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实验报告

第1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内容积极的促进者、开发者,要求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和顺义区教委颁发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也明确要求心理教师要把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当作一节研究课来上,并要求每一位心理教师要承担或参与一个研究课题。本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摸清我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准确把握当前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群体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突出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把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向新水平,顺义区教研中心教科室和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共同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的对象、方法、时间

(一)调查的对象: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全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群体。

(二)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是顺义教研中心教科室和心理研究室共同设计的问卷,由心理教师基本情况、科研基本能力、影响的外部因素、影响的内部因素四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包括27道题目,具有较科学的信度和维度。利用中小学心理教师专门安排的研修时间作答,共发放问卷57份,并全部回收,有效率达100%。综合各位心理教师问卷情况,由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人员,撰写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2年9月26日---9月28日,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顺义区共有中小学74所,全部安排了专兼职心理教师。此次调研活动共有57人参与,参与人数占心理教师总数的77%。

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性别比为男性10人,占17.5%;女性为47人,占82.5%,男性心理教师明显少于女性心理教师,这与当前顺义区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当。被调查的教师属于小学的为35人,占61.4%,比例较大;属于初高中的为22人,占38.6%。

从表1可以看出,31―45岁年龄段的老师占到了86%,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处于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这个年龄段,为推进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科研型心理教育创造了很好的人才条件。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心理教师的学历水平处在一种持续变化过程中,呈现逐渐向高学历发展中,对承担起科学性、研究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表明,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有87.7%和5.3%是兼职的心理教师,而只有7%的教师是专职教师,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型教师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5可以看出,,只有近18%的教师具有一定工作和研究基础。而82.4%的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时间较短,这部分教师缺乏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认知,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基础

表6、表7说明,有71.9%心理健康教师身体情况健康、良好,有78.9%的心理教师心态平和,为顺义区中小学很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师资群体创造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但也有26.3%的教师处在亚健康状态,有21.1%的教师心态不稳定,容易造成师源性伤害。需要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重视。

表8可以看出,有80.7%的心理教师能够与同事相处融洽、和谐,发挥出心理教师自身在交往方面的能量。

(二)科研基本能力情况

表9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曾参加过科研培训,说明他们绝大多数愿意接受科研培训,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而35.1%的教师没接受过科研培训,这里固然有个别教师不喜欢接受科研培训,更多的是没有机会接受培训。

表10表明,从培训形式上看,63.1%的教师喜欢和愿意接受专家专题讲座,其次是互动式培训、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与专家一起专题研讨和考察交流,说明心理教师喜欢多种形式的科研培训,特别是在专家引领这一领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也给我们组织科研培训的同志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表11、表12表明,有43.9%的教师曾写过论文,有26.3%的教师发表过论文,有40.3%的教师获得过市级以上奖励,有24.6%的教师获得过区级奖励,说明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研究能力,一些教师甚至研究能力还很强。只有29.8%的教师没写过,这里固然有众多原因,但认为写不好论文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表13表明,大多数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与能力,可以看出,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引领发展已经在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形成共识。

表14 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心理教师没有承担过研究课,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对什么是研究课还没弄明白,不知怎么执教这节课,当然还有就是认为承担一节研究课太累,不愿做。建议应加强对教师如何执教一节研究课给与指导和培训。

表15表明,只有3.5%和19.3%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很强和较强,而56.1%的老师认为一般,21%的老师认为较弱,看来加强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表16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是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有密切联系,而只有19.3%的老师认为是同一性质的活动,表明心理教师需要在科研意识领域加强培训。

通过表17可以看出,33.3%的老师认为能够结合,操作也很容易,说明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能够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而61.4%的教师有意识结合,但在操作方法上严重缺乏,建议应加强心理教师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8表明,始终和经常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的结合大多数课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只占33.3%,大约三分之二的教师偶尔或不能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结合,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今后需要科研部门要多加强对心理教师在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9显示说明,只有26.3%的教师能自主选定一个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问题,54.4%的教师能自己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但能不能保证是否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19.3%的教师甚至不能自己选定一个用来研究的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的培训。

通过表20可以看出,只有28.1%的心理教师能自主地确定好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使研究活动得以在课堂上开展。52.6%的心理教师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但不一定合适。与表19一样,19.3%的心理教师没有别人的指导,不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说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缺乏指导与培训。

表21表明,28.1%的教师在研究课上,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一些研究方法,来搜集研究资料。而56.1%的教师比较困难。15.8%的教师不知道要选择研究方法,更说不上如何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说明在此领域,心理教师的能力比较欠缺,有待加强。建议科研部门加强培训。

