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拘留申请书范文

拘留申请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拘留申请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拘留申请书

第1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电话等;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写明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等。有共同申请人的,应将每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分别写明。有权申请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写明其法定人的基本情况。委托律师代为申请复议的,应写明律师的姓名及其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名称。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被申请人的名称和详细地址等。

    (2)复议书中应写明申请人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日期和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参照行政复议法有关规定中的分类写,如拘留决定、查封货物决定、不颁发卫生许可决定等。

    (3)写明申请复议的目的、要求

    即明确提出撤销或者变更或者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具体行政行为,如:撤销卫生防疫站×字第×号罚款五千元的处罚决定、变更税务局×字第×号罚款一万元的处罚决定。

    (4)事实与理由是行政复议申请书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应写明三方面的内容:①事实。应客观地陈述引起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案件事实,指出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认定的事实与客观情况不符。②证据。为证明所陈述的事实,应列举出有关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以及其他证据材料,有证人的应写明证人的姓名、职业和住址。③理由。应在概括事实的基础上,授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经过推理,论证复议请求的合法性。

第2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申请书的内容,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广州公租房办理指南怎么写你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租房办理指南,更多公租房申请书点击“申请书大全”查看。

广州公租房申请书范本尊敬的领导:

您好,本人 ,男,20_年6月毕业于__大学(“211”“985”工程院校),到工作。因刚参加工作尚无积蓄,买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稳定的房,无亲无友,导致家境本不好的我,只能借钱吃饭、租房,生活条件很是拮据,住房条件十分困难。面临着租住房屋,存不上钱,无力买房,无法改善生活的诸多严峻问题。

在查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后,发现本人符合申请条件,为本人十分困难的住房问题,在此特别向政府申请公租住房一套,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居委会能给予准许,解决申请人的住房实际困难。全力投入工作,为__市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致

敬礼!

申请人:申请书模板

__年__月__日

广州公租房办理条件本市户籍申请公租房条件:

(一)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应当具有本市城镇户籍,并在本市工作或居住,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申请人配偶及未年满18周岁子女非本市城镇户籍但在本市工作或居住的,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

2、户籍因就学、服兵役等原因迁出本市的,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

(二)申请之月前12个月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资产净值符合政府公布的收入标准。收入标准实行动态调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参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三)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或现自有产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0平方米,下同);租住的直管房住宅、单位公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家庭自有产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超过9平方米不足15平方米的,只能申请住房租赁补贴。

(四)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未享受购买安居房、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新社区住房、落实侨房政策专用房等购房优惠政策。

来穗人员公租房申请条件:

以下两类来穗务工人员,可以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

(一)来穗时间长、稳定就业的来穗务工人员。

此类人员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在广州市申报居住登记,办理并持有《广东省居住证》3年以上,且申请时仍在有效期内。

2.申请人在广州地区参加社会保险(含广东省、广州市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基本养老、职工社会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下同)连续缴费(含补缴)满2年或者5年内累计缴费满3年,且申请时处于在保状态。

3.申请人在申请时已在本市办理就业登记,已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2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且申请时处于合同有效期内;

或者属于在本市辖区内办理了工商登记的企业出资人或者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且申请时工商登记未被注销、吊销。

4.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在本市无自有产权住房,在本市未承租直管公房或者单位自管房,且申请时在本市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保障。

5.申请人及其配偶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6.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没有犯罪记录及在申请之日前5年内没有公安机关作出的处以行政拘留、责令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收容教育、收容教养等治安违法记录(以下简称犯罪违法记录)。

(二)高技能人才或者获得荣誉称号的来穗务工人员。

1.持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或者三级、二级、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

2.获国家、省和本市党委、政府授予的荣誉称号,或者获得

“广州市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广州市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称号人员。

3.本市及以上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表彰或者奖励人员。

上述人员须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在广州地区参加社会保险、已在本市办理就业登记或者工商登记(申请时上述证件及证明仍在有效期内),且符合第四条第(一)项第4、5、6目条件。

注:在《 来穗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中,已取消了收入和资产限制。

广州公租房办理材料广州市户籍人员:

1、住房保障申请表

2、户口簿

3、身份证

4、结婚证、离异或丧偶的提供相关证明

5、家庭住房状况的证明材料

6、家庭收入情况的证明材料

7、家庭资产情况证明材料

8、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注:以上消息仅供参考哦!

来穗人员申请公租房:

1.《来穗务工人员承租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2.身份证

3.广东省居住证

4.由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并盖章确认的《个人历史就业记录》

5.有效劳动合同或者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6.无自有产权住房证明

7.工作单位出具的是否已承租单位自管房证明

8.计生证明

9.诚信承诺书等

10.高技能人才、受表彰、获荣誉称号或者参与义工工作、献血的来穗务工人员还应当提交职业资格证书、荣誉或者奖励证书或者义工工作证明、献血证明等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广州公租房办理地点办理地址:

广州市户籍人员:

户籍所在地区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第3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关键词:警院学生;写作能力;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30-03

曾几何时,法律(法学)专业是文科高三学生趋之若鹜的专业。不料想,近两年该专业已成为就业率垫底的若干“老大难”专业之一。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中,应用法律系学生的就业率与其他系也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这一就业压力主要是专业开办门槛太低造成的。目前,全国有一千余个法科专业,可以说普通高校中一半的学校开办了“法律(法学)”专业。描述得形象一点――在许多地方,只要有两支粉笔,一本教材,就开办了法学专业。再加上授予“法学”、“法律”学位的相关专业太多,使得法科毕业的学生数量剧增,直接拉低了该专业的就业率。

