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25-02
随着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地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而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課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教学的主体,提升其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构建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先进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核心素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想,将教育作为学生知识获取和情志成长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新兴数学教学理念,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经验积累中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形成相应的数学课程体系,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相关理论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机、知识获取、学习态度和信念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数学核心素养需渗透于数学教学课程的设计理念、设置内容等方面。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的产生,是构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关键因素。同时,在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并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推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才能灵活应用数学法则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各地师范院校小学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搜集对比各地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设置的资料发现,不同地区的专业课程在内容、难度标准方面都各不相同,甚至一个省份的不同城市的专业课程内容和难度都差距较大,造成不同地区师范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流动性不强,适应程度不等。
二是随意性较强,通过对多所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发展,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很多小学数学专业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汇总数学教师平时的教学经验而得出,导致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学的数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校对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定位过高,加入了中学数学的知识点,与小学数学的实际内容切合度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差。小学数学教师最终的教育阵地在于小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已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不但关系到教学内容,而且更能展示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所以,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培育其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综合教学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很多学校让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单位,学校缺乏管理和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敷衍了事的情况普遍存在,极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能力。
三、国际上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未来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数学素养。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小学教师的重要作用,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战略的核心内容。所以,很多国家小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已经完善和成熟,这为我国小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8年美国针对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美国大部分师范学校的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相差甚大,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我国当前的情况十分相似。当时,美国教育机构针对此情况收集了全美80所师范院校的教师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且,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突出小学教师教育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从而增强教师在就职前的教学能力发展。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制定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统一标准
针对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存在随意性的情况,应由教育部门制定统一的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标准,并且组建一支由教研人员、基层小学数学教师等组成的调研队伍,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和知识重点,筛选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再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提供设置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向和指导。
由于制定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标准,将作为以后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训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其操作性,将标准细化,并且针对每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比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分别说明与小学数学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备的具体技能,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从而促使其在编制教学方案、传授知识时能够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设置结合实际需求
在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设置的课程内容很多都融入了高级数学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关联度较差。高级数学的设置虽然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就职前的理论知识水平,扩展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视野,但是如果脱离了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难以推进。所以,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时,要合理分配高级数学比重,紧密结合小学数学需求。
(三)强化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开始重视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的核心素质是对学科内容最好的阐释,数学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知识所思想和方法都蕴含其中,良好的数学教育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公式定律等。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测量等基本技能,掌握方法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用通融的、练习的观点整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一个人先天带有的能力,以及后天训练、实践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品德与观念、思想与方法等都包括在内。用不同的标准将素养分类,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类别,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素养可以分为数学素养、英语素养等。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素养,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求程度划分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这两种分类的集合,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并掌握数学本质。我国学术界对于数学素养尚无准确的、统一的界定。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从数学自身出发,较为综合全面的认为数学素养大体包括一下几种能力:数学的交流与表述、数学思维和推理、数学论证、建立模型、符号使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使用辅助工具。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学科的独特性,是构建数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来源,数学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体系框架,多维度多角度的阐释数学的内容,凸显数学思维和数学建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多元化,具备很多不同的特征,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体现了数学核心素质的阶段性;在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运算法则等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是数学核心素养不同,其包括数学情景、数学意义、数学建模导向等,具有抽象性。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其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的思考态度,都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获得的,所以在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将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融入教育与体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解体技巧,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对于学习方法的养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技巧等等都是重要的时期,也是各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基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还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新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在知识点设置上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选择学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场景,可以创建一些情境教学法,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一种数学思维。比如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可以在讲过换算规律之后,告诉学生五十元可以买苹果,但不能买汽车,五百元可以买电视,五角钱不可以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方便学生理解。再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学阶段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通过抽象思维习得的是基本概念,对于一、二年纪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重点在于感悟,可以用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数学意识。
(二)加强知识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课堂是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场所,所以要将课堂时间好好的利用起来,教师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影响时潜移默化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每堂课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可学到知识。要注重将统一固定的课程转化为灵活的课。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是数学的入门阶段,不管讲课内容多么自由,始终不能脱离教材,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讲相关知识是,教师首先明确了主要知识点后,可以结合其它知识点整合讲解,在备课过程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在课堂上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在课堂上提出有发展意义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趋近于应试教育,在学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做大量的练习题,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要想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需要对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教授学生。
(四)在教学评价中考察
在教育教学中,考核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考察过程中,不过分强调速度的快慢,速度的训练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忽略了思考的过程,考查内容中也要包含数学素养,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基本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等等,尤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不单单从结果判断答案的对与错,而是判断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向是否正确,也可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变通的思维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景多角度思考,行程变通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积累经验,这些经验逐渐形成数学素养。
结语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心追求速度,数学学习是要思考的,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这需要高素质的老师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出最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方法,将核心素质培养落实于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考试检测、将知识点与实际理论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103-104.
