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专业课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业课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专业课教育论文

第1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第2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在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由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也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具体来说,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由于在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由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来,所以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和创新创业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针对那些想创业的学生开展的,只会对想创业的学生有帮助,在观念上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是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的通识教育。

1.2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有机地融合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所以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人到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在很多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以相对孤立的形式开展,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规划,属于学生第二课堂的拓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有机地融合。

1.3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亟待改革

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虽然很多专业已经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但这些课程相对零散、不成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相脱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已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往往是以课堂讲授或独立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缺乏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引导与激励。

1.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在我国高校中,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极度缺乏。很多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师资,平时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讲座、辅导都是由一些专业老师或临时从校外聘请的企业专家客串,虽然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专业知识,有的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也没有实际的创业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时对学生的帮助十分有限。

1.5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之前都是一些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他们在过去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一般偏重于理论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也不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由于我国应用型本科和创新创业教育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很多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十分缺乏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活动的开展。

1.6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

由于很多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缺乏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所以他们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以理论授课、讲座为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对很少,即使有大多形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场地条件,学生很多很好的创新创业计划无法落地开展,因为缺乏亲身实践的体验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很大的提高。

2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

2.1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旳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每个专业自身的特点来开展,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创新创业知识的普及和创新创业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改变“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这样的片面观念,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是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2.2构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人到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业教育相融合,要将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真正融人到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统一的规划,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融合,从而构建应用型本科商贸类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3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3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各个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专业实践实习能力是学生今后能否顺利进入工作角色的根本,是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课间活动组织能力、竞技比赛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也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学校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

2.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加强对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重视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而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对学生实习环节的忽视或走过场,会导致学生知识僵化,不能学以致用。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

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还有很多学校将见习和实习都安排在大四进行,在这一阶段里大多数学生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来好好地完成教育实践和实习,严重影响了教育实践的效果、实习的质量。

3.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只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的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而在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又将专业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只懂技术,而讲解不到位,更有部分学生只讲解不做示范。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比较浅

现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并没有对实习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在体验学生这一角色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清晰,实习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指导不全面,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不把实习放在自己的规划之中,所以导致现在大学生的实习工作没办法顺利完成,很多大学生的实习都是由学校强制约束完成的,而并不是自愿完成的。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途径

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予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把握住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他们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和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

4.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并尽快确定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方法

第4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几个基本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建构教学过程以及进行教学评价。

1.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分析教学内容必须先理清、确定知识点,技校专业英语的知识点一般分布在专业术语识记、文章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接着,从知识点中分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其中应特别考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最后是对教材进行加工,根据社会发展动态、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存在的难、繁、旧、乏味、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简化、加工,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第一步。

2.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学生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最终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开始前教师做到以下两点,就是对课堂教学设计做好了从实际出发的准备:

(1)分析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水平,掌握这个初始能力,才不至于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偏离学生实际,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无法顺利实施。

(2)对主体进行层次分析。层次分析的目的在于预防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出现片面性。

3.阐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对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设计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分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领域三大类。专业英语教学也应该学习基础教育从维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的编写。目前,大多数技校专业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编写停留在模仿水平。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笔者编写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例子加以说明: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翻译出句子意思。完整的教学目标包含条件、对象、行为及程度四个部分。条件是学生形成某个行为结果时所处的情境。对象是某个、某部分或全班学生。行为是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某个能力。而程度就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目标的标准的具体描述。以上四个部分并无顺序上的限制,可根据教师需要自由排放。

4.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教学效率为导向,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及教学媒体等措施做出的合理选择、系统决策及综合安排。教学策略的制定应注意:教学策略的执行能否真正在省时低耗中,让学生习得最多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除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制定专业英语教学策略还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组织形式。常用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有全班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教学三种。现代化专业英语课堂提倡以自主体验、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组织形式来发挥学生主体性,挖掘学生潜能。教育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技校专业英语选择教学方法的宗旨应该是: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释放压力、积极探究、快乐创造,“在做中学,在学中用,为用而学”。教师可遵循以下几点选择教学方法,力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是以技校教育目的、技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为依据;二是以技校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为基础;三是以技校学生特点、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四是与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等)相结合;五是以教师自身性格特点及特长为前提条件;六是注意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系统、有效地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成功的课堂教学。

(3)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呈现的载体,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媒介,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目前,黑板与计算机多媒体是两大主流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增加信息量等优势。教师设计课件时应针对专业英语特点,变枯燥难学为生动直观、变陈旧脱轨为现代实用、变照本宣科为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黑板可以为学生长时间展示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因此板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5.建构教学过程

确立了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任务、教学对象,选择了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到此仅仅完成了零零散散的组成部分,要想将它们设计成一个整体,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对教学过程进行构建:

(1)根据技校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专业英语的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各个环节、步骤。

(2)根据技校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科学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处理好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之间的兼容性;同时注意体现教师的“导”、学生的“学”。

(3)科学安排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层面,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连贯性与层面关系;最后简明扼要地表述设计意图及预期效果。

(4)科学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

(5)板书设计。

6.进行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价值判断和评定的活动。评价方式主要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它具有反馈信息、鉴别质量、指导教学新方向等功能。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结