表22表明只有31.6%的心理教师能在研究课上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努力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52.6%心理教师有一定的研究目标意识,但不知如何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与表21一样,15.8%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没有研究目标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与以往不是研究课的课堂教学一个样。建议科研部门会同心理研究部门加强对心理教师此领域的培训。

表23表明,96.5%的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方面进行一定的科研培训。

通过表24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喜欢专家讲座和考察交流的各占54.4%,其次是喜欢现场分析和实践体验各占47.4%。喜欢互动交流的占45.6%,喜欢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占28.1%,而喜欢专题论坛和任务驱动的最少,各占7.1%和5.3%。建议培训部门选择心理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在对57名顺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的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依次是科研意识差,重视不够、理论水平低、缺少科研相关知识、动力不足。另一个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是什”的调查中,发现依次为学校领导不重视科研、学校没有提供科研培训机会、缺乏区级以上的培训、自身兼职太多没有时间从事科研、身边没有形成很好的科研氛围、经费支持不足等。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顺义区中小学心理教师群体在队伍组成方面体现年富力强、心态平和、和同事关系融洽的特点。参加过相关市区级科研培训,在撰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等科研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心理学科体系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调查结果还表明,顺义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上、在研究课上体现创新性、价值性和科学性方面、在研究课上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方面、在研究课上自主确定研究问题方面以及制约自身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意识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仍面临缺乏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缺乏专家指导、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方法、缺乏时间、经费等相关支持等诸多困难。

基于上述调查中的问题,建议相关科研机构配合心理教师培训机构,通过针对性科研培训,来提高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具体措施为:

1.与高校及市区级科研、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对心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

根据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借助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及顺义区教研中心,启动“手拉手工程”,对我区中学、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系列科研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科研水平。

2.博采先进地区的科研成功经验

区校两级行政机构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周边的先进的兄弟区县及国内外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情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教育科研氛围。

3.发挥科研骨干心理教师的作用,并 选派他们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有计划的对顺义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和一些重点学校的专职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科研培训。送他们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培训班进行业务深造,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内及国际知名的科研专家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回来后兼任本区的专业指导教师,引领本区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工作中发挥科研的重要作用。

4.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第2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二、实验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目标:

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拥有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容与重点(或子课题设计)个性品质方面的训练主要通过以下子课题研究:(1)自信心训练;(2)意志力训练;(3)注意力训练。

三、实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先深入了解学生,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方法。过程与方法:主要采取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首先采用访谈、问卷、填表等方法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并将资料归类、统计,发现不足及时补充改进,把行动研究取得的经验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最终使这个课题成为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课题。

四、实验对象2006年11月在二、三、四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二(3)、三(4)、四(4)班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选取二(2)班、三(5)班、四(3)班为对照班。到2009年实验班升级为五(3)班、六(4)班、毕业班,对照班为五(2)班、六(5)班还有一个毕业班。

五、实验进度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3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开展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采用访谈、问卷、填表等方法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第二阶段:2007年3月~2009年10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第三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分析各种实验数据,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编印、展示实验研究成果。

六、实验过程及主要措施(一)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科研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理论水平,安排教师学习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并派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二)加强环境建设,追求教育无痕

1.让校园环境熏陶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的品格清新、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其育人功能是任何说教式教育无法代替的。走进临河区第三小学,绿草茵茵,花香四溢,教学楼正面醒目地写着“人本、和谐、创新、发展”的八字校训和“自主 和谐 活泼 进取”的八字校风; 花坛草坪上有成长警句;水池旁、楼道旁有温馨的提示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橱窗等宣传阵地,对自信心的培养、意志力的形成、注意力的养成等知识进行宣传。另外,以年级组举行 “我能行”的手抄报展;利用课间组织踢毽子,跳绳、拔河比赛等活动;利用听故事讲故事,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温馨的校园里时时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孩子们的身心愉悦,积极乐观。2.让班级环境影响学生形成顽强的性格、良好的注意力实验班的孩子们走进学校这个大家庭,每天一进门,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充满教室,大家个个你追我赶,积极踊跃,课上注意力集中,课下团结互助,互相激励,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训练自信的品格、坚持的精神。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第3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普通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当前,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及体育及其健身理论,就必须把握好保健班学生体育这一环节,保障其接受体育教育的均等机会。为此,笔者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保健体育与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教学是通过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等有关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懂得人体保健的基本规律,鼓励学生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引导学生合理而明智地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 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锻炼行为,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保健体育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有某种疾病(暂时性或终身性)和身体某部分器官存在某种缺陷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由精神压力和冲突引起的心理障碍和躯体性不适反应,进行预防性教育和处置,以便达到指导青少年讲究精神卫生、帮助解决心理困惑、预防因心理障碍而导致的心理变态。高质量的保健体育课教学,可以改变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虽内涵不同, 但它们的确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对高校病、残、弱“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要做到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合二为一,才能符合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保健体育课的现状

