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监管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强化安全培训,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
明年上半年工程建设全面转入线路工程收尾、场站、阀室全面建设阶段。对于线路收尾工作,往往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阶段,因此,做好承包商的安全监管工作更应该引起重视。
首先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定期做好承包商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持续提升和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二是督促承包商做好内部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侧重于从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应急知识等方面提高全员重视安全、从要我安全真正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场站、阀室全面开工后,针对涉及工作内容交叉、施工工序繁杂,人员工种众多的实际情况,督促承包商分类分层级分不同时段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侧重于从各岗位安全风险、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加强培训,使建设人员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熟悉和了解身边的安全风险,时刻绷紧安全弦,奠定施工安全的基础。
下半年进入投产准备和试运行期后,和生产部紧密协调和配合,把好负责场站运行人员的安全培训关口,做好运行人员的资质审核,尤其是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取证及证件审核工作,另外按照作业许可管理相关规定,做好签发人、监护人、申请人和接收人资格的安全培训。投入试运行期后做好运行人员的日常培训和定期的应急演练培训等内容。
做好公司内部员工的专项安全培训工作。注重从公司不同时段的工作需要出发,提早准备做好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一、场站临时用电的安全培训。从目前线路施工的用电情况来看,现场用电管理较混乱,存在标准不统一,安全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要求,专业人员无从下手的情况,针对此情况,拟请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及临时用电的安全监督管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培训。二、做好投产安全专项知识培训。针对投产试运期间的安全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加强日常安全监管
线路收尾阶段,一是做好沟下连头、尤其是在地质条件不良、安全风险较大地段的沟下作业的安全监管。现场监管要充分发挥监理的监督作用,安全风险较大的沟下连头作业必须要求监理在现场监督。为风险可控,可实行提前告知制度,即要求承包商提前告知需要施工的地点,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由此大致判断风险高低,以及采取何种管控方式。二是督促分部做好清管试压的安全监管工作。从作业方案到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现场设备、物资材料、现场监护等多方面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场站施工作为施工工序、专业众多,人员相对集中的现状,一是要做好人员入场安全监管关口,做好固定场所的标准化施工现场管理;二是督促承包商加强内部管控,做好交叉作业,各工种的内部协调和管理,保障工程顺利,安全进行。
隧道和盾构施工是安全监管的重点,在督促分部做好现场安全监管的同时,要不定期的对盾构施工和隧道施工作业进行督查。督查可以采取聘请相关专家的方式进行,以便于更好地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将安全风险和隐患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投产准备和试运行期间,重点是做好边投产边整改施工的安全监管,从作业许可制度的严格执行,到现场安全监护的各个环节都要重点监管,来保障场站运行安全。
3.做好HSSE管理体系的修订和新的安全监管制度的编制和修订
随着明年集团公司新的HSSE体系文件的正式实施,公司相应的体系文件和众多的安全监管制度都要随之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另外还需根据投产和试运行的需要,编制该阶段及后期的安全监管监管制度,对已经不适合或者不符合集团公司新的安全监管制度的文件进行重新修订。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激发活力,创新举措,以“活”开拓发展之源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统筹谋划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步骤、政策和项目,使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围绕稳农,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围绕支农,整合各类财政性涉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集中力量推进标准化农田、江海堤防、大中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中心渔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发挥农村农技员(兽医、林业技术员等)、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乡村医生、治安调解员等“五大员”作用。扩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控,做好农、林、水产病虫害防治工作。围绕强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广新肥、新药、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提高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实施“百龙千亿”工程,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和开发,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规模,突出抓好4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围绕活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各项配套改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创新商品林采伐管理,规范林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
加快产业集聚,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实施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专项规划,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拓展电子、石化、汽车、造船、软件、光电、制药等一批项目组团。强化煤电油运调度,突出抓好省百家重点企业和工业新增长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从生产要素供给、基础设施和外部协作配套条件等方面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扩张。有效落实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改造提升钢铁、水泥、造纸、食品、纺织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快构建技术、金融、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抓好电机、模具、纺织、陶瓷等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抓好环保、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研发项目,推动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6·18”平台,促进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成果与企业对接。扶持品牌,叫响品牌,搞活营销,开拓市场,推行质量标准体系,再创一批规模化、集团化、区域性的名牌,打造产业名市、名镇。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重组步伐,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稳妥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激活消费需求。依托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重要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推广先进管理经验,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扶持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加快“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开拓城乡市场。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设施建设,推出一批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线路。进一步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性和生活性中介服务业。继续落实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的各项政策,发展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各类房地产。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改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放心消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完善外经贸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活力。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继续由省级财政统一负担,出口奖励政策保持不变。壮大民营外贸经营主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拓展新兴出口市场和海外营销网络,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完善外贸出口预警监测机制,采取一厂一策、一品一策等措施,支持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努力增加有效进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办好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经贸活动,发挥“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和外商投资项目编码管理系统的作用,做好重点招商领域项目的编制和推介工作,着力引进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区域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引资步伐。对外商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行重点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园区和区港联动的政策效应。实现新批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完善重点口岸查验部门每周7天工作制和电子通关工作,加快大通关建设。
