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民用建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程在不断的加快,这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建筑物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就有所提升,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严格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保障建筑行业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
首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是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的核心所在,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主要是施工人员的选择,施工人员所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在某一建筑工程项目中标后,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规模和特点选择施工人员,并且要设立项目经理部,对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安排,还要激发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其次,对施工设备的管理[1]。施工设备是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对施工设备进行合理安排,比如高层的建筑施工中对于塔吊型号、塔吊臂长的选择等,不仅要保证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到节约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随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避免发生事故。最后,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也就是说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也就是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采购人员应该严把采购原料大关,选择质量好的、合格、价格最低的原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节约成本,无论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后,都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有损坏,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2探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加大了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要时刻警惕其出现的问题,建筑的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第一,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上文能够知晓,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有的建筑施工现场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做得并不到位。比如采购人员忽视了对材料供应商的调查[2],不了解材料市场的行情,使得购买回来的材料不能物尽其用,还损失大量资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并没有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还给建筑项目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第二,施工现场人员的素质较低。人员是建筑施工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的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筑企业并没有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难以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甚至影响了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第三,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质量管理方面,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正确指导,质量管理都是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出现突发事件后,难以凭借之前的经验进行处理。那么这就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带来威胁。此外,还有在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现场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对施工现场的材料以及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查,或者是检测结果存在虚假情况,进而难以实现对建筑材料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3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完善措施的探讨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现场的质量管理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给建筑的质量带来了威胁,甚至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必须要严格的对待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第一,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合格。为了保证施工原材料的合格,采购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以及现场检查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考察,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采购[3],并在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加强对进场原材料的检测,以及进行现场验收,从而保证材料的合格。第二,提高对施工现场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建筑企业领导应该定期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做得好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实施奖励。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选择综合素质高的施工团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第三,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对于工业和民用建筑而言,质量是其根本,同时也是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大目标,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检查竣工交付的建筑工程质量,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应该积极的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大对质量检查、监督的重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实施奖罚措施。第四,加大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监控。建筑企业应该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也就是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预防控制,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扼杀在萌芽时期,在实施过程中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工程竣工交付之后[4],应该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对已经完成的部分进行多次检查,在发现质量问题后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以后再次出现同样错误。第五,加强施工进度的控制。控制施工进度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项目实施初期严格编制进度计划时,就应该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计划,妥善安排施工的每一步骤。还应该在建筑企业招标的时候,根据相关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的计划工期,并提供合理的计划安排,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建筑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施工的每个阶段都按照计划完成,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4结语
关键字: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成果;场地规划;关联;
1 引言
在建筑学中,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消费和居住的民用建筑;用于各类工厂施工,组织生产和为了生产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业建筑;最后就是用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农业建筑。一般情况下,农业建筑主要是存放农业相关物品的库房等,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本文我们将着重研究的就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到建筑就不得不考虑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进行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然而规划设计的基础又是建筑测量。所以本论文将要研究的主要是在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测量成果与场地规划设计的关联。
2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测量
2.1 建筑工程测量的用途
建筑工程测量关系到我们的工程质量,如今我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多修筑在地表附近,既包括摩天大楼也包括地下商场。为了更加合理的布局,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使得生活更加舒适,工厂效益更加高,在建设前就要先做规划,因此我们就必须对地表起伏以及周围的情况等相关情况进行整合测量,所以规划设计的基础正是建筑工程测量。