1、对保健体育课认识不足

教育部于1992 年、2002 年先后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把保健体育课列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的一种类型, 并明确指出:“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2、保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针对性不强

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都不一样, 但大同小异。说明多数学校已认识到身体康复,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康复,更是通过体育手段,增强对生活、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的期望。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养生、康复手段拒之门外,只有少数学校在开展,其原因是:多数教师因以前没有触及过此类教材,而不能适应教学。此外,多数学校未能安装健身路径等器材,康复体疗器材匮乏,不能更好地、各尽所需地开展体疗康复运动。由此可见,保健体育实践部分选择教材单一,重统一轻个体差异,这就很难激发保健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保健运动的愉悦感, 其影响学生终身健身习惯的养成。

三、保健体育课课程的构建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的保健体育教学思维模式

加强对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的组织领导, 重视体育保健课程的建设工作,加大实施力度,并推广传统康复、医疗体操及适应性康复体育的教材。任课教师加强对传统医疗体操,如练功十八法、八段绵、五禽戏、易筋经等进修学习,以适应教学。同时还应打破以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逐步走向以增进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和习惯。将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有机地结合,构建一种新型的保健体育课教学模式。 转贴于

2、完善残疾体弱学生的教育体系, 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体育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 建立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 使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结合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学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便教师对各类残疾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使体育保健课更加符合残疾体弱学生个体的需要,适应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

3、构建合理的保健体育课教材体系

保健体育课教材的选择和构建, 应根据保健体育课程目标,在充分考虑保健班学生身体特点的基础上,选编教材。从保健体育资料及目前病残学生的现状看,保健体育课内容应包括保健知识,即为保健理论部分;身体练习,即为实践部分;个人选用部分,即为终身体育能力(自己创编锻炼方法组合或擅长项目的某此创新)。高校病、残、弱学生的康复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而且需要营养和生活卫生方面的配合,因此,保健体育课理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身体练习的内容应根据个别情况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选择。

4、建立合理的保健体育考核办法

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合理考核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水平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来提高高校保健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保健体育课的考核应根据教材内容体系而定, 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对病、残、弱学生加大课外体育活动考核比例,以创编锻炼方法组合和擅长项目选择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到以人为本,遵循病、残、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残疾体弱的体育教学,要将“康复、保健、健身”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掌握康复、健身的基本手段、方法和保健的基本常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与保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阳.关于健康教育内容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2,(4).

[2]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

[4]虞荣娟.高校运动保健教育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6,(5).

[5]于蕴,虞荣娟.对普通高校身体病、残、弱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的探讨[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1,(2).

[6]邹继豪,等.面向21 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4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 实验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16-02

应用心理学专业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点,许多高校都在近十年设置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然而,目前新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上基本沿袭了以往名牌综合高校或师范类高校基础心理学专业的模式,以精英型教育为特点,在教学上偏重理论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心理学专业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因此,就出现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中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适应高等教育新时展特点,体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应用特点,实验教学在整改教学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当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提出,应将实验教学定位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教育观念和现实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还是习惯于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将其置于次要地位,起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条件匮乏

除了极少数名牌高校外,大部分设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受办学经费的制约,心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匮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设备少且实验条件简陋,学生上实验课时需要轮流分组实验,实验时难免互相干扰;二是多数学校的心理学实验室种类、功能单一,心理学实验室几乎完全等同于基础心理学实验室,主要为完成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服务。

(三)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受心理学学科特点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专业没有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实验心理学课程中,虽然有部分学校在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中设置了少量实验项目,但是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并无根本改变,而且无论在哪门课程中、实验项目中,基本都是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项目极少。

(四)实验教学师资不足

大多数高校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没有设置专门上心理实验课的实验员,心理实验教学主要由理论课教师完成,一个老师同时指导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

(五)实验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在以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心理学实验教学中,许多时候都是教师先按实验指导书讲一遍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然后学生在实验指导书的帮助下对实验项目进行被动模仿和机械重复。