灵活务实拓展闽台合作,加强闽港澳侨经济交流。支持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相对集中地区的发展,主动承接台湾机械制造、信息产业和光电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吸纳研发机构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进一步拓展沿海地区与金、马、澎直接往来。以厦门增设为两岸春节包机新航点为契机,推动闽台空中直航、邮件互换和电信直达。落实台胞落地签注5年有效政策。加强口岸服务设施建设,做好迎接“三通”的各项准备工作。拓展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旅游工作成果,构建两岸一体旅游线路。办好涉台经贸和文化交流活动,争取更多闽货入岛展销,扩大对台小额贸易,开展对台劳务合作。推动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和项目对接。密切闽港、闽澳经贸合作,继续推动联合招商,争取金融、旅游、物流、人才等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做好侨务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华商和闽商网络,重视华侨新生代的作用,引导海外侨胞来闽投资。
(二)突出和谐,注重协调,以“和”提升发展之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抓紧修编中心城市规划,推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加快进出城快速干道建设,完善市区路网。加大城市堤防、排涝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加强中心城市之间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协作。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加快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坚持挂钩对口帮扶制度,健全互帮互促机制。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输入教师、医生、科技人才计划,扶持培育一批重点骨干项目,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海岛、库区和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真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完成土地整理30万亩。强化水能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闽江“北水南调”、九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前期研究。提高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和集约开采水平。建立健全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落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财税和价格政策。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强化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的治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注重水土保持,加强水源地、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提高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能力,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大力推行“三结合”,完善扶持措施,促进计生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着力构筑和谐社会安全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工作机制,推进劳务派遣市场化、社会化,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活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和工业园区,探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长效机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推进“五险统征”试点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继续建设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办好惠民实事促进社会和谐。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缓解县乡(村、居)财政困难。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继续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体系。推行省、市、县级医院挂钩帮扶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试点范围,千方百计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实施医疗救助。对农村“五大员”实行政府津贴。继续推进“造福工程”。抓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水利“六千”工程。开展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完善“福建三农服务网”。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继续开展“学英雄、见行动”和“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活动,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互助友爱,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工作,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加强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妥善安置退伍、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强化国防教育与宣传,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战备训练、后勤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
(三)盯紧抓实,求实求效,以“实”打牢发展之基
扎实推进重点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建设规模,提高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建设投资的比重。安排省重点项目402个,总投资5468亿元,年度投资675亿元。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221个,总投资1717亿元,年度投资253亿元。加快温福和福厦铁路、浦南和泉三高速公路、炼化一体化等在建项目进度,开工建设厦深、龙厦、向莆铁路和永武高速公路、三个LNG燃气电厂等项目,争取开工石狮PTA、厦门PX、德盛镍合金、南纸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福建核电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以规划带项目,编制实施海峡西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等34个专项规划,策划、生成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完善省重点项目分级分类管理与考核办法,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供水供电,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把提升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围绕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重点在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推出一批适合民营企业投资的具体项目。定期民营投资项目信息,做好各环节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服务民营企业的助手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综合素质。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部门协调制度,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增强海洋开发实效。制定并实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厦门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继续研究推进其他重要港湾的实质性整合。加快建设嵩屿港区一期、江阴港区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配套建设深水航道、疏港公路和铁路,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发展壮大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矿产能源业、海洋制药业等新兴产业,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实行海洋功能区划管理制度,严格入海污染物排放,治理和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壮大财政金融实力。大力培植骨干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确保重点支出,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的力度。严格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稳步扩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财政和审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落实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协议,促进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双赢。
(四)珍惜人才,营造氛围,以“人”构筑发展之本