2.2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
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并成为了土木工程学的基础科目。关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以及地表分布并确定地面某个点的精确位置。对于如今的建筑工程测量,主要是分为测定和测设两部分执行的。所谓测定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测量工具对建筑地点的具置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整理,而测设就是将我们在设计图纸上标好的信息转移到真正的实物上并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
建筑工程测量是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分别是设计前的地形测量,建筑中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可见在建筑过程中测量贯穿着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只有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和技术,才可以建设出更高质量的工程。而且由于测量的多程序性质,我们还需在测量中贯穿着“边测量边检验”,以保证测量的准确。
3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场地规划设计
工业和民用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力军,对于建设出高质量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前我们都要进行场地规划,对场地中规划进行分析,使建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布,并就此以提高场地利用的科学性,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它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场地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建设具有高度综合性,这些都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
场地是一块可以利用的地方,而规划则是对这个地方的事物进行分配和安排以使得产生最和谐的效果。人们为了达到某种最和谐的需求而对一块特定的土地进行人工改造和设计,这就是场地规划。建筑场地规划的内容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而本文主要讨论的工业建筑场地规划和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3.1 工业建筑场地规划
对于工业建筑场地规划主要是对工业建筑物进行建筑前的场地布局。不同的工厂,有其不同的生产物品以及不同的生产环节,它主要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根据城市道路的要求安排厂区的总方位。二是根据生产厂的功能可将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仓库区,有些厂还需安排生活区。”
在工业建筑中的场地规划应该分清不同区的不同任务,例如“生产区根据工艺流程来安排生产顺序。一般是 原材料检验零配件粗加工零配件细加工装配试车产品检验产品包装入库,根据不同生产性质布置各工序工种厂房,有些生产产品可集中在大厂房中,有些需分散布置。”
在工业建筑的场地规划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根据生产工艺利用场地的自然状态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如在藤县陶瓷产业园区中,在场地设计时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等要求下,厂区平面采用台阶式布局,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方量最小,土方挖土由原方案的7235万方减少至5348万方,不但降低了建设成本,且缩短了工期,加快了园区建设速度,使利益最大化。在如今若只考虑生产要素进行设计已经是不能满足的,为了满足环境的要求,在如今的工业建筑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进行环境方面的设计和规划,在规划中注意绿化美化,建设出低污染的优美工业园区,使得人性化的工业建筑环境塑造出工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得工业利益最大化。
3.2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
民用建筑场地规划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建筑群、道路绿化、各种管线等进行全面、合理布置。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因此在场地规划过程中,更要有准确的现状地形图,以便对场地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合理确定场地平面布局和进行竖向高程设计,做到明确建筑主次关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有序地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设施,使规划区内闹静分开,不同功能分开建筑,交流流畅,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使场地布局整体合理、经济,达到在保证建筑群体空间形式及功能完整统一的同时,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 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
测量成果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数据,只有严格掌控了该区域的自然状况和城市设施情况,才可以保证场地规划可以正确的实施和进行。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的关联可以分为两部分考虑,分别为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4.1 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测量成果主要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形结构以及相关需求数据的整合,而场地规划则是利用场地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设计,所以测量成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场地规划无论是对于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要求满足以下几个个要求:“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二、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三、满足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四、技术经济合理五、满通运输要求六、满足卫生、安全等技术规范和规定的要求七、竖向布置合理八、管线综台布置合理九、合理进行绿化布置与环境保护十、合理考虑发展和改扩建问题 。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场地规划时对场地具置,周围环境以及范围要求进行综合掌握,可以在场地设计中准确且合理地作出规划,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些都需要准确的测量成果来保证,所以可以说测量结果是场地规划的基础。
4.2 场地规划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场地规划后,我们需要对场地规划的合理性进行监理,而监理工作的进行则是充分考虑到了周围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这种考虑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并不一定是测量成果。而对场地规划的监理将直接反应到我们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误差性。所以另一方面场地规划也可以反馈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5 结论
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直接关系着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所以对于民用和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测量和场地规划我们需要十分的注意。测量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在有了准确的测量成果前提下,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而场地规划是需求和谐化的保证,项目没有了场地规划就相当于一个公司没有了预算,实施中将杂乱无,带来的损失是无可估算的。所以测量成果和场地规划它们之间是关联的,并都是一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工程建筑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既要重视规划前的场地测量,也要重视场地规划,使工程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监理
1引言
在我国,工程项目监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之初由国外引入的概念,是对我国几十年建设工作反思的结果。我国于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建设监理制,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正式确立了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主体,监理行业已逐步从幼稚向成熟迈进,为我国建设工程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监理法制法规绝大多数都是应用在大型建筑工程方面的,对于民用建筑监理方面的应用较少,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为此,必须要加强民用建筑监理方面的应用探讨。
本论文主要结合民用建筑的施工特点,对其工程监理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研究民用建筑监理方面的问题,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适用于民用建筑的策略与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我国当前民用建筑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己经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但是在民用建筑工程建设法律体系和工程质量监督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在民用建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有规不循的弊病。为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我国民用建筑建设工程监理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待解决。
