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无机化学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实训总结

第1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项目化教学 创新能力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需动脑,只需机械地按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差,而且使学生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很多高职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项目化教学特征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能够自觉、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展示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实施流程如下:

2.1项目确定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既要包含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或当地化工行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提高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中的研究对象“高锰酸钾”,它既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在工业上又能用作消毒剂、漂白剂,还在医学上用于消毒、洗胃,与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才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2.2项目开发

项目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最好3至5人。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后做成幻灯片,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可分解成以下四个任务:任务1.设计“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的方案;任务2.配制标准溶液,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所需的酸碱溶液;任务3.用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任务4.根据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3项目方案制定

资料准备充分后每个小组就开始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各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制订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制订出实施方案。如在2.2中所提到的任务1中,大家首先就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选择出合适的还原剂、酸和碱,并确定出合适的高锰酸钾、酸和碱的浓度。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项目实施

实施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积极利用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验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则要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多思考,独立地完成实验项目。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项目考核标准可参照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项目考核和评价以设计的初步方案、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项目总结等为依据。考核和评价成绩公布后,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及时找出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下一项目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

3.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否认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应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的素质须不断提高

项目的确定既要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要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目前化工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验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周密的准备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就将无法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诸多问题。

3.2学习资源须不断完善

在项目开发和方案制定时,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将借助于更多的书籍和网络资源。所以学院需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构建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实验教学条件须进一步改善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为保障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总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量,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学化工类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无机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杨洁,安翔,李青.“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9-32.

第2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使学生实现合理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此种模式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过程的协助者;教师不再是以传统方法传授教材所论述的知识内容,而是以学生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对象;教学过程所需各种媒体不是简单地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学生主动学习及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不同的关系。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抛锚式”及“随机式”教学法[1-2]。“支架式”教学法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主要环节组成;“抛锚式”教学法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主要环节组成;“随机式”教学法也由五个主要步骤构成,即:“展现情境、随机进入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及训练、小组内及小组间协作学习、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同的方法有共性,也有不同,总之,都是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课题组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根据所授内容、专业特点及学生化学基础的不同,尝试运用不同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进行教与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下面以“缓冲溶液”内容为例展示我们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缓冲溶液”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缓冲原理、缓冲溶液pH值及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缓冲溶液的应用等”。该部分内容是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专业理论中都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及生产中运用广泛,药物药效药理实验过程,药物制备和保存过程等常常涉及。学生在日后的专业实验过程及专业性工作中都将高频率地接触,但对于初学者往往得不到关注。如果只是按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讲授,学生简单接受、掌握的会比较浅显,较难做到透彻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即将进行缓冲溶液内容教学的时候,以“缓冲溶液的特点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为主题,以建构主义“随机式”教学法为引导,给学生随机预留了学习任务,引导和强调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来学习和理解。教学基本过程如下:1.呈现基本情境: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验室里生化实验需要用到的一些缓冲溶液;人体庞大缓冲系及酸中毒、碱中毒带来的危害等等,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缓冲溶液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回想是否接触过缓冲溶液。在学生充分挖掘记忆的仓库时,许多学过高中生物选修课的学生能够想到高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及分离”实验里接触过缓冲溶液,只是实验过程用到,但没有过多关注,因此学生有初步印象,紧接着给学生布置任务。2.随机进入学习:形成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什么是缓冲溶液,并就此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如,实验室考察、医院制剂室及生化检验室访问、网络查询、图书馆书籍查询等)来认识缓冲溶液都有哪些类型。从而推理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原理,结合课堂上的部分示例讲授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自行解决“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置;医药上缓冲溶液的应用等等”问题,并就此推荐学生还要了解日后要学习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专业课程里的内容与实验资源。在此过程中随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以及认识、消化、吸收与无机化学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缓冲溶液有多种组成类型,实验过程或生理过程中缓冲溶液如何发挥作用,内容一般都较复杂,需探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所以需关注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有进步时就需要要及时鼓励,以增强动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及其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等所收获的知识和自身的理解展开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每组里的每个学生的观点受到自己、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其他人的观点、意见和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反映。5.效果评价:应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缓冲溶液相关内容的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对需要学习的缓冲溶液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无机化学教学过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总结

