岗位合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好自己的才能,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同时,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相关科研单位、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但大多数毕业生还是就职于企业,从事工作主要还是以营销、生产为主。这种就业状况与社会人才需求和相关企业的项目分布规律及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相联系的。2.毕业生对学校专业建设的评价从图2可看出,毕业生普遍对我院专业建设评价较高,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都较合理。毕业生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评价为合理或较合理的分别占97.8%、93.4%、95.6%和93.3%。只有6.7%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合理。3.毕业生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的评价从图3可知,有95.6%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学的改革措施比较得力,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仅有4.4%的同学认为学校教学改革措施不得力,不能够适应发展的需要。

(七)就业率尽管这几年来大学生分配日趋困难,但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7%-100%间,一般每一个同学都有3-5个就业选择机会。有的学生甚至在签订毕业实习协议时就基本落实了就业单位,在毕业实习时就已经获得了较高的工资,开始了正式的上班生活,即便有没立即就业的,那也是因为要继续考研、手里已经有多个选择的单位拿不定主意或者期待有更好的选择。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校的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目标的达成还有一定距离,而其中主要在政策、资金和观念等方面更需要花大力气和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

(一)政策方面政策方面来说,主要是在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等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人事、财权等集中在学校层面,学院的政策、人事和财权等比较少,更不用说一个专业了。因此,许多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措施和方法都难以开展。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学生毕业前怎样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并且这个考核的方法和成绩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怎样与学生的毕业评价和成绩联系等,这些都需要政策的支持。一个值得欣慰的事就是目前学校正在试行校、院二级管理,学院的自要比以前更大,这对后续的改革和试验很有益。

(二)资金方面在改革中许多措施和方法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有时候即使有政策支持而没有资金的配套,那么政策也就不能被执行,只能被束之高阁。如水产养殖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因为不同的鱼繁殖和孵化时间不一致,在实习中实习内容比较难兼顾,一个实习小组一般只能开展一类鱼的实习环节;实习时间的安排尽管已经考虑到了气候、季节因素,但实际操作中仍然还会出现需要进行课程调整等情况。目前,我校在实践环节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情就是,生产实习经费和毕业实习经费近20年来都没有变化,生产实习经费为80元/人,毕业实习为110元/人,分配到每位学生身上时还要扣除学院和系一级的管理费用、教师指导等费用,到学生身上所剩无几。这样数目的费用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适合的,但目前物价已经上涨了十几倍以上,由此可见,资金方面的缺乏是相当严重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同类院校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三)观念方面一些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还是值得商榷的。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办学就像办产业一样,办学中投入的费用要在短期内获得实实在在的产出,最好是低投入高产出,就像文科类专业一样,新办一个专业并不需要多少投入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而传统的农业类专业要很大投入,产出也并不能在短期内见效。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外实践平台综合创新体系建立教学改革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政策方面学校甚至教育部可以考虑给予一些专业在培养目标、质量要求等重要事情上确保的前提下,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和质量要求的教育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给予一定的自由和权限,就像目前部分学校可以采取自主招生一样。

(二)资金方面学校应与时俱进,增加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这样像水产养殖专业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在内容和时间上更充裕地进行安排。如学校和实习地的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相关专题的讲座和交流,实习学生或小组应该带着一些调查报告、观察和小实验等项目进入实习单位等。

(三)观念方面在办学观念方面,像水产养殖专业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农学类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理应给予重点扶持和投入,而且其投入产出不能仅仅计算其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投入产出,更要考虑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与价值。

第7篇:大学生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5—0117—08 一、总量态势

1国民经济增速继续回落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52%,集体企业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96%,轻工业增长8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

2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6月份上涨27%),涨幅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40%,烟酒及用品上涨08%,衣着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29%。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扩大 16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

3劳动力供求继续下降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6092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5696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比上季度稍有下降。从供求总量看,与上年同期相同的94个城市中,需求人数减少了348万人,下降了57%,求职人数减少约407万人,下降了7%。与上季度相同的95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67万人和18万人,分别下降28%和03%。分区域,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109、113,需求略大于供给。