(1) 应重视民用建筑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使用维修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强化项目投资前期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意识,促使民用建筑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均得以充分的保证。
(2) 在提高建设监理地位的同时,应重视监理组织的资质管理。对于监理公司的管理一定要加强,监理公司应建立有自己的质量检测实验室,或者建立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制度。否则监理公司对于民用建筑质量的监督检查只能是监工式的,工程质量的监理很难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逐步推行工程保险制度,这将有利于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促使工程建设主体各方从积极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提高对民用建筑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
(4) 严格从业组织和从业个人的资质管理,加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劳动力队伍的素质培训教育,加强建筑工人上岗证制度的有效管理,从工程建设第一线的人员素质上提供必要的质量保障。
房屋质量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寿命和使用功能,增加工程维护量,浪费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给使用单位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由于诸多原因,上个世纪我国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己经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出现,有关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维修加固和补强现象不断增加,工程隐患使工程质量事故可能突然发生。质量低劣的工程,不仅会在经济上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也将在政治上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贻误子孙,祸及后世。因此,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探索和研究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
3进一步完善民用建筑监理机制的策略与措施
3.1 民用建筑实施标准化监理机制
建筑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是贯彻执行标准化的保证。要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使我们的施工能力和设计水平在国内外建设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首先就要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在各个方面都要有个标准尺度。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每个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把住质量关。所谓标准,一方面是衡量工程质量及各项工作质量的尺度;另一方面,它又是进行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也就是将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要求、生产活动以及经营管理方法,都纳入规范,形成制度,根据这个标准去组织、指挥全体建设职工的行动,处处按标准要求办事。
当前,在大型工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本能够实施标准化操作,但是标准化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还较少,因此,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应当逐步推行标准化监理机制。民用建筑建设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标准化。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施工)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现代化工程建设客观上要求必须尽快实现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工业产品就不能实行通用互换,就会阻碍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标准化并不是要求每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样,而是要求在技术参数、设计模数、建筑安排、规划原则、施工工艺、操作活动、材料性能、构配件规格等方面有一个基本要求和标准尺度,将构件和配件最大限度地合并和归类向系列化发展。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对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大有好处的。
3.2 监理民用建筑动态监理机制
(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监理方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民用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2)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4结语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的建筑行业,严重的质量事故不但会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还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仍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水平还不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完成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使质量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姚刚,郭平,林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2003,(2):51-55.
无论是什么档案,对其管理之前都要进行分类,城建档案自然也不例外。
关于城建档案的分类有着明确的要求:①分类类目设置应具有包容性;②类目体系的排列应具有逻辑严密性;③一种建设工程档案的同一级类目设置只能采用同一种分类标准;④设工程档案的类目体系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⑤分类编制应符合建设部编制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的要求。
城建档案的分类又要先考虑到它的接收范围,市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的档案包括:①市政公用工程档案;②本市确认的重点工程的档案;③建筑在十层以上或投资过五百万或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档案;④设计新颖有特色的建筑工程和具有纪念性的新、老建筑和构筑物的档案;⑤住宅区工业区总体档案材料和同一类型单位报送的完整的竣工档案。档案的接收范围可以说是很大,因此对凌乱而又十分重要的档案的分类显得十分必要。根据不同的属性和科学需要,城建档案分的类比也是各不相同。
而最主要的分类可以分成:①城市勘测类。城市勘测档案是在城市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勘测测绘中形成的档案及各种比例的地图、地形图等,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②城市规划类。城市规划档案是政府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编制过程中产生的档案,它是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③城市建设管理类。城市建设管理档案是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城市地名管理等工作中产生的档案;④市政工程类,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广场、桥梁、排水、隧道、涵洞、环境卫生等;⑤业、民用建筑类。工业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工业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及其相关资料。根据行业划分,分为动力、矿业、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和医药建筑。民用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工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等档案。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为住宅、办公用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金融保险及其它民用建筑;⑥地下管线类。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军事、工业输送管线等,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⑦声像类。声像档案分为录音档案、录像档案和照片档案三个属类,以拍摄南昌市城市面貌、重点工程、重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⑧其他的档案类型,包括了公众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名胜古迹以及军事工程等各种类型的档案。当然,分出的档案类型远不止这些,但这些是城建档案的主要分类,其中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近几年来增长比较快,增加的档案也较多。
城建档案的保护
档案在分类的同时还包括编号和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这些工作的同时进行也更加有效地使档案入库,更方便管理和利用。由于档案的重要性,不得不提出关于对方面。关于保护好城建档案要做到两方面,一是做好实体保护,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库房,强化保护措施,制定破损档案的修复方案;二是挖掘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城建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以电子档案代替实体档案提供利用,提高和开发效果。
在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一个是“防”,另一个是“治”,其中防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外界不利环境条件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保证档案完好无损。治的目的是对已遭到损坏的档案制成材料进行大量的人为修复,是它尽可能恢复原貌,并且不再损坏下去。第一,由于城建档案馆的存在,大量的城建档案由各个地方传递过来,大部分的档案在部门的保护下并没有得到损坏,所以怎样减缓其损坏才是重点。城建档案是对城是建设和规划的真实记载和描述,一旦遭到损坏很难恢复其原貌,因此在执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科学有效地保护措施,减缓档案材料的损坏速度。第二,在档案保护时强调以预防为主,并不是说治理工作就不重要了,档案是物质材料制成的,终究有一天会损坏,如果不注重治理和修复,一些珍贵档案一旦遭到损坏,而没得到及时的修复,将造成无法挽救的局面,因此,在档案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防”、“治”结合的思想。