(六)实验评价方法滞后

因为心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存在,所以对学生做实验的结果也不单独设置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学生来说,实验进行完毕后,主要以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理论学习的内容作为实验成败的标志。对老师来说,主要以学生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来评价实验的结果。对实验本身的评价和反思几乎没有,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即使做了很多实验,写了很多实验报告,却无法自己设计并实施实验。

以上诸多因素综合一起,使得心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实验教学效果较差。以上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许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真正做到加强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处于同等地位,还是应从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入手。

二、增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对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重新定位

心理学自成立以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特点的学科,心理学专业各分支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因此,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来说,学生在复演心理学家们的经典研究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实际工作生活中更好地灵活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心理实验的学习形成的求知态度、探索未知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能,也会迁移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因此,应用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切不可厚此薄彼。

(二)适当完善相应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条件,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校中,“高精尖”的实验仪器不能配备齐全也无可厚非,但基础实验条件应该齐备,尤其要利用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的特点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配备适量的心理实验台和实验教学软件,满足基础心理学类课程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提升与自己专业方向一致的实验教学条件,如心理测评工具、团体心理辅导工具、沙盘治疗用具、生物反馈仪、音乐治疗仪、人力资源实训软件等,以期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体系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很多课程中是有重叠的,心理实验也如此,在设置实验项目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从整体上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实验项目,科学设置实验项目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一大关键要素。此外,应用心理学专业还应根据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协调设置实验项目,突出基本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和应用类实验的比例。

(四)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不能像理论教学那样集中实施,所以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更迫切,尤其是心理学专业各课程实验方法又各具特色,万能实验员显得几乎是不可能。因此,理论课教师全部掌握实验技能就很有必要。尤其对于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要采取外出培训等多种方法提升教师实验指导的能力。

(五)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多数经典心理学实验都带有基础实验的性质,实验材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单调重复的实验操作过程,部分同学在经历了最初对心理实验的好奇之后,很快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可以一方面创新实验材料,调整实验参数,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增加非实验室实验项目。这样一是可以避免学生只能在实验室照搬实验步骤,从而激发其学习心理实验的兴趣;二是也有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参与设计和评价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实验中揭示的心理学原理。

(六)改革实验评价方法

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首先,要明确实验在每一门课程中所占的成绩权重;其次,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特别重视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能力;再次,提高对实验本身评价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充分重视;最后,要及时、规范、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第5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情商;工业沙盘;实训课程

1994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等人提出“情商智力”的概念,与智商相对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教授出版《情感智力》一书,他用通俗的语言总结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情商进行了系统论述,并附有大量实验报告。此后,情商在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备受重视。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大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步,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过去的“应试教育”重视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动机等情商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后面对残酷的竞争。

所以我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在经济与管理系率先开设了情商实训课程。情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自身的情绪;(2)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实质上情商就是指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根据情商的概念我们把情商实训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心理测试,主要由手动实验和上机操作两个内容组成。手动实验主要有六种,分别是:感觉类、知觉类、动作类、记忆类、注意类、反应类,每一类都由几个实验组成。上机操作主要有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基本心理能力实验测定,经典心理实验和认知心理学实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人才测评,主要通过软件来完成。包括个性品质、职业适应性、组织行为特征、人际特征、管理技能等方面的测评。这部分内容包括的面就相对来说广些,主要是认识自我情绪,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技能的训练。

3.管理技能培训,是通过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方式来教授学生。沙盘实训是模拟企业经营的一种实战演练。在实训中每个学生充当一个角色,分析企业的市场状况,了解市场动态,预算企业财务,把握企业经营绩效。通过整个实训,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一个企业的管理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市场预测、人力资源管理等。

4.全国创业大赛的组织与训练,情商实训课程可以通过全国创业大赛进行成效检验,这部分内容的组织都包含了情商的所有部分内容,在实际的竞赛中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认识他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管理能力。

根据上述课程内容在具体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实训课程顺利进行。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沿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势必行不通,在多次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种学生比较能够接受、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预习――老师简单讲解――学生模拟练习――老师重点讲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学生继续练习――老师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老师批改后讲解。这个教学方法就避免了上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问题,而且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良好,在学生提前预习后老师稍加讲解,学生就有了一些印象,再通过自己动手练习就会更深刻的理解和发现一些问题,在学生没有了解之前老师讲再多再详细学生也没办法完成理解而且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学习在练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大细节问题,这时候老师可以记下学生的问题,但先不做解答,等到老师总结的环节时再一次性把所有的问题连同理论知识和实训重点知识一起讲解,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也能很好的吸收知识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后学生还要通过完成报告的方式对所上的实训课程做一个总结和回顾,老师必改报告后会给学生练习做一个反馈,这样学生就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过程中老师会使用很多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利用电子教案讲解,它能够让枯燥的文字生动有趣,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还有提前给学生发放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学生利用这些资料做好预习工作,不至于老师讲解时不知所云。