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近几年来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为指导,不断地以实际问题为载体,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合理的结合,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觉主动完成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让学生学习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撰写论文,经历全面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某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呈现出让人意外的表现和闪光点,他们的收获远远超出预期。并且在学习部分内容时接触了专业知识,也就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无机化学的基础作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实验实训课程的内容作为理论课内容的“锚”或“随机性”任务,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成效显著,不但节约时间和成本,而且更有助于对效果进行评价。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分层次培养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各自的特点,同时又能保证弱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受挫折。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设计优点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所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时,须考虑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学生知识基础及学生素养等是否适合,不能生搬硬套。一般情况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更适于开放的且具有较大空间的知识结构、并且容易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教学改革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教学内容要不断地充实更新,教学方法也须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中,挖掘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的优势并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必会显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3):29-31.

第3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壤、河流、湖泊、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顽疾”,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这对高校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化学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化学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测试手段,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但是,化学实践教学存在着:人才方案和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实验项目内容陈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和实践教学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重形式轻内涵,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教学效果差。

    一、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理念的制约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为主,教学受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等格式化条款的制约,只注重外在的教学形式,不重视课程内涵设计。且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使得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造成实践教学课时少、实验经费短缺等问题,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2.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设置不合理

    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大都是高校扩招的新开专业,专业申请获得批准后大规模招聘老师,匆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导致实验项目不合理,缺乏内在连贯性,衔接性差。化学实践教学课程较多,课时少,学生难以获得充分动手机会,并且实践教学内容以单元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实验。

    3.实践教师教学综合能力不强

    实验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没有受到系统的师范技能培训,且教学和科研经验不足,导致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工作中,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课前不预习,不预做实验。实验教师待遇普遍较低,缺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只关注实验成绩,而忽视实验技能的学习;缺乏自主思考,创新动力不足;个别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还有伪造数据的陋习。

    二、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践教学的意见,总结教学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修改。调整不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建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授课计划,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环境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无机和分析化学实验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经验教训,如:无机化学实验原来设计为实验周教学,在一个星期内连续进行五个独立的单元教学实验,由于实验任务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教学效果较差。经过认真调研,把实验周教学改为课内试验,学习完基础理论之后立即开展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积极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例如: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中开设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由于该实验属于微量分析实验,用到朗伯-比尔定律,并且要配制标准曲线,用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大一学生没有学到仪器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后无法理解实验原理,教学效果很差。我院把“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更改为“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自来水硬度的测定”,既用到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又和水的硬度测定相结合,加深了对络合滴定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常量分析的基本操作能力。

    2.注重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

    经过调查发现:30%~45%的环境工程专业高中阶段只学习过1年的化学,几乎没有上化学实验课程,基础操作能力普遍较差。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环境学院把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如: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纯度分析实验中进行称量、量取、加热、常规过滤、减压过滤和蒸发结晶等基础操作的讲解,教师亲手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在后继实验课中,对相同的操作加以强化练习,学生操作不规范之处,一一加以纠正。有机实验课中,讲解蒸馏、精馏、回流和分液等基础操作,要求学生掌握阿贝折光仪、旋转蒸发仪、显微熔点仪等设备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后继的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对学生的基础操作进一步进行强化和提高。这种重视基础操作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效率。

    3.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开设综合性实验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色,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开展针对性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解。比如:针对电厂化学专业,在学完分析化学试验后开设了叶绿素测定、全铁测定、二氧化硅测定、全碱度分析和磷酸盐分析等水质全分析试验,既加深学生对电厂给水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在水质分析过程中,强化了常量分析的基础操作,进一步培养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4.改善管理方式,打造开放型实验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积极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活动,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环境学院实验中心积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服务,积极整合实验室资源,改善管理模式,专门开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玻璃仪器和小型实验器材,协助购买药品。开展傅里叶红外分光广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使学生在充分理解仪器原理的基础上可以熟练操作大型仪器。实验室对学生的全方位开放,打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上,既应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既重视理论知识考试,也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理论测试成绩应该与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同等对待。例如: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参加科研课题,计入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中,这样不仅保护了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更客观、全面和切合实际地评价和考核学生。