关键词:维修方法;经济评价;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价值工程; 增量效益评价法;
1、研究背景
建筑领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是保证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首要条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建筑物逐渐进入维修加固阶段,导致了各地区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这就促进了维修加固行业的兴起和发展。而且随着旧有建筑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步入中期使用年限,建设重点已经逐渐由建筑设计和施工转向在役建筑物的维修、加固和改造等方面,且发展越来越快,已逐渐成为建筑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2、研究手段
对在役建筑物的维修决策过程可以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经济评价的目的在于有效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使决策具有有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任何工程项目的科学决策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经济评价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评价分析报告是投资者决策投资的重要依据。选择客观、恰当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对正确的进行投资决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制定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对维修改造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不改造、改造、维修、增加面积的加固等),并运用数学工具对方案进行评价,确定可行方案及最优方案。
(2)对各方案进行财务评价,确定可行的方案。
采用财务评价方法,保留可行的方案,剔除不可行方案。对维修改造方案的经济评价采用增量效益评价法,选用增量净年值ΔNAV作为评价指标,ΔNAV>0的方案为可行方案。
(3)对维修改造项目的功能进行评价,并计算其功能系数
分析影响维修改造项目功能评价值的主要因素,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功能的权重,对各方案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得到各方案的功能评价值,根据公式计算各个方案的功能系数。
(4)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由于各备选方案的寿命期不同,可选用年成本()作为各方案的成本分析指标,成本在计算时一般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为两者之和。
在本文中,建设成本为维修改造方案的实施成本(维修改造成本)和预计停产损失(针对工业建筑而言),计算时应按年平均分摊的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
式中 -第个实施方案的维修改造成本和预计停产损失之和,(万元);
-依据第个方案实施后建筑物的剩余寿命(年);
-基准收益率,本文取=10%。
对于工业建筑物来说,维修改造方案年使用成本为设备的年运营费用与厂房维护费用之和减去改造后预期增量收益。对于普通民用建筑物来说,则没有生产设备的运营费用这一项。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年使用成本不是等值的,应该计算整个寿命期内各年费用之和,然后再计算出各方案的等额年金作为年使用成本。计算公式:
式中 -方案计算期内第年;
-设备年运营费;
-建筑物年维护费用;
-预期年增加收益;
-复利支付现值系数;
-等额支付系列资金恢复系数。
计算各方案的年成本为:,再由式公式计算各方案的成本系数。
(5)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由以上计算出的和,由价值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6)确定维修改造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由计算出的各实施方案的价值系数判定最优方案,即选择价值系数比较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方案评价过程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各方案成本的确定
运用增量效益评价法对维修改造方案作出可行性判断,然后再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维修改造各方案之间的比较优选。对于维修改造方案而言,评价的是各方案追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功能提高水平,因此都具有相同的原有资产。为了便于计算,本文不对成本做详细的划分,只是按使用年限做了分摊。
(2)对于民用建筑剩余寿命的计算
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物的剩余寿命的计算,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 -民用建筑物的损坏系数,一般取值1.4;
-房屋的折旧率,即房屋耐用寿命的倒数,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取值。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耐用寿命一般为50~100年,故取=0.02-0.01;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耐用寿命为50~80年,故取=0.02-0.0125。
4.通过增量效益评价法的结论对建筑物维修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1)通过计算维修改造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进行多方案比较,对维修改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分析论证,以此为建筑物维修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通过分析维修改造项目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确定维修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应采用"有无对比"原理,并且一般情况下采用增量效益评价法就能够满足经济评价的要求。对维修改造项目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估算维修改造项目所用的投资及可能带来的收益,计算财务评价指标,对各方案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评价,由此确定项目的可行方案。
(3)在财务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功能与费用之间的关系,利用价值工程法将功能与费用、技术与经济结合在一起进行经济评价,实现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功能,更合理实用,可操作性比较强。
(4)依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技术的特点和价值工程技术的特点,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应用于价值工程中,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寻求最佳方案的理想选择。
(5)对维修改造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维修改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进行功能分析时,以建筑物的综合功能为目标,综合考虑经济性能、社会性能、环境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功能,从而使价值工程分析过程更加完善,更具有说服力。
(6)在进行功能分析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功能权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功能分析的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各方案的功能系数。这两种方法与价值工程相结合,不仅较好的反映了功能的模糊性,而且使功能评价的结果更有实用性。
本文的功能评价虽然是从建筑物的综合功能进行了评价,但考虑因素仍有欠缺,如没有将规模的大小及投资效果系数作为功能的一部分来进行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考虑不同角度的影响因素来评价项目的功能,从而使评价方法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郎雪昌,建筑物维修决策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
供电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供配电;负荷;火灾;设计
一、电力负荷等级划分及供电要求
(一)负荷分级
由于不可能对所有的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都采取相同的供电措施,所以供配电设计应首先对用电单位和用电设备进行负荷分级。负荷分级应根据用电单位(即电能用户)和用电设备的规模、功能、性质及其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进行确定。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将负荷按应急电源自动切换的允许中断供电时间划分为0s、小于0.15s、0.5s、15s和大于15s五个级别,而我国则是沿用前苏联的做法,按用电单位或用电设备突然中断供电所导致后果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分为一、二、三级。另外人防工程负荷分级中用电负荷应分别按平时和战时用电负荷的重要性、供电连续性及中断供电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平时用电负荷分级,应同时满足《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和地面同类建筑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之规定。由于各行业的各类负荷很多,通用性规范只能对负荷分级作原则性规定,具体行业中负荷等级详细的划分需在相应行业标准中规定。常用的重要用电负荷分级(含人防战时负荷分级)。
(二)供电要求
1.供配电系统力求简单可靠,操作安全,运行灵活,检修方便。正常工作电源与柴油发电机组的应急电源应自成系统、独立配电,事故时应能自动切换。消防用电等一类负荷在火灾情况下,由应急电源保证连续供电,二类负荷应保证两回路切换供电.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过多。如从变电所的低压配电装置算起,则配电级数一般不多于四级,重要负荷不超过一级。总配电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00m,每路干线的负荷计算电流一般不宜大于200A.