通过对情商实训课程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探讨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教学成绩。

目前经管类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远不及工科类学生,通过情商实训实验课程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能让学生加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情商实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理解他人的人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自从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除理论教学外的一项重要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就很好的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且能够理解,并且为今后实际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定经验。情商实训目前已有部分内容的课程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学生对心理测试和沙盘实战演练部分的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课程外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比赛,目前我们已经参加了两届金蝶软件有限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大赛贯彻了教育部毕业生就业的精神,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动了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为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在今后我们将会参加更多的全国性的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广大学生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能为今后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高子壮.重视情商教育培养职校生环境适应能力[J].煤炭高等教育,2003(11).

第6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人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人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2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现状的解决对策

2.1针对培养目标改进课程内容。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

2.2优化实习过程。

安排教学实践指导老师,每周进行一次理论授课,并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状况适当安排教育实习。如果没有实践的经验,总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此外,在实习中,需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或者配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老师与学生共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这种模式具有更高的效率。

2.3注重应用心理学科研人才的培养。

大学除了教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科研。对于一个学校的综合评价,也与这个学校所完成的科研成果息息相关。很多学校都很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但是重点放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老师的科研工作中,而忽略了本科生的培养。但是有很多本科生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愿望,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学校可以成立科研小组,由有经验的研究生或者老师带领本科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实验室也定期向本科生开放,并请相关老师定期对于有兴趣的学生传授科研心得,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

2.4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选择有针对性的因素进行科学的评定,而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例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态度以及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这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等等,又要兼顾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比如,期末考试的成绩。

评价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大多为笔试形式,形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学生身上具有的多种能力,因此,建议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想要考核一个学生运用应用心理学技术的能力,可以让他进行现场模拟,再由老师根据他的表现进行评定;想要考核一个学生对于文献的理解,可以采取现场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对于一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定。

3结语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7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017-02

1湖南科技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自2002年建成之后,到2006年,陆续投入8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初步对运动解剖学、生理生化和体质健康方面设备的投入,但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与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自2006年后,实验室经历了两次搬迁,一次解剖标本的全部赠送,再加上搬迁过程中的耗损,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的零投入,目前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几乎名存实亡,能用的仪器设备寥寥无几,归其原因,主要与校院领导对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不理解重视不够有关。

1.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师资力量不足

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现有实验兼职教师4名,2名副教授,2名讲师,均为硕士学位,均为理论课任课教师,师资力量看似强大,实则薄弱,与专业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实验设备不足的限制,导致很多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实验室也不能作为科研的场所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主要开设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心理学4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主要以无设备的项目为主,验证性实验以讲为主,能做的就动手去做,由于设备、场地、课时的限制,只能以大班为单位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基本无开展,近运动生理学实验尝试学生去制定运动处方,由于设备不完善,开设的效果不够理想。以上现状,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均自成体系,独立上课,但内容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导致有些实验内容重复出现,比如:心率、血压的测定,体温的测定、反应时的测定、肺活量的测定等在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或体育心理学实验中重复出现。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不仅浪费实验资源,而且影响学生对实验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效果,这主要跟实验设备的不足有直接关系。

1.4实验室设置落后不合理

目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3个实验室,实验设备落后不足,实验场地狭小,结构功能简单。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简单,知识不系统,实验技术单一,形式单一,加上每年的实验经费紧张,仅有耗材的投入,无新的仪器设备的添加、更新与完善,致使实验室环境无法得到及时的改善,更限制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克服无设备下实验教学的开展,部分教师将实验课与术科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实验教学模式落后不合理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以各课程实验为主,开展验证性、演示性、操作性实验为主,部分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时较少,实验项目开设少。实验教师以理论课教师为主,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实验课本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参与,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拿到实验实践部分的期末成绩,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开发欠缺,导致学生上实验课就是为了放松,对实验课实验项目本身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6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缺失,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的考核主要是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准,尤其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依据,学生实验成绩占最终考试成绩的20%,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得分的目的,忽视了实验课学习的真正意义,单一的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无视实验教学的程度。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指导员,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学生就业也是以中小学教师、社会指导员、警察、特警等为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缺乏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接轨,仅以运动处方的制定一个设计性项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求,也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教育,因此,实验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7实验室建设断层,管理松懈