    6.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密仪器,提高实验中心硬件水平,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以适应新的实践教学的需求。环境工程学院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建设,购入或建设烟气脱硫试验装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水质全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并以大型仪器为核心,设立实验课程,安排课程实习,促进化学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必要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此外,应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提供在职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

第4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万多个,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广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民族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这为药学基层服务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广西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草药物种达4623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现代中药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90亿元;到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对生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医药流通业实现销售收入翻番。这些都为药学专业提供了更新、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我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立足广西,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基本上注意涵盖执业药师考试所要求的内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拓展课+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开设的专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疾病概论等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扎实的化学基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药理学、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紧密结合广西药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广西天然植物丰富,开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如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同时广西医药流通业正高速发展,因此设置药事管理学、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些专业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紧密地与一线岗位对接,开设药物制剂生产技能综合实训、药品销售技能综合训练、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等专业技能拓展课程,实现与岗位要求的零对接。

2、优化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5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1.规范学生实验,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所从事的分析工作是控制药品质量的最后一关,其结果直接决定药品能否投入市场销售使用,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从业者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必须具有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验证的方式来强化理论教学,以综合或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一线的药物分析和新药开发等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实验现象,训练实验技能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纪律意识、合作意识、安全意识。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习,明确实验要求,完成预习报告。在实验课上,安排学生讲述实验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做到学生心中有数。实验中,提出操作技能和过程控制的规范要求,药品、试剂的正确使用,仪器使用和技能操作的关键点,部分实验先观看视频,再教师演示。对于操作方法更加严格要求,大到仪器的操作,小到容器的洗涤、移液管的拿法等都要求必须符合标准。实验后,分组讨论,教师重点点评。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对于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提高了操作技能,逐步养成了认真进行实验,如实填写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药物分析的内容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相关课程,对很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部分学生刚接触此课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在教学之初就给学生强调药物分析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具有相通性。有机药物中各种官能团也不外乎芳伯氨基、酚羟基、酯键、酰胺键等几个,分析方法也就是化学方法、光谱法、色谱法等,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沿着结构分析官能团分析官能团理化性质分析分析方法(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分析这条主线,反复强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能够看到一个未知的结构后就能大致说出其性质及分析方法。在做定量分析时,旋光法、折光法、光谱法、色谱法等测定原理不同,公式不同,很多学生学得一头雾水,容易混淆,我们就引导学生从它们共同的一个函数特征,即测定值(旋光度、折光率、吸光度等)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共同规律,故均可采用标准曲线法、系数法等方法来解决含量测定的问题,通过反复的训练,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这样,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准确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规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培养了综合分析、解决各种不同问题的能力。

3.重视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系统总结,也是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反映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报告中,要求学生写出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外,着重强调数据的处理,对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特别是实验中的失败更是要认真分析总结,做复核实验,找准原因,避免再犯。我们要求学生的报告以科技论文的格式书写,以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表达、综合等各项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基本素质,为未来的毕业论文的书写及新药研发打好基础。

4.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6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培养面向一线的现代高素质生物制药产业人才,高职院校提出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注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创新型人才,因此技能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1]而实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除了校企合作的实训内容和企业顶岗实训之外,实验室的综合实训项目则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实践教学。本文结合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情况,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依据,对综合实训项目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探讨如何改革和提高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实践技能教学。