2.变配电设备的布置应便于安装和维护。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层通常有两层,宜将总配电室(变电所)设在地下一层。柴油发电机宜用风冷式机组,且机房最好设置在地下一层;一是便于通风冷却;二是可与变配电室中的设备共用运输通道。为防火的需要,不宜设置可燃油浸的电力变压器、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而应采用干式变压器与高压真空开关.各楼层配电室宜设在电气竖井内,一般情况下配电箱与电缆分装在竖井内的不同侧面.
3.供配电系统的网络设计应合理。民用建筑中的低压配电网络多采用混合式配电系统。其中地下室与裙楼部分采用放射式配电,主体部分采用树干式配电。根据负荷大小和楼层层数的多少,决定选用分区树干式还是母线树干式配电系统。树千式的配电形式一般为电缆或插接式绝缘母线槽沿垂直的电气竖井内敷设.
4.要适应建筑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功能等不断增多,因此供配电系统应适应高层民用建筑不断发展的需要。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与否会影响整个建筑使用功能及安全。
二、合理选择供电设备
(一)高、低压设备的选择
高压设备选择的一般要求必须满足一次电路正常条件下和短路故障条件下的工作要求,同时设备应工作安全可靠,运行方便,投资经济合理。高压刀开关柜的选择要满足变电所一次电路图的要求,并各方案经济比较优选出开关柜型号及一次结线方案编号。同时确定其中所有一次设备的型号规格。
(二)导线、电缆的选择
为了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地运行,进行导线和电缆截面选择时必须满足供电所需的发热条件、电压损耗条件、经济电流密度和导线电缆的机械强度等各方面的要求,对于绝缘导线和电缆,还应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根据设计经验,一般10KV及以下高压线路及低压动力线路,通常先按发热条件来选择截面.再校验电压损耗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线路,因其对电压水平要求较高,因此通常先按允许电压损耗进行选择,再校验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对长距离大电流及35KV以上的高压线路。则可先按经济电流密度确定经济截面,再校验其它条件。
(三)配电所高压开关柜的选择
高压开关柜是按一定的线路方案将有关一、二次设备组装而成的一种高压成套配电装置,在发电厂和变配电所中作为控制和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线路之用,也可作为大型高压开关设备、保护电器、监视仪表和母线、绝缘子等。
三、电气照明设计
人眼对外界环境明亮差异的知觉,取决于外界景物的亮度。但是,规定适当的亮度水平相当复杂,因为它涉及各种物体不同的反射特性。所以,在实践中是以照度水平作为照明的数量指标。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和作业对视觉的要求确定照度,并应按照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
照度标准值分级应为0.5、1、3、5、10、15、20、30、50、75、100、150、200、300、500、750、1000、1500、2000、3000、5000lx。标准值是以维持平均照度作为照度标准值。
四、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按国标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共分三级,即特级、一级、二级。
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消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国标是约束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强制性技术规定。超高层建筑尚无相应国标,在实际设计中可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准,并依据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仔细周详的完成设计工作。
民用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通风系统和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
(一)关于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报警探测器安装、报警手段、自动灭火方面、手动灭火方面、通讯设备、挡烟垂壁的设置以及避难层的消防安排等。
(二)其他重要的防火手段,在高层建筑中包括:
防火阀:为了防止烟火沿风管蔓延而设置,因而一般在通风机房外侧装设。通风风管穿越电气设备间时在电气设备间过墙处的风管上的墙内、墙外要各设一个防火阀,使设备间的烟火不能外传,也避免外面的烟火导入设备间。
平时防火阀处于开启状态,火灾时当风管中温度达到70℃,防火阀中的易熔片熔断,防火阀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关闭,阻断管道。灭火结束后,防火阀可手动复位。
排烟阀:设于排烟风机的排烟管道上,多位于出户风口附近。排烟阀平时关闭。火灾之初打开,随之排烟风机联动启动排烟,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自动关闭。
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风机一般处于屋顶,与各层的电动风口联动。火灾初期打开送风口,启动正压送风机,使楼梯间、电梯厅等疏散区域处于较高的风压状态。阻止烟气进入。
火灾报警系统的有效起作用有赖于喷淋系统的可靠工作。当室温升到68℃时,喷淋头的玻璃球会爆破喷洒,此为灭火直接有力的措施,为了监测该系统的正常工作,喷淋系统设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喷淋阀等探测信号装置,以及时反映水喷淋系统的工作状态。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设计不仅要深刻理解消防规范的相关规定、条文,更要与水暖专业密切配合,了解各专业消防对电气的要求,使设计做到合理、经济、适用。
五、结语
以上论文介绍的概括,结合部分规范阐述一下该系统。就电负荷、消防方面,合理性,安全性作了阐述。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需要讲究设计的可操作性、延续性、系统性和整体协调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应用图解》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主要内容
与工业建筑或其它建筑类型相比,民用高层建筑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首先,使用人员较为密集。民用高层建筑由于建筑体较高,建筑及使用面积大,因此,可以容纳较多人员。其次,民用高层建筑功能多样化。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民用高层建筑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往往集办公、娱乐以及商业等于一身,体现出多元化倾向。再次,民用高层建筑的配套电气设备多。由于建筑具有较多功能,因此必须考虑到使用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包括消防、空调等专业化需求以及与日常管理维护所需电气设备等。最后,民用高层建筑内部装饰复杂。由于需要满足多种使用功能,所以民用高层建筑的装修标准高、装饰程序复杂,这样才能充分