压力要转化为动力,才是积极的应对态度。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法科学生来说,从自身技能着手,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微观角度的有效措施,这与国家、省政府增加就业机会的宏观政策并行不悖。

一、学历限制亟需写作强项来补短

蔡晓琪于2014年4月23日登陆智联招聘网,搜索并筛选出在广州招聘的128家企业共144个法务类岗位。法务经理/主管岗位(管理岗)共有56个,法务专员/助理岗位(事务岗)共有88个。这些企业提出的招聘要求共计656条。在法务岗位任职资格中,绝大部分岗位的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占84.7%,其次是大专,占11.8%,要求硕士以及学历不限的分别占2.1%和1.4%。[1]这一调查有参考价值。

2014年10月,教育部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十三地编写了《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在校生问卷)。[2]笔者曾采用这一问卷对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分属两个年级)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计350名学生,回收问卷342份,有效问卷309份。从此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发现,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历层次大都存在“不自信”的心理。可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如何寻找“突破口”,锻造自己的职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化解“学历自卑”。

二、法科职业要求熟练的司法文书写作技能

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多的时间花在了讲授“三个特征、五个作用、七个条件、九项意义”上面。期末考试考查也较多地从这些知识点出发进行测试。试卷的题型一般由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题七种题型构成。这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学生、家庭、社会不免将其视为“屠龙术”。高职高专对此合理要求,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当反应灵敏,及时调整,做出回应。

蔡晓琪调查发现――专业技术可以说是招聘要求的核心,在整理出来的专业技术要求中,了解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程序的有73项,占到了32.6%,文字表达功底强的有51项,占到了22.8%,法律实务水平较高的有23项,占了10.3%。[1]蔡晓琪调查还发现――招聘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将许多应届毕业生排除在外。因为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在培训上花费过多成本。[1]鉴于此,在校学生更应该提升自我技能。然而,在极少数学生中,由于高考之后自我要求放松,训练不够,以至于三年高职学习之后,其写作能力还不如高中三年级的水平。法科学生尤其要警惕这种“退化”现象,努力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使司法文书的写作成为自己(应届毕业生)的强项,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

要培养法科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是要给每个教学班(分队)普遍再开设一门《写作》课程,不需要也不宜另起炉灶,关键是要立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立足教科书。比如,黄京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刑法》,比较成熟,现在已经出了第五版;王新清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刑事诉讼法》,也比较成熟。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司法文书格式(事先做成PPT),将教材上的“本章引例”、“参考案例”、“(每章之后)案例分析”改写为立案报告、搜查笔录、逮捕证、拘留证、通缉令、提请批准逮捕书、解除强制措施申请书、侦查终结报告、补充侦查意见书、书、刑事自诉状、开庭通知书、判决书、辩护词、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

在《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司法文书格式(事先做成PPT),将教材上的“本章引例”、“参考案例”、“(每章之后)案例分析”改写为合同、公证书、支付令、仲裁书、民事诉状、民事反诉状、民事答辩状、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书、财产保全申请书、先予执行申请书、合议庭评议笔录、判决书、词、调解书、宣判笔录、民事申诉状等。

在《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司法文书格式(事先做成PPT),将教材上的“本章引例”、“参考案例”、“(每章之后)案例分析”改写为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状、行政撤诉申请书、行政赔偿申请书、行政答辩状、行政申诉状、行政上诉状、行政判决书、举证通知书、行政裁定书、共同赔偿决定书、强制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公证书等。

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模拟审判”所需要的全套司法文书。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熟悉了法律条文的内容,还可以逐渐养成法律思维习惯。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将来的实习阶段能够较快适应律师事务所、法院、社区矫正岗位的工作要求。

如果课时太少,也可以重点训练几种主要的司法文书,将一部分文书的写作训练放到课余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查制度,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

以往,《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期末试卷的题型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简答、案例分析题五种题型构成。有必要进行改革,突出实作实训。笔者主张,如果期末试题难以改革的话,教师可以考虑在平时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期中测验中进行变革的尝试,将司法文书的写作纳入考核的内容,并逐渐加大其比重。以往的案例分析是围绕着“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单罚与并罚”、“为什么”来展开的。其实,这些知识点都可以用“司法文书写作”这一载体来完成考核、检查。比如司法文书中,在“本院认为……”部分,重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了保证考卷题目总量适中,考题难易度适中,考题覆盖大纲要求,题型结构基本合理,可以考虑删除判断题,甚至减少选择题与问答题,增加司法文书写作题;甚至在一套试题中设计两份短小的司法文书写作题。

改革考试制度,需要大量的尝试,需要长期的试错、纠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着手改革期末考试制度。