【摘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教师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教师和学生具备终身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基本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如多参加校内外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二、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老师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要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其他基础文化素养。要强化学生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外界信息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与学习方法,不断发展自己掌握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易红郡.信息素养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信息技术教育,2004(6):12-13
[2]金笑玲,熊才平.浅谈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J].信息技术教育,2004(5):23-25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塑造人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其更加热爱生命。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将美术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期望获得的主要成就。因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为满足21世纪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对美术学科育人目标的再思考。
一、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视觉体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形象内容感知阶段(即这是什么东西)。第二层次是形式认识阶段(即是怎样表现,怎样做的)。学生开始关注画面中的色彩、造型、构图等形式语言的认知,这是加深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的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第三层次是情感共鸣阶段(即看了之后自己有什么感受、想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如学习岭南版四年级上册《千姿百态的树》这课之前,先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教室前面植物园的植物和叶子,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有哪些种类的植物?不同植物的树干、树枝、树叶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植物的观察加上课堂上叶子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在形状和色彩上的差异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植物异彩纷呈。学生绘画视觉语言的丰富离不开各感官的敏锐感知,教学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二、鉴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是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孩子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视觉体验和选择也会更敏感。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各种类型的丰富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进行欣赏的素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使用。例如我们在进行美术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时,就可以出示列宾的绘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作品进行欣赏。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验接触,孩子们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创作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多渠道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动态图片、微课和多媒体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定期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例如,组织画展,参观展览、举办社团交流展示活动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或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体验大自然,让学生去到公园、乡村等地方,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一切,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身边的美,多渠道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包含了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者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将这项标准执行于教学中,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就小学数学教育本身来说,构建核心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佳的教育时间。这期间,学生多处于懵懂状态,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没有正式拉开帷幕,此时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时机,这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加强小学期间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的学科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核心素养理论分析与实践
俗话说,教育要从小。趁着孩子尚未养成相应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还是较为简单的,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执行。可以说,大部分的教学实践都需要基于理论的支持,这就验证了的辩证唯物论,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管缺少哪方面都不能够将观念深入人心。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支撑,那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一定的高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 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具有的素养,当然也是在融入到大集体中的过程中面对的都需要遵守的素养,也就是说集体中的共同的素养,集人品、技能、价值观于一身的共同素养便是其理论根本。数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基于数学教学的,可以说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养而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所以,数学的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甚是重要。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中学生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题海中,根本谈不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最佳时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核心素养更有助其培养。
例如:小明同学在学习面的形状时,有圆面、方面、长方形面等,则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小明回家用卡纸剪出他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不仅小明能够对这些知识印象深刻,又能让他发挥出他的想象力,无形中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实践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贯穿数学教学过程
教学的内容要“精” 对于教师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一些有质量的知识点,教师本人就需要阅读更多的知识,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讲解,既要包含小学生数学所要的知识点,又要简练易懂。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将核心素养的思想深入其中,一e两得。
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作为执掌课堂大权的掌权人,应该切身体会一下小学生的思想环境,然后选择适合他们方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思想单纯又带着好奇心,总是能很快接受新知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极具好奇心的学科,这往往就会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感兴趣,这样就足够了。有兴趣了,才会有更大的决心学习,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独特思维能力,将课堂完全融入到核心素养思维氛围中。
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从而掌握知识要点。小学生在总结反思这些方面可以说牵涉的不多,正因为小学生现在正处于无穷渴求知识的阶段,如果加以好好引导,对于小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反思可以在实践练习中不断进行,反反复复,不仅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熟练了,同时,大脑也在不断的高速运转中,对于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想必也有很大进步。不仅做到了对知识点的回顾,更是将小学数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堂联系的更紧密。这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保证高效课堂的同时,还能收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育者,应该从日常生活,从每一位学生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更有效的策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云,李太真.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9).