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这类建筑中人员密集、设备较多以及经常开展各种商业性活动等,这又易于造成较大的火灾或者其他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消防以及安全维护等的需要。具体来说,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供配电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充分满足各种特殊情况的需要。对于民用高层建筑来说,由于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因此,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人员以及机器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紧密相关。如果供配电系统缺乏安全可靠性,就易于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为了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民用高层建筑必须高度重视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民用高层建筑的各类电气设备多,用电负荷较大,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特殊情况,确保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转。所以,为了充分保证供配电的可靠性以及工作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应当取两路或两路以上的独立电源进行供电,并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当采用柴油发电机、EPS作应急电源时,其容量应满足消防设备持续运行时间的要求。在此值得一提的是EPS应急电源装置的初装容量应保证蓄电池组在更换之前的任意时间内都能满足消防设备持续运行时间的要求。
(二)采取有效措施满足电气设备对于质量的要求。对于民用高层建筑物来说,由于楼层较高,供配电线路长,线路损耗以及电压损失较大,因此,在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配电变压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布置,确保供配电的安全。同时,对于所选用的设备、元件以及电气材料应当确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使用标准,做到安全可靠。
(三)供配电系统在使用中必须简单可靠,易于操作,并且检修方便。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必须做到正常工作电源与柴油发电机组的应急电源可以自成系统,独立配电。这样就可以确保万一发生事故时,能够自动切换,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要做到即使在发生火灾等特殊情况下,消防设备也能够由应急电源提供连续稳定的用电保障。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设置过多。
(四)供配电设备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一般来说,民用高层建筑的地下有两层,配电室机房应当放置在地下一层,这主要是从维护设备性能的角度进行考虑的,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电气设备的通风冷却,而且也可以与其他电气设备共用运输通道。同时,楼层配电室要设在电气竖井内,而且配电箱与电缆应当安装在竖井的不同侧面。另一方面,供配电系统的网络设计也应当合理科学。由于民用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网络多采用混合式配电系统,因此应当根据电压负荷大小以及楼层情况,采用不同结构的配电系统。
二、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于民用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因此,在对民用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可靠性原则。在民用高层建筑中,由于使用人员密集,涉及面广,因此,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坚持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首先科学分析实际用电负荷等级,在此基础上保证供配电系统能够在任何运行方式下都可以持续性提供电力保障,从而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
(二)简洁性原则。由于高层建筑电气设备较多,因此在日常使用以及维护的过程中,供配电系统的线路设计要追求简单、清晰,尽量避免过多的电气设备。同时,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设计要方便使用、易于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也有助于对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三)保障安全性原则。在民用高层建筑中,由于电气设备以及功能需求较多,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保证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以及在检修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基本思路
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充分满足各种电气设备的用电需求,确保供电设备及其性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保障民用建筑中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要在把握供配电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对电气设备以及其线路的运行及其维护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及时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及电气事故的发生。
(一)根据供电需要计算电力负荷。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电力负荷事故所造成损失及社会影响的程度不同,一般将电力负荷分为一、二、三等级别。一般来说,造成的影响越大,损失程度越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电力负荷等级要根据高层建筑的性质、规模以及当地供电实际等情况,综合确定民用高层建筑的电力等级、电源回路数以及是否设置自备电源等。
(二)综合考察并确定供电电压。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供电电压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供电电压主要取决于电力负荷、供电距离以及供电线路的回路数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有些高层建筑没有特别重要的电力负荷,且一级负荷容量较小,可以采用两路电网电源供电或者一路电网电源加应急发电机组供电的方式提供电力。供电电源采用独立的10kv高压电源,由电网电源引入民用建筑开关房。低压配电电压采用380/220V,设置柴油发电机,以确保消防设备用电。如果对用电负荷有特殊要求时,可以由柴油发电机组提供电力保障。