五、循序渐进,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

要培养司法文书写作能力,可以先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进行尝试。

在《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行政法律原理与实务》几门课程中都有实训教学大纲,且已逐渐成熟。其中,司法文书的写作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除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规定学时外,还安排了适当的学时用于实践教学。根据司法警官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公、检、法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全过程,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模拟庭审辩论、组织参与模拟刑事审判,使其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刑事法律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共20学时。实践教学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考核评定,作为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其中,有几个实训项目占用课时较多。例如:“实训项目五――旁听庭审。(1)实训目的和要求――让学生通过观摩法院庭审过程,直观了解刑事审判各个环节。(2)课时――4课时。(3)实训内容――普通一审案件。(4)实施步骤――①联系法院。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和我们单位有业务联系的法院;旁听的案件必须是和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应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件。②提前介绍基本案情。为确保旁听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提前向学生介绍基本案情,提示学生控辩双方在定性、裁量方面可能的主张。③落实往返交通工具;强调组织纪律,确保安全;要求遵守法庭秩序。④点评与总结。旁听结束后,教师应对此次法院旁听进行点评,总结控辩双方适用的法律主张,并析解案例。(5)考核――法院旁听以后最好要有相关讨论,或者要求学生作一些书面的总结等。针对发言结果或者书面材料以及学生在整个旁听活动中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评分。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并按比例记入平时成绩。”又比如:“实训项目六――模拟法庭。(1)实训目的和要求――通过扮演刑事诉讼种类角色,让学生熟悉刑事审判流程,掌握审判理论与技巧,能够在具体的案件中准确运用相关法律服务社会需要。(2)课时――8课时。(3)实训内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模拟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开庭程序。(4)实施步骤――①选定案例。选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并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特点,所选案例要具体、务实,具有可辩性。②按角色需要由学生自行组成审判、公诉、辩护、证人等团队。③各组学生按角色拟定任务,草拟各自的法律文书(书、判决书、公诉词、辩护词)。④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先期指导,帮助审、控、辨各方设计实施方案,确定辩论思路。⑤实施模拟庭审。⑥教师点评、总结。(5)考核――担任角色的同学的成绩考核主要以其在模拟法庭相应工作中的表现来评定;其他同学的成绩评定可以以参与活动的程度、积极性及分组撰写相关材料的完成质量给分。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记入平时成绩。”

目前,一部分专业基础课中没有实训教学大纲。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一些教师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提高就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写作训练,不单单只在专业课中进行,也不是扩大到专业基础课就行了,最终还是要推广到所有理论课程中。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及其他的六百所职业高校,不应该像研究型大学那样,把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理论讲授、文献综述、逻辑思辨、理论创新上面,而要以“够用即可”为尺度,少讲、精讲理论,多进行技能训练,并辅之以个别指点、因材施教。为了提高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科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写作技能,尤其是司法文书写作技能,使之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蔡晓琪.智联招聘网法务岗位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8):21-28.

第4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14年前,吴振民的儿子关进行政拘留所后,当天便被同仓人员群殴致死。2005年,全省公安机关公安局长大接访重新燃起了年迈的吴振民夫妇的索赔希望,他决定为这段不能忘却的陈年痛事找个说法,要求公安局赔偿30多万元。

    接受公安调查 监仓里丢掉性命

    吴振民说,1991年6月25日下午,澄迈县福山镇一帮青年与一加油站老板发生摩擦,该老板报警后,澄迈县公安局出动大批民警,将一些青年带回公安局调查。第二天上午8时许,一些青年被送进澄迈县公安局行政拘留所,吴振民的儿子吴清海也在其中。当时,吴青海被投进三号仓。

    当天上午,吴清海在洗脚时,不小心将水洒到同仓的王某身上,王某打了他两巴掌。这时,同仓的刘某、王某某看见吴清海的内裤挺好,叫吴清海把内裤脱下来互换,吴清海不同意。王某某对吴清海拳打脚踢,并将吴按倒在地,卡住吴的脖子,不让他叫。同仓的刘某等将吴清海围住,朝吴的胸部、腹部拳打脚踢、乱踩。吴清海向他们求饶,但刘某等人已是打得性起,根本不顾吴的求饶。

    一阵乱打下来,吴清海不能动弹,被送去澄迈县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吴清海因为胸部受到重大暴力作用,造成肋骨骨折、血气胸形成,呼吸衰竭而死亡。

    凶手伏法 公安机关赔了4千元

    1993年9月,海南中院重审该案时认为,刘某、王某、王某某等人无视国家法律被拘留,收审期间,不守监规,在监仓打人致死,情节恶劣,后果严重。法院一审分别判处刘某等人死刑至有期徒刑8年不等。

    当时,吴振民夫妇没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吴振民说,当时公安机关给了他们4000元,他也曾向公安机关提过赔偿事宜,但一直没有结果。2005年,全省公安局长大接访,吴振民从报纸得知消息后,在澄迈县公安局长及副局长接访期间,一次次地上访。

    受害人父母认为:民警监管不力 索赔30万元

    吴振民认为,吴清海被打死在拘留所,与民警监管不力有关。当年他听到儿子的死讯后,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往后智能逐渐障碍,听觉严重丧失。第二年便患上了脑梗塞、脑血栓等多种疾病。吴清海认为,公安局得就此赔偿他们的精神损失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30多万元。

    2005年6月28日,67岁的吴振民在妻子李秀怔的搀扶下,拐着双足走进了本报新闻中心。回忆儿子死时的惨状,李秀怔禁不住痛哭。她说,儿子被关进仓中才几个小时,年轻轻的就被打死了,直到现在她仍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如果孩子还在,我们现在的日子会过得更好”,61岁的李秀怔抹着眼泪告诉记者。

    吴振民说,他们向澄迈县公安局上访时,公安局告诉他们可以向法院起诉,目前法院还没有受理这起案件,他们真不知该如何办?

    律师认为:索赔路上存在时效障碍

第5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遵义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某某,因担心对外借款没有保障,于是通过虚构借款事实,利用司法资源从而达到了自己的非法目的。到此他仍不甘心,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借助作为一名律师的专业特长,将对方诉诸法庭,让原本虚假的借条落在了一纸判决书上,冠冕堂皇的将别人的财产据为己有。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精明的脑子还是逃不过老天的法眼,最终,因涉嫌虚假诉讼被刑事拘留。

作为一名律师,刘某某的初心是什么?是侠肝义胆、锄强扶弱,还是匡扶正义、救死扶伤。我想你那是抗日神剧看多了吧。但也不能否认,也许他仅仅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许他在那一刻,只是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和心灵。

酒泉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某某,为了承接业务,通过在互联网上取得的一些诱人名誉,骗取当事人宋某某的信任,收取律师费后仅仅代书一份《民事再审申请书》,便不再承接该案件。经司法局查明,认为董某某的行为属于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对其处以停止执业三个月的行政处罚。

为了提高知名度,董某某煞费苦心,利用网络得到了所谓“金牌律师第一名”的荣誉称号。虚荣心爆满的他并不满足于此,利用这些虚假的荣誉获取更多的利益才是他的目的,所谓名利双收,也许就是他所追求的吧。

第6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起诉应递交哪些材料?