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项目集聚人才,以事业吸引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机制激励人才。允许试,鼓励闯,支持上,使各类人才有所作为、脱颖而出。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继续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博士后站点建设,完善闽籍院士专家联系制度,加大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全年新增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12万人。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化,全年新增35万名技术工人、4500名高技能人才、8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实施人才市场“1211”工程,拓展人才中介服务领域,扩大人才交流,积极引进智力。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增强人才培养能力。优化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空置校舍处置工作。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适用型技术人才。重视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课改”,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人才需求预测,进一步结合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抓好福州、厦门高校新校区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考录取率保持在70%以上。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完善民办教育分级管理办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limited to manual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workload of teachers management, relates to a number of teachers and project categories, which requires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u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effectivly,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workload of system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schoo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关键词: 工作量;管理;系统
Key words: workload;management;system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215-02
0 引言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要求不只包含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为了激励教师在学术上的研究,将科研工作量也划归到教师工作量的要求当中。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来整体考核教师的工作情况。
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教师数量的不断增长,过去手工计算的教务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就促使我们要对教务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与此同时,在教学管理中,教师的工作量统计及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教师的数量较多,计算方法各有不同,这就更需要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辅助。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1 需求分析
目前,信息化管理是各高校的管理趋势,一般高校的教务管理都已采用系统管里,较高效率并安全的完成了学生的排课、成绩的录入及成绩的管理。但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各个学校要求不同,在计算时各种计算公式及参数也不尽相同,所以难以用一个统一的系统对教师工作量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学校结合自己的特点及需求进行设计。但“综合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可扩展性”这些共同的性能在设计时应当进行考虑。
1.1 综合性 本系统的开发将主要用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设计出的系统应该是综合性的,依靠系统不仅能统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还能核算课酬,完成对教师的考核。
1.2 可操作性 系统的用户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管理部门、学院教务人员,及教师,所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界面在设计上应讲求方便用户,在操作步骤上尽量简单,不要复杂。
1.3 实用性 因为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要依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而学校各类考核的管理规定仍然处于不断优化完善中,因此对计算办法和系数将会作出不断的调整,所以,所有的计算公式在系统中最好都设计成动态可修改的,一旦计算办法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不修改系统源程序的基础上,只对相关公式进行重新定义即可,这就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1.4 可扩展性 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学校会投入其他的相关管理系统,所以这就要求本系统在设计上要在网络系统的构架上、应用软件的开发上,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满足其他的功能需求,做到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1.5 其他 由于考核由多个部门人员操作完成,数据的准确性是基础,对于后续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系统在开发时应当考虑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系统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用户的使用权限,合理划分多种角色,并对每种角色合理授权。
2 功能分析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适用于学校的教师工作量申报、审核和统计分析,教师工作量的审核过程,一般由学院、学校两个角色对工作量进行把关。所以建立后台数据库和开发前端应用程序是在系统设计时至少要包含的两部分。在模块划分时包括管理员模块和教师模块两类。
2.1 管理员模块 根据使用权限级别,管理员模块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科研管理员和学院管理员三类。
2.1.1 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级别最高,可以添加或删除其他管理员,并对其权限进行分配调整、修改密码。同时还能对所有提交的信息进行后台操作,所以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要谨慎使用。
2.1.2 管理员的权限仅次于系统管理员。因为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分为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考核。所以管理员一般由教务处和科研处的管理人员来担任,其使用权限级别比较高,包括“学院信息维护”、“工作量审核”、“信息汇总”等模块。①学院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可以对整个数据库中的用户和部门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对全校所有学院基础信息进行录入维护,对学院进行编码,对个人或部门用户权限进行分配。②工作量审核模块:该模块是教务管理员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行最终审核,科研管理员对科研工作量进行最终审核,对错误的工作量可以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同时结合学校管理规定的变化,可以对计算办法中的公式或参数进行修改。③信息汇总模块:该模块是为了方便管理员的管理,按不同要求进行统计汇总,生成表格并进行打印,也可以对同一教师纵向分年度作对比,或横向与其他教师做对比,为以后的教学管理政策制定做参考。④密码修改模块:该模块是管理员对除系统管理员以外的所有用户的密码可以查询或重置。
2.1.3 学院管理员是由本学院的教务员或教学秘书担任。可以对本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进行审核。包括“教师信息维护”、“课程信息维护”、“工作量核定”、“信息汇总”和“密码修改”等模块。①教师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教师用户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对教师个人信息进行录入维护。②课程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可以对数据库中的课程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对每门课程的课程名称、学时信息等进行录入维护。③信息汇总模块:该模块是为了方便管理员的管理,按不同要求进行统计汇总,生成表格并进行打印,也可以对同一教师纵向分年度作对比,或横向与其他教师做对比,为以后的教学管理政策制定做参考。④工作量核定模块:该模块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进行初步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工作量可以在内容上进行修改,同时结合表格要求做初始化的操作。⑤信息汇总模块:该模块可以按照需求不同,进行数据的统计汇总,生成需要的表格并进行打印。⑥密码修改模块:该模块是学院管理员对教师用户进行密码的修改。
2.2 用户模块 这里的用户主要是指教师,此模块主要用于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量申报录入确认。包括“工作量录入”、“工作量辅助证明”、“个人信息维护”等模块。①工作量录入模块:该模块是教师结合本年度在教学、科研上完成的工作,按要求进行分项录入,待教师确认无误后可以提交。②工作量辅助证明模块:该模块是教师对上述提交的工作量进行辅助说明。如获奖的项目可以提交证书照片,便于管理员的审核。③个人信息维护模块:该模块是教师在个人界面中对个人信息包括职称、用户密码等进行修改。
在本系统开发时,要使数据库中的信息尽量与学校现有的数据库信息格式一致,考虑数据的对接。利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导出关于教师名称及编码、课程名称及编码,和每学期教师上课的教学任务等信息,同时将科研管理系统的、科研项目申报、获奖等导出,通过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的导入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师录入工作量,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所造成的失误,提高数据准确性。
3 结束语
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开发,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在综合需求分析方面,对综合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可扩展性等进行了要求;希望该系统在准确的核算和统计教师工作量的同时,通过报表分析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并能为学校提出教学管理决策方面的建议,从而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国华.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56-58.