(三)科学确定高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对于民用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来说,一般包括高压供配电系统和低压供配电系统。而设计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和规范要求等因素,而且要充分研究日常使用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需要。
民用高层建筑应当充分考虑从电网获取电力供应。在通常情况下,住宅区的高压配电,一般按照总建筑面积等确定配电所,以提供有效的电力保障和电力供应。而对于单体建筑面积较大用电负荷相对分散的大型民用建筑或者高层建筑来说,可以考虑采取多台变压器分散配置的方式来解决。在那些民用高层建筑中,除了底层以及地下层之外,也可以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间楼层以及建筑物顶层设置变压器。而对于那些用电负荷特别大,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民用高层建筑,也可以采用双电源同时工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安排。
(四)根据现实需要合理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承担着分配电源的功能,在维护和提高变压器的运行效能,提供应急供电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民用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满足负荷条件下正常用电的需要,而且要在发生各种故障的情况下,可以持续提供电力保障。可见,民用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应着眼于满足管理、供电及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解决电力供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设置应急电源。在一般情况下,民用高层建筑会选择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应急电源,以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当电网供电中断时,柴油发电机组可以快速启动,在15s内正常带负荷运行,及时恢复电力供应。当电网供电恢复时,柴油机组快速退出工作并延时停机。
四、结论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民用高层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更加重视,对供配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民用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电力供应、建筑物规模以及人们电力需求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工程设计及施工人员应当遵循可靠性、简洁性以及保障安全性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安全科学的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充分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为了更直观的比较两种支撑形式对管架受力的影响,因此拟定支架柱及横梁均为同样断面。人字和V形交替支撑按受拉构件设计,人字支撑按受压构件设计。根据GB50709-2011钢铁企业管道支架设计规范的规定,7度设防时的管道支架支撑长细比限值按受拉杆设计时为300,按受压杆设计时为200。按此限值初步选定人字和V形交替支撑为∠90×6(长细比为283<300),人字支撑为十字组合等边角钢2∠90×6(长细比为161<200);两种形式的管道支架构件及受力简图见图2。
结果分析
经计算,在支架顶部水平力40kN作用下,两种支撑形式的支架构件应力比见图3,节点位移见图4。人字和V形交替支撑应力比最大值为0.5,支架位移呈弯曲形,最大节点位移为顶部9.5mm,与支架高度比值为1/1684,远小于限值1/400;人字形支撑应力比最大值为0.36,支架位移亦呈弯曲形,最大节点位移为顶部2.8mm,与支架高度比值为1/5714,亦远小于限值1/400。因此,两种支撑形式的支架均满足应力比及位移限值要求。
结果比较
1)从受力角度来说,两种支架在柱顶水平力作用下,柱及横梁应力比十分接近,基本相同;而支撑的最大应力比人字和V形交替支撑为0.5,人字形支撑为0.36。两者均满足受力要求,但前者比后者在受力上应力使用的更充分。2)从变形的角度来看,人字和V形交替支撑支架的最大节点位移与支架高度比值为1/1684,人字形支撑支架的比值为1/5714,虽然前者的最大节点位移是后者的3.4倍,均满足1/400的位移限值要求。3)就经济的角度来说,人字和V形交替支撑的用钢量仅为人字形支撑用钢量的50%,由此得出前者更能节省工程造价。4)从适用性的角度来说,人字形支撑支架不仅适用于单层管道,也适用于双层甚至多层管道支架,故人字形支撑支架适用性更加广泛。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 质量措施 管理措施 房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类住宅建筑开始倾向于高层住宅发展。高层建筑建造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随着带来了建筑物遭受雷击损坏的风险。在住宅建筑中,有线电视、电话线、网线等都是容易导致雷电进入建筑物内的导火索,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有必要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就考虑到建筑防雷功能,采取经济使用而又安全可靠的解决措施,提高建筑防雷电能力。
二.建筑物防雷等级分类。
建(构)筑物的等级分类,应符合以下要求: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2)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3)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4)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5)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
(7)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在确定建筑的防雷分级时,除按上述规定外,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对建筑高度超过19层的住宅建筑,适用于二级防雷等级,其他为三级防雷。
三.住宅建筑电气防雷措施。
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1)防雷及接地技术措施。
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2)TN-S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3)在TN-S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