    1、原告除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正本外,还应按被告及第三人的人数提供诉状副本:

    2、诉状附有与原告的诉讼请求及其主张相关的证据原件或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证据复制件;

    3、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证明。原告或被告是法人的,还需递交最近一次的工商年检证明材料。

    三、起诉状应包括哪些内容?

    1、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应记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邮编和联系电话;当事人一方是法人,应记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邮编和联系电话;

    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4、当事人的住所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应当分别写明。

    四、当事人享有哪些诉讼权利?

    1、委托人;

    2、收集、提供证据;

    3、申请回避;

    4、放弃、变更和承认、反驳诉讼请求;

    5、进行辩论;

    6、提起反诉;

    7、请求调解;

    8、自行和解;

    9、在法院规定的范围内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

    10、提起上诉;

    11、申请执行。

    五、当事人承担哪些诉讼义务?

    l、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2、遵守诉讼秩序;

    3、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

    4、主动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和调解书;

    5、按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等诉讼费用。

    六、怎样提交证据?

    1、原告起诉时应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据有以下七种: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1、证据必须注明证据的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址;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但需经法院与原件核对无异议后加以注明;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提交视听资料必须真实。

    2、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3、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4、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5、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并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6、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新的证据”的范围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七、如何进行答辩?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的内容,必须针对起诉状提出的事实和理由及证据展开,抓住关键进行答辩和反驳,并提交有关的证据。

    八、法院如何审理一审民事、民商事、知产案件?

    1、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诉讼权利义务;

    2、合议庭组成人员应当在确定后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3、在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被告答辩举证后,合议庭认为可以开庭审理的,应确定开庭审理时间;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

    5、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6、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将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诉讼程序;

    7、开庭审理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

    九、传票有何法律效力?

    l、法院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人、法定代表人应使用传票传唤其到庭。

    2、原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3、被告和必须共同诉讼的原告、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十、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回避?

    1、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l)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人;

    (4)与本案的诉讼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5)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2、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1)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人、辩护人的;

    (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3)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

    (4)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以上规定所称的审判人员是指本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司法鉴定人员、勘验人员的回避,参照审判人员回避的有关内容执行。

    十一、回避制度还有哪些规定?

    l、凡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

    2、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内,担任诉讼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3、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人或者辩护人,对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不予准许本院离任人员担任诉讼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

    4、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担任该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所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以上规定所称法院其他工作人员是指本院从事审判工作以外的一切人员。

    十二、什么时候提出申请回避?

    当事人提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前提出,并说明理由;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十三、什么情况下可以延期审理?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

    2、当事人临时提出申请回避;

    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十四、对妨碍民事诉讼有哪些强制规定?

    l、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2、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3、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4、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3)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

    (4)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5)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十五、一审民事、民商事、知产案件的审理期限如何规定?

第7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一、改行司法令状主义,实行逮捕与羁押相分离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承担着控诉职能。而职能分工必然要求其以实现罪罚为目标,尤其是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庭审方式实现了控审职能的分离因此大大强化了检察机关的举证责任,这必然加强检察机关的控诉倾向。同时,我国宪法赋予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但是在刑事诉讼中,它并未能保持监督者应有的客观、中立、超然的地位,因为它就是诉讼的一方,它不可避免地要带有控诉倾向。司法实践中曾发生过检察机关在庭审中故意隐藏被告人无罪证据而不予出示的现象,即是最有力的证明。由此可见,控诉职能的担当阻碍了检察机关所谓监督职能的发挥,事实上检察机关已沦为单纯的控诉机关,它在刑事诉讼中的活动完全可以为控诉职能所包容。

笔者认为,需对检察机关重新定位,至于如何定位需要深入研究。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应是司法权的独立,司法程序是解决各种社会纠纷(包括刑事犯罪)的最终程序。而司法权应由而且只能由法院、法官独立行使。我国的现状,法院因受制度缺陷与法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尚难以独立担当行使司法权的重任,因此由检察机关对法院进行制约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与行长远来看,确立以法院为中心的诉讼格局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

依我国现制,公诉案件审前阶段的审查批准逮捕权归属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以及检察机关自侦察件中的逮捕须由检察机关批准或决定。检察机关一方面承担着控诉职能,同时又享有剥夺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权力,这样做实在太危险。因为检察机关作为控方可以自己作出剥夺被指控方——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逮捕决定,这无疑置嫌疑人于诉讼客体的地位。试问,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在控诉利益上的一致性以及二者之间法定的互相配合关系,使得这种制约能存几分价值?对于检察机关自侦察件中的逮捕,虽由审查批捕部门决定,但逮捕决定事实上都是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作出的,此时检察机关既是控诉机关,又是批捕机关,看来只有实行自我监督了,然而这种自我监督究竟有多大意义?