第5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目前就我国英语高等教育现状而言,大多数高校普遍对“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非常重视,故学生的英语语法和英文阅读能力一般较强,但是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比较薄弱。这是我国当前英语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已开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术词汇学习和计算机专业的英文的阅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双语教学课程并不能替代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应该更精于倾向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术英语词汇的综合运用以及计算机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交流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公司的技术交流和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这里的交流包括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巧。因此如何把双语课程的内容与计算机专业英语、实际IT项目实现更紧密地结合,以达到灵活运用,这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现今中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存在普遍不足。追其原因,这与目前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紧密相关。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研究是我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亟待研究一个新课题。

二、大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探索与实践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不断充实和创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的知识为主,课本几乎成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资源。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因此,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中,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即转变计算机专业英语只是一门英语课程的观念。为此,应及时了解国际著名大学中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在吸收国际先进计算机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构造当今我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最应学习和了解的先进的英文材料和内容,以加快我国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则专业英语所讲知识应以计算机传统知识与常规知识为主,以当今计算机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和知识为辅,扩充学生的最新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与科技创新的兴趣,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性又体现了学科前沿性。

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课堂以讲解理论知识为基础,重视并加强把实际IT项目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境下倡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英语对话的能力。

③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后作业除了小型的题目外,还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不止是学好课本的知识,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学生用英语介绍或研讨各人所做过的IT项目,或将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老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如何完成这一项目,并要求学生提出完成该项目的设计方案,论述其问题,阐述各自观点,并共同讨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推力,课后学生可以自觉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锻炼自己的专业口语和用英语进行项目技术交流和演讲的能力。

④创建有效的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考评方法。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都是采用以笔试为主、作业和考勤为辅的评定方式。这一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考评学生的综合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在IT项目开发实践的英语交流能力。如对基础英语较好的学生,尤其是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较强的学生,在英语笔试考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这一以“笔试为主、作业和考勤为辅”的评定方法,对于一些英语笔试水平较弱但编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难以体现出其本身在英语环境下的项目开发过程的交流能力的优势,这将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评估和发展。因而,我们建立综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考评方法。考核方法由“考勤+课上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笔试+英语演讲”等环节组成。考核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实际的IT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不一致,通过课堂上采用英语会话形式让学生来熟悉并表述IT项目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后让学生搜寻英文资料和会话讨论小IT项目,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有所提高。

2.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工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开展IT英语在国际IT企业的模拟训练。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多门课程都实施了双语教学,课后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语言环境锻炼,使得双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项目采用了《IT职业英语》课本。该课本以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为线索,模拟了软件开发团队的一系列工作场景。同时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IT英语在国际IT企业的模拟训练,通过IT英语模拟在国际IT公司环境下完成软件项目开发项目的训练,既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又熟悉国际IT项目开发流程,从而使学生熟悉IT公司项目开发的过程,得到技术英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口语、技术报告写作能力等技术的综合训练与实践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3.注重全面培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英语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国际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除了考虑学生专业知识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是这些企业考虑是否是一个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公司人力资源考虑的一个项目,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锲而不舍、不言气馁的精神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战略步骤。为了加强我校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项目提出需全面培养,注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TED等国外优秀的英语演讲节目,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国外优秀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的思想、生活、情操、精神,而且对学生的英语听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三、项目创新之处

第6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验教学法认知结构

一、引言

中国经济正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具相关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23.2,排列世界第三从这一点能过看出.我国对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怎样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形势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个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一而足,但总体有两个方向二一类是传统课程,即以国贸实务为核心围绕这一主线设置如怎样与外商书信往来的外贸函电、怎样与外商谈判的商务谈判等等在已开设商务英语的院校中,鉴于师资经验、学生就业的考虑这种定位占大多数:另一类是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用英语(ESP)去学习.比如开设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课程,以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以后学生深造创造可能,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但这种定位要求教师素质较高除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一般不易实施。

二、外语系学生现状分析

以传统模式定位商务英语的院校既然占多数那么这种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完善它呢,这是我们有必要讨论的。

据笔者调查和粗略统计在目前我国外贸从业人员当中,外语专业毕业的占到多数,而且用人单位因其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也偏向于聘用外语类毕业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学生的优势。

但是我们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相比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劣势。这特别体现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从进校,会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就实务还有具体的贸易惯例、国际支付、国际运输等最后还有实验操作课。可以说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和理解进出口贸易这一过程。而外语类学生一般在入学到二年级之前.诸多基础课程如口语、听力、综合英语等占据大部分时间.又有专业四级等考试的压力很少人会把精力放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等到高年级开国贸实务课时上来就是英文原版教材英语授课,简直是一头水,不知究竟要干什么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稍明白点了,一学期课马上也要结束了如果以后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基本上也是自己边干,边从实际中总结学习这样增加了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率。我们作为人才的输出者,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角度是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呢,通过研究学习法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三、商务英语课堂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普通英语的传统的系统讲授法。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围绕语言点展开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单词、短语、句子、语法分析及课文的翻译。考试的大部分题型是英汉互译、单向选择等而缺乏具体的实务应用。