4)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5)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升降机等机械设备,以及钢管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外时,应按相关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6)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
(2)漏电保护器的设置
1)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3)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2. 室内线路及室外配线要求。
2.1室内线路:直敷布线—建筑物顶棚内严禁采用。金属管布线—建筑物顶棚内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布线—适用于室内场所和有酸碱腐蚀性介质的场所。电气间布线—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电气间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三级,楼层间应做防火密封隔离。电气间内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应保持0.3米及以上的距离或采用隔离措施。向电梯供电的电源线路,不应敷设在电梯井道内。
2.2室外配线:
(1)架空线路:由高低压线路至建筑物第一个支持点之间的一段架空线称为架空线。高压接户线受电端的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米;低压接户线受电端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米。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电源线路,不应同杆架设。
(2)电缆线路:在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应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包电缆或塑料护套电缆。在电缆直埋敷设时,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根数为8根及以下时,直埋深度不应小于0.7m。向一级负荷供电同一路径的双电源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沟内。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同一路径的电缆根数多于8根、少于或等于18根时适合采用电缆沟敷设,多于18根时可采用电缆隧道敷设。电缆隧道高度不应低于1.9米。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米时,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米时,还应增加出口。电缆在排管内敷设时,一般可采用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
3.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接地装置的优劣与接地电阻和接地方式有关。为便于与各种入户金属管道相连,降低跨步电压,建筑物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周圈式接地。防雷接地应尽量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只要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基础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可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装置,否则应加设人工接地装置。高层建筑通常利用桩基础、箱形基础作接地装置,这些基础连成的接地网有较大的电容,其冲击阻抗很小。施工中通常将桩基的抛头钢筋与承台板主筋焊接,并与承台上作为引下线的柱钢筋焊通,再与整个底板内钢筋或地梁中的钢筋互相连通,将桩基主筋与地梁主筋焊接成一个闭合的水平接地网,以形成均压。由于防雷装置直接装在建、构筑物上,建筑物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接地等无法隔离。通常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的接地、微电子设备接地均应连接成统一的接地系统,其共用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选定。一般要求,接地电阻值。
四. 重视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智能系统的危害。
目前,住宅建筑中多使用了智能系统,系统提供的智能建筑系统专业公司较多,一般承担系统设计(包括施工和设计)、供应设备,并从事安装、调试等技术工作。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侧重于系统网络、通信方式、设备选型等工作,但往往忽视了系统防雷措施的设计。有的设计者认为建筑物已设有防直击雷的避雷带,至于安装于室外的监控设备、器件以及中控室,已处于保护范围之内,不必再考虑智能系统本身的防雷措施,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在概念上也是含糊的。
如果雷击发生在建筑物顶部,一般为直击雷,通过建筑物的接闪器(避雷针或避雷带),经由引下线,将雷击过电压、大电流绝大部分洩放到大地,而泄入建筑物内部的相对较小,只要智能电子设备不靠近引下线,则危害偏小。但如果雷击发生在建筑物附近围墙或进户线缆、管道的地面,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过电压,则可能通过信号或供电线路导入建筑物内部的智能电子设备而将其击坏。
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电气专业,通常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定,进行了防直接雷击、高层建筑防侧击雷及防雷电波侵入等措施的设计,主要着重于保护变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而对于建筑智能系统,一般由建设方交给智能系统的专业厂商(或公司)进行二次设计或直接进行设计。很清楚,智能系统的防雷设计,主要指采取防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的技术措施,应由智能系统专业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加以重点、周到的考虑。
五.结束语。
在建筑防雷设计和施工中,要将外部防雷接地装置和内部防雷接地装置有效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分流、接闪、屏蔽、接地、布线和均压等要素,做好设计方案,提高建筑防雷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大生住宅建筑电气防雷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18期
[2]胡灿明 肖平 陈世文 汪文理 浅谈多层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与施工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22期