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扩建和改造,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实验室已经小具规模,其实验仪器和场地能基本满足日常实验教学要求。学院生物制药实验室可以开展基因工程(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及电泳等)、细胞工程(清洗并消毒灭菌细胞培养器皿、配置细胞培养基、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等)、酶工程(酶的提取纯化及活力测定等)、发酵工程(菌种保藏与复苏技术、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等)和生化分离(固液分离、层析技术、萃取与浓缩、膜分离、结晶及干燥技术)等实训教学。近几年,为了充分满足学生综合实训的要求,实验室新添了几台先进的设备,并实行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改革思路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培养掌握核心生物技术和药学基本原理,具备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专业技术人才要能够把微生物发酵技术、生化分离与纯化技术、生物活性物质分析检测等多种技术应用到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过程中。[2]为了使这些技术能够更好的连贯起来,在开设生物制药实训教学时,将涉及到的各门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系列联系紧密的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下面以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项目――“细胞色素C的提取纯化及鉴定”为例,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进行改革与探讨。

目前,细胞色素C的生产工艺过程包含着以下环节:生物材料的选取、原材料的处理、细胞色素C的提取纯化及鉴定、干燥制成酶制品。在工艺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运用多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从而考查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符合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思路。

在综合实训项目开始的前一周,先由教师讲解细胞色素C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工艺过程,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各组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再由各组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对本组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分析,并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对每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开展综合实训项目,学生既能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转化为实验操作,又能对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三、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改革措施

1、实训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提高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实训技能,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以往实训教学经验,对实训教学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与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基础实验技能,是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实验项目进行有机整合,以几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和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在大一下学期进行。第二部分主要是专业实验技能,是将药用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药物分析与检测等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几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训练和考核,这部分内容主要在大二上学期进行。第三部分主要是综合实验技能,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分离等生物制药专业涉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中的综合性大实验,主要在大二下学期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训内容并不是将各门课程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对其进行有机整合,以几个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

2、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把实验内容讲一遍,并强调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虽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学效果很一般。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开始前教师只讲解设计思路,不具体演示实验步骤,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的设计思路,必要时给予启发和引导,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训教学考核机制的完善

对学生实训的考核,首先应注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实验操作题的比例,并从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提问考核。其次,考核过程中应适当考查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操作工,同时还要具备相对全面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胜任以后的工作。最后,教师要根据考核的反馈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以后的实训教学中加以改进,改善教学效果。

4、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近几年,我校与几家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校外定点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和生产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保证毕业生综合实训技能和应用能力与企业岗位之间的要求达到紧密对接,[4]使学生可以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为将来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四、结语

高职教育的综合实践教学成为未来大的发展趋势。[5]通过近几年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因为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较快,对教学内容、考核机制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不断的在实践教学中沉淀经验、总结教训,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摸索。[6]

【参考文献】

[1] 秦钢.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技能与课程体系设置[J].考试周刊,2007(35)13-14.

[2] 邢增威,陈聪,曹智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12(3)157-158.

[3] 何纯莲,赵冰清,黄浩.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2006.22(1)43-45.

[4] 余斌.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效能评价的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0(1)77-79.

[5] 宁波.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5(1)31-32.

[6] 王安平,陈圆,黄亚瑾.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技能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9(28)188-189.

第7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63-03

Abstract:Food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the food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courses, we made some exploring research about the 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from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widening the curriculum appraisal methods, which in ordering to cultur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 words:Food Bio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利用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对食品的各种组分进入生物体后,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代谢反应进行研究,掌握代谢规律。本门课程研究内容涵盖食品的化学组成、构成比例、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营养和安全性,还包括食品在加工、储运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1]。

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的课程构成中,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核心课。是食品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和学科交叉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许多基础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形成自我的潜在认知记忆后才能继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等知识基础,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高中阶段的知识掌握并不牢固,有部分学生还是文科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明显不够用。与此同时,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有陌生感,在尚未形成专业认知前理解专业知识有一定困难,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继而失去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设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生动体现,通过兴趣引导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动者,懂得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馆资源探寻生活中的食品生物化学知识,才能真正提高《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就促使《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