关键词:数学基础;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
《标准》对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间接的要求: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必要的数学素养,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要求。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不严格地说,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外显能力,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进入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和数学发展异常迅速,甚至超出想象,这势必会影响教育,影响基础教育,影响数学教育。故此,笔者就解题教学中探索培养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具体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利用数学基础、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是素养的载体,数学素养首先表现为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高中数学关注的是如何使得所抽取的样本能够最大程度地检测考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的达成程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知识的选取或知识与知识的机械组合,关注点是高中数学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素养的完整。
基础是素养的保证,是以后发展的基石,是高考的考点所在。没有基础就谈不上素养,高考以素养立意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绝对难度的整体提升。
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笛А
主题(单元)教学的要素,最重要的是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数学分析、标准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对比分析、重点(本质、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方式分析,进而确定主题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情境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每一节课教学,进行教学实施,并不断反思―循环―提升。
三、利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表格)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四、利用数学问题解决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不能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情况,那么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组合,不但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更可以各小组进行互相帮助和分享成果,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利用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的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模式背景下所提出的,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数学行为,在提升数学素养的同时,还能习得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可贵品质,提升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出社会提供强大的思维判断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6).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实际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意义,提升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增强数学解题能力,对学生掌握数学本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下,积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作用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其教育价值。数学素养是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师应该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具体渗透中不仅要为学生解惑数学学习上的难点,更是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刻理解到数学核心价值的内涵。学生有了数学核心素养,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相关问题,在头脑中也会形成一个数学知识框架,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学习《加法与减法》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实际接受水平出发,采取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取代抽象的数字,如5只猫、7只猴子、10条小狗等具体数量,教师在深入的引导下,学生便会调动起学习的兴致,认真计算起来,而对于小学生来说,5、7、10这样的数字在学生眼中视为枯燥且抽象的数字概念,教师将数字替换成动物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将数量与数字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数感”;又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剪绳子、分蛋糕等形式来为学生形象地阐述这一知识点,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化的例子,能够快速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与分数相关的数感。通过这样反复的学习后,学生可以自行运用分数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来表示数量,达成数感间的有效贯通,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形成。
二、积极运用游戏的形式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与价值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性格特点都比较活泼好动,并且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最愿意在课下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喜爱的游戏创编进去,由此可以促使学生将在游戏中收获的游戏体验与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出快乐教学的氛围,从而能够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乘法口诀的背诵方法教会给学生,在进行口诀训练环节中,教师可以创建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并在游戏中师生用共同打手堇磁卸隙源怼>咛宓男问绞牵航淌υ谒党鲆桓隹诹詈螅由全体同学说出得数,教师再指定学生说出一个口令,再让班级其他学生说出得数;教师也可以采取班级小组的方式,五人一组、两人一对的形式。在对口令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及时更正学生判断的对错。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将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将教师的授课形式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很好地展现出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灵活掌握运算的能力,促使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提升。
三、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同时串联,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得以展现的,其概念核心主要包括定义、公式、性质、定律等重要知识内容。在这当中,计算、测量与画图是当前小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技能,并已经在试卷中得以体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数学知识体系框架,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形成过程,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深入地理解数学核心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乘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开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学生们喜欢去游乐园么,喜欢玩哪一类项目等,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即集中起来,在大家积极的发言中,教师可以切入主题,为学生设置一道数学题:游乐园里有一辆4节的小火车,每一节车厢只允许坐3名小朋友,大家算一算这辆火车一共可以载几名学生?教师也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动态图片,以此为学生呈现出更为直观的数学形态,从而根据学生所得出的结果做一个总结,继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继续出题:游乐园的过山车一共8节,每节只允许坐2人,试问一共能坐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与加法算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去体会乘法的意义。学生通过上述方式的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并能从中体会到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价值作用。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关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话题的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当中。就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获得一定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自觉的、长期的、不易转变的、稳定的数学意识和行为,包括观察能力、问题意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也包含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等高层次内容。数学素养无法通过直接传授来获得,那么,小学数学教师究竟要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求知欲望,唤醒潜能,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很多时候教师担心学生年纪小,因此不敢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是不相信他们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从来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呆板的填鸭式教育,无益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张口说出自己的问题,善于发现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结束之后,我在黑板上给出一个算式:39+57=96,请学生思考,根据这一算式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我采用抢答模式。学生跃跃欲试,有人说道:学校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参观世博会,一年级去了39人,二年级去了57人,一共去了多少人?还有人说道:小明去商店购物,买文具花了39元,买水花了57元,一共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陆陆续续提出不少问题。这实际上培养了他们的应用题意识,让他们以后遇到类似的应用题,很容易地从繁琐的文字当中准确梳理出数量关系。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解题能力有效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但是与这一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是,传统灌输式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背会了书上的公式定理,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是两眼一黑、无处下手。