4外汇储备余额略有增加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50万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1787元人民币。

二、因素与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品销售平稳增长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7342亿元,增长175%;民间投资115584亿元,增长234%。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187%、236%和2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84亿元,同比增长335%;第二产业投资78052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99382亿元,增长235%。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55251亿元,同比增长1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95789亿元,同比增长125%;乡村零售额14975亿元,增长143%。

2 进出口大幅回落,6月份出现负增长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9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出口10528亿美元,增长104%,回落80个百分点;进口9449亿美元,增长67%,回落19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079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0359亿美元,增长63%;加工贸易进出口6497亿美元,增长11%。6月份进出口贸易均呈现负增长,出口下降31%,进口下降07%。

1-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609家,同比下降704%;实际使用外资47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6887家,实际投入外资40888亿美元。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451家,实际投入外资158亿美元。欧盟27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588家,实际投入外资3452亿美元。

3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地方收入增长快于中央

1-6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85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95亿元,增长75%,增幅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收入32311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收入(本级)36280亿元,同比增长135%。税收收入59261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

4 货币供应量增长稳定,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上升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比上月末低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36万亿元,同比增长91%,比上月末低2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42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上半年净回笼现金509亿元。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存款增加909万亿元,同比多增171万亿元。

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合计成交13247万亿元,日均成交1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6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飚升,一度发生“钱荒”,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658%,比上月高366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682%,比上月高381个百分点。

5 股市呈下行走势,A股跌破去年低点

二季度A股呈下行趋势,并跌破去年1949点的低点。国际资本市场主要受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以及对美国放缓EQ3预期的影响,美元强烈反弹以及贵金属暴跌。国内主要受经济下行以及政府紧缩货币的预期,股市缺乏信心。尤其是6月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暴升显示的流动性危机,股市出现连续单日暴跌。或许上证综指还会向下挑战2008年的1664低点。

三、政策效应

1总体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6%(第2季度为75%),工业增加值增长93%,CPI上涨24%(6月份上涨27%),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稳中回落之势。这种情况虽然与一些人的愿望和预期相反,但却符合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的实际,也适应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需要。这是好事情,它为经济调整转型、减速换档腾出了空间。

增长回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人们回顾和比较了15年来出现的三次回落,认为回落的平台是7%。第一次回落是1997-2000年,四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8%、78%、71%和80%。第二次回落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从3季度的9%回落到4季度的68%,2009年前两个季度的61%和79%。第三次回落是当前,从2010年1季度的峰值119%,回落到2012年2季度的76%,此后一直在74%-79%之间。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回落的平台并不是7%,有两个季度连续在7%以下,且最低达到61%。其次,回落的原因不同。前两次是受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属短期性外部冲击调整,这一次是经济的内在因素和趋势使然,是中长期转型调整所致。把目前的增长回落归结为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刺激政策的退出,明显不够恰当,暗含着重回高增长轨道的意味,而不是进入中速增长的开始。至于回落的“下限”有三种,“十二五”的7%,今年的75%,翻两番的73%。这也许对今年是适当的,对中长期不见得适当。

在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三大需求集体降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539%。证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且不得不依靠投资拉动。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03%,比上年同期还加快37个百分点,各地“地王”频现。要知道,这是在“国五条”进行调控的情况下出现的情况,它说明了调控政策的失败,也预示着今年投资的走势。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近三个月来,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投资规划,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0万亿,其中,四川43万亿,贵州17万亿,广西15万亿。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公布了其中的104项清单。重点是经济领域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以及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头项目。从中央的层面来看,这虽然可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但在地方有可能加剧投资热潮。

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7%,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452%。这虽然有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高档餐饮消费下降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得不关注收入和就业形势。