一、抓思路创新,确立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的观点
我街是农业大街,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近年来,我街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根本上看,与建设农业强街、经济强街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就是要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走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这应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同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街农业努力的一个大方向。
二、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为农村工业化打造强势主体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近几年,我街已引进了味来调料、天牧种禽、中排粮油、思维特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明年,我们要在着力提升壮大、培育发展这批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今年,我街为味来调料公司配套建立了500亩蔬菜原料基地,明年力争扩大到1000亩,以天牧种禽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支持引导发展养鸡业,重点发展专业喂养大户。做好中排粮油和思维特食品引进后的基建协调工作,促其早日投产。除提升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外,还要着力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利用我街现有农业资源,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兴办农字型企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建好“第一车间”
根据我街自然资源实际,着力在特色、品牌、规模、效益上下功夫。区域布局上,南部和东部濒湖地区以发展水产养殖为主,逐步形成以螃蟹、甲鱼、鲫鱼、才鱼为特色的武汉近郊高精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结构上,在稳定发展粮油种植的基础上,利用东部油砂土壤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农户有种植蔬菜习惯及种植技术的优势,突出发展蔬菜种植。养殖结构上,除狠抓水产业发展外,要着力发展畜禽业和养蜂业,目前,全街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鹌鹑等专业养殖大户达50多家,已成为我街新兴农业产业,我们将大力扶持,积极引导,促进畜禽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思维特食品公司为龙头,整合现有养蜂资源,成立养蜂协会,扩大养蜂规模。依托味来调料、中排粮油等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乡一特的优势产业带,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
四、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我街农业农村实际,在现阶段,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难以达到加快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民收入正逐步以依靠非农收入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十分明显。因此,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注重发展农业中专学校、农村职业高中、农村富余人员就业培训学校,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发挥现有成人教育机构的作用;三是建议区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公共财政支出,以降低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的成本;四是要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适时举办劳务输出供需洽谈会,定期劳务供求信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是要重点抓好失地农民的安置,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五、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奠定基础
近二年,我街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修建通村公路8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但总的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落后,这制约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流动,制约着农村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街明年将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街20多座农用机站由于年久失修,超期服役,老化严重,大多不能正常运转,水库、塘堰、渠道淤塞损毁也十分严重,农业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十分脆弱,我街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收,实行税费改革后,村已无财力进行维修改造,近几年,我街虽投入了一部份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终究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区委、区政府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力度,力求通过几年努力,使农业做到旱涝保收。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改造,做好集镇新区自来水管网延伸,逐步达到安全用水标准。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关键词:铁路建设企业;农民工;用工管理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铁路建设企业一线施工生产人员普遍是临时招用的农民工,保持农民工队伍稳定、维护好农民工权益 ,即农民工工作日益成为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笔者长期从事农民工管理工作,对农民工的管理工作做出浅薄思考,期望对提高农民工管理共组有所启示。
一、坚持架子队管理模式。
为保证工程建设需要,铁路施工项目部需严格按照架子队建设的规定和方针,同时针对项目部现实情况采取多管齐下、灵活有效的劳务人员引进方式:
1.劳务派遣方式。通过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稳定的劳务派遣关系,支付劳务派遣单位管理费,根据工作任务的起伏安排引进、稳定作业层劳务人员数量构成。劳务派遣方式的实施,可实现减少非核心业务的支出,进一步增加核心业务的投入成本,扩大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减少用工风险。一旦发生劳务派遣人员争议,可以获得劳务派遣单位的配合和帮助,依法转移了部分法律风险;劳务派遣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激励机制,劳务派遣员工具有的天然优势可以对本单位正式职工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有利于内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的提高。表现优秀的劳务派遣员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担任管理职务、享受与职工无差别待遇。我部槽型梁作业队技术主管潘辉、桥面系技术员李旭泊,以及其他作业队的某些工班长都是兢兴公司派遣的拥有专业技术或富有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的劳务工,通过自身积极踏实工作迅速为我部所发掘任用。
这种同工同酬的机制刺激了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务派遣方式是我部最为重要、最为常用的一种劳务人员引进方式。
2.借调方式。借助企业广泛的业务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从关联企业处进行劳务员工的借调,实现架子队作业层劳务人员的补充。由于借调人员一般在调出单位的工作相对派遣单位更加稳定,所以,此类员工的工作意愿更高,管理难度也小;借调员工一般对原业务较为熟悉,培训期较短,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因此表现出上手快,工作效率高的优点。是我部较为推崇的一种人员引进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人员引进的方式,用人单位都要与劳务人员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公司派遣人员到项目报到后,通过培训及岗前教育、分配岗位,及相关文件签署,方可正式成为我部劳务引进人员。架子队作业层劳务人员引进程序至此完成。
本着规范管理、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确保队伍稳定的原则,应制定类似于《劳务工使用管理办法》从劳务工的引进、日常培训、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生活管理、工伤赔付、调解等各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二、规范农民工入职手续