实践操作能力一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动”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完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我为老师做粉笔盒”的数学活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对粉笔盒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然后需要准备纸张,并在纸张上绘制相应图形,最后裁剪张贴。
这一过程,第一是提高了计算能力;第二是加深了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第三是提高了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转化这一问题的认识;第四是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上解放出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渗透核心素养培养也非常有意义。
三、关注过程,提高再造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当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机械学习变为积极自主的再创造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再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圆柱、圆锥体积的复习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扑克牌,以不同的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至少可以得到几种圆柱?这些圆柱体积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发现,由于旋转轴的不同,所得出的圆柱体积并不相同。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平面图形,并请学生思考,这组平面图形以不同的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找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之后,我继续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尝试用自己身边的事物,亲自动手转一转,看可以得到哪些启迪。有的学生拿起数学课本旋转,有的学生拿三角板旋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相当和谐。
在这一复习过程中,将圆柱和圆锥体积知识同图形的旋转相互联系,不仅使圆柱和圆锥知识进一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实现了课本知识的再造,有力地促进了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对社会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未来社会中,人们应当在数学方面具备更高素养。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适应数学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必然之举。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积O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点分析
在老师的眼中,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能够找到一种适合小学生心态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却十分困难。通过教师的了解,笔者也发现想要学习拥有一定的优秀成绩,也不能一味的追求数学的外表价值,内在的核心素养才是我们需要探究的真正价值。
一、培养小学生合理的数学学习模式探究
1.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程中,发现正确的学习方式非常关键。很多孩子不喜欢去完成数学作业,他们认为在众多的学科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课程。因此,在作业完成上存在许多错题现象,它占的比例很大。那么,我认为在作业的安排上要采取一定的改革方式,在解题模式上,可以加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我发现教师在安排作业后,习惯去批作业,但是对于一些习题的错误,却没有采用合作互动的模式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彻底杜绝这种错误。所以,我们要让学业上的压力变成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练习,同时让其成为学生之间的讨论重点,针对重点习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常犯错误专门抽时间进行讲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
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与高度的学习意识,用合适的时间与努力提升学习效率,以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让数学充满一定的学习趣味。比如,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习惯给学生五分钟的提问时间,在前一天晚上,学生要自己整理所学的难点。这种多思多问的好习惯,其实是在我们授课模式的改变上形成的,因此笔者的建议是,先去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一定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
3.提升学生学习的思想与素质
提升学生学习的心理素质是最为关键的。虽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态比较乐观,他们还是处于一个充满想象的阶段,但是在面对一些学习上的压力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身心素质还是不能达到所需的标准。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自控能力很差,上课喜欢交头接耳,不积极配合老师等,在面临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时,马上采取消极的状态,有一种畏惧的内在心理。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要稳抓他们的心理素养,让学生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把数学摆在重要位置,教师充分做到寓教于乐,学生快乐地去学习。
二、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以兴趣的培养为指导前提
为什么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所降低,不能够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没有以兴趣的培养为指导前提。对于一些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而言,他们非常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少家长也觉得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升才能为他们塑造更好的未来。但是在此前提下,兴趣的指导非常关键,习惯于让学生去感受数字的力量,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些数字解谜题,它可以在课堂应用上让学生开发智力。有时候我们习惯于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找答案,比如,在图形的课程中,让他们自己去生活中寻找圆锥体、圆柱体等等。其实都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从课程出发,真正丰富教材,让学生热爱学习并提升素养。
2.注重核心素养下学生的心理磨炼与学习意志力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激流勇进的过程,这句话的意思并不代表我们要急于求成,而是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历程中不断进步。大家知道这门课程就如同爬金字塔一样,越是向上求学知识内容就越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一种精神,那就是没有不能明白的数学难点,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解决数学难题,一步一步帮助他们树立真正的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求知思维,让他们在面临困难时,习惯寻找答案而不是马上放弃。
3.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很多人认为数学仅仅是一门课程,其实它所融入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我们社会当中的网络科技就是以数字基础进行架构与发展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思想、人文出发,把数学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些学生跟我反映,他们去超市的时候看到货品上的打折价钱,马上想到了分数计算法。其实这就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让知识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知识,不仅仅把数学当成一门课程,更是作为一种生活常识的学习,这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模式与核心素质培养需要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逐渐完成。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意志力薄弱,在学习方式上存在散漫行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完善学生素质,提升我们的课堂品质。
参考文献:
[1]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
[2]杨孝斌,吕传汉.论数学教育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5).
[3]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
[4]李星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