从收入来看,上半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均比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也低于GDP的增长率。要知道,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如果储蓄率不变,收入增长多,消费增长也增加得多,哪有收入增长下降而消费增长加快之理。除了收入增长以外,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在收入增长趋缓的同时,支出却在增长,CPI上涨加速的同时,各种收费都在增加,保姆涨价,家教涨价,学车费用也涨价,预期自然不好。因此,人们受预防性消费行为支配,个人储蓄余额6月末超过百万亿元(10091万亿元)也说明了这一点。

消费与收入有关,进而也与就业相关。但就业不仅通过收入和消费影响增长,而且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国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可靠和完备的就业或失业统计,宏观经济的分析就缺了一大块。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2万人,比去年同期694万人多增38万人,而经济增长却在回落,也可能失业人数也在增加。其他方面说不清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很大。据《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内被调查的专、本、硕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较上年同期低13、12、11个百分点,至5月中,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的占389%,比上年同期低167个百分点,而一些职业学校却出现了毕业前签约就业100%的情况。在“就业难”的同时,也出现了“招聘难”,发生了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一边是大学生抱怨企业提供的岗位太低端,一边是企业埋怨毕业生的技能不够高;一边是挤破头要冲向“体制内”的“铁饭碗”,一边是民营企业的饭碗没人端;一边是大城市人才济济,竞争白热化,四成毕业生想留京沪穗深,一边是三四线城市求贤若渴,无人问津。于是出现了大学生与农民工竞争、甚至不如后者的现象。据北京青年压力管理中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的资料,今年大学生的期望月薪平均为36836元,比2011年55375元低近2000元。即使与去年城镇非私人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46769元)相比,今年北上广深大学生的工资(4013-4859元)也没有优势。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而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显示,2012年本科毕业生中69%的人起薪不到2000元。这说明了很多问题,一是大学教育“高投入,低产出”,投资无法收回,于是罢考人数增加,已达100万人,放大了“读书无用论”。二是大学教育失衡。不仅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而且所学专业与毕业后工作之间的匹配率只有15%(德国是60%)。三是学生心态失衡。上学贷款没法还,三十而立结不了婚,几年储蓄买不了几平方米的房子,未来的希望渺茫。这一切就构成对社会稳定的巨大威胁。

在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对外贸易的涨跌。第1季度,进出口总值增长134%,进出口分别增长84%和184%,而第2季度增速大幅下降,6月份变成了负增长,分别增长-07%和-31%。原因之一在于,前期数字掺水,货物旅行;后期挤掉水分,水落石出。这样看来,上半年进出口分别增长67%和104%的数据仍然不实,据此计算的对GDP的贡献度也有问题。因而,上半年的真实增长率要低于76%。

从深港贸易的情况来看,这一问题的情况就更为清楚。前4个月,内地对港出口总值15059亿美元,增长66%,其中深港贸易总值增长130%,仅深圳福田保税区4月上旬日物流出口117亿美元。5月份,由于外汇、海关等部门出台了加大对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和保税区进出口货物监管措施,虚假贸易得到遏制,该项数据已降至17亿美元,跌幅达838%。

虚假贸易为何如此猖獗?似乎与海关监管关系不大,海关按照通关申报单据验货,单货相符即予放行。就像“香港一日游”那样,货物旅行,兜圈套利,主要是银行的“内保外贷”政策所致。201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内地银行向海外开出外币担保融资函实施额度管理,即“内保外贷”。具体操作办法是,境内企业将一笔资金存入银行,要求银行开出等额信用证,接着,该企业的境外企业买进这批货,境内企业把信用证交给境外企业,境外企业即可凭信用证到境外银行兑现。兜圈贸易就这样通过两地利差进行套利。要知道,香港人民币贷款利率一般为225%-25%,而内地为325%-33%,利差近1个百分点;此外,境内企业还可以购买年利率43%的理财产品进行质押担保,利差还可进一步扩大;如果以美元付汇而以人民币收汇,还可赚取048%的汇差,一次兜圈的利润就可达248个百分点。如果以1亿元本金计算,兜100圈可套资金100亿,可套利248亿元。4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和深圳银监局发文,立即暂停办理90天以上人民币远期贸易融资业务及相关组合理财产品销售,并暂停上述加工贸易企业开立跨境人民币保函,兜圈贸易锐减,福田保税区和香港之间的货物通关量从4月份的日均1800辆,减少到过去的正常水平1200辆。这就是贸易数据剧烈变动的秘密。