引进劳务工后,首先由劳务管理专员收集其身份证进行身份核对,对身份证造假、年龄超出用工许可年龄段、体检不合格等三类人员清退不予录用。确保了劳务用工身份的可追溯性,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工伤治疗、赔付的协调提供了便利。
劳务人员进场以后,由安环部对其进行三级教育,讲解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规程。新进人员的培训一般按照7个工作日的强化培训时间,即在上岗的第一周每天组织新进劳务工进行岗位生产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培训。以期新员工尽快掌握生产技能提高劳动效益,争强劳动保护意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三、改善生活设施,为农民工提供舒适生活条件
人员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因为地区特殊性在笔者所在项目-新建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铁路项目显得较为突出。首先项目所在地区-新疆鄯善地区气候冬季酷寒、夏季高温,为所有员工宿舍安装了空调,确保劳务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生活区每栋宿舍都设置了消防器材,预防火灾发生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夏季高温时期,我部加大了防暑药品的发放,截止7月份,我部用于购买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的资金达3万多元,送清凉活动4次。后勤管理上,每周免费提供2天的绿豆汤。执行夏季施工作息时刻表,在高温时段命令各作业队不得开展野外作业。这些日常生活上的措施,取得了广大劳务工的普遍赞许,拉近了企业与劳务工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劳动积极性。
四、重视农民工维权,保障农民工权益
工伤治疗及赔付,是每个生产项目都要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做到保障劳务工权益,消减双方争执造成的不良影响。我我部在处理工伤事件时,与地方劳动保障局取得联系,积极邀请地方劳动保障局作为第三方进行协调。经验证明,通过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调节,受伤工人及其家属更容易接受公平合理的赔付条件,事件的解决会更快速有效。
职工、工班长抽取所谓的管理费的现象在诸多架子队管理队伍中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劳务工生产积极性的一颗毒瘤。我部对此等现象作出严厉规定,对此类事件一经发现对协议工工班长开除处理,对职工进行免职、停工学习的处理。通过严厉的处罚手段的威慑作用,我我部未发生此类恶性事件。
五、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实行“一人一卡”
为确保劳务工工资发放落到实处、劳务工队伍基本稳定,有效保障各项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我我部自进场以来,积极探索架子队劳务工工资管理,助推架子队高效建设。
完善制度,严格执行。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制定并出台类似于《劳务工工资发放管理办法的通知》,为做好劳务工管理,尤其是劳务工工资管理奠定了基础。
明确权责,分工协作。建立了由我部党委书记为分管领导,工委主任负责督促,综合部、财务部具体经办的层级协作劳务工管理机制。财务部负责劳务工工资监督、发放;综合部负责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
资金保障,动态管理。我部在资金使用方面,首先考虑留足劳务工的工资储备;并明确财务部和综合部劳务工管理专员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劳务工资料,定期更新管理台帐,实现劳务工的动态管理。
一人一卡,专户专用。劳务工进场后,由综合部劳务工管理专员负责收集、复印每位员工身份证留底,并通知到定点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到我我部开户行自行办理工资卡交由财务部。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现场检查认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运用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以生产过程控制为重点,以产品管理为主线,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以保证最终产品安全为目标。它对产地环境、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产品认证数量的增加,现场检查工作更显得重要,但机构工作人员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去现场,毕竟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要求生产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生产记录档案,如实反映投入品使用情况、生产加工销售记录、标志使用情况等,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可追溯,问题产品可召回。
一、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工作的重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且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里,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是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为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中现场检查的有效性,各级工作机构在现场检查过程中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进行现场检查,突出对申报产品生产过程记录的核查,并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总体评价栏中就生产过程记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说明。
由此可见,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各级工作机构检查员应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规范》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细则》进行现场检查工作,生产单位也应按照要求如实记载生产记录,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保持两年以上。
二、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工作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生产单位的认证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产品认证数量大幅度提高。在当前这种形式下,现有的现场检查和生产记录工作存在着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保证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
1、现有的规章制度文件需要调整。无公害农产品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现有的规章制度文件存在着一些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或者说是由于出台的时间关系造成各个规章制度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建议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保持相互的统一协调性,以利于事业的合法顺畅发展。
2、如何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通过参加一系列专家评审会,从《现场检查报告》材料中看到了现场检查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检查组成员专业单一;检查员签字笔体不固定;检查时间不符合逻辑性、事实性;总体评价内容不详实等。通过这些,我们对现场检查的及时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工作机构的检查员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工作。做到省市县三级工作机构协调进行及时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间应是在产品生产周期内;检查组应至少有一个符合该次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项目应全面且在总体评价栏中详实客观描述;检查员本人亲自在报告上签字等。为确保现场检查的真实性,在申报材料中要求必须有现场检查组成员在基地或企业的检查或座谈图片,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现场检查不走过场,保证申报产品的质量。对于获证产品每年都安排一定比率的抽检,而且还采取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3、如何做好详实的生产记录。我们在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记录时,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没有生产记录,有的生产记录不全面,有的生产记录丢失,有的已电脑存档。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正确的判断产品的有关生产情况,给产品认证带来困难,这就需要生产单位按照要求详实的记载生产记录,并对原始记录档案保存2年以上,以备追溯查询。