湖南科技学院对本校重点实验室投入较大,实验管理制度齐全,由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近10年来没有经费投入,实验教学的支撑主要靠兼职实验教师完成。有的实验无法完成,这样的实验条件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实验建设没有连续性,出现断层。实验室的管理主要靠兼职实验室主任,主要是应付每次的实验教学检查和日常的实验室管理,没有行政职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对策分析

2.1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

实验室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地,在加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实验教学改革应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原有的实验课基础上,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实验课程独立出来,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32个学时,主要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即可减少实验内容的重复,又可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体育学院每年招收人数有限,开设实验课程有限,实验设备有限,因此,引进高素质实验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内容的更新与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现有实验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交流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团队。

2.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以各理论课程、实验教材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实验教师,请教有关专家,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减少或去掉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合专业时代特征,精选先进的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结合本专业现有特点,尽量能编写出适合专业特征、理论实践密切结合,具有应用价值的自编教材。

2.4优化教法,完善考评机制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自主讨论、积极动手、敢于设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绩考核作为一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独立开课,考核方式还在摸索阶段,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使考核结果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考核标准建议:平时表现(1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20%),实验设计(40%)。此模式可在运用过程中进行微调整。

2.5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专业办学水平的体现,湖南科技学院其他院系的实验条件优越,投入较多,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由于专业人数、实验开出率,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限制。近10年来,经费投入较少,不利于实验室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院系领导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条理申报经费,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格执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实验人员,帐、卡、物、耗材、设备做到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要与实践密切结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大胆创新,为实验教学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落后,实验项目开设少而单一,实验管理混乱等。结合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比如加大实验室投资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等。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实践创新教学非常重视,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专业实验教师和管理员应团结一致,学习国内外体育类示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金佳,顾兵,肖寒贫,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运动,2012,5(41):96-97.

[2]周学兰,张新定,吴华,等.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2,5(141):75-77.

[3]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116-119.

[4]杨茂林,孙作桦.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2(30):109-111.

第8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引言: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发展下,课程改革虽然作出了一定的措施。但在教育的初期阶段,我国中学生课堂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似乎是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然而实质上依旧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像毕业班级的复习课变成了狂练习题的教学模式,这可谓是教育的一种倒退现象。

要做好智慧的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自主实验入手,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发现其中的奥秘,打开物理探索的大门。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迫切的需要改进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化能力与分数之间的差异矛盾。

1.创新实验是试题的亮点

高中物理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实验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付诸于更多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就高中物理试题中常见的试题来说,动手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试卷的命题灵感基本上都来自于实验过程。

1.1 实践操作提升思维高度。大部分学生遇到难题解不出来,主要原因还是思维没有上升到更高的一个维度。我们鼓励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就相当于是给学生铺了一层台阶,只要学生联系到实验操作就能换位思考问题,找到新的解题思路。在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常实验的效果要高于传统的思路讲解。

1.2 实验是命题的基本灵感。古文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要想成为物理课堂上的君子,必须善于借助外物,即实验器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摸清命题人的思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最直接有效的达到一定的物理教学效果。物理课堂中,单靠刷题做题是很难取得最终胜利的,也经不起高难度题目的考验。不做实验可能能取得一份优异的成绩,但自主实验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

2.自主实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意义

2.1 巩固对知识概念的认知。物理概念可以说是实验与科学两者的综合产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现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思维得到活泛,引导学生的主动认知。死记硬背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在学生物理思维的搭建过程中更容易让学生巩固对物理概念的基本认知。通过实验教学或视频教学能够巧妙开拓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认知能力。

2.2 自主实验是发展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在长期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影响下,我国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说是差的一塌糊涂。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就很难提高我国的整体物理教学水平。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即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解放思维的同时培养操作意识。自主实验是发展学生操作能力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物理理论的学习,培育观察能力,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意识的形成。

2.3 自主实验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学习兴趣。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学习兴趣认为是个体热衷于探索的某种心理表象,是能够提高个体求知欲望的一种潜在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表现出浓烈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较理想的发展,进而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营造一种相对轻松地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物理的有趣、引起学习的兴趣、形成探究的志趣,在这三个方向上再同时对应模仿、改进与创新,真正在实验的潜移默化中发挥教学作用。

2.4 自主实验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需要。可以说,实验报告是物理智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行为,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报告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基本手段。