除了打击套利贸易以外,出口增长下降的原因还有:一是外需持续低迷。据海关对2000家出口企业调查,今年以来每月都有45%的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上半年对日贸易下降93%,对欧贸易下降31%,对美贸易增长56%。二是汇率升值,工资增加,出口成本上升。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1163,较去年底升值56%,据商务部调查,认为汇率升值是影响出口主要因素的企业达734%。三是贸易摩擦多样化。今年1季度,12个国家对华发起22 起贸易救济调查,对我出口优势产品形成较大影响。四是国内经济增长趋缓,产能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抑制了原材料的进口。五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按金额统计的贸易数据下降。以上因素短期内恐怕难以消除,下半年的对外贸易仍然相当困难,我们应当做好下滑甚至衰退的精神准备。

2银行“钱荒”和货币政策

银行资金紧张,进而出现资金断流,是本季度一件大事。事发于6月6日,6月20日达到,形成一场小小的危机,预示着市场流动性的转向。

6月6日,农发债因认购不足而流标,市场传出两股份制银行资金头寸告急。6月7日,央行取消了SLO操作,两大国有银行下午4∶30左右同时向市场借钱。第二天,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升至95810%。端午节前后,情况依旧。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一反过去出手平抑利率的作法,静观其变,坚持“不放水”。

20日银行间市场发生“强烈地震”,利率飚升,债券大跌。早盘一开,各银行就不惜代价地以10%以上的利率融入资金。当日,隔夜Shibor利率升至1344%,午间曾达18%,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整个货币市场出现资金断流。即便如此,央行仍然坚持“不宽松、不放水”的立场。

继24日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函后,25日晚间央行《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新闻稿,明确表示,流动性总量不缺,货币市场利率出现时点性和季节性波动只是暂时现象。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下跌,当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报58270%,下跌8191个基点。28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回落至5%以下,7月2日,下跌至3786%,“钱荒”实现了软着陆。

表面看来,银行“钱荒”是由于法定准备金补缴和6月底税收集中上缴财政,央行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未放松流动性,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计划形成的紧缩预期,导致部分热钱流出,造成基础货币供给减少,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期限错配和空转及其背后的金融结构失衡。实际情况是,不是没有钱,而是放错了地方。

今年前5个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广义货币存量达104万亿元,5年间M2占GDP的比例从75%上升到200%。正像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警告的那样,“中国信贷规模达到极限,很难像过去那样摆脱过度投资的困境,这意味着未来将面临艰难时期”。虽然流动性充裕,银行却闹“钱荒”,实体经济也缺钱。因为大量的银行、信托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借短期投长期和杠杆投资的策略,投资房地产、地方债、民间借贷等,来赚取超额利润。也正因为如此,于是出现了近几年一个有趣的现象,货币政策越宽松,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越困难。有人将这种资金错配和空转看作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流动性的泛滥助长了这一“毒瘤”,一旦“毒瘤”恶化,其后果难以设想。

基于此,我们认为,央行“不宽松,不放水”的作法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它表明,央行和高层决策正在主动挑破泡沫,让资金回归实业,把地方政府、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杠杆降下来,用短期金融市场的波动,来换取中长期金融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

就在“钱荒”闹得最热的时候,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人称《金十条》。其中心要义是“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前者将采取十项措施,后者主要在重点领域。

所谓“盘活存量”既包括“盘活货币存量”,也包括“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前者如居民储蓄,因为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资金从银行流出,流进企业,再流入居民手中,居民储蓄率高,把一部分钱存入银行就形成了沉淀货币,目前,居民储蓄超过百万亿元。后者如国库存款,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到今年5月末,政府在央行国库的存款余额高达3万亿元,较2000年增加了10多倍。