然而,即使生产单位有生产记录档案,有时我们也难免会对它的真实性、准确性产生怀疑,也很难判断是否按标准要求生产。因此,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无公害农产品知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还要规范市场,实行包装标识销售,实现优质优价,从而也提高了生产者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企业来说,检测仪器是证明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关键和基础。
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需要理论、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人才,但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出现员工责任不明,不注重预防保养,细节关注不够,问题反思不深入等情况,不能充分发挥仪器价值,不能使企业竞争力提升。
按照2016年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笔者所在公司为中小型企业,结合核工业严格管理的经验和中小型企业特点,从人员责任及工作收益、管理活动等方面探讨管理中的新思路。
1 人员责任及工作收益
工业行业中生产类型企业通常都会用到检测仪器设备,都会配置的专职或兼职仪器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会涉及仪器设备的选购、建档、编制操作维护规程、校准检定、使用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除了仪器的管理人员参与外,还需要公司的采购人员、使用人以及外部的生产厂家、校准机构等人员围绕仪器形成了整个工作圈,要想使仪器管理有章法,需要对此工作圈中每个人员的责任进行量化,尤其是仪器的管理、使用人员。
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体现其价值,所以仪器使用人员的职责与仪器设备的价值息息相关,应建立合理考核标准,避免无标准、无考核、无动力的情况发生,应使使用人员有压力传递管道、工作成果量化、完成指标有奖的通路,在责任和利益的双重管道下,最大程度发挥仪器价值。
同样,仪器的管理人员在仪器的管理活动中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从前期选型到后续使用维护,都涉及仪器是否适应、是否可靠、是否经济、是否安全,管理人员应据此,建立多维度的考核办法,使仪器在各个阶段中能发挥最高的性价比。
2 管理活动
2.1 选型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仪器需求时,应从仪器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着手,结合技术、生产、维护、价格、寿命等各项指标进行仪器评审,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对于贵重的、精密的仪器应进行认证分析,并对指标比较,按照满足工作需要、性能上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先后顺序选择仪器。
2.2 购置
仪器选型后,公司采购人员根据仪器选型评审报告,与供应商确认仪器指标等相关信息,确认完成后进行采购。仪器采购后需要进行验收开箱,在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需要对照??物,根据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一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后,试运行去检验使用效果,判定是否有质量问题。仪器验收后按照管理规定移交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2.3 建立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在仪器服役过程中,是设备管理活动输入信息的重要依据及凭证,可以按照企业使用中仪器设备重要性进行分类,影响产品检测的基础仪器设备和重要检测仪器设备应建立档案。建立的档案需要包含仪器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功能、出厂编号、管理编号、购入日期、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力)、使用部门、状态、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上次计量检定日期等,另外,还应收集管理装箱清单中其他资料,比如仪器说明书及软件光盘、维护保养记录、改造记录及其他材料。
2.4 台帐登记
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后,应进行入账登记,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设备台账,保证仪器使用有效控制。
2.5 编制操作维护规程
仪器管理人员首先要学习了解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操作、维护等方面的信息,然后结合仪器的特点及使用位置、频率,编制使用人员看得懂、目标明确、行为准确、记录无争议的操作维护规程。
2.6 检定校准
为确认仪器设备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应依法对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检定工作是判定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最终出具检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的目录中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111种工作计量器具应进行检定。通常省计量院为当地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工作是按照标准比较仪器的测试结果与标准值,校准证书出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
所以企业应识别内部仪器那些需要检定,并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他仪器设备可以由国家认可委备案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校准。
2.7 使用维护
在完成检定校准后,仪器设备可以投入使用。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程。
为充分发挥价值设备的使用价值,应特别关注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能力。首先,必须对使用人员进行检测设备的使用培训工作;其次,使用人员应对检测仪器设备涉及到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操作规程等方面要全面详细地掌握;最后,设备的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方法也应全面掌握。企业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对使用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经负责领导批准,人力资源部颁发上岗证后才可以有资格对关键的检测设备进行操作,才可以实现上岗。
使用人员必须按照操作维护规程要求,做到持证上岗。使用前应先确定仪器设备状态,设备状态合格且在校准检定的有效期内才可使用。使用时要规范操作,并按照要求准确填写使用记录。
为保证仪器设备量值稳定、可靠使用,常用的基本措施是日常维护。根据仪器设备特点,识别其防尘、防潮、防霉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除日常保养外,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还要定期运行、定时对磨损部件调试、对滑动和转动部件进行、对易松动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有应用软件的应注意升级并避免感染病毒,可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周期。
操作人员按照仪器设备规程记录使用前后的状况,使用期间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设备运行出现异常状况时,使用人员要立即停机检查,不得忽视设备故障让设备继续运行,避免仪器设备发生重大事故,使用人检查后判断故障大小,若为较小故障,能直接修复或检验结果不受直接影响时,由使用者自行修理并做记录。若为较大故障时,使用人员报告仪器管理人员维修,维修后填写维护记录。企业应根据维修情况作为维护保养的输入,并根据影响调整维护保养计划。
2.8 报废
仪器设备如果出现事故损坏或测量结果不可靠时,要申请报废并办理销帐。
3 成果
顾客及第三方认证公司审核过程中,核净公司凭借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无任何不符合事项发生,受到多次赞扬。