还须指出的是,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逮捕不仅作为行为动词使用(意为“捕获”),更为重要的是,它兼具状态动词的用法(意为“羁押”)。易言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逮捕后进行一段时间的霸押,并且羁押是逮捕的必然结果和主要内容,逮捕的目的就是羁押。而外国的逮捕与羁押是分离的,逮捕实施后是否羁押须另行审查决定。这种实行逮捕与羁押分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逮捕与羁押决定要分两次作出,(有证)逮捕往往是由法官(或预审法官)根据警检机关的书面申请作出的。而对于是否羁押,则须听取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与控方的意见然后作出决定。这种做法体现了法官裁判权力对侦查程序的控制,有利于实现侦查程序中的控辩平衡,并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羁押,切实保障了嫌疑人的自由权利。如前述,我国实行逮捕与羁押一体制,逮捕由处于控方的检察机关批准或决定。检察机关批准或决定逮捕只进行书面审查,并不听取嫌疑人的意见,完全是单方职权行为。嫌疑人一经逮捕即意味着长时间羁押,检察机关在羁押期间并不进行合法性审查,由于获释(包括取保候审)的渠道并不畅通,绝大部分被逮捕的嫌疑人将处于羁押状态。由于嫌疑人无权求助司法审查,法官对侦查程序亦无权介入,这一方面导致不必要的羁押大量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嫌疑人完全置于侦控机关的控制之下,其后果是,被逮捕人完全沦为侦讯的对象,逮捕成为一种重要的侦查方法,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获得嫌疑人的口供,从而导致实践中刑讯逼供、变相刑讯、以捕代侦等违法现象屡禁不绝。而嫌疑人的诉讼主体性荡然无存,程序的正当性缺失,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必须明确,逮捕作为刑事诉讼所独有的一种强制措施,其性质为对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予以一段时间剥夺的程序性措施。因为基于此时嫌疑人、被告人的非罪犯地位,逮捕及此后的羁押并不属实体刑罚。实施逮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国家对刑事犯罪进行追诉能够有效实现。其直接目的有二:一是保护证据,其二是防止嫌疑人、被告人在需要出庭时缺席。换言之,只有当嫌疑人有毁灭罪证、妨害作证、逃跑或有相当理由足以怀疑会有上述行为或者嫌疑人没有固定住所时,才对嫌疑人实施羁押。可见,设立逮捕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保证刑事追诉能够顺利进行,而逮捕制度的功能也就表现在这方面,即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现代国家,人身自由是公民最为重要的宪法权利,国家有义务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进行保护。这些理论体现了现代法治原则充分保障人权的精神。笔者亦认为,在刑事诉讼中,为实现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保护社会安全而对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予以限制是必要的,各国对逮捕制度均作了具体规定。但从无罪推定原则出发,嫌疑人、被告人尚不具有罪犯的法律身份,而是作为诉讼当事人,其人身自由不应被剥夺。但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法律规定可以适用逮捕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措施的采取必须受到限制,应贯彻最低度及必要性原则。应当在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乃至避免羁押,以充分保障人权。这应成为设计逮捕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还应不断完善各种非羁押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释制度。

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是现代法治国家设立逮捕这种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唯一目的。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得以确立,逮捕嫌疑人、被告人作为程序性的措施决不应成为强制讯问的工具。对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予以剥夺的措施,是否采用应由独立于侦控机关的司法机关作出裁断。唯此,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主体性方能实现,才能称为当事人。当然,赋予侦查机关紧急情况下的无证逮捕权(我国的拘留制度)是必要的,但为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提交法院,由法院举行听证会,听取侦辩双方的意见,最终作出是否羁押的裁断。有关的国际文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第3款、《保护所有遭受任何形式拘留或监禁人的原则》第37条都规定:受到刑事指控的被羁押者应当被及时地带到法官面前或其他被授权行使司法权的官员面前。这样做,旨在确保由一个独立于实施拘留的、享有司法权的机关能够对拘禁进行审查,是防止任意或非法羁押的重要保障措施。而且它提供了对和非法行为进行控告的机会,因此对防止刑讯逼供和非法待遇等非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刑诉理论崇尚审判中立、控辩平衡,这不仅表现在审判阶段,并应贯彻于审前程序中。在侦查阶段,侦控方与被指控方同为诉讼主体。国家虽赋予了侦控方侦控的权力,但这一权力必须以尊重被指控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为前提。换言之,侦控方不得随意处置被指控人。为了保持侦辩平衡,防止被指控人客体化,要求在对被指控人这一诉讼主体受取剥夺人身自由的羁押措施时,必须由法官这一中立的裁判者作出决定。逮捕乃至羁押的目的是防止被指控人实施妨害诉讼的行为,是否有逮捕乃至羁押的必要,应由法官这一第三者决定,而不能由当事人一方即侦控方决定。这既是裁判中立、控辩平衡的现代刑诉机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现在,无论是实行当事人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抑或职权主义色彩浓重的大陆法系国家,逮捕乃至羁押无不是由法官或其他被授权行使司法权的官员裁断。逮捕、羁押的命令由法官(或治安法官)作出,称为司法令状主义。逮捕、羁押由居于中立地位的法官决定,体现了刑事程序的正当性,有利于防止政府对公民利权的不当侵犯,有利于公民权利的保护。

现代法治理论崇尚权力制衡,尤其是当政府对公民权利实施限制、剥夺时,应受到司法的审查,否则公民权利在强大的“政府”面前实在无法自保。从某种意义上讲,司法权是对公民权利实施保护的权力,司法程序成为救济公民权利的最后程序,也是各种社会纠纷得以最终解决的程序。在行政程序中,现代各国均规定,对公民实施行政处罚均须举行听证会,公民有求助司法保护自己免受政府不当处罚的权利。同理,在刑事诉讼中,逮捕乃至羁押关涉公民最为重要的自由权利,这种措施的做出更不能由侦查机关这一行政机关作出,更需要接受司法监督。逮捕与羁押由法官审查决定,有利于防止侦查倾向及不当适用,有助于保护被指控人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被逮捕人的人身权利,甚至规定法官负有定期审查是否有继续羁押理由的义务,以防止不必要的羁押。我国侦查阶段的逮捕由检察机关批准或决定,虽有助于对公安机关的制约,但检察机关更多地担当着控诉职能,因此,这种立法例违反控辩裁三方职能分担理论,与控辩平衡、平等原则相左。笔者认为,实行司法令状主义,由法官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被告人进行逮捕、羁押,是改革我国逮捕制度进而是改革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一环。