3.智慧教育中的物理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育与发展所根本依赖的是创造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不是说教育创造学生,而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成就教育。"创造力是经久不变的,是环境发展所展现的最终结果,智慧的物理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发现什么新的理论,创造新的奇迹。而是要求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思维,创新意识。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充分的参与到学生们之间,与他们一起参与动手操作,融入全班学生群体中。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及时发现他们中所暴露的细微问题,还能感受到强烈团体的创造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主观能动性,真正行使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权利。

其次,要鼓励学生群体团结起来,以小组教学的方式最能实现这一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提出创新物理学习方式,"独立、自主、探究与合作"。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合作更是一种能力,是学生素养健康发展的体现。可以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合作,实验报告中合作,充分解放学生的人性思维。

第9篇: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 心理学 实验教学 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 in Psychology Teaching and Thinking

WEI Men

(College of Humanities,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 Psychology becomes a science due to experiment; laboratory equipment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apparatus driven by 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for general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in the use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teaching instrument 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struments, pointed instrument used in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dilemma, from thinking and explore these aspects of the instrument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order to optimize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实验教学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教与学的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预定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学生获得真知,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智育的目的。①心理学作为一门因实验而成为科学的学科,实验仪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研过程中,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心理学理论来源于实验,因此,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并对各种基础理论进行验证是心理学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学专业基础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使用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仪器并独立完成心理实验的能力,又是提高心理学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 实验仪器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1.1 以传统仪器为教学工具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占主导

传统心理学实验仪器设备制造商少,品种单一,主要由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为等较早开设心理学课程的高校自行开发和改造,并形成了国内现有的心理实验教学仪器设计制造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仪器设备陆续进入了国内许多教学科研单位,基本满足了当时教学、科研的需求。此类仪器从结构上可大致分为分立式和组合式两类,以机械、电子或集成电路控制仪器的运行,②设计思想简洁,原理清晰,结构简单,操作直观,便于自制和加以改造。传统实验仪器主要用于演示性实验教学,通常要求学生对由指导教师选定的实验项目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教学效果上,传统实验仪器功能单一,因此能将一个单一实验项目过程完全展开,利于学生对于完整的实验设计的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2 信息技术化对心理实验教学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实验教学仪器受到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出现了设备信息技术化的趋势。在早期的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主要作为实验演示工具,由于主要是向学生呈现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通常为已设计完整的实验程序以计算机呈现刺激或借助外接设备采集简单的被试反应的方式,因此用于演示实验的仪器性能相对实验用的更低。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对心理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化的实验设备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实验工具并具备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计算机控制实验的主要途径包括:③(1) 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的外设硬件仪器采集各项心理行为指标,如fMRI、EPR、眼动仪、生理多导仪等,而此类仪器又可以接受。(2) 由计算机编制生成的实验程序的同步信息刺激传递,例如E-Prime、DMDX、MATLAB、R软件等;以上两种途径大多配有软件自带的设计操作平台。(3)通过计算机编制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语言程序(如人机界面实验等)。对于通常以呈现刺激和测定反应为主要功能的心理实验仪器,信息技术化保证了刺激呈现的准确性、计时计数的精确性以及反应数据收集的可靠性,降低了原来由人工控制带来的巨大的刺激呈现随机误差和时间误差,减少了心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实验室空间的依赖性,即实验室空间要求低,室内布置简单以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也降低了实验主试的工作负荷量,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2 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心理学专业。除少数心理学教学传统强校外,其他拥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多属于一般本科院校,此类院校虽配备部分心理学实验教学仪器,但因各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心理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差异,心理学实验教学能力不同等原因,不少院校的心理学实验教学场地和实验仪器数量的限制,难以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需求。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研发技术的提升,尤其是信息技术化对心理实验仪器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各高校对心理学实验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不少人认为只有将大量的经费投入装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才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种过度强调实验仪器的教学作用的观点也是对实验教学认识的误区,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而即使配备了足够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部分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对仪器操作不熟悉,往往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导致部分仪器设备形同虚设,造成浪费。实验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除了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外,传统仪器与信息技术仪器也分别有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2 传统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传统心理学实验仪器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其使用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对选定的实验项目按部就班进行操作,且可操作的实验项目有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被动地参与实验,不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长此以往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传统心理实验仪器演示的实验内容大多为20世纪60~70年代以前的经典实验,配套实验指导书大多参考80年代中后期的著作与文献,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体现最新的心理学发展动态。同时,传统仪器普遍存在技术性偏低,生产标准不规范,时间控制误差大,无法满足心理学实验教学对精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教学需求。传统仪器故障率高,实验往往耗时长,可能导致实验教学内容滞后于理论教学的进度,影响教学进度,也相应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2.3 信息技术仪器在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心理实验的精确性和灵活性随着信息技术化而得到巨大提升,但教学实验却不同于科研实验,实验的完全计算机必然对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实验仪器经历了从传统机械到计算机信息技术智能化的演变与发展,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逐步得到改进和完善。虽然目前心理学实验信息技术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一些软件公司以高校心理学专业为依托开发用于实验教学的软件系统,但是这些软件系统仅将经典实验转化为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实验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验程序无法修改,虽然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却失去了传统仪器对实验设计展开性的演示功能。而另一方面,更为先进精确的心理科研实验仪器由于其巨大的成本,在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很难与本科实验教学接轨,或仅能承担简单演示的功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对实验设计的深刻理解。