2015年下半年,__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市场监管系统的实践,坚持三个导向、两种思维,推进机构整合,强化全面履职,注重统筹兼顾,既抓核心职能的履行到位,又抓面上工作的推进落实。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要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四换三名”工程、港口经济圈建设等前沿工作,用足用好“宽进严管、放管结合”政策背景,既要保证政策落地,又要体现区域特色,在商务秘书、有限合伙、类金融企业的登记便利化方面多做探索,不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上敢于先行先试,对“三证合一”、“一证一号”工作提前准备、尽早实施,对简易注销、年报公示工作加快推进落实、多做总结提高,巧妙利用“异常经营名录”、“黑名单”等信用监管手段对企业形成倒逼机制。要全力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市场培育与网商发展并驾齐驱,星级市场与放心市场同步创建。要持续推进质量管理、品牌、标准化三大战略,找准企业发展与产业提升的契合点,以质量强区、品牌强区工程来推动传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引导小微企业依托多种渠道进行融资,广泛宣传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商标质押、动产抵押等特色服务,大力扶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等新兴企业设立。
要全力推进“两网五体系”工程,按照上级局给出的“设计图”,绘出具有__特色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建设全程治理体系、保障支撑体系、信用监管体系、预警应急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等五大子体系,高度重视基层网络建设、社会共治推进两项工作的落地生根。要进一步明晰局所两级事权划分,合理分配专业性监管与综合性监管任务,确保监管力量与监管重心同步下移。要运用智能监管系统建立科学的监管模型,将监管精力在食品药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与其他工作之间进行合理平衡,避免监管失衡造成履职风险。要提升监管人员整体素质,既要通过招录、选调等方式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又要通过培训、轮岗等方式进行内部挖潜,逐步解决监管理念、能力、手段与监管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要运用信用监管、风险管控、源头治理等机制,依托专项整治、示范创建等手段,确保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产品的监管不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防止出现系统性、行业性风险。
要积极研究消费投诉新趋势,推动网上、网下两种投诉渠道的无缝对接,促进和解、调解两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灵活转换,兼顾维权的效率与公平。要探索引入法律援助模式,支持群体性投诉和重大侵权投诉的消费者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善于运用行政约谈手段,围绕经营者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有关消费纠纷开展面对面谈话,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限期整改到位,有效预防、及时处置消费维权的重点热点问题。要建立运行顺畅的诉转案机制,对消费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实现行政调解与行政处罚的有效衔接。要依托消费维权站(点)、消费教育基地、网络媒体等平台,采用消费体验、消费评价等形式,开展全民消费教育,提升消费者合法维权、理性维权的能力。
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按照法定原则、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执法,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过罚相当。要强化常态化执法监督,采用案件审核、案件评查、案件公示、集体讨论、大要案交办督办等形式,完善纠错问责机制,有效提高案件质量。要健全联合执法、部门会商、案件移送等工作制度,推动行政处罚与刑事追究顺畅衔接,避免以罚代刑、过罚不当等问题。要面向系统干部开展法制培训,尤其要学习领会《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新法精神,保证一线执法干部适时充电,进一步提升规范执法能力。要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假冒侵权、商业贿赂、传销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曝光一批“四品一械”、不正当竞争、消费侵权、质量违法案件,发挥违法查处的挤出效应,以打击违法促进行业规范与提升。要面向社会、企业、社区开展普法宣传,采用新法解读、案例剖析等生动形式,增强市场主体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与执法环境。
关键词:学分制;创新思考;路径实践
一、目前高校实施学分制的现状与价值意蕴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已实行了学分制,综观国内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学年学分制。由于各地区差异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学分制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学校化”的过程呈现了带有学校特色的学分制现象。
学分制相比较传统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校选课,允许学生通过自学取得学分。学生学习自主性、个性得以彰显。一是促使教师“挂牌”上课,增强竞争意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选课,必然会对课程和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评价,这就促进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二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分制不存在严格的年级和学习年限,便于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继续学习。三是有利于促进文理渗透,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分制优势固然存在,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为例
安徽理工大学从2009级全日制本科生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如今,2009级学生已毕业,推行学分制几年来,这种学籍管理制度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学风问题越来越突出,学生旷课、考试不及格、考试作弊、编下甚至退学现象时有发生。以土木建筑学院为例,目前学院有2919名学生,学生总数全校第一,其中本科生2684名,班级总数81个,其中本科班级78个。在2010级至2015级学生中,因学习成绩问题退学2人,在2014-2015学年,因学分问题编下5人,学分绩点低于1.8的学生62人,挂科学生891人,补考科目973门,占全校补考学生总数约1/10。这种令人深思的现象说明总结、梳理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新举措、新途径、新办法,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是高校学生学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通过前期认真调研、座谈会、实践经历等方式,全面了解、及时总结出不同年级学生学风问题及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究其原因很多,通过了解主要有:一是部分学生从“亚历山大” 的高三走过来,视大学为解放的“天堂”,突然失去了目标和学习的方向,自我学习意识淡薄。二是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存在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抱着先升学再择业的想法,导致升入大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时有发生。通过调查发现,原因其中之一是实行学分制,部分学生由于选课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影响了学习兴趣。二学生选课时不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选,而是“避难就易”,哪门课好过,哪个老师的课好过,就选哪个。三是认为任课老师反正不点名,班级同学点名,请“关照”下就过去了。三是部分学生懒散或迷恋游戏或过多参加社会工作及活动,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三,学生成绩下滑明显集中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个别学期不及格率突然回升。由于教育体制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原因,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大一下学期因课程难度增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不及格率骤然增加,到第四学期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成绩相对比较稳定。同时,根据学院学情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第五、六学期不及格率大幅上升。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是由于课程设置不科学造成的,该学期共开设了七八门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几乎全天都在上课,没有消化理解和集中复习时间,导致不及格率陡增。