“用好增量”的意思比较明显,就是新增贷款要用到效率高、国家政策扶植的领域,主要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不能投放到产能过剩的行业,以及房地产泡沫和无效率的部门。这也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产业优惠政策予以配合。

“盘活存量”必须依靠金融创新。具体办法有二,一是允许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居民购买银行债券,这部分钱就流向银行成为“活钱”,而不必再向央行要钱。二是实行资产证券化,既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也是解决影子银行快速膨胀的好方式。资产证券化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扩大直接融资,提高金融体系效率,能够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金十条》中,再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具体措施有: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行银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如果这一条能够落实,将是打破金融垄断的重要一步,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体制分析

1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增长

3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超常的增长,1980-2010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1006%,现在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二;人均GDP年平均增长893%,从463元增加到30015元,已经步入中低收入国家之列;481%中国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为这种增长方式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从供给来看,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增加物质消耗,而不是效率改进。1995-2010年,城乡就业人员从68亿增加到76亿;固定资产投资从2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物质消耗更是大量增加。2010年,中国的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水泥53%,铁矿石48%,煤炭47%,钢和铅45%,锌和铝41%,铜39%,镍35%,而中国创造的GDP只占全世界的93%。可见,中国的经济效率并不高。如果说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效率也有明显提高,现在则出现了停滞和下降。因为,这种提高一靠技术引进而不是自主创新,二靠制度变革的激励。一般技术的引进已经基本饱和,而高新技术的引进越来越困难,更重要的是引进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且受制于人;而制度变革的激励随着改革的扭曲、停滞和倒退,作用日微,甚至成为经济效率改进和社会变革的障碍。

从需求来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中,中国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处于停滞、甚至相对萎缩状态。1995-2010年,中国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705%,2009年占世界总出口的96%,制造业出口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4,纺织品出口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80%左右。应当肯定,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初期,实行鼓励出口的重商主义政策是正确的,这是成功工业化的共同道路。但是,任何一个政策的长期实施都会走到自己的反面,它造成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

中国的投资需求巨大,且增长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消费需求却受到挤压,增长缓慢。1980-2010年,中国的投资率从348%提高到481%,而最终消费率则从655%下降到482%。进入本世纪的头10年中,除个别年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了消费,2009年则达到了876%。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发展走上了唯GDP之路,形成了一种为投资而投资,为增长而增长的格局,居民消费和社会生活则被挤到了从属的地位。

这种依靠高投资、大消耗取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物质产品和经济收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也生产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破坏了自然生态,污染了生存环境。这也是中国目前最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一。如果连生存都成为问题,GDP的增长何用?因此,环境保护应当优于和重于经济发展。

2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

中国的大气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就特别严重。中国的能源消耗量从1990年的863亿吨(标准油)上升到2008年的2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从1990年的26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65亿吨。高收入国家城市空气中悬浮微粒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中低收入国家为63微克,中国依靠技术进步和政府监管相结合,使城市污染从1990年的115微克下降为2009年的66微克,仍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25个地级以上城市达标率只有409%,其中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达标率只有239%。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2%。

中国的水体污染也不容忽视。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前一天环保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报告》显示,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达573%。长江、黄河、珠江等十大流域的国土面积中,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2%。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占25%。

土壤污染已成公害。据农业部的2010年《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土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的25个地区,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区更为突出,昔日的“鱼米之乡”发生了“镉米”危机。

与土壤和水体污染密切相关的是农作物污染。全国10 多个省小麦和水稻都已检出重金属污染。其中,小麦籽粒中镉平均含量255mg/kg,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255倍,汞、铬、锌的含量分别达到国家食品卫生的1298倍、612倍和132倍。某水稻主产区稻米中镉和铅的超标率达100%和7143%。蔬菜中的超标现象也相当普遍,在北方某城市郊区的污灌区,根茎类、茄果类、瓜类蔬菜的铅、镉、砷污染指数超过300。在动物方面,通过食物链的污染,肉、蛋、奶、水产品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国人生命的重大问题,我们已经没有安全的食品可以食用。与此同时,恶性环境事件频发,直接危及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总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触目惊心,到了该下决心转变增长方式,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了。