3 实验仪器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3.1 心理实验教学理念与内容

(1)改变对实验仪器的认识误区。心理学科研的发展对仪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仪器设备的升级却没有带来心理实验设计思想的根本性变化;传统仪器在实验教学中有其必然的优势,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设计以完整细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初学者直观经验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应简单归因为实验教学设备的落后,而应在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心理学实验方法论和熟悉掌握实验仪器的前提下将二者更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学实验室常规配备教学仪器的教学效能。

(2)更新和优化实验教材,关注学科发展趋势。目前心理学实验教学传统仪器所配有的实验指导书参考文献老旧,已严重落后于当今的心理学科研和教学发展内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结合最新的实验范式重新整合传统实验设备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并阅读最新的参考文献。

(3)发动学生自制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在现有仪器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仍停留在演示和重现经典实验,实验项目多已被限制了参数和程序,师生难以修正实验条件,妨碍了实验设计与范式的灵活运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在充分了解传统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程序设计的改进和参数设置的调整。④例如“表情认知”实验,传统程序为被试内设计;在开放实验教学条件下,可允许学生运用被试间设计,并综合研究表情认知的线索。而对于信息技术化的实验仪器,如E-prime等实验设计软件的教学,可允许学生运用新发展的实验范式设计简单实验程序,并将设计优秀的程序用于低年级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不仅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设计,弥补了信息技术化仪器不利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不足,也有利于研究方法教学、实验设计能力训练和对理论的理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3.2 启发学生分析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学专业配置的信息技术化的实验仪器多用于科研,因此用于实验教学的仪器仍以传统电子仪器为主,而传统仪器性能不够优越又制约着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面对这一困境,在笔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因为仪器的缺陷或自己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无法显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启发学生分别分析来源于实验设计、操作与实验仪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以实验报告的方式书面陈述问题与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训练了学生的科研基础能力,将硬件优势变为教学方法的优势。

3.3 心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仪器使用模式

在心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电子仪器与信息技术仪器的优势与特点都相对突出。虽然传统仪器因其精度不高、编组繁琐等缺陷在专业研究中已较少被采用,但如果合理运用,则能够将实验程序完整直观地展现,有助于学生对经典实验设计的掌握与理解,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心理学初学者具有示范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意义。而信息技术化的实验仪器尤其是信息平台式的实验教学系统已日益成为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标准设备,但具体的教学模式仍需进一步思考与改进。

心理学教学的发展证明了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并不能决定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中不应一味追求最先进的实验仪器,而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用的仪器设备,并思考适用于不同实验教学项目的仪器使用模式。当前,采用以信息技术化仪器为主、传统电子仪器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仍是必要的,例如,颜色知觉、空间知觉无法信息技术化外,⑤即传统电子仪器在感知觉实验教学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对时间分辨率要求高的反应时、记忆类实验等则仍是信息技术化仪器的典型应用领域。

3.4 心理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科研仪器用于实验教学中,必须规范化、制度化,例如制定严谨的仪器设备借用条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借用记录、使用记录的工作。同时,仪器操作使用人员也需要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尤其是用于科研教学的贵重仪器设备使用人员,需接受使用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相关仪器,另外,实验教师也需要掌握仪器的操作,以保证教学过程中能独立解决学生的困惑。

注释

① 曹成刚.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论略[J].心理科学,1995.18(5):306-307.

② 沈潘艳.关于一般本科院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和尝试[J].高教研究,2009.92(3):48-51.

③ 鲁学明,张学民,等.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计算机控制计时问题[J].心理科学,2010.33(2):4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