第四,学生“班级概念模糊”,集体意识不强,班级“功能弱化”。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学生选课以学科平台为基础,有关专业学生可以互相选课。这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班级管理模式。一个教学班级的组成人员,每人一张课表,形成多变、听课群不固定。一个自然班不再拥有共同的教师、课堂和听课时间,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造成班级学生上课比较分散,同学们之间交集减少,导致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等问题。
第五,学生小团体互相影响比较严重。班级风气直接影响到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班风导致了班级学风差距,甚至宿风也表现明显,有的班级整体学生成绩优秀,有的班级整体学生成绩较差,有的宿舍全体学生考上名牌、重点大学研究生,然而有的宿舍整体成绩不佳。
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施路径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给我们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优良学风,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努力开创高校学风建设新局面。
(一)遵循“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学生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认识、分析并把握“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成长成才规律,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备受呵护”的“禁锢”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个性张扬,特立独行,在行为理念上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和自主性,但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忠诚感;有较好的自我认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大,但行为个性“假成熟”、“真幼稚”;有强烈的“成人意识”,时刻希望别人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在理念上渴望独立,但因为从小缺乏磨炼,缺乏独立生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依赖心理强,独立抗挫折能力弱。“90后”大学生的情感强烈,外显而又张扬,具有“情绪心境化”的特点。他们情感强烈,在愉悦的心境下,心情舒畅亢奋,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做任何事都有动力,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佳,则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闷闷不乐。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在学生工作中,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增强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有效性。
(二)坚持“预防性指导”理念,贯穿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逐步深化,提升学生管理工作预判能力和水平
2015年学院积极总结、梳理学分制条件下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坚持“预防性指导”理念,即“早期预判问题”,“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解决问题”,着力提升学生工作研判能力和水平。
一是在新生入学时加强学生的专业学科导论的学习,做好入学第一关;二是实施“名师导航行动”,邀请系部或校外在专业领域中比较知名的博士、教授、专家或者优秀校友,通过专业学科报告会、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以及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三是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专业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业指导,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全面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特色。立志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是从入学的第一天起,辅导员就注重引导学生着眼未来生涯发展,并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着力开展以下工作:(1)注重榜样激励。通过举办新老生交流会,介绍学校以及本专业优秀校友等形式,通过一批优秀的学生榜样,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进行教育,使新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供学习的榜样,增强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2)注重目标设计。以生涯发展为突破,引导学生形成前瞻性的视野,并把自己的期望、理想与兴趣和能力相结合,立志成才。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做好铺垫。(3)注重方法指导。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以群体性和个别性的学习经验交流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大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努力探索大学学习的规律,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继而提高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4)注重习惯培养。建立严格健全的学习制度,从严要求学生坚持早读、晚修,明确学习的严谨性和困难性,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克服松懈情绪。
(三)找准切入点,明确着力点,践行“一听”“两合”“三抓”“四制”“五会”,增强学风建设行动贯彻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执行力
学院学风建设是学校创建优良学风的关键。学院学风建设围绕学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组织班级具体落实和开展学风建设,学院开展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与实践,可以概括总结为“一听”、“两合”、“三抓”、“四制”、“五会”。
“一听”指学院领导、辅导员听课制。学院领导、辅导员听课制是学校听课督导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其监督和督促主要对象是学院的任课教师,考察其授课的准备情况,了解课堂的实际效果。同时,考察并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两合”指配合学校开展的学风建设专项行动和配合开展学年总评活动。
“三抓”指抓学生晚自习、抓学生上课出勤率和抓后进生的教育与帮扶。
“四制”内容包括辅导员与宿管员信息共享制、教师意见反馈制、班主任与辅导员联席通报制、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汇报制。
“五会”具体内容包括学院学风建设研讨会、学生干部学风建设培训会、优秀学子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动员与誓师会和就业分析与技巧指导会。
(四)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精心打造学院“辅导员工作创新发展团队”,提升学生工作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针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学院尝试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学生资助、职业发展、安全稳定等4支辅导员工作创新发展团队。全体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参加其中的一个团队,鼓励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工作的某一方面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逐步形成围绕工作、主动学习、深入研究的浓厚氛围。如近日学院组织召开了“学风建设与学生成才”研讨会,围绕“师德师风与学风建设”、“制度建设与学风建设” 、“学生发展与学风建设” 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谈中大家畅谈了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收获与体会,并对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研讨,思想产生碰撞,交流产生火花,进一步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姚桂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考 . 法制与社会. 2008 (01).
[2] 徐小柏.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2013(15).
[3] 王紫旭.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