不难发现,我国刑事侦查程序具有强职权主义的特点,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条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审查的期限为7日;未被拘留的,审查的期限为15日,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20日。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间的长短,不仅关系到追究犯罪的时效性,对于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则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权利的有效保护。从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两方面的需要来看,缩短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尽快作出捕或不捕的决定,都是必要的、重要的。不仅如此,缩短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同样是必要的。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期限一般为10日,特殊情况下为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的最长期限则长达37日。给予公安机关较长时间的拘留权,固然可以让公安机关轻轻松松、从从容容地去破案,但其导致公安机关办事拖拉、侵犯人权的负面影响却又是我们必须付出的高昂代价。实践中,公安机关以拘代侦,视公民人身自由为草芥,非法侦查、违法办案就是其典型表现。

第8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关键词】迪亚洛;股东权利;国籍国

一、案件概述

(一)案件事实背景

艾哈迈杜・萨迪奥・迪亚洛是一名几内亚籍商人,从1964年起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定居,已居住32年。期间,他在刚果建立了Africom-Zaire公司和Africontainers-Zaire公司,是两家公司的股东和经营者。20世纪80年代,迪亚洛开始追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在该国经营的几家石油公司欠其所拥有的两家公司的款项。1995年10月至1996年2月,扎伊尔当局以迪亚洛的行为损害了扎伊尔的公共秩序为由,对迪亚洛实施了逮捕、拘留和驱逐措施,剥夺了其重要的投资、公司、动产、不动产以及银行账户等财产,并于1996年2月2日将其驱逐出刚果民主共和国。

(二)案件审理过程

1998年12月28日,几内亚向法院递交了“寻求外交保护的申请书”,对刚果民主共和国提讼,请求法院裁定刚果民主共和国对一名几内亚籍国民(迪亚洛)实施了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2001年3月23日,几内亚向法院递交了诉状,请求法院裁定:(1)刚果民主共和国任意逮捕和驱逐几内亚公民迪亚洛,没有尊重迪亚洛根据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对迪亚洛实施了不人道的待遇,剥夺了他控制和管理其在刚果创立的两家公司的权利,刚果民主共和国就其实施的国际不法行为应当对几内亚共和国承担责任。(2)刚果民主共和国应当赔偿几内亚共和国以及迪亚洛的全部损失。(3)赔偿应覆盖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所造成的全部损害,包括收入损失和利息。

2002年10月3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向法院递交了对几内亚申请书可受理性的初步反对意见。2007年5月24日,法院就初步反对意见做出了判决,宣布几内亚关于保护迪亚洛个人权利的申请以及几内亚关于保护迪亚洛作为Africom-Zaire 公司和Africontainers-Zaire 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的申请可受理。但是,几内亚在关于侵犯Africom-Zaire 公司和Africontainers-Zaire 公司权利的指控中保护迪亚洛的申请不可受理。

2010年11月30日,法院对案件做出了最终判决。

(三)案件判决结果

关于几内亚提出的保护迪亚洛个人权利的主张,法院做出以下判决:首先,几内亚提出的关于1988-1989年间刚果民主共国对迪亚洛实施的逮捕和拘留措施的主张法院以该项主张的提出超过提出新请求的期限为由未予支持。其次,几内亚提出的关于1995-1996年间刚果民主共国对迪亚洛实施的逮捕、拘留和驱逐措施的主张法院予以支持。

关于保护迪亚洛作为两家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几内亚认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侵犯了迪亚洛作为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并在股东大会上投票的权利、对公司进行管理的权利、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以及对两家公司的股份享有的财产权利,法院对上述主张均未予以支持。

二、法院对迪亚洛股东权利是否被侵犯问题的认定

关于公司和股东的权利的法律问题,国际法尚未建立相关规则,因此法院认为上述内容应当参考国内法中的相关规定。本案中,针对几内亚提出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驱逐迪亚洛侵犯了其作为股东的直接权利的主张,法院根据刚果法律的相关规定,确定迪亚洛作为股东的法定权利,并分析上述权利是否被侵犯。

(一)参加股东大会并在股东大会上投票的权利

刚果法律规定:“所有股东均享有参加股东大会和按所持每一股份享有一项表决权的权利”,因此,法院首先确定,参加股东大会并在大会上投票的权利是股东的一项权利。其次,法院考查迪亚洛作为股东的该项权利是否被侵犯。刚果法律规定:“股东可以选择一名符合公司章程中规定条件的人代表其行使权利”。法院认为,根据这一条款,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并在大会上投票的权利可以由股东亲自行使,也可以由其选择的人行使,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公司的股东大会能够有效召开。将迪亚洛驱逐出刚果领土,可能妨碍了其亲自参加股东大会并投票的权利,但是迪亚洛可以任命人其行使这一权利,因此,法院判定刚果民主共和国没有侵犯迪亚洛参加股东大会并在大会上投票的权利。