3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

目前的世界正在向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协调和谐的方向发展,绿色、低碳、环保、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正在成为一股强大的世界潮流。而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则采取了一种高排放、高污染,征服自然和破坏生态的方式。不仅如此,在与自然界对抗的同时,这种发展方式也扩大了不同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冲突。如果说,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中国百多年来曾经是一个落伍者,近30年后来居上,那么,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保护生态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仍然有可能落在其他国家的后面,其状况可能比百多年来更糟。

仅就保护生态环境来说,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型能源。我们曾经在去年第4季度的报告中讨论过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最近,欧盟又对中国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光伏太阳能的日子更不好过。政府虽然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政策思路仍有问题。光伏太阳能发展的瓶颈是市场问题,由政府投资建一些大型的分步式太阳能电站是必要的,但是,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一般企业和老百姓个人安装太阳电池板发电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把城乡的房顶、向阳的墙壁上都安装上太阳能电池板,该是多大的市场啊。这就需要解决投资的补贴、上网的安排和电价政策等问题。

其次,发展各种低碳节能、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着。如发展节能保温墙砖、不污染的绿色家具以及各种环保产业。这方面很多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策问题。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实施一些有效鼓励政策,就可以在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同时,既能够增加GDP,又可以改善环境。

再次,发展碳交易。多年前,亚行就资助山西试点,最近深圳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率先启动了碳交易平台,深圳能源将2万吨碳配额卖给了广东中石油和汉能控股,5 名个人投资者也向深圳能源购买了1112吨碳排放交易权。这方面的前景相当广阔。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环境问题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问题,政府的有效行动相当重要。在目前的制度条件下,一个发展型的政府是不会考虑环境问题的,于是除了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和监管以外,地方政府和排污者实际上穿一条裤子,对污染排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中央政府的监管能力又是相当有限的,于是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情况:中央政府监测和监管的指标有所改善,而没有监测和监管的指标在继续恶化,而中央政府能够监测和监管的指标,可以说是挂一漏万。如,大气污染,也只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近一些城市开始监测PM25,但污染严重了,也就不报了。其实,真正的监督者是老百姓。只有把老百姓动员起来,排污者就无所逃了。问题在于我们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让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

五、趋势预测

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可以用“美强、欧弱、日改善、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来概括。美国第1季度经济增长18%,2季度略有加快,虽然增速低于预期,但一些关键的经济指标,如失业率、新房开工和旧房销售、消费者信心等持续复苏,实体经济呈现趋稳之势。于是,在经历了三轮量化宽松之后,退出QE政策的预期越来越明显,5 月下旬美联储暗示可能削减债券购买规模,6月19日伯南克表示,如果未来经济数据符合预期,将在年内减少QE3的购买量,明年上半年继续削减直至年中完全停止。其关键指标是失业率,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从金融危机时97%的高点,回落到今年4、5月份的75%和76%,达到7%是有可能的。

相比之下,欧洲经济却是另一番景象。欧债危机的阴影未消,欧元区内部增长失衡,1季度经济增长环比萎缩02%,已经是连续4 个季度下降。德国的情况比较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边缘国家积重难返;法国、意大利等核心国家也受牵连,濒于再度衰退。意大利的工业生产从过去十年的最高水平已经下降了25%。特别是失业、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严重。

在“安倍经济学”和无限量宽松政策的刺激下,上半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其可持续仍然存在问题。

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再加上内部经济调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趋缓,除中国还保持在7%以上外,巴西、印度、俄罗斯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受美联储退出QE3预期的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向可能改变,这些国家面临着资本外流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