当然系统讲授法容量大、成本低、通用性强,但这些作为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目标,难以培养出具有业务能力的人才。笔者在担任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曾安排了一次实务性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合同审查对方银行信用证,找出问题并致函对方修改。结果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这说明“灌输十笔记+技艺“的学习方式对于灵活应用知识和具体操作解决问题缺乏训练。因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必须围绕“实务性”的特点和该课程中学生的熟悉英语语言的特征,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四、学习法中的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在否定和汲取了行为主义理论后形成并成为当代心理学主流学派,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l、意念教学法(notionalapproach)等教学法中运用广泛。代表人物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那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等。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学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既帮助学习者习得客观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其中对学习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学习’‘是其代表,提倡发现学习也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知识。

在认知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一步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合作学习受到特别关注。针对教学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学习情景要与实际情景相符合:第三,注重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和协作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五、认知学习理论在实务课中的运用

在引入认知学习理论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国贸实务这门课程的知识特点。实务课是一门知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贸易术语、跟单信用证等这些概念,只靠单纯的归纳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配以实际案例,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关章节,如信用证使用流程,订舱运输流程这些偏重实际操作的部分我们一定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找出缺漏巩固知识,将教师输入的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和自行发现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也正是认知学习理论认同的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建议引入实验课。针对外语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较少、没有专用实验室及课时有限的具体情况,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对实验课的安排精心策划。

1基础知识的铺垫

介绍主要的专用术语,如托收(Collectio门)、汇票(Draft)、信用证(LetterofCredit)等。

2学生的准备

首先,每章的实验课应安排在一两次正式授课之后这样学生对本章的内容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为实验课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点连成线和网(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创造客观条件次要求学生做情感上的准备。课前应给学生先分好组,30人班级可分成3组并固定下来形式上可围坐在一起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

3.教师的准备

实验课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上教师虽然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但大量心血花在课前备课。

首先教师要准备课堂会用到的系列信函和空白单据的文本每组一套人手一份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景提示问题的解决途径必需的知识。然后,明确各组学生的角色划分。如运输这一章,谁做托运人;谁做承运人谁是海关分别负责一至几个业务环节,分别布置任务。其实有时学生做不出我们的预期效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明确职责。

最后,教师有必要在黑板上将操作涉及的每一个步骤以流程方式写出来以指导学生的完成。其间,教师可以在各组间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并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六结语

第7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1.1我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现状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一般仍套用传统的大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课程。近几年,临床药学教育遍及全国医药类高等学校,这也说明临床药学专业已经受到中国医药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它在我国的药学学科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刚刚办起的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学生毕业实践时间不足半年。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以药学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的药学实验多数是单一的常规性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多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操作,进行数据记录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被动地接受,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药学学生在医院见习教学过程中也多为临床带教老师主导,学生很难有参与的机会。

1.2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美国是推行临床药学教育的先驱者。1966年Herfindal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1967年Kentucky大学制定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实习方案获得认可,并在全美推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PharmD学位教育在美国普遍建立,目前全美已有近60余家医药学院校设置了临床药学6年制PharmD教育模式。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两种模式。“2+4”模式2a专业前期综合基础教育加4a专业教育(3a药学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和1a医院临床医学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取得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a专业临床实践培训。“4+2”模式4a药学本科教育加2a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这种课程教育模式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而且在日后学习中设置医院临床实践,结束后可颁发实习证,则有助于顺利的走向工作。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使他们的学员知识更加扎实,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相比美国,我国临床药学课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在本科四年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和普及本硕连读6年学制教育,向美国的PharmD看齐,设立硕士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任课老师的调研及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课程调查,并借鉴参照国外课程教育模式,作者提出以下浅见。

2.1强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与临床相适应临床药学本科主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应的专业课如药剂、药理、药分等。仅仅从“药”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和分析,没办法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当从事药物调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时,则不能迅速的掌握与展开。并且从事医院工作的人员缺乏临床用药的知识,无法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用药咨询。而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专用的教材,学的内容有限,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由于课时数目太少的缘故,仅仅能了解到理论的内容,没有办法同临床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药学科目“腿长”而临床科目“腿短”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后,完全不能有效的完成用药指导这一工作。为了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强化医学课程,增加医学课程的课时数目与临床见习课程数;并且适当调整和压缩药学科目。在临床围绕着所学习的药物以及同类药物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不间断,上课后立即投入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加强临床药学实践技能。

2.2丰富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2.2.1在药学试验中,需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大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中,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开设综合型设计试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选择制备材料,从而更加了解试验的机理以及运作程序。比如说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先于普通片剂制备的实验中掌握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技能,按照药典片剂通则各项检测普通片剂的质量,掌握各种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剂型(如缓释剂,胶囊剂)的制备设计性实验。而其他剂型的制备,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分小组进行试验。导师只需给予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如材料,实验室的设备等),其余由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大幅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2在医院临床实践中,开设专题小组,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分组,临床带教老师分配病历,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学习,最后汇总,以老师扮演患者的模式,向老师提问。从而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专业人才。

第8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6]柴诚敬.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J].化工高等教育,2002,1:5-8.

第9篇:专业课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