(二)关于管理的权利

几内亚主张,刚果民主共和国驱逐迪亚洛侵犯了其任命管理者的权利、被任命为管理者的权利、行使管理者职能的权利以及作为管理者不被解雇的权利。首先,刚果法律规定:“管理者应当在公司成立协议中被任命或由股东大会任命”, 因此法院认为任命管理者的权利属于公司的权利,而不构成股东的权利。几内亚关于刚果侵犯了迪亚洛任命管理者的权利的主张不成立。其次,刚果法律规定,股东享有“被任命为管理者的权利”,“管理者股东不被无故解雇的权利”, “监督和管理的权利”,所以被任命为管理者的权利属于股东的权利。但是法院认为,迪亚洛的该项权利未被侵犯,因为迪亚洛事实上已经被任命为管理者,而且一直是两家公司的管理者。再次,法院查明行使管理者职能的权利是股东的一项权利,法院认为,虽然迪亚洛被驱逐出刚果境外,其行使管理者的职责会出现较多困难,但是几内亚没能证明这些职责的行使是不可能的,因此其该项权利未被侵犯。最后,刚果法律规定:“除非公司章程规定,否则公司存续期间所任命的管理者股东只能因正当原因被解雇,由股东大会商议并修改公司程。”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证明迪亚洛被剥夺了作为管理者的权利,因为没有召开以解雇迪亚洛为目的或其他目的的股东大会,因此迪亚洛不可能因正当理由而被解雇。即使迪亚洛在被驱逐出刚果领土之后其行使管理者职责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在法律上其仍然是两家公司的管理者。所以法院判定刚果民主共和国没有侵犯迪亚洛关于管理的权利。

(三)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

法院查明根据刚果法律,迪亚洛作为股东享有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但是法院认为,虽然迪亚洛被拘留和驱逐出刚果境内时,实施公司的商业活动变得更为困难,但是仅仅这一点并没有妨碍其行使监督董事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迪亚洛可以继续监督董事会。因此,法院判定刚果民主共和国没有侵犯迪亚洛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

(四)对所持公司股份享有的财产权利

法院注意到国际法反复承认的国内法中的一项原则,即公司具有独立于其股东的法律人格。这一原则在当前的案件中,即在私人有限责任公司只有一名股东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因此,公司的权利和财产必须与股东的权利和财产相区别。在此方面,几内亚所主张的公司的财产与股东的财产相合并是缺乏法律根据的。法院援引了巴塞罗那案的判决,指出对于公司的不法行为经常会侵犯到其股东的利益,但是,损害影响到公司和股东时并不意味着二者均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仅仅直接针对并侵犯公司权利的行为并不引起对公司股东的责任,即使股东的利益受到影响。法院认为,迪亚洛对其所持公司股份享有的财产权利必须与公司的财产权利相区分。股东享有的财产权利包括获得股息或在公司清算时获得应收款项的权利。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证明任何股息被分配,或者发生任何公司终止的活动,更不必说任何归因于刚果的侵犯迪亚洛上述权利的行为。因此,法院判定刚果民主共和国没有侵犯迪亚洛对所持公司股份享有的财产权利

三、对本案中股东国籍国对本国公民股东权利保护问题的法律评述

迪亚洛案是关于外国私人投资者与东道国间投资争议的案件,作为迪亚洛的国籍国,几内亚主张对迪亚洛行使外交保护。就案件的审理及判决结果,本文主要对本案中股东国籍国对本国公民股东权利的保护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外交保护制度概述

外交保护制度是习惯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国际法委员会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1条规定,“外交保护是指一国对于另一国国际不法行为给属于本国国民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损害,通过外交行动或其他和平解决手段援引另一国的责任,以期使该国责任得到履行。”虽然一国享有对本国国民行使外交保护的权利,但是这项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国际法中,外交保护主要有三个限制条件:

首先,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所在国的非法侵害。其次,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这一条件要求受害人从受害之日起到其国家提出求偿时,必须连续具有保护国国籍。最后,用尽当地救济。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要求受害人在受到侵害后用尽当地救济。《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14条第2款明确指出,“‘当地救济’指受害人可以在所指应对损害负责的国家,通过普通的或特别的司法或行政法院或机构获得的法律救济。”

(二)关于几内亚对迪亚洛作为两家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行使外交保护问题中的国籍原则

如上文所述,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是外交保护的条件之一,这一条件又被称之为“国籍原则”。在初步反对意见中,刚果民主共和国从国籍原则的角度出发,就几内亚提出的对迪亚洛作为Africom-Zaire 公司和Africontainers-Zaire 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行使外交保护的申请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几内亚不具有行使外交保护的资格。

刚果民主共和国承认根据国际法当股东的直接权利受到侵害后国籍国可以对该股东行使外交保护。但其认为国际法所允许的这种保护仅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才适用,而本案不满足这一条件。刚果认为几内亚把对Africom-Zaire 公司和Africontainers-Zaire公司权利的侵害当作是对股东迪亚洛权利的侵害,这种对公司权利和股东权利的混淆不仅与真正的国际法相违背,而且与外交保护制度本身的逻辑不符。其指出,股东的权利只能是其与公司关系上的权利,其援引国际法院在巴塞罗那案中的判决,认为股东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股息的权利,参加股东大会并在股东大会上投票的权利,公司破产清算时分配公司剩余财产的权利等,这些权利股东只能向公司主张,这些权利受特定条件的限制,而且与公司章程中的规定以及法律命令做出地的商法相一致。刚果认为唯一能够侵害股东权利的行为就是“干涉公司及股东之间关系的行为”。因此,逮捕、拘留和驱逐迪亚洛不构成干涉股东迪亚洛与Africom-Zaire 和 Africontainers-Zaire公司关系的行为。