1 结合高职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专业2009年才开始正式招生,而现有的出版教材大都沿用了传统的课程内容,由食品基本组成成分的性质、化学结构、生物学功能和这些组分在体内的分解合成(即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色素和添加剂等构成全部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结构不能体现高职高专特色,对后续培养专业核心技能的理论指导作用不强。所以,作为食品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亟待调整。

为此,根据高职高专食品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和以此为中心构建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合我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学生和教师双向反馈调查。调查发现,学生仍然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未能将知识活学活用,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大量查阅课程改革相关资料和广泛了解其他高职高专同类型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3-5],进行总结整理和认真分析,结合我校食品专业的特色和《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现状,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如下调整:

1.1 食品的基本组成方面 对食物中普遍含有的几种成分,如水分、糖类、蛋白质、脂类等要在保证原有课时数,对于其中涉及化学结构的内容要减少课时数的同时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注意紧密贴近生活和后继专业课程,突出食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水分知识点里很抽象的吸着等温线,学生不好理解,但是借助食品加工中的食品干燥环节,吸着等温线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立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都能得到提高。

1.2 食品中各种营养素的功能 食品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素的功能这部分内容,涉及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生物学功能。其中生物学功能部分内容知识较分散,但是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举例生动体现。如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可以用双氧水分解为例,借助多媒体或者挂图将生物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剂的作用条件及效率进行直观对比,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幅度提高。而对于代谢部分内容,因为涉及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缩减课时,联系食品加工工艺中涉及的代谢过程,只要学生能掌握如何从食品加工的产品出发,分析糖、脂肪、蛋白质在不同代谢条件下会产生不同产物的原因即可。

1.3 食品安全 这部分主要包含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的品质变化等内容。增设这部分内容,不仅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还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以后的专业课。

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施,收效很好。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大大提高,对学生将来从事食品检验、食品质量监管等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2 革新教学模式

《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还是各类化学反应,要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并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联,恰是授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2.1 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借助实物,直观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这个方法学生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具体化地掌握抽象知识,缩短认识过程。特别是当前的90后学生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对身边经常发生的食品生物化学现象不留意,而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又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专业课程,专业知识缺乏,没有积淀。这时若在教学过程中单独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有限,即便加上教师的说明,仍然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创新性地采用实物演示法后发现,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克服单独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弊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如:在讲授“糖的甜度”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了解甜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后,现场让学生亲口品尝预先配好的标准甜度蔗糖溶液和果糖溶液,品尝时教师要告知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品尝后,评价2种糖溶液。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评价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讲授不同糖类甜度的性质。通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学生反馈信息显示对甜度部分内容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过程变得轻松且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演示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得到激发,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任课老师能巧妙地利用实物演示法的优势,课堂教学就能充满趣味性。

2.2 案例教学 《食品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与食品加工、贮藏与保鲜和食品安全等专业内容前后联系,理论性的基础知识点很多。讲授这门课程的高职高专教师都面临如何借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挑战。针对教授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的问题,在讲授过程中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很好地改善了学生的厌倦情绪,而且还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很好地关联起来,促进教学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

案例教学是借助对真实案例的引用、分析,针对生产实际中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案例展开讨论,指导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6]。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食品生物化学》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深入浅出”,从与学生最熟悉的食品入手,选择与要讲授的内容相关的典型食品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实质,提出疑问后由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的讲解,通过解答问题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最终使学生掌握目标内容。如:代谢部分的“TCA循环”授课。因“TCA循环”是非常复杂,反应过程包括很多的酶促化学反应,学生理解起来即抽象又困难,而这一循环又是代谢部分的核心内容。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弱化对酶促化学反应过程的要求,以近些年流行的食醋保健和食醋减肥等案例的分析,使同学们了解食醋减肥的原因是饮醋可以促进体内“TCA循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代谢,才打到了减肥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对“TCA循环”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印象,下一步具体学习“TCA循环”就轻松许多。