法院认为一国对具有其国籍的自然人或法人股东行使外交保护,以期使对自然人或法人股东实施了国际不法行为并且造成损害的国家承担责任,本质上,这属于国际法委员会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一条规定的国籍国对自然人或法人行使外交保护的情形。因此,对于公司的股东行使外交保护不能被认为是国籍国对自然人或法人行使外交保护这一一般法律制度的例外,而是来源于习惯国际法。本案中,几内亚有资格对迪亚洛作为Africom-Zaire 公司和Africontainers-Zaire 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行使外交保护。关于刚果提出的,几内亚混淆了公司权利和股东权利,其没有证明迪亚洛作为股东的直接权利受到侵害,法院认为,该问题属于案件的实体问题,与几内亚是否具有行使外交保护的资格无关。

法院的上述分析与国际法委员会《外交保护条款草案》中的相关规则具有一致性,《草案》第12条对股东的直接损害中明确规定:“在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对股东本人的权利,而非公司的权利,造成直接损害的情况下,这些股东的国籍国有权为其国民行使外交保护。”因此几内亚作为股东国籍国有资格对迪亚洛作为股东的直接权利行使外交保护。

(三)关于迪亚洛作为Africom-Zaire 公司和Africontainers- Zaire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是否被侵害问题

迪亚洛作为两家公司股东的直接权利是否被侵害是当事双方以及法官之间存在争议的问题。判决中法院首先指出关于公司权利和股东权利的法律问题,国际法未尚建立其自己的规则,应当参考国内法中的相关规定。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法院根据刚果国内法的规定,分别确定了参加股东大会并在会上投票的权利、关于管理的权利、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和对所持股份享有的财产权是否是股东权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上述权利是否被侵犯。法院认为,根据刚果法律,上述权利属于股东的权利,而非公司的权利。但是,驱逐迪亚洛并没有侵害其上述四项权利。就前三项权利,法院的主要理由是在刚果境外,迪亚洛可以任命人其行使上述权利,这些权利并未被刚果当局剥夺。就第四项权利,即迪亚洛对所持股份享有的财产权,法院认为公司股东财产权与公司财产权是相互独立的,股东享有的财产权利包括获得股息或在公司清算时获得应收款项的权利。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任何股息被分配,或者发生任何公司终止的活动,因此迪亚洛的该项股东权利没有被侵犯。

针对法院的判决,哈苏奈法官和尤素福法官在其发表的反对意见中提出了不同意见。两位法官认为刚果当局侵害了迪亚洛作为两家公司股东的权利,因为刚果当局逮捕、拘留和最终驱逐迪亚洛与侵害迪亚洛作为两家公司股东而对公司享有的所有者权利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其强调迪亚洛是两家公司唯一的股东,他在两家公司中持有的股份实际上全部属于其个人财产,因此刚果当局对迪亚洛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导致了迪亚洛个人财产的减损。

本努纳法官在其发表的反对意见中也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本努纳法官认为,虽然根据巴塞罗那案的判决,公司股东的权利独立于公司的权利,对公司权利的侵害不必然导致对股东权利的侵犯。但是,当公司只有一名股东时,如果强行地区分股东的权利与公司的权利,会导致对两项权利均造成侵犯。针对法院提出的迪亚洛可以任命人其行使股东权利的主张,本努纳法官认为法院的这一主张是不现实的,迪亚洛的上述权利只有在刚果境内才能真正充分有效地行使,并承担相应责任。针对迪亚洛作为股东享有的财产权利是否被侵害问题,本努纳法官认为驱逐迪亚洛使得其实际上不可能对公司进行清算并且分配公司剩余财产。其指出虽然迪亚洛作为股东享有的这一财产权利形式上没有被侵犯,但是实质上其对持有的公司股份所享有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已经被完全的剥夺,因为其无法根据其意愿利用这些股份并获得分红。

从本案的最终判决和个别法官的反对意见中可以对股东国籍国对本国公民股东权利保护问题做几点总结。首先,当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对股东的权利造成损害时,股东的国籍国有权为其国民行使外交保护。无论是本案的判决还是《外交保护条款草案》都明确了这一点。其次,对于股东的哪些权利国籍国可以行使外交保护,国际法目前尚无规定,本案法院认为应当参考国内法律,即依据公司国籍国法律关于股东权利的规定判定。最后,对于本案中迪亚洛作为公司股东的权利是否被侵犯问题,本案法院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一问题事实上存在着倾向于形式方面和倾向于实质方面的两种解释。就前者而言,迪亚洛被逮捕、拘禁甚至被驱逐之后,其作为公司股东的权利虽然在行使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其作为股东的权利并没有被剥夺,他仍然可以选择委托他人等方式行使其股东权利。就后者而言,在本案中,迪亚洛是这两家公司的唯一股东,因此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和个人财产很难区分,其委托他人其行使股东权利存在困难。法院最终采取的是前一种解释。从法院的判决中可以看出,外交保护制度在保护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的权利方面是较为严格的,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双边或多边的投资保护协定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See AhmadouSadioDiallo (Republic of Guinea v.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Judgment, I.C.J. Reports 2010, p.6,para.1.

[2] 邵津.国际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3] See AhmadouSadioDiallo (Republic of Guinea v.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Preliminary Objections, I.C.J. Reports2007, p. 20-21, para.50-53.

第9篇:拘留申请书范文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第三条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行政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

第二章行政复议范围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的;

(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前款所列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第八条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章行政复议申请

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十条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人可以代为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第十一条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十二条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三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四条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第十五条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四章行政复议受理

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作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二十一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第五章行政复议决定

第二十二条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第二十三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二十五条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终止。

第二十六条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二十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四)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九条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

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第三十一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二条被申请人应当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

第三十三条申请人逾期不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行政复议机关违反本法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受理仍不受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复议活动中,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被申请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提出书面答复或者不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或者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进行报复陷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被申请人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经责令履行仍拒不履行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现有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按照规定期限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对申请人打击报复或者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等情形的,应当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建议,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条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十一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行政复议,适用本法。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