案例教学能够灵活地将生活案例与课程理论知识相关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2.3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以某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预先设计和组织好,启发学生就某一中心议题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分小组探讨,形成小组共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终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法[7]。在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寻求解答问题的路径,听取小组内不同意见以完善自己的见解,努力通过语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形成文字总结。这一系列的课下准备和课堂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职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需要授课教师了解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注意提出议题的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有选择地实施。

议题尽量选《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一些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关键知识点,如“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酸奶是怎样凝固的”等,指导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等资源查阅资料,并给出明确的资料整理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整理的资料阐述观点,并分小组展开讨论。教师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引导并能始终驾驭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而且思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的点评和小组总结都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观点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今后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性地学习。通过撰写小组总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加深学习印象,而且文字形式的总结可以服务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对学生将来书写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3 拓宽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课地位,一直以来无法改变试卷笔试的考核方式。这一考核方式虽然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认知,但却无法获知学生是否具有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高职高专是要培养具有可操作职业技能的毕业生。显然,试卷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达到高职课程的考核目的,也不能体现高职特色。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考核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和检查作用,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在保障考核评价能科学合理地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拓宽,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探索研究,拓宽之后的课程考核评价包含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课堂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20%。构成要素是上课出勤、学习态度、平时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各种总结报告的质量等。

第二部分是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20%。《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实训教学时数有限,但是地位不容忽视,实训环节是基础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一个缩影。考核的构成要素有实训的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操作过程的严谨科学、实训结果的准确性、实训报告中是否有缜密的分析过程并能查阅资料注明与之相关的生产实践等。

第三部分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试卷题目分2大类:一类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类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本门课程教学内容之外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才能逐渐成熟,这个过程需要收集企业、同行、学生的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高职高专食品专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为培养高职高专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达平.食品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李佩艳.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271-272 .

[3]陈海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4):266-267.

[4]孙芝杨,翟玮玮,魏福华. 高职院校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0):116-117.

[5]李佩艳,尹飞,刘建学,等.《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01):169-170.

[6]张小霞,梁振普.食品生物化学高效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27-28.

第8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关键。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灵活培养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教学的特色内容。在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切忌单一化或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通常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行业、院校以及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各种知名模式的套用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应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并根据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学生培养模式,从教学工作的实施入手,全程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中职中专要及时安排低年级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安排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和药厂等单位参观,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责任以及即将实现的训练内容,进而初步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学习目标,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教学,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培训,一般可以围绕药品检验、生产与创新等内容开设有关的技能兴趣小组和技能培训大赛等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在加强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打破原来的一对一考核模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教学乐趣。进入提升阶段之后,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可以组织为期几周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若干障碍,训练和考查学生团结协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训产品质量的评价,考查学生药品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报告与小组总结,训练和考查学生书面概括、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二、构建专业教师队伍

    对于中职中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一专多能”是最终的培养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对行业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当前的中职中专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各个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大量引进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教师,而且不断开设新专业。通常教师多在本科学历层次,而硕士毕业或者以上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向企业聘请专业的药学人员,但是这类人员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并不擅长,虽然自身拥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药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因行业信息不明、专任教师知识面不广和操作技能不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松散,缺乏归属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够。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要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导。如学校应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至医院、药企进行学习和实践;支持专任教师参与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合理评定其教师系列职称;尽可能让兼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能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倡导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一些关于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中职教育教学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系统体系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的观念里或者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印记存在。通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它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彻底冲破学科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对中职中专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只有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原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

    (一)在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及时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为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扩展药学理念,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社会上关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并针对上述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保证药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基础课程之间的重复率,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对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在药学专业的课程选择上,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药理学与疾病概要、药剂学与制剂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减少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率,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在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课程,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

第9篇:无机化学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分析化学 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学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类、环境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以实验为基础,传授给学生熟练准确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目前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淡化了分析化学实验与学生就业的联系。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寓理论于实践也成为了化学分析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分院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专业设置,提出了化学分析模块化教学的理论。

二、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设计是建立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置基础上的。该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也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微缩。所谓模块化,是指打破以前单一分裂的教学计划,根据社会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方向模块。

从专业的方向来讲,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可以分为有机化学品生产模块、无机化学品生产模块等等,每一个模块根据工作流程进行授课,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与工业分析结合在一起,将质量分析、软件应用等穿插其中,真正实现学为所用。基本做到一个学期学习一至两个模块。可以采用4+1+1的模式,四个学期学习模块知识,一个学期从企业承接项目有学生完成,另外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训。

从分析化学一门课程来讲,可以讲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酸碱滴定模块、氧化还原滴定模块、配位滴定模块和沉淀滴定模块。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每一模块的内容按其结构和知识系统重新组织设计,然后把每个模块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设计好自学探究课、启发引导课、复习提高课、训练提高课、总结掌握课等课型。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重复使用某种课型,也可以一节课用几种课型。

另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与中职院校不同,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型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特定岗位的熟练操作能力,对相关的操作原理及理论知识仅有粗略的了解;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培养学生除具有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要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学生不仅要实现技能型,还要高素质。这也符合”1221”教育模式的要求。因此模块化教学开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无限放大实践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我们以分析化学四大模块之一酸碱滴定模块为例来讲解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思路。

根据教学安排,酸碱滴定法共安排16个课时。主要内容为:酸碱质子理论、各种溶pH值的计算、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酸碱滴定的应用等。应用模块化混合教学后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个教学阶段:首先,简要理论讲解酸碱滴定的原理、用途 (2学时)。然后,简单酸碱互相滴定练习(2学时)。最后,重复讲解第1、2学时的理论知识。

第二个教学阶段:首先死记各种溶液pH值的计算(2学时)。然后,简单配置溶液,计算溶液pH(2学时)。最后,课后针对性练习。

第三个教学阶段:从基础到应用的实验开设(8学时)---具体安排见“酸碱滴定实验设置”

在实验课程开设中,我们也将原来的实验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原则上采用先基础实验后联系实际的方针。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增加现代化分析手段的仪器分析及技能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比如在酸碱滴定模块中的实验设置顺序如下:

基础实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实际应用:食醋总酸量的测定(解决实践中式样颜色过深的问题)、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双指示剂法对工业纯碱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联系生产实际:返滴定法进行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如此实施模块化教学后,16个课时可以完整而有机的将课程组合完成。其他的模块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重新有机组合。

三、模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

模块化教学的精髓就在于模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分析,他们理论能力不是很强,学生性格也相对鲜明,单纯的理论灌输很容易引起逆反厌学情绪。另外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大多数会进入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因此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强于理论知识。传统分析化学由理论与实验两部分组成,然而在以往实验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缺乏动手和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主要是由理论实践脱节造成的。而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为:除非必要,所有课程均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兼具教室与实验室的功用。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物操作。比如在天平的构造及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验漏等课程讲授中,可以边操作边讲解,使学生有更好的感官认识。再比如数据分析这一部分。可以在实验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穿插讲解。使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合二为一。

通过对我院三个专业200多名学生的抽查调研发现,使用该方法学生的接受度达到89.7%,我专业学生还针对该方法申请了学生课题。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

分析化学的模块化教学并不仅限于增强教学趣味性,它同时也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它将各个模块有序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注重职业关键能力考核,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调研,通过社会调研先掌握社会需求,然后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所要开设的模块,具体工作过程为:样品交接检验准备-检测与测定测后工作。以分析化学为例,通过对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公司、南昌市铁建检测有限公司、星火化工厂等企业的调研,与企业的分析工程师、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建材生产控制分析产品分析及物理性能检测、化工生产控制分析及产品分析、环境分析与监测及有机产品分析四个岗位。对岗位所包含的100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9项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分析化学与仪分、工分结合后可承担项目中的6到7个。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五、结束

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唯一出路。目前,分析化学模块化教学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改进、使其日趋完善,发挥最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小琼.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职业教育.2005,16

[2]刘步丰;冯建东;陈晟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探索[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3]徐涵. 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 